期刊文献+
共找到632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论福克纳和莫里森对种族主义的凝视——以《献给艾米莉的玫瑰》和《宠儿》为例
1
作者 顾晓璇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154-156,共3页
在凝视理论的指导下,本文试图从《献给艾米莉的玫瑰》和《宠儿》两部作品入手,研究两部作品中种族内部或种族之间的“凝视”与“被凝视”,两部作品对美国种族关系的坚定凝视所唤起的不适感值得认真关注。其次文章试图通过这两部作品分... 在凝视理论的指导下,本文试图从《献给艾米莉的玫瑰》和《宠儿》两部作品入手,研究两部作品中种族内部或种族之间的“凝视”与“被凝视”,两部作品对美国种族关系的坚定凝视所唤起的不适感值得认真关注。其次文章试图通过这两部作品分析威廉·福克纳和托尼·莫里森所体现的种族观,探讨在不同种族和性别的影响下,两位作家对同一主题的看法和作品的差异,最终对当时种族主义和历史得出较为全面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 《宠儿》 凝视理论 种族主义
下载PDF
在平等的对话中构建儿童发展的生态系统--读《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转型时期的瑞吉欧·艾米莉亚经验》有感
2
作者 向诗雨 《今日教育(幼教金刊)》 2023年第4期63-64,共2页
近年来,瑞吉欧幼儿教育模式逐渐风靡世界各地,它也成为了20世纪学前教育的教育典范,对当今各国的学前教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儿童的一百种语言”源于20世纪八十年代名为“当目光越过围墙”的展览,后改名为“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而... 近年来,瑞吉欧幼儿教育模式逐渐风靡世界各地,它也成为了20世纪学前教育的教育典范,对当今各国的学前教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儿童的一百种语言”源于20世纪八十年代名为“当目光越过围墙”的展览,后改名为“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而《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转型时期的瑞吉欧·艾米莉亚经验》(以下简称《儿童的一百种语言》)一书也正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阅读此书以后,笔者最大的感悟是瑞吉欧的幼儿教育模式是一种以关系为基础的后现代教育模式,各主体在同一个目标的指引下相互对话、有机联结、相辅相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教育 瑞吉欧 学前教育 现代教育模式 艾米莉 八十年代 有机联结 生态系统
下载PDF
艾米莉•狄金森生态诗歌中的反叛精神
3
作者 程龙 陈千谦 《国外英语考试教学与研究》 2023年第3期134-139,共6页
艾米莉•狄金森是19世纪最负盛名的美国诗人之一,她在隐居花园之后写下了大量生态诗歌。诗人充分意识到女性与自然的联系,在其生态诗歌中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及对两性关系的思考。本文基于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对狄金森生态诗歌的反叛精神进... 艾米莉•狄金森是19世纪最负盛名的美国诗人之一,她在隐居花园之后写下了大量生态诗歌。诗人充分意识到女性与自然的联系,在其生态诗歌中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及对两性关系的思考。本文基于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对狄金森生态诗歌的反叛精神进行剖析,揭示其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思想及反对男性中心主义的女性主义思想。通过文本分析,本文认为:首先,狄金森拒绝成为十九世纪父权社会的牺牲品,选择“回避”女性作为妻子与母亲的刻板印象,主动归隐自然;其次,一反女性与自然被压迫与被剥削的常态,诗人的生态诗歌强调女性从自然中汲取力量,追寻自我价值;再次,诗人在其生态诗歌中大力抨击人类中心主义、强烈谴责代表男权的科技至上,为女性与自然发声,解构男性话语体系。最终,本文得出结论:狄金森生态诗歌的反叛精神对于解决现代环境问题具有深刻意义——只有消解人类中心主义带来的二元对立价值观,人类与自然才能和谐共生,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米莉•狄金森 生态诗歌 自然 反叛精神
下载PDF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不可靠叙述外现及其作用机制分析
4
作者 张煊 《海外英语》 2023年第19期208-210,共3页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在20世纪30年代发表的第一篇短篇小说。小说将创作背景设定在美国南部,讲述了出身旧贵族,接受良好教育的艾米莉小姐深受其父亲带来的南方传统文化道德影响,久住深闺无人识,却在父亲死后觉醒了...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在20世纪30年代发表的第一篇短篇小说。小说将创作背景设定在美国南部,讲述了出身旧贵族,接受良好教育的艾米莉小姐深受其父亲带来的南方传统文化道德影响,久住深闺无人识,却在父亲死后觉醒了自我意识,挣脱了枷锁的艾米莉小姐便以非常极端的方式追求爱情。小说看似日常而温和的抒写在意料之外结局的凸显下弥漫着荒诞的氛围,小说叙述对于作者思想和事实的偏离误导读者对于结局的预测,进而增强了小说结局的出乎预料。该文就将从不可靠叙述理论的角度分析小说中不可靠叙述的体现及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靠叙述理论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 视角
下载PDF
可悲的“替罪羊”——评《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的艾米莉 被引量:43
5
作者 李杨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3-37,共5页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的女主人公艾米莉显赫的社会地位和悲剧性结局之间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艾米莉在很大程度上不是为了自己而存在 ,而是行使了一种制度和文化的象征功能 ,作为一个精神基石支撑着走向分崩离析的旧南方。她为执行这...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的女主人公艾米莉显赫的社会地位和悲剧性结局之间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艾米莉在很大程度上不是为了自己而存在 ,而是行使了一种制度和文化的象征功能 ,作为一个精神基石支撑着走向分崩离析的旧南方。她为执行这一宏大使命付出惨重的代价 ,因为作为一个偶像她必须接受旧南方规范的严厉制约 ,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本能的渴望健全地发展 ,不能拥有常人一样的爱情、婚姻和家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福克纳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 艾米莉 替罪羊
下载PDF
《献给艾米莉的一朵玫瑰》中的哥特式手法 被引量:1
6
作者 郝转萍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93-94,共2页
威廉.福克纳的《献给艾米莉的一朵玫瑰》是一部运用哥特式手法的经典之作。它的哥特式特征主要体现在小说中的地点背景、人物性格、情节事件和主题发展四个方面,歌特式手法的运用更加体现了该小说的悲剧意义。
关键词 《献给艾米莉的一朵玫瑰》 艾米莉 哥特小说 黑色浪漫主义
下载PDF
艾米莉:矛盾的南方人——解读福克纳的小说《献给艾米莉的玫瑰》 被引量:32
7
作者 刘卓 彭昌柳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223-225,共3页
通过对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主人公艾米莉对传统的眷恋与反抗,对现实的逃避与追求,成为美国南方社会的受益者和受害者等方面的探讨,揭示了艾米莉悲剧性格产生的家庭、社会和历史根源,剖析了处于历史性变革... 通过对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主人公艾米莉对传统的眷恋与反抗,对现实的逃避与追求,成为美国南方社会的受益者和受害者等方面的探讨,揭示了艾米莉悲剧性格产生的家庭、社会和历史根源,剖析了处于历史性变革中的南方社会,分析了陷于精神危机中的南方人的矛盾心理,从而更好地理解美国南方文学传统和福克纳对其故土爱恨交织的复杂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米莉 福克纳 美国南方 精神危机
下载PDF
“集体无意识”和“原型”理论观照下艾米莉悲剧的必然性 被引量:4
8
作者 冯瑞贞 张璘 任晓霏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67-69,共3页
根据"集体无意识"和"原型"理论重新审视《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的女主人公艾米莉的悲剧,发现男性作家的集体无意识、人格面具的过度膨胀和暗影过度压抑使得艾米莉的悲剧成为必然,可清晰地窥见艾米莉作为女性无奈的... 根据"集体无意识"和"原型"理论重新审视《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的女主人公艾米莉的悲剧,发现男性作家的集体无意识、人格面具的过度膨胀和暗影过度压抑使得艾米莉的悲剧成为必然,可清晰地窥见艾米莉作为女性无奈的人生轨迹和痛苦挣扎的心路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无意识 原型 艾米莉 人格面具 暗影 异化
下载PDF
艾米莉·勃朗特诗歌意象片论 被引量:2
9
作者 潘利锋 陈碧园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8-21,共4页
艾米莉.勃朗特诗歌具有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其中象征性意象运用是其显著特征。对勃朗特诗歌意象系统中的时空意象、富于艺术张力的两极对立意象和风暴意象与音乐意象的分析,可以阐释其意象所建构的立体结构,从而为解读这位天才女诗人提... 艾米莉.勃朗特诗歌具有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其中象征性意象运用是其显著特征。对勃朗特诗歌意象系统中的时空意象、富于艺术张力的两极对立意象和风暴意象与音乐意象的分析,可以阐释其意象所建构的立体结构,从而为解读这位天才女诗人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米莉.勃朗特 意象 诗歌
下载PDF
虐恋之花:艾米莉·狄金森精神分析初探 被引量:7
10
作者 孙立恒 《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93-95,共3页
艾米莉·狄金森 2 5岁始弃绝社交 ,退隐在家 ,在非凡的孤独中埋头创作 ,留下诗稿 170 0余首 ,其中很多充满了激情澎湃的爱欲描写以及对统治与屈从关系和心理与肉体痛苦及死亡过程的无限想象和刻意描绘。透过精神分析方法研究发现她... 艾米莉·狄金森 2 5岁始弃绝社交 ,退隐在家 ,在非凡的孤独中埋头创作 ,留下诗稿 170 0余首 ,其中很多充满了激情澎湃的爱欲描写以及对统治与屈从关系和心理与肉体痛苦及死亡过程的无限想象和刻意描绘。透过精神分析方法研究发现她是一个具有虐恋情结的诗人。导致她虐恋情结的主要原因是其恋父欲望的负罪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米莉 恋父情结 受虐心理 死亡
下载PDF
混浊世界的清醒者,爱情真谛的探索者——劳伦斯与艾米莉社会批判主题、爱情主题对比 被引量:2
11
作者 韩清华 徐国琴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96-99,共4页
D·H·劳伦斯和艾米莉·勃朗特相隔近一个世纪,他们的作品都深深地带有各自时代的烙印。作品都不同程度地揭示了各自所处社会存在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对社会进行了批判。艾米莉的《呼啸山庄》中社会批判主题是爱情主线下... D·H·劳伦斯和艾米莉·勃朗特相隔近一个世纪,他们的作品都深深地带有各自时代的烙印。作品都不同程度地揭示了各自所处社会存在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对社会进行了批判。艾米莉的《呼啸山庄》中社会批判主题是爱情主线下的客观产物。劳伦斯作品对社会的批判浸润着作者的主观意识,他从多角度、多维度对社会进行批判,作品中对完美的爱情、婚姻的探讨从一个侧面对社会进行了批判。另外,劳伦斯把解救社会的希望寄托在完美的两性关系上。两位作家对不同爱情婚姻的描述反映了他们不同的爱情观、婚姻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伦斯 艾米莉 社会批判主题 爱情主题 比较研究 英国 《呼啸山庄》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
下载PDF
艾米莉·狄金森诗歌音乐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周建新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109-114,共6页
艾米莉.狄金森诗歌鲜明的音乐性众所周知,但一百多年来乏人研究。其诗歌的音乐特征由其诗歌中的音乐词汇、音乐性意象和音乐性形式在词汇、语意和语法三个层面上共同建构而成。具体而言,其诗中大量使用的音乐术语和乐器名称赋予了诗歌... 艾米莉.狄金森诗歌鲜明的音乐性众所周知,但一百多年来乏人研究。其诗歌的音乐特征由其诗歌中的音乐词汇、音乐性意象和音乐性形式在词汇、语意和语法三个层面上共同建构而成。具体而言,其诗中大量使用的音乐术语和乐器名称赋予了诗歌联想性的乐感;有声有色的鸟意象和纯音乐意象,以及乐律十足的赞美诗形式则直接赋予诗歌突出的音乐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米莉·狄金森诗歌 音乐特征 音乐词汇 音乐性意象 音乐性形式
下载PDF
荒原的精灵之歌——从艾米莉的性格看《呼啸山庄》的主题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庆贺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8期42-44,共3页
艾米莉出身于牧师家庭,富于才华,有良好的教养;但她生活在较闭塞而生硬的环境里,接受着简单、古板的教育,因而性格内向。这使她难以适应社会,生活封闭,经历简单,对人生充满痛感;精神上“反叛社会”,幻想超现实的自由生活(“返回自然”)... 艾米莉出身于牧师家庭,富于才华,有良好的教养;但她生活在较闭塞而生硬的环境里,接受着简单、古板的教育,因而性格内向。这使她难以适应社会,生活封闭,经历简单,对人生充满痛感;精神上“反叛社会”,幻想超现实的自由生活(“返回自然”)。《呼啸山庄》正是艾米莉上述人生状态与精神的自传,客观上具有超越时空的人类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米莉 内向 反叛社会 返回自然 《呼啸山庄》 灵魂自传
下载PDF
19世纪90年代的艾米莉·狄金森诗歌批评 被引量:4
14
作者 周建新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19-21,共3页
19世纪90年代是艾米莉.狄金森诗歌首次进入主流批评视野的重要历史时期。读者大众普遍喜欢阅读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但批评界却有三种不同意见,褒贬不一,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诗歌标准的不同看法。
关键词 19世纪90年代 艾米莉.狄金森 诗歌批评
下载PDF
艾米莉逃不脱的悲剧命运——福克纳《献给艾米莉的玫瑰》的接受美学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马英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57-59,共3页
“读者期待视野”和“结构召唤性”是接受美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为文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范式。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讨论了福克纳在小说中运用的独特的、开放式的叙述模式和结构安排,并详细分析了小说结构召唤与读者的期待视野之间的... “读者期待视野”和“结构召唤性”是接受美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为文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范式。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讨论了福克纳在小说中运用的独特的、开放式的叙述模式和结构安排,并详细分析了小说结构召唤与读者的期待视野之间的独特关系,同时也初步探寻了艾米莉爱情悲剧的深层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 接受美学 期待视野 召唤性
下载PDF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的艺术特色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一娇 《鞍山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107-109,共3页
论述了福克纳短篇小说《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悬念性叙述手法及象征手法的运用,进而探讨了该小说的艺术特色。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复数“我们”的视角来叙述故事,使得小说的时序颠倒,结构奇特,情节跳跃,充满悬念;同时,作者还大量运用了象... 论述了福克纳短篇小说《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悬念性叙述手法及象征手法的运用,进而探讨了该小说的艺术特色。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复数“我们”的视角来叙述故事,使得小说的时序颠倒,结构奇特,情节跳跃,充满悬念;同时,作者还大量运用了象征手法,使得小说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米莉 悬念 象征手法
下载PDF
艾米莉人物形象的多视角解读 被引量:4
17
作者 方义桂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107-109,共3页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献给艾米莉的玫瑰》通过艾米莉的爱情悲剧揭示了南方社会新旧观念的冲突及没落贵族阶级的守旧心态;从不同的视角就主人公艾米莉小姐的人物形象进行解读,指出艾米莉是一个多维度的矛盾复合体,...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献给艾米莉的玫瑰》通过艾米莉的爱情悲剧揭示了南方社会新旧观念的冲突及没落贵族阶级的守旧心态;从不同的视角就主人公艾米莉小姐的人物形象进行解读,指出艾米莉是一个多维度的矛盾复合体,充满着矛盾和困惑,既是南方传统的维护者和受害者,又是南方传统的反叛者;既是现实的逃避者,又是幸福的追求者;通过对艾米莉人物形象的多视角解读,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了解美国南方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米莉 解读 形象
下载PDF
20世纪艾米莉·狄金森研究三大特征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建新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17-20,共4页
从研究方法和内容上看,20世纪的艾米莉.狄金森研究具有三大特征,即传记式研究、文化历史语境研究和文本研究。文章论述了艾米莉.狄金森的生活与诗歌的关系、与文化历史传统的关系,以及诗歌文本的语言特点。
关键词 20世纪 艾米莉·狄金森研究 特征
下载PDF
女性主义视野中的《献给艾米莉的一朵玫瑰花》 被引量:3
19
作者 罗柳萍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143-146,155,共5页
走出社会文学批评的窠臼,从女性主义角度对作品进行重新解读,探究传统男权制对女性造成的巨大影响,揭示出艾米莉悲剧形象的深刻文化内涵。
关键词 威廉·福克纳 艾米莉 女性主义 男权制 悲剧形象
下载PDF
从《呼啸山庄》看艾米莉自然和谐的创作思想 被引量:3
20
作者 黎小冰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7期51-53,66,共4页
艾米莉从小在荒凉寂寞的大自然中长大,是荒原孕育滋养的孩子。她深爱着原始的荒原式的大自然。在她的哲学里,人与自然的分离是各种痛苦的根源,而合二为一才是幸福快乐的。《呼啸山庄》充分体现了她这种自然和谐的创作思想。
关键词 《呼啸山庄》 艾米莉 自然 和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