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94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现代节日文化建设的逻辑机理与实践进路
1
作者 洪盛志 华宗洁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80,共9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前提,文化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核心要义。中华文化的形成发展很好地诠释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内涵,为共同体建设提供了丰厚的文化滋养。弘扬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有利于唤醒各民族共同的历史记... 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前提,文化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核心要义。中华文化的形成发展很好地诠释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内涵,为共同体建设提供了丰厚的文化滋养。弘扬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有利于唤醒各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构筑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三交”,增强文化认同,实现文化自信自强。当前,我国节日文化建设存在传统节日文化传承式微和现代性转化不够、政府重视不够、西方节日广泛传播等问题。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现代节日文化建设,坚持人民立场、包容并蓄、守正创新,对中华传统节日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节日振兴。政府应加强对节庆活动的管理,深化节日文化教育,重视社会文化再生产,为凝聚民族向心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文化滋养,凝结共同体建设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现代节日文化建设 中华传统节日 逻辑机理 实践进路
下载PDF
民国时期传统节日与民俗文化的变迁
2
作者 上官定一 《炎黄地理》 2024年第8期51-53,共3页
对节日习俗的研究是民俗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节日习俗是某个地区经过长年累月的实践和发展后,在传统节日时期形成的特定民俗习惯,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虽然这些习俗在一定阶段内相对稳定,但也会随着社会语境下环境的变化而出现变迁... 对节日习俗的研究是民俗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节日习俗是某个地区经过长年累月的实践和发展后,在传统节日时期形成的特定民俗习惯,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虽然这些习俗在一定阶段内相对稳定,但也会随着社会语境下环境的变化而出现变迁,即民俗文化的可变性。近代中国处于社会急剧变革中,无论是政治制度、经济体制,还是社会组织、民俗文化,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传统节日在社会变迁、外来文化侵袭下,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民国时期,是中西文化碰撞最激烈的时期,经历了“数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的变化最为显著,新风尚和旧习俗的分庭抗礼,使民国时期的传统节日及民俗文化的革新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日习俗 民俗学研究 民俗文化 中西文化碰撞 社会变迁 民俗习惯 传统节日 民国时期
下载PDF
节日表达与文化共生:节日促进散杂居地区民族乡村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汤夺先 王雯雯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1期39-47,共9页
散杂居地区民族乡村在经济发展上互为补充、文化上相互吸纳、生活上互相尊重,其节日文化中烙刻着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基因,成为散杂居地区民族乡村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载体和媒介。就节日符号而言,可划分为中华民族共有传统节日、少数... 散杂居地区民族乡村在经济发展上互为补充、文化上相互吸纳、生活上互相尊重,其节日文化中烙刻着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基因,成为散杂居地区民族乡村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载体和媒介。就节日符号而言,可划分为中华民族共有传统节日、少数民族特色传统节日和新型节日。就节日促进散杂居地区民族乡村交往交流交融的媒介价值与实践逻辑而言,在日常生活实践、社会互动和文化认同中表明节日可以促进散杂居地区民族乡村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并以节日为媒介构建出经济空间、互动空间和仪式空间来展现其实践逻辑,维系了地方认同和民族内聚力,促进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重视挖掘节日的共有共享媒介价值,促进散杂居地区民族乡村各民族群众的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杂居地区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节日表达 文化共生
下载PDF
重构传统节日的文化记忆 被引量:2
4
作者 徐赣丽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21,共3页
传统节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千百年来代代相承演变而形成的民族文化标志。传统节日承载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元素,传递着中华民族古往今来的文化记忆,凝聚着广大民众的深厚情感和精神寄托,具有重要的... 传统节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千百年来代代相承演变而形成的民族文化标志。传统节日承载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元素,传递着中华民族古往今来的文化记忆,凝聚着广大民众的深厚情感和精神寄托,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价值。要对全民族共享的节日文化记忆进行不断挖掘与重构,激发其本身的活力,让传统节日赋予现实生活以新的能量,夯实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与文化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节日 文化记忆 文化遗产
下载PDF
传统节日与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动向 被引量:3
5
作者 张继焦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33,共4页
近年来,传统节日借力文旅融合发展越来越火。传统节日之所以火起来,既是由于新媒体传播,也是由于传统节日自身的文化底蕴及其与时俱进的特性。传统节日是重要的文化遗产,既是具有内源性的资源,又自带能量,可以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内... 近年来,传统节日借力文旅融合发展越来越火。传统节日之所以火起来,既是由于新媒体传播,也是由于传统节日自身的文化底蕴及其与时俱进的特性。传统节日是重要的文化遗产,既是具有内源性的资源,又自带能量,可以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内驱动力,为文旅融合发展赋能。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传统节日有利于文旅融合发展,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要减少或避免传统节日与文旅融合发展中的负能量。传统节日与文旅融合发展的良性双向互动,可以助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节日 文化遗产 文旅融合发展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下载PDF
传承与创新:传统节日文化的现代性重构 被引量:2
6
作者 李银兵 李孟星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7-188,共12页
传统节日作为记忆、保存和展示特有文化的象征仪式和事象,其蕴含的文化特质在当代社会具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因而得以被传承与保护。而现代则以尊重和高扬人的主体性为依托,借助工业化、市场化、文明化及技术化手段和方式,从而实现传统... 传统节日作为记忆、保存和展示特有文化的象征仪式和事象,其蕴含的文化特质在当代社会具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因而得以被传承与保护。而现代则以尊重和高扬人的主体性为依托,借助工业化、市场化、文明化及技术化手段和方式,从而实现传统节日的被创新与再造。传统节日现代化实践中内蕴着传承与创新两种并行存在的状态,决定和衍生出传统与现代、现象与本质、传承与创新、文化与政治等矛盾关系及其在传统节日现代性重构中的客观规律性,并最终型塑着传统节日现代性重构的逻辑结构和实践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承 文化创新 传统节日 现代性重构
下载PDF
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 被引量:2
7
作者 王霄冰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39,共3页
中国的传统节日往往意味着团聚、纪念、新生,通过春节、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活动,我们能从祖先留下的节日遗产中,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恩泽,充分地领悟到数千年来中国人民遗留下的宝贵生活经验和人生智慧,深切地体... 中国的传统节日往往意味着团聚、纪念、新生,通过春节、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活动,我们能从祖先留下的节日遗产中,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恩泽,充分地领悟到数千年来中国人民遗留下的宝贵生活经验和人生智慧,深切地体会到传统赋予我们的巨大文化力量。确立文化主体性,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意蕴,在传承其核心主题与符号元素的基础上,推出更多富有时代气息的节庆活动,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从历史中汲取前行动力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节日 文化自信 文化主体性
下载PDF
节日影像与当代中国视听形象的建构 被引量:1
8
作者 梁君健 王静 《文化遗产》 CSSCI 2024年第1期105-112,共8页
对于全球大多数国家而言,从历史中延续至今的文化遗产都是国家形象体系中必不可少的构件。在文化遗产的诸多事项中,传统节日不仅是一个文化唤起和文化参与的时间契机,其本身也蕴含了丰富多元的要素与内容。本文以影视剧和综艺节目这两... 对于全球大多数国家而言,从历史中延续至今的文化遗产都是国家形象体系中必不可少的构件。在文化遗产的诸多事项中,传统节日不仅是一个文化唤起和文化参与的时间契机,其本身也蕴含了丰富多元的要素与内容。本文以影视剧和综艺节目这两个形态的节日影像为研究对象,探究了文化遗产在当代视听创作中的话语表征方式。与传统的纪实类作品相比,本文所研究的节日影像突破了纪实假定中对于历史真实性的质询,而进入到一个诗学的共鸣模式。一批古装影视剧通过故事世界、历史叙事与“节日-博物馆”的营造,让观众重返历史现场,达成了节日沉浸的效果;而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创作的文化综艺类节目不仅营造贯通古今的文化共振,也依靠“第三时空”实现文化创新,形成了对于我们今天所处的文化情境的历史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 传统节日 视听研究 国家形象建构
下载PDF
宋代岁时节日里的饮食流动与“守望相助”
9
作者 成明明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5,共9页
宋代普遍存在节前和节日当天的饮食馈赠习俗,既有官方、僧道机构的单向度赠送,又有民间百姓及文人士大夫的互赠行为,这种饮食流动在某种意义上具有“守望相助”精神。宋人对饮食的关注讲究,饮食与身份匹配的亲缘关系,饮食流动中“同乐... 宋代普遍存在节前和节日当天的饮食馈赠习俗,既有官方、僧道机构的单向度赠送,又有民间百姓及文人士大夫的互赠行为,这种饮食流动在某种意义上具有“守望相助”精神。宋人对饮食的关注讲究,饮食与身份匹配的亲缘关系,饮食流动中“同乐”“共享”的情绪价值,是“守望相助”实现的社会基础;而节日饮食具有的趋吉避邪、祭祀祈福和欢乐团聚功能,则是“守望相助”实现的文化心理。宋代节日饮食的流动馈赠,从文人士大夫视角来看更是以传统的力量辉映践行了“修齐治平”的理想愿景。宋代节日饮食书写,可以洞视出宋韵文化的某些特质——烟火气和神秘性兼具,世俗性和高雅性并存,“俗里光尘合,胸中泾渭分”的精神底蕴和意趣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岁时节日 饮食 馈送 守望相助 宋代
下载PDF
生态文明视域下中国节日体系的价值
10
作者 邢莉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CSSCI 2024年第1期50-56,共7页
在全世界共同认同建构生态文明的过程中,作为农耕大国,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汉代已经成形的我国的节日体系是根据二... 在全世界共同认同建构生态文明的过程中,作为农耕大国,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汉代已经成形的我国的节日体系是根据二十四节气厘定的。节日的时空选择在自然界处于变化的特殊时刻,人们在节日中用各种仪式表述与天地的沟通和对话,其显示的既不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狂妄,也不是以自然为中心的畏惧,而是天、地、人共同构成的一个生命的共同体。中国人在过节的过程中,其文化行为与文化逻辑与当代的生态文明的建构存在相通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中国 节日 价值
下载PDF
从“新中式”服饰热到“新中式”生活方式——兼谈“新中式”服饰在复兴传统节日中的作用
11
作者 牟晓林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CSSCI 2024年第5期31-35,共5页
服饰是文化和礼仪的载体。近年来随着“新中式”“国潮”的兴起,彰显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新中式”服饰正成为人们追捧的对象。尤其在节假日期间,身着“新中式”服饰游玩,正成为一种广受追捧的旅游业态和休闲方式。这不仅体现出广大民... 服饰是文化和礼仪的载体。近年来随着“新中式”“国潮”的兴起,彰显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新中式”服饰正成为人们追捧的对象。尤其在节假日期间,身着“新中式”服饰游玩,正成为一种广受追捧的旅游业态和休闲方式。这不仅体现出广大民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热爱,更彰显了中华传统文化复兴的时代潮流。学界应支持、引导“新中式”热潮向更加广阔、健康、多元的方向发展,让更多人读懂其背后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意义,进而构建具有时代和民族特色的新生活方式,让中式服装与中华传统节日共同绽放光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式 国潮 传统节日 节服 生活方式
下载PDF
指向五育融合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案例设计(三)——以“节日里的中国:探传统节日,承中国表达”为例
12
作者 魏善春 秦伟 《湖北教育》 2024年第29期33-35,共3页
近年来,传统文化的复兴成为一种趋势,作为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传统节日不仅是学生亲近、体验及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还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丰富的知识体系与生动的民俗表达,为跨学科主题学习提供了切入点。基于此,本案例以“节日里... 近年来,传统文化的复兴成为一种趋势,作为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传统节日不仅是学生亲近、体验及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还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丰富的知识体系与生动的民俗表达,为跨学科主题学习提供了切入点。基于此,本案例以“节日里的中国:探传统节日,承中国表达”为主题,以语文学科为核心,整合美术、音乐、道德与法治、劳动、信息科技等学科内容,展开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为学生参与“传统节日民俗大联欢”等系列活动提供必要的知识技能支持。在此过程中,学生既是参与者又是观察者,在体会文化传承重要性的同时,通过实践增强了文化自信、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审美创造力,全面提升了跨学科综合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题学习 审美创造力 道德与法治 五育 文化自信 文化传承 节日民俗 案例设计
下载PDF
AIGC语料库使用分析——以我国传统民族节日春节为例
13
作者 陈斯华 徐婧荣 +1 位作者 张洋 苏晗 《新闻爱好者》 CSSCI 2024年第9期37-41,共5页
从使用者的角度,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春节文生图实验案例效果评估,发现提示词在使用AIGC语料库进行人机共创过程中的核心作用,提出在AIGC时代,继承与创新我国传统民族节日的基础路径,即从我国传统民族节日语言资源中,提取便于生成... 从使用者的角度,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春节文生图实验案例效果评估,发现提示词在使用AIGC语料库进行人机共创过程中的核心作用,提出在AIGC时代,继承与创新我国传统民族节日的基础路径,即从我国传统民族节日语言资源中,提取便于生成式AI易于理解的提示词,建设我国传统民族节日提示词语料库,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节文生图实验 我国传统民族节日 提示词语料库建设
下载PDF
由唐至宋:宋代节日面食的传承与创新
14
作者 喻学忠 何洛冰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26-31,共6页
宋代是我国农商经济发展的高峰期,饮食文化与节日文化的兴盛期。在这种背景下,宋人把对面食的喜爱融入节日生活中,制作出了种类丰富的节日面食。这些节日面食既有继承唐代已有的节日面食而形成的传统节日面食,又有结合宋代社会情况而形... 宋代是我国农商经济发展的高峰期,饮食文化与节日文化的兴盛期。在这种背景下,宋人把对面食的喜爱融入节日生活中,制作出了种类丰富的节日面食。这些节日面食既有继承唐代已有的节日面食而形成的传统节日面食,又有结合宋代社会情况而形成的新兴节日面食,同时又有部分被后代继承,成为现今众多节日食物的前身。因此宋代的节日面食上承唐代,下启后世,种类丰富,具有节日文化内涵与商业价值,对今天的节俗饮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节日文化 面食 饮食文化
下载PDF
节日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转化策略——以郧西七夕为例
15
作者 徐金龙 张璨璨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31-35,共5页
岁时节日民俗作为农业文明的伴生物,至今仍有着维系社会稳定、传承文化记忆的社会功能。七夕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2008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湖北省郧西县作为我国七夕文化之乡,目前仍较完整地保留着相关民俗。郧西依... 岁时节日民俗作为农业文明的伴生物,至今仍有着维系社会稳定、传承文化记忆的社会功能。七夕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2008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湖北省郧西县作为我国七夕文化之乡,目前仍较完整地保留着相关民俗。郧西依托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充分结合当代社会要求,全面激活七夕文化记忆,打造七夕文化品牌,将郧西七夕文化资源转化为地方经济与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这对于节日民俗类非遗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日民俗 非物质文化遗产 资源转化 郧西七夕
下载PDF
新时代云南民族传统节日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6
作者 王亚军 《创造》 2024年第1期26-29,共4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要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民族传统节日是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之一。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疆,是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要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民族传统节日是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之一。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疆,是我国特有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之一。自古以来,因民族种类众多,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多样而成为民族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研究的沃土和宝库。对于新时代云南各民族而言,节日文化作为文化再生产重要类型,依赖于不同民族、不同区域内部延续和传承习俗惯例,在官方和民间指导参与下,通过村落仪式、日常社会互动、经济交往和社会交换等载体予以呈现和共享。如何依据云南民族传统节日互动特点,挖掘不同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载体,促进民族关系和谐共生成为实践性较强的现实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资源 民族传统节日 文化再生产 实践路径 社会互动 社会学研究 民族大团结 西南边疆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节日纪念日实践研究
17
作者 冯旺舟 王文博 苏慧丽 《领导科学论坛》 2024年第7期58-62,共5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具有自然传承的特性,又具有发展创新的特点,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丰富的生产实践中创造和形成发展起来的。传统节日纪念日中包含了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和理念,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在新时代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具有自然传承的特性,又具有发展创新的特点,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丰富的生产实践中创造和形成发展起来的。传统节日纪念日中包含了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和理念,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在新时代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与教育,特别是将其融入节日纪念日实践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受到消费主义和泛娱乐化等思潮以及西方文化霸权的深刻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节日纪念日在实践中呈现出内涵挖掘不够、方式有待创新、地域性差异明显等现实困境。因此,需要探索新的路径和模式,包括加强政府统筹引导、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者的培养、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多元化传播与跨领域宣传教育等,构建全领域全过程推进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融入 节日纪念日
下载PDF
以传统节日为载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8
作者 黄正平 《江苏教育》 2024年第36期67-70,共4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指出:“爱国主义教育应当坚持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坚定文化自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国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指出:“爱国主义教育应当坚持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坚定文化自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国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文化传统、伦理道德与生活方式。情景中反映的情况就说明了这一点。因此,本专栏的班主任纷纷表示,要充分认识开展传统节日教育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中西方传统节日的文化差异,以中国传统节日为载体,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厚植爱国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节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自信
下载PDF
中华传统节日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及实践路径
19
作者 李云 《传播与版权》 2024年第20期85-88,共4页
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是民族文化记忆的载体,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宝藏,蕴含着丰富的思想价值、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宝贵的教育资源。文章认为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要发挥中华传统节日文化蕴含的丰富的思想... 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是民族文化记忆的载体,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宝藏,蕴含着丰富的思想价值、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宝贵的教育资源。文章认为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要发挥中华传统节日文化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优势,教育和引导青年学生坚定文化自信:一是要突出思想政治引领,讲好中国故事里的课程思政;二是要丰富节日文化内涵,创新课程思政的多元化实践形式;三是要活跃节日文化生活,营造独具特色的高校育人文化氛围;四是推进节日文化交流,拓宽课程思政的内外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传统节日 思政教育 实践路径
下载PDF
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以传统新年为例
20
作者 刘魁立 付冰冰(整理) 《人民周刊》 2024年第3期55-56,共2页
春节从何时开始?经历过哪些历史变迁?春节和我们所说的“年”有什么区别?在祖国的不同地区有哪些民俗节庆?春节之于中华文明又有何意义?为什么能够影响世界?甲辰春节到来前夕,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国家图书馆国图讲坛... 春节从何时开始?经历过哪些历史变迁?春节和我们所说的“年”有什么区别?在祖国的不同地区有哪些民俗节庆?春节之于中华文明又有何意义?为什么能够影响世界?甲辰春节到来前夕,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国家图书馆国图讲坛推出的“春节--我们的节日”文化六讲邀请六位专家学者,围绕各自研究领域讲述春节民俗和文化,本刊采撷其中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图书馆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俗节庆 中华文明 春节民俗 文化和旅游 历史变迁 节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