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故事化叙述与苏州形象的影像书写
1
作者 艾志杰 《民族艺林》 2023年第1期97-103,共7页
电影是一门讲故事的艺术,苏州形象的影像书写也离不开故事化叙述。在有关苏州的电影中,美食故事、爱情故事、谍战故事是三种颇具特色的故事类型。美食故事展示苏州的饮食文化和民俗风貌,凸显苏州古色古香又不失底蕴的文化形象;爱情故事... 电影是一门讲故事的艺术,苏州形象的影像书写也离不开故事化叙述。在有关苏州的电影中,美食故事、爱情故事、谍战故事是三种颇具特色的故事类型。美食故事展示苏州的饮食文化和民俗风貌,凸显苏州古色古香又不失底蕴的文化形象;爱情故事则在叙事方式、内容呈现、收尾和结局上精心设计,构建浪漫姑苏形象;谍战故事带领观众走进特殊年代的苏州,展示带有创伤记忆的苏州形象。三种故事的交相辉映,连接“过去”与“现在”,引发观众对姑苏城的审美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形象 故事化叙述 影像书写
下载PDF
“怀旧”的城市诗学——关于“苏州形象”的影像建构 被引量:4
2
作者 曾一果 王莉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94-202,共9页
在今日的城市文化热中,人们多将目光对准上海、北京,但对苏州这样一个曾经是中国经济最发达、文化最繁荣的历史名城没有给予太多关注。进入现代社会之后,苏州经历了哪些变化?电影电视等大众传媒如何叙述和展现它?为何不同时期、不同题... 在今日的城市文化热中,人们多将目光对准上海、北京,但对苏州这样一个曾经是中国经济最发达、文化最繁荣的历史名城没有给予太多关注。进入现代社会之后,苏州经历了哪些变化?电影电视等大众传媒如何叙述和展现它?为何不同时期、不同题材的影视媒介关于苏州形象的视觉再现,经常有一种浓厚的"怀旧色彩"?这些议题值得关注。本文试图对《小城之春》、《游园惊梦》、《橘子红了》和《凤穿牡丹》等影视媒介加以考察,探讨它们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社会语境中建构一套"怀旧诗学",并分析此"怀旧诗学"所包含的内容,及其如何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文化 怀旧诗学 苏州形象 本土认同 全球化
下载PDF
晚清英文史料中的“苏州形象”——以《教务杂志》为中心
3
作者 卞浩宇 《城市史研究》 2022年第1期212-228,共17页
《教务杂志》是晚清时期来华传教士创办的历时最长、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份英文刊物。1882~1888年,来华传教士潘慎文、杜步西先后在《教务杂志》上发表了9篇有关苏州的系列文章。这些文章向读者详细介绍了苏州的历史文化、山水风光、民生... 《教务杂志》是晚清时期来华传教士创办的历时最长、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份英文刊物。1882~1888年,来华传教士潘慎文、杜步西先后在《教务杂志》上发表了9篇有关苏州的系列文章。这些文章向读者详细介绍了苏州的历史文化、山水风光、民生百态等内容,较为真实地记录了19世纪末古城苏州的形象,为当时西方人了解苏州历史风貌、体验苏州文化风情提供了一条“便捷之道”,同时也为进一步挖掘苏州历史、保护历史古城风貌、对外传播苏州文化以及打造苏州城市国际形象等提供了相关的借鉴和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英文史料 《教务杂志》 苏州形象
下载PDF
“后陆文夫时代”的苏州书写——谈朱文颖、荆歌、叶弥、戴来小说中的苏州形象
4
作者 潘延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74-78,共5页
就当代文学中的苏州形象而言,陆文夫的创作具有标志性意义。朱文颖、荆歌、叶弥和戴来代表着20世纪90年代后新一代苏州小说家的成长,他们在创作中对苏州形象有着不同向度、不同程度的书写,呈现较大差异性。但整体而言,新一代小说家与苏... 就当代文学中的苏州形象而言,陆文夫的创作具有标志性意义。朱文颖、荆歌、叶弥和戴来代表着20世纪90年代后新一代苏州小说家的成长,他们在创作中对苏州形象有着不同向度、不同程度的书写,呈现较大差异性。但整体而言,新一代小说家与苏州城市文化的亲源关系较为疏远,城市形象在他们的创作中不具有突出的位置。小说家个人的成长背景以及这20年来的苏州城市变革是形成这种情形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形象 古典意象 小镇风情 都市化
下载PDF
“苏州形象”的文学表达——陆文夫创作的另一种意义
5
作者 何清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64-68,共5页
陆文夫的文学创作为苏州城市形象塑造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泛政治化的年代,他凸显了"天堂"的人间性,让人性的温暖流淌在小巷深处;他以民间立场将叙事的中心定位于城市中的小人物,百姓生活的烟火气让城市变得感性和柔软。是他让... 陆文夫的文学创作为苏州城市形象塑造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泛政治化的年代,他凸显了"天堂"的人间性,让人性的温暖流淌在小巷深处;他以民间立场将叙事的中心定位于城市中的小人物,百姓生活的烟火气让城市变得感性和柔软。是他让苏州变成了一个被阅读的城市,当代文学中的"苏州形象"是他塑造出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文夫 苏州形象 文学塑造
下载PDF
芥川龙之介中国游记中的苏州形象 被引量:1
6
作者 邵宝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395-398,共4页
大正时期,日本近现代文坛的核心人物芥川龙之介来到中国,并将旅行的印象和感想用游记的形式发表出来。芥川的中国游记带有明显的殖民主义思维,但芥川的中国之行,特别是对苏州之行的记录,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有着浓厚古典汉学文学素养的芥川... 大正时期,日本近现代文坛的核心人物芥川龙之介来到中国,并将旅行的印象和感想用游记的形式发表出来。芥川的中国游记带有明显的殖民主义思维,但芥川的中国之行,特别是对苏州之行的记录,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有着浓厚古典汉学文学素养的芥川,对日本欧美化反思的内在需求,是芥川探寻传统、回归本我的重要媒介,是探寻传统诗画家园的精神之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川龙之介 中国游记 苏州形象 理想与现实
下载PDF
“中国情趣”代表作家游记中的苏州形象 被引量:1
7
作者 邵宝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20年第2期38-43,59,共7页
在日本大正文坛上,谷崎润一郎引领的“中国情趣”曾兴盛一时,代表作家除谷崎外,还有芥川龙之介、木下杢太郎、佐藤春夫、村松梢风等人。谷崎、芥川、村松三人分别于1918年、1921年、1923年访华并写下游记作品。虽然三人来华游历的时间... 在日本大正文坛上,谷崎润一郎引领的“中国情趣”曾兴盛一时,代表作家除谷崎外,还有芥川龙之介、木下杢太郎、佐藤春夫、村松梢风等人。谷崎、芥川、村松三人分别于1918年、1921年、1923年访华并写下游记作品。虽然三人来华游历的时间不同、路线不同、城市不同,但三人都曾到过苏州,并表达出对苏州溢于言表的喜爱之情。然而与此同时,他们在游记中也不约而同地塑造出景观荒废破败、社会停滞落后、市民愚昧荒唐、文化消极颓废等苏州形象的另一面。本文选取三人的经典游记文本,以文献分析的方法剖析上述苏州形象的生成过程,再以跨文化形象学理论和方法对大正时期日本知识分子的中国形象进行解读,探究隐藏在这一时期中国形象背后的日本意欲树立自身国家形象的内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情趣” 游记作品 苏州形象 谷崎润一郎 芥川龙之介 村松梢风
下载PDF
乡土情怀与市井风情的文化想象——基于《小小得月楼》《美食家》等电影的苏州形象考察
8
作者 艾志杰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80-84,共5页
二十世纪下半叶出现了《满意不满意》《小小得月楼》《美食家》等多部与苏州形象有关的电影,这些影片既是姑苏城的文化注脚,也是国家发展和历史变迁的影像考古。电影中的人物形象、象征符号、集体记忆等元素暗含怀旧、典雅的姑苏图景和... 二十世纪下半叶出现了《满意不满意》《小小得月楼》《美食家》等多部与苏州形象有关的电影,这些影片既是姑苏城的文化注脚,也是国家发展和历史变迁的影像考古。电影中的人物形象、象征符号、集体记忆等元素暗含怀旧、典雅的姑苏图景和浓郁的乡土文化,“生活流”的叙事策略和“烟火气”的声景建构则展示苏州的市井风味和苏州人别有特色的生存哲学。这种精致儒雅的文化想象并非是电影艺术的虚构书写,而是深深根植于苏州的建城历史之中,观众看到的是“乡土苏州“”文化苏州“”市井苏州”的多元城市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情怀 市井风情 苏州形象
下载PDF
论范小青小说中的苏州古城形象
9
作者 张婷婷 《今古文创》 2023年第38期46-48,共3页
范小青30多年的小说创作始终从容不迫地扎根在故乡苏州这一方水土之上,成为“苏味小说”的中坚力量。范小青小说中的苏州形象多姿多彩。她是充满诗意的江南水乡,“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园林、古船、石桥等都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她... 范小青30多年的小说创作始终从容不迫地扎根在故乡苏州这一方水土之上,成为“苏味小说”的中坚力量。范小青小说中的苏州形象多姿多彩。她是充满诗意的江南水乡,“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园林、古船、石桥等都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她是独具吴文化特色的历史名城,江南才子唐伯虎、范蠡西施共游太湖、昆曲的婉转、评弹的悠扬,一代又一代的状元郎……都是这座城市珍贵的明信片。她是世俗化的市井姑苏,才子佳人的故事虽婉转动人,但生活在这里的更多的是芸芸众生,小巷天井的世俗烟火气是这座城市最真实的写照,范小青在其小说中运用大量的笔墨来描绘姑苏城,描绘这座城市最亮眼的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小青小说 苏州形象 江南水乡 吴文化
下载PDF
嬗变的当代城市形象——关于“苏州”的文学表达 被引量:2
10
作者 何清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7-101,共5页
文学与城市的亲密关系使得文学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记忆了当代城市的变迁,这在以标举传统与现代兼具的苏州无疑是有代表性的。当代文学中的"苏州"经历了从周瘦鹃、陆文夫、范小青到叶弥、荆歌、朱文颖等几代作家的描写和叙述,政... 文学与城市的亲密关系使得文学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记忆了当代城市的变迁,这在以标举传统与现代兼具的苏州无疑是有代表性的。当代文学中的"苏州"经历了从周瘦鹃、陆文夫、范小青到叶弥、荆歌、朱文颖等几代作家的描写和叙述,政治与人文、传统与现代、共性与个性呈现出变幻的姿态特征,但对"人"的关注却是文学对苏州这座城市在历史变迁中的不变的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形象 变迁 文学表达
下载PDF
人文纪录片中苏州形象的建构策略 被引量:5
11
作者 艾志杰 《电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5-77,共3页
探讨人文纪录片中城市空间的文化意义生成,可以更好地通过纪录片来重构地域形象。本文从城市空间、城市符号和城市人物等三个角度阐释苏州的文化形象及其在纪录片中的建构方式,以期对江南城市文化的媒介传播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人文纪录片 苏州形象 建构策略
原文传递
从“怀旧”到“后怀旧”——关于苏州城市形象片的文化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曾一果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70-177,共8页
本文以几部关于苏州的城市影像片为研究对象,探讨由费穆《小城之春》所建构的具有怀旧诗学特征的苏州城市形象在当代社会是如何随着全球消费浪潮的到来而改变。本文认为以《苏园六记》为代表的早期苏州城市影像延续并将《小城之春》的&q... 本文以几部关于苏州的城市影像片为研究对象,探讨由费穆《小城之春》所建构的具有怀旧诗学特征的苏州城市形象在当代社会是如何随着全球消费浪潮的到来而改变。本文认为以《苏园六记》为代表的早期苏州城市影像延续并将《小城之春》的"怀旧诗学"演绎到极致,视觉影像中的苏州园林不仅是人们浪漫怀旧的对象,更是中国文化精神的象征。但是在不断变化的新城市背景和全球消费环境下,充满诗意的"视觉怀旧"在《中国苏州》、《家在苏州》和《时间的重量》等城市影像中演变为全球消费的"后怀旧"。在"后怀旧"的城市影像空间里,传统与现代、区域和国家、本土与全球等不同城市景观彼此交织,共同形塑了一个斑驳混杂的"苏州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形象《小城之春》《中国苏州》本土认同 文化混杂
下载PDF
大众传播视野下的苏州城市形象建构研究
13
作者 吴茜 涂天润 +3 位作者 王嘉琪 胡焘 杨调云 艾志杰(指导) 《传播力研究》 2021年第27期24-25,共2页
本文通过对城市形象传播路径相关文献的研究,深入探究苏州城市形象传播的方法和建构的特点,新闻媒介通过标签式传播塑造了“品牌苏州”,影视文本通过故事式传播建构了“诗意苏州”,短视频则用拼贴式传播的方式描绘“多元苏州”的城市形... 本文通过对城市形象传播路径相关文献的研究,深入探究苏州城市形象传播的方法和建构的特点,新闻媒介通过标签式传播塑造了“品牌苏州”,影视文本通过故事式传播建构了“诗意苏州”,短视频则用拼贴式传播的方式描绘“多元苏州”的城市形象。在大众传播视野下,本文将通过对不同的传播介质探索苏州城市形象的建构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形象 影像建构 大众传播
下载PDF
媒介变革视阈下苏州人文纪录片的话语嬗变 被引量:1
14
作者 彭若男 《视听界》 2021年第3期103-105,共3页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文纪录片当中的苏州城市形象差别很大,而数字技术催生的社交媒体也创新和丰富了媒体的传播方式。本文从作家电视、纪录电视、融媒电视三个历史阶段探讨不同时期下人文纪录片对苏州形象的建构策略以及呈现方式。
关键词 人文纪录片 媒介变革 苏州形象
下载PDF
媒介变革视阈下苏州人文纪录片的话语嬗变
15
作者 彭若男 《传媒观察》 CSSCI 2021年第5期87-90,共4页
一批人文纪录片通过声画组合和镜头拼接的方式,建构了苏州的多面形象,小桥、深巷、庭院、园林等意象元素成为世界认识江南文化的一个窗口。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文纪录片当中的苏州城市形象差别很大,而数字技术催生的社交媒体也创新和丰... 一批人文纪录片通过声画组合和镜头拼接的方式,建构了苏州的多面形象,小桥、深巷、庭院、园林等意象元素成为世界认识江南文化的一个窗口。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文纪录片当中的苏州城市形象差别很大,而数字技术催生的社交媒体也创新和丰富了媒体的传播方式。本文从作家电视、纪录电视、融媒电视三个历史阶段,探讨不同时期人文纪录片对苏州形象的建构策略以及呈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纪录片 媒介变革 苏州形象 话语嬗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