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5篇文章
< 1 2 6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文科背景下文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以华中农业大学“英国文学导读”课程为例
1
作者 邓小红 丁艳雯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17期79-82,共4页
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指导下,自2020年起,华中农业大学的课程团队对“英国文学导读”课程开展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在对学生进行调研的基础上,课程团队通过加强对学生阅读和批评视角的引导、引入中国文学作品进行... 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指导下,自2020年起,华中农业大学的课程团队对“英国文学导读”课程开展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在对学生进行调研的基础上,课程团队通过加强对学生阅读和批评视角的引导、引入中国文学作品进行对比学习、应用中国学者提出的文学理论、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等措施,全面融入思政教育,并对思政效果进行了评估。评估显示,这些措施使得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了显著提高,课程实现了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英国文学 思政措施 思政效果
下载PDF
指向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英语师范专业课程建设——以英国文学课程为例
2
作者 董慧 《阴山学刊》 2024年第4期106-112,共7页
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背景下,英语师范专业课程建设既要注重专业性和职业性,又要坚持人文性内涵式发展道路。这一学科内涵决定了英语师范专业在课程建设中要兼顾语言学习、思维训练以及人文价值塑造。其中,高阶思维训练则是课程建设的重中... 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背景下,英语师范专业课程建设既要注重专业性和职业性,又要坚持人文性内涵式发展道路。这一学科内涵决定了英语师范专业在课程建设中要兼顾语言学习、思维训练以及人文价值塑造。其中,高阶思维训练则是课程建设的重中之重。高阶思维是学生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体现,需要在课程学习中不断养成。因此,英语师范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的选择密切相关。高校要探索以进阶性、拓展性和跨学科性为原则的课程体系,以批判性和意义生成为导向的课程学习内容,在纵向优化课程设置和横向深化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达到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目标。英国文学课程更新教学理念、重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为英语师范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案例,也为师范生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师范专业 人文性 高阶思维 课程建设 英国文学课程
下载PDF
“非洲性”与“英国性”:非洲裔英国文学谱系及研究
3
作者 高添 黄晖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6-112,共7页
作为非洲文学和英国文学的交叉集合,非洲裔英国文学成为了“非洲性”和“英国性”的共同载体,不仅坚守了厚重的非洲本土文化传统,有力地支撑和言说了“非洲性”,同时也通过其潜在的抵抗话语和解放诉求对“英国性”进行了介入、颠覆和重... 作为非洲文学和英国文学的交叉集合,非洲裔英国文学成为了“非洲性”和“英国性”的共同载体,不仅坚守了厚重的非洲本土文化传统,有力地支撑和言说了“非洲性”,同时也通过其潜在的抵抗话语和解放诉求对“英国性”进行了介入、颠覆和重塑。非洲裔英国文学为两种文学传统的互鉴互识和跨大洋两个不同地域文化、族群、社会的联结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后帝国和后种族时代的文化建设提供了优秀的现实蓝本,也为现今全球化和多元化语境下的共同体建构塑造了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裔英国文学 非洲性 英国 多元文化 共同体
下载PDF
高等师范院校混合式“金课”实践路径研究——以贵州师范学院英国文学选读课程建设为例
4
作者 王薇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6-22,共7页
在“金课”建设背景下,高等师范院校如何克服地缘条件限制和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等困难,打造高质量专业课程,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贵州师范学院“英国文学选读”课程教学团队经过五年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了一套有效的“金课”打造途径。首先... 在“金课”建设背景下,高等师范院校如何克服地缘条件限制和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等困难,打造高质量专业课程,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贵州师范学院“英国文学选读”课程教学团队经过五年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了一套有效的“金课”打造途径。首先,团队引入并本土化优质线上教学资源,利用智慧教学工具进行课程资源建设。其次,精选阅读材料,融入思政元素,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和文化自信。再者,采用“联动理论”促进文本与学生的互动连接。最后,设计多元化考评体系,旨在提升学生高阶能力。这种“思政引领+文本分析+研讨思辨+课外研习”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力图为英语专业文学教学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师范院校 一流课程 混合式教学 英国文学
下载PDF
巴洛克文学的风格特征、表现形式与思想内涵——以英国文学为例
5
作者 毛鑫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 2024年第9期0017-0020,共4页
巴洛克文学的风格特征与表现形式为其外在的皮肉,而它深层的思想内涵则是支撑一切的骨架,这三者结合,构成了巴洛克文学的全貌。本文旨在结合巴洛克诞生时期的特定时代背景,从动态的世界观、虚幻的人生观以及辩证的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思想... 巴洛克文学的风格特征与表现形式为其外在的皮肉,而它深层的思想内涵则是支撑一切的骨架,这三者结合,构成了巴洛克文学的全貌。本文旨在结合巴洛克诞生时期的特定时代背景,从动态的世界观、虚幻的人生观以及辩证的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思想内涵出发,辅以英国文学的例证,探讨巴洛克文学的整体风格特征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洛克文学 英国文学 动态 虚幻 张力
下载PDF
早期现代英国文学感官书写与神学体验--评邢锋萍《乔治·赫伯特〈圣殿〉中的感官意象与新教神学》
6
作者 张敏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 2024年第1期199-207,共9页
乔治·赫伯特的宗教立场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焦点。《乔治·赫伯特〈圣殿〉中的感官意象与新教神学》(2022)以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为切入点,分析了赫伯特诗集《圣殿》中与西方传统“五感”相关的种种意象,并指出,相较于理... 乔治·赫伯特的宗教立场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焦点。《乔治·赫伯特〈圣殿〉中的感官意象与新教神学》(2022)以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为切入点,分析了赫伯特诗集《圣殿》中与西方传统“五感”相关的种种意象,并指出,相较于理性,赫伯特更注重个体感觉经验在人神沟通中的重要性。作者在探讨《圣殿》中五感意象的同时,结合16、17世纪的宗教改革,探讨了赫伯特诗歌背后隐藏的新教教义,从而力证了赫伯特的新教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治·赫伯特 《圣殿》 五感 新教思想 早期现代英国文学
下载PDF
以文本为中心的英国文学教学——评王守仁教授主编的《英国文学选读》
7
作者 陈勇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7期100-102,共3页
王守仁教授主编的《英国文学选读》倡导以文本为中心的教学新理念,注重选文的整体性、典型性、比较性和时代性,是一部继承国内英国文学教学优良传统,融合最新研究成果,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优秀教材。
关键词 英国文学选读》 文本中心 王守仁 英国文学
下载PDF
慕课时代外语教学中的微课资源建设与翻转课堂实践——以西北师范大学《英国文学史》为例 被引量:40
8
作者 靳琰 胡加圣 曹进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15年第3期84-88,共5页
微课是慕课时代重要的教学资源。基于翻转课堂的外语慕课不应再停留于理念,而应付诸行动。文章阐述了《英国文学史》课程微课资源建设与翻转课堂实践的举措,旨在为文学课堂的翻转与微课化探索和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 英国文学 慕课 微课 翻转课堂 微视频
下载PDF
阅读经典与英国文学教学 被引量:45
9
作者 罗益民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1-146,共6页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英国文学教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 ,目前英国文学经典文学作品阅读状况不甚令人满意。为进一步推动英国文学教学良性发展 ,培养下一代人的人文素质 ,英国文学教材编写。
关键词 英国文学 经典文学 作品 成就 目的 应该 读经 中国 状况
下载PDF
近五年来我国英国文学研究述评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纲 刘剑锋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55-159,共5页
关键词 英国文学研究 华兹华斯诗歌 哈代小说 近五年来
下载PDF
试论英国文学中女性文化主体地位的发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欧阳美和 王传举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2-87,共6页
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中的巴斯妇人、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中的波西亚、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中的简·爱和《谢利》中的谢利,这四位女性形象是英国文学中女性争取妇女主体地位的典型代表。通过分析这四位女性... 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中的巴斯妇人、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中的波西亚、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中的简·爱和《谢利》中的谢利,这四位女性形象是英国文学中女性争取妇女主体地位的典型代表。通过分析这四位女性人物所表达出的女性意识,我们可以看出在英国文学中,女性的文化主体地位的发展经历了觉醒、抗争和确立三个阶段。在父权制的社会中,妇女要摆脱他者的地位,摆脱受压迫的地位,除了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赢得自己在婚姻爱情上的自由外,更应该关注女性本身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问题。女性只有作为第一位的、独立自在的人来表现,有着自己的尊严和存在的价值,才能真正体现妇女的主体意识,才能真正确立妇女的文化主体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文学 女性形象 女性意识 文化主体地位
下载PDF
“中国不是中国”:英国文学里的中国形象 被引量:44
12
作者 葛桂录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4-70,共7页
英国作家通过中国题材所展示的中国形象,包含着三重意义:关于异域的知识;本土的文化心理;本土与异域的关系。对英国作家而言,中国与其说是一个地理空间存在意义上的国家,不如说是他们想象描述的一个神话,是激发他们写作和表达思想的灵... 英国作家通过中国题材所展示的中国形象,包含着三重意义:关于异域的知识;本土的文化心理;本土与异域的关系。对英国作家而言,中国与其说是一个地理空间存在意义上的国家,不如说是他们想象描述的一个神话,是激发他们写作和表达思想的灵感和素材。不管他们以何种途径来认识中国,从何种角度来观察中国,用何种心态来评价中国,都无一例外地把中国视为与自身相异的“他者”,倾向于把中国想象为与西方不同的“文化构想物”。中国对于英国作家的价值,是作为一个“他者”的价值,而不是自身存在的价值。套用萨义德那句“东方不是东方”的名言,英国文学里所展示的中国形象,同样可看作是“中国不是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文学 中国题材 中国形象 他者想象 文化利用
下载PDF
英语专业英国文学课堂教学改革探索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秀梅 马春兰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125-126,共2页
文章根据克拉申的“输入假设”理论、建构主义教学论以及人本主义教学思想,对英国文学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探索,把该门课程分为讲座课、研讨课、赏析表演课,指导学生自我建构英国文学知识系统,通过研讨学习、合作学习,训练英语... 文章根据克拉申的“输入假设”理论、建构主义教学论以及人本主义教学思想,对英国文学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探索,把该门课程分为讲座课、研讨课、赏析表演课,指导学生自我建构英国文学知识系统,通过研讨学习、合作学习,训练英语专业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其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文学 课堂教学 输入理论 建构主义
下载PDF
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的理论与实践--兼评《英国文学的伦理学批评》 被引量:16
14
作者 刘茂生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3-175,共3页
关键词 文学批评方法 文学伦理学 理论与实践 英国文学 全国学术研讨会 国外学者 文学研究方法 论文集
下载PDF
他者·嗜好·符号:英国文学中的茶文化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领娣 刘英 《农业考古》 2016年第5期206-211,共6页
英国文学中的茶和茶文化现象,蕴含英国本土文化对舶来的中国茶文化重新阐释和改写的痕迹,这对衍生出独具一格的英国茶文化意义重大。英国文学中的茶,其文化身份先后被建构为他者化的奢侈品、奢侈化的必需品和仪式化的饮品,或简言之,他... 英国文学中的茶和茶文化现象,蕴含英国本土文化对舶来的中国茶文化重新阐释和改写的痕迹,这对衍生出独具一格的英国茶文化意义重大。英国文学中的茶,其文化身份先后被建构为他者化的奢侈品、奢侈化的必需品和仪式化的饮品,或简言之,他者、嗜好和符号。茶身份的变化流动归因于中英文化差异的开放性,在开放的态势中,英国文化对中国茶凝视、渴望,最终将其占有和归化。茶也自上而下被杂糅进英国的饮食结构和社会文化中,并最终超脱中英文化差异,生成全新的意义,构建起独立的英国茶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文学 英国茶文化 杂糅性 第三空间
下载PDF
颠覆与维护——英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透视 被引量:14
16
作者 姜智芹 《东南学术》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7-122,共6页
一国文学中对异国形象的塑造通常并不是现实的客观呈现,而是具有乌托邦或意识形态色彩,前者重在颠覆、质疑本国的现实,后者旨在维护、保存本国的秩序。中国既是英国作家颠覆、质疑本国现实的理想国,发泄不满、寄托希望的救赎地,也是他... 一国文学中对异国形象的塑造通常并不是现实的客观呈现,而是具有乌托邦或意识形态色彩,前者重在颠覆、质疑本国的现实,后者旨在维护、保存本国的秩序。中国既是英国作家颠覆、质疑本国现实的理想国,发泄不满、寄托希望的救赎地,也是他们整合自身、彰显自我的对衬物。自中世纪以来,中国之于英国作家一直作为这样一个他者被想象,被塑造,被赋予颠覆与维护两种功能,被置于乌托邦和意识形态两极间的张力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形象 英国文学 颠覆 维护
下载PDF
花无舌而有深刻的言词——论英国文学中的石南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箭飞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0-64,共5页
英国人喜欢野性植物,而且可能是一流的园丁——这是他们的文学给我们的印象,从莎士比亚到D.H.劳伦斯,其间的诗和散文流溢着橡树、冬青、冷杉、水仙、藏红花、雏菊的色彩和芳香。 在所有的野生植物中,英国作家对石南,或欧古楠最为钟情... 英国人喜欢野性植物,而且可能是一流的园丁——这是他们的文学给我们的印象,从莎士比亚到D.H.劳伦斯,其间的诗和散文流溢着橡树、冬青、冷杉、水仙、藏红花、雏菊的色彩和芳香。 在所有的野生植物中,英国作家对石南,或欧古楠最为钟情。作为杜鹃花目的一个属种,石南分布于英国和欧洲西部,但它似乎更喜欢生长在英国,而且是最荒凉同时又最富有浪漫精神的地区:司各特的苏格兰高地、勃朝特姐妹的约克郡荒野、哈代的爱敦荒原、杜穆里埃的康沃尔海岸,这些地区都是以荒原、沼泽、峡谷和恶劣的生存条件而著称、很长时间里滞留在工业化的进程之外。它们严峻的地貌和凄凉景色为英国文学史上最猛裂的爱情戏剧提供了最合适的舞台和布景。在这里,稍为娇气点的植被很难生存,只有石南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以其苍翠的枝条和艳丽的花朵抵抗着荒凉和绝望。作为花,石南脱离了一般花卉的阴柔和妩媚的形态而表现出一种倔傲,野性的英雄气质——正是这种气质吸引了司各特等人,他们的作品中,石南反复出现以至于变成一种经典意象,变成浪漫精神的言说方式。石南是爱它的人的精神同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刺克利夫 英国文学 石南花 吕蓓卡 凯瑟琳 简·爱 司各特 爱米莉 浪漫精神 自由主义
下载PDF
英国文学与茶文化的融合 被引量:4
18
作者 崔广莹 胡家浩 《茶叶通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8-233,共6页
茶叶传入英国后逐步进入文学家的视野,融入文学作品。在诗歌、小说和散文等不同体裁的英国文学作品中出现了许多描写和表现茶文化的内容,这些承载茶文化信息的文学作品,呈现了英国茶文化的魅力,阐明了英国茶文化的价值,满足了茶文化的... 茶叶传入英国后逐步进入文学家的视野,融入文学作品。在诗歌、小说和散文等不同体裁的英国文学作品中出现了许多描写和表现茶文化的内容,这些承载茶文化信息的文学作品,呈现了英国茶文化的魅力,阐明了英国茶文化的价值,满足了茶文化的传播要求。英国文学与茶文化的有效融合也促进茶文化本身的发展,历经数百年的积淀,英国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下午茶文化,文人墨客创设的品茶园不断丰富茶文化的内涵,深化其审美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文学 茶文化 内涵 审美 扩散
下载PDF
当代英国文学中的人类生存困境书写 被引量:11
19
作者 刘国清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1-125,共5页
当代英国文学对当今人类生存困境高度关注并及时捕捉,生存之思厚重。当代英国文学不仅展示了当今人类生存的各种问题,而且还对走出当今人类生存困境积极思考,勇于探索,既有现实的揭示意义与批判力度,又有乐观的情怀,铸就了当代英国文学... 当代英国文学对当今人类生存困境高度关注并及时捕捉,生存之思厚重。当代英国文学不仅展示了当今人类生存的各种问题,而且还对走出当今人类生存困境积极思考,勇于探索,既有现实的揭示意义与批判力度,又有乐观的情怀,铸就了当代英国文学的思想深度与人文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困境 当代英国文学 书写
下载PDF
中国的英国文学经典 被引量:9
20
作者 曾艳兵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5-70,共6页
英国文学经典并不等同于中国的英国文学经典,那些成为了中国的英国文学经典必然经过了文化的过滤和转换。英国文学经典的中国化与中国译介者的眼光和视野是分不开的,并与中国的政治意识形态、主流文学传统紧密相关。英国文学经典中国化... 英国文学经典并不等同于中国的英国文学经典,那些成为了中国的英国文学经典必然经过了文化的过滤和转换。英国文学经典的中国化与中国译介者的眼光和视野是分不开的,并与中国的政治意识形态、主流文学传统紧密相关。英国文学经典中国化后,对中国文学和读者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和演变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并改变了中国文学的基本精神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文学经典 中国化 鲁迅 布鲁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