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撒旦式人物的英国文学传统分析
1
作者 张振英 《作家天地》 2020年第4期21-21,25,共2页
西方的文化价值体系中的撒旦式人物自身充满矛盾,读者从不同视角切入能够得出截然相反的认知,这也是英国文学传统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文章阐述了撒旦的由来以及撒旦式人物在英国文学传统中的变迁历程,通过撒旦本尊、吕蓓卡等经典撒... 西方的文化价值体系中的撒旦式人物自身充满矛盾,读者从不同视角切入能够得出截然相反的认知,这也是英国文学传统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文章阐述了撒旦的由来以及撒旦式人物在英国文学传统中的变迁历程,通过撒旦本尊、吕蓓卡等经典撒旦式人物对英国文学传统进行分析,希望观者有所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撒旦式人物 英国文学传统 文化价值
原文传递
重新建构英国的本土“神话”--“运动派”文学评述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增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4期44-46,共3页
英国文学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传统,它为众多闻名世界的文学大师的成长提供了丰饶的土壤。然而,传统的长期积淀在产生一种巨大的凝聚力的同时,也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吸引着文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趋向它,使得他们眼睛向内,闭关自守,久而... 英国文学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传统,它为众多闻名世界的文学大师的成长提供了丰饶的土壤。然而,传统的长期积淀在产生一种巨大的凝聚力的同时,也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吸引着文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趋向它,使得他们眼睛向内,闭关自守,久而久之形成了较为单一的封闭局面。20世纪初,欧美现代主义的澎湃潮水涌入英国这片孤岛,一时间曾打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派 现代主义 重新建构 英国文学传统 英国 世纪初 文学大师 现代派 第一次世界大战 英国
下载PDF
重新解析惠特曼与文学传统的因缘——《惠特曼与传统》评介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树森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86-89,共4页
惠特曼可谓美国文学史上争议最大而且持续时间最长的作家。 惠特曼的《草叶集》1855年问世,结果只售出十余本;诗人唯一的收获是得到了爱默生那封著名的贺信,信中将这部诗作称为“
关键词 惠特曼 英国文学传统 爱默生 普赖斯 《草叶集》 国文学史 桑塔亚那 诗歌创作 小说家 惠特曼研究
原文传递
国外萨尔曼·拉什迪研究述评
4
作者 任佳佳 邓颖玲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6-111,共6页
萨尔曼·拉什迪是当代英国移民文学的三雄之一,被誉为后殖民文学的教父和新流散文学的先驱。通过梳理近三十年来国外拉什迪研究的成果,本文发现国外研究维度比较宽广和深入,主要从叙事批评、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和文化批评等视... 萨尔曼·拉什迪是当代英国移民文学的三雄之一,被誉为后殖民文学的教父和新流散文学的先驱。通过梳理近三十年来国外拉什迪研究的成果,本文发现国外研究维度比较宽广和深入,主要从叙事批评、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和文化批评等视角挖掘拉什迪小说所彰显的独特审美价值。近十年来,拉什迪研究呈现出跨学科的发展态势,这充分反映了拉什迪在当代世界多元文化书写领域日趋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尔曼·拉什迪 多元文化书写 《撒旦诗篇》 移民文学 英国文学传统
下载PDF
A Brief Analysis of Culture Aphasia in Higher English Teaching in China 被引量:1
5
作者 Caiqiao Huo 《Sociology Study》 2015年第4期255-261,共7页
Culture is a result of the accumulation of human society; language is the important carrier of culture. Infiltration of Western culture and the widely use of English seriously hinder the globalization of the Chinese c... Culture is a result of the accumulation of human society; language is the important carrier of culture. Infiltration of Western culture and the widely use of English seriously hinder the globalization of the Chinese culture and it results in "cultural aphasia" phenomenon. After having studied foreign language for several years, many foreign language learners still cannot express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correctly in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This is mainly due to the neglect of Chinese culture in the process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different cultures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frequent It is necessary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output of native language culture as well as the input of target language culture. As the main places of cultivating high-level talents in China,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focusing on how to change this phenomenon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reform. This paper begins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cultural aphasia" phenomenon in China, then analyzes the reasons, finally proposes suggestions and teaching strategies to overcome the culture aphasia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lture aphasia teaching reform higher educatio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下载PDF
Seemingly ethnopetalism and hidden ethnofugalism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6
作者 LI Jun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08年第4期60-63,共4页
The film The treatment is supposed to express the idea that understanding and appreciation of each other's culture is very important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But behind this veil, ethnofugalism can be found by... The film The treatment is supposed to express the idea that understanding and appreciation of each other's culture is very important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But behind this veil, ethnofugalism can be found by way of analyzing their conversations and behaviors. This paper tries to see their attitude towards their mother tongue and their own cultural tradition. It holds that no culture is inferior to others, which is the base on which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bui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ethnofugalism mother tongue IDENTITY
下载PDF
Kluckhohn and Strodbeck's value model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culture
7
作者 ZHENG Yin-xiao CUI Ruo-nan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08年第4期64-67,共4页
Culture is the holistic interrelationship of a group's identity, beliefs, values, activities, rules, customs, communication patterns, and institutions (Dodd, 1998). Values are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a given cultur... Culture is the holistic interrelationship of a group's identity, beliefs, values, activities, rules, customs, communication patterns, and institutions (Dodd, 1998). Values are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a given culture accepted by individuals sharing that culture. They are deep and hidden elements of the cultural iceberg that are seldom questioned or defended but can reflect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cultures. Kluckhohn and Strodbeck's value model is used here to analyze distinct Chinese and American 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LTURE VALUES Kluckhohn and Strodbeck's value model Chinese and American culture
下载PDF
Irony in the Language of Literature
8
作者 侯维瑞 《外国语》 1985年第1期33-38,共6页
本文首先说明英语中的反语讽刺是指说的是一回事而意思是另一回事;但是,寻找和确定字面意义和含蓄意义的对立或差异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决非是轻而易举的事。文章接着通过详尽的语言分析讨论英语文学中几种常见的讽刺技巧。语气的掌握常能... 本文首先说明英语中的反语讽刺是指说的是一回事而意思是另一回事;但是,寻找和确定字面意义和含蓄意义的对立或差异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决非是轻而易举的事。文章接着通过详尽的语言分析讨论英语文学中几种常见的讽刺技巧。语气的掌握常能收到出色的讽刺效果,无论用严肃庄重的口气表明荒诞无稽的思想,还是用漫不经心的语调叙述骇人听闻的事实,都能使读者听出弦外之音或言外之意。各种词汇和语法手段也可用于讽刺目的,同义异词、同音异义、词汇搭配的有意失调、矛盾事物的相提并论……常能在幽默诙谐、机智俏皮之中闪出思想的火花。最后,文章讨论了作家如何通过内容信息的巧妙安排来操纵读者的理解过程,先是引起某种期待,然后笔锋一转,推出一种意外的结局,造成一种高潮突降或异峰突起的感觉,使读者在震惊之余终于看到了更深层次上的含义。反语讽刺是英语文学特别是英国文学传统的一个重要部分,了解造成讽刺的各种语言手段对于鉴赏文学作品是不可缺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文学 英国文学传统 幽默诙谐 语言手段 思想 语气 作家 讽刺 分析讨论 高潮
原文传递
我读长篇
9
《当代(长篇小说选刊)》 2012年第6期220-222,共3页
一、《偶发空缺》作者:[英]J.K.罗琳译者:任战/向丁丁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年:2012-10读者:恺蒂花了三天时间将这五百页的文字读过。得承认,我确实没有失望,最后的结局,虽然有些煽情,但还是让我落下泪水。当然,我不觉得这本书能被... 一、《偶发空缺》作者:[英]J.K.罗琳译者:任战/向丁丁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年:2012-10读者:恺蒂花了三天时间将这五百页的文字读过。得承认,我确实没有失望,最后的结局,虽然有些煽情,但还是让我落下泪水。当然,我不觉得这本书能被称为"伟大的文学作品",我也不认为它会成为英国文学传统的经典,它仍然只是一本通俗易读的畅销作品,文学性当然比不上拉什迪、麦克尤恩或曼特儿,但我喜欢作者在书中所表现的胆量,她直面现实的勇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者 英国文学传统 白鹿原 出版社 作者 文学作品 小说 文学 故事 偶发
原文传递
利维斯与艾略特:从劳伦斯谈起
10
作者 张丹丹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0-163,共24页
从早期的顶礼膜拜到后来的激烈批判,利维斯对艾略特的态度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变化。本文认为,是艾略特对劳伦斯的评价决定了利维斯对艾略特的批评态度。通过分析利维斯与艾略特在劳伦斯问题上的异见,本文梳理利维斯对艾略特矛盾的批评... 从早期的顶礼膜拜到后来的激烈批判,利维斯对艾略特的态度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变化。本文认为,是艾略特对劳伦斯的评价决定了利维斯对艾略特的批评态度。通过分析利维斯与艾略特在劳伦斯问题上的异见,本文梳理利维斯对艾略特矛盾的批评观及其发展历程,探讨利维斯-劳伦斯-艾略特三角关系背后涉及的历史背景、文化、宗教、阶级和国家意识等因素,以期更好地理解利维斯对二十世纪英国文学之"伟大传统"所进行的反思和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维斯 艾略特 劳伦斯 英国文学的“伟大传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