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向英语世界的传播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盛事。为此事发端并奠定了基础的,是一批自19世纪到20世纪初来华的传教士和外交官员。传教士汉学家中首开唐诗英译先河的是罗伯特.马礼逊(Robert Morrison),迄今所知最早的唐诗单篇英文译...唐诗向英语世界的传播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盛事。为此事发端并奠定了基础的,是一批自19世纪到20世纪初来华的传教士和外交官员。传教士汉学家中首开唐诗英译先河的是罗伯特.马礼逊(Robert Morrison),迄今所知最早的唐诗单篇英文译介,便见于1815年由广州东印度公司出版社出版的马礼逊译著《汉语原文英译(附注)》(Translations from the Original Chinese,with Notes)。艾约瑟(Joseph Edkins)作为一位传教士在中国生活了半个多世纪,他对唐诗英译的贡献,在于他先后发表的两篇关于李白及其诗歌的论文。而在早期英国驻华外交官出生的汉学家中,戴维斯(Sir John Francis Davis)、庄延龄(Edward Harper Parke)、翟尔斯(Herbert Allen Giles)和弗莱彻(William John Bainbrigge Fletcher)是非常值得重视的唐诗译介者。其中弗莱彻的《英译唐诗选》(Gems of Chinese Verse)是第一本断代唐诗英译著作,具有较高的传播影响。这些自19世纪到20世纪初来华的传教士和外交官在中国生活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精通汉语,对中国的文化传统有相当程度的研究和了解。他们的唐诗英文译本,虽然作品选择多非名篇,且瑕瑜互见,远未达到完美的境界,甚至有不少误读误解,但他们的努力,不仅体现了对唐诗这一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尊重与热爱,同时从不同侧面和不同层次上推进了唐诗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进入西方文化视野的进程,使英语世界的文化探求者,可以借此约莫遥望到东方诗国的顶峰。展开更多
18世纪上半叶英国本土开始萌生汉学研究,产生了为数不多的几位早期汉学家。作为《好逑传》英译本的编译者,托马斯·珀西(Thomas Percy,1729—1811)值得引起重视。他的作品《中国诗文杂著》(Miscellaneous Pieces Relating to the Ch...18世纪上半叶英国本土开始萌生汉学研究,产生了为数不多的几位早期汉学家。作为《好逑传》英译本的编译者,托马斯·珀西(Thomas Percy,1729—1811)值得引起重视。他的作品《中国诗文杂著》(Miscellaneous Pieces Relating to the Chinese,1762)是当时英国本土首个汇编了德、法、英不同国家作者关于中国认识的合集,对于了解18世纪英国汉学发轫期具有重要的价值。珀西撰写了该文集第一篇论文《论中国的语言和文字》,从语音、词汇、文字、共同语与方言、口语与书面语几个方面对汉语进行阐述,既有客观分析,也有文化误读,体现了作者对中国语言文字的思考和分析。早期汉学家可贵的认知经验为英国汉学从萌芽期进入发展期、对汉语进行更深入和科学的分析打下了基础。展开更多
《王船山词今译与英译》由全华凌、蒋显文译介团队翻译,由中南大学出版社于2018年8月出.版。王船山是著名的思想家,有东方“黑格尔”美誉,其哲学思想早已远播海外,但作为文学家王船山,其作品到20世纪末还只是零星地翻译成外文。英译王...《王船山词今译与英译》由全华凌、蒋显文译介团队翻译,由中南大学出版社于2018年8月出.版。王船山是著名的思想家,有东方“黑格尔”美誉,其哲学思想早已远播海外,但作为文学家王船山,其作品到20世纪末还只是零星地翻译成外文。英译王船山词始于20世纪70年代英国汉学家西里尔。柏芝(Cyril Birch,1925-),柏芝在Athology of Chinese Literature.Volume2(《中国文学选读·第二集》)选译了王船山的《清平乐·咏雨》《玉楼春·白莲》和《恋蝶花·铜官戍火》三首词。柏芝对王船山三首词的英译开启了译介学界对译介王船山文学的关注和英语世界对王船山文学重视。展开更多
有"英国最佳独立出版社"之称的"宙斯之首"(Head of Zeus)2020年3月面向全球发行麦家小说《风声》英译本。这也是英国汉学家米欧敏继《解密》《暗算》之后翻译的麦家谍战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2018年通过激烈竞争获...有"英国最佳独立出版社"之称的"宙斯之首"(Head of Zeus)2020年3月面向全球发行麦家小说《风声》英译本。这也是英国汉学家米欧敏继《解密》《暗算》之后翻译的麦家谍战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2018年通过激烈竞争获得英译本版权的"宙斯之首"认为《风声》英译本将会是中国小说扩大世界影响的又一次机会,出版总监Laura Palmer称其为"具备世界性元素的小说"。展开更多
文摘唐诗向英语世界的传播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盛事。为此事发端并奠定了基础的,是一批自19世纪到20世纪初来华的传教士和外交官员。传教士汉学家中首开唐诗英译先河的是罗伯特.马礼逊(Robert Morrison),迄今所知最早的唐诗单篇英文译介,便见于1815年由广州东印度公司出版社出版的马礼逊译著《汉语原文英译(附注)》(Translations from the Original Chinese,with Notes)。艾约瑟(Joseph Edkins)作为一位传教士在中国生活了半个多世纪,他对唐诗英译的贡献,在于他先后发表的两篇关于李白及其诗歌的论文。而在早期英国驻华外交官出生的汉学家中,戴维斯(Sir John Francis Davis)、庄延龄(Edward Harper Parke)、翟尔斯(Herbert Allen Giles)和弗莱彻(William John Bainbrigge Fletcher)是非常值得重视的唐诗译介者。其中弗莱彻的《英译唐诗选》(Gems of Chinese Verse)是第一本断代唐诗英译著作,具有较高的传播影响。这些自19世纪到20世纪初来华的传教士和外交官在中国生活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精通汉语,对中国的文化传统有相当程度的研究和了解。他们的唐诗英文译本,虽然作品选择多非名篇,且瑕瑜互见,远未达到完美的境界,甚至有不少误读误解,但他们的努力,不仅体现了对唐诗这一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尊重与热爱,同时从不同侧面和不同层次上推进了唐诗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进入西方文化视野的进程,使英语世界的文化探求者,可以借此约莫遥望到东方诗国的顶峰。
文摘18世纪上半叶英国本土开始萌生汉学研究,产生了为数不多的几位早期汉学家。作为《好逑传》英译本的编译者,托马斯·珀西(Thomas Percy,1729—1811)值得引起重视。他的作品《中国诗文杂著》(Miscellaneous Pieces Relating to the Chinese,1762)是当时英国本土首个汇编了德、法、英不同国家作者关于中国认识的合集,对于了解18世纪英国汉学发轫期具有重要的价值。珀西撰写了该文集第一篇论文《论中国的语言和文字》,从语音、词汇、文字、共同语与方言、口语与书面语几个方面对汉语进行阐述,既有客观分析,也有文化误读,体现了作者对中国语言文字的思考和分析。早期汉学家可贵的认知经验为英国汉学从萌芽期进入发展期、对汉语进行更深入和科学的分析打下了基础。
文摘《王船山词今译与英译》由全华凌、蒋显文译介团队翻译,由中南大学出版社于2018年8月出.版。王船山是著名的思想家,有东方“黑格尔”美誉,其哲学思想早已远播海外,但作为文学家王船山,其作品到20世纪末还只是零星地翻译成外文。英译王船山词始于20世纪70年代英国汉学家西里尔。柏芝(Cyril Birch,1925-),柏芝在Athology of Chinese Literature.Volume2(《中国文学选读·第二集》)选译了王船山的《清平乐·咏雨》《玉楼春·白莲》和《恋蝶花·铜官戍火》三首词。柏芝对王船山三首词的英译开启了译介学界对译介王船山文学的关注和英语世界对王船山文学重视。
文摘有"英国最佳独立出版社"之称的"宙斯之首"(Head of Zeus)2020年3月面向全球发行麦家小说《风声》英译本。这也是英国汉学家米欧敏继《解密》《暗算》之后翻译的麦家谍战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2018年通过激烈竞争获得英译本版权的"宙斯之首"认为《风声》英译本将会是中国小说扩大世界影响的又一次机会,出版总监Laura Palmer称其为"具备世界性元素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