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58篇文章
< 1 2 1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范仲淹的庙堂之忧
1
作者 杨曦 杨海中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82-86,共5页
范仲淹的庙堂之忧将爱国爱民视为士大夫的人生境界,他积极参与“君臣共治”,勇于改革并领导了“庆历新政”,其功至伟。不阿不屈、宠辱不惊的士大夫气节以及敢于担当、革新求变的精神,是范仲淹庙堂之忧最突出的特征。纪念范仲淹,就是要... 范仲淹的庙堂之忧将爱国爱民视为士大夫的人生境界,他积极参与“君臣共治”,勇于改革并领导了“庆历新政”,其功至伟。不阿不屈、宠辱不惊的士大夫气节以及敢于担当、革新求变的精神,是范仲淹庙堂之忧最突出的特征。纪念范仲淹,就是要把其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国家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仲淹 庙堂之忧 治国理念 崇高气节
下载PDF
范仲淹经学核心思想探析
2
作者 姜广辉 唐陈鹏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8-116,共9页
范仲淹是宋代士人中集经术、事功、道德、文章于一身的“第一人”。由于范仲淹的人品、事业在当时太过辉耀,导致其在经学上的建树被道德功名掩盖,故而长期不为学界所关注。近年来,学者们对范仲淹经学的研究已经有所推进,但大多是从易学... 范仲淹是宋代士人中集经术、事功、道德、文章于一身的“第一人”。由于范仲淹的人品、事业在当时太过辉耀,导致其在经学上的建树被道德功名掩盖,故而长期不为学界所关注。近年来,学者们对范仲淹经学的研究已经有所推进,但大多是从易学、春秋学等单一经学学科对其经学思想进行探索与阐释。若从整体的层面对范仲淹的经学进行深入分析,则可发现其经学的核心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政必顺民”的民本思想,包括养民、利民、爱民等具体内容;二是“穷变通久”的改革思想,将《周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理论作为主导“庆历新政”的哲学思想;三是“先忧后乐”的忧乐思想,进则忧国忧民,退则乐天乐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仲淹 经学 民本 改革 忧乐
下载PDF
北宋皇祐年间范仲淹的赈灾智慧
3
作者 岳鹏星 高思怡 《中国减灾》 2024年第20期62-64,共3页
在历史上,从来不乏充满智慧的防灾减灾救灾措施,不仅在当时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保证了百姓的生活和社会的稳定,更是对后世起到了启迪作用。北宋皇祐年间范仲淹采取的存粟救荒、“宴游兴造”、以工代赈等策略,直到今天依然有着借鉴意义。
关键词 范仲淹 宴游 以工代赈 启迪作用 北宋 借鉴意义
下载PDF
千古忧乐范仲淹
4
作者 许文雅 《前线》 2024年第7期84-86,共3页
范仲淹(公元989-1052年),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他早年生活坎坷,27岁进士及第,官至参知政事,政绩卓然天下,被称为宋朝“文武第一人”。作为政治家,他参与主持“庆历新政”;作为军事家,他在防守边塞的战争中“号令明白,爱抚士卒”... 范仲淹(公元989-1052年),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他早年生活坎坷,27岁进士及第,官至参知政事,政绩卓然天下,被称为宋朝“文武第一人”。作为政治家,他参与主持“庆历新政”;作为军事家,他在防守边塞的战争中“号令明白,爱抚士卒”,采取正确的策略,军威大振;作为文学家,他在《岳阳楼记》中写下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千古名句。后世对范仲淹评价颇高,朱熹称他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毛泽东则赞誉其为中国历史上“文武双全”的知识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仲淹 《岳阳楼记》 参知政事 先天下之忧而忧 庆历新政 千古名句 江苏苏州 文武双全
下载PDF
书与道同符:范仲淹书法论略
5
作者 张文平 《大学书法》 2024年第2期105-114,共10页
范仲淹学书取法晋唐,其书用笔敏捷,结体内紧外展,呈现出一种清逸端雅的个人面貌,与同时期好友林逋清瘦的书风较为相似,气格甚高。他首次概括出的“颜筋柳骨”一词,是“筋骨”观念演绎中的重要一环,得到了后世书家学者广泛认同。“颜筋... 范仲淹学书取法晋唐,其书用笔敏捷,结体内紧外展,呈现出一种清逸端雅的个人面貌,与同时期好友林逋清瘦的书风较为相似,气格甚高。他首次概括出的“颜筋柳骨”一词,是“筋骨”观念演绎中的重要一环,得到了后世书家学者广泛认同。“颜筋柳骨”也由开始的“形质”上升到“神采”层面,并从对书法的品评延伸到绘画、文章等领域。由于“筋骨”和“颜柳”书家相对应,从此便有了一定的人格精神隐喻性,逐渐成为品评中的褒奖用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仲淹 《道服赞》 颜筋柳骨 《乐毅论》
下载PDF
范仲淹的入仕明志诗《石溪瀑布》探析
6
作者 程敬东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7-100,共4页
范仲淹为北宋宗臣,1015年进士释褐任广德州司理参军。入仕之初,他忠于职守,掌握案情,与太守争是非而不屈,“屏风记辩”而自警;他保持清直,及至升迁离任,“贫止一马,鬻马徒步而归”。这让他“感其况而述其心”,在石溪留下了《瀑布》,入... 范仲淹为北宋宗臣,1015年进士释褐任广德州司理参军。入仕之初,他忠于职守,掌握案情,与太守争是非而不屈,“屏风记辩”而自警;他保持清直,及至升迁离任,“贫止一马,鬻马徒步而归”。这让他“感其况而述其心”,在石溪留下了《瀑布》,入仕之初便发出了“到海得清无”的人生之问,并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对自己的终身期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仲淹 石溪瀑布 入仕明志
下载PDF
从新批评看范仲淹《江上渔者》
7
作者 杨维 罗炜 《今古文创》 2024年第2期4-6,共3页
新批评作为西方一个影响较大的文学批评流派,注重对文学作品的本体研究,主张采用细读法,对文学文本进行分析和解读。同时,它又有异于中国传统古典文学批评的原则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中国古代诗词。因此,基于新批评理论出发解读范仲... 新批评作为西方一个影响较大的文学批评流派,注重对文学作品的本体研究,主张采用细读法,对文学文本进行分析和解读。同时,它又有异于中国传统古典文学批评的原则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中国古代诗词。因此,基于新批评理论出发解读范仲淹的《江上渔者》一诗,能够在一个新的视角下获得新的启发,产生新的理解,挖掘出更深层次的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批评 范仲淹 《江上渔者》
下载PDF
探析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之“宋词中第一首边塞词”
8
作者 王晓文 彭鹏 《科研成果与传播》 2024年第1期0116-0118,共3页
《渔家傲·秋思》被誉为“宋词中第一首边塞词”“边塞词的绝卷之作”。本文从该词产生的历史条件、区域地理环境、词人的家国情怀和词作的艺术之美等方面进行评述,旨在探析《渔家傲·秋思》作为“宋词中第一首边塞词”的艺术... 《渔家傲·秋思》被誉为“宋词中第一首边塞词”“边塞词的绝卷之作”。本文从该词产生的历史条件、区域地理环境、词人的家国情怀和词作的艺术之美等方面进行评述,旨在探析《渔家傲·秋思》作为“宋词中第一首边塞词”的艺术审美和思想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仲淹 《渔家傲·秋思》 艺术特色
下载PDF
范仲淹创设苏州府学
9
作者 吕亚秦 《年轻人(A版)》 2024年第6期36-37,共2页
北宋思想家张载在《横渠语录》中写下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阐述了浓烈的家园情怀,其蕴含的“心怀天下”的理想,成为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追求。新时代,心怀天下便要心系家国。生逢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 北宋思想家张载在《横渠语录》中写下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阐述了浓烈的家园情怀,其蕴含的“心怀天下”的理想,成为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追求。新时代,心怀天下便要心系家国。生逢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新时代中国青年面临着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理应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已任,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家国情怀 青春风采 人生际遇 范仲淹 强国建设 苏州府 民族复兴
下载PDF
范仲淹弹《履霜操》的心理动因与伦理诉求
10
作者 刘艺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8-51,共4页
北宋范仲淹喜欢弹琴,平时“止(只)弹”《履霜操》,是文人琴事的典型代表。中国古代文人并不像琴师一样兼善多首琴曲,而是依从性情和喜好反复弹奏某首琴曲,他们所弹琴曲的内容和风格往往又与其个人经历、文化性格和社会理想紧密相关,从... 北宋范仲淹喜欢弹琴,平时“止(只)弹”《履霜操》,是文人琴事的典型代表。中国古代文人并不像琴师一样兼善多首琴曲,而是依从性情和喜好反复弹奏某首琴曲,他们所弹琴曲的内容和风格往往又与其个人经历、文化性格和社会理想紧密相关,从而呈现出与琴师截然不同的琴曲风格和伦理诉求。分析和探究范仲淹弹《履霜操》的心理动因与伦理诉求,不仅有助于探究儒家琴学风格生成的问题,而且能发掘文人琴学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仲淹 《履霜操》 心理动因 伦理诉求
下载PDF
论吴县范氏家学的学术思想及其认识价值——以范仲淹、范纯仁为例
11
作者 刘越峰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90-99,共10页
吴县范氏家学的代表人物是范仲淹和范纯仁,其学术思想主要表现为宗法经典、推崇三代,对外提出重民本、重塑君臣关系、兴古制的治世主张,对内强调对“忠恕之道”的体认与践行等方面。吴县范式家学在家族发展、学术史、道德建设等方面具... 吴县范氏家学的代表人物是范仲淹和范纯仁,其学术思想主要表现为宗法经典、推崇三代,对外提出重民本、重塑君臣关系、兴古制的治世主张,对内强调对“忠恕之道”的体认与践行等方面。吴县范式家学在家族发展、学术史、道德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对塑造宋型文化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氏家学 范仲淹 范纯仁 学术思想 价值
下载PDF
范仲淹出生地考辨
12
作者 周奎生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52-56,共5页
关于范仲淹的出生地,学界目前主要有“徐州说”“苏州说”“正定说”三种。“徐州说”最早见于南宋楼钥《范文正公年谱》,“苏州说”主要源于《宋史·范仲淹传》等。相较前两说,“徐州说”论据较为充分,数百年来一直为学界认同。近... 关于范仲淹的出生地,学界目前主要有“徐州说”“苏州说”“正定说”三种。“徐州说”最早见于南宋楼钥《范文正公年谱》,“苏州说”主要源于《宋史·范仲淹传》等。相较前两说,“徐州说”论据较为充分,数百年来一直为学界认同。近年来,苏州学者方健先生又提出“正定说”,认为范仲淹出生于宋河北路真定府(今河北正定)。综合多方面材料进行考辨,发现“正定说”与范仲淹父亲范墉归宋后的任职履历不符,存在对史料的片面解读,且依据不充分,无法撼动楼钥关于范仲淹出生地的论断。因此,还应以“徐州说”为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仲淹 出生地 徐州说 苏州说 正定说
下载PDF
范仲淹家国情怀及其当代价值探论
13
作者 郭学信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41-148,共8页
在中国历史上,范仲淹之所以能受到世人广泛的称赞和景仰,其中最根本的因素在于他的思想及其行为实践中体现出来的孝亲、仁民、爱国的家国情怀,将朴素的对血缘亲情的爱推及于社会,由家及国,由个体及群体,进而上升为汲汲于用世的价值追求... 在中国历史上,范仲淹之所以能受到世人广泛的称赞和景仰,其中最根本的因素在于他的思想及其行为实践中体现出来的孝亲、仁民、爱国的家国情怀,将朴素的对血缘亲情的爱推及于社会,由家及国,由个体及群体,进而上升为汲汲于用世的价值追求,凸显出来的是情系民众以及对社会对国家的无限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范仲淹家国情怀所蕴含的爱家与爱国相统一的思想行为,同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崇高的精神境界有着共通之处,在当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仲淹 家国情怀 当代价值
下载PDF
应天府书院对范仲淹教育改革与实践的影响
14
作者 赵欣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14-116,共3页
应天府书院是北宋四大书院之一,在中国书院教育史上地位举足轻重。范仲淹一生重视教育,身体力行推动宋代教育的发展,他在应天府书院求学和执教的经历对日后主持庆历兴学、地方建学、设立义学等教育改革与实践活动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应天府书院 范仲淹 教育改革与实践
下载PDF
范仲淹易学经制思想探颐
15
作者 孙艮陶 《哲学评论》 2023年第2期16-32,共17页
易学是范仲淹思想的根基。范仲淹解《易》重“阐明儒理”,开宋学风气之先。范仲淹思想又不仅局限于《易》,而是融儒家德性伦理、修齐治平理想以及事功之学为一体,事功之学主要体现于其政治改革思想。借助于对易学、传统儒家德性理论及... 易学是范仲淹思想的根基。范仲淹解《易》重“阐明儒理”,开宋学风气之先。范仲淹思想又不仅局限于《易》,而是融儒家德性伦理、修齐治平理想以及事功之学为一体,事功之学主要体现于其政治改革思想。借助于对易学、传统儒家德性理论及修齐治平理想的综合考察,范仲淹构建了以易道为体、以经制为用的思想模式。通过易道之“通”而顺时设教,改变风气;经由易道之“变”而积极有为,革新政治,进而实现儒家经世济民的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仲淹 易学 经制思想 革新政治
下载PDF
履霜操——范仲淹在睦州和饶州
16
作者 储劲松 《快乐阅读》 2023年第7期18-21,共4页
春乍来,地气尚未萌动,风峭如鞭雨似冰,一只木舟孤零零地漂荡在淮河上。春水泛滥,洪波涌动,两岸田园草木仍旧荒芜。视野里只有枯索,毫无生气和趣味。四十六岁的范仲淹头戴竹笠身披衣,坐在船头的交椅上呆呆望水,像一个歇息中的渔夫。妻儿... 春乍来,地气尚未萌动,风峭如鞭雨似冰,一只木舟孤零零地漂荡在淮河上。春水泛滥,洪波涌动,两岸田园草木仍旧荒芜。视野里只有枯索,毫无生气和趣味。四十六岁的范仲淹头戴竹笠身披衣,坐在船头的交椅上呆呆望水,像一个歇息中的渔夫。妻儿和童仆在船舱中避雨,或攻书,或女红,或做饭,聊以打发漫漫行程。汴京越来越遥远,皇帝的面目越来越模糊,一年多来朝廷里发生的诸多事情恍如梦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仲淹 睦州 毫无生气 汴京 渔夫 春水
下载PDF
怀州许氏家族与范仲淹《道服赞》
17
作者 赵伟松 《新蕾》 2023年第1期2-10,共9页
本文通过研究许琰官职和范仲淹归宗复姓史料,判断《道服赞》书写时间在北宋天圣五年至六年间。经考证,许希道仕宦蜀中之际,邀请文同、吴立礼和戴蒙诸友赏卷题跋。作者依据鉴藏印“奉世”和有关史籍,推断出由七方北宋官印组成的坎卦图当... 本文通过研究许琰官职和范仲淹归宗复姓史料,判断《道服赞》书写时间在北宋天圣五年至六年间。经考证,许希道仕宦蜀中之际,邀请文同、吴立礼和戴蒙诸友赏卷题跋。作者依据鉴藏印“奉世”和有关史籍,推断出由七方北宋官印组成的坎卦图当在许奉世收藏时完成。怀州许琰祖孙三代对《道服赞》“书、跋、印”三绝的完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服赞 范仲淹 许琰 许希道 许奉世
下载PDF
范仲淹划粥苦读
18
《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 2023年第8期9-9,共1页
范仲淹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他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他没办法上学,只好搬到长山醴泉寺的寺院中,在一间僧房里读书。为了可以好好读书,他省吃俭用,每天煮一锅粥,等粥凝成一块冻儿后,用小刀划成四块,早上吃两块,晚上再吃两块。没有菜的时候,... 范仲淹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他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他没办法上学,只好搬到长山醴泉寺的寺院中,在一间僧房里读书。为了可以好好读书,他省吃俭用,每天煮一锅粥,等粥凝成一块冻儿后,用小刀划成四块,早上吃两块,晚上再吃两块。没有菜的时候,就切几块咸菜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仲淹 醴泉寺 读书
下载PDF
盐城是范仲淹“忧乐”思想的萌发地和践行地
19
作者 许正和 《华人时刊》 2023年第5期43-45,共3页
普天下的读书人有谁不知道范仲淹和他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呢?又有谁不知道其中的名句一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呢?而对于范公堤,外地人了解的可能并不多。它是纵贯苏北沿海的一道捍海长堤,唐代李承始筑,北宋范仲淹、张... 普天下的读书人有谁不知道范仲淹和他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呢?又有谁不知道其中的名句一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呢?而对于范公堤,外地人了解的可能并不多。它是纵贯苏北沿海的一道捍海长堤,唐代李承始筑,北宋范仲淹、张纶、胡令仪等主持修筑。后人感念范仲淹的恩德,统而称其为“范公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仲淹 《岳阳楼记》 先天下之忧而忧 苏北沿海 范公堤 千古名篇 普天下 外地人
下载PDF
范仲淹的襟抱情怀
20
作者 钱声广 《四川统一战线》 2023年第4期84-87,共4页
记得我初读《岳阳楼记》时只有15岁,距今都有50年了。半个世纪来,它是我喜欢诵读的经典之一。《岳阳楼记》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一篇传世散文。那是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他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作。千百年... 记得我初读《岳阳楼记》时只有15岁,距今都有50年了。半个世纪来,它是我喜欢诵读的经典之一。《岳阳楼记》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一篇传世散文。那是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他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作。千百年来它之所能流传不朽,不仅在于它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古仁人之心,更是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中国式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而范仲淹之所能流传不朽,不是以其伟大,而是以其仁人之心和襟抱情怀赢得后人的传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家国情怀 先天下之忧而忧 岳阳楼 仁人 滕子京 巴陵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