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茨藻科植物种皮微形态特征及其系统学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孙坤 王青锋 陈家宽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1997年第6期521-526,共6页
本文应用扫描电镜对国产茨藻科植物的外种皮和内种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茨藻科植物在种子表面细胞形态、表面纹饰和内种皮内层细胞形态及小瘤状突起的大小和密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可作为种级水平分类的依据,并首次发现外种皮... 本文应用扫描电镜对国产茨藻科植物的外种皮和内种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茨藻科植物在种子表面细胞形态、表面纹饰和内种皮内层细胞形态及小瘤状突起的大小和密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可作为种级水平分类的依据,并首次发现外种皮微形态特征也与内种皮内层小瘤状突起一样具有重要的系统学意义。根据种皮微形态特征的研究结果,我们支持Miki(1937)和Shaffer-Fehre(1991b)等 关于茨藻科与水鳖科近缘,而不应放在眼子菜目的观点。对弯果茨藻Najas ancistrocarpa A.Br.ex Mag-uns和草茨藻N.graminea Del.外种皮的研究结果表明其外种皮细胞表面具瘤状颗粒而非网状加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茨藻 茨藻 种皮 微形态 分类学
下载PDF
茨藻目植物柱头特征与传粉系统的演化 被引量:13
2
作者 郭友好 黄双全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131-136,共6页
茨藻目包含有风媒、水表水媒和水下传粉的多种传粉方式。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补充了4科9种植物的柱头特征和传粉机制的观察。该目花粉和柱头特征可分为两类,传粉系统表现出两种不同的柱头捕获花粉的机制。花粉为球形的种与其宽大的... 茨藻目包含有风媒、水表水媒和水下传粉的多种传粉方式。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补充了4科9种植物的柱头特征和传粉机制的观察。该目花粉和柱头特征可分为两类,传粉系统表现出两种不同的柱头捕获花粉的机制。花粉为球形的种与其宽大的柱头相配;而那些花粉演化为丝状或花粉在水中具先期萌发能力的种,其花粉易被其丝状的柱头所捕获。此外,还推测了导致这个类群传粉系统分化的可能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茨藻 柱头 传粉机制
下载PDF
茨藻科(Najadaceae)植物的果皮微形态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孙坤 王青锋 陈家宽 《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7年第6期759-762,共4页
用扫描电镜对国产茨藻科6种代表植物的果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茨藻科植物在果皮表面细胞形态、径向壁凸出与否、切向壁上的疣状颗粒以及角质突起的类型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可作为种级水平分类的依据,并根据果皮微形态... 用扫描电镜对国产茨藻科6种代表植物的果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茨藻科植物在果皮表面细胞形态、径向壁凸出与否、切向壁上的疣状颗粒以及角质突起的类型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可作为种级水平分类的依据,并根据果皮微形态特征作出了茨藻属植物分种检索表.茨藻科植物在果皮表面具较密集的疣状颗粒等方面与水鳖科水筛属和苦草属等类群十分相似,因而支持了Miki(1937)和Shaffer-Fehre(1991)等关于茨藻科和水鳖科近缘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茨藻 果皮 微形态 分类学 表面结构
下载PDF
茨藻科、角果藻科植物花粉形态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孙坤 陈家宽 张志耘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1-37,T002,T003,T004,共10页
在水生植物茨藻目中 ,茨藻科Najadaceae和角果藻科Zannichelliaceae植物由于其结构、尤其是花部结构的极度简化和趋同适应 ,系统关系仍不清楚。本文应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上述2科 4属的 1 0种代表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 在水生植物茨藻目中 ,茨藻科Najadaceae和角果藻科Zannichelliaceae植物由于其结构、尤其是花部结构的极度简化和趋同适应 ,系统关系仍不清楚。本文应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上述2科 4属的 1 0种代表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 ,系统描述了各属、种的花粉形态。结果表明角果藻科植物花粉均无萌发孔 ,外壁纹饰通常为拟网状至浅网状。花粉形态的研究结果支持将Vleisia作为角果藻属Zannichellia的近缘属处理的观点。茨藻科植物花粉外壁光滑、稍皱波状或为疣状 ,具颗粒状纹饰 ,萌发孔的有无在种间存在变异。花粉形态的研究结果表明角果藻科与眼子菜科Potamogetonaceae近缘 ,茨藻科可能与水蕹科Aponogetonaceae或水鳖科Hydrocharitaceae中具单沟花粉的类群有一定联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茨藻 角果 花粉形态 结构
下载PDF
两种茨藻属植物的染色体组型 被引量:2
5
作者 游浚 孙祥钟 王徽勤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90年第4期387-389,共3页
笔者曾在1985年报道过分布于我国大陆的6种茨藻属(Najas L.)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分析结果。而高雄茨藻(N. browniana Rendle)和弯果茨藻(N. ancistrocarpa A. Br. ex Magnus)为笔者不久前(1987年)才发现它们在我国大陆上有分布。据载... 笔者曾在1985年报道过分布于我国大陆的6种茨藻属(Najas L.)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分析结果。而高雄茨藻(N. browniana Rendle)和弯果茨藻(N. ancistrocarpa A. Br. ex Magnus)为笔者不久前(1987年)才发现它们在我国大陆上有分布。据载,仅弯果茨藻前人作过染色体计数工作。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茨藻 核型
下载PDF
大茨藻的碎屑形成过程 被引量:1
6
作者 林婉莲 刘鑫洲 《水生生物学集刊》 1984年第3期253-257,共5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大茨藻(Najas major)死亡前后的形态变化可分为如下几个阶段:临界期或死亡前期;细胞核变色期;细胞质收缩期和胶体形成期。作者把细胞核变色期定为大茨藻的碎屑开始期。同时,还考察了天然条件下大茨藻死亡后形态的降解情况。
关键词 茨藻 有机碎屑 形成过程 形态变化 武汉东湖 草鱼 活饵料
下载PDF
大茨藻、轮叶黑藻的光合特征初步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汪小将 刘飞 李晶晶 《农村科学实验》 2020年第10期94-96,共3页
用氧电极法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对大茨藻和轮叶黑藻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光照条件对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有显著影响。大茨藻最适光照强度范围为667μmolm^-2s^-1~987μmolm^-2s^-1;轮叶黑藻最适光照强度为394μmolm^-2s^-1~667μmolm... 用氧电极法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对大茨藻和轮叶黑藻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光照条件对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有显著影响。大茨藻最适光照强度范围为667μmolm^-2s^-1~987μmolm^-2s^-1;轮叶黑藻最适光照强度为394μmolm^-2s^-1~667μmolm^-2^s-1;两种植物在强光照均出现光抑制现象,但在2106μmolm^-2s^-1以内光抑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茨藻 轮叶黑 光合作用
下载PDF
武汉东湖大茨藻群落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洪达 《水生生物学集刊》 1984年第3期331-340,共10页
本文总结了1962—1964年和1972—1982年对东湖大茨藻群落的研究工作。研究的主要内容有:群落面积和生物量的逐年变化,物候相和种子发芽率,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以及植物群落对太阳能量的利用效率。最后提出了对大茨藻群落的改造问题。
关键词 武汉东湖 茨藻群落 群落面积 生物量 物候相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下载PDF
茨藻属植物在我国大陆的新分布——兼谈茨藻属植物的生境特点及其它
9
作者 游浚 孙祥钟 王徽勤 《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89年第4期133-134,共2页
1986和1987年,在湖北、江西和广西等地先后发现了两种茨藻属植物,学名分别为Najas ancistrocarpa A.Br.ex Magnus和N.browniana Rendle.此两种在台湾省有分布,而在我国大陆为首次发现。前者生于湖泊或池塘中,以其成熟果实弯曲成镰刀状... 1986和1987年,在湖北、江西和广西等地先后发现了两种茨藻属植物,学名分别为Najas ancistrocarpa A.Br.ex Magnus和N.browniana Rendle.此两种在台湾省有分布,而在我国大陆为首次发现。前者生于湖泊或池塘中,以其成熟果实弯曲成镰刀状而区别于茨藻属其它各种(标本采自湖北省武昌县斧头湖和江西省鄱阳湖,标本号Y8615和Y8705);后者生境特殊,生于海边盐田和排水沟中,是国内唯一生于盐水的茨藻属植物(标本采自广西省北海,标本号Y8706),此种与N.graminea Del.相似,区别在于叶耳为短三角形,较粗的叶齿;花药为一室和种皮细胞多边形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茨藻属植物 水生植物 中国 分布
下载PDF
草茨藻的多倍体系列和细胞地理学初步研究
10
作者 游浚 孙祥钟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230-234,共5页
关键词 茨藻 多倍体系列 细胞地理学
下载PDF
多孔茨藻是“观察细胞质的流动”的好材料
11
作者 肖元 《中学生物学》 2002年第4期29-29,共1页
在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教科书中,有一个实验:"观察细胞质的流动".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们对实验材料加以更换,使用多孔茨藻,取得了良好的实验结果.
关键词 多孔茨藻 细胞质 流动 中学 生物课 实验材料
下载PDF
眼子菜科、川蔓藻科植物果实微形态特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孙坤 陈家宽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1期108-112,共5页
水生植物泽泻亚纲(Alismatidae)由于长期适应水环境而在形态和结构上表现出了高度的趋同适应和结构简化.为寻找泽泻亚纲系统学的新证据,应用扫描电镜对该亚纲眼子菜科(Potamogetonaceae)和川蔓藻科(Ruppiaceae)代表植物的果实微形态特... 水生植物泽泻亚纲(Alismatidae)由于长期适应水环境而在形态和结构上表现出了高度的趋同适应和结构简化.为寻找泽泻亚纲系统学的新证据,应用扫描电镜对该亚纲眼子菜科(Potamogetonaceae)和川蔓藻科(Ruppiaceae)代表植物的果实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果实微形态特征可以作为眼子菜科种类划分的依据.川蔓藻科植物的果实微形态特征与小眼子菜等相似,反映了该科与眼子菜科有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子菜科 川蔓 果实 微形态 茨藻
下载PDF
秦岭植物区系新资料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东 赵桦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0-41,共2页
报道了 2个采自秦岭的新记录科——小二仙草科 Haloragidaceae,茨藻科
关键词 小二仙草科 茨藻 秦岭 新记录 植物区系
下载PDF
绿色渔业对景观湖生态修复自净功能的影响
14
作者 崔艳玲 庞显炳 +4 位作者 游永武 王文玲 李华 张海成 张献宇 《农业与技术》 2021年第13期116-118,共3页
通过安阳市一新建景观湖大茨藻生长失控的水生态环境调查分析水温(WT)、溶氧(DO)、透明度(SD)水环境因子的变化,寻找出大茨藻单一种生长的成因及对策。选取了大茨藻生长最旺盛的9月份捞出水草断面(A)、未捞水草断面(B) 2个断面采集数据... 通过安阳市一新建景观湖大茨藻生长失控的水生态环境调查分析水温(WT)、溶氧(DO)、透明度(SD)水环境因子的变化,寻找出大茨藻单一种生长的成因及对策。选取了大茨藻生长最旺盛的9月份捞出水草断面(A)、未捞水草断面(B) 2个断面采集数据作对比,分析研究新建景观湖以渔养水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利用绿色渔业技术打破大茨藻单一种疯长生态壁垒,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恢复水生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茨藻 以渔养水 生态链 水生态环境
下载PDF
观察植物(厂元)生质运动材料的综述和三种新材料的介绍
15
作者 钱士心 《生物学教学》 1983年第2期42-43,共2页
一、植物原生质流动的两种方式原生质流动是一种生命活动,失去生命的原生质是没有流动能力的。原生质流动时,将它所含有的细胞器也带着前进,其中最显著的是绿色植物的叶绿体,它能随着原生质流动而改变位置,随之前进。原生质流动的方式... 一、植物原生质流动的两种方式原生质流动是一种生命活动,失去生命的原生质是没有流动能力的。原生质流动时,将它所含有的细胞器也带着前进,其中最显著的是绿色植物的叶绿体,它能随着原生质流动而改变位置,随之前进。原生质流动的方式有二种:1.旋转式运动(rotation)。细胞中央有一个大液泡,原生质附着在细胞膜内侧面,成薄膜状,依同方向流动,环流不息。2.循环式运动(Circulation)。细胞中有大小不等的数个液泡,原生质成网状,散布其间,成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质流 植物原生质 ROTATION 紫露草 循环式 茨藻 内侧面 POTAMOGETON 薄膜状 水鳖科
下载PDF
农药——水生生物的致毒和调节因素
16
作者 庄德辉 《生物学教学》 1981年第2期19-21,共3页
一、前言农药在消灭农业病虫害、保护森林以及预防传染病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世界上农作物有三分之一被害虫消耗和毁坏。为了消灭害虫,世界各国大量使用各种农药,日本用药量最多(原药719克/亩),粮食单面积产量... 一、前言农药在消灭农业病虫害、保护森林以及预防传染病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世界上农作物有三分之一被害虫消耗和毁坏。为了消灭害虫,世界各国大量使用各种农药,日本用药量最多(原药719克/亩),粮食单面积产量亦高(730斤/亩)。近十多年来,农药生产发展非常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生产 水生生物 农业病虫害 浮游甲壳动物 用药量 调节因素 寡毛类 食物竞争 有机磷农药 茨藻
下载PDF
三种高原常见沉水植物对不同浓度铵氮的生理响应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常诏峰 鲜玲 +2 位作者 Samuel Wamburu Muthui 刘帆 严雪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8-115,共8页
分析植物受到高铵态氮胁迫时的响应特征,明确高浓度铵态氮对沉水植物产生毒性机制,为利用沉水植物修复高浓度铵态氮污染水体提供理论指导。选取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大茨藻(Najas marina)和穿叶眼子菜(Potamogeton perfoliatus)3... 分析植物受到高铵态氮胁迫时的响应特征,明确高浓度铵态氮对沉水植物产生毒性机制,为利用沉水植物修复高浓度铵态氮污染水体提供理论指导。选取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大茨藻(Najas marina)和穿叶眼子菜(Potamogeton perfoliatus)3种沉水植物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浓度铵态氮(0、0.1、3、15和50 mg/L)对3种沉水植物的生理影响,初步探讨了沉水植物在高铵态氮浓度水体中退化的原因。当水体铵态氮浓度超过15 mg/L时,植物体内叶绿素和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呈上升趋势,植物叶绿素荧光值显著降低,植物无法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当铵态氮浓度低于15 mg/L时苦草对铵态氮的去除率明显低于大茨藻和穿叶眼子菜。铵态氮浓度较高时,大茨藻组织总氮含量高于穿叶眼子菜和苦草,而FA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则是穿叶眼子菜最高。当水体中铵态氮浓度达到15 mg/L时,湖泊中广泛分布的沉水植物无法存活,植物光合能力下降是影响其存活的主要因素。本研究从机理层面初步揭示了3种广布沉水植物物种在高铵态氮水体中消失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 铵态氮 游离氨基酸 苦草 茨藻 穿叶眼子菜
下载PDF
漓江水生高等植物调查及其对环保关系与经济利用初探~* 被引量:4
18
作者 覃勇荣 《河池学院学报》 1987年第1期86-95,共10页
本文从对漓江水生高等植物种类、分布调查入手,说明利用水生高等植物进行江水自净的可行性,并提出开发利用漓江水生高等植物资源的设想。
关键词 茨藻 金鱼 亚洲苦草 狐尾 植物资源 苦草属 莲子草属 五刺金鱼 马来眼子菜 分布调查
下载PDF
种点野生水草好养鹅鸭鱼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肯牧 《湖南饲料》 2003年第1期35-36,共2页
我省河湖沟港星罗棋布,如果在合适的水域种些野生水草,具有省钱、免耕、免农药、免灌溉、免收割而事半功倍。鹅鸭作为水禽,每日要定时在水中洗浴,种鸭种鹅还要在水中配种,酷暑和雪封时能采食些水草,更是求之不得。现介绍几种较好的野生... 我省河湖沟港星罗棋布,如果在合适的水域种些野生水草,具有省钱、免耕、免农药、免灌溉、免收割而事半功倍。鹅鸭作为水禽,每日要定时在水中洗浴,种鸭种鹅还要在水中配种,酷暑和雪封时能采食些水草,更是求之不得。现介绍几种较好的野生水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水草 苦草 茨藻 绿萍
下载PDF
几种适于鹅鸭采食的野生水草
20
作者 孙书静 《水禽世界》 2016年第1期54-55,共2页
在江河湖沟合适的水域种些野生水草,具有省钱、免耕、免农药、免灌溉、免收割而事半功倍。鹅鸭作为水禽,每日要定时在水中洗浴,种鸭种鹅还要在水中配种,酷暑和雪封时能采食些水草,更是求之不得。现介绍几种较好的野生水草:1黑藻(图1)
关键词 种鹅 湖沟 种鸭 茨藻 无氮浸出物 粗灰分 苦草属 营养成分 槐叶萍 固氮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