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93篇文章
< 1 2 1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荒原意象”之再思考 被引量:1
1
作者 袁素华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3期91-95,共5页
关键词 荒原意象 客观对应物 托·斯·艾略特 荒原 荒原 主体意象 现代人 西比尔 总体意象 荒原意识
全文增补中
从《呼啸山庄》看艾米莉·勃朗特的荒原情结 被引量:3
2
作者 蔺学才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6期86-87,共2页
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自始至终散发着浓郁的荒凉与粗犷气息。《呼啸山庄》中男女主人公与荒原息息相通,他们把荒原视为乐园,难分难舍,使主人公具有深沉的荒原气质。但荒原远离时代和生活,也使他们的生活和爱情发生变化,在荒原情... 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自始至终散发着浓郁的荒凉与粗犷气息。《呼啸山庄》中男女主人公与荒原息息相通,他们把荒原视为乐园,难分难舍,使主人公具有深沉的荒原气质。但荒原远离时代和生活,也使他们的生活和爱情发生变化,在荒原情结的驱使下命运的悲剧便自然发生了。可最终,仍然是荒原的纽带让他们完成了最后的骨肉灵魂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原气质 荒原形象 荒原情结 艾米莉·勃朗特 《呼啸山庄》 长篇小说 英国
下载PDF
索南才让中篇小说《荒原上》中的一种追求
3
作者 哈斯其木格 《金钥匙(汉文、蒙古文)》 2024年第2期216-220,共5页
中篇小说《荒原上》深入地展现了人们在荒凉的草原上对于丰富精神世界的不懈探索和追求。文中索南才让选择荒原作为故事的背景,描述了六名牧民在大自然的荒芜、日常生活的荒芜以及他们精神世界的荒芜中所展现的各种追求。从精神、情感... 中篇小说《荒原上》深入地展现了人们在荒凉的草原上对于丰富精神世界的不懈探索和追求。文中索南才让选择荒原作为故事的背景,描述了六名牧民在大自然的荒芜、日常生活的荒芜以及他们精神世界的荒芜中所展现的各种追求。从精神、情感和快乐这三个维度出发,深入挖掘荒芜世界中人性的光辉与生命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原上》 索南才让 追求
下载PDF
扎根荒原的历史书写——评杨志军《雪山大地》
4
作者 李凌晨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9-67,共9页
杨志军的《雪山大地》延续着他的荒原传统,以个人心灵和生命体验为基点,用饱含深情的笔触探照着沁多草原的历史和现实。日常与诗性的双重视域并存:空间上,描写与喧嚣的城市生活有别的雪山大地;时间上,展开个体生命和人类历史两种结构的... 杨志军的《雪山大地》延续着他的荒原传统,以个人心灵和生命体验为基点,用饱含深情的笔触探照着沁多草原的历史和现实。日常与诗性的双重视域并存:空间上,描写与喧嚣的城市生活有别的雪山大地;时间上,展开个体生命和人类历史两种结构的合奏。这部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草原史诗,不仅使天、人、身心一体在场域内感知存在、获得安宁,而且反映了西藏高原在新时代的历史巨变,对当下的生存和信仰进行了思考,体现出作家的自觉意识和使命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山大地》 荒原 边地 历史
下载PDF
现代主义视角下的《荒原》诗歌隐喻研究
5
作者 刘涵笑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11期101-107,共7页
本文旨在探讨T.S.艾略特的《荒原》中的诗歌隐喻,以《荒原》为文本,运用Lakoff和Turner的诗歌隐喻理论作为理论框架,并将其置于艾略特所处的时代背景下进行解读。通过分析诗歌中的隐喻及其象征意义,本文将揭示《荒原》如何反映了20世纪... 本文旨在探讨T.S.艾略特的《荒原》中的诗歌隐喻,以《荒原》为文本,运用Lakoff和Turner的诗歌隐喻理论作为理论框架,并将其置于艾略特所处的时代背景下进行解读。通过分析诗歌中的隐喻及其象征意义,本文将揭示《荒原》如何反映了20世纪初期的社会动荡和文化危机。艾略特作为现代派运动领袖,本文还将探讨《荒原》在现代主义文学中的地位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荒原》的复杂性,还能为现代主义诗歌隐喻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poetic metaphors in T. S. Eliot’s The Waste Land, using the text of The Waste Land and applying Lakoff and Turner’s theory of poetic metaphor as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The analysis will interpret the poem within the context of Eliot’s era. By examining the metaphors in the poem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s, this paper will reveal how The Waste Land reflects the social upheaval and cultural crisis of the early 20th century. As a leader of the modernist movement, Eliot’s work will also be studied for its place within modernist literature and its influence on subsequent literary works. This research not only contributes to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plexity of Waste Land, but also offers new perspectives for studying metaphors in modernist poe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原 现代主义文学 诗歌隐喻 艾略特
下载PDF
现代文明的两副面孔:索南才让《荒原上》《我是一个牧马人》的双重叙事进程研究
6
作者 梁增凯 《西部文艺研究》 2024年第1期105-110,共6页
索南才让小说作品常以我国西部游牧民族生活为写作背景,在故事展开的过程中呈现出明暗交错的双重叙事进程。《荒原上》和《我是一个牧马人》在描绘人与自然、现代文明和谐共生的显性叙事进程背后,在文本细读中可以发现并行着一条作者反... 索南才让小说作品常以我国西部游牧民族生活为写作背景,在故事展开的过程中呈现出明暗交错的双重叙事进程。《荒原上》和《我是一个牧马人》在描绘人与自然、现代文明和谐共生的显性叙事进程背后,在文本细读中可以发现并行着一条作者反思人、自然、现代文明三者间相互对立的叙事暗流。此外,小说的叙事结构和内容中存在大量的叙事断裂和文本政治无意识,以此为中心的细读方法的探索,可以为当代小说隐性进程的阐发提供切入点和新的理论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南才让 双重叙事进程 隐性进程 政治无意识 荒原上》
下载PDF
福克纳作品中的荒原主义
7
作者 夏光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166-167,共2页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美国由于战争及经济的原因导致人们精神受到创伤及心理经受危机,而福克纳正是在此时段的作家,因而他的作品中出现了大量反映人们精神危机的篇章。福克纳所刻画的荒原人物形象虽然具有南方人独特的个性,但他们的困惑,内...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美国由于战争及经济的原因导致人们精神受到创伤及心理经受危机,而福克纳正是在此时段的作家,因而他的作品中出现了大量反映人们精神危机的篇章。福克纳所刻画的荒原人物形象虽然具有南方人独特的个性,但他们的困惑,内心的冲突,欲望和绝望却是人类所共有的体验。他在表现"荒原主义"这一悲剧主题的同时,对笔下的人物寄予了无限的同情,力尽他作为一个人道主义作家的责任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原作家” 福克纳 荒原主义 精神荒原
下载PDF
荒原的轮回——艾略特《荒原》的文化哲学主题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马汉广 陶萍 《求是学刊》 CSSCI 1997年第6期95-98,共4页
荒原的轮回——艾略特《荒原》的文化哲学主题分析马汉广陶萍艾略特的长诗《荒原》做为现代主义文学中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具有的划时代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的新异而独特的表现手法,更主要的在于它以丰富的象征意蕴和完整的意象体系... 荒原的轮回——艾略特《荒原》的文化哲学主题分析马汉广陶萍艾略特的长诗《荒原》做为现代主义文学中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具有的划时代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的新异而独特的表现手法,更主要的在于它以丰富的象征意蕴和完整的意象体系“把宇宙压缩成一个球,使它滚向一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略特 荒原 文化哲学 主题分析 意义世界 历史意识 现实世界 荒原世界 《普鲁弗洛克的情歌》 价值尺度
下载PDF
论格非小说《春尽江南》的荒原意识
9
作者 宋涛 徐迅 《最小说》 2024年第9期4-8,共5页
格非小说《春尽江南》是其“江南三部曲”的收官之作,也是作家在新世纪回归传统、回归现实主义后,书写当代的一部小说力作,呈现了当下的社会真相以及当代人的精神现实,尤其是知识分子在这个时代的困境与命运。本文从小说中“社会荒原”... 格非小说《春尽江南》是其“江南三部曲”的收官之作,也是作家在新世纪回归传统、回归现实主义后,书写当代的一部小说力作,呈现了当下的社会真相以及当代人的精神现实,尤其是知识分子在这个时代的困境与命运。本文从小说中“社会荒原”“自然荒原”“精神荒原”的展现等方面,联系小说中的“莲花”意象,来探寻文本中的荒原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尽江南》 格非 荒原 意象
下载PDF
夹缝中的自我救赎——《荒原狼》中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矛盾
10
作者 张睿迪 《今古文创》 2024年第22期16-18,94,共4页
《荒原狼》从认识和分析西方现代知识分子尤其是德国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矛盾出发,到找到自我救赎的方法为止。黑塞用严厉的笔触将当代人的生活形态揭露出来,同时深刻分析内藏“荒原狼”的人的真实想法,这一做法在当时引起了争议。但是,... 《荒原狼》从认识和分析西方现代知识分子尤其是德国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矛盾出发,到找到自我救赎的方法为止。黑塞用严厉的笔触将当代人的生活形态揭露出来,同时深刻分析内藏“荒原狼”的人的真实想法,这一做法在当时引起了争议。但是,这部作品的意义不只在于批判,更在于探索和建构。黑塞本人的创作目的,实际上是通过对现代知识分子精神矛盾的分析,探索如何进行自我救赎,最终指向的是疗愈而非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原狼》 黑塞 知识分子 精神矛盾 自我救赎
下载PDF
经典意识,写作逃逸,南方影像——朱山坡《萨赫勒荒原》的创作探索
11
作者 王叁汕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24年第2期49-54,共6页
作为“新南方写作”的代表作家之一,朱山坡书写世界性的南方。在《萨赫勒荒原》中,他打破了作家受地域性限制困扰的“南方写作”壁垒,在文学地理上呈现一种世界性的写作逃逸景观,为“新南方写作”带来了全新的地域文化风貌。小说拓展了... 作为“新南方写作”的代表作家之一,朱山坡书写世界性的南方。在《萨赫勒荒原》中,他打破了作家受地域性限制困扰的“南方写作”壁垒,在文学地理上呈现一种世界性的写作逃逸景观,为“新南方写作”带来了全新的地域文化风貌。小说拓展了新的审美表现,在文本中以一种影像的方式记录了南方世界,是当前文学发展跨学科深度融合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意识 写作逃逸 南方影像 朱山坡 《萨赫勒荒原
下载PDF
有灵无身与有身无灵的荒原男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谭素钦 邓年刚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82-87,共6页
艾略特,这位现代欧美诗坛的领袖人物,以他精雕细琢、高标特异的创新之作,震撼了欧美文坛。而在那些成为他“荒原”旅程的艺术性记录的诗作中,人们更惊骇于那些形形色色畸形、病态的“荒原人”形象,他们纷然杂陈,而又各呈系列。在他的男... 艾略特,这位现代欧美诗坛的领袖人物,以他精雕细琢、高标特异的创新之作,震撼了欧美文坛。而在那些成为他“荒原”旅程的艺术性记录的诗作中,人们更惊骇于那些形形色色畸形、病态的“荒原人”形象,他们纷然杂陈,而又各呈系列。在他的男性“荒原”人行列中,以普鲁弗洛克和斯威尼这两个形象最惹人注目,比较分析这两个鲜明对比的诗歌人物,对于把握艾略特诗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都是大有裨益的。 一 普鲁弗洛克是艾略特的成名作《杰·阿尔弗莱特·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的抒情性主人公。通过他戏剧性的内心独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洛克 艾略特 哈姆莱特 荒原 艺术特色 普鲁弗洛克 叔本华 自我否定 荒原 内心独白
下载PDF
“我既不是活的,也未曾死”——论艾略特的《荒原》 被引量:7
13
作者 曾艳兵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3年第3期21-27,共7页
解读和评价艾略特的著名长诗《荒原》的路径很多 ,但有一条既不难走 ,又有意思 ,这就是将长诗的题辞当作入门的钥匙。该诗的那句拉丁语题词 ,概括或浓缩了全诗的主旨 :即现代西方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就是那种“西比尔式”的“不生不... 解读和评价艾略特的著名长诗《荒原》的路径很多 ,但有一条既不难走 ,又有意思 ,这就是将长诗的题辞当作入门的钥匙。该诗的那句拉丁语题词 ,概括或浓缩了全诗的主旨 :即现代西方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就是那种“西比尔式”的“不生不死、即生即死、生不如死 ,死即是生”的荒原状态。诗人自己对长诗歌的解释和注释是必要的 ,但也不是最可靠的 ;最可靠的理解和解释应当到文本本身去寻找 ,而艾略特的文本又进一步证实了长诗题词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原 西比尔 艾略特 诗歌 荒原状态 英国
下载PDF
精神荒原上的挣扎——精神分析批评视角下的《喧哗与骚动》人物群像 被引量:2
14
作者 曹曦颖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106-110,共5页
福克纳在《喧哗与骚动》中精心勾勒了一幅精神荒原的画卷。本文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批评学的角度出发,对小说中主人公昆丁四兄妹的压抑、反向作用、投射、固着、倒退等自我防御与抗争行为进行剖析,揭示作者的"荒原情结"与小说... 福克纳在《喧哗与骚动》中精心勾勒了一幅精神荒原的画卷。本文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批评学的角度出发,对小说中主人公昆丁四兄妹的压抑、反向作用、投射、固着、倒退等自我防御与抗争行为进行剖析,揭示作者的"荒原情结"与小说的抗争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荒原 自我防御 《喧哗与骚动》 荒原情结
下载PDF
英国文学嬗变中的“李尔荒原”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传芝 《宜宾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87-90,共4页
自莎剧《李尔王》始,在英国文学嬗变中,"李尔的荒原",作为人物活动的舞台背景、意象或文化符号,不仅获得了启发人进行社会批评与艺术之思的功能,而且获得了整合人与自然关系的原动力功能。
关键词 荒原 《李尔王》 《呼啸山庄》 《还乡》 荒原
下载PDF
《死者》中乔伊斯的荒原思想
16
作者 陆贤报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56-59,共4页
针对詹姆斯·乔伊斯小说《死者》中人物所表现的精神瘫痪,参照荒原文学中的荒原思想,分析了作品中的主要的荒原意象:女性在呻吟,男性在哀叹。研究发现这一荒原意象是精神荒原的真实反映,借以唤醒沉睡中人们去开垦自己的精神荒原。
关键词 詹姆斯·乔伊斯 《死者》 荒原文学 荒原思想 荒原意象
下载PDF
《一日长于百年》与《荒原》的现代主义思维
17
作者 姜书良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1期24-30,共7页
《一日长于百年》与《荒原》有着深层的同构对应关系,显示了现代主义文学对二十世纪现实主义文学艺术思维上的影响。《一日长于百年》贯通历史、现实、未来的宏观结构是《荒原》式的总体神话框架,使用了类似《荒原》的超时空视角和隐... 《一日长于百年》与《荒原》有着深层的同构对应关系,显示了现代主义文学对二十世纪现实主义文学艺术思维上的影响。《一日长于百年》贯通历史、现实、未来的宏观结构是《荒原》式的总体神话框架,使用了类似《荒原》的超时空视角和隐喻符号,从“死与爱”的角度揭示了人类生存悲剧,借助宇宙理性的反思指出了人类灵魂获救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原 现实主义文学 荒原 宏观结构 艾特玛托夫 人类灵魂 叙事视角 文本叙事 《神曲》 里尔克
下载PDF
艾略特和《荒原》
18
作者 姜毓锋 《哈尔滨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76-77,共2页
关键词 艾略特 荒原 荒原 西比尔 古典主义者 绝望情绪 天主教徒 “客观对应物” T·S·艾略特 莎士比亚作品
下载PDF
“爱”的回归——《荒原》不荒
19
作者 蔺学才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7年第11期125-126,共2页
托马斯·斯特恩·艾略特的代表作《荒原》,作为20世纪最著名的诗篇广为流传。全诗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战后西方社会人们精神世界的一片荒凉与贫瘠;由于物欲的横流和仁爱的缺失,人们陷入了一种虽生犹死、醉生梦死的困境中。只... 托马斯·斯特恩·艾略特的代表作《荒原》,作为20世纪最著名的诗篇广为流传。全诗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战后西方社会人们精神世界的一片荒凉与贫瘠;由于物欲的横流和仁爱的缺失,人们陷入了一种虽生犹死、醉生梦死的困境中。只有爱的回归,人们的精神才会充实与丰满,从而走出荒芜的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原 荒原 物欲 诗人 艾略特 爱的缺失 荒芜 托马斯 物质资料
下载PDF
《荒原》──“人间地狱”中人类自救的再创神话
20
作者 谢占杰 《许昌学院学报》 CAS 1994年第4X期80-83,共4页
《荒原》──“人间地狱”中人类自救的再创神话谢占杰本世纪20年代初,艾略特发表了他的代表作《荒原》,这个作品象一颗重磅炮弹,震动了西方文坛,一下子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人攻击它,如美国诗人威廉·卡洛斯·威廉斯认... 《荒原》──“人间地狱”中人类自救的再创神话谢占杰本世纪20年代初,艾略特发表了他的代表作《荒原》,这个作品象一颗重磅炮弹,震动了西方文坛,一下子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人攻击它,如美国诗人威廉·卡洛斯·威廉斯认为,它是作者给英美文学界带来的“一大祸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原 人类自救 人间地狱 艾略特 荒原世界 第一次世界大战 宗教信仰 荒原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 再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