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莫斯科新闻》在1863年波兰起义中的角色分析 |
张广翔
李振文
|
《俄罗斯学刊》
|
2013 |
0 |
|
2
|
访《莫斯科新闻》 |
徐熊
郑耀华
|
《中国记者》
北大核心
|
1989 |
0 |
|
3
|
座谈苏联新闻改革问题 苏驻华官员和记者访中科院新闻所 |
李赤
|
《新闻记者》
北大核心
|
1989 |
0 |
|
4
|
大选后的俄罗斯政坛 |
赵龙庚
|
《和平与发展》
|
1996 |
0 |
|
5
|
档案澄清50年悬案 卡廷事件水落石出 |
王雷
|
《浙江档案》
北大核心
|
1993 |
0 |
|
6
|
苏联文艺界打破沉闷空气 |
柳光青
|
《国际展望》
|
1986 |
1
|
|
7
|
前途和希望?——“8.19事件”一年后的前苏联报刊界 |
方迎九
|
《新闻爱好者》
|
1992 |
0 |
|
8
|
外刊评论8.19事件后的日苏关系 |
陈鸿斌
|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
1991 |
0 |
|
9
|
改革在新老体制交替中进行——访苏纪实 |
徐熊
|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
1989 |
0 |
|
10
|
“阳伞枪”之谜 |
方舟
|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
1991 |
0 |
|
11
|
克里姆林宫里的普通人 |
赵念渝
|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
1991 |
0 |
|
12
|
戈尔巴乔夫时代的社会文化思潮 |
冯玉芝
|
《外国问题研究》
CSSCI
|
1992 |
0 |
|
13
|
千秋功罪且看后人怎样评说——近期苏联报刊对勃列日涅夫的批判 |
潘企麟
|
《国际展望》
|
1988 |
0 |
|
14
|
戈尔巴乔夫的“大炮” |
陈荣升
|
《新闻记者》
北大核心
|
1989 |
0 |
|
15
|
“改革的探照灯” ——苏联舆论监督见闻 |
徐熊
|
《新闻记者》
北大核心
|
1989 |
0 |
|
16
|
戈尔巴乔夫执政以来苏联对赫鲁晓夫的评析 |
张晓慧
|
《国际研究参考》
|
1988 |
0 |
|
17
|
苏联价格、工资改革资料索引 |
李月英
|
《国际研究参考》
|
1988 |
0 |
|
18
|
谢瓦尔德纳泽为何突然辞职? |
顾关福
|
《国际研究参考》
|
1991 |
0 |
|
19
|
苏联各个时期对斯大林的评论(1956年2月~1988年3月) |
吴上仪
|
《国际研究参考》
|
1988 |
0 |
|
20
|
独联体的核危险在增加 |
胡舜媛
|
《国外核新闻》
北大核心
|
199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