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消费时代莫言文学再生产的三重影响因素
1
作者 姜莉丽 《今古文创》 2024年第2期32-34,共3页
消费时代,文化资本、商业逻辑和媒体力量等因素都会影响文学的生产和消费活动,表现为对文学生产和消费的再生产。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本是文学界的大事件,但却引发了文化资本、图书出版、影视改编等多个产业的连锁反应,成为文学再生产... 消费时代,文化资本、商业逻辑和媒体力量等因素都会影响文学的生产和消费活动,表现为对文学生产和消费的再生产。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本是文学界的大事件,但却引发了文化资本、图书出版、影视改编等多个产业的连锁反应,成为文学再生产的典型案例。这种再生产与社会心理、身份符号和媒体包装关系密切,为消费时代莫言文学再生产提供了可能性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文学 社会心理 身份符号 传播媒介
下载PDF
论莫言文学传奇话语的审美情趣 被引量:3
2
作者 张鹏飞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134-135,共2页
莫言的小说是以人类学、文化诗学、现代史学等全新的历史哲学文化理念为根基,以传奇叙事为通道,进入了一个浑厚弘远、神奇瑰丽的艺术话语境界,其话语叙事始终流露出民间传奇的独特韵味,渗透着或深或浅、或隐或显的传奇文学的创作模式和... 莫言的小说是以人类学、文化诗学、现代史学等全新的历史哲学文化理念为根基,以传奇叙事为通道,进入了一个浑厚弘远、神奇瑰丽的艺术话语境界,其话语叙事始终流露出民间传奇的独特韵味,渗透着或深或浅、或隐或显的传奇文学的创作模式和审美底蕴,然天马行空如莫言者也无法摆脱怨鬼宿命般的情愫纠缠。莫言以传奇文学的传统艺术形式为其小说创作的原型和源泉,并创造出与发展中的现实生活直接关联的传奇性小说的隽永的审美佳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文学 传奇话语 民间韵味 文化渊源 创作模式 审美情趣
下载PDF
“崇高”的解构与重构——莫言文学与中国现代经典崇高美学传统 被引量:4
3
作者 王金胜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7年第3期55-62,共8页
在"新时期"普泛性的"反崇高"文化语境中,莫言文学有着鲜明而独特的崇高美学品格。在反思经典崇高美学的基础上,莫言重构着属己的崇高话语。一方面,其作品以不同的侧重和形式,承续着经典阳刚美学的某些精神断片和美... 在"新时期"普泛性的"反崇高"文化语境中,莫言文学有着鲜明而独特的崇高美学品格。在反思经典崇高美学的基础上,莫言重构着属己的崇高话语。一方面,其作品以不同的侧重和形式,承续着经典阳刚美学的某些精神断片和美学气质;另一方面,基于个体文化立场及其对现实的感应,莫言又以独特的入思路径对经典崇高话语进行省思、解构和重构。莫言文学中诸种取向和风格相异的崇高话语犬牙交错,并在历史的变动中,呈现出耐人寻味的含混性与暧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文学 崇高 阳刚美学 现代文学传统 新时期文学
下载PDF
莫言文学作品产业化与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国际传播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燕 张华 《传播力研究》 2019年第29期29-30,共2页
中国核心价值观的国际化传播是我国发展的需要所决定的,而在实际践行相关战略的时候,应当充分地结合当前国内所具备的文化产品进行展开。莫言的文学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因此以莫言的文学作品作为中国核心价值传播的主体... 中国核心价值观的国际化传播是我国发展的需要所决定的,而在实际践行相关战略的时候,应当充分地结合当前国内所具备的文化产品进行展开。莫言的文学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因此以莫言的文学作品作为中国核心价值传播的主体能够有效地推动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文学 核心价值观 国际传播
下载PDF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莫言文学作品中的“色彩变异”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纪燕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92-95,共4页
色彩的隐喻意义是人们基于生活体验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认知,基于人类共享的文化、知识和经验,人们对颜色的认知存在共性。然而,莫言对颜色有浓厚的意识倾向,其文学作品中所呈现出的色彩感知存在着明显有别于传统意义的"色彩变异&quo... 色彩的隐喻意义是人们基于生活体验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认知,基于人类共享的文化、知识和经验,人们对颜色的认知存在共性。然而,莫言对颜色有浓厚的意识倾向,其文学作品中所呈现出的色彩感知存在着明显有别于传统意义的"色彩变异":红色被赋予残暴、恐怖、性等隐喻意义;绿色充满邪恶、肮脏和鄙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莫言文学作品 “色彩变异”
下载PDF
莫言文学在西方社会的传播、接受与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国际传播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燕 张华 《传播力研究》 2019年第31期38-39,共2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莫言作为我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的作品在西方社会被广泛的接受,有效地在全世界传播了中华文化;进入二十一世纪,党中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莫言作为我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的作品在西方社会被广泛的接受,有效地在全世界传播了中华文化;进入二十一世纪,党中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是全体中国人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本文主要研究了如何以莫言文学作品为载体,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际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文学 西方社会 核心价值观 国际传播
下载PDF
莫言文学作品中的方言特点及作用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施旸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30-31,共2页
莫言作为我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其作品想象瑰丽、语言粗犷、生命力强,而作品中的方言为升华文章内容和凸显主题起到了重要助推作用。文章首先分析了莫言文学作品中的方言具有创新文学语言、多使用谚语等特点,然后指出在文学作... 莫言作为我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其作品想象瑰丽、语言粗犷、生命力强,而作品中的方言为升华文章内容和凸显主题起到了重要助推作用。文章首先分析了莫言文学作品中的方言具有创新文学语言、多使用谚语等特点,然后指出在文学作品中引入方言的作用,即提升艺术表现力,形象地刻画人物形象,使作家形成独具特色的语言风格,体现其文学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文学作品 方言 创新文学语言 使用谚语
下载PDF
莫言文学作品日本传播及其对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启示 被引量:1
8
作者 吴小伟 《潍坊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45-50,共6页
莫言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其作品已被翻译成50余种语言,200多个外文版本,在世界上广泛传播,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一个成功范例。在莫言作品的诸多外文版本中,日文版本是最多的,莫言的几乎所有重要文学作品都被翻译成... 莫言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其作品已被翻译成50余种语言,200多个外文版本,在世界上广泛传播,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一个成功范例。在莫言作品的诸多外文版本中,日文版本是最多的,莫言的几乎所有重要文学作品都被翻译成了日文,在日本得到广泛的传播与认可。莫言文学作品在日本的译介大致经历了发端期、发展期、繁盛期、成熟期四个阶段。莫言作品本身的文学魅力、优秀日文翻译家的出色译介、作品电影化与国际获奖、毛丹青的“穿针引线”等是莫言文学作品在日本成功传播的重要因素。莫言文学作品在日本的成功传播,对中国文学“走出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中国文学要走向世界,要处理好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要为合适的作品找到最适合的译者,要推进优秀文学作品影视化,要有优秀海外文学代理人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文学作品 日本 传播 中国文学“走出去” 启示
下载PDF
藤井省三对莫言文学的译介
9
作者 李光贞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0-27,共8页
1990年,藤井省三翻译的《秋水》出版,也成为日本最早的莫言文学译介者之一。藤井省三在翻译莫言文学之初,就显示出对莫言文学价值的清晰认识和深厚的文学批评张力。1991年,藤井省三对莫言文学"魔幻现实主义"的评价,与21年后... 1990年,藤井省三翻译的《秋水》出版,也成为日本最早的莫言文学译介者之一。藤井省三在翻译莫言文学之初,就显示出对莫言文学价值的清晰认识和深厚的文学批评张力。1991年,藤井省三对莫言文学"魔幻现实主义"的评价,与21年后授予莫言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基本一致。藤井省三关注莫言文学的发展,在将莫言文学译介到日本方面,保持了高度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井省三 莫言文学 译介 传播学理论
下载PDF
莫言文学小说中的民间叙事“情结”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童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第1期95-98,共4页
莫言是我国首位问鼎诺贝尔奖的文学家,他创作的小说作品将魔幻现实与民间故事融合在一起,采用民间化的叙事方式与语言向读者展现了一幅幅真实细微、生动形象的民间社会生活画卷,引领了民间文学在中国社会的兴盛发展。文章围绕莫言的民... 莫言是我国首位问鼎诺贝尔奖的文学家,他创作的小说作品将魔幻现实与民间故事融合在一起,采用民间化的叙事方式与语言向读者展现了一幅幅真实细微、生动形象的民间社会生活画卷,引领了民间文学在中国社会的兴盛发展。文章围绕莫言的民间叙事文学展开研究,从叙事立场、叙事内容、叙事语言等不同维度分析探究了其独特的创作风格与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文学 民间情结 叙事立场 叙事内容 叙事话语
下载PDF
宏观视野下的莫言研究——读刘广远《莫言文学论》
11
作者 韩旭 杨蕾 刘茜西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79-81,共3页
刘广远教授的专著《莫言文学论》是莫言文学综论的一部最新专著,它在坚持批评的整体性原则的基础上,从历史、哲学、宗教、民俗等角度深入剖析了莫言的文学创作,对莫言散文中故乡与童年的两大主题进行论述并深刻地阐明了莫言对传统散文... 刘广远教授的专著《莫言文学论》是莫言文学综论的一部最新专著,它在坚持批评的整体性原则的基础上,从历史、哲学、宗教、民俗等角度深入剖析了莫言的文学创作,对莫言散文中故乡与童年的两大主题进行论述并深刻地阐明了莫言对传统散文的继承与突破。该部专著以小见大,深入浅出,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宽阔的理论视野。在纷繁的莫言文学研究中,该书具有独特的魅力与价值,为莫言文学研究与当代文学研究作出了贡献,是一部具有学术意义和研究价值的专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文学 莫言 整体性
下载PDF
认知语言学视域下莫言文学作品色彩词语隐喻意义探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钤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48-50,共3页
色彩源于初始意象,与抽象概念相契合,具有显著的隐喻色彩。色彩在莫言的文学作品中,不仅仅是自然界的简单色彩,而是塑造人物形象、烘托人物内心世界的创作手段,为作者与读者的交流提供了重要的连接作用。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分析莫言文... 色彩源于初始意象,与抽象概念相契合,具有显著的隐喻色彩。色彩在莫言的文学作品中,不仅仅是自然界的简单色彩,而是塑造人物形象、烘托人物内心世界的创作手段,为作者与读者的交流提供了重要的连接作用。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分析莫言文学作品色彩词语的隐喻意义是还原文化、欣赏文学作品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莫言文学作品 色彩词语 隐喻含义
下载PDF
莫言文学的民间视野
13
作者 李营营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57-60,共4页
作为民间化写作的代表,莫言借助民间叙事展开对人类存在问题的探讨,从而将人与乡土的关系问题置换为现代性视域下个体对自我身份的追认问题来加以讨论,用记忆中故乡的消失来显示现代社会中人的自我身份认同危机。有鉴于此,他借助"... 作为民间化写作的代表,莫言借助民间叙事展开对人类存在问题的探讨,从而将人与乡土的关系问题置换为现代性视域下个体对自我身份的追认问题来加以讨论,用记忆中故乡的消失来显示现代社会中人的自我身份认同危机。有鉴于此,他借助"母亲"意象来重构民间,为现代社会中的自我灵魂寻找安歇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文学 民间视野 生存意志 “母亲”意象
下载PDF
莫言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及作用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蒋爱玲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第9期101-101,共1页
莫言是我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家获得者,其文学作品语言特点突出,并且语言的作用也非常明显。为此,本文结合莫言几篇的代表作品,对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及作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 莫言文学作品 语言特点 作用
下载PDF
首都师范大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世界性与本土性交汇:莫言文学道路与中国文学的变革研究》结项成果简介
15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I0002-I0002,共1页
文学院张志忠教授主持的201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世界性与本土性交汇:莫言文学道路与中国文学的变革研究》(13&2ZD122)于2020年9月顺利结项,评定等级为良好。
关键词 张志忠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首都师范大学 莫言文学 评定等级 招标项目 本土性 交汇
下载PDF
论莫言文学的饥饿怪诞
16
作者 刘法民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114-121,共8页
莫言文学饥饿怪诞的本质展示功能,表现为对饥不择食、饿相、吃相、饿死是撑死、食物成为人生理想等饥饿形态的客观描绘,和对饥饿使人成为动物,人在社会上先己后人家庭里先人后己等人性规律的深刻揭示。莫言文学饥饿怪诞的意义启发功能,... 莫言文学饥饿怪诞的本质展示功能,表现为对饥不择食、饿相、吃相、饿死是撑死、食物成为人生理想等饥饿形态的客观描绘,和对饥饿使人成为动物,人在社会上先己后人家庭里先人后己等人性规律的深刻揭示。莫言文学饥饿怪诞的意义启发功能,是让读者认识到法律、道德对饥饿中夺食保命的人不起作用,只有顺应人的利己本能才能找到效率最高的粮食生产方式。饥饿艺术形象虽然丑陋,但对当今丰衣足食的国人有读苦知甜接受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文学 饥饿怪诞 功能价值
下载PDF
莫言文学日译研究综述及反思
17
作者 潘丽萍 周雯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第8期26-29,共4页
国内学界对莫言日译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随着中华文化“走出去”步伐的加快,加之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莫言文学日译研究逐渐吸引了国内学界的目光。在梳理莫言文学日译研究的基础上,对相关研究进行分类、缕析并反思,以期进一步厘清研究... 国内学界对莫言日译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随着中华文化“走出去”步伐的加快,加之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莫言文学日译研究逐渐吸引了国内学界的目光。在梳理莫言文学日译研究的基础上,对相关研究进行分类、缕析并反思,以期进一步厘清研究思路,明确问题导向,推动莫言文学日译研究健康发展,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文学 日译 中华文化“走出去”
下载PDF
人性观在莫言文学中的诠释与表达研究
18
作者 许海东 张铿 郭济 《神州》 2019年第9期20-20,共1页
莫言的作品重点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于人的本质的关注,所以他的作品在国内外可以享受较好的声誉。本文阐述了莫言文学中的人性是物性、生物性、人之性的统一体。
关键词 人性观 莫言文学 诠释表达
下载PDF
莫言文学在日本的接受史及其意义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光贞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CSSCI 2018年第1期73-78,共6页
在海外各种文版对莫言文学作品的翻译研究中,以日本的最多最早。1988年《枯河》日译本首次登陆日本以来,至今莫言的作品几乎全部被翻译成日文出版,这在日本的中国文学接受史上极为罕见。日本读者将阅读莫言文学当作了解当代中国的重要... 在海外各种文版对莫言文学作品的翻译研究中,以日本的最多最早。1988年《枯河》日译本首次登陆日本以来,至今莫言的作品几乎全部被翻译成日文出版,这在日本的中国文学接受史上极为罕见。日本读者将阅读莫言文学当作了解当代中国的重要途径。莫言文学在日本的接受史及传播过程,对中国文化文学“走出去”,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文学 日本 接受史 意义
原文传递
在叛逆、颠覆、解构中重构文化记忆和审美经验——莫言文学经验一瞥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志忠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51-160,共10页
莫言的创作一直坚持着叛逆、颠覆和解构,充满对现实成规的挑战性;但他还有更为强大的建构能力,在"破旧"中"立新",将个人的生命记忆重构为具有普遍可接受性的文化记忆和审美经验,基于农民本性而建构起新的宏大叙事... 莫言的创作一直坚持着叛逆、颠覆和解构,充满对现实成规的挑战性;但他还有更为强大的建构能力,在"破旧"中"立新",将个人的生命记忆重构为具有普遍可接受性的文化记忆和审美经验,基于农民本性而建构起新的宏大叙事和英雄形象,改造、更新了我们感受和思考历史、感受和思考农民与历史的关系的方式与眼光。本文凸显莫言的挑战性,更高度地肯定其重构文化记忆和审美经验的建设性,剖析其将个人的生命记忆生成文化记忆,在顺应与同化、解构与建构等方面做出的不懈努力与重大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文学经验 解构与建构 文化记忆与审美经验 宏大叙事和英雄形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