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99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晋系古建筑“窑顶檐厦”营造技术初探
1
作者 王金平 韩笑 《山西建筑》 2024年第6期12-17,共6页
窑洞结合木结构的营造方式,在山西各地均有发现,是晋系古建筑典型的技术方式,包括“窑上建窑”“窑上建房”“窑前建房”“窑顶檐厦”“无梁结构”和“窑脸仿木”六种不同做法,简称“窑房同构”。其中,“窑顶檐厦”技术,广泛应用于楼阁... 窑洞结合木结构的营造方式,在山西各地均有发现,是晋系古建筑典型的技术方式,包括“窑上建窑”“窑上建房”“窑前建房”“窑顶檐厦”“无梁结构”和“窑脸仿木”六种不同做法,简称“窑房同构”。其中,“窑顶檐厦”技术,广泛应用于楼阁、殿堂和民居建筑中。依据实地调查案例,分析了“窑顶檐厦”技术的分类、功能和技术沿革;以及盝顶式、坡顶式“窑顶檐厦”技术的营造做法;总结归纳了晋系古建筑蕴藏的营造智慧。该研究成果对于科学认知、保护、利用晋系古建筑,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系 窑房同构 窑顶檐厦 营造技术 营造智慧
下载PDF
从树开始的密度营造——景德镇川上行(景仰书院)品鉴
2
作者 张杰 董功 +7 位作者 张昕 王骏阳 刘家琨 柳亦春 史永高 何健翔 周榕 张准 《建筑技艺(中英文)》 2024年第4期35-45,共11页
川上行(景仰书院)是景德镇陶溪川一系列工业遗产更新利用的个例,它偏居整个文创街区的安静一隅,从以行道树为标识的入口折廊,到木廊环绕、微地起伏的香樟树院,再到打开窗户迎面即来的绿色景致,这些围绕树展开的空间营造在空气、风、光... 川上行(景仰书院)是景德镇陶溪川一系列工业遗产更新利用的个例,它偏居整个文创街区的安静一隅,从以行道树为标识的入口折廊,到木廊环绕、微地起伏的香樟树院,再到打开窗户迎面即来的绿色景致,这些围绕树展开的空间营造在空气、风、光的共同作用下,以及暖褐色的混凝土、条砖墙凹凸肌理与恢复的红砖空斗墙等层层叠叠的烘托下,升华为自然密度的氛围营造,是建筑师技艺圆融的凸显,更是空间生命力的涌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氛围营造 空斗墙 香樟树 空间营造 书院 行道树 景德镇
下载PDF
基于营造尺复原的土家族土司建筑断代与营造系统类型探索
3
作者 乔迅翔 《建筑史学刊》 2024年第2期110-121,共12页
土家族土司建筑采取既非官式、也非民居的地方做法,对于历史文献不足、建筑型制系统暂未明晰的地方建筑来说,断代面临难题。通过营造尺复原,建立营造尺序列,据此推断相关建筑年代,探讨土家族土司建筑年代一种判定方法的应用。针对本地... 土家族土司建筑采取既非官式、也非民居的地方做法,对于历史文献不足、建筑型制系统暂未明晰的地方建筑来说,断代面临难题。通过营造尺复原,建立营造尺序列,据此推断相关建筑年代,探讨土家族土司建筑年代一种判定方法的应用。针对本地区不同营造尺并行现象,提出在官式与民居建筑之外存在另一类地方高级建筑,或可称之为“地方官式建筑”,分属不同营造系统。这一探索有助于深化地域建筑断代研究、厘清我国传统建筑营造体系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造尺复原 土家族土司建筑 断代 地方官式建筑 营造系统
下载PDF
基于地域降水气象下羌族传统村落环境营造理念与做法的探析
4
作者 刘伟 郑君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24年第4期71-79,87,共10页
中国羌族地区气象复杂,呈现垂直式的气候变化特点,其中降水是主要的气象因素之一。那里的降水状况因海拔高低不同,降水量的不同致使羌族各个地方的村落环境与建筑产生了多样的形态。通过对中国羌族地区人居环境深入关键部分的分析,从村... 中国羌族地区气象复杂,呈现垂直式的气候变化特点,其中降水是主要的气象因素之一。那里的降水状况因海拔高低不同,降水量的不同致使羌族各个地方的村落环境与建筑产生了多样的形态。通过对中国羌族地区人居环境深入关键部分的分析,从村落环境的选址、布局与空间环境营造方面进行了论述,发现羌族人在建造中持有遮挡降水的多种思想及巧妙做法,又从村落建筑遮挡降水的视角分析,发现它们具有防雨所蕴含的奇思妙想及其做法,再结合相关事实论证,展现出多方面的重要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降水 羌族 传统村落环境 营造理念 营造做法
下载PDF
城市性策略下的校园空间场所营造
5
作者 蔡瑞定 《世界建筑导报》 2024年第2期67-67,共1页
元本体工作室主持人蔡瑞定从城市性视角切入,分析校园与城市的系统结构关系,形成校园的独特认知,建立城市性的校园关联体系框架。城市性包括四种关联要素:链接与重构空间系统结构、利用整合自然景观、传承人文精神、适应地域气候。并以... 元本体工作室主持人蔡瑞定从城市性视角切入,分析校园与城市的系统结构关系,形成校园的独特认知,建立城市性的校园关联体系框架。城市性包括四种关联要素:链接与重构空间系统结构、利用整合自然景观、传承人文精神、适应地域气候。并以此提出校园空间的营造策略:肌理与密度、尺度,路径与融合、链接,界面与渗透、交互,场所与人文精神特质,气候与阴影、阳光。校园建筑作为城市公共文化建筑,随着城市环境的变化而持续演变发展。校园设计应充分挖掘场地特征,寻找城市的强关联要素,形成校城耦合,赋予独特的校园空间场所、学术特色与精神内核,构建新的校园空间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造策略 校园空间 校园建筑 场所营造 校城 场地特征 空间场所 校园设计
下载PDF
由学生自主营造一个全要素雨水花园的困难与经验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浩 卓康夫 李迪华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47,共7页
校园营造是指在校园内以师生为主体的参与式设计行动。北京大学自2016年开始尝试学生自主参与校园建设的路径,初步形成了以学生社团为平台、多专业学生合作、多方参与,从被动邀请到主动发起的校园建设模式,探索出由学生主导完成从策划... 校园营造是指在校园内以师生为主体的参与式设计行动。北京大学自2016年开始尝试学生自主参与校园建设的路径,初步形成了以学生社团为平台、多专业学生合作、多方参与,从被动邀请到主动发起的校园建设模式,探索出由学生主导完成从策划、设计、建造到运营的校园空间更新改造的全程参与经验。以其中一个由学生自主营造的全要素雨水花园的营造过程为例,总结了按照PBL要求的学生自主营造中遇到的困难和经验,详细分析了激发和维护学生自主性的策略,为在建成环境中增建雨水花园和更广泛的自主参与式营造提供了可借鉴的行业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社区营造 校园营造 参与式设计 雨水花园 北京大学
下载PDF
云南通海传统民居营造研究——以“一颗印”为例
7
作者 简学深 《城市建筑空间》 2024年第S01期115-117,共3页
云南传统民居“一颗印”正面临被大量拆除破坏的严峻问题,其工匠传承也在断层消失。对云南省通海县地区现存“一颗印”与工匠进行深度田野调研,分析其保护传承现状,总结当地工匠所用工具与营造过程,归纳工匠营造经验的特征。以期为“一... 云南传统民居“一颗印”正面临被大量拆除破坏的严峻问题,其工匠传承也在断层消失。对云南省通海县地区现存“一颗印”与工匠进行深度田野调研,分析其保护传承现状,总结当地工匠所用工具与营造过程,归纳工匠营造经验的特征。以期为“一颗印”的保护传承保留重要依据,并为未来创新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民居 营造工具 营造过程 营造经验
下载PDF
基于自然空间营造的景观栈道设计探讨
8
作者 司奥莹 刘金鲁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9期0172-0175,共4页
为探讨基于自然空间营造的景观栈道设计,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立足自然空间与景观栈道设计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景观栈道自然空间营造时需要遵循的原则,以及具体的设计方法。分析结果表明,景观栈道的设计应与周围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使用... 为探讨基于自然空间营造的景观栈道设计,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立足自然空间与景观栈道设计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景观栈道自然空间营造时需要遵循的原则,以及具体的设计方法。分析结果表明,景观栈道的设计应与周围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使用自然材料和本土植物,减少人工痕迹。同时,通过视线引导、空间营造等手法,使游人能够体验到自然的美感和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空间营造 景观栈道 生态化营造 艺术化营造
下载PDF
社区营造中的城市居民:为何参与及何以可为?——以沈阳市X区“车棚革命”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平 董小玮 周倩 《长白学刊》 2024年第3期122-134,共13页
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终目标。社区营造“造人”的核心追求与之不谋而合,尤其关注最为核心、最具规模的社区居民。以对社区居民的深度访谈字表为研究对象,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探究城市居民参与社区营造的影响因素,并... 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终目标。社区营造“造人”的核心追求与之不谋而合,尤其关注最为核心、最具规模的社区居民。以对社区居民的深度访谈字表为研究对象,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探究城市居民参与社区营造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城市居民参与社区营造行为选择模型。研究发现,态度、主观规范、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区动员、社区社会资本以及自我效能感七大因素构成城市居民参与社区营造的影响因素,作为实现因素的自我效能感在倾向因素、环境因素、组织因素和参与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态度和主观规范相互影响。主体信念是行为选择的根本性指引,城市社区居民参与社区营造理应回归培植个体公共性、建构共同体意识的逻辑之中。未来应该从个体塑造和组织促成两个维度发力,以需求撬动居民态度和自我效能感,以互动培育社区社会资本,发挥党委、政府、社区自治组织等主体的协同作用,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营造 城市居民 居民参与 扎根理论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社工机构介入儿童友好型社区营造的行动逻辑与可持续发展策略——以安徽省X项目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志军 朱妍 《社会建设》 CSSCI 2024年第1期89-116,共28页
儿童友好型社区营造需要多主体协同参与,包括由民政部门、基层社区、社区居民、高校等主体组成的人类行动者以及社区文化、公共空间、课程体系等非人类行动者,社工机构如何激活这一行动者网络依然有待讨论。本文以安徽省X项目为例,借鉴... 儿童友好型社区营造需要多主体协同参与,包括由民政部门、基层社区、社区居民、高校等主体组成的人类行动者以及社区文化、公共空间、课程体系等非人类行动者,社工机构如何激活这一行动者网络依然有待讨论。本文以安徽省X项目为例,借鉴行动者网络理论的框架,从转译的不同阶段分析社工机构的行动逻辑:在问题呈现阶段确立共同行动目标与强制通行点;在利益赋予阶段协调各类行动者的关键利益;在征召阶段推动异质行动者的融合加入;在异议动员阶段构建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为了保障儿童友好型社区营造的可持续性,社工机构可采取的策略包括:通过调研评估挖掘社区特色的内源力、通过跨界融合吸纳异质行动者的加入、通过平台搭建畅通主体间的沟通渠道、通过充权赋能保障规划运营的自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友好型社区 社区营造 可持续发展 行动者网络理论
下载PDF
“森列”与“饾饤”:南宋园林假山营造的两种类型及其结合发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顾凯 叶聪 戴文翼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4-130,共7页
现有中国园林史研究已经认识到南宋是园林中石假山营造得到重要发展的时期,然而南宋园林假山营造的具体方式及其形态特点尚未得到有效探讨。在深入研读相关文献与图像的基础上,结合历史来源与后世影响,探讨南宋园林假山营造的类型及其... 现有中国园林史研究已经认识到南宋是园林中石假山营造得到重要发展的时期,然而南宋园林假山营造的具体方式及其形态特点尚未得到有效探讨。在深入研读相关文献与图像的基础上,结合历史来源与后世影响,探讨南宋园林假山营造的类型及其发展。首先从“置”与“叠”2种基本方式出发,在历史语境中探讨“森列”与“饾饤”这2类南宋常见的假山营造类型及其来源与影响;进而关注二者在仿“飞来峰”营造中的结合与发展,从而更清晰地认识南宋,乃至其后的石假山营造。这一研究将对其后中国园林假山发展的认识,乃至当代假山特点的理解提供坚实的历史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中国园林史 假山营造 南宋 飞来峰
下载PDF
《营造法式》大木作“缝”内涵考释(一):综述与文本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国源 侯梅 李陆斌 《建筑史学刊》 2024年第2期18-27,F0002,F0003,共12页
《营造法式》大木作各卷文本及图样皆有“缝”的记述与标记,对其进行归纳与分析,发现“缝”具有重要的构造设计内涵。本文首先整理学界已有相关注释与专述,归纳出关于“缝”的多类观点。通过对《营造法式》文本记述内容的考释,揭示出大... 《营造法式》大木作各卷文本及图样皆有“缝”的记述与标记,对其进行归纳与分析,发现“缝”具有重要的构造设计内涵。本文首先整理学界已有相关注释与专述,归纳出关于“缝”的多类观点。通过对《营造法式》文本记述内容的考释,揭示出大木作“缝”的两类基本内涵,着重关注“缝”对空间形态与空间尺度的构造控制作用,及其构造设计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造法式》 文本 大木 构造设计
下载PDF
主题街区模式下青年发展型街区的场所营造
13
作者 孟利艳 慕韶杰 张向东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0-48,共9页
本研究基于场所营造的理论视角,采用内容分析和实地研究方法,通过对长沙文和友等7个沉浸式主题街区的案例对比分析,基于主题街区在场所功能、场所结构、场所环境、场所活动、场所意义方面的营造模式,从重构青年意识、社会化运营、多元... 本研究基于场所营造的理论视角,采用内容分析和实地研究方法,通过对长沙文和友等7个沉浸式主题街区的案例对比分析,基于主题街区在场所功能、场所结构、场所环境、场所活动、场所意义方面的营造模式,从重构青年意识、社会化运营、多元协同治理等方面分析青年发展型街区场所营造路径,揭示其场所营造过程,为城市空间营造青年街区提供理论依据及现实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题街区 青年发展型街区 场所营造 青年发展型城市
下载PDF
基于空间规划的儿童友好社区场景营造——以重庆儿童友好社区为例
14
作者 李圆圆 王波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5-188,共14页
重庆市在创建儿童友好城市和社区的起步阶段,面临儿童友好理念公众认知不足、儿童福祉资源现状不清、创建路径不明等问题.研究团队以规划指引编制、试点实践先行的策略,首先分析城市尺度下的儿童福祉空间资源配置,再深度调研代表性城区... 重庆市在创建儿童友好城市和社区的起步阶段,面临儿童友好理念公众认知不足、儿童福祉资源现状不清、创建路径不明等问题.研究团队以规划指引编制、试点实践先行的策略,首先分析城市尺度下的儿童福祉空间资源配置,再深度调研代表性城区的社区儿童友好度,基于88个街镇社区的“服务、活动、出行”三大类空间要素,从“适配、安全、可达、舒适、趣味、参与、支持”7个方面进行“基础、完善、提升”3个等级的分类评估,分析其优势与不足.基于此,选取代表性社区为实践对象,进行儿童发展层面、空间物理层面、社区人文层面的规划,展开利于平等、成长、治理的场景营造.期间发挥社区规划师的作用,采用公众参与的方法,链接多方职能部门和社会组织,引导儿童及亲子家庭共同参与.通过调研、讨论、规划、设计、建造、运维的全过程,完善儿童友好空间设施配置,激活社区的儿童友好度.通过3年儿童友好社区的持续实践,探索“机制创新、空间提质、场景增效”的可持续发展路径,致力于营造共同参与的平等场景、游戏交往的成长场景和持续运维的治理场景.提出开展专业培训、编制创建指南、加强评估监测、建立数字化共治平台等建议,形成从空间到营造的参与闭环体系,促进共建共享、互助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友好城市和社区 空间规划 场景营造 创建模式 重庆市
下载PDF
传统民居绿色营造经验的提炼识别与转译方法研究
15
作者 严少飞 王豫君 +2 位作者 李小龙 刘丫丫 闫启航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8-347,共10页
传统民居建筑中葆有大量契合现代绿色建筑设计需求的营造技艺.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传统技艺与匠人传承体系逐步衰落甚至消失,营造智慧濒临失传.同时,由于传统民居并非是基于“绿色”前提来进行营造的,其建筑单体本身是非预设绿... 传统民居建筑中葆有大量契合现代绿色建筑设计需求的营造技艺.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传统技艺与匠人传承体系逐步衰落甚至消失,营造智慧濒临失传.同时,由于传统民居并非是基于“绿色”前提来进行营造的,其建筑单体本身是非预设绿色标准的,因此隐藏在传统民居建筑中的绿色营造技艺具有散点、碎片式的分布特征,具有难发现、难梳理、难转译、难应用的特点.为解决此问题,课题提出一种“基于非预设标准单体的微技术集群”研究方法,整合分析多源信息,挖掘提炼数百项地域特色民居绿色营造经验并进行科学化转译,基于健康舒适、安全耐久、资源节约等绿色性能视角,从多点聚合到集群分类,基于不同的技术层次与技术环节,形成相应的“微技术链群”,实现传统民居绿色营建智慧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民居建筑 绿色营造经验 微技术集群 科学转译
下载PDF
场景理论视角下社区公共空间营造研究——以成都市老马路社区为例
16
作者 杜茜 傅红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3期126-129,共4页
社区公共空间是城市的重要公共资源,与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营造良好的社区公共空间是满足城市居民美好生活的重要手段。成都市老马路社区作为国际化音乐社区,是作为场景理论研究的合适范例。文章以场景理论为研究视角,对老马路... 社区公共空间是城市的重要公共资源,与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营造良好的社区公共空间是满足城市居民美好生活的重要手段。成都市老马路社区作为国际化音乐社区,是作为场景理论研究的合适范例。文章以场景理论为研究视角,对老马路社区公共空间营造策略进行研究,分析老马路社区的5种场景构成要素,从真实性和戏剧性两个维度深入研究并得出社区公共空间的营造策略。希望从中吸取经验,为社区公共空间营造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景理论 公共空间营造 社区建设 场景营造
下载PDF
浅析苏州田园乡村农户庭院植物景观营造
17
作者 谢兰曼 卢冠廷 祝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0期183-185,共3页
从苏州典型田园乡村实例的调查着手,通过资料汇总、结合查阅文献,分析农户庭院植物景观的应用状况,提出了农户庭院植物景观营造要遵循的原则和景观营建时的关注点,以期提升田园乡村农户庭院植物景观营造的效果。
关键词 苏州田园乡村 农户庭院 植物景观营造
下载PDF
《中国营造学社汇刊》铜版的文化遗产价值刍议
18
作者 崔存明 武将 刘铮峰 《美术大观》 2024年第2期126-128,共3页
《中国营造学社汇刊》铜版是凹版印刷工艺成熟时期的作品之一,作为中国营造学社主办的建筑类专门刊物的印刷母版,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与文化遗产价值,以及印刷技术史意义与艺术史价值,值得进一步深入挖掘与研究。
关键词 《中国营造学社汇刊》铜版 文化遗产 印刷技术史 艺术史 价值
下载PDF
保障房社区福利营造中的政府与市场
19
作者 武中哲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116,共7页
政府是住房保障政策的推动者,然而,单纯依靠政府难以顺利实现政策目标,必须借助市场的力量。保障房社区是在大规模保障房建设基本完成之后形成的新型社区,不同于商品房社区,这类社区居民面临着社区福利“再造”的问题。保障房居民获得... 政府是住房保障政策的推动者,然而,单纯依靠政府难以顺利实现政策目标,必须借助市场的力量。保障房社区是在大规模保障房建设基本完成之后形成的新型社区,不同于商品房社区,这类社区居民面临着社区福利“再造”的问题。保障房居民获得保障房之后仍然要在社区生活中付出成本,这种成本如果大于他们此前的生活成本,并超出其心理承受力的时候,群体对于政府的依赖就会产生,形成新的诉求。保障房社区福利营造是住房保障后期不能回避的问题,需要一种有本土化特色的政府与市场融合策略。在实践中政府与市场之间的良性互动是促进住房保障公平和效率的前提,需要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各自介入程度和彼此边界,为市场机制培育良好社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障房社区 福利营造 政府 市场
下载PDF
当前青年乡村创业的场域营造及其优化
20
作者 何慧丽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2-75,共4页
乡村生态空间的富集存在和价值潜力是新时代青年乡村创业场域营造的基础条件。宏观政策的引领保障作用是新时代青年乡村创业场域营造的制度保障。创业起始阶段的先行者群体、创业成长初期的采用者群体以及创业成熟阶段的适应者群体是青... 乡村生态空间的富集存在和价值潜力是新时代青年乡村创业场域营造的基础条件。宏观政策的引领保障作用是新时代青年乡村创业场域营造的制度保障。创业起始阶段的先行者群体、创业成长初期的采用者群体以及创业成熟阶段的适应者群体是青年乡村创业场域营造的主体力量。青年乡村创业需要陪伴式教育或培育的赋能。当前,青年乡村创业场域营造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从打破城乡要素壁垒、激活产权要素流动等方面进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乡村创业 场域营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