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外萨尔曼·拉什迪研究述评
1
作者 任佳佳 邓颖玲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6-111,共6页
萨尔曼·拉什迪是当代英国移民文学的三雄之一,被誉为后殖民文学的教父和新流散文学的先驱。通过梳理近三十年来国外拉什迪研究的成果,本文发现国外研究维度比较宽广和深入,主要从叙事批评、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和文化批评等视... 萨尔曼·拉什迪是当代英国移民文学的三雄之一,被誉为后殖民文学的教父和新流散文学的先驱。通过梳理近三十年来国外拉什迪研究的成果,本文发现国外研究维度比较宽广和深入,主要从叙事批评、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和文化批评等视角挖掘拉什迪小说所彰显的独特审美价值。近十年来,拉什迪研究呈现出跨学科的发展态势,这充分反映了拉什迪在当代世界多元文化书写领域日趋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尔曼·拉什迪 多元文化书写 《撒旦诗篇》 移民文学 英国文学传统
下载PDF
东方·拉什迪·西方——萨尔曼·拉什迪的短篇集《东方,西方》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枫艳 《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1期64-66,共3页
本文介绍了萨尔曼·拉什迪其人其文其事,评析了他的短篇小说集《东方,西方》,指出以“后殖民文学教父”著称的拉什迪,因其多元文化背景形成了独特的视角切入文学。其文学主张倡导“世界小说”具有时代特征及意义,但是否能成为今后... 本文介绍了萨尔曼·拉什迪其人其文其事,评析了他的短篇小说集《东方,西方》,指出以“后殖民文学教父”著称的拉什迪,因其多元文化背景形成了独特的视角切入文学。其文学主张倡导“世界小说”具有时代特征及意义,但是否能成为今后文学发展的主流,仍有商榷余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尔曼·拉什迪 短篇小说 《东方 西方》 后殖民文学 英国 印度 文学评论
下载PDF
论萨尔曼·拉什迪小说中的叙事交流 被引量:2
3
作者 黄芝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2-79,共8页
批评家宣称萨尔曼.拉什迪在小说创作中借鉴了《一千零一夜》的口头叙事等叙事艺术,但笔者认为拉什迪主要借鉴并发展了《一千零一夜》"山鲁佐德与山鲁亚尔"式人物叙事者与人物受叙者的叙事交流,创造出各种叙事者与受叙者之间... 批评家宣称萨尔曼.拉什迪在小说创作中借鉴了《一千零一夜》的口头叙事等叙事艺术,但笔者认为拉什迪主要借鉴并发展了《一千零一夜》"山鲁佐德与山鲁亚尔"式人物叙事者与人物受叙者的叙事交流,创造出各种叙事者与受叙者之间的多层次对话。本文主要讨论拉什迪的代表性长篇小说(《午夜的孩子》、《羞耻》和《摩尔人的最后叹息》)所呈现出的"期待与满足"、"埋怨与保证"和"疑问与解答"叙事交流模式,揭示这些叙事交流不仅具有设置故事悬念、协调叙事顺序和总结、评价叙事内容等修辞意义,也传达出拉什迪倡导多声部历史叙事、挑战权威历史话语的文化政治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尔曼·拉什迪 《一千零一夜》 小说 叙事交流
原文传递
改写《了不起的盖茨比》——萨尔曼·拉什迪新作《戈尔登一家》的互文性叙事策略 被引量:2
4
作者 陆贇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CSSCI 2018年第6期5-13,共9页
在新作《戈尔登一家》中,拉什迪围绕幻象与现实之间的张力,从主要人物、叙事者和象征空间三个方面对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进行互文性改写,一方面回应奥巴马时代的舆论氛围,重新诠释美国梦,另一方面承续原作的批评功能,以个人... 在新作《戈尔登一家》中,拉什迪围绕幻象与现实之间的张力,从主要人物、叙事者和象征空间三个方面对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进行互文性改写,一方面回应奥巴马时代的舆论氛围,重新诠释美国梦,另一方面承续原作的批评功能,以个人命运作为讽喻,委婉表达作者对于美国前景的悲观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尔曼·拉什迪 《戈尔登一家》 《了不起的盖茨比》 改写互文
原文传递
拉什迪《午夜之子》中的历史观刍议
5
作者 贾宏涛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4年第5期77-84,共8页
印裔英国作家萨尔曼·拉什迪在其名著《午夜之子》中,透过主人公萨里姆·西奈的个人成长史与印度独立后社会发展史的相互交织,审视了历史对个人、家庭与民族身份认同的意义。在拉什迪看来,历史意义是含混的,这是记忆不可靠性、... 印裔英国作家萨尔曼·拉什迪在其名著《午夜之子》中,透过主人公萨里姆·西奈的个人成长史与印度独立后社会发展史的相互交织,审视了历史对个人、家庭与民族身份认同的意义。在拉什迪看来,历史意义是含混的,这是记忆不可靠性、人类自身视角局限性以及历史叙述者的动机共同促成的。但拉什迪同时认为,历史反思依旧是我们构建身份认同并指导当下与未来行为的重要参照,这暗含他对印度教“业报轮回”伦理观的反思与对西方线性历史观的解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尔曼·拉什迪 《午夜之子》 记忆 历史观
下载PDF
是“沉默的羔羊”还是“无声的反抗”?——解读萨尔曼·拉什迪的《免费收音机》
6
作者 史芸 《当代外语研究》 2017年第1期94-98,共5页
被称为流散作家的萨尔曼·拉什迪因其文章所含的政治隐喻而饱受争议。作家试图通过文本写作,还原甚至重构第三世界人民的文化身份。同样,后世对文本进行解读的过程也是还原历史的方式。本文以《免费收音机》为例,从新历史主义角度出... 被称为流散作家的萨尔曼·拉什迪因其文章所含的政治隐喻而饱受争议。作家试图通过文本写作,还原甚至重构第三世界人民的文化身份。同样,后世对文本进行解读的过程也是还原历史的方式。本文以《免费收音机》为例,从新历史主义角度出发,结合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解读后殖民时期的印度边缘人物的历史作用。通过对权力话语的反叛和对话,甚至是模仿,达到杂糅的效果,从而重新书写被殖民帝国压迫下的印度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尔曼·拉什迪 新历史 边缘 权力 反抗
原文传递
从《哈龙和故事海》看萨尔曼·拉什迪的文学观
7
作者 贾宏涛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3-149,共7页
印裔英国作家萨尔曼·拉什迪的中篇小说《哈龙和故事海》以童话寓言的形式生动地传达出这样一个寓意:虽然讲故事如王尔德所言是一门古老的撒谎艺术,但却具有震撼人心的表达效果。由于拉什迪声称这部作品是他在人生最黑暗时期创作的... 印裔英国作家萨尔曼·拉什迪的中篇小说《哈龙和故事海》以童话寓言的形式生动地传达出这样一个寓意:虽然讲故事如王尔德所言是一门古老的撒谎艺术,但却具有震撼人心的表达效果。由于拉什迪声称这部作品是他在人生最黑暗时期创作的一部最明朗、最令人愉快的小说,所以我们可以说,这部同时写给儿童和成人的童话故事与作家本人的文学观紧密相连。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解读拉什迪如何以童话寓言的形式阐述他对文学的影响,文学与政治的关系,以及文学的社会功用等问题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尔曼·拉什迪 《哈龙和故事海》 文学观
原文传递
拉什迪的流散美学与女性书写:以《羞耻》为研究个案
8
作者 刘苏周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CSSCI 2016年第2期-,共12页
后殖民文学“教父”萨尔曼·拉什迪的创作向来备受关注,但其流散美学与文本关系相当复杂.本文以《羞耻》为个案,通过对其中的流散美学原则的讨论,尤其是对其边缘女性书写及其文化政治意涵的分析,指出拉什迪笔下的边缘女性多呈现两... 后殖民文学“教父”萨尔曼·拉什迪的创作向来备受关注,但其流散美学与文本关系相当复杂.本文以《羞耻》为个案,通过对其中的流散美学原则的讨论,尤其是对其边缘女性书写及其文化政治意涵的分析,指出拉什迪笔下的边缘女性多呈现两极化的性格特质,实由其“偏离中心”的流散立场以及流散美学与政治的冲突共同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尔曼·拉什迪 《羞耻》 流散美学 边缘女性 杂交性
下载PDF
互文文本中隐现的现实 被引量:10
9
作者 杨仁敬 林莉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7-91,共5页
拉什迪的小说《摩尔人最后的叹息》引起全世界文坛的关注。小说视界宽广,叙述技巧娴熟,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小说文本鲜明的互文性。作者采用了文本与历史的互文、文学文本间的互文、小说内部叙述的互文,即羊皮纸互文效果。
关键词 萨尔曼·拉什迪 互文性 羊皮纸效应
下载PDF
从人物神话原型看《午夜之子》的神话叙事策略
10
作者 李蓉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36-241,共6页
印裔英语作家拉什迪的小说《午夜之子》与印度教神话互参为文,从小说的人物神话原型可一窥小说的神话叙事策略。小说主人公与印度教中的两位主神似也不似,同时还模糊指向其它印度教神祗,从而与其神话原型形成"一与多"的模糊... 印裔英语作家拉什迪的小说《午夜之子》与印度教神话互参为文,从小说的人物神话原型可一窥小说的神话叙事策略。小说主人公与印度教中的两位主神似也不似,同时还模糊指向其它印度教神祗,从而与其神话原型形成"一与多"的模糊对应关系,隐晦地诠释了梵之"一与多"的内涵,反映了小说"梵我一如"的印度宗教哲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尔曼·拉什迪 《午夜之子》 梵我一如 神话原型 神话叙事策略
下载PDF
边缘女性书写——女性主义后殖民理论视域下的《羞耻》
11
作者 刘苏周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120-123,共4页
解读萨尔曼·拉什迪的小说《羞耻》中的边缘女性形象,可以发现,小说中的女性大都集两种对立的特质于一身:一方面受到父权文化和种族主义的压迫,缺乏社会地位,最终沦为男性的玩物;另一方面又不甘心完全屈从于被动的静默"他者&qu... 解读萨尔曼·拉什迪的小说《羞耻》中的边缘女性形象,可以发现,小说中的女性大都集两种对立的特质于一身:一方面受到父权文化和种族主义的压迫,缺乏社会地位,最终沦为男性的玩物;另一方面又不甘心完全屈从于被动的静默"他者",不断地探寻"言说"的权利和方式。然而,悲剧性的结尾表明,拉什迪的边缘女性书写策略只是他借以抨击独裁政权和钳制力量的工具,使得《羞耻》的批判失去其深刻性和目的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尔曼·拉什迪 《羞耻》 女性主义后殖民理论 边缘女性
下载PDF
论《午夜之子》的帝国主义批判
12
作者 林苑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78-83,共6页
小说《午夜之子》出自印裔英国作家萨尔曼·拉什迪之手,以民族寓言的形式再现了印度次大陆独立前后的历史。斯皮瓦克的文化身份理论有助于解读作品的帝国主义批判,《午夜之子》通过后殖民未终结的帝国主义怀旧情愫,对帝国主义历史... 小说《午夜之子》出自印裔英国作家萨尔曼·拉什迪之手,以民族寓言的形式再现了印度次大陆独立前后的历史。斯皮瓦克的文化身份理论有助于解读作品的帝国主义批判,《午夜之子》通过后殖民未终结的帝国主义怀旧情愫,对帝国主义历史版本进行反叙述,实现了对性别权利的颠覆,从而批判西方殖民主义意识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尔曼·拉什迪 《午夜之子》 帝国主义 批判 女性话语权
下载PDF
魔幻与互文的演绎:《午夜之子》“酸辣酱”式的叙事
13
作者 林苑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95-97,共3页
小说《午夜之子》充分体现了萨尔曼·拉什迪魔幻现实主义与互文的演绎,展现出"酸辣酱"式的叙事模式。拉什迪对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的运用以及与东方文本《一千零一夜》和西方文本《铁皮鼓》的互文关系,层层深入的揭示拉什迪... 小说《午夜之子》充分体现了萨尔曼·拉什迪魔幻现实主义与互文的演绎,展现出"酸辣酱"式的叙事模式。拉什迪对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的运用以及与东方文本《一千零一夜》和西方文本《铁皮鼓》的互文关系,层层深入的揭示拉什迪挑战权威历史话语的文化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尔曼·拉什迪 《午夜之子》 魔幻现实主义 《一千零一夜》 《铁皮鼓》
下载PDF
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下《午夜之子》的主题解读
14
作者 江山 孙妮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37-39,共3页
萨尔曼·拉什迪被誉为后殖民主义教父,代表作《午夜之子》为其赢得了包括布克奖在内的多项文学大奖。在斯皮瓦克后殖民女性主义语境下解读《午夜之子》,可以凸显拉什迪如何揭示父权对第三世界女性压迫的瓦解,以及如何揭露全球化语... 萨尔曼·拉什迪被誉为后殖民主义教父,代表作《午夜之子》为其赢得了包括布克奖在内的多项文学大奖。在斯皮瓦克后殖民女性主义语境下解读《午夜之子》,可以凸显拉什迪如何揭示父权对第三世界女性压迫的瓦解,以及如何揭露全球化语境中帝国主义在殖民地影响力的消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后殖民女性主义思想以及对第三世界女性权利和地位关注这一主题。认真探究这一主题,对于深入分析萨尔曼·拉什迪的后殖民女性主义思想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尔曼·拉什迪 殖民女性主义 《午夜之子》 主题
下载PDF
想象的存在 命定的危机——《午夜的孩子》中印度的身份认同危机
15
作者 李泽生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7年第3期122-128,共7页
《午夜的孩子》的故事有两条线:第一条是主人翁萨里姆的个人身世和家庭故事,第二条是印度独立前后几十年的历史。在萨里姆的视角下,印度受困于求本土根源而不得,避帝国记忆而不能的身份危机之中。这种身份危机最后无可避免地外现为了现... 《午夜的孩子》的故事有两条线:第一条是主人翁萨里姆的个人身世和家庭故事,第二条是印度独立前后几十年的历史。在萨里姆的视角下,印度受困于求本土根源而不得,避帝国记忆而不能的身份危机之中。这种身份危机最后无可避免地外现为了现实的政治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尔曼·拉什迪 《午夜的孩子》 认同危机
下载PDF
《羞耻》叙事策略探究
16
作者 谢嘉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58-61,共4页
萨尔曼·拉什迪于1983年出版的作品《羞耻》,通过描写两个家族间的秘事,展现了巴基斯坦中产阶级家庭的发展与崩溃,被看作是巴基斯坦成立几十年的历史缩影。作者在揶揄与嘲弄的口吻中引出了相关的人和事,使得这部作品拥有了惊心动魄... 萨尔曼·拉什迪于1983年出版的作品《羞耻》,通过描写两个家族间的秘事,展现了巴基斯坦中产阶级家庭的发展与崩溃,被看作是巴基斯坦成立几十年的历史缩影。作者在揶揄与嘲弄的口吻中引出了相关的人和事,使得这部作品拥有了惊心动魄的故事内容与深刻的思想内涵。除此之外,小说中的叙事策略也是使得作品成功的原因之一。从叙事聚焦的变化、叙事时间的碎片化处理以及叙事语言的选择来对拉什迪在《羞耻》中的叙事策略进行分析,以期得出作者的写作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尔曼·拉什迪 《羞耻》 叙事策略
下载PDF
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羞耻》
17
作者 李杨杨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129-132,共4页
本文试图从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出发,解读《羞耻》中的边缘女性形象,小说中的女性开始通过有声话语和无声话语来表达自己。本文一方面分析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是如何为自己发声,挑战男性权威的;另一方面分析指出虽然拉什迪对于第三世界的女... 本文试图从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出发,解读《羞耻》中的边缘女性形象,小说中的女性开始通过有声话语和无声话语来表达自己。本文一方面分析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是如何为自己发声,挑战男性权威的;另一方面分析指出虽然拉什迪对于第三世界的女性充满关切,但因其双重“他者”的身份,他笔下的女性和他一样都属于精神上的“流散者”,在现实国度都难以找寻到真正的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尔曼·拉什迪 边缘女性 后殖民女性主义
下载PDF
论《午夜之子》的女性书写
18
作者 林苑 《惠州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82-85,共4页
印裔英国作家萨尔曼·拉什迪的小说《午夜之子》展现了后殖民女性的书写,斯皮瓦克的性别理论有助于建构作品的女性身份。分析《午夜之子》中女性的话语权、女性形象的妖魔化及女性的不忠,展现作品中性别权利的颠覆和殖民霸权逻辑背... 印裔英国作家萨尔曼·拉什迪的小说《午夜之子》展现了后殖民女性的书写,斯皮瓦克的性别理论有助于建构作品的女性身份。分析《午夜之子》中女性的话语权、女性形象的妖魔化及女性的不忠,展现作品中性别权利的颠覆和殖民霸权逻辑背后的父权焦虑,进而深刻批判殖民主义意识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尔曼·拉什迪 《午夜之子》 女性权利 妖魔化 父权焦虑
下载PDF
文学再现的限度:萨义德东方主义批评再反思
19
作者 刘骏 《安康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83-89,96,共8页
萨义德的东方主义批评诞生于西方多元文化主义语境,试图调和东西方在文化再现主导权之间的不平衡关系,但由于萨义德独特的文化经历和文化立场,也使其批评呈现出矛盾性和模糊性的一面。他把移民和流亡统合于其旅行理论之中,虽认识到文学... 萨义德的东方主义批评诞生于西方多元文化主义语境,试图调和东西方在文化再现主导权之间的不平衡关系,但由于萨义德独特的文化经历和文化立场,也使其批评呈现出矛盾性和模糊性的一面。他把移民和流亡统合于其旅行理论之中,虽认识到文学再现系统与社会政治力量的纠缠,但把发声的特权预留给坚持人文主义价值的移民知识分子。萨义德对于人文主义价值的盲目坚持,使得他无法认清马克思主义对于东方的科学认识论和解放性力量。只有一种深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革命方式才能实现对东方的真正的解放性再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主义 移民知识分子 文学再现 萨尔曼·拉什迪
下载PDF
借用·混合·转换:拉什迪语码挪用之社会语言学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芝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0-87,共8页
语码挪用是印度英语文学区别于印度本土文学的重要标志,也是印度英语作家"废除"标准英语及其本质主义诗学的重要手段。本文借鉴社会语言学的语码理论分析拉什迪小说中的语码"挪用"和"废除"策略,从"... 语码挪用是印度英语文学区别于印度本土文学的重要标志,也是印度英语作家"废除"标准英语及其本质主义诗学的重要手段。本文借鉴社会语言学的语码理论分析拉什迪小说中的语码"挪用"和"废除"策略,从"词汇借用"、"语码混合"和"语码转换"三个方面展示印度英语作家拉什迪的印度英语诗学观,即跨越印度语言和标准英语界限、"废除"标准英语的文化霸权、突显印度英语变体的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尔曼·拉什迪 语码挪用 社会语言学 印度英语诗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