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9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功能对等的“很+形”谓语句英译对比研究——兼论葛浩文的译文风格
1
作者 翁义明 王金平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0-128,共9页
现代汉语“很+形”谓语句中的程度副词“很”只是性质形容词做谓语的一种形式“标记”,几乎丧失了作为强化词的表达功能。本文基于“功能对等”理论视角,运用语料库的研究手段,以William Dolby、Jeanne Kelly、杨宪益与戴乃迭译文为参照... 现代汉语“很+形”谓语句中的程度副词“很”只是性质形容词做谓语的一种形式“标记”,几乎丧失了作为强化词的表达功能。本文基于“功能对等”理论视角,运用语料库的研究手段,以William Dolby、Jeanne Kelly、杨宪益与戴乃迭译文为参照,同时参照英文小说《京华烟云》相同结构的汉语译文,对比考察葛浩文英译本中“很+形”谓语句译文的功能对等状况。研究发现,“很+形”谓语句的葛浩文译文功能对等程度明显高于其他三位译者;绝大多数“很”的葛浩文英译文没有寻求形式上的词对词对等,而是通过改变原文形式、保留原文意义的方法达到译文与原文真正意义上的功能对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很+形”谓语句 英译 葛浩文 对比 译者风格
下载PDF
基于英汉平行语料库的葛浩文译萧红作品中的黑龙江方言翻译研究
2
作者 王芳 《绥化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66-68,共3页
文章通过对自建的葛浩文英译萧红《生死场》《呼兰河传》两部作品的英汉平行语料库进行分析,尝试对葛译本中的黑龙江方言翻译进行考察。黑龙江方言是以“站话”为主的乡土语言,常以四字格词语、“子”缀词语以及重叠形容词等语言形式实... 文章通过对自建的葛浩文英译萧红《生死场》《呼兰河传》两部作品的英汉平行语料库进行分析,尝试对葛译本中的黑龙江方言翻译进行考察。黑龙江方言是以“站话”为主的乡土语言,常以四字格词语、“子”缀词语以及重叠形容词等语言形式实现生动、形象且带有一定情感色彩的语用功能。研究发现,葛浩文在翻译生涯初期的“学术翻译”阶段,对中国文学乡土语言的翻译以“忠实”为主,少有“创造式叛逆”,期望能够为黑龙江文学外译提供一定的基础语料与研究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汉平行语料库 葛浩文 萧红 黑龙江方言 翻译
下载PDF
场域联动与资本协作:葛浩文翻译作品海外译介出版与传播模式启示 被引量:1
3
作者 宋义国 《出版发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98,共8页
本文以布迪厄的场域理论为分析框架,从出版市场、翻译作品选材、翻译作品质量、出版营销以及读者反馈等维度,剖析葛浩文在出版场域中积累的各类资本及其转化机制,探究其如何利用资本转化推动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在海外市场的传播与接受。... 本文以布迪厄的场域理论为分析框架,从出版市场、翻译作品选材、翻译作品质量、出版营销以及读者反馈等维度,剖析葛浩文在出版场域中积累的各类资本及其转化机制,探究其如何利用资本转化推动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在海外市场的传播与接受。葛浩文翻译作品的海外传播实践为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国际流通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南,有助于深度理解文学作品在海外出版传播过程中的运行轨迹,为中国文学作品走向世界擘画出一条明晰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域理论 葛浩文 中国文学翻译 海外出版 文化传播
下载PDF
中国西部小说英译中的变异现象研究——以葛浩文翻译中的犹太视角为中心
4
作者 周炳鑫 叶春莉 《西部学刊》 2024年第5期147-153,共7页
葛浩文笔下的中国西部小说英译本从“西部气质的理性化变异”“西部空间的同质化变异”与“西部时间的停滞化变异”三个层面呈现出“单向度的中国西部小说”变异特征。变异途径方面,葛浩文善于通过归化的翻译策略、改译的翻译方法、“... 葛浩文笔下的中国西部小说英译本从“西部气质的理性化变异”“西部空间的同质化变异”与“西部时间的停滞化变异”三个层面呈现出“单向度的中国西部小说”变异特征。变异途径方面,葛浩文善于通过归化的翻译策略、改译的翻译方法、“以我言他”的转换翻译技巧完成中国西部小说的变异处理,实现译者意图对于原文信息的替代与填充。通过对葛浩文英译中国西部小说的变异特征、变异途径进行考察,发现其笔下中国西部气质的理性化变异原因根植于犹太教性别文化与犹太文学叙事传统;西部空间的同质化变异原因来自于美国犹太族裔的“故土情结”与“寻根焦虑”,暗含着对后工业化时代美国“钢铁丛林”的控诉;西部时间的停滞化变异原因来自于对美国阶级矛盾的婉转揭示。总之,葛译中国西部小说的变异现象本质是美国犹太裔译者通过翻译手段对他国文学进行变异改写,从而实现犹太族裔参与构建美国文化共同体的婉转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浩文 中国西部小说 翻译 变异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葛浩文习语翻译研究——以《生死疲劳》英译本为例
5
作者 朱琳 马莉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1期373-381,共9页
《生死疲劳》是诺奖得主莫言的集大成之作,蕴含丰富乡土文化及地域特色,是中华传统文化瑰宝。研究基于韦努蒂异化与归化翻译策略,以葛译本《生死疲劳》中习语英译为研究对象,借助ParaConc自建汉英平行习语语料库,从翻译策略及方法两个... 《生死疲劳》是诺奖得主莫言的集大成之作,蕴含丰富乡土文化及地域特色,是中华传统文化瑰宝。研究基于韦努蒂异化与归化翻译策略,以葛译本《生死疲劳》中习语英译为研究对象,借助ParaConc自建汉英平行习语语料库,从翻译策略及方法两个层面对葛译习语进行量化统计与定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解读不同习语种类所对应的翻译倾向。研究发现,葛浩文倾向“异化为主,归化为辅,兼含异化与归化结合”翻译策略。成语、谚语、粗俗语、歇后语等习语显著倾向采用异化策略,占比高达70.49%,归化策略占比约为30%,异归结合法占比最小,仅为1.08%;俗语、典故等习语异化策略占比约为50%、归化策略占比超40%,而异归结合法可达8.16%。本文为葛译《生死疲劳》中习语英译提供翻译风格及倾向的语料库支撑,以期对文学作品中习语英译提供借鉴,助力中华文化走出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料库 习语翻译 翻译研究 葛浩文 《生死疲劳》
下载PDF
文学翻译的创造性——以《天堂蒜薹之歌》葛浩文版译本为例
6
作者 刘愫 祁文慧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19期37-40,共4页
莫言的小说以独特的构思、充满想象力的描写以及天马行空的表达方式而著称。译者葛浩文基于扎实的语言功底和文学素养完美再现了莫言小说的原汁原味。本文以葛浩文版《天堂蒜薹之歌》的英译本为例,从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和意识形态三方... 莫言的小说以独特的构思、充满想象力的描写以及天马行空的表达方式而著称。译者葛浩文基于扎实的语言功底和文学素养完美再现了莫言小说的原汁原味。本文以葛浩文版《天堂蒜薹之歌》的英译本为例,从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和意识形态三方面探讨文学翻译创造性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 创造性 莫言 葛浩文 《天堂蒜薹之歌》
下载PDF
《生死疲劳》中谚语的英译方法分析——以葛浩文译本为例
7
作者 易丽芳 胡妮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32期13-16,52,共5页
文化阐释与翻译评判构成了译者跨越文化界限、促进深度交流的核心策略。谚语,作为文学作品内一种独特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载体,其存在不仅是对文本内容的丰富与补充,更在深层次上扮演着阐释内涵、拓展意义边界的关键角色。莫言的《生死... 文化阐释与翻译评判构成了译者跨越文化界限、促进深度交流的核心策略。谚语,作为文学作品内一种独特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载体,其存在不仅是对文本内容的丰富与补充,更在深层次上扮演着阐释内涵、拓展意义边界的关键角色。莫言的《生死疲劳》是一部有着巨大社会影响力的小说,其语言幽默诙谐,内涵丰富,尤其是其语言中富含大量的谚语。该文以《生死疲劳》葛浩文译本为例,对其中的谚语进行阐释与分析,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在小说中的表达方式。通过对其谚语的翻译来了解莫言《生死疲劳》中谚语背后所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和社会历史内涵,从而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翻译 《生死疲劳》 莫言 葛浩文 谚语
下载PDF
功能主义目的论视角下葛浩文《红高粱家族》英译策略研究
8
作者 韩政洋 刘晓婷 《海外英语》 2024年第12期14-16,共3页
文章以葛浩文版《红高粱家族》英译本为语料,以功能主义目的论为视角对译文中的个案进行分析,从而探究译者所采用的翻译策略。研究发现,葛版《红高粱家族》遵循了目的论中的“目的性”“连贯性”和“忠实性”三法则,译者本着再现原文情... 文章以葛浩文版《红高粱家族》英译本为语料,以功能主义目的论为视角对译文中的个案进行分析,从而探究译者所采用的翻译策略。研究发现,葛版《红高粱家族》遵循了目的论中的“目的性”“连贯性”和“忠实性”三法则,译者本着再现原文情节和语言特色,聚焦于文本的表达功能和信息功能,充分考虑目标受众的语言文化和阅读期待,同时尽量保留了原文的语言形式和文化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主义目的论 葛浩文 红高粱家族
下载PDF
契合原著,英译传神--对莫言作品《酒国》葛浩文译本的英译研究
9
作者 刘歆月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0期175-177,共3页
文学翻译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不仅注重语言间的文化传递,更重视文学接收者对于译文中蕴含的精神旨归的领会。这就需要文学翻译者能够深切体会原著中的艺术意境和艺术创造过程,以最契合原作风格的文学语言,运用巧妙的翻译策略,在译... 文学翻译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不仅注重语言间的文化传递,更重视文学接收者对于译文中蕴含的精神旨归的领会。这就需要文学翻译者能够深切体会原著中的艺术意境和艺术创造过程,以最契合原作风格的文学语言,运用巧妙的翻译策略,在译文中准确再现原作的内容与形式。美国著名汉学家葛浩文翻译的莫言作品《酒国》获得了国内外较高赞誉。他运用多种翻译策略,在忠实原作的基础上,保留并“创造”了原作的特色,为英语读者呈现了中国文化的无尽魅力和深厚内涵。解读《酒国》的译介历程,分析原作特质与译者的翻译策略,对于传播中国现当代文学价值、提升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无疑具有鲜明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国》 文学翻译 葛浩文 莫言
下载PDF
文化翻译视域下莫言小说中熟语英译研究——以葛浩文译《生死疲劳》为例
10
作者 王馨怡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30期11-14,共4页
文化翻译主要是指从文化的宏观层面对文学作品及其中隐含的文化因素进行翻译和阐释。以葛浩文的《生死疲劳》为例,该小说中存在着大量蕴含中国特色的熟语,这些熟语在翻译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不可译性。葛浩文在翻译过程中主要使用了以下... 文化翻译主要是指从文化的宏观层面对文学作品及其中隐含的文化因素进行翻译和阐释。以葛浩文的《生死疲劳》为例,该小说中存在着大量蕴含中国特色的熟语,这些熟语在翻译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不可译性。葛浩文在翻译过程中主要使用了以下三种文化翻译策略:译者的显身、译著对原著的改写和创造性叛逆,以此达成译文的可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翻译 熟语 《生死疲劳》 葛浩文 英译策略
下载PDF
译者与读者的“合作”:葛浩文英译的忠实性与可读性探析
11
作者 王媛媛 张娣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7期56-61,共6页
忠实性自古以来就是中西译论的核心论题。本文以葛浩文英译版《骆驼祥子》为个案研究对象,探析葛浩文的翻译是否有悖于忠实性,是否更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研究发现,葛浩文翻译过程中不仅“忠实”于原文,而且注重还原原文风格;同时考虑... 忠实性自古以来就是中西译论的核心论题。本文以葛浩文英译版《骆驼祥子》为个案研究对象,探析葛浩文的翻译是否有悖于忠实性,是否更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研究发现,葛浩文翻译过程中不仅“忠实”于原文,而且注重还原原文风格;同时考虑读者需求。葛浩文英译是权衡“忠实性”与“可读性”双重原则下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浩文 《骆驼祥子》 忠实 可读
下载PDF
认知文体学视角下的东北方言文学翻译——以葛浩文译《呼兰河传》为例
12
作者 夏子晴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10期840-847,共8页
本文运用译者行为批评理论的识解理论,分析葛浩文《呼兰河传》英译中的词汇误译现象。葛浩文在翻译过程中受到其文化背景、语言理解及目标读者定位的影响,导致译文在词汇选择和文化传达上出现偏差,未能充分展现原作的东北地域文化特色... 本文运用译者行为批评理论的识解理论,分析葛浩文《呼兰河传》英译中的词汇误译现象。葛浩文在翻译过程中受到其文化背景、语言理解及目标读者定位的影响,导致译文在词汇选择和文化传达上出现偏差,未能充分展现原作的东北地域文化特色。通过认知文体学的研究方法,本文详细探讨了译本中叠词、拟声词等方言词汇的误译实例,揭示了译者在面对文化差异时的认知挑战。研究结果表明,译者在处理方言文学翻译时需更加注重语言的文化内涵和读者的接受度,以提高译文的准确性和文化传达效果。本文的研究不仅丰富了方言文学翻译的理论探讨,也为未来译者在跨文化翻译实践中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启示。This paper applies the literacy theory of the translator’s behavior studies to analyse the phenomenon of lexical mistranslation i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Howard Goldblatt’s Tales of Hulan River. Howard is affected by his cultural background, linguistic understanding and target readers’ orientation in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which leads to deviations in vocabulary selection and cultural conveyance, and fails to fully display the original work’s northeastern regional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the research method of cognitive stylistics, this paper explores in detail the examples of mistranslation of dialectal vocabulary such as superlatives and onomatopoeia in the translated text, revealing the cognitive challenges of the translator in the face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 that translators need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he language and the readers’ acceptance when dealing with literary translations in dialect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and cultural conveyance of the translations. The study in this paper not only enriches the theoretical discussion of dialectal literature translation, but also provides useful references and insights for future translators in cross-cultural translation pract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文体学 方言翻译 识解 葛浩文 《呼兰河传》
下载PDF
跨文化交际视域下谚语英译研究——以小说《一句顶一万句》葛浩文英译本为例
13
作者 邵育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5期244-246,共3页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谚语是语言的精华,谚语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智慧。本文以小说《一句顶一万句》葛浩文英译本为例,尝试从跨文化交际视域对英译本谚语进行批评和赏析,并结合以往研究提供准确的参考译文,以期提高译者的文化敏...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谚语是语言的精华,谚语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智慧。本文以小说《一句顶一万句》葛浩文英译本为例,尝试从跨文化交际视域对英译本谚语进行批评和赏析,并结合以往研究提供准确的参考译文,以期提高译者的文化敏感性及跨文化意识,为今后相关研究和翻译实践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谚语英译 跨文化交际 《一句顶一万句》 葛浩文
下载PDF
《呼兰河传》葛浩文译本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14
作者 宋雨琪 臧学运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17期3-7,共5页
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以及文学翻译对译者素养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学者关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译者主体性研究逐渐成为翻译研究广泛关注的主题。本文在译者主体性的相关理论指导下,对《呼兰河传》葛浩文英译本进行... 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以及文学翻译对译者素养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学者关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译者主体性研究逐渐成为翻译研究广泛关注的主题。本文在译者主体性的相关理论指导下,对《呼兰河传》葛浩文英译本进行考察,分析葛浩文采取的翻译策略,研究其在翻译过程中体现的主动性、受动性和目的性,指出译者双语能力、翻译目的以及外部环境和目标读者接受度对译者翻译策略产生的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主体性 《呼兰河传》 葛浩文英译本
下载PDF
改写理论视角下葛浩文的中国文学译介研究——以《酒国》为个案研究
15
作者 郑兴荣 《今古文创》 2024年第42期95-98,共4页
进入21世纪,不断加速的全球化和国际化在引进优秀外国文学的同时,也促进了中国文化和文学的对外输出。以葛浩文为代表的杰出翻译家们,担负起中英双语沟通的桥梁,在中国文学的译介和经典化过程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此,本文借助改写理... 进入21世纪,不断加速的全球化和国际化在引进优秀外国文学的同时,也促进了中国文化和文学的对外输出。以葛浩文为代表的杰出翻译家们,担负起中英双语沟通的桥梁,在中国文学的译介和经典化过程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此,本文借助改写理论的框架,试探索葛浩文的翻译模式和翻译策略,以管中窥豹,促进中国文学在新时代更好地“走出去”,更有效地“传播中国声音”“展现中国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写理论 《酒国》 葛浩文 文学译介
下载PDF
论《红高粱家族》葛浩文英译本中的创造性叛逆
16
作者 程思逸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9期39-43,共5页
在文学翻译过程中,译者的创造性叛逆是一种历史性的趋势,译者对原文的理解过程,会受到语言和文化差异性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处理译文时,创造性叛逆便不可避免。在“创造”与“叛逆”双向融合的过程中,译者主体性的探索和作品文学性的... 在文学翻译过程中,译者的创造性叛逆是一种历史性的趋势,译者对原文的理解过程,会受到语言和文化差异性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处理译文时,创造性叛逆便不可避免。在“创造”与“叛逆”双向融合的过程中,译者主体性的探索和作品文学性的追求得以实现。《红高粱家族》是作家莫言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以抗战时期为故事背景的战争题材长篇小说,具有鲜明的中国时代特色,被译成多国文字,流传度很高。该文通过葛浩文先生的英译本Red Sorghum来深入分析翻译过程中对创造性叛逆的运用,有助于译者进一步理解创造性叛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创造性叛逆 主体性 《红高粱家族》 莫言 葛浩文
下载PDF
《尘埃落定》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研究——以葛浩文译本为例
17
作者 四郎旦珠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6期25-29,共5页
《尘埃落定》中的众多文化负载词,不仅是其文学魅力的体现,也是翻译过程中的一大挑战。这些词汇深刻反映了藏族地区的文化特色,其翻译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外语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和接受度。葛浩文先生在其英译本Red Poppies中的一些翻译选... 《尘埃落定》中的众多文化负载词,不仅是其文学魅力的体现,也是翻译过程中的一大挑战。这些词汇深刻反映了藏族地区的文化特色,其翻译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外语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和接受度。葛浩文先生在其英译本Red Poppies中的一些翻译选择,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传达了原文的意境,但在处理某些关键的文化负载词时,存在一定的偏差,这可能导致目标语读者对原文文化内涵的理解出现误差。该文旨在分析葛浩文的英译本中这些关键词的处理方式,指出其中的不足,并结合当前的翻译理论和策略,探讨如何更准确地传达这些深植于文本中的文化元素。该文将考察不同翻译策略对于保持原文文化风貌和促进跨文化交流的效果,力求在尊重原作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提出改进的翻译方案,以期为《尘埃落定》的英译提供改进建议,并为其他中国文学作品的国际传播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尘埃落定》 文化负载词 英译 葛浩文译本 跨文化交流 翻译策略分析
下载PDF
基于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葛浩文翻译东北方言的实践方法
18
作者 王丽云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2018年第1期50-52,共3页
《呼兰河传》是萧红的代表作,葛浩文的译本不仅将这部作品推介到了国外,而且使这部因为超越时代审美而被当时的文人诟病的作品重新回到中国人的视野,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呼兰河传》中包含着大量的东北方言和民谚。葛浩文的译本所采... 《呼兰河传》是萧红的代表作,葛浩文的译本不仅将这部作品推介到了国外,而且使这部因为超越时代审美而被当时的文人诟病的作品重新回到中国人的视野,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呼兰河传》中包含着大量的东北方言和民谚。葛浩文的译本所采用的翻译方法,对中国文学的外译以及方言和民谚的翻译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文化 东北民谚和方言的翻译 葛浩文 翻译方法 《呼兰河传》葛浩文译本
下载PDF
葛浩文翻译观探究 被引量:101
19
作者 文军 王小川 赖甜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8-80,共3页
本文旨在分析葛浩文的翻译观:对原文和译文的忠实、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流活动、同时翻译又是一种背叛和重写。结论指出:虽然葛浩文认同翻译是一种背叛和重写,但忠实仍然是他指导自己翻译实践的第一准则,并且在不同情境之下灵活运用不同... 本文旨在分析葛浩文的翻译观:对原文和译文的忠实、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流活动、同时翻译又是一种背叛和重写。结论指出:虽然葛浩文认同翻译是一种背叛和重写,但忠实仍然是他指导自己翻译实践的第一准则,并且在不同情境之下灵活运用不同的翻译方法使得译文既传达了原文的形和神又易于目标语读者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浩文 翻译观 忠实
下载PDF
译者风格的语料库考察——以葛浩文英译现当代中国小说为例 被引量:92
20
作者 黄立波 朱志瑜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4-71,共8页
本文以Baker(2000)考察"译者风格"的方法论为依据,考察翻译家葛浩文英译现当代中国小说的译者风格,以另一位翻译家戴乃迭的翻译作品为参照,探究两位译者的翻译风格差异。结果表明:利用STTR、平均句长等语料库统计数据并不能... 本文以Baker(2000)考察"译者风格"的方法论为依据,考察翻译家葛浩文英译现当代中国小说的译者风格,以另一位翻译家戴乃迭的翻译作品为参照,探究两位译者的翻译风格差异。结果表明:利用STTR、平均句长等语料库统计数据并不能够有效地区分不同译者的翻译风格,这些统计结果所显示的规律更像是翻译文本表现出的一种共性。作者提出,译者风格可以分为S-型和T-型两类,前者是译者针对源语的特定语言现象采取的统一对策,后者则是译者下意识语言选择的结果,二者均表现为某个译者所有翻译文本中的规律性语言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风格 语料库 葛浩文 翻译对策 共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