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1篇文章
< 1 2 8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代官吏的葬礼及其社会功能探析
1
作者 魏镇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120,共9页
葬礼不仅是一场慎终追远的生命告别仪式,也是一种社会活动。两汉时期,随着官吏阶层的迅速崛起,官吏的葬礼也成为重要的集会、社交场所。后世子孙通过葬礼上的孝行表现,营造自己的孝子形象,谋求仕途进步;朝廷则利用赐赠活动,协调君臣关系... 葬礼不仅是一场慎终追远的生命告别仪式,也是一种社会活动。两汉时期,随着官吏阶层的迅速崛起,官吏的葬礼也成为重要的集会、社交场所。后世子孙通过葬礼上的孝行表现,营造自己的孝子形象,谋求仕途进步;朝廷则利用赐赠活动,协调君臣关系,宣扬主流价值;官吏士人借由赴丧,表达政治立场,拓展交际网络。汉代官吏的葬礼不再是一场单纯的丧葬仪式,更成为浓缩的政治舞台。对汉代官吏葬礼的探索不仅深入揭示了社会变革对丧葬礼俗的深刻影响,更生动展示了汉代政治体制与社会关系日常的运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葬礼 社会功能 社会关系
下载PDF
《穆斯林的葬礼》与20世纪80年代现实主义文学创作问题
2
作者 王本朝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3-191,共9页
《穆斯林的葬礼》是一部具有现实主义创作特征的小说。它获有茅盾文学奖的社会声誉,同时经受着文学史书写的怠慢和文学经典化的美学考验。它书写了曲折的爱情悲剧及其复杂的人性世界,彰显出丰富的历史意识及其传统文化内涵,展示了当代... 《穆斯林的葬礼》是一部具有现实主义创作特征的小说。它获有茅盾文学奖的社会声誉,同时经受着文学史书写的怠慢和文学经典化的美学考验。它书写了曲折的爱情悲剧及其复杂的人性世界,彰显出丰富的历史意识及其传统文化内涵,展示了当代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典型性、史诗性和审美性追求,带有20世纪80年代现实主义文学装置特征。与此同时,它在故事设计、细节刻画以及诗意表达上也存在刻板、重复和拖沓现象,这也敞露出特定时代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局限和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斯林的葬礼 现实主义 文学装置
下载PDF
城市化进程对葬礼的影响及思考 被引量:3
3
作者 郭灿辉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48-50,共3页
葬礼是人们在处理死亡事件时产生的群体性仪式行为,在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的今天,产生于农业社会基础之上而形成的传统葬礼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出现了"去葬礼化"及"葬礼奢华化"、"葬礼去教育化"等极端... 葬礼是人们在处理死亡事件时产生的群体性仪式行为,在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的今天,产生于农业社会基础之上而形成的传统葬礼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出现了"去葬礼化"及"葬礼奢华化"、"葬礼去教育化"等极端趋向。反思此类现象,社会必须重视葬礼的社会功能,并进行人文化设计,重建符合现代社会特点的葬礼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葬礼 葬礼奢华化 葬礼去教育化 反思
下载PDF
账与礼:礼的义务性与表达性的转换与过渡——基于滇南HW村葬礼礼簿的研究
4
作者 吴鹏 刘荣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6-116,共11页
礼物交换被认为是人类普遍的互惠形式,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通过礼物流动来缔结和维系。在对滇南HW村葬礼的多次田野调查中发现,一场葬礼中明确命名并登记在册的礼簿包括“柴账”“自带口粮账”“老账”“新账”“祭账”五种。这五种... 礼物交换被认为是人类普遍的互惠形式,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通过礼物流动来缔结和维系。在对滇南HW村葬礼的多次田野调查中发现,一场葬礼中明确命名并登记在册的礼簿包括“柴账”“自带口粮账”“老账”“新账”“祭账”五种。这五种礼簿对应着与邻里、村落、宗亲、姻亲及祖先的互惠关系。对礼簿的细分是当地集体互助治丧习俗的产物,集体互助治丧习俗建构的权利与义务体系,使特定互惠圈中礼的流动超越了表达性而呈现出明确的义务性特征。随着集体互助治丧逐渐被家庭治丧所取代,礼的义务性逐渐向表达性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阿细人葬礼 礼簿 义务性 表达性
下载PDF
鲁迅葬礼上的挽歌
5
作者 张学义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96,100,共7页
在鲁迅葬礼中,唱挽歌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救国会安排部署下,冼星海等几位左翼音乐人创作了三首(不计《安息歌》)挽歌,在葬礼中为大家深情传唱,突出了在送葬中广大民众对鲁迅的哀悼、怀念之情和抗日、爱国的强烈呼声,体现了葬礼本... 在鲁迅葬礼中,唱挽歌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救国会安排部署下,冼星海等几位左翼音乐人创作了三首(不计《安息歌》)挽歌,在葬礼中为大家深情传唱,突出了在送葬中广大民众对鲁迅的哀悼、怀念之情和抗日、爱国的强烈呼声,体现了葬礼本身的“群众运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葬礼 挽歌 群众运动性
下载PDF
论小说《欢乐的葬礼》中的移民书写
6
作者 张蕾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0-34,共5页
当代俄罗斯著名作家乌利茨卡娅的中篇小说《欢乐的葬礼》延续了其文学创作的移民主题,其中的移民群体不再是知识分子,而是普通人和小人物。通过描写俄罗斯移民艺术家阿利克临终前的生活,展现一群俄罗斯犹太移民在美国的生活及感受。移... 当代俄罗斯著名作家乌利茨卡娅的中篇小说《欢乐的葬礼》延续了其文学创作的移民主题,其中的移民群体不再是知识分子,而是普通人和小人物。通过描写俄罗斯移民艺术家阿利克临终前的生活,展现一群俄罗斯犹太移民在美国的生活及感受。移民书写首先表现在呈现俄罗斯移民群体在故土与他乡的双重格格不入,他们不得不离开故土俄罗斯,同时又并未在美国过上理想的生活;其次,对由俄美两国文化冲突所造成的移民者的精神困境加以呈现,揭示移民者的精神状态;最后,对阿利克的死亡和葬礼加以详细呈现,揭示其对生死的豁达坦然态度,符合其一生浪荡不羁的移民艺术家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利茨卡娅 《欢乐的葬礼 移民书写 俄罗斯
下载PDF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穆斯林的葬礼》中的“月”隐喻分析
7
作者 米夏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32期44-47,共4页
《穆斯林的葬礼》中“月”的意象贯穿全文,女主人公的名字也包含“月”。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穆斯林的葬礼》英译本中“月”的隐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小说中“月”作为源域,可以映射到女主人公、爱情、人生、思念、离合等目标... 《穆斯林的葬礼》中“月”的意象贯穿全文,女主人公的名字也包含“月”。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穆斯林的葬礼》英译本中“月”的隐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小说中“月”作为源域,可以映射到女主人公、爱情、人生、思念、离合等目标域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 映射 《穆斯林的葬礼 “月”隐喻
下载PDF
李斯特钢琴曲《葬礼》的艺术特征研究
8
作者 彭钰城 陈超 《乐器》 2024年第8期40-43,共4页
李斯特钢琴曲《葬礼》是一首富有悲痛情感的作品,创作于1849年,以纪念阵亡的义勇军战士。该曲展现了李斯特对死亡和命运的思考,具有许多独特的艺术特征。在音乐结构方面,采用了叙事性的结构,并通过不同的主题和变奏来展示情感的发展。... 李斯特钢琴曲《葬礼》是一首富有悲痛情感的作品,创作于1849年,以纪念阵亡的义勇军战士。该曲展现了李斯特对死亡和命运的思考,具有许多独特的艺术特征。在音乐结构方面,采用了叙事性的结构,并通过不同的主题和变奏来展示情感的发展。和声处理上,运用了丰富的和声色彩,创造了悲痛和庄严的音乐氛围。情感表达上,通过音乐旋律和节奏的变化,传递出深沉、哀伤和庄重的情感。李斯特钢琴曲《葬礼》以其独特的音乐手法和情感表达方式成为受人欢迎的作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斯特 钢琴曲《葬礼 艺术特征
下载PDF
谈《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中英国特色的体现 被引量:1
9
作者 程爽 矫威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89-90,共2页
随着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接轨,大量优秀的外国影片涌入了中国市场,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让人们了解了浓郁的异国特色。影片《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体现了浓郁的英国文化的魁力,在探讨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以及当今青年人对爱情的看法的同... 随着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接轨,大量优秀的外国影片涌入了中国市场,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让人们了解了浓郁的异国特色。影片《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体现了浓郁的英国文化的魁力,在探讨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以及当今青年人对爱情的看法的同时,展现了一幕啼笑皆非的喜剧,却又含有一丝淡淡的哀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 英国特色 体现 电影 婚礼 葬礼 人物 爱情 喜剧
下载PDF
葬礼和葬礼文化浅谈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灿辉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52-54,共3页
文中对"葬礼"和"葬礼文化"从概念到内涵进行了梳理,旨在为今后丧葬礼仪与礼制研究者提供某种启发与借鉴。
关键词 葬礼 葬礼文化 死亡文化
下载PDF
超越回汉关系的“熟人社会”——以张家川的汉族葬礼为例 被引量:6
11
作者 高小岩 全美英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2-46,共5页
在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的一个汉族聚居村庄某人家的葬礼仪式中,考虑到前来慰问的回族亲友较多,主人家专门聘请回族厨师前来做清真饮食,从仪式的很多细节中体现出回汉群众之间已经不仅仅是相互尊重生活习惯,而且彼此之间的关系早已超越了民... 在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的一个汉族聚居村庄某人家的葬礼仪式中,考虑到前来慰问的回族亲友较多,主人家专门聘请回族厨师前来做清真饮食,从仪式的很多细节中体现出回汉群众之间已经不仅仅是相互尊重生活习惯,而且彼此之间的关系早已超越了民族差别的藩篱,朋友关系、邻里关系、同事关系等超越了民族关系。以此微小个案可以管窥张家川地区良好的回汉民族关系的历史与现实,也可以验证通常接触理论和工具性依赖理论,说明长期的共同生活与频繁接触,使回汉群众逐渐发展出比相互尊重更进一步的联系与情谊,是一个超越民族界限的"熟人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家川 民族关系 熟人社会 葬礼仪式
下载PDF
花腰傣人的葬礼及其灵魂观探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文学 杨文安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2期10-14,共5页
我们在对花腰傣人的丧葬习俗的田野调查中发现,他们还完整保留着原始的灵魂观,而且这种灵魂观对花腰傣人的观念形态以及社会文化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花腰傣 葬礼 灵魂观
下载PDF
《穆斯林的葬礼》中的实物意象探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晓已 肖振宇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6期69-75,共7页
《穆斯林的葬礼》是当代文坛中的重要文学作品,作者霍达对实物意象的运用是整部作品的精华,也是小说的亮点和成功所在。作者借助"月""玉"和"博雅宅"等实物意象来建构全文,用表意手法将几个意象创造性地... 《穆斯林的葬礼》是当代文坛中的重要文学作品,作者霍达对实物意象的运用是整部作品的精华,也是小说的亮点和成功所在。作者借助"月""玉"和"博雅宅"等实物意象来建构全文,用表意手法将几个意象创造性地贯穿于整部小说,造就了小说沧桑的历史感,厚重的土地感以及丰富的人物命运感。月象和玉象在章节中交错出现,作者将它们的传统意蕴在内容上表现得更为丰富;"博雅宅"是整部小说的基础,连接着"月"的世界和"玉"的世界,使"月"在"博雅宅"的上空阴晴圆缺,"玉"随着"博雅宅"主人的命运跌宕起伏。作者巧妙地将这三个意象联系起来,以"博雅宅"为基石,"月""玉"为框架,用充满独特魅力的语言讲述着三代人60年的兴衰过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斯林的葬礼 实物意象 博雅宅
下载PDF
仪式与传播的互融——以广西宜州壮人的葬礼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熊迅 李婧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5期40-44,共5页
人类学视野下的仪式研究多关注仪式在信仰、象征、规程、功能等层面的意义,对仪式传播层面的意义却少有关注。仪式传播整合了仪式与传播两种研究视角,在理解仪式传播意涵的同时,也透过仪式理解传播现象的文化意涵。葬礼作为传统仪式,具... 人类学视野下的仪式研究多关注仪式在信仰、象征、规程、功能等层面的意义,对仪式传播层面的意义却少有关注。仪式传播整合了仪式与传播两种研究视角,在理解仪式传播意涵的同时,也透过仪式理解传播现象的文化意涵。葬礼作为传统仪式,具备完整的仪式要素,也为各类传播现象的发生提供了场景。通过对葬礼的仪式传播分析,可以看到传统的仪式观与当今的传播观如何在具体的场景下发生联系,产生互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 传播 仪式传播 葬礼 共享
下载PDF
仪式表演与权力博弈——以北洋军阀李纯葬礼为中心的探讨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长林 杜勇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6-111,共6页
1920年10月12日,江苏督军李纯在督军署"自戕"。时值直皖战争结束不久,各地"废督"运动蓬勃发展之际,北京政府和江苏、天津为他举行了盛大的追悼活动和国葬仪式。葬礼使李纯"为国捐躯"的形象获得了仪式肯定... 1920年10月12日,江苏督军李纯在督军署"自戕"。时值直皖战争结束不久,各地"废督"运动蓬勃发展之际,北京政府和江苏、天津为他举行了盛大的追悼活动和国葬仪式。葬礼使李纯"为国捐躯"的形象获得了仪式肯定,也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仪式表演,背后则进行着激烈的权力斗争。北京政府和江苏军阀都想借李纯的葬礼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而各界群众也通过参加葬礼表达了社会诉求。通过葬礼的举行,李纯之死成了言说时局、权力博弈的象征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纯 仪式表演 权力博弈 北洋军阀 葬礼
下载PDF
国际关系中的“葬礼外交”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庆忠 谷宁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CSSCI 2010年第4期45-49,共5页
外交作为一门实践艺术,其主体的多元化与内容的多样化必然要求外交手段的灵活化,"葬礼外交"就是一种灵活化的外交谈判方式。它表面上的非政治化、谈判议题的事先不确定性、以及谈判过程中双边和多边的灵活运用,使它能够降低... 外交作为一门实践艺术,其主体的多元化与内容的多样化必然要求外交手段的灵活化,"葬礼外交"就是一种灵活化的外交谈判方式。它表面上的非政治化、谈判议题的事先不确定性、以及谈判过程中双边和多边的灵活运用,使它能够降低在正式外交活动中的交易成本。但是它所取得的外交成果也具有偶然性、不充分性等特点,需要在传统外交方式的努力下不断完善。正确评析"葬礼外交"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有利于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加深对它的了解,从而在复杂的国际舞台上,利用多样化的外交手段更好地维护和拓展国家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葬礼外交 外交实践 作用评析
下载PDF
葬礼与古代奥运会 被引量:2
17
作者 路光辉 刘秀瑛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74-76,共3页
古希腊人在葬礼上常常举行规模不一的竞技赛会,因为他们认为可以抚慰死者的灵魂,同时又是死亡与再生的象征。正基于此,古希腊的运动会与葬礼紧密联系起来。古希腊人独特的宗教信仰,尤其是对生死的理解,使得古代奥运会和其他地方运动会... 古希腊人在葬礼上常常举行规模不一的竞技赛会,因为他们认为可以抚慰死者的灵魂,同时又是死亡与再生的象征。正基于此,古希腊的运动会与葬礼紧密联系起来。古希腊人独特的宗教信仰,尤其是对生死的理解,使得古代奥运会和其他地方运动会成为丧葬仪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葬礼 竞技 奥运会
下载PDF
从摩梭族葬礼看母系文化对死亡的心理创伤处理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洁 施琪嘉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0年第4期266-270,共5页
死亡,意味着永久的分离,带给生者的心理创伤是强烈而显著的。死亡也是一种文化,母系文化以其体贴、包容的阴柔之美,重视平等、和谐的集体观念,完成对于死亡的哀悼。摩梭族,作为现今仅存的少数母系为主的社会体系之一,其葬礼的各项仪式... 死亡,意味着永久的分离,带给生者的心理创伤是强烈而显著的。死亡也是一种文化,母系文化以其体贴、包容的阴柔之美,重视平等、和谐的集体观念,完成对于死亡的哀悼。摩梭族,作为现今仅存的少数母系为主的社会体系之一,其葬礼的各项仪式渗透了对生者的人文关怀、整体哀悼以及男女间和谐的关系处理,对心理创伤的修复过程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梭 母系文化 死亡 葬礼 心理创伤
下载PDF
广西南丹白裤瑶葬礼仪式的审美人类学考察 被引量:6
19
作者 雷文彪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0-114,共5页
以审美人类学的研究视角考察广西南丹白裤瑶的葬礼仪式,认为白裤瑶葬礼主要由阴朝报丧、铜鼓造势、开牛送葬、跳猴鼓舞、沙枪送葬、长席宴客六大仪式组成。通过对广西南丹白裤瑶的葬礼仪式规程的梳理和阐述,试图探讨其外在流变形式,挖... 以审美人类学的研究视角考察广西南丹白裤瑶的葬礼仪式,认为白裤瑶葬礼主要由阴朝报丧、铜鼓造势、开牛送葬、跳猴鼓舞、沙枪送葬、长席宴客六大仪式组成。通过对广西南丹白裤瑶的葬礼仪式规程的梳理和阐述,试图探讨其外在流变形式,挖掘其内在的生存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裤瑶 葬礼仪式 审美人类学 考察
下载PDF
礼法与俗尚:清代徽州女性葬礼再探 被引量:5
20
作者 胡中生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0-126,共7页
从民间文献中可以窥探清代徽州地区女性葬礼过程。葬礼中普遍存在着宗教信仰和堪舆风水观念,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多元化和包容性。葬礼中礼俗交融极深,违礼越制成为一种常态性现象,礼法不断被突破而向俗尚靠拢,体现出了鲜明的地方特色。
关键词 清代 徽州 女性葬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