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8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旱地麦田蓄水保墒耕作措施的研究 被引量:29
1
作者 高绪科 王小彬 +2 位作者 汪德水 曾令文 王文清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1-9,共9页
在半湿润偏旱雨养农业区的3年试验表明,旱地小麦产量高低与土壤底墒的多少有关,在有限降水的条件下,提高土壤底墒是旱地小麦增产的重要环节。深耕休闲能破除犁底层、加厚耕层,并改善其物理性状,提高雨季水分下渗速率,使麦播期2m土体有... 在半湿润偏旱雨养农业区的3年试验表明,旱地小麦产量高低与土壤底墒的多少有关,在有限降水的条件下,提高土壤底墒是旱地小麦增产的重要环节。深耕休闲能破除犁底层、加厚耕层,并改善其物理性状,提高雨季水分下渗速率,使麦播期2m土体有效水含量较普耕增加13.8~48.9mm;如果在不同耕法基础上再进行秸秆覆盖,播前有效水含量(仅0~60cm)较不盖者平均增加19.1mm。据估算,播种时每增加10mm有效水,可提高小麦产量8.2~11.8kg/亩。研究表明,深耕休闲及秸秆覆盖是旱地麦田蓄水保墒和挖掘降水潜力的重要节水措施。休闲地深耕可隔年进行一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蓄水保墒 耕作 秸秆覆盖 栽培
下载PDF
国内外土壤蓄水保墒技术研究动态 被引量:52
2
作者 王斌瑞 罗彩霞 王克勤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37-43,共7页
本文在研究分析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介绍了集水节水技术和土壤蓄水保墒技术的研究概况。
关键词 蓄水保墒 土壤结构改良 防渗 抗旱
下载PDF
东北垄作蓄水保墒耕作体系与配套机具 被引量:14
3
作者 贾洪雷 马成林 +1 位作者 刘昭辰 刘晖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32-36,共5页
针对我国北方地区(特别是东北垄作地区)旱作农业现状,通过组合多项先进农艺技术,得到适合东北垄作地区特点的蓄水保墒耕作技术体系及联合作业工艺方案,设计适合该地区主要农作物的多功能蓄水保墒秸秆根茬粉碎还田联合、耕整联合、耕整... 针对我国北方地区(特别是东北垄作地区)旱作农业现状,通过组合多项先进农艺技术,得到适合东北垄作地区特点的蓄水保墒耕作技术体系及联合作业工艺方案,设计适合该地区主要农作物的多功能蓄水保墒秸秆根茬粉碎还田联合、耕整联合、耕整种植联合的作业机具。试验证明,系列机具各项作业指标均满足现代农艺要求,达到蓄水保墒、高效节能、增产增收的目的,已在农业生产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技术 蓄水保墒 机具
下载PDF
黄土高原旱地果园土壤蓄水保墒技术定量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宋吉红 王百田 林富荣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95-98,共4页
据水量平衡原理 ,在集水技术基础上对黄土高原地区旱地果园不同土内蓄水保墒技术进行研究。通过测定果树植树带内土壤物理性状 ,定量地求算出影响根系生长的土层 ( 0~ 60 cm )范围内 ,各种蓄水保水措施的蓄水量 。
关键词 黄土高原 集水技术 土壤物理性质 蓄水保墒
下载PDF
振动深松蓄水保墒机理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司振江 袁辅恩 +1 位作者 陶延怀 秦紫东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2-45,共4页
振动深松技术是在原有的深松技术的基础上和引进日本的先进设备,通过消化、吸收、创新,成功地创造和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振动深松技术。在解决土壤板结、建立“土壤水库”、草原改良、低产田改造、根茎收获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 振动深松技术是在原有的深松技术的基础上和引进日本的先进设备,通过消化、吸收、创新,成功地创造和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振动深松技术。在解决土壤板结、建立“土壤水库”、草原改良、低产田改造、根茎收获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通过土壤水动力学的方法就其“土壤水库”能够调节土壤水分的机理进行了试验研究和探讨,初步揭示了振动深松蓄水保墒的机理,为该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深松 蓄水保墒 土壤水库 非饱和土壤水 扩散系数
下载PDF
国内外土壤蓄水保墒技术研究动态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斌瑞 罗彩霞 王克勤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S1期74-80,共7页
该文在研究分析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介绍了集水节水技术和土壤蓄水保墒技术的研究概况,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集水技术 蓄水保墒 土壤结构改良 防渗 抗旱
下载PDF
蓄水保墒抗旱造林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根柱 庄周 韩海荣 《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5-17,共3页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 ,首先要解决水分问题。因此 ,一系列土壤蓄水、保墒、抗旱造林技术应运而生 ,集水技术、覆盖保墒技术、土壤结构改良剂蓄水保墒技术、保水剂蓄水技术、固体水种植技术、应用蓄水渗膜抗旱造林技术 ,这些技术为荒...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 ,首先要解决水分问题。因此 ,一系列土壤蓄水、保墒、抗旱造林技术应运而生 ,集水技术、覆盖保墒技术、土壤结构改良剂蓄水保墒技术、保水剂蓄水技术、固体水种植技术、应用蓄水渗膜抗旱造林技术 ,这些技术为荒漠干旱地区的植被恢复提供了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水保墒抗旱造林技术 集水技术 覆盖保墒技术 固体水种植技术 土壤结构改良剂
下载PDF
半干旱区南果梨秸秆覆盖蓄水保墒技术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杨光 孙占祥 +2 位作者 冯良山 金桂华 董俊 《辽宁农业科学》 2009年第1期53-54,共2页
在辽西半干旱区,南果梨树盘覆盖秸秆能够提高土壤含水量和果树产量。随着秸秆覆盖厚度的增加土壤蓄水保墒能力逐渐增强,产量不断提高,但是厚度超过25 cm后,作用效果不再明显增强。在5个水平中,覆盖厚度为30 cm和25 cm与其它三个处理相比... 在辽西半干旱区,南果梨树盘覆盖秸秆能够提高土壤含水量和果树产量。随着秸秆覆盖厚度的增加土壤蓄水保墒能力逐渐增强,产量不断提高,但是厚度超过25 cm后,作用效果不再明显增强。在5个水平中,覆盖厚度为30 cm和25 cm与其它三个处理相比,增产显著,但二者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因此,南果梨覆盖栽培中适宜的秸秆覆盖厚度为25 c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覆盖 蓄水保墒 南果梨 半干旱区
下载PDF
渗水膜与吸水剂蓄水保墒耦合效应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进鑫 黄宝龙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1-16,共6页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 ,通过人工控水、自然蒸发试验 ,对两类具有不同蓄水保墒作用机制的新型保墒材料其耦合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具有持续干旱与干湿交替并存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二者联合应用能显著提高土壤的保墒率。各...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 ,通过人工控水、自然蒸发试验 ,对两类具有不同蓄水保墒作用机制的新型保墒材料其耦合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具有持续干旱与干湿交替并存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二者联合应用能显著提高土壤的保墒率。各措施保墒作用的相对大小 ,与初始土壤水分贮量和降雨分布形成的干旱过程密切相关。低含水率持续干旱期 ,渗水膜覆盖的保墒效果远大于吸水剂 ,而干湿交替期吸水剂的保墒作用又大于渗水膜覆盖。在 3个月的循环干旱过程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墒材料 蓄水保墒 耦合效应 土壤水分有效性
下载PDF
果树行间种草对土壤物化属性和蓄水保墒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传友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6年第1期246-251,共6页
针对矮化密植果园要求行间种草的种植模式,进行了果园行间种草对土壤物化属性和蓄水效果影响试验。试验采取单因素3水平的试验方法,研究了果园行间种草对土壤容重、孔隙度、含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果树行间实施种草栽培后,增加了园区... 针对矮化密植果园要求行间种草的种植模式,进行了果园行间种草对土壤物化属性和蓄水效果影响试验。试验采取单因素3水平的试验方法,研究了果园行间种草对土壤容重、孔隙度、含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果树行间实施种草栽培后,增加了园区草被地表覆盖,减缓了土壤水分的蒸散作用,增强了土壤保水能力,从而有效提高了0~10cm、10~20cm和20~3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起到了较好的保水作用。果园行间种草比土壤闲置和旋耕的保水效果明显,行间种草地块土壤含水量比土壤闲置和旋耕处理年均提高1.4%~3.5%;果园行间实施种草栽培半年后,土壤物理性状发生了一定变化。因此,果园行间种草增加了园区草被地表覆盖,增强了土壤保水能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为果树生长提供了更加适宜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园 种草 土壤 蓄水保墒 物化属性
下载PDF
半湿润偏旱区旱地麦田蓄水保墒耕作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绪科 王小彬 《农业科技通讯》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27-27,共1页
我们在山西省半湿润偏旱区的电留旱农试验区试验研究了旱地一年一麦田不同土壤耕作及其桔秆覆盖的蓄水保墒效应,为本区提出了合理的保水保土耕作措施。夏休闲——冬小麦是本区冬小麦主要种植方式。本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37.2毫米,年内... 我们在山西省半湿润偏旱区的电留旱农试验区试验研究了旱地一年一麦田不同土壤耕作及其桔秆覆盖的蓄水保墒效应,为本区提出了合理的保水保土耕作措施。夏休闲——冬小麦是本区冬小麦主要种植方式。本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37.2毫米,年内季节降水分布不均,70%以上降水集中在6、7、8、9月份,冬春季降水稀少,且多大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耕作 蓄水保墒
下载PDF
深松技术可有效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立国 熊波 +3 位作者 李传友 张莉 闫子双 宫少俊 《农机科技推广》 2013年第5期47-49,52,共4页
北京市通过深松机械化技术在夏玉米种植中的具体应用试验研究,总结出深松技术能改善耕地质量、增加农田蓄水量的相关结论,为深松节水机械化技术在京郊农田的大面积应用和推广提供了可靠的试验数据和理论依据。一、试验方法1.土壤质... 北京市通过深松机械化技术在夏玉米种植中的具体应用试验研究,总结出深松技术能改善耕地质量、增加农田蓄水量的相关结论,为深松节水机械化技术在京郊农田的大面积应用和推广提供了可靠的试验数据和理论依据。一、试验方法1.土壤质量含水量试验方法经典烘干法。在每个试验小区随机选取三次重复,测量深度为100cm。2.土壤水分人渗性能试验方法双环入渗法。内环30era,外环60cm。每个试验处理三次重复。3.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试验方法采用HITACHI型高速离心机进行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松技术 土壤蓄水保墒能力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HITACHI 机械化技术 试验方法 试验数据 土壤质量
下载PDF
旱地果园蓄水保墒增产途径的研究(Ⅰ)——化学调控增产技术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小平 查多禄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2期82-90,共9页
该文运用旱地农业化学调控技术,研究了4种不同化学调控处理对旱地果园土壤水分、苹果新梢生长量、吸收根总量、净光合速率以及平均单果重、单株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所采用的4种化学调控处理与对照相比,土壤含水量增加了12.04%~27.13%... 该文运用旱地农业化学调控技术,研究了4种不同化学调控处理对旱地果园土壤水分、苹果新梢生长量、吸收根总量、净光合速率以及平均单果重、单株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所采用的4种化学调控处理与对照相比,土壤含水量增加了12.04%~27.13%,新梢生长量增加了16.65%~25.65%,吸收根总量增加了28.57%~58.50%,净光合速率提高了31%~64%,气孔导度增大了1%~20%;平均单果重、单株产量增加了11.21%~18.43%.表明4种处理具有明显的保墒增产作用,其中组合处理增产效果最好.4种处理的投入产出比为1:2.2~12.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果园 化学调控 蓄水保墒
下载PDF
少雨年一熟麦田不同耕法的蓄水保墒效应
14
作者 高绪科 曾令文 +1 位作者 汪德水 王文卿 《山西农业科学》 1989年第8期5-8,共4页
试验1987年在屯留县进行,结果表明,在冬麦播种前0—200厘米土层内,麦茬伏深耕25—28厘米,比普耕16—18厘米和耙茬10—14厘米多蓄水30.6—33.7毫米,各种耕作方法加麦秸覆盖(每亩300公斤),土壤含水量会有更进一步提高一直持续到越冬前,从... 试验1987年在屯留县进行,结果表明,在冬麦播种前0—200厘米土层内,麦茬伏深耕25—28厘米,比普耕16—18厘米和耙茬10—14厘米多蓄水30.6—33.7毫米,各种耕作方法加麦秸覆盖(每亩300公斤),土壤含水量会有更进一步提高一直持续到越冬前,从产量结果看,在不同耕法中以深耕为最高,在麦秸覆盖与不覆盖中以覆盖为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耕作方法 蓄水保墒
下载PDF
新型蓄水保墒机具的开发前景
15
作者 王文娟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37-239,共3页
中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很不均衡,降雨由东向西减少。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域,年降雨总量少,且按季节分配不均,年降水的60%~70%集中分布于6-9月,降水强度大。要解决西北干旱缺水问题,可从增水、蓄水、保水、高效用水等4个方面综合考虑。就目... 中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很不均衡,降雨由东向西减少。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域,年降雨总量少,且按季节分配不均,年降水的60%~70%集中分布于6-9月,降水强度大。要解决西北干旱缺水问题,可从增水、蓄水、保水、高效用水等4个方面综合考虑。就目前形势来看,西北地区水资源的补充主要靠天然降水。为此,研发一种经济、有效的蓄水保墒技术及机具对雨水资源的利用将产生重大的影响。该机具一机多用,少耕免耕,不破坏原有植被,不会引发水土流失,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雨水资源 蓄水保墒机具
下载PDF
旱地蓄水保墒耕作措施
16
作者 刘贵锋 杜志宏 《山西农业(致富科技版)》 1995年第9期16-17,共2页
山西省农科院高粱所和榆社县农业局共同研究实施的“蓄水保墒抗旱耕作技术”1994年通过技术鉴定,它是丘陵旱作区治旱兴农的一项重要技术。现已在榆社旱作区大面积推广。 旱地蓄水保墒耕作是在传统的全耕法生产的基础上,重点抓秋深耕。
关键词 蓄水保墒 耕作措施 旱地 耕作技术 旱作区 土壤含水量 抗旱耕作 保墒耕作 榆社县 常规耕作
下载PDF
草坪蓄水保墒生产技术的研究
17
作者 谢义林 《广西林业》 1999年第3期28-28,共1页
关键词 蓄水保墒 生产技术 草坪生长 泥浆 技术方法 草坪生产 有机肥 毛细管作用 除草剂 水资源利用率
下载PDF
天水黄土丘陵沟壑区保护性耕作蓄水保墒效应浅析
18
作者 刘乃君 《地下水》 2019年第5期66-67,159,共3页
天水黄土丘陵沟壑区以侵蚀地貌为主,水力、重力侵蚀活跃,人口密度大,土地生产率低,但光照充足,水热条件良好,适宜农作物生长。结合天水黄土丘陵沟壑区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普及率过低的实际,在一年一熟区开展不同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和传统... 天水黄土丘陵沟壑区以侵蚀地貌为主,水力、重力侵蚀活跃,人口密度大,土地生产率低,但光照充足,水热条件良好,适宜农作物生长。结合天水黄土丘陵沟壑区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普及率过低的实际,在一年一熟区开展不同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和传统耕作模式下土壤蓄水保墒的对比试验,分析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在改善土壤水分条件方面的效果,探讨提出适合该区域适宜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以期为该区旱作农业保护性耕作的普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蓄水保墒 黄土丘陵沟壑区 天水
下载PDF
不同耕作方式下玉米抗旱保苗及土壤蓄水保墒效应的层次递进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姜春霞 单宇茜 +3 位作者 杜宇昕 杜瑞卿 刘恩科 张冬梅 《山西农业科学》 2022年第8期1184-1189,共6页
为了筛选出适宜山西中晚熟玉米种植区的抗旱保苗蓄墒的耕作方式,通过设置耕作时期、耕作方法、深耕(深松)间隔期三因素不完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其对玉米苗期0~30 cm土壤含水量、玉米出苗状况、成熟期0~200 cm土壤贮水量的影响,并采用层... 为了筛选出适宜山西中晚熟玉米种植区的抗旱保苗蓄墒的耕作方式,通过设置耕作时期、耕作方法、深耕(深松)间隔期三因素不完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其对玉米苗期0~30 cm土壤含水量、玉米出苗状况、成熟期0~200 cm土壤贮水量的影响,并采用层次递进分析法,筛选出适宜该区域的抗旱保苗蓄墒的耕作方式。结果表明,耕作方式对0~30 cm土壤含水率、玉米出苗率、成熟期0~200 cm土壤贮水量都有极显著影响;多重比较、层次Q型聚类、综合判别分析法将15种耕作方式分成三大类,分类正确率达100%,筛选出最好的耕作方式是:秋隔年深松+秋旋耕、秋隔年深松+春旋耕,其中,秋隔年深松+秋旋耕、秋隔年深松+春旋耕处理0~30 cm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4.8%、15.0%,出苗率分别为93.3%、93.0%,成熟期0~200 cm土壤贮水量分别为418、415 mm,分别较秋旋耕(秸秆不还田)、春旋耕(秸秆不还田)、连旋带播的平均值提高了1.9、2.1百分点,4.4、4.1百分点,44.3、41.3 mm。综上所述,秋隔年深松+秋旋耕、秋隔年深松+春旋耕增加了0~30 cm土壤含水量,提高了0~200 cm土壤贮水量,改善了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有利于玉米的出苗,可作为该区旱地农业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的耕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土壤蓄水保墒效应 层次递进分析法 层次Q型聚类分析法
下载PDF
半干旱农业区土壤蓄水保墒及高效用水技术 被引量:3
20
作者 宋飞 朱丽晶 赵彦英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07年第6期434-435,共2页
在研究分析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介绍了土壤蓄水保墒技术的研究概况,介绍了农作物的节水高效灌溉模式、节水灌溉新技术,并提出半干旱农业区农业发展对策,为半干旱地区节水抗旱、高产高效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关键词 蓄水保墒 高效用水 节水灌溉 振动深松 抗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