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血栓前体蛋白及纤维蛋白原的关系 被引量:16
1
作者 俞龙 徐耀 +1 位作者 吴健 袁成林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11-411,共1页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血浆纤维蛋白 血栓前体蛋白 血栓形成 白及 TPE 活动性 国内外 G水 TIA
下载PDF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和血栓前体蛋白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蔡韵 陈怀红 +2 位作者 段炜 赵园园 吴玉泉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6期4377-4379,共3页
目的动态观察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血栓前体蛋白(TpP)在急性脑梗死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44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急性期、恢复期及3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血清OxLDL及血浆TpP水平,... 目的动态观察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血栓前体蛋白(TpP)在急性脑梗死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44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急性期、恢复期及3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血清OxLDL及血浆TpP水平,并对脑梗死患者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析Ox-LDL、TpP在急性脑梗死中的表达与NIHSS评分的关系。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Ox-LDL和血浆TpP均较对照组升高,急性期Ox-LDL及TpP显著高于恢复期及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组TpP含量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P<0.01),Ox-LDL含量高低与NIHSS评分无关(P>0.05);脑梗死组Ox-LDL与TpP水平呈正相关(r=0.521,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Ox-LDL、血浆TpP表达上调,且其水平随临床病程不同而发生变化,它们可能协同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血浆TpP可能与脑梗死的严重程度相关,或可作为急性脑梗死病情及预后判断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血栓前体蛋白
下载PDF
纤溶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血栓前体蛋白水平的影响及意义 被引量:13
3
作者 姜丽 王利军 +2 位作者 赵岚 周丽娜 王洪新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0-142,共3页
目的探讨纤溶酶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血栓前体蛋白(Tp P)水平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92例病程<72 h的ACI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A组,47例)和纤溶酶治疗组(B组,45例)。在治疗前、治疗后24 h、48 h、72 h,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T... 目的探讨纤溶酶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血栓前体蛋白(Tp P)水平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92例病程<72 h的ACI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A组,47例)和纤溶酶治疗组(B组,45例)。在治疗前、治疗后24 h、48 h、72 h,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Tp P水平,并与43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采用NIHSS、出院后3个月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B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Tp P水平明显升高(均P<0.01)。与A组比较,B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血浆Tp P水平、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A、B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血浆Tp P水平明显降低;B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NIHSS评分明显降低(均P<0.05)。A组的ADL评分[(89.87±10.13)分]与B组[(82.16±16.09)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70,P=0.067)。但是,B组康复效益大的比例明显高于A组(χ2=5.842,P<0.05)。A、B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纤溶酶能降低ACI患者血浆Tp P水平,减少神经功能缺损,改善临床预后,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血栓前体蛋白 纤溶酶
下载PDF
血栓前体蛋白监测在冠脉搭桥术后血栓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4
作者 刘军锋 王雪艳 +2 位作者 贾克刚 刘运德 邱丽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497-1499,共3页
目的应用血栓前体蛋白(TPP)动态监测冠脉搭桥(CABG)术后血栓病变程度,为临床治疗用药提供支持。方法 33例行CABG病例组患者在手术前、术后1、3、7 d及20例对照者准确采集静脉血标本4.7 ml,用日本Sysmex-2100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小板5项参数... 目的应用血栓前体蛋白(TPP)动态监测冠脉搭桥(CABG)术后血栓病变程度,为临床治疗用药提供支持。方法 33例行CABG病例组患者在手术前、术后1、3、7 d及20例对照者准确采集静脉血标本4.7 ml,用日本Sysmex-2100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小板5项参数:血小板数(PLT)、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比积(PCT)、大血小板比率(PLCR),Sysmex公司配套试剂;应用日本Sysmex CA-550凝血分析仪测定纤维蛋白原(Fbg),Siemens公司配套试剂;血栓前体蛋白(TPP)及D-二聚体(D-dimer)用ELISA方法测定,Adlitteram Diagnostic labo-ratories Inc产品。结果术前病例组患者D-dimer及TPP明显升高;与其他参数相比,术后TPP与PLT的变化趋势一致,变化幅度大,在术后第7天持续升高至新水平;术后各期TPP与D-dimer有良好的正相关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血压、糖尿病、吸烟是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TPP、D-dimer是血栓病变的危险因子,并通过ROC曲线显示TPP对诊断CABG术后血栓病变有较高的价值;用COX回归分析9例重新入院不良事件各指标,TPP对术后不良事件无预示作用,术后1 d的MPV和术后3 d的PDW成为患者不良事件的预示指标。结论 TPP是CABG术后血栓病变的危险因素,TPP在诊断CABG术后各阶段血栓形成,血栓发展趋势及指导临床用药方面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搭桥 血栓前体蛋白 D-二聚 血栓病变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栓前体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12
5
作者 戴青原 李明阳 +2 位作者 杨萍 阎斌 王启贤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9期113-117,共5页
目的测定冠心病患者血浆Fg及Tp P水平,结合冠状动脉造影所示冠脉病变支数和狭窄程度(Gensini积分),分析血浆Fg、Tp P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性.方法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4组: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 目的测定冠心病患者血浆Fg及Tp P水平,结合冠状动脉造影所示冠脉病变支数和狭窄程度(Gensini积分),分析血浆Fg、Tp P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性.方法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4组: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稳定型心绞痛组及正常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浆Fg、Tp P水平,冠脉造影记录所示病变血管支数及狭窄程度(Gensini积分),统计分析血浆Fg、Tp P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浆Fg、Tp 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Fg水平随病变血管支数增多而升高,而Tp P水平随病变血管支数增加无明显升高,Gensini积分随病变血管支数增加而增加;血浆Fg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Tp P与冠脉病变支数无相关性,血浆Fg、Tp P水平与冠脉病变狭窄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Fg、Tp P水平明显升高,其水平高低与CHD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血浆Fg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和狭窄程度正相关,血浆Tp P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无相关性,与冠脉病变狭窄程度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 血栓前体蛋白 冠心病
下载PDF
血栓前体蛋白测定在严重脓毒症中的意义及干预治疗对其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张红松 李培杰 +2 位作者 陈天铎 杨兰 董晨明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 评价血浆血栓前体蛋白 (TPP)浓度变化在严重脓毒症中的意义及低分子肝素和小剂量尿激酶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技术测定 2 5例严重脓毒症患者TPP浓度及PT、APTT、Fib、D -Dimer,并与 10例一般感染者、8例正常对照者... 目的 评价血浆血栓前体蛋白 (TPP)浓度变化在严重脓毒症中的意义及低分子肝素和小剂量尿激酶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技术测定 2 5例严重脓毒症患者TPP浓度及PT、APTT、Fib、D -Dimer,并与 10例一般感染者、8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比较。同时将严重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和小剂量尿激酶及常规治疗 ,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 ,比较两组TPP浓度的变化。结果 ①严重脓毒症组TPP浓度与D -Dimer阳性率显著高于一般感染组、正常对照组 (P均 <0 0 5 ) ,而PT、APTT、Fib在三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均 >0 0 5 )。②治疗组TPP浓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P均 <0 0 5 ) ,但死亡率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TPP测定可反映严重脓毒症的高凝状态 ,且比PT、APTT、Fib、D -Dimer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可作为严重脓毒症早期高凝状态的诊断指标。低分子肝素和小剂量尿激酶的干预治疗可降低TPP的浓度 ,但对预后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前体蛋白 严重脓毒症 肝素 尿激酶
下载PDF
肌钙蛋白I和血栓前体蛋白对不同程度心功能障碍的诊断价值——附136例检测结果 被引量:9
7
作者 徐辉 蔡凯 +4 位作者 夏明凯 李介华 黄超龙 李冬秀 叶杰英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59-160,共2页
目的:评价血浆心脏特异性肌钙蛋白I(cardiactroponinI,cTnI)和血栓前体蛋白(thrombusprecursorprotein,TPP)水平测定对不同程度心功能障碍患者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测定入院12小时内的136例不同程度心功能障碍患者(患者组)及2... 目的:评价血浆心脏特异性肌钙蛋白I(cardiactroponinI,cTnI)和血栓前体蛋白(thrombusprecursorprotein,TPP)水平测定对不同程度心功能障碍患者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测定入院12小时内的136例不同程度心功能障碍患者(患者组)及20名健康人(对照组)的cTnI、TPP和肌酸激酶(creatinekinase,CK)同工酶(MB)水平,并作分析比较。结果:患者组cTnI、TPP和CK-M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心功能Ⅳ级组患者的cTnI、TPP和CK-MB水平高于心功能Ⅲ级组,而心功能Ⅲ级组又高于心功能Ⅱ级组。同时136例心功能障碍患者中有95例cTnI阳性,占69.9%;98例TPP阳性,占72.1%;31例CK-MB阳性,占22.8%。直线相关分析显示,心功能障碍患者体内的cT-nI水平与TPP水平呈正相关(r=0.52,P<0.05)。结论:cTnI、TPP是反映心肌损伤的灵敏性较高的生化指标,两者水平增高可作为判断心肌损伤程度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钙蛋白 血栓前体蛋白 心功能障碍 诊断 检测 血浆 肌酸激酶同工酶 心肌损伤
下载PDF
血栓前体蛋白测定在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14
8
作者 张德太 李明慧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580-581,共2页
目的 探讨血栓前体蛋白 (Tp P)测定在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不同发病时间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 67例分别于入院后立即及行常规治疗后测定血浆血栓前体蛋白 (Tp P)、D-二聚体 (D- Dimer)含量 ,并与正常组比较。结果 急... 目的 探讨血栓前体蛋白 (Tp P)测定在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不同发病时间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 67例分别于入院后立即及行常规治疗后测定血浆血栓前体蛋白 (Tp P)、D-二聚体 (D- Dimer)含量 ,并与正常组比较。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 Tp P、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1 ) ,Tp P水平在发病后 6 h内至治疗前显著升高 ,D-二聚体在发病后 1 2 h有显著升高。结论  Tp P不仅是急性脑梗死极早期诊断的可靠指标 ,它还可用于监测疾病的发展过程 ,评价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前体蛋白 急性脑梗死 早期诊断 D-二聚 血栓形成 纤溶系统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栓前体蛋白水平的变化及药物干预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何胜虎 张晶 +5 位作者 陈述 张薏 严凤娣 徐日新 屠莉莉 赵福全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7期1000-1002,共3页
目的:观察血栓前体蛋白(thrombus precursor protein,Tp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SC)中的早期变化,以及低分子肝素干预的影响。方法:80例ASC患者分为非ST段抬高的ACS组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组两组,另外选取26例劳力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目的:观察血栓前体蛋白(thrombus precursor protein,Tp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SC)中的早期变化,以及低分子肝素干预的影响。方法:80例ASC患者分为非ST段抬高的ACS组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组两组,另外选取26例劳力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以及30例体检正常者作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浆中TpP含量,并对比观察常规抗凝治疗与加用低分子肝素克赛前后TpP含量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n=30)TpP均值为(1.72±1.000)mg/L,STEMI组(n=22)TpP均值为(10.58±4.858)mg/L(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非ST段抬高的ACS组(n=58)TpP均值为(4.09±1.597)mg/L(P>0.05,同上),劳力性稳定型心绞痛组(n=26)TpP均值为(2.87±1.675)mg/L(P>0.05,同上)。克赛组(n=18),用药前后TpP均值分别为为(10.792±3.267)和(3.117±1.900)mg/L(P<0.01);常规治疗组(n=18),用药前后TpP均值分别为(10.742±3.315)和(5.650±2.160)mg/L(P<0.01)。结论:TpP对ASC具有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常规抗凝治疗加用低分子肝素克赛能更好地降低TpP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急性病 血栓前体蛋白 克赛
下载PDF
血栓前体蛋白和高敏C反应蛋白在心房颤动患者中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辉 蔡凯 +4 位作者 李介华 夏明凯 黄超龙 张小勇 李嘉维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55-556,共2页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栓前体蛋白(TPP)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测量83例房颤患者(其中风心病32例,冠心病中心绞痛15例,心肌梗死21例,心律失常15例)和20例正常人血浆HSCRP和TPP。结果房颤患者...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栓前体蛋白(TPP)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测量83例房颤患者(其中风心病32例,冠心病中心绞痛15例,心肌梗死21例,心律失常15例)和20例正常人血浆HSCRP和TPP。结果房颤患者与正常人相比,血浆HSCRP浓度显著升高(P<0.01),血栓前体蛋白水平也显著升高(P<0.01)。风心组、各冠心病组之间TPP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HSCRP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房颤患者血浆TPP水平升高,与其高发血栓栓塞并发症有关,HSCRP升高除了与房颤有关,还与房颤的基础病有关,说明不同的基础病的房颤患者体内的炎性反应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高敏C反应蛋白 血栓前体蛋白 血栓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D-二聚体和血栓前体蛋白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附148例检测结果 被引量:5
11
作者 徐辉 蔡凯 +5 位作者 夏明凯 李介华 黄超龙 张小勇 王丽娜 冯建洪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7-148,共2页
目的测定血浆D二聚体和血栓前体蛋白(thrombusprecursorprotein,TPP)水平对不同心功能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测定入院12小时内的148例不同心功能的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48例、无痛性心肌缺血5... 目的测定血浆D二聚体和血栓前体蛋白(thrombusprecursorprotein,TPP)水平对不同心功能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测定入院12小时内的148例不同心功能的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48例、无痛性心肌缺血51例、心绞痛49例)和20名健康人(对照组)的D二聚体、TPP水平,并作分析比较。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无痛性心肌缺血、心绞痛患者的D二聚体和TPP水平均高于20名正常对照组(均为P<0.01或P<0.05),心功能Ⅳ级组的D二聚体和TPP水平高于Ⅲ级组(均为P<0.01),而Ⅲ级组又高于Ⅱ级组(均为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体内的D二聚体与TPP水平可较直接地反映机体的凝血、纤溶状态和病情变化,检测冠心病患者体内D二聚体与TPP水平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 TPP 冠心病患者 血栓前体蛋白 心功能 无痛性心肌缺血 对照组 水平 反映 目的
下载PDF
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前体蛋白与P选择素水平变化 被引量:8
12
作者 赵红丽 刘丽敏 +2 位作者 张晓丹 周佳萌 王小溪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年第11期1326-1328,共3页
目的分析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血栓前体蛋白(TpP)与P选择素(Ps)水平变化。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10月于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NVAF患者206例(NVAF组),男性132例,女性74例,年龄39~79岁。另人选冠... 目的分析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血栓前体蛋白(TpP)与P选择素(Ps)水平变化。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10月于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NVAF患者206例(NVAF组),男性132例,女性74例,年龄39~79岁。另人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78例)和扩张型心肌病(扩心病)(2例)无心房纤颤(房颤)患者作为对照组(80例)aNVAF组患者依据CHADS2评分分为CHADS232组(87例)及CHADS2<2组(119例);另夕卜NVAF组患者中接诊时可明确AF发作时间者共87例,按AF持续时间分为>48h组(59例)及<48h组(28例);此外NVAF组患者中住院期间可明确区分AF类型者共102例,分为持续性AF组(66例)和阵发性AF组(36例)。收集人选者病例记录的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左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AF持续时间和类型、CHADS2评分等。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Ps和TpP水平。结果NVAF组与对照组年龄、性别构成、合并疾病比例、LAD、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〇NVAF组较对照组TpP、Ps略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CHADS2<2组比较,CHADS232组年龄增力口,合并高血压与糖尿病比例增加,TpP及Ps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AF持续时间為48h组及<48h组年龄、性别构成、合并疾病比例、LAD、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尸均>0.05)。為48h组较<48h组TpP及Ps水平偏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持续性AF组和阵发性AF组年龄、性别构成、合并高血压比例、LAD、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持续性AF组较阵发性AF组合并糖尿病比例、TpP水平、Ps水平偏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NVAF患者当CHADS2彡2时TpP及Ps水平增高,监测TpP和Ps水平有益于识别卒中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前体蛋白 P选择素 心房颤动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前体蛋白、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和D-二聚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13
作者 窦红菊 胡钧培 +1 位作者 邹丽芳 陈凯骏 《血栓与止血学》 2004年第3期115-116,共2页
目的:探讨血栓前体蛋白(TpP)、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和D-二聚体(D-D)的检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8例急性脑梗死和31例正常健康对照组的血浆TpP、TAT、和D-D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TpP、TA... 目的:探讨血栓前体蛋白(TpP)、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和D-二聚体(D-D)的检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8例急性脑梗死和31例正常健康对照组的血浆TpP、TAT、和D-D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TpP、TAT、和D-D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起病6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TpP水平升高的阳性率显著高于TAT和D-D的阳性率(P<0.01)。结论:血浆TpP、TAT、和D-D水平是可以反映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凝血、抗凝及纤溶活性异常的3个指标。而TpP对于早期诊断急性脑梗死最具有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血栓前体蛋白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D-二聚
下载PDF
糖化血红蛋白及血栓前体蛋白检测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价值探讨 被引量:12
14
作者 谭莹 张吉才 李文斌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3年第19期2145-2146,共2页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血栓前体蛋白(TpP)检测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67名,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51例(TIA组),缺血性卒中116例(IS组),并取同期健康人员50例设立健康对照组。同时...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血栓前体蛋白(TpP)检测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67名,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51例(TIA组),缺血性卒中116例(IS组),并取同期健康人员50例设立健康对照组。同时检测HbA1c和TpP浓度;依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对缺血性卒中组患者进行神经缺损程度评分,分析HbA1c和TpP浓度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病灶大小和预后的影响。结果缺血性卒中组的HbA1c浓度和TpP浓度较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高(P均<0.01)。结论 HbA1c和TpP浓度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密切相关,不仅影响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及预后,还可作为判断病情、估计预后的指标,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糖化血红蛋白 血栓前体蛋白
下载PDF
不同类型冠心病病人血浆血栓前体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5
15
作者 蔡凯 徐辉 +5 位作者 夏明凯 黄超龙 李介华 张小勇 邱敏 廖永华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5年第12期1035-1036,共2页
目的探讨血栓前体蛋白(TPP)、纤维蛋白原(Fg)水平,以评估不同类型冠心病病人高凝、血栓形成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冠心病病人112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31例,稳定型... 目的探讨血栓前体蛋白(TPP)、纤维蛋白原(Fg)水平,以评估不同类型冠心病病人高凝、血栓形成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冠心病病人112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31例,稳定型心绞痛(SA)35例,另设20名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TPP和Fg的阳性发生率及含量,UA组和AMI组明显高于SA组及对照组(P<0.01);SA组病人的Fg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SA组病人的TPP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Fg与TPP呈正相关(r=0.61,P<0.05)。结论冠心病病人TPP及Fg含量越高,越易发生AMI;UA组TPP、Fg增高者可有血栓形成。TPP和Fg可作为预测冠心病病人发生新鲜血栓形成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词:血栓前体蛋白 血栓 纤维蛋白 冠心病
下载PDF
血栓前体蛋白在心房颤动心瓣膜置换术患者抗凝监测中的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秦川 肖颖彬 +2 位作者 钟前进 陈林 王学锋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79-182,共4页
目的 探讨对血栓形成高度敏感的血栓前体蛋白 (thrombus precursor protein,TPP) ,在伴有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的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抗凝监测中的意义。 方法 将 90例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后抗凝患者根据是否伴有... 目的 探讨对血栓形成高度敏感的血栓前体蛋白 (thrombus precursor protein,TPP) ,在伴有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的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抗凝监测中的意义。 方法 将 90例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后抗凝患者根据是否伴有 Af分为 Af组 (4 5例 )、窦性心律组 (SR组、4 5例 ) ,2 0例非心瓣膜疾病的其他心脏病患者作对照 (对照组 ) ,观察比较三组的血浆 TPP浓度和国际标准化比率 (International Norm alized Ratio,INR) ,根据血浆TPP浓度将 Af患者分为三组 ,分析、比较其 INR和血浆 TPP浓度。 结果 心瓣膜置换术后 SR组和 Af组的血浆TPP浓度低于正常对照组 (P<0 .0 5 ,<0 .0 1) ,INR则高于对照组 (P<0 .0 1) ;Af组的血浆 TPP浓度高于 SR组 (P<0 .0 5 ) ;Af组患者的 INR存在与血浆 TPP浓度和患者临床表现不相符合的情况。 2 8例 Af患者的血浆 TPP浓度低于6 μg/ m l(4 .2 9± 0 .75 μg/ ml) ,血栓栓塞危险性低 ,无出血现象 ,其抗凝效果满意 (INR2 .10± 0 .73)。该组患者的 INR95 %可信区间为 1.90~ 2 .30。 结论 伴有 Af的心瓣膜置换患者可能有更高的血栓栓塞危险 ,INR在 1.90~ 2 .30之间 ,且血浆 TPP浓度在 2 .84~ 6 .0 0 μg/ m l之间可能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前体蛋白 心房颤动 心瓣膜置换术 抗凝监测 TPP AF
下载PDF
血栓前体蛋白用于诊断脑梗死的观察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陈克林 王浩 王岩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4年第2期105-107,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栓前体蛋白 (TpP)是否可用于脑梗死的辅助诊断。方法 对 76例脑梗死患者和 10 8例健康人行血栓前体蛋白检测 ,比较 2组间差异。并观察脑梗死患者其他指标 ,包括血液流变学 (观察全血粘度的高、中、低切变率和血浆粘度 )、... 目的 探讨血栓前体蛋白 (TpP)是否可用于脑梗死的辅助诊断。方法 对 76例脑梗死患者和 10 8例健康人行血栓前体蛋白检测 ,比较 2组间差异。并观察脑梗死患者其他指标 ,包括血液流变学 (观察全血粘度的高、中、低切变率和血浆粘度 )、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对比它们同血栓前体蛋白的关系。结果 脑梗死组 76例患者中有 4 4例增高 ,占 5 7 9% ,平均水平 7 4± 3 9mg L。对照组 10 8例中有 18例增高 ,占 16 7% ,平均水平 3 9± 2 5mg L。经统计 ,2组的阳性率 ( χ2 检验 )和TpP平均水平 (t检验 )差异均有统计意义 (P <0 0 1)。脑梗死组 76例患者按照TpP增高与正常分为 2组 ,其血液流变学、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经统计除血浆粘度P <0 0 1差异有显著意义外 ,其余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虽然TpP在脑梗死患者增高 ,且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增高比例并不是很高 ,只有 5 7 9% ,且对照组也有 16 7%的人增高 ,距临床诊断所要求的特异性、准确性还有一定的差距 ,要作为脑梗死的诊断和预测指标还有待商榷。但作为一项凝血方面的检测指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前体蛋白 诊断 脑梗死 TPP 血液流变学 治疗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栓前体蛋白的检测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颖新 陈双峰 +1 位作者 王凤菊 刘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70-272,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 (冠脉 )综合征患者血栓前体蛋白的检测意义。  方法 :将 5 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 (AMI组 ,n =2 6)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组 (UA组 ,n =3 1) ,分别测定症状发作 6h内及 2 4h时的血栓前体蛋白 (T...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 (冠脉 )综合征患者血栓前体蛋白的检测意义。  方法 :将 5 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 (AMI组 ,n =2 6)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组 (UA组 ,n =3 1) ,分别测定症状发作 6h内及 2 4h时的血栓前体蛋白 (TPP)和心肌肌钙蛋白T (cTnT) ,并和 3 0例正常的健康体检者 (对照组 )做比较。  结果 :症状发作 6h内 ,AMI组血栓前体蛋白显著高于UA组及对照组 (P <0 0 1) ,而心肌肌钙蛋白T无显著变化 ;症状发作 2 4h时 ,AMI组及UA组心肌肌钙蛋白T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AMI组心肌肌钙蛋白T显著高于UA组(P <0 0 1) ,而血栓前体蛋白无显著变化。  结论 :血栓前体蛋白为AMI的早期诊断指标 ;在排除身体其他部位有血栓的情况下 ,血栓前体蛋白可以鉴别诊断AMI与UA ,但还有待更多的病例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血栓前体蛋白 检测 急性心肌梗死 不稳定性心绞痛
下载PDF
血栓前体蛋白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俞龙 杨德刚 +3 位作者 王晓铃 袁成林 吴健 刘筱洁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05年第11期55-57,共3页
目的探讨血栓前体蛋白(TpP)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早期诊断及发生发展过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51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及46例短暂性脑缺血(TIA)患者,用ELISA法分别测定患者入院后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浆TpP、纤维蛋白原(Fg)水平,并... 目的探讨血栓前体蛋白(TpP)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早期诊断及发生发展过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51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及46例短暂性脑缺血(TIA)患者,用ELISA法分别测定患者入院后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浆TpP、纤维蛋白原(Fg)水平,并与30例健康正常人对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CI组及TIA组TpP、Fg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水平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而TIA组伴有梗死灶者TpP及Fg水平均高于无梗死灶者(P<0.05)。结论TpP可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同时TpP及Fg可用于监测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评价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血栓前体蛋白 纤维蛋白
下载PDF
血栓前体蛋白和心肌肌钙蛋白Ⅰ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
20
作者 谭滢 程多智 +2 位作者 张吉才 曹峰 李文斌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1510-1511,共2页
关键词 血栓前体蛋白 心肌肌钙蛋白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急性心肌梗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