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61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真武汤加地龙联合顺铂对恶性胸腔积液模型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
1
作者 王鹏 刘松江 +3 位作者 李雨 闫珺 张俐佳 孙姮 《河北中医》 2024年第8期1315-1318,1324,共5页
目的观察真武汤加地龙联合顺铂给药对恶性胸腔积液模型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7(IL-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选取8周龄的雌性C57BL/6小鼠40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均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顺铂组、真武汤加地龙组、... 目的观察真武汤加地龙联合顺铂给药对恶性胸腔积液模型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7(IL-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选取8周龄的雌性C57BL/6小鼠40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均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顺铂组、真武汤加地龙组、真武汤加地龙+顺铂组,每组8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4组的32只均采用LLC小鼠肺癌细胞建立小鼠恶性胸腔积液模型。建模成功3天后,顺铂组予顺铂溶液6 mg/kg腹腔注射,隔3日1次,共3次;真武汤加地龙组予33.78 g/kg的真武汤加地龙溶液灌胃,每日1次,连续10天;真武汤加地龙+顺铂组予顺铂溶液6 mg/kg腹腔注射,隔3日1次,共3次,联合33.78 g/kg的真武汤加地龙溶液灌胃,每日1次,连续10天;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分别予等容积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每日1次,连续10天。给药结束后,常规麻醉小鼠,暴露胸腔,用注射器抽取胸水,精确到0.1 mL,记录胸水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IL-7、VEGF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和各药物治疗组胸水量均升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药物治疗组胸水量均下降(P<0.05)。真武汤加地龙+顺铂组效果最佳,优于真武汤加地龙组和顺铂组(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和各药物治疗组血清VEGF水平均升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药物治疗组血清VEGF水平均降低(P<0.05);真武汤加地龙+顺铂组血清VEGF水平低于真武汤加地龙组和顺铂组(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和各药物治疗组血清IL-7水平均降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真武汤加地龙组和真武汤加地龙+顺铂组血清IL-7水平均升高(P<0.05),顺铂组血清IL-7水平降低(P<0.05);真武汤加地龙组和真武汤加地龙+顺铂组血清IL-7水平高于顺铂组(P<0.05);真武汤加地龙组血清IL-7水平高于真武汤加地龙+顺铂组(P<0.05)。结论真武汤加地龙联合顺铂对小鼠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良好,可以显著降低小鼠胸水量,这可能与下调血清VEGF、上调IL-7表达有关,且真武汤加地龙可以逆转顺铂引起的IL-7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武汤 地龙 顺铂 恶性胸腔积液 动物模型 动物实验 中西医结合 白细胞介素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脐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及血气分析与新生儿视网膜出血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黄祥訸 杨卫国 +3 位作者 王吉云 鲁勃文 闫芳 刘国瑞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81-85,共5页
目的:探讨脐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血气分析与新生儿视网膜出血(RH)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产科分娩并且行新生儿眼底筛查的596例新生儿。统计新生儿眼底检查结果,根据是否伴有眼底出血分为RH组(230例)和正常对照组(366例),分析V... 目的:探讨脐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血气分析与新生儿视网膜出血(RH)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产科分娩并且行新生儿眼底筛查的596例新生儿。统计新生儿眼底检查结果,根据是否伴有眼底出血分为RH组(230例)和正常对照组(366例),分析VEGF水平及血气分析与新生儿RH的关系。结果:596例新生儿中,RH发生率为38.59%(230/596)。两组患者在产妇年龄、产次、多胎、分娩方式、窒息、产钳助产、胎龄、VEGF、pH值、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分压(PaO_(2))、碱剩余(BE)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贫血、性别、出生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阴道分娩、窒息、产钳助产、VEGF≥251.67pg/ml、pH值<7.32、PaCO_(2)≥52.53mmHg、PaO_(2)<24.37mmHg、BE值<-3.49mmol/L是影响新生儿RH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脐血VEGF水平及血气分析均与KH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气分析 新生儿视网膜出血 出血程度 相关性
下载PDF
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与子痫前期患者发生肾功能损害的关系
3
作者 俞梦春 成静 王彤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12期1486-1488,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子痫前期(PE)患者发生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PE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肾功能损害分为肾损害组(4... 目的 探讨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子痫前期(PE)患者发生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PE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肾功能损害分为肾损害组(43例)和无肾损害组(55例),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模型,分析孕妇血清MCP-1、VEGF水平、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与PE孕妇肾功能损害的关系。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肾损害组孕妇收缩压、舒张压、血清MCP-1水平及24 h尿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无肾损害组,血清VEGF水平及eGFR值低于无肾损害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在排除了其他因素的影响后,血清MCP-1及VEGF水平与PE孕妇发生肾功能损害有关(P<0.05),其中血清MCP-1水平升高,VEGF水平降低,PE孕妇发生肾功能损害的危险性增大。PE孕妇血清MCP-1水平与24 h尿蛋白呈正相关,与eGFR值呈负相关(P<0.05);血VEGF水平与24 h尿蛋白呈负相关,与eGFR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 血清MCP-1及VEGF水平与PE孕妇发生肾功能损害有关,血清MCP-1水平升高,VEGF水平降低,PE孕妇发生肾功能损害的危险性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肾功能损害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COPD患者诱导痰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6
4
作者 高蔚 李敏 《临床肺科杂志》 2011年第3期447-448,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诱导痰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及其与炎症细胞和肺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30例,健康对照组30例。测定AECOPD患者治疗前及稳定期和健康对照组的肺功能,...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诱导痰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及其与炎症细胞和肺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30例,健康对照组30例。测定AECOPD患者治疗前及稳定期和健康对照组的肺功能,对诱导痰进行炎症细胞分类计数,测定诱导痰上清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并分析VEGF与中性粒细胞、肺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ECOPD患者诱导痰中VEGF水平明显高于COPD缓解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组和缓解期组痰中VEGF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患者诱导痰中VEGF水平与中性粒细胞数呈正相关(r=0.71,P<0.05),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呈负相关(r=-0.68,P<0.05)。结论 COPD患者诱导痰中增高的VEGF水平与其气道炎症和气流受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 COPD患者 诱导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AECOPD COPD缓解期 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 中性粒细胞数
下载PDF
玻璃体腔注射阿柏西普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及视觉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彭梅 林浓浓 +1 位作者 张艳芳 曾晓瑜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30期65-68,共4页
目的 探讨玻璃体腔注射阿柏西普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宜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D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用阿柏西普治疗,对照组采用... 目的 探讨玻璃体腔注射阿柏西普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宜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D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用阿柏西普治疗,对照组采用曲安奈德治疗,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视觉功能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 观察组[96.00%(48/50)]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8.00%(3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30°视敏度、60°视敏度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BCVA,30°灵敏度、60°视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EGF-A、VEGF-B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VEGF-A、VEGF-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R患者采用玻璃体腔注射阿柏西普治疗效果较为满意,可有效改善视觉功能,调节VEGF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觉功能 阿柏西普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安罗替尼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效果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
6
作者 赖永平 吕嘉晖 崔永良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20期72-75,共4页
目的 观察安罗替尼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效果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4月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收治的中晚期肝癌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安罗替尼+介入组和介... 目的 观察安罗替尼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效果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4月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收治的中晚期肝癌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安罗替尼+介入组和介入治疗组,各40例。介入治疗组给予TACE治疗,安罗替尼+介入组给予安罗替尼联合TACE治疗。比较2组近期疗效,免疫指标[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VEGF、甲胎蛋白(AFP)水平,及治疗后1、2年生存率。结果 安罗替尼+介入组客观缓解率为70.00%,高于介入治疗组的42.50%(χ^(2)=6.146,P=0.013);治疗后,2组CD4^(+)、NK细胞升高,CD8^(+)及VEGF、AFP水平降低,且安罗替尼+介入组高/低于介入治疗组(P<0.01);安罗替尼+介入组患者治疗后1、2年生存率均高于介入治疗组(P<0.05)。结论 安罗替尼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效果满意,有助于降低VEGF水平,控制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期肝癌 安罗替尼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治疗效果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变化及其诊断价值
7
作者 翟梅 薛华 李锋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4年第9期1050-1053,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AECOPD患者120例(Ⅰ级42例,Ⅱ级38例,Ⅲ级40例)和COPD稳定期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血清MMP-9、VEGF水...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AECOPD患者120例(Ⅰ级42例,Ⅱ级38例,Ⅲ级40例)和COPD稳定期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血清MMP-9、VEGF水平检测并对比各组数据差异,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AECOPD的危险因素,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来评定相关指标对AECOPD的诊断价值。结果与COPD稳定期患者比较AECOPD患者血清MMP-9、VEGF水平比较更高(P<0.05)。随着临床分级的提高,AECOPD患者血清MMP-9、VEGF水平逐渐增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较高MMP-9(OR=1.570)、较高VEGF水平(OR=1.486)是AECOPD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得出,血清MMP-9、VEGF水平对AECOPD有一定诊断价值,其AUC分别为0.763、0.785,二者联合的AUC达到0.871。结论血清MMP-9、VEGF水平与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对AECOPD有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发作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治疗前后口腔颌面肿瘤患者血小板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比较分析
8
作者 宋小顺 李学智 王振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0080-0083,共4页
探究口腔颌面肿瘤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变化情况。方法 纳入80例在本院治疗口腔颌面肿瘤患者进行分析,评估手术前后患者血小板、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后患者PLT(155.37±20.46)×109/L、PCT(0.23±... 探究口腔颌面肿瘤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变化情况。方法 纳入80例在本院治疗口腔颌面肿瘤患者进行分析,评估手术前后患者血小板、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后患者PLT(155.37±20.46)×109/L、PCT(0.23±0.01)%、MPV(8.72±0.45)fl水平低于治疗前PLT(214.65±31.29)×109/L、PCT(0.45±0.04)%、MPV(12.38±0.67)fl水平,但治疗前后的PDW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另外,治疗后患者IL-6(10.37±1.46)ng/L、TNF-α(0.39±0.05)μg/L、VEGF(253.27±10.31)ng/L低于治疗IL-6(13.46±1.58)ng/L、TNF-α(0.53±0.19)μg/L、VEGF(315.49±16.44)ng/L。结论 治疗后,血小板水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明显降低,这表明通过治疗能够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并促进血管生成,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和预后,因此,血小板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变化可以作为评估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肿瘤 血小板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紫杉醇联合洛铂化疗方案对宫颈癌患者血清SCCA、血清肿瘤相关物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
9
作者 宋亭亭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302-304,共3页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洛铂化疗方案对宫颈癌患者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A)、血清肿瘤相关物质(Tumor associated material,TAM)、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洛铂化疗方案对宫颈癌患者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A)、血清肿瘤相关物质(Tumor associated material,TAM)、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于我院接受化疗的82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奈达铂联合紫杉醇术前新辅助化疗,观察组采取洛铂联合紫杉醇术前新辅助化疗。分析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血清SCCA、TAM、VEGF水平、药物不良反应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SCCA、TAM、VEGF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的血清SCCA、TAM、VEGF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洛铂联合紫杉醇在宫颈癌临床化疗上效果较好,能有效改善血清SCCA、TAM、VEGF水平,药物不良反应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洛铂 宫颈癌 鳞状细胞癌抗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作为评定肺结核严重程度和荷菌量的生物标志物的价值
10
作者 顾瑾 沙巍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234-234,共1页
背景血管和淋巴管增生并形成肉芽肿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重要特征。肉芽肿形成常伴随组织缺氧,组织缺氧又刺激血管增生,同时增生的血管有利于结核分枝杆菌由肉芽肿内部向远端播散。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 生物标志物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肺结核 肉芽肿形成 淋巴管增生 价值 菌量
下载PDF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临床分析
11
作者 朱娟 朱苏月 乔继冰 《中外医疗》 2016年第32期4-6,10,共4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进入该院的60例HIE足月新生儿作为实验组,将无神经系统疾病的60名足月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在出生后24 h、7 d、... 目的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进入该院的60例HIE足月新生儿作为实验组,将无神经系统疾病的60名足月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在出生后24 h、7 d、10 d血浆内皮生长因素、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比较两组出生后脑脊液内皮生长因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结果实验组的NSE值在24 h、7 d、10 d分别为(19.43±7.03)、(15.06±3.01)、(10.97±2.59),明显高于对照组在24 h、7 d、10 d的NSE值(9.38±2.05)、(9.29±2.25)、(9.33±2.17),实验组的VEGF值在24 h、7 d、10 d分别为(591.34±60.42)ng/L、(488.54±49.89)ng/L、(449.24±67.37)ng/L,明显高于对照组在24 h、7 d、10 d的VEGF值(268.51±16.94)ng/L、(270.33±17.84)ng/L、(269.59±18.43)ng/L。对脑脊液的VEGF、NSE进行对比发现,实验组分别为(14.08±0.78)ng/L、(19.33±4.98)明显高于对照组(10.03±1.26)ng/L、(10.98±2.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能够作为新生儿HIE疾病的诊断、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 相关性
下载PDF
理血解毒类方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9
12
作者 赵京霞 李萍 +5 位作者 刘欣 王萍 张蕾 王丽华 周冬梅 陈维文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23-425,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证型银屑病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的差异及理血解毒类方对银屑病患者血清VEGF的调节作用,探讨银屑病的病机基础及中医药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05例寻常... 目的观察不同证型银屑病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的差异及理血解毒类方对银屑病患者血清VEGF的调节作用,探讨银屑病的病机基础及中医药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05例寻常型银屑病(血热型、血燥型、血瘀型)患者口服凉血解毒汤、养血解毒汤和活血解毒汤前后血清VEGF水平。结果银屑病组患者治疗前血清VEGF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血热型银屑病组患者血清VEGF显著高于血燥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血瘀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燥型银屑病组患者与血瘀型组患者相比血清VEGF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比较,血热型和血燥型银屑病组经中药治疗后血清VEGF均明显降低(P<0.05),血瘀型银屑病组患者经中药治疗后血清VEGF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VEGF的变化与银屑病之间具有疾病特异性,而证候及发展阶段的特异性不明显。抑制血管新生可能是凉血解毒方、养血解毒方治疗血热型和血燥型银屑病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新生 理血解毒
下载PDF
银屑病患者皮损间充质干细胞分泌表皮生长因子、干细胞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检测 被引量:22
13
作者 刘瑞风 杨元文 +2 位作者 赵新程 闫鑫 张开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46-1049,1063,共5页
目的:通过比较银屑病患者皮损与健康人皮肤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培养上清液表皮生长因子(EGF)、干细胞因子(SC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浓度,揭示患者皮损MSCs是否异常,进一步... 目的:通过比较银屑病患者皮损与健康人皮肤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培养上清液表皮生长因子(EGF)、干细胞因子(SC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浓度,揭示患者皮损MSCs是否异常,进一步探讨银屑病可能的免疫发病机制。方法:分离、培养患者皮损与健康人皮肤MSCs,流式细胞术及多向分化法进行细胞鉴定,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细胞因子的浓度。银屑病组和对照组间各检测指标比较采用t检验,患者组细胞因子水平与银屑病PASI评分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银屑病组与健康对照组皮肤MSCs的细胞形态和多向分化能力相似,细胞表面抗原均表达CD29、CD44、CD73、CD90、CD105,而CD34、CD45及HLA-DR表达阴性。与健康对照相比,银屑病患者皮损MSCs分泌EGF和SCF升高、bFGF降低(P<0.05),而VEGF水平两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银屑病患者组EGF、SCF、bFGF和VEGF分泌水平与PASI评分无相关关系(P值均>0.05)。结论:银屑病患者皮损MSCs分泌EGF、SCF和bFGF异常,这可能是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间充质干细胞 表皮生长因子 干细胞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康复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比较 被引量:18
14
作者 卢利萍 桑德春 +6 位作者 白帆 陈慧 杨帆 褚宏宇 张晓钰 李欣 刘建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434-1437,共4页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康复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8月本院48例首次脑梗死患者(病例组),在康复治疗前和康复治疗6周后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测定血清VEGF水平,并与33例正常体检者...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康复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8月本院48例首次脑梗死患者(病例组),在康复治疗前和康复治疗6周后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测定血清VEGF水平,并与33例正常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VEGF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康复治疗前及康复治疗6周后,病例组VE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2.540,P〈0.05),而且大面积脑梗死(最大梗死直径〉4 cm)组的VEGF水平高于小面积脑梗死(最大梗死直径≤4 cm)组(t=4.436,P〈0.05),短病程(≤1个月)脑梗死组的VEGF水平高于长病程(〉1个月)组(t=2.316,P〈0.05)。结论康复治疗前后,VEGF均维持较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脑梗死 康复治疗 血管再生
下载PDF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足细胞标志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与氧化应激的相关性 被引量:24
15
作者 董闪闪 张洁 +3 位作者 刘璠 秘玉静 李欣盼 周慧敏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34-1336,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并发不同程度肾病患者尿足细胞标志蛋白(PCX)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及其与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 186例T2DM患者按照24h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单纯T2DM组(SDM组,62例)、微量组(NA组,60例)、大量组...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并发不同程度肾病患者尿足细胞标志蛋白(PCX)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及其与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 186例T2DM患者按照24h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单纯T2DM组(SDM组,62例)、微量组(NA组,60例)、大量组(MA组,64例),另取24hUAER正常者作对照(NC组,60例)。分别检测PCX、VEGF、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与其他3组比较,MA组VEGF、PCX及MDA水平最高(P<0.01),SOD和GSH-px水平最低(P<0.01,P<0.05)。VEGF、UAER、HbA1c是尿PCX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尿PCX及血VEGF与氧化应激相关,氧化应激与足细胞的损伤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尿足细胞标志蛋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氧化性应激
下载PDF
胸部开放伤海水浸泡致急性肺损伤早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变化 被引量:6
16
作者 胡晓红 李毅 +2 位作者 薛志强 韩志海 段蕴铀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482-486,共5页
目的观察胸部开放伤海水浸泡致ALI早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可溶性受体sVEGFR-1在血浆、BALF和肺组织的水平变化,探讨VEGF表达在胸部开放伤海水浸泡致ALI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16只成年杂交犬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胸部开放伤)和... 目的观察胸部开放伤海水浸泡致ALI早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可溶性受体sVEGFR-1在血浆、BALF和肺组织的水平变化,探讨VEGF表达在胸部开放伤海水浸泡致ALI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16只成年杂交犬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胸部开放伤)和海水组(胸部开放伤海水浸泡致ALI)。于胸部开放伤后0、2、4、6及8 h,监测生命体征并取动、静脉血。测定各时相点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血气、电解质和血浆渗透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IL-1β和IL-8水平,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VEGF及受体sVEGFR-1水平。8 h取BALF和肺组织,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ELISA法检测BALF及肺组织匀浆中VEGF及受体sVEGFR-1水平。测定伤后8 hBALF和血浆中蛋白含量,并计算肺泡通透指数(BALF中蛋白含量/血浆蛋白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海水组肺组织病理切片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严重,肺间质和肺泡腔内有大量水肿液积聚,部分肺泡结构的完整性破坏,肺泡融合。海水组BALF中蛋白渗出增加,肺泡通透指数(PPI)显著增加。外周血WBC、血浆渗透压、Na+、Cl-、IL-1β、IL-8和vWF水平均进行性升高。海水组伤后8 h血浆VEGF及sVEGFR-1表达明显增加,肺组织和BALF中的VEGF及sVEGFR-1表达明显减少。海水组血浆VEGF水平增加与炎性因子、渗透压增加呈正相关。结论胸部开放伤海水浸泡致ALI早期VEGF表达在血浆中明显升高,在肺组织和BALF中明显降低,血浆VEGF水平变化与海水高渗有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海水 胸部开放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下载PDF
益气复生方对晚期胃癌化疗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段春燕 王巧琳 +2 位作者 付艳丽 陈卉 林燕 《肿瘤药学》 CAS 2017年第1期64-68,共5页
目的探讨益气复生方治疗晚期胃癌化疗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77例脾虚瘀毒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和治疗组(97例),对照组采用FOLFOX6方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服益气复生方... 目的探讨益气复生方治疗晚期胃癌化疗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77例脾虚瘀毒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和治疗组(97例),对照组采用FOLFOX6方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服益气复生方。观察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87.6%vs.58.8%)、生活质量(66.0%vs.53.8%)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189.6±13.7)vs.(104.2±11.4)]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等毒副作用的发生率较低,且普遍较轻。结论 FOLFOX6化疗方案联合益气复生方治疗可提高胃癌患者的化疗有效率,改善其生存质量,且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复生方 胃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中对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4
18
作者 谢锷 王小忠 +3 位作者 林祥伟 黄耀奎 苏桂源 张晓鹏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FTS)在直肠癌根治术中对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入选患者100例。分成单纯腹腔镜组(LR-Ⅰ组)34例,加用FTS组(LR-Ⅱ组)29例;单纯开腹组(OR-Ⅰ组)20例,采用FTS组(OR-Ⅱ组)17例。采...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FTS)在直肠癌根治术中对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入选患者100例。分成单纯腹腔镜组(LR-Ⅰ组)34例,加用FTS组(LR-Ⅱ组)29例;单纯开腹组(OR-Ⅰ组)20例,采用FTS组(OR-Ⅱ组)17例。采用酶联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手术前后不同时段血浆VEGF水平,进行组间同一时段、组内不同时段的比较。结果术后各组患者VEGF水平均有升高,各组术前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LR两组间、OR两组间,以及LR-Ⅱ与OR-Ⅱ两组间各同一时段VEGF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R-Ⅱ与OR-Ⅰ组同一时段VEGF水平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LR两组术前与术后组内不同时段VEGF水平比较除第1天与第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R两组术后组内不同时段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OR-Ⅰ组术前与术后不同时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除第1天与第7天VEGF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余术后各时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R-Ⅱ组组内术前与术后以及术后不同时段VEGF水平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后VEGF水平均有升高,但行腹腔镜患者VEGF水平升高幅度低于行开腹手术者。腹腔镜加用FTS治疗者对术后VEGF水平变化的影响最轻,且同传统开腹术一样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腹腔镜检查 剖腹术 加速康复外科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诱导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和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19
作者 夏书月 康健 +3 位作者 何巍 许晓阳 何晓琳 王实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295-297,共3页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诱导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5月至2008年11月住院的58例AECOPD患者,随机分常规组(30例)和他汀组(28例)。常规组按照诊疗常规予以AECOPD常规治疗,他...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诱导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5月至2008年11月住院的58例AECOPD患者,随机分常规组(30例)和他汀组(28例)。常规组按照诊疗常规予以AECOPD常规治疗,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治疗。两组均于入院第1d和治疗1周后行肺功能检查,并收集诱导痰,采用ELIAS方法测定血清和诱导痰上清VEGF的含量。结果治疗前两组肺功能(FEV1%pred和FEV1/FVC)、诱导痰VEGF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常规组治疗1周后与治疗前比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他汀组治疗1周后FEV1%pred和FEV1/FVC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均<0.01),且显著高于常规组(P均<0.01);诱导痰VEGF的水平较治疗前及常规组显著升高(P均<0.05),但血清VEGF的水平两组及两组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均<0.05)。治疗1周后诱导痰VEGF水平与FEV1%pred和FEV1/FVC呈正相关(r=0.430,P<0.05;r=0.388,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改善AECOPD患者肺功能,并提高AECOPD患者诱导痰VEGF的水平。肺功能的改善可能与肺内VEGF水平的恢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 诱导痰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辛伐他汀
下载PDF
血管腔内成形术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对老年糖尿病足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及治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余宏建 阮继银 +2 位作者 赵正平 陈俊辉 陈在中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6772-6774,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成形术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对老年糖尿病足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90例老年糖尿病足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接受血管腔内成形术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成形术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对老年糖尿病足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90例老年糖尿病足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接受血管腔内成形术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对照组接受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VEGF、下肢血管功能和神经功能、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7、30 d疼痛缓解、冷感改善、麻木改善、行走距离延长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VEGF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内膜中层厚度(IMT)、收缩期血管峰值血流速度(PSV)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弹性程度(D1-D0)/D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运动潜伏期(LA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管腔内成形术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有助于增加老年糖尿病足患者VEGF含量,改善下肢血管和神经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血管腔内成形术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