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1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融合表面肌电和姿势信息的轮椅绩效评价方法
1
作者 王振宇 向泽锐 +2 位作者 吕思龙 龙思雨 支锦亦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1-151,共11页
目的为客观评价轮椅的使用效益,使用表面肌电设备测试轮椅使用过程中的肌电信号,并融合姿势信号IMU来构建人机评价模型。方法分别对轮椅的折叠、刹车方式及行驶坡度进行试验来评估轮椅的使用绩效,通过对比用力肌群间的疲劳状况来判定较... 目的为客观评价轮椅的使用效益,使用表面肌电设备测试轮椅使用过程中的肌电信号,并融合姿势信号IMU来构建人机评价模型。方法分别对轮椅的折叠、刹车方式及行驶坡度进行试验来评估轮椅的使用绩效,通过对比用力肌群间的疲劳状况来判定较为舒适的轮椅折叠及刹车方式。实验要求被试者在执行轮椅任务时,分别使用两种折叠方式和三种刹车方式不同的轮椅进行实验,并在操作动作任务过程中采集sEMG和IMU信号,在实验任务结束后填写NASA-TLX量表。结果根据模型的评价指标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与分析,横向收折式折叠和凹口式刹车(手刹位于前方)的轮椅疲劳度低,在3~4°坡度范围下轮椅使用者的受力最小,较为舒适,从而验证了模型在轮椅人机评价上的可行性,为优化轮椅设计提供参考。结论人机评价模型适用于评估产品绩效,同时提出的融合表面肌电和姿势信息的轮椅绩效评价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准确性,能够有效地评估轮椅使用者的绩效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 姿势信号 轮椅绩效 评价模型 惯性测量单元
下载PDF
基于表面肌电分解的皮层肌肉耦合机理研究
2
作者 席旭刚 王成浩 +2 位作者 汪婷 孔万增 厉力华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607-2617,共11页
基于表面肌电信号分解还原了肌电信号最原始的组成成分,通过分解后肌电信号段的特征研究神经肌肉系统中脑肌电信息传递规律,可以从生物电信息传递机理探索人体运动的本质.本文分别采集了9名受试者最大抓握力量的15%和30%(15%MVC、30%MVC... 基于表面肌电信号分解还原了肌电信号最原始的组成成分,通过分解后肌电信号段的特征研究神经肌肉系统中脑肌电信息传递规律,可以从生物电信息传递机理探索人体运动的本质.本文分别采集了9名受试者最大抓握力量的15%和30%(15%MVC、30%MVC)所对应的EEG(Electro Encephalo Graph)和sEMC(surface Electro Myo Graphy)信号,以形态学分解为基础对sEMG信号进行模板重构分解,获得运动单元动作电位MUAP(Motion Unit Action Potential),提取MUAP的幅值、数量和发射速率作为特征,基于该类特征与同步脑电信号的变化趋势以及传递熵值探索大脑皮层与肌肉的信息传递规律.不同抓握力量水平下,30%MVC提取的3个特征均比15%MVC的数值更显著,但两种力量水平提取的3个特征随同步脑电变化趋势相同:当EEG信号形成波峰或波谷信号时,MUAP数量、幅值和发射速率特征均呈现增加的变化趋势,其中MUAP幅值的增加趋势最为明显,且MUAP幅值特征与同步EEG信号的耦合(TE传递熵值)效果最好.虽然力量水平的不同会影响脑肌电信号强弱,但总体呈现的信息传递规律是一致的:当肢体肌肉收缩脑电信号增强而形成波峰或波谷时,MUAP数量、幅值和发射速率3个特征值均呈现上升的变化趋势,其中MUAP幅值特征响应效果最好,该特征能较好体现人体运动控制过程中神经肌肉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 分解 耦合 传递熵
下载PDF
“三廉泉”针刺联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外伤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分析
3
作者 林秀瑶 朱达斌 +1 位作者 王燕 许云辉 《中外医疗》 2024年第28期5-9,共5页
目的分析临床中针对脑外伤后引起的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实施“三廉泉”针刺、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9月—2024年3月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20例脑外伤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4组,... 目的分析临床中针对脑外伤后引起的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实施“三廉泉”针刺、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9月—2024年3月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20例脑外伤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4组,各30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A组)、针刺治疗(B组)、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C组)和针刺结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D组)。对比4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治疗效果、表面肌电图结果、肺部感染和生活质量结果。结果洼田饮水试验结果中,D组构成明显优于A组、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30/30),均高于A组的73.33%(22/30)、B组的90.00%(27/30)、C组的96.67%(2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74,P<0.05)。治疗后,D组的最大波幅值均高于A组、B组、C组,且D组的吞咽时程短于A组、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D组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CPIS)量表中各项指标评分均低于A组、B组、C组,并且D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A组、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临床中针对脑外伤后引起的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实施“三廉泉”针刺与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联合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并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表面肌电图结果,并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廉泉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 吞咽功能障碍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表面肌电测试技术在研究生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4
作者 曹岩枫 王亚平 温垚珂 《科教文汇》 2024年第1期77-81,共5页
利用表面肌电测试技术测量肌肉疲劳,开设研究型实验教学项目,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独立设计实验方案,独立判断实验方案的合理性,以及运用基本实验技能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熟练掌握表面肌电测试方法。该实验教学项目充实了兵器... 利用表面肌电测试技术测量肌肉疲劳,开设研究型实验教学项目,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独立设计实验方案,独立判断实验方案的合理性,以及运用基本实验技能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熟练掌握表面肌电测试方法。该实验教学项目充实了兵器专业研究生的实验教学内容,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创新精神和具体实验技能,为学生今后的科研和工作提供必要的实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测试技术 肉疲劳 人机工效 实验教学
下载PDF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吞咽训练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
5
作者 余月琴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24年第3期159-162,共4页
目的探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吞咽训练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收集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3例,女27例,年龄46~85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将... 目的探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吞咽训练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收集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3例,女27例,年龄46~85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吞咽训练方式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干预。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颏下肌群表面肌电信号的平均值(平均波幅)以及吞咽开始至吞咽结束的时间(吞咽时限)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SSA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干预后,颏下肌群表面肌电平均波幅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吞咽时限缩短,且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5.541,P=0.019)。结论常规吞咽训练联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能有效促进脑梗死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刺激患者吞咽肌群,提高患者吞咽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吞咽障碍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 康复
下载PDF
表面肌电信号在肌肉疲劳研究中的应用综述 被引量:2
6
作者 方博儒 仇大伟 +1 位作者 白洋 刘静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261-2275,共15页
肌肉疲劳是肌肉在运动或劳动过程中遭受到过度使用或持续负荷后出现的生理现象,目前解析疲劳机制仍是复杂且多层次的研究难题。近年来,基于表面肌电信号的肌肉疲劳研究方法成为关注焦点,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和机器学习算法的应用提高了... 肌肉疲劳是肌肉在运动或劳动过程中遭受到过度使用或持续负荷后出现的生理现象,目前解析疲劳机制仍是复杂且多层次的研究难题。近年来,基于表面肌电信号的肌肉疲劳研究方法成为关注焦点,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和机器学习算法的应用提高了对表面肌电数据的解码能力,深化了对肌肉疲劳机制的理解,为提升运动表现、预防运动损伤以及改善康复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对近几年基于表面肌电信号的肌肉疲劳研究进行了全面综述,阐述了肌肉疲劳的定义以及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并指出各种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从时域、频域、时频域等线性特征和使用非线性参数的方式详细介绍了表征肌肉疲劳的肌电特征,同时探讨了这些特征的优点与局限性;结合表征疲劳特征作为输入数据,对常用于肌肉疲劳的分类算法进行了探究,从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两个方面准确归纳了各算法的适用条件和优劣势;指出了现阶段肌肉疲劳研究所面临的挑战,并在提出可行解决方案的基础上,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疲劳 表面肌电 特征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算法
下载PDF
从表面肌电测试看健美操对上肢肌肉控制能力的影响--以普通高校女大学生为例
7
作者 王晓霞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4年第17期118-120,共3页
被测女大学生在测健美操上肢典型手臂动作时,各部位肌肉放电情况均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之间产生了显著性差异。表明,经健美操锻炼后被试女大学生上肢肌肉在完成动作时,募集的肌纤维数量增多,有序放电初步形成、肌肉力量有较明显提高,对... 被测女大学生在测健美操上肢典型手臂动作时,各部位肌肉放电情况均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之间产生了显著性差异。表明,经健美操锻炼后被试女大学生上肢肌肉在完成动作时,募集的肌纤维数量增多,有序放电初步形成、肌肉力量有较明显提高,对动作的控制更加有效,说明健美操锻炼对女大学生的上肢肌肉控制能力具有较显著的提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 健美操 普通高校女生 上肢肉控制
下载PDF
舌三针联合间歇性θ爆发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 吞咽功能及表面肌电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袁飞 袁爱红 +4 位作者 童宏梅 解鸿宇 刘友祥 沈蓉 朱少全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62-66,共5页
目的观察舌三针联合间歇性θ爆发刺激(intermittent theta burst stimulation,iTBS)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 目的观察舌三针联合间歇性θ爆发刺激(intermittent theta burst stimulation,iTBS)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吞咽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行舌三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iTBS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water swallowing test,WST)评分、标准吞咽功能评估(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量表评分、吞咽生活质量(swallowing quality of life,SWAL-QOL)量表评分、sEMG最大波幅值及吞咽时程。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WST评分、SSA量表评分、吞咽时程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SWAL-QOL量表评分、sEMG最大波幅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且观察组WST评分、SSA量表评分、吞咽时程减少程度,SWAL-QOL量表评分、sEMG最大波幅值增加程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舌三针联合iTBS治疗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并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舌三针 间歇性θ爆发刺激 表面肌电
下载PDF
针刺联合间歇性θ刺激对脑卒中后痉挛期肘关节功能和表面肌电的影响
9
作者 陶雅亭 娄晓乐 +3 位作者 王敏 徐磊 郝群 江勇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94-897,共4页
脑卒中易发于中老年人,近年来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1—2],痉挛是导致脑卒中后残疾最主要的原因之一,研究显示,脑卒中后前3个月痉挛发生率为42.7%,发病6个月后为65.7%[3],且上肢痉挛程度多重于下肢,并以上肢屈肌痉挛为主,影响着脑卒中患... 脑卒中易发于中老年人,近年来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1—2],痉挛是导致脑卒中后残疾最主要的原因之一,研究显示,脑卒中后前3个月痉挛发生率为42.7%,发病6个月后为65.7%[3],且上肢痉挛程度多重于下肢,并以上肢屈肌痉挛为主,影响着脑卒中患者的总体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进程 肘关节功能 脑卒中患者 上肢痉挛 表面肌电 脑卒中后 间歇性 残疾
下载PDF
灯盏花素穴位注射联合针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背伸肌群表面肌电指标及血清MMP3、PGE_(2)、IL-1β表达的作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元朗 刘志杰 朱宏飞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5-169,共5页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穴位注射联合针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腰背伸肌群表面肌电指标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3,MMP3)、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_(2),PGE_(2))、白细胞介素-1β(Int...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穴位注射联合针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腰背伸肌群表面肌电指标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3,MMP3)、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_(2),PGE_(2))、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表达的作用。方法应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5月收治的LDH患者18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2例)、对照A组(62例)、对照B组(62例)。对照A组予以灯盏花素穴位注射,对照B组予以针灸,观察组予以灯盏花素穴位注射联合针灸,均治疗1个月。比较3组疗效、不良反应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疼痛程度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日本骨科协会下腰痛功能评价表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BI)、腰背伸肌群表面肌电指标(积分肌电值、平均功率频率)、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补体C_(3)]、MMP3、PGE_(2)、IL-1β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总有效率93.55%(58/62)高于对照A组7742%(48/62)、对照B组80.65%(50/62)(P<0.05);3组治疗1个月后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JOA、BI评分与积分肌电值、平均功率频率较治疗前增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A组、对照B组(P<0.05);3组治疗1个月后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P<0.05);3组治疗1个月后血清IgG、IgM、补体C_(3)、MMP3、PGE_(2)、IL-1β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P<0.05);3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灯盏花素穴位注射联合针灸治疗LDH可缓解疼痛程度与腰背伸肌群疲劳程度,提升腰背伸肌群肌肉收缩性,改善腰椎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血液流变学、免疫功能,下调血清MMP3、PGE_(2)、IL-1β表达,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素 穴位注射 针灸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背伸表面肌电指标 MMP3 PGE_(2) IL-1Β
下载PDF
“三廉泉”针刺结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外伤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效果研究
11
作者 朱达斌 林秀瑶 许云辉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3期6-10,共5页
目的:研究“三廉泉”针刺结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sEMGBF)治疗脑外伤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00例脑外伤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开展试验,将其以电脑编号奇偶数字法随机分作结合组(n=50... 目的:研究“三廉泉”针刺结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sEMGBF)治疗脑外伤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00例脑外伤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开展试验,将其以电脑编号奇偶数字法随机分作结合组(n=50)及常规组(n=50)。常规组开展常规治疗,结合组则于常规组的基础上增用“三廉泉”针刺结合sEMGBF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洼田饮水试验结果、表面肌电图(sEMG)检查结果、肺部感染情况。结果:结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组洼田饮水试验1级人数占比高于常规组,而4级人数占比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舌骨上、下肌群最大波幅值均高于治疗前,且结合组均高于常规组,而两组舌骨上、下肌群吞咽所需时长均短于治疗前,且结合组均短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均低于治疗前,且结合组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廉泉”针刺结合sEMGBF治疗脑外伤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效果较佳,可有效促进吞咽功能恢复,改善sEMG指标与肺部感染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吞咽功能障碍 “三廉泉”针刺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
下载PDF
基于表面肌电的芒针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研究
12
作者 朱蓉雪 姜迎萍 +4 位作者 陈雪欢 廖武萍 赖炽洪 李松林 陈伟标 《中医学》 2024年第1期232-238,共7页
目的:通过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sEMG)图谱分析腰部竖脊肌肌电数据信号,探索芒针治疗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根性痛)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要求的30名坐骨神经痛患者,选用华佗牌6寸(直径为0.40 mm,长度150 mm)的芒针,... 目的:通过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sEMG)图谱分析腰部竖脊肌肌电数据信号,探索芒针治疗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根性痛)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要求的30名坐骨神经痛患者,选用华佗牌6寸(直径为0.40 mm,长度150 mm)的芒针,取腰部夹脊穴,第3至第5腰椎棘突下左右各旁开0.5寸,共6个穴进行芒针针刺,隔两日治疗一次,共治疗2周。分别在2周前后采集分析腰部竖脊肌表面肌电数据信号(averaged electromyography, AEMG, media frequency, MF值),并采用下腰痛系统评分法(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 JOA)、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对患者不适及疼痛程度进行评估;焦虑自我评定量表(Self-assessment Scale for Anxiety, SAS)评价焦虑程度。同时选取10名健康人进行表面肌电数据采集。结果:受试者均接受了表面肌电图检查。治疗后JOA = 23.90,评分较治疗前升高,VAS = 2.33,评分较治疗前降低(治疗前JOA = 9.77, VAS = 6.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腰部竖脊肌的AEMG = 71.60 ± 8.73、MF = 60.30 (治疗前AEMG = 36.87 ± 5.17、MF = 51.7 ± 5.26),治疗后时域指标(AEMG)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 < 0.05),频域指标(MF)较治疗前下降;本次研究选取的健康志愿者腰部竖脊肌的AEMG = 85.5 ± 3.73、MF = 51.7 ± 5.26;治疗后患者SAS = 34.10 ± 2.72分(治疗前SAS = 49.20 ± 3.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经过芒针治疗,提示与治疗前比较,腰部竖脊肌收缩力有所提高,疲劳程度改善。坐骨神经痛患者的腰部竖脊肌功能被激活,肌肉活动能力和疲劳程度得到不同程度改善,临床不适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患者在芒针治疗后疼痛得以改善的同时心理状况也得到明显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针 表面肌电 坐骨神经痛 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
下载PDF
不同等级蹦床运动员屈体前空翻2周转体180°动作的表面肌电特征对比分析
13
作者 陈思彤 周兴龙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22-522,共1页
目的对比国家健将级与国家一级运动员之间的网上前空翻2周转体180°动作完成过程中各肌肉的i EMG及贡献率的差异,为运动员今后的动作技术分析和改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Delsys无线表面肌电仪(美国,2000 Hz)采集表面肌电数据。采... 目的对比国家健将级与国家一级运动员之间的网上前空翻2周转体180°动作完成过程中各肌肉的i EMG及贡献率的差异,为运动员今后的动作技术分析和改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Delsys无线表面肌电仪(美国,2000 Hz)采集表面肌电数据。采集肌肉包括:优势侧的比目鱼肌、腓肠肌内、外侧、股直肌、胫骨前肌、腓骨长肌、股二头肌、臀大肌、腹直肌。应用Python 3.9、Excel 2021、SPSS 26.0进行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统计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1)健将组主要发力肌为腓肠肌内/外侧头、腓骨长肌。一级组主要发力肌为腓肠肌内/外侧头、比目鱼肌,且健将组i EMG大于一级组。两组运动员的比目鱼肌、股直肌、腓骨长肌的i EMG呈显著性差异(P<0.05)。(2)健将组腓骨长肌、股直肌、腓肠肌内/外侧头、比目鱼肌肌肉贡献度相对较高(10%~20%),一级组腓骨长肌、股直肌、腓肠肌内/外侧头、比目鱼肌、股二头肌肌肉贡献度相对较高(11%~16%)。两组运动员比目鱼肌、腓骨长肌肌肉贡献度呈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动作完成中健将组运动员各肌肉的激活程度明显高于一级运动员,健将组主要发力肌群较为集中,一级组主要发力肌群数量多且分散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这可能是导致健将运动员成绩更加优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级运动员 屈体前空翻 腓骨长 比目鱼 表面肌电 股直 胫骨前 健将级
下载PDF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早期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14
作者 侯牧韶 赵艺杰 李红玲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38-143,共6页
目的 探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早期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3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康复医学二科的早期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PSD)88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观察组(44例)。其中出血性脑卒... 目的 探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早期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3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康复医学二科的早期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PSD)88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观察组(44例)。其中出血性脑卒中患者9例,年龄范围54~75岁,平均年龄65岁,病变部位为基底核2例,皮质2例,多发性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9例,年龄范围38~75岁,平均年龄59.01岁,病变部位为基底核7例,皮质14例,脑干21例,小脑2例,多发性32例。给予对照组传统的吞咽康复治疗(包括直接治疗以及间接治疗)和vitalstim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sEMG-BF)治疗。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均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表面肌电图(sEMG)、舌压计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FOIS评级、sEMG峰值、舌压均较治疗前有所增高(P<0.05),颏下肌群吞咽时程均有所减少(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能很大程度的改善早期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其效果优于单纯的吞咽康复治疗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脑卒中 吞咽障碍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
下载PDF
基于表面肌电信号的操作员疲劳性研究
15
作者 吕春彦 魏玉凡 郭建峰 《电光系统》 2024年第2期46-48,60,共4页
文章通过采集操作人员表面肌电信号的方式,对操作员在操作过程中的疲劳状态进行了研究。利用软件绘制积分肌电和平均功率频率变化曲线图,客观评估操作人员的肌肉疲劳情况。
关键词 表面肌电 疲劳 积分 平均功率频率
下载PDF
400米跑下肢主要肌群表面肌电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冯玉柱 刘思宁 +5 位作者 田东 王哲 夏铁城 殷彰冶 余小强 马继政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4年第1期102-105,共4页
目的:评定400m跑过程中下肢双侧主要肌群表面肌电的变化。方法:21名健康男性受试者,于左、右下肢选定肌肉肌腹处粘贴电极片,采集400m跑过程中的肌电信号。测试场地为400m环形跑道,统一先迈右腿,绕跑道尽力跑一圈。结果:与400m跑前期下... 目的:评定400m跑过程中下肢双侧主要肌群表面肌电的变化。方法:21名健康男性受试者,于左、右下肢选定肌肉肌腹处粘贴电极片,采集400m跑过程中的肌电信号。测试场地为400m环形跑道,统一先迈右腿,绕跑道尽力跑一圈。结果:与400m跑前期下肢骨骼肌的平均振幅相比,中期右胫骨前肌的平均振幅下降极其显著(P≤0.001),左腓肠肌外侧、左胫骨前肌、右股外侧肌的平均振幅显著下降(P<0.05);后期左腓肠肌外侧、右股二头肌内侧、右股直肌、右股外侧肌的平均振幅显著下降(P<0.05)。中期与后期相比,后期左胫骨前肌的平均振幅显著上升、右股直肌的平均振幅显著下降(P<0.05)。与400m跑前期下肢骨骼肌的积分肌电值相比,中期左腓肠肌外侧的积分肌电值显著下降(P<0.05);后期右股直肌的积分肌电值显著下降(P<0.05)。中期与后期相比,后期左胫骨前肌的积分肌电值显著上升、右股二头肌内侧、右股直肌的积分肌电值显著下降(P<0.05)。与400m跑前期下肢骨骼肌的峰值肌电相比,后期左胫骨前肌的峰值肌电下降极其显著(P=0.001);右股二头肌内侧的峰值肌电显著下降、右胫骨前肌的峰值肌电显著上升(P<0.05)。中期与后期相比,后期左胫骨前肌的峰值肌电下降极其显著(P<0.001),右胫骨前肌的峰值肌电显著上升(P<0.05)。左股二头肌内侧、左胫骨前肌、右股二头肌内侧、右腓肠肌外侧、右胫骨前肌的中值频率下降极其显著(P≤0.001),左股直肌、左股内侧肌、右股外侧肌中值频率显著下降(P<0.05)。结论:整体上,研究表明400m跑所选择的6块肌群表面肌电存在差异化的变化,上述发生改变的肌群可能潜在影响400m跑的运动成绩,对股二头肌,胫骨前肌等在400m跑过程中肌电显著下降的肌肉应采取针对性的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0M跑 疲劳 表面肌电
下载PDF
表面肌电在针刺治疗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7
作者 殷芮 张雨晴 +3 位作者 史维霞 燕虹宇 陈晓琳 张丽丽 《中医康复》 2024年第9期6-10,共5页
表面肌电通过记录肌肉活动,客观评估神经肌肉系统初始损伤后和整个恢复过程中肌肉群功能状态,越来越多的学者将其用于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研究中,本文综述脑卒中肢体障碍神经肌肉功能状态及病理特征,表面肌电在脑卒中肢体功... 表面肌电通过记录肌肉活动,客观评估神经肌肉系统初始损伤后和整个恢复过程中肌肉群功能状态,越来越多的学者将其用于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研究中,本文综述脑卒中肢体障碍神经肌肉功能状态及病理特征,表面肌电在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中的肌电信号及其意义,表面肌电在针刺治疗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中的应用情况,更客观的提示针刺治疗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目前表面肌电评估应用的前景与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 针刺疗法 脑卒中 肢体功能障碍 综述
下载PDF
髋周肌群力量训练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康复疗效及表面肌电评价分析
18
作者 郭婷 史亚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0195-0198,共4页
髋周肌群力量训练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康复疗效及表面肌电评价分析。方法 选取在2021年6月到2023年12月期间我院诊治的78例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实施常规康复训练和髋周肌群力量训练,分析临床... 髋周肌群力量训练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康复疗效及表面肌电评价分析。方法 选取在2021年6月到2023年12月期间我院诊治的78例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实施常规康复训练和髋周肌群力量训练,分析临床治疗有效性。结果 踝关节不稳程度比较,训练前,没有显著差异,训练后,实验组坎伯兰踝关节不稳问卷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星形偏移平衡距离分析,训练前,没有显著差异,训练后,实验组距离比对照组远,P<0.05。在表面肌电、健康生活方式评分方面,在进行训练前没有明显的差异,但在训练之后,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开展髋周肌群力量训练,能够有效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髋周群力量训练 康复疗效 表面肌电
下载PDF
单侧负重状态下女性下肢肌肉的表面肌电特征研究
19
作者 刘祎瑶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81-481,共1页
目的研究女性在各种单肩负重方式下身体的各项生物力学特征的变化,为女性日常负重方式选择以及预防损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招募18名女性大学生受试者,选取左右两侧股直肌、股外侧肌、股二头肌、胫骨前肌、腓肠肌外侧,使用表面肌电分析4... 目的研究女性在各种单肩负重方式下身体的各项生物力学特征的变化,为女性日常负重方式选择以及预防损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招募18名女性大学生受试者,选取左右两侧股直肌、股外侧肌、股二头肌、胫骨前肌、腓肠肌外侧,使用表面肌电分析4种负重方式(单肩垂挂、单肩斜挎、手肘挂包、手提包)分别在3种负重重量(0%BW、5%BW、10%BW)下的左右两侧肌肉RMS对比以及肌肉贡献率变化。结果(1)与0%BW相比,在5%BW条件下手提包对侧下肢各肌肉RMS值均显著高于负重侧(P<0.05),单肩垂挂除胫骨前肌外无显著性差异(P<0.05),手肘挂包股直肌、股二头肌与腓肠肌外侧有显著性差异(P<0.05)单肩斜挎均无显著性差异;而在10%BW条件下,手提包对侧下肢各肌肉RMS值均显著高于负重侧(P<0.01),单肩垂挂和手肘挂包胫骨前肌与腓肠肌外侧有显著性差异(P<0.01),单肩斜挎除股直肌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在肌肉贡献率方面,0%BW与5%BW下胫骨前肌的贡献率最大,而10%BW时屈髋肌群贡献率最大。结论4种单侧负重方式相比,手提包对于下肢肌肉的影响最大,尤其是对于对侧屈髋肌群和小腿后侧肌群,长期单侧负重会造成身体两侧不同程度神经肌肉疼痛,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胫骨前 肉疼痛 股直 预防损伤 表面肌电 生物力学特征 股二头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躯干核心测试下椎旁肌表面肌电和运动功能的临床研究
20
作者 李柯蓉 孟繁媛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87-487,共1页
目的从脊柱椎旁肌激活,腰背肌核心肌力及肌耐力,功能性动作评估3个不同层面,研究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相比健康人群腰背肌和运动功能所受影响。方法将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就诊的30例... 目的从脊柱椎旁肌激活,腰背肌核心肌力及肌耐力,功能性动作评估3个不同层面,研究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相比健康人群腰背肌和运动功能所受影响。方法将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就诊的30例AIS患者为实验组,招募30例健康同龄人为健康组。表面肌电评估脊柱椎旁肌激活,躯干屈伸肌力及肌耐力评估受试者核心稳定,功能性动作筛查评估其运动功能并筛查运动风险。结果AIS患者椎旁肌表面肌电在躯干屈曲和后伸测试下,不论是顶椎还是上下端椎凸凹侧均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R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凸侧大于凹侧(P<0.05)。AIS组顶椎和上下端椎凸凹侧椎旁肌RMS比值大于1,但健康组双侧椎旁肌RMS比值接近1,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S患者相比健康人群躯干屈伸肌力和肌耐力均下降(P<0.05)。FMS评估中AIS组总分低于健康组(P<0.01),细分中除了FMS-1分数小于健康组(P<0.01),其他6个FMS动作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IS患者脊柱椎旁肌的肌肉功能不平衡,躯干核心肌力及肌耐力均下降,且运动功能也呈现下降。临床针对AIS的运动治疗除三维平面的矫正,还应加强核心和运动功能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肉功能 腰背 顶椎 表面肌电 运动功能训练 核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