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40篇文章
< 1 2 20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番茄褐色皱纹果病毒分子检测与基因组部分序列分析
1
作者 华明艳 宋兰芳 +2 位作者 崔少杰 孙海波 金凤媚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9-186,共8页
为了确定张家口及银川番茄产区是否发生番茄褐色皱纹果病毒病(ToBRFV),探究番茄ToBRFV的遗传信息和演化,为番茄褐色皱纹果病毒的诊断和防治及番茄抗病毒病基因工程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采用张家口和银川两地区疑似病果进行分子检测,并利... 为了确定张家口及银川番茄产区是否发生番茄褐色皱纹果病毒病(ToBRFV),探究番茄ToBRFV的遗传信息和演化,为番茄褐色皱纹果病毒的诊断和防治及番茄抗病毒病基因工程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采用张家口和银川两地区疑似病果进行分子检测,并利用相关分子生物学软件对该病毒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及全基因组的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张家口及银川果实病毒分离物与GenBank中大部分ToBRFV分离物的基因组结构相似性在99%以上,确定两地区番茄果实病毒为番茄褐色皱纹果病毒。ToBRFV分离物的地域性很强,中国不同地区的ToBRFV病毒,与来自欧洲和亚洲的多个国家地区都有关联,张家口分离物与中国分离物(MT018320.1)亲缘关系最近,银川分离物与秘鲁分离物聚类到一起,说明银川分离物可能来自南美洲。张家口分离物与中国分离物(MT018320.1)的4个ORF氨基酸相似性最高,而银川分离物与张家口分离物相似性较低。另外,研究结果首次发现,银川分离物CP蛋白的第444位碱基由A突变成G,从而导致CP蛋白的氨基酸第131位由V(缬氨酸)突变为A(丙氨酸),CP蛋白发生了有义突变。综上所述,张家口及银川番茄产区发生了番茄褐色皱纹果病毒病,且两地区的病毒来自不同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番茄褐色皱纹果病毒 分子检测 序列分析
下载PDF
鳄梨采前果实黑褐色病斑病原鉴定及田间药剂防治
2
作者 於浩然 吴婧波 +4 位作者 詹儒林 姚全胜 李国平 陈晶晶 井敏敏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62,共10页
为明确位于广东省湛江市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种质资源圃采前油梨果实表皮黑褐色病斑病原菌,采用组织分离法从病果上分离病原菌,采用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病原菌,选取代表菌株进行油梨果实、叶片、茎干等部... 为明确位于广东省湛江市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种质资源圃采前油梨果实表皮黑褐色病斑病原菌,采用组织分离法从病果上分离病原菌,采用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病原菌,选取代表菌株进行油梨果实、叶片、茎干等部位致病性测定,并进行40%多菌灵悬浮液和25%嘧菌酯悬浮液对该病害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从15个油梨病果分离获得病原菌36株,根据形态学观察结合分子鉴定,将36株病原菌划分为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的两个种,对两个种的代表菌株YLQ5-2和FNYG1进行多基因(ITS、GAPDH、CAL、TUB和ACT)系统发育分析,菌株YLQ5-2和菌株FNYG1分别与暹罗刺盘孢(Colletotrichum siamense)和果生刺盘孢(C.fructicola)聚为一支。致病性测定发现,刺伤状态下可引起油梨果实产生黑斑,无伤条件下即可导致油梨叶部发病,刺伤也无法使油梨茎干发病,表现出致病组织特异性。在油梨果实膨大期(7—9月)连续喷施25%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和40%多菌灵悬浮剂500倍液3次防治该病害,防效均超过50%以上,其中,25%嘧菌酯的防效较高,达到8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色病斑 油梨炭疽病 刺盘孢 致病性 多基因 防效
下载PDF
《拉拉的褐色披肩》中移民自我奋斗的迷思
3
作者 何姗姗 余义兵 宋婷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55-59,共5页
桑德拉·希斯内罗斯是美国当代文坛著名的墨西哥裔女作家,特别关注移民的生存境遇。希斯内罗斯在《拉拉的褐色披肩》中描述了许多“沉默”的墨西哥裔移民,他们穿梭于墨美边界,面临着生活歧视、身份迷失、阶级压迫等诸多困境,心底不... 桑德拉·希斯内罗斯是美国当代文坛著名的墨西哥裔女作家,特别关注移民的生存境遇。希斯内罗斯在《拉拉的褐色披肩》中描述了许多“沉默”的墨西哥裔移民,他们穿梭于墨美边界,面临着生活歧视、身份迷失、阶级压迫等诸多困境,心底不时涌起羞耻感、无价值感和自卑感。通过叙事手法将角色的精神成长与叙事空间的转移联系起来,描写了三代主人公逐步构建自己身份的过程。以披肩为主线,探讨墨西哥裔移民自我奋斗命运,揭露了美国社会关于“美国梦”的迷思,表达了移民对于自由平等的渴望与诉求,暗示了对墨西哥裔移民命运的担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拉的褐色披肩》 桑德拉·希斯内罗斯 自我奋斗
下载PDF
一件黄褐色-褐红色翡翠的颜色成因讨论
4
作者 王玲 葛梦雅 +3 位作者 陈玉炜 乔蕾 颜小建 曹炜峰 《超硬材料工程》 CAS 2024年第1期55-61,共7页
黄褐色-褐红色翡翠的形成原因多样,有天然成因,人工改色以及人工染色等。通过对一件客户委托检测的褐红色翡翠样品的放大观察、红外光谱分析、显微红外光谱分析、近红外光谱分析、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显微观察等测试方法,比较了委托样品... 黄褐色-褐红色翡翠的形成原因多样,有天然成因,人工改色以及人工染色等。通过对一件客户委托检测的褐红色翡翠样品的放大观察、红外光谱分析、显微红外光谱分析、近红外光谱分析、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显微观察等测试方法,比较了委托样品与天然的褐黄色翡翠的测试数据,讨论了以上测试方法在鉴别黄褐色-褐红色翡翠的颜色成因的作用与影响因素,有助于黄褐色-褐红色翡翠的颜色成因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色-褐红色 翡翠 颜色成因
下载PDF
一颗含八面体金刚石及对称云雾状包裹体的褐色刻面钻石
5
作者 刘欣蔚 吴德海 +1 位作者 吴改 王春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244-3250,共7页
金刚石包裹体保留了金刚石形成时的大量信息,不同包裹体类型对应不同的生长环境。金刚石中包裹金刚石包裹体的研究较少,学者对其成因产生了热烈探讨,但是对于金刚石中包裹体的研究通常需要进行破坏性制样,该类研究方法不适用于成品钻石... 金刚石包裹体保留了金刚石形成时的大量信息,不同包裹体类型对应不同的生长环境。金刚石中包裹金刚石包裹体的研究较少,学者对其成因产生了热烈探讨,但是对于金刚石中包裹体的研究通常需要进行破坏性制样,该类研究方法不适用于成品钻石研究测试。利用拉曼光谱成像技术,获得高分辨率的拉曼光谱面扫描图像,结合红外光谱、光致发光光谱以及三维荧光光谱对一颗含有金刚石包裹体和云雾状包裹体的刻面成品钻石进行无损研究。样品体色呈褐色并伴有绿色调,透过台面可见其亭部围绕亭尖的深褐色环带状以及深褐色对称放射状云雾,肉眼可见中间一晶体,显微特征显示其为八面体晶形,长波紫外灯下有明显绿色荧光。根据红外光谱可知该钻石为Ⅰa型,深褐色对称放射状云雾与钻石富氢相关,其褐色体色与非变形相关缺陷和变形相关缺陷有关。低温液氮光致发光光谱测试可知钻石存在H4中心,推断该钻石可能经过放射性辐照和高温退火过程,PL谱峰中545和563 nm处与氢缺陷有关,637 nm处与NV-缺陷中心有关,741 nm处GR1缺陷是导致钻石带绿色调的原因,钻石经过天然辐照,在驻留过程中未曾经历过高温环境。三维荧光光谱验证了钻石在长波紫外荧光下发出的强绿色荧光与λ_(em) 520 nm处为宽荧光峰有关,最佳激发波长位于λex 420 nm处,该荧光中心与H3有关,进一步验证了该钻石经历了辐照和退火过程。通过拉曼光谱确认样品中八面体晶体为金刚石包裹体,根据拉曼面扫描结果,包裹体边缘的谱峰频移相差较大,金刚石包裹体存在一定的应力,通过推算残余应力最大约为0.49 GPa,包裹体结晶过程中间结晶速度较边部更快,包裹体和寄主接触位置存在残余应力可能与其在结晶过程中温压条件发生变化有关。另外,钻石中含有的杂质较多,也可使其产生一定的晶格畸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包裹体 对称云雾状包裹体 拉曼光谱面扫描 绿褐色钻石
下载PDF
不同工艺条件下褐色酸奶的感官评价
6
作者 王一亭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25期123-127,共5页
褐色酸奶是在一定温度下发酵制作而成的深色酸奶,其外观呈褐色,同时带有奶香和焦香风味,在酸奶市场占有一定的地位。然而褐色酸奶仍存在品质稳定性欠佳、风味多样性不足等问题。本文通过研究酸奶中还原糖的种类、还原糖添加量及添加比... 褐色酸奶是在一定温度下发酵制作而成的深色酸奶,其外观呈褐色,同时带有奶香和焦香风味,在酸奶市场占有一定的地位。然而褐色酸奶仍存在品质稳定性欠佳、风味多样性不足等问题。本文通过研究酸奶中还原糖的种类、还原糖添加量及添加比例、灭菌温度、灭菌时间和发酵时间对褐色酸奶感官品质的影响,探讨不同工艺条件下褐色酸奶的感官评价。结果表明,每100 mL酸奶中木糖添加量为5 g、葡萄糖添加量为3 g、褐色酸奶发酵时间为8 h、灭菌温度为98℃、灭菌时间为120 min时,其感官评价得分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色酸奶 发酵时间 灭菌时间 灭菌温度 感官评价
下载PDF
番茄褐色皱果病毒田间综合防控方法
7
作者 王永亮 《西北园艺》 2024年第1期25-26,共2页
番茄褐色皱果病毒(Tomato brown rugose fruit virus,ToBRFV)自2014年在以色列发现后迅速向全球扩散。我国也在多个地区检测到ToBRFV,对国内番茄产业造成巨大威胁。分析ToBRFV为害症状、传播途径,提出综合防控措施。
关键词 番茄褐色皱果病毒 ToBRFV 综合防治
下载PDF
主要种子贸易国家番茄褐色皱果病毒植物检疫措施
8
作者 王建坤 刘晓超 +6 位作者 刘鑫 姜莉 李隆旭 邱占奎 王泽鸿 冯黎霞 付海滨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9期82-85,共4页
番茄褐色皱果病毒Tomato brown rugose fruit virus(ToBRFV)作为新发现的植物病毒,主要为害番茄、辣椒等农作物,2014年第1次发现以来,扩展迅速,在全世界已经广泛传播并扩散。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番茄褐色皱果病毒在全世界的发生、扩散和... 番茄褐色皱果病毒Tomato brown rugose fruit virus(ToBRFV)作为新发现的植物病毒,主要为害番茄、辣椒等农作物,2014年第1次发现以来,扩展迅速,在全世界已经广泛传播并扩散。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番茄褐色皱果病毒在全世界的发生、扩散和危害情况,主要种子贸易国家为防止该有害生物传播所采取的检疫措施,探讨防治和脱毒处理的建议,希望有利于控制番茄褐色皱果病毒随进出口种子传播,保护我国生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 番茄褐色皱果病毒 植物检疫措施
下载PDF
华北平原区饲用小黑麦与褐色中脉高丹草复种模式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武瑞鑫 石霞 +3 位作者 贾文娟 游永亮 赵海明 李源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71-1577,共7页
为探讨华北平原区饲用小黑麦(×Triticale)与褐色中脉高丹草(Sorghum bicolor×S.sudanense)复种的可行性。于2019—2022年,本研究采用试验与示范结合的方式,从两种饲草的播期效应、种植密度、效益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为探讨华北平原区饲用小黑麦(×Triticale)与褐色中脉高丹草(Sorghum bicolor×S.sudanense)复种的可行性。于2019—2022年,本研究采用试验与示范结合的方式,从两种饲草的播期效应、种植密度、效益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二者可进行上下茬搭配,形成复种,创建了饲用小黑麦与褐色中脉高丹草一年两作复种的模式,可实现饲草周年生产。与冬小麦-夏玉米模式相比,该模式经济效益显著,每公顷纯效益较冬小麦-夏玉米模式高3060元。节水、省肥、节药效果明显,每公顷节水1500~2250 m3;每公顷氮、磷、钾肥分别减少45%,50%,50%;全生育期无需农药防治虫害,是一种绿色、无公害的生产模式。饲用小黑麦与高丹草复种模式适宜在华北平原农区推广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用小黑麦 ‘冀饲3号’ 褐色中脉 高丹草 ‘冀草6号’ 复种模式
下载PDF
草莓病害拮抗细菌的筛选及其对草莓褐色叶斑病的防效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卓妮 覃艮红 +5 位作者 王丽 侯珲 袁洪波 周厚成 巩文峰 涂洪涛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3-71,共9页
通过组织分离法和稀释分离法从草莓根、茎、叶和根际土壤中分离内生细菌183株及根际细菌55株,其中9株拮抗菌对草莓褐色叶斑病病原菌(Pilidium concavum)、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链格孢菌(Alte... 通过组织分离法和稀释分离法从草莓根、茎、叶和根际土壤中分离内生细菌183株及根际细菌55株,其中9株拮抗菌对草莓褐色叶斑病病原菌(Pilidium concavum)、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e)4种草莓病原菌具有广谱拮抗效果。结合病原菌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将拮抗菌株G3-23、J3-20、G3-29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J6-1、J1-4、G2-12、G3-k2和J1-11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G3-20鉴定为耐盐芽孢杆菌(Bacillus halotolerans),G3-17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菌株G3-23能够分泌蛋白酶和纤维素酶,对由P.concavum引起的草莓褐色叶斑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并且该菌株能在离体草莓叶片上成功定殖,表现出较好的生防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褐色叶斑病 内生细菌 根际细菌 拮抗活性
下载PDF
贝莱斯芽胞杆菌菌株P2-1对草莓褐色叶斑病菌的抑制活性及其促生作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袁洪波 王卓妮 +6 位作者 袁梦佳 覃艮红 史冰柯 周厚成 侯珲 王丽 涂洪涛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6-132,共7页
【目的】探究内生菌贝莱斯芽胞杆菌菌株P2-1对草莓褐色叶斑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对草莓的促生作用,为该拮抗菌在草莓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平板对峙实验分析菌株P2-1对草莓褐色叶斑病菌落生长以及菌丝形态的影响,并... 【目的】探究内生菌贝莱斯芽胞杆菌菌株P2-1对草莓褐色叶斑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对草莓的促生作用,为该拮抗菌在草莓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平板对峙实验分析菌株P2-1对草莓褐色叶斑病菌落生长以及菌丝形态的影响,并利用离体草莓叶片鉴定菌株P2-1对草莓褐色叶斑病的防治效果。同时,分析菌株P2-1对草莓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菌株P2-1对草莓褐色叶斑病菌具有强烈的拮抗活性,抑制率达到66.38%,抑菌带为0.76 cm。菌株P2-1代谢产物具有蛋白酶和纤维素酶活性。菌株P2-1能在草莓叶片定殖,处理10 d后仍可维持在4.07×10^(8)CFU左右。菌株P2-1对草莓褐色叶斑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同时能促进草莓植株生长,使草莓株高、根长、湿质量和干质量分别提高24.83%、40.74%、28.88%和55.69%。【结论】贝莱斯芽胞杆菌菌株P2-1对草莓褐色叶斑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并具有草莓促生作用,表现出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褐色叶斑病 贝莱斯芽胞杆菌 拮抗活性 促生作用
下载PDF
番茄褐色皱纹果病毒分子检测与鉴定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少骅 陈利达 +5 位作者 石延霞 谢学文 李磊 范腾飞 李宝聚 柴阿丽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4-40,共7页
利用3对番茄褐色皱纹果病毒(Tomato brown rugose fruit virus,ToBRFV)特异性引物对云南红河、宁夏银川、北京顺义疑似病毒病样本进行RT-PCR检测,分别扩增出大小为812、842、1053 bp的特异性条带。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及系统进化分析,发... 利用3对番茄褐色皱纹果病毒(Tomato brown rugose fruit virus,ToBRFV)特异性引物对云南红河、宁夏银川、北京顺义疑似病毒病样本进行RT-PCR检测,分别扩增出大小为812、842、1053 bp的特异性条带。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及系统进化分析,发现云南、宁夏、北京的ToBRFV分离物与约旦、意大利、荷兰的ToBRFV分离物聚在同一分支上,亲缘关系较近。致病性结果显示,接种后的番茄植株表现出与田间相同的症状,且在发病组织中检测到病毒ToBRFV。表明来自云南红河、宁夏银川、北京顺义的番茄植株均被ToBRFV侵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褐色皱纹果病毒 分子检测 ToBRFV RT-PCR
下载PDF
苏尼特羔羊褐色脂肪鉴定及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方勤圆 付绍印 +8 位作者 王标 何小龙 何江峰 王力伟 陈欣 张林 王大清 张立岭 刘永斌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63-571,共9页
哺乳动物脂肪组织主要可以分为白色脂肪组织和褐色脂肪组织,无论细胞形态还是功能,褐色脂肪与白色脂肪都有较大差别。褐色脂肪在哺乳动物产热以及能量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究绵羊褐色脂肪分布特点,本研究采集了出生1、7和30 d... 哺乳动物脂肪组织主要可以分为白色脂肪组织和褐色脂肪组织,无论细胞形态还是功能,褐色脂肪与白色脂肪都有较大差别。褐色脂肪在哺乳动物产热以及能量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究绵羊褐色脂肪分布特点,本研究采集了出生1、7和30 d苏尼特羊的肾周、颈部、背部、尾部、胸部、腹股沟和心包脂肪,通过HE染色、透射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鉴定脂肪组织类型,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探究苏尼特羔羊不同日龄以及不同部位褐色脂肪的特点。结果发现,苏尼特羔羊体内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脂肪细胞,多室小脂滴的褐色脂肪细胞和空泡状脂滴的白色脂肪细胞。褐色脂肪细胞内有嵴的线粒体较多,并检测到褐色脂肪组织特异性蛋白UCP1的表达。而白色脂肪细胞内很少有带规则嵴的线粒体,不表达UCP1。出生1和7 d时褐色脂肪细胞数量及UCP1表达无显著差异,但出生30 d时明显下降。本研究通过形态学观察和标记基因以及蛋白检测鉴定了苏尼特羔羊的褐色脂肪和白色脂肪,证明了肾周脂肪和尾部脂肪分别是褐色脂肪以及白色脂肪的主要来源部位。出生1和7 d时苏尼特羔羊体内褐色脂肪较多,出生30 d时褐色脂肪的表型变化较大,呈现下降的趋势。本文探究了苏尼特羔羊褐色脂肪的特点,为反刍动物褐色脂肪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尼特羔羊 褐色脂肪 分布特点 UCP1
下载PDF
木糖褐色酸奶美拉德反应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丽 文武斌 +3 位作者 张志林 何立 李细毛 罗舜菁 《粮食与食品工业》 2023年第6期53-57,共5页
为缩短生产褐色酸奶时的热处理时间,降低有害物质生成的风险,本文以色度值、持水力、pH值以及感官品质为指标评价了木糖添加量、褐变温度及褐变时间对木糖褐色酸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木糖作为褐色酸奶美拉德反应的还原糖,具有反应速... 为缩短生产褐色酸奶时的热处理时间,降低有害物质生成的风险,本文以色度值、持水力、pH值以及感官品质为指标评价了木糖添加量、褐变温度及褐变时间对木糖褐色酸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木糖作为褐色酸奶美拉德反应的还原糖,具有反应速度快,呈色时间短的特点,这有利于降低有害物质生成的风险。木糖褐色酸奶的最佳美拉德反应条件为:木糖添加量4%、褐变温度95℃,褐变时间40 min。本文丰富了褐色酸奶还原糖种类的选择,对于抑制褐色酸奶生产过程中有害物质的生成提供了一种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色酸奶 木糖 美拉德反应 色度值
下载PDF
河南草莓褐色叶斑病病原菌的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
15
作者 袁洪波 王卓妮 +5 位作者 覃艮红 史冰柯 王丽 侯珲 巩文峰 涂洪涛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3-68,共6页
为明确河南草莓主产区草莓褐色叶斑病的病原菌种类,筛选安全有效的杀菌剂,利用组织分离法从河南草莓病株上分离纯化得到草莓褐色叶斑病的病原菌,并对6种杀菌剂进行筛选和防效评价。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该病原菌为Pilidium concavum... 为明确河南草莓主产区草莓褐色叶斑病的病原菌种类,筛选安全有效的杀菌剂,利用组织分离法从河南草莓病株上分离纯化得到草莓褐色叶斑病的病原菌,并对6种杀菌剂进行筛选和防效评价。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该病原菌为Pilidium concavum。6种杀菌剂中以450 g·L^(-1)咪鲜胺水乳剂抑菌效果最好,对草莓褐色叶斑病的防效达到83%,其EC50为2.4497 mg·L^(-1),可作为河南草莓褐色叶斑病田间防治的候选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褐色叶斑病 病原鉴定 EC50 杀菌剂 防效
下载PDF
SNP分子标记对bmr6和bmr12型褐色中脉高粱种质鉴定
16
作者 张国琴 葛玉彬 张正英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96-1003,共8页
高粱(Sorghum bicolor)的褐色中脉(bmr)是由化学诱变引起,与传统的白色中脉相比能有效降低茎秆中木质素的含量,提高反刍动物的消化率。在高粱中已定位出8个bmr基因,其中只有bmr6和bmr12在生物学及分子水平方面得到全面的研究和广泛的应... 高粱(Sorghum bicolor)的褐色中脉(bmr)是由化学诱变引起,与传统的白色中脉相比能有效降低茎秆中木质素的含量,提高反刍动物的消化率。在高粱中已定位出8个bmr基因,其中只有bmr6和bmr12在生物学及分子水平方面得到全面的研究和广泛的应用。目前,有许多褐色中脉高粱种质资源,无法从中脉颜色上区分其基因型。因此,本研究根据bmr6和bmr12单碱基突变位点的DNA序列,利用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分子标记,对51份高粱种质中的褐色中脉类型进行鉴定,鉴定出bmr6型褐色中脉高粱种质24份,均为高代自交系材料;鉴定出bmr12型褐色中脉高粱种质2份(TxbmrB和Daka2BF9)。本研究鉴定出的bmr6和bmr12型褐色中脉高粱种质,可以为bmr饲用高粱新品种选育提供bmr性状供体创制相应的bmr亲本系材料,从而加快育种进程。此外,本研究优化了bmr6和bmr12 SNP分子标记体系,通过测序技术可快速准确地对bmr6和bmr12型褐色中脉高粱种质进行鉴定,从而加快bmr分子育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褐色中脉 bmr6 bmr12 SNP分子标记 分子鉴定 辅助选择
下载PDF
草莓褐色叶斑病病原菌Pilidium lythri鉴定及室内防治药剂筛选
17
作者 闫奕彤 孙浚源 +5 位作者 李福鑫 张桂军 闫哲 黄中乔 高慧鸽 毕扬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76-1084,共9页
近年来,由病原菌Pilidium lythri引起的草莓褐色叶斑病,是一种在中国发生严重的新病害。作者在2015年至2017年间,从北京市昌平区、山东省诸城市和湖南省娄底市采集有症状的草莓样品共90株,每地30株,根据形态学特征、分子生物学及系统发... 近年来,由病原菌Pilidium lythri引起的草莓褐色叶斑病,是一种在中国发生严重的新病害。作者在2015年至2017年间,从北京市昌平区、山东省诸城市和湖南省娄底市采集有症状的草莓样品共90株,每地30株,根据形态学特征、分子生物学及系统发育分析,其中26株分离物被鉴定为P.lythri,并且山东和湖南系首次发现由P.lythri引起的草莓褐色叶斑病。鉴于目前中国还没有登记用于防治草莓褐色叶斑病的杀菌剂。本研究通过室内毒力测定法测定了26株P.lythri菌株对8种常用杀菌剂和1种新型杀菌剂双苯菌胺(SYP-14288)的敏感性。结果表明:SYP-14288对P.lythri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最强,平均EC_(50)值为(0.33±0.06)μg/mL,可将其作为防治草莓褐色叶斑病的首选药剂;氟环唑、苯醚甲环唑、咪鲜胺、戊唑醇、百菌清和腈菌唑对P.lythri的平均EC_(50)值在3.92~72.58μg/mL之间,其中菌株对嘧菌酯和代森锰锌的敏感性较低。该研究结果可为合理使用杀菌剂防治由P.lythri引起的草莓褐色叶斑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lidium lythri 草莓褐色叶斑病 菌丝生长 双苯菌胺
下载PDF
绵羊褐色脂肪活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方勤圆 付绍印 +9 位作者 王标 何小龙 何江峰 王力伟 陈欣 张林 王大清 马跃军 张立岭 刘永斌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59-1067,共9页
褐色脂肪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都与白色脂肪不同,其细胞富含线粒体,能够利用过剩的能量代谢底物进行产热,是幼龄哺乳动物非颤抖性产热的主要热量来源,在维持机体能量平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产热过程由细胞线粒体内膜上的解偶联蛋白1(UCP1... 褐色脂肪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都与白色脂肪不同,其细胞富含线粒体,能够利用过剩的能量代谢底物进行产热,是幼龄哺乳动物非颤抖性产热的主要热量来源,在维持机体能量平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产热过程由细胞线粒体内膜上的解偶联蛋白1(UCP1)介导,机体所处环境以及对激素的响应都可以影响褐色脂肪的活性。受到刺激后,褐色脂肪细胞表面的肾上腺素受体得到激活,激发细胞内的级联反应,同时使产热相关基因表达增强,增加能量消耗,减少脂肪沉积。褐色脂肪已经成为治疗肥胖以及能量代谢相关疾病的潜在靶点。鉴于褐色脂肪在脂肪沉积以及能量代谢方面的作用,关于畜禽褐色脂肪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作者归纳了绵羊褐色脂肪的相关研究,主要包括影响绵羊褐色脂肪活性的环境因素如冷刺激、营养限制、长期缺氧和饲喂添加剂,以及激素因子(催乳素及其受体、甲状腺激素、瘦素、生殖激素),以期为绵羊产热脂肪的应用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色脂肪 解偶联蛋白1(UCP1) 产热 能量代谢
下载PDF
鱼茶中褐色炒米与微生物的相互影响
19
作者 田永航 张大为 +3 位作者 王和飞 张洁 徐云升 吴海涛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7-162,共6页
褐色反应产物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影响着食物的品质及风味,也影响着肠道微生态和人体健康,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以海南鱼茶为实验材料,分析了添加褐色炒米对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添加褐色炒米会降低鱼茶中微生物... 褐色反应产物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影响着食物的品质及风味,也影响着肠道微生态和人体健康,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以海南鱼茶为实验材料,分析了添加褐色炒米对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添加褐色炒米会降低鱼茶中微生物的α多样性;主成分分析微生物的β多样性,结果显示褐色炒米影响微生物在坐标中的分布。添加褐色炒米会显著改变乳酸菌的种群和丰度,耐酸乳杆菌在添加褐色炒米的鱼茶中丰度较高,而戊糖乳杆菌和魏斯氏菌则相反,其他属的菌株丰度相对较低。分析微生物对鱼茶中褐色炒米的潜在危害物的影响,结果显示乳酸菌能降低鱼茶中的丙烯酰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茶 褐色炒米 微生物 扩增子测序
下载PDF
番茄褐色皱果病毒Taq Man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献锋 于璇 +7 位作者 冯黎霞 于翠 丁钿 徐强 赵菊鹏 马骏 武目涛 魏霜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5-193,共9页
为建立番茄褐色皱果病毒(tomato brown rugose fruit virus,ToBRFV)Taq Man荧光定量RT-PCR方法,本研究针对ToBRFV 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dRP)基因序列设计了4组特异性引物和Taq Man探针,构建了标准曲线,并... 为建立番茄褐色皱果病毒(tomato brown rugose fruit virus,ToBRFV)Taq Man荧光定量RT-PCR方法,本研究针对ToBRFV 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dRP)基因序列设计了4组特异性引物和Taq Man探针,构建了标准曲线,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和实际样品的检测效率进行评估。结果显示,该方法特异性强,与番茄花叶病毒、番茄斑驳花叶病毒、烟草花叶病毒、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番茄环斑病毒、番茄黑环病毒、辣椒轻斑驳病毒、烟草环斑病毒和凤果花叶病毒等9种病毒均无交叉反应。建立的标准曲线的R^(2)为0.999,扩增效率为102.096%,检测灵敏度为10 fg/μL,与EPPO PM 7/146(1)推荐的CaTa28、CSP1325方法相当,是常规RT-PCR的100倍;采用该方法成功从60份番茄和辣椒叶片、种子样品中检出10份阳性样品。建立的Taq Man荧光定量RT-PCR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适用于实际样品中ToBRFV的快速精准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褐色皱果病毒 RNA依赖的RNA聚合酶 Taq Man探针 荧光定量RT-PCR 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