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8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门控卷积生成对抗网络的西汉漆箱纹饰图案数字化修复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周强 王露 +3 位作者 冯金牛 王莹 朱建锋 罗宏杰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3-160,共8页
中国历史上漆器以其精美的纹饰技法闻名于世,针对古代漆器表面破损严重、纹饰信息大面积缺失的彩绘漆箱修复难题,提出了一种门控卷积生成对抗网络(GC-GAN)的古代漆箱表面图案修复方法.该方法采用门控卷积结构改进生成对抗网络模型,以提... 中国历史上漆器以其精美的纹饰技法闻名于世,针对古代漆器表面破损严重、纹饰信息大面积缺失的彩绘漆箱修复难题,提出了一种门控卷积生成对抗网络(GC-GAN)的古代漆箱表面图案修复方法.该方法采用门控卷积结构改进生成对抗网络模型,以提升模型对于图像中有效像素的学习能力并解决不规则大面积图像区域的高分辨率修复问题.在此基础上,首先对漆箱图案中的畸变、破损和缺失部分进行掩膜处理,然后使用GC-GAN生成掩膜区域的图案.针对漆箱纹饰图案样本数量少的问题,借助迁移学习思想,将模型在CelebA、SVHN等多种公共数据集上学习到的知识迁移到漆箱纹饰上.最终实现了“西安凤栖原西汉家族墓地”M1墓室中出土的大型木胎彩绘漆箱表面纹饰的数字化虚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器 西汉漆箱纹饰图案 数字化修复 门控卷积 生成对抗网络
下载PDF
西汉敦煌郡南塞防御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
2
作者 郑炳林 司豪强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西汉敦煌郡为抵御南羌,构建了南塞防御体系。西汉于元狩三年(前120)在南湖绿洲部署屯军,此为敦煌防御南羌肇始。敦煌置郡后,构建起以敦煌城为中心的四层防御体系。即围绕敦煌绿洲建造的敦煌城墙、古塞城、天田等三层防御设施以及由北部... 西汉敦煌郡为抵御南羌,构建了南塞防御体系。西汉于元狩三年(前120)在南湖绿洲部署屯军,此为敦煌防御南羌肇始。敦煌置郡后,构建起以敦煌城为中心的四层防御体系。即围绕敦煌绿洲建造的敦煌城墙、古塞城、天田等三层防御设施以及由北部长城防线、西部两关防线、南部南塞防线组成的第四层防御体系。敦煌最初应以“南湖绿洲屯戍点——南湖塞墙——党河、鸣沙山——天田与古塞城南段”为南塞。后随着西汉对敦煌郡经营的深入,南塞推进至南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部分烽燧修筑至南山南麓,新的南塞由大量烽燧、少量城鄣以及局部地区修建的塞墙构成。敦煌南塞自西向东主要包括:阳关都尉及所辖雕秩候官、敦煌县南部的博望候官、广至县南部的“徼”以及冥安与渊泉二县以南的屋阑、南塞、益广、广校①候官,其中位于渊泉县南的南塞、益广、广校候官应即“南塞三候”,或设置于昌马盆地一带,属敦煌郡直辖。此外,南塞沿线还修筑羌备城坞并设置众多的亭。足见西汉敦煌郡已经建造起较为完备的南塞防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敦煌郡 南塞 古塞城 阳关
下载PDF
西汉政府经敦煌与且末间的交流交往
3
作者 郑炳林 魏迎春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0,共10页
且末是与西汉交往最早的西域诸国之一,因其地处西汉出敦煌通西域的南道之上,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尽管且末国小民少兵弱,西汉政府仍然非常重视同且末的交往和对且末的经营.但《汉书·西域传》和《史记·大宛列传》记载且末都很少,... 且末是与西汉交往最早的西域诸国之一,因其地处西汉出敦煌通西域的南道之上,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尽管且末国小民少兵弱,西汉政府仍然非常重视同且末的交往和对且末的经营.但《汉书·西域传》和《史记·大宛列传》记载且末都很少,特别是与且末的交流交往记载的就更少,这些珍贵的资料就保存在敦煌悬泉汉简中,通过对这些资料的考证分析研究,基本上恢复了西汉同且末交往交流的原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敦煌 且末 交往 通使
下载PDF
阳关:西汉经敦煌郡与西域间交流交往的关隘——基于史籍与出土文献的考察
4
作者 魏迎春 郑炳林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6-182,共7页
西汉敦煌郡阳关、玉门关的命名与设置布局应是仿照中原关隘布局而来的,即复制或者移植了中原地区的关隘名称与布局。而悬泉汉简所载“敦煌塞”很可能就是指阳关一带的边塞,也即阳关都尉所辖边塞。阳关是西汉中原前往西域地区使用最多的... 西汉敦煌郡阳关、玉门关的命名与设置布局应是仿照中原关隘布局而来的,即复制或者移植了中原地区的关隘名称与布局。而悬泉汉简所载“敦煌塞”很可能就是指阳关一带的边塞,也即阳关都尉所辖边塞。阳关是西汉中原前往西域地区使用最多的关隘。西汉敦煌郡九置组成的邮驿系统向东可通达长安,向西从最西端的龙勒置就近经由阳关出塞,又经文候鄣可抵达鄯善国伊循城,至此连接西域南道。这条阳关通道相对玉门关通道更便于通行,因而,阳关通道是文书传送之路,也是戍卒、施刑士来往之路,还是西汉与西域间通使、通商之路。因此,阳关应当是为了与西域诸国通使通商需要而设置的关隘,此后成为西汉中原与西域交流交往交融的一扇大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阳关 敦煌郡 西域
下载PDF
西汉敦煌郡移民问题再探——以敦煌悬泉汉简为中心
5
作者 魏迎春 郑炳林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8,共10页
通过对中原的贫民、流民、"应募士""徙边者"以及胡姓移民等几种类型移民群体的研究得知:中原移民以"关东下贫"为主,其中贫民、"应募士""徙边者"迁徙敦煌郡主要由当地政府遣员护送,... 通过对中原的贫民、流民、"应募士""徙边者"以及胡姓移民等几种类型移民群体的研究得知:中原移民以"关东下贫"为主,其中贫民、"应募士""徙边者"迁徙敦煌郡主要由当地政府遣员护送,而流民迁徙敦煌郡往往需要敦煌郡遣员招揽.敦煌郡极为重视移民接待安置工作,一般会给中原移民划定居住区域,分配田宅,并关注其后续生活.随着中原移民不断进入,敦煌郡劳动人口得以补充,农业经济获得发展.与此同时中原的生活习俗、儒家文化等传播到敦煌,形成移民文化,中原文化还以敦煌为中转将影响扩展至西域地区.此外,由于敦煌郡独特的地理位置,吸引了大量外来胡姓居民也在此活动乃至定居,这些胡姓居民对于有助于推动西汉敦煌郡畜牧业、商业的发展和国际化进程具有重要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郡 西汉 移民 悬泉汉简
下载PDF
西汉敦煌郡聚落与移民、水渠关系研究——以敦煌出土文献记载大穰里为中心
6
作者 郑炳林 魏迎春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5-121,共7页
西汉敦煌郡聚落的形成与移民到来、水渠修筑有着密切关系。通过对大穰里相关文献的综合考察得知,西汉敦煌郡效谷县设置大穰里,该里与悬泉置长期密切合作,大穰里从民房、牲畜、车辆乃至人力等层面对悬泉置工作形成支持,并得以增加收入。... 西汉敦煌郡聚落的形成与移民到来、水渠修筑有着密切关系。通过对大穰里相关文献的综合考察得知,西汉敦煌郡效谷县设置大穰里,该里与悬泉置长期密切合作,大穰里从民房、牲畜、车辆乃至人力等层面对悬泉置工作形成支持,并得以增加收入。大穰里的得名有祈求丰收之意,另外还有可能该里是由南阳郡穰县移民建立,因而得名。此外,敦煌文献记载敦煌东部有大壤渠、大让渠、大让庄,其名称来源可能都是源自西汉大穰里,并且唐宋时期的大壤渠、大让渠可能也是继承自西汉时期。足见西汉敦煌郡所建立的聚落与水渠在唐宋敦煌地区还仍旧发挥着作用,大穰里等村落的得名是西汉移民文化的标志,而这些地名或渠名能够延续至唐宋时期继续使用,亦可彰显出西汉移民实边政策及由此形成的移民文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穰里 西汉 敦煌郡 悬泉汉简 移民
下载PDF
卑湿、早夭与宁疾:东周至西汉楚地脏腑病防治综探
7
作者 贾海燕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6-122,共7页
在楚地,出土战国至西汉涉医简帛中频繁出现大范围脏腑疾病,主要以“心”“胸”“腹”“肠”等部位病症居多。《左传》等传世文献记载的楚人疾病也多以“心疾”“腹心疾”出现。巫祝宁疾、药物镇痛止泄驱虫、导引术、(贵族)避免劳作入水... 在楚地,出土战国至西汉涉医简帛中频繁出现大范围脏腑疾病,主要以“心”“胸”“腹”“肠”等部位病症居多。《左传》等传世文献记载的楚人疾病也多以“心疾”“腹心疾”出现。巫祝宁疾、药物镇痛止泄驱虫、导引术、(贵族)避免劳作入水等,是当时主要的防治措施。胸腹脏器名不全及疾病表征模糊难辨,反映了人们对脏腑及其疾病认知水平极为有限。“雨淫腹疾”“江南卑湿,丈夫早夭”“暑气早夭”等传统医学地理学观点,与楚简墓主疾病寿夭实情以及《引书》平民下水劳作而“多病而易死”等观点较为吻合。恶劣的生活卫生环境是楚地胸腹疾病频发、民众早夭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周至西汉 楚地 脏腑器疾病 生活环境
下载PDF
西汉“施刑士”的役使及其政策演变
8
作者 陈玲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73,共9页
“刑徒从军”,即动用刑徒直接参与军事行动或屯垦戍边活动,乃秦汉时期军事动员制度的一大特色。汉初至武帝,刑徒作为补充兵力主要被用作平叛,乃紧急情况下的权宜之计;“施刑士”产生于昭帝初期,后被重点用于屯田,在居延、河湟及西域屯... “刑徒从军”,即动用刑徒直接参与军事行动或屯垦戍边活动,乃秦汉时期军事动员制度的一大特色。汉初至武帝,刑徒作为补充兵力主要被用作平叛,乃紧急情况下的权宜之计;“施刑士”产生于昭帝初期,后被重点用于屯田,在居延、河湟及西域屯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汉王朝经营河西、平定羌乱及维护西域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施刑士”还作为“长罗侯军”的主体参与西域战事并参与塞外“海廉渠”的修建。“施刑士”政策既是汉代罪人役使政策的一次重要调整,也是后武帝时代解决西北边疆开发过程中劳动力不足问题的一次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施刑士 役使 政策演变
下载PDF
西安曲江翠竹园西汉壁画墓妇女身份考——以服饰器物与图像程式为中心
9
作者 张蓓蓓 刘红文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39,共12页
西安曲江翠竹园壁画墓出土的壁画,保存完好、内容完整、风格独特,是研究西汉丧葬习俗以及物质文化的重要资料。遗憾的是,现有研究针对壁画中东壁与南壁五位妇女的身份认定仍众说纷纭。本文尝试从服饰器物、图像程式的角度出发,通过与汉... 西安曲江翠竹园壁画墓出土的壁画,保存完好、内容完整、风格独特,是研究西汉丧葬习俗以及物质文化的重要资料。遗憾的是,现有研究针对壁画中东壁与南壁五位妇女的身份认定仍众说纷纭。本文尝试从服饰器物、图像程式的角度出发,通过与汉代相关文献与出土文物进行互证、比对,系统考证这些妇女的身份。研究认为,曲江翠竹园壁画墓侧壁人物绘画构成的母题来源,应为早期临沂金雀山九号汉墓帛画与民安四号汉墓帛画;其人物身份组合也延续着母题中“贵人—侍者”的图像程式,其中东壁屏风图像是图像中“贵人”身份的符号象征。结合人物服饰器物,笔者推测包括东壁人物三、人物四以及南壁人物三、人物四、人物五在内的十位妇女,其真实身份应均为侍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身份 服饰 图像程式 翠竹园西汉壁画墓
下载PDF
武威磨嘴子汉墓出土西汉官营丝织品的色彩研究
10
作者 周柯 潘睿琪 詹秦川 《化纤与纺织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1-3,共3页
色彩,是丝织物艺术价值生动性的体现。对丝织品的色彩进行研究,既是对视觉效果的再现,也是对其所蕴含的古代文化的追溯。武威磨嘴子汉墓出土有大量珍贵的文物,除陶器、青铜器、玉器外,还有精美绝伦的丝织物。西汉官营机制推动了武威丝... 色彩,是丝织物艺术价值生动性的体现。对丝织品的色彩进行研究,既是对视觉效果的再现,也是对其所蕴含的古代文化的追溯。武威磨嘴子汉墓出土有大量珍贵的文物,除陶器、青铜器、玉器外,还有精美绝伦的丝织物。西汉官营机制推动了武威丝织业的兴起和发展,形塑了武威丝织业的生产经营体系,是西汉时期丝绸文物出土具有多样性和代表性的前提。文章以武威磨嘴子汉墓中丝织物的色彩为研究对象,探析其统一性、多样性的色彩表现,阐释在和谐统一或层次对比表现之下的西汉官营丝织品色彩特点,探寻五色学说,窥探儒家“和”之下的绚丽及道家“自然”之下的肃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织品 色彩 武威磨嘴子汉墓 西汉官营
下载PDF
中原地区战国至西汉墓葬出土陶釜研究
11
作者 张亮 秦雪松 《文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2-79,共8页
本文通过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中原地区战国至西汉墓葬出土的陶釜进行了类型学研究,认为战国中期陶釜以一种特殊葬俗的形式出现在郑州地区,战国晚期开始陶釜迅速发展,分布范围变广,数量和类型明显增多,包含有郑韩文化、晋文化和秦文化三... 本文通过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中原地区战国至西汉墓葬出土的陶釜进行了类型学研究,认为战国中期陶釜以一种特殊葬俗的形式出现在郑州地区,战国晚期开始陶釜迅速发展,分布范围变广,数量和类型明显增多,包含有郑韩文化、晋文化和秦文化三大系统。进入汉代,陶釜数量急剧减少,类型单一。陶釜在中原地区的发展历程与秦文化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釜 中原地区 战国 西汉 类型学
下载PDF
西汉王国“太仓”行政归属问题考辨
12
作者 王尔春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39-145,共7页
汉初王国无治粟内史,其太仓归属王国内史。在汉朝廷的治粟内史从内史中分离出来而独掌国家财政后,王国太仓才纳入国家财政管理体系,归属治粟内史。归属时间当在吕后统治时期,最早在吕后二年以后。王国太仓的主要负责人从王国选置,在纳... 汉初王国无治粟内史,其太仓归属王国内史。在汉朝廷的治粟内史从内史中分离出来而独掌国家财政后,王国太仓才纳入国家财政管理体系,归属治粟内史。归属时间当在吕后统治时期,最早在吕后二年以后。王国太仓的主要负责人从王国选置,在纳入国家财政管理体系前,称太仓令;纳入国家财政体系后,改称太仓长。王国太仓改属中央,是汉朝廷尝试在“汉国”与“王国”关系上所做出的的重大改变,其后七国之乱没有酿成大祸与此不无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王国 太仓行政归属 太仓令 太仓长
下载PDF
西汉中后期边疆治理范式的转型与重构
13
作者 袁宝龙 《南海学刊》 2024年第5期58-71,共14页
秦汉时期的国家治理与边疆治理均以“大一统”精神为引领。秦汉帝国统治集团关于边疆的理解与认知决定了边疆治理在不同阶段的基本格调,并表现出与之相应的时代风貌。西汉宣、元之际,适值“有为”政治瓦解、儒生政治初兴的过渡转换期,... 秦汉时期的国家治理与边疆治理均以“大一统”精神为引领。秦汉帝国统治集团关于边疆的理解与认知决定了边疆治理在不同阶段的基本格调,并表现出与之相应的时代风貌。西汉宣、元之际,适值“有为”政治瓦解、儒生政治初兴的过渡转换期,受经学转向的影响,“夷夏之辨”重新成为主流思想,夷夏群体的对立亦被理论化。与此相应,“民本”成为国家治理过程中的重要原则,地位逐渐凌驾于边疆经略之上。受前述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西汉中后期的边疆治理逐渐走上了迥异于武、宣之世的另一条道路,而边疆治理的调整与转向,成为西汉王朝盛世终结的标志性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中后期 边疆治理 转型 重构
下载PDF
基于马王堆出土器物的西汉女性IP形象设计
14
作者 曾利 杨建 卢瑶欣 《艺海》 2024年第6期53-57,共5页
本文以马王堆出土的器物为出发点,通过细致研究出土的美人陶俑及其相关织物纹样、服饰等物,观察西汉时期女性的面貌和形态特征,复原西汉时期女性形象。在AI辅助下进行西汉女性形象IP设计,展现具有西汉女性典型特征又符合现代审美的IP设... 本文以马王堆出土的器物为出发点,通过细致研究出土的美人陶俑及其相关织物纹样、服饰等物,观察西汉时期女性的面貌和形态特征,复原西汉时期女性形象。在AI辅助下进行西汉女性形象IP设计,展现具有西汉女性典型特征又符合现代审美的IP设计。本研究旨将西汉女性特征融入IP形象设计中,既促进了文物活化利用,又有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俑 织物 西汉女性形象 IP设计
下载PDF
马王堆汉墓出土西汉官营丝织品中的“红”色
15
作者 周柯 潘睿琪 詹秦川 《西部皮革》 2024年第4期111-114,共4页
马王堆汉墓是关于西汉的百科全书,囊括了科技、文化、艺术等学科,帛画、陶器、印章等种类的富饶内容。其出土的丝织物种类繁多,染于织物层面的色彩艺术为世人所叹。文章以马王堆汉墓已出土的丝织物为物质载体,探析“红”在出土丝织品中... 马王堆汉墓是关于西汉的百科全书,囊括了科技、文化、艺术等学科,帛画、陶器、印章等种类的富饶内容。其出土的丝织物种类繁多,染于织物层面的色彩艺术为世人所叹。文章以马王堆汉墓已出土的丝织物为物质载体,探析“红”在出土丝织品中的色彩表现。基于此,文章介绍了西汉时期红色植物、矿物染料的染色手段,线染、匹染、套染等染色手法及同色系、异色系等搭配方式,了解了“红”色在西汉官营丝织品的呈现方式,彰显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并深入理解其色彩符号于后世的价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王堆汉墓 西汉官营 丝织品 红色
下载PDF
西汉关中民众对秦朝的情感认同——以司马迁为例
16
作者 吴涛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5-80,共6页
无论是在西汉王朝建立过程中,还是西汉王朝建立后,关中民众都表现出对西汉的拥戴。西汉政权作为秦王朝的终结者,使得反秦叙事成为西汉王朝合法性的来源之一。但关中民众作为秦人后裔,在接受西汉王朝及其反秦叙事的同时,也对秦朝有所留恋... 无论是在西汉王朝建立过程中,还是西汉王朝建立后,关中民众都表现出对西汉的拥戴。西汉政权作为秦王朝的终结者,使得反秦叙事成为西汉王朝合法性的来源之一。但关中民众作为秦人后裔,在接受西汉王朝及其反秦叙事的同时,也对秦朝有所留恋,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对秦朝的情感认同,而这一点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有明显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史记》秦朝 西汉 情感认同
下载PDF
谈西汉时期中国人物画形似到神似的阶段性发展
17
作者 张红梅 李琪 《天工》 2024年第11期56-58,共3页
形神之辩,源自汉代及之前的哲学思想与文艺精神,发展至汉代后期,在绘画上呈现出追求“形神兼备”的艺术现象,西汉末期成为中国人物画发展史上的重要过渡时期。汉代洛阳八里台砖画相较于同时期的其他绘画作品,画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样,神... 形神之辩,源自汉代及之前的哲学思想与文艺精神,发展至汉代后期,在绘画上呈现出追求“形神兼备”的艺术现象,西汉末期成为中国人物画发展史上的重要过渡时期。汉代洛阳八里台砖画相较于同时期的其他绘画作品,画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样,神态形象生动,流露出传神的迹象,其逐渐脱离稚拙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开启了形神兼备的先声。通过对形神画论的形成与具体绘画技法的演变进行整理,试图对西汉末期人物画形似到神似的阶段性发展状况进行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画 西汉 形似 神似 洛阳八里台砖画
下载PDF
从地方到全域:西汉时期江苏地区文学发展的引领作用
18
作者 王立增 《江苏地方志》 2024年第2期29-32,共4页
今之江苏地区,西汉时期分属于沛郡、临淮郡、东海郡、丹阳郡、会稽郡及楚国、广陵国、吴国等,其中两个藩国楚、吴在西汉前期颇为强盛,深受楚文化、吴文化滋养,楚元王刘交和吴王刘濞又大力倡导文教,促使这片土地上的文学创作开出了灿烂... 今之江苏地区,西汉时期分属于沛郡、临淮郡、东海郡、丹阳郡、会稽郡及楚国、广陵国、吴国等,其中两个藩国楚、吴在西汉前期颇为强盛,深受楚文化、吴文化滋养,楚元王刘交和吴王刘濞又大力倡导文教,促使这片土地上的文学创作开出了灿烂花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前期 西汉时期 沛郡 吴国 会稽郡 东海郡 引领作用 楚文化
下载PDF
西汉景帝阳陵陪葬墓97GYM130发掘简报 被引量:1
19
作者 焦南峰 王保平(摄影) +4 位作者 张麦平(绘图) 刘君幸(绘图) 王保平 李库 马永嬴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56,F0003,共10页
1997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今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高陵县(现高陵区)汉阳陵陪葬墓区发掘了一座有独立墓园、规模较大的墓葬(97GYM130),出土印文为“周应”的铜质印章一枚。经考证,周应在西汉景帝时期官至列侯,墓葬的形制结构、出土的“半... 1997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今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高陵县(现高陵区)汉阳陵陪葬墓区发掘了一座有独立墓园、规模较大的墓葬(97GYM130),出土印文为“周应”的铜质印章一枚。经考证,周应在西汉景帝时期官至列侯,墓葬的形制结构、出土的“半两”铜钱等随葬品也证实了该墓时代为西汉早期,此墓的发掘为研究西汉帝陵陪葬制度提供了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阳陵 陪葬墓 墓园 周应
下载PDF
西汉薄太后南陵调查勘探简报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永嬴 张婉婉(绘图/照相) +5 位作者 张翔宇 曹龙 朱晨露 朱连华 焦南峰 丁浩宇(绘图/照相)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9-49,共11页
2011~2022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联合对西汉薄太后南陵进行了大范围系统的考古调查与勘探工作。考古工作表明,薄太后南陵地面有“覆斗形”封土,墓葬形制为“亚”字形,以平砌的河卵石形成陵园。陵区探明了20座... 2011~2022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联合对西汉薄太后南陵进行了大范围系统的考古调查与勘探工作。考古工作表明,薄太后南陵地面有“覆斗形”封土,墓葬形制为“亚”字形,以平砌的河卵石形成陵园。陵区探明了20座外藏坑、4处建筑遗址、362座动物殉葬坑等。南陵是西汉第一座单独埋葬的太后陵墓,其形制布局对研究西汉陵墓制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南陵 薄太后 考古调查勘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