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08篇文章
< 1 2 1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像素化艺术设计在当代视觉文化中的角色
1
作者 王琪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5期91-93,共3页
像素化艺术作为数字时代的独特表达形式,在当代视觉文化中发挥着重要角色。源自游戏界面的怀旧,如今已成为一种独特的美学语言,影响着平面设计、数字媒体和游戏领域。本文深入探讨像素化艺术的起源与演变,分析其在平面设计中的创意表达... 像素化艺术作为数字时代的独特表达形式,在当代视觉文化中发挥着重要角色。源自游戏界面的怀旧,如今已成为一种独特的美学语言,影响着平面设计、数字媒体和游戏领域。本文深入探讨像素化艺术的起源与演变,分析其在平面设计中的创意表达,探讨数字文化对其推动作用,剖析其在游戏设计中的美学价值,并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通过对这一艺术形式的全面审视,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像素化艺术在当代文化中的独特地位及其潜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像素化艺术 数字美学 视觉文化
下载PDF
写照·影像·照相:近代中国视觉文化转型的一条线索 被引量:1
2
作者 董丽慧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4年第3期51-67,I0002,共18页
早期摄影概念历经以19世纪40年代的“写照”(小照)、19世纪中期的“影像”(照影、画影、照画)、到19世纪后期的“照相”(照像、照象、映相)为代表的本土观念变迁,至20世纪初,今日常见的中文命名“摄影”才出现并逐渐普及开来。由此,摄... 早期摄影概念历经以19世纪40年代的“写照”(小照)、19世纪中期的“影像”(照影、画影、照画)、到19世纪后期的“照相”(照像、照象、映相)为代表的本土观念变迁,至20世纪初,今日常见的中文命名“摄影”才出现并逐渐普及开来。由此,摄影概念在中国的接受和演变,也经历了从融入民间肖像画到实现媒介独立的过程,是中国传统视觉文化在与西方现代视觉文化遭遇与交织的半个多世纪中,推陈出新、走向现代的一个开端,也是中国近代视觉文化观念转型的一种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摄影概念 写照 影像 照相 视觉文化
下载PDF
开拓与隐忧——视觉文化语境下影像化叙事的文化内涵与审美反思
3
作者 李佳奇 吴景明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4-71,共8页
随着视觉文化时代的来临,影视艺术的崛起对传统文学的生存状态造成了强烈冲击。小说为了自身的发展,开始有意识地向影视靠拢,在文本创作中出现了影像化叙事倾向。二者的融合丰富了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推动了文体变革,但无节制地运用影... 随着视觉文化时代的来临,影视艺术的崛起对传统文学的生存状态造成了强烈冲击。小说为了自身的发展,开始有意识地向影视靠拢,在文本创作中出现了影像化叙事倾向。二者的融合丰富了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推动了文体变革,但无节制地运用影视技法也损害了文学独立的审美品格,这是当前亟待正视的问题,也是对创作者的考验。未来小说的发展既面临严酷的挑战,也迎来时代的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文化 影像化叙事 审美反思
下载PDF
视觉文化的生成机理及其意识形态意蕴
4
作者 骆奎 《西部学刊》 2024年第22期21-24,共4页
以历史唯物主义理论阐述视觉文化的生成机理,指出资本和技术发展是推动视觉文化和“视觉化”社会生成的根本动力。视觉图像符号充满了意识形态意蕴:(一)图像是传播意识形态的主要媒介,图像符号能够表征意识形态的隐形话语;(二)人对图像... 以历史唯物主义理论阐述视觉文化的生成机理,指出资本和技术发展是推动视觉文化和“视觉化”社会生成的根本动力。视觉图像符号充满了意识形态意蕴:(一)图像是传播意识形态的主要媒介,图像符号能够表征意识形态的隐形话语;(二)人对图像的观看和阐释活动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三)图像建构意识形态认同。意识形态建设主体需要积极利用图像叙事方式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文化 历史唯物主义 意识形态
下载PDF
视觉文化时代的艺术批评理论建构
5
作者 魏毅东 左千 《艺苑》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在视觉文化不断发展的当代,艺术表现出诸多变化,出现了一些崭新的艺术形态和样式。传统艺术批评理论未能及时更新,已经不能描述和概括当代艺术发展的最新情况及其性质,陷入了一种“失语”的状态。视觉文化、视觉技术进入当代艺术生产与... 在视觉文化不断发展的当代,艺术表现出诸多变化,出现了一些崭新的艺术形态和样式。传统艺术批评理论未能及时更新,已经不能描述和概括当代艺术发展的最新情况及其性质,陷入了一种“失语”的状态。视觉文化、视觉技术进入当代艺术生产与消费,改变了当代艺术发展的现状及趋向。视觉文化研究具有跨学科、多专业交叉融通的性质。在视觉文化时代,要尝试建构跨学科交叉融通的艺术批评理论体系,使之符合当代艺术发展的新情况和新趋势,用之指导艺术实践,把握视觉文化和视觉技术驱动的当代艺术发展的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学 艺术批评理论 视觉文化 交叉学科
下载PDF
视觉文化语境下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播研究
6
作者 张利平 蒋婕 曾婧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11期57-59,共3页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能够将中华历史文化在现代社会中重现,有助于形成文化认同,提升文化自信。本文从传统节日文化传播的影响入手,分析如何提升中国节日文化传播效能,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 视觉文化语境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传播 文化符号
下载PDF
往昔与今朝——评《废墟的故事:中国美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在场”与“缺席”》
7
作者 张文洁 夏阳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2024年第11期I0036-I0036,共1页
在西方话语体系中,“废墟”原意为下坠的落石意象与石材结构遗存,其进一步产生的美学观念逐渐进入中国传统艺术分析领域,在此基础上延展出中国当代美学表现系统。《废墟的故事:中国美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在场”与“缺席”》一书以时间段... 在西方话语体系中,“废墟”原意为下坠的落石意象与石材结构遗存,其进一步产生的美学观念逐渐进入中国传统艺术分析领域,在此基础上延展出中国当代美学表现系统。《废墟的故事:中国美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在场”与“缺席”》一书以时间段为线索,对中国废墟艺术形式展开古今讨论。该书最初提出“传统中国美术中的废墟在哪里?”这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文化 中国传统艺术 中国当代美学 废墟 缺席 美术 美学观念 在场
下载PDF
视觉人类学与视觉文化研究
8
作者 邓启耀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2,共7页
在人类对世界的感知中,视觉信息占了很大比重。古往今来各民族丰富的视觉文化,为视觉人类学考察提供了广阔的“田野”;人类学自身的跨学科优势,也为视觉人类学研究给予了深厚的学理支持。视觉人类学不仅可以与人类学母体的主要分支学科... 在人类对世界的感知中,视觉信息占了很大比重。古往今来各民族丰富的视觉文化,为视觉人类学考察提供了广阔的“田野”;人类学自身的跨学科优势,也为视觉人类学研究给予了深厚的学理支持。视觉人类学不仅可以与人类学母体的主要分支学科有机结合,对文物、艺术史、民间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开研究,也可以对语言人类学中的可视性符号、体质(医学)人类学中的“内景反观”异视现象进行探讨;而视觉人类学以影视拍摄为主要方法的影视民族志表达,已经成为人类学书写的一个重要方面。21世纪以来网络和数字媒体开启的视觉新时代,为视觉人类学的学科建设,拓展了更大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人类学 视觉文化 母体学科 新兴学科
下载PDF
以视觉文化铸牢当代青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9
作者 李波 宋聪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7-76,共10页
视觉文化是一种以外显性图符照存瞬时光影和解码价值内核的直观表意方式。回溯历史,视觉崇拜与图像叙事织就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象征之网;立足当下,视觉浪潮裹挟和西方图像化渗透呼唤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可视化转向;展望未来,全景式... 视觉文化是一种以外显性图符照存瞬时光影和解码价值内核的直观表意方式。回溯历史,视觉崇拜与图像叙事织就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象征之网;立足当下,视觉浪潮裹挟和西方图像化渗透呼唤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可视化转向;展望未来,全景式传播和数字化具身擘画中华民族共同体群像自建的未来生态图景。然而,在图像霸权与狭隘民族主义互嵌编织的“价值扭曲镜像”中,当代青年的民族意识愈益开显出表达趋向浅层化、社群联结圈层化、网络生态脱嵌化、具身属性扁平化的现实梗阻。因此,有必要通过丰富多元的视觉象征供给、感性直观的视觉叙事基链、立体多维的视觉隐喻矩阵、“得意忘象”的视觉施为效应,搭建起当代青年文化相通、价值共构的“可视化桥梁”,擘画好各族人民籽籽相拥、共筑复兴的“最大同心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文化 当代青年 中华民族 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视觉文化符号的时代演进与设计创新——以历届亚运会吉祥物为例
10
作者 宋齐欣 郭淑红 《晋阳学刊》 2024年第1期139-145,共7页
吉祥物作为亚运会高辨识度的视觉文化符号,代表主办国形象,在跨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符号化、类型化历届夏季亚运会吉祥物形象,亚运会精神内核得到有效提炼展示,吉祥物也被不断赋予民族性、时代性与和平性文化底蕴。亚运会视... 吉祥物作为亚运会高辨识度的视觉文化符号,代表主办国形象,在跨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符号化、类型化历届夏季亚运会吉祥物形象,亚运会精神内核得到有效提炼展示,吉祥物也被不断赋予民族性、时代性与和平性文化底蕴。亚运会视觉文化符号设计因时而嬗,发掘杭州亚运会吉祥物在形象塑造、理念建构及名称赋予三个层面的演进与创新,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跨文化传播路径和符号选择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文化符号 亚运会 吉祥物 文化传播
下载PDF
视觉文化时代主流价值观认同机制的三维透视
11
作者 李钰阳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02-110,共9页
在“世界被把握为图像”的视觉文化时代,人们认识、感受与想象世界的交互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更深层次上重构着人们观看自我与观照世界的价值观。可以说,视觉文化已然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本身,内蕴着影响人们精神成长与意义建构的价值... 在“世界被把握为图像”的视觉文化时代,人们认识、感受与想象世界的交互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更深层次上重构着人们观看自我与观照世界的价值观。可以说,视觉文化已然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本身,内蕴着影响人们精神成长与意义建构的价值判断与存在样态。面对视觉文化世界的兴起,增进主流价值观认同必须有新的应对思路。这就要求,在本体论上善于把握主流价值观认同的视觉化建构机制,明晰其图像符号-图式符码-文化意象的生成意理,旨在触发受众快乐原则下的瞬时情感认同,引导现实原则下的抽象理性认同,最终形塑理想原则下的坚定信仰认同;在认识论上全面理解主流价值观认同的视觉化阐释机制,在对道器之辨、言意之辨、情理之辨的经典核心命题的回答中全面理解视觉化物质与精神对象的存在方式与状态,增强视觉文化时代下主流价值观认同的凝聚力与穿透力;在方法论上发挥好主流价值观认同的视觉化叙事机制,运用表征与交流的解读方式创造视觉世界、隐喻与转喻的修辞手法传递价值蕴含、渗透与召唤的表意功能缝合意义鸿沟,展现在终极价值呈现上的天然叙事优势,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拓宽视觉叙事的应用价值与实践效益,提升主流价值观认同的视觉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文化时代 主流价值观 认同 建构机制 阐释机制 叙事机制
下载PDF
当代视觉文化传播实践的转型探索——评《图像时代的视觉审美及传播研究》
12
作者 刘红梅 《传媒》 CSSCI 2024年第1期I0001-I0001,共1页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升级加速了视觉技术的成长,这使得绘画、电影、广告、建筑等视觉手段飞速发展,视觉元素在社会日常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愈发重要并逐步受到各方重视。进入后现代以来,“视觉”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最为突出的特性之一...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升级加速了视觉技术的成长,这使得绘画、电影、广告、建筑等视觉手段飞速发展,视觉元素在社会日常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愈发重要并逐步受到各方重视。进入后现代以来,“视觉”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最为突出的特性之一,图像、视频充斥着我们的日常生活,视觉文化飞速发展。但在各类物质逐步“视觉化”的同时,也在面临着“过度视觉化”“娱乐化”等问题的挑战,这将阻碍视觉文化的传播实践和学科进步。由谢静所著的《图像时代的视觉审美及传播研究》从多个环节出发,探讨视觉文化在当代的转型方向。首先,本书开篇明义,用前言和第一、二章共三章的内容对图像及图像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文化 传播实践 图像时代 视觉技术 视觉 图像文化 转型探索 社会日常生活
下载PDF
概念·样态·方法——“1950年代美术”与视觉文化研究
13
作者 丁澜翔 《艺术学研究》 2024年第1期124-131,共8页
“1950年代美术”指称“十七年”美术中前10年的美术形态,它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向“两结合”的过渡阶段的产物。“1950年代美术”的起点可以追溯到1949年的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而1960年的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二次会员代... “1950年代美术”指称“十七年”美术中前10年的美术形态,它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向“两结合”的过渡阶段的产物。“1950年代美术”的起点可以追溯到1949年的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而1960年的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确立“两结合”的标准,则宣告“1950年代美术”告一段落。不同美术家群体在1950年代不断调整创作策略,以适应时代要求,使得“1950年代美术”呈现多元和复杂的样态。从社会整体的视觉状况考察,1950年代的文化转型内驱力和多种视觉媒介的互渗与协同,构成了1950年代的视觉文化形态。以视觉文化研究的方法介入“1950年代美术”研究,可以达到拓展研究视野和提供新问题、新路径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50年代美术 艺术史研究 视觉文化
下载PDF
视觉文化视域下俄罗斯族巴斯克节IP形象设计与传播思考
14
作者 刘晨曦 王文青 蒋慧 《设计》 2024年第19期29-31,共3页
视觉文化视域下,研究与分析俄罗斯族巴斯克节IP形象设计策略,寻找节庆非遗转化路径,拓宽俄罗斯族巴斯克节传播途径,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通过视觉文化理论解析节庆活动在视觉经验方面的文化建构,对事物主体转化为符号的过程... 视觉文化视域下,研究与分析俄罗斯族巴斯克节IP形象设计策略,寻找节庆非遗转化路径,拓宽俄罗斯族巴斯克节传播途径,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通过视觉文化理论解析节庆活动在视觉经验方面的文化建构,对事物主体转化为符号的过程进行视觉性研究,利用节日的视觉经验、主要色彩、情感与情境为设计来源,转化为俄罗斯族巴斯克节IP形象设计路径,结合视觉文化自下而上辐射的传播特点,扩展节庆非遗传播路径。得到视觉文化视域下俄罗斯族巴斯克节IP形象设计方法与传播策略。依据视觉文化的视觉建构、视觉表征与视觉性,建立在认知主体对视觉经验与审美倾向上,对俄罗斯族巴斯克节的节庆活动与文化内涵进行视觉转化,IP形象的多元媒介传播、故事化推广和跨界融合手段和方法,有助于人口较少民族节庆非遗传承与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文化 俄罗斯族巴斯克节 IP形象设计 传播 节庆类非遗
下载PDF
装饰纹样在视觉文化设计视域下的形态创新研究
15
作者 开璇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81-85,共5页
装饰纹样在视觉文化设计视域下的形态创新,是传统纹样在当今社会下的“升华设计”,也是具有民族特色思维理念的视觉化传达。装饰纹样的形态创新属于塑造观察与被观察过程的心理导向,视觉文化设计的实践性也决定了这种心理导向在历史走... 装饰纹样在视觉文化设计视域下的形态创新,是传统纹样在当今社会下的“升华设计”,也是具有民族特色思维理念的视觉化传达。装饰纹样的形态创新属于塑造观察与被观察过程的心理导向,视觉文化设计的实践性也决定了这种心理导向在历史走向的文化结果中产生一定的预判。本文中笔者首先阐述视觉文化设计的概念及其与消费型社会间的关系,探讨装饰纹样形态创新的固化与演变,从多种视觉设计视域来分析装饰纹样的形态创新,并用具体事例对装饰纹样基于视觉文化设计视域下的形态创新加以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饰纹样 视觉文化 设计视域 形态创新
下载PDF
宋代仕女画中的服装形制与色彩运用分析及其视觉文化内涵研究
16
作者 潘子维 《色彩》 2024年第7期102-105,共4页
服装的历史源远流长、发展至今,它作为一种生活必需品,不仅折射出人们真实的内心世界,也展现出不同时代下所产生的文化艺术与审美风尚。纵观古今,宋代的文化艺术始终立于中国古典艺术的高峰。笔者以两宋仕女画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文献... 服装的历史源远流长、发展至今,它作为一种生活必需品,不仅折射出人们真实的内心世界,也展现出不同时代下所产生的文化艺术与审美风尚。纵观古今,宋代的文化艺术始终立于中国古典艺术的高峰。笔者以两宋仕女画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和历史文物,分析其典型的服装形制结构与色彩运用,旨在更深入地挖掘其背后所蕴藏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女性服装形制 色彩运用 宋代文化 仕女画 视觉文化内涵
下载PDF
视觉文化视域下短视频泛娱乐化传播对青年价值观的冲击及应对
17
作者 徐俊松 吴家华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6-75,共10页
短视频作为视觉文化同互联网技术交融的最新产物,已然成为当下青年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但在资本增殖逻辑和媒介技术理性的谋合、文化消费主义与文化霸权主义的耦合、社会转型趋势同个体娱乐诉求的聚合下,短视频空间逐渐呈现泛娱乐化传... 短视频作为视觉文化同互联网技术交融的最新产物,已然成为当下青年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但在资本增殖逻辑和媒介技术理性的谋合、文化消费主义与文化霸权主义的耦合、社会转型趋势同个体娱乐诉求的聚合下,短视频空间逐渐呈现泛娱乐化传播的景象。青年用户面临交织激荡的多元思潮、感性刺激的视觉狂欢、娱乐至上的欲望陷阱、虚幻失真的符号消费的冲击,导致其理想信念被侵蚀、理性思维被消解、价值取向被扭曲、审美情趣被异化,严重影响了当代青年的价值观塑造。对此,需要从加强主流价值引领、规范平台传播秩序、提升主体图像素养、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等方面协同应对,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视频 泛娱乐化 视觉文化 青年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下载PDF
视觉文化视角下的当代艺术管理主客体行为研究
18
作者 陈晓婷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98-200,共3页
在艺术管理中,视觉文化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视觉文化视角下的当代艺术管理主客体行为研究,概述了视觉文化与艺术管理的概念,阐述了视觉文化角度下的当代艺术管理主体行为,包括社会组织非营利性资助与参与、民间基金会与艺术企业市场... 在艺术管理中,视觉文化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视觉文化视角下的当代艺术管理主客体行为研究,概述了视觉文化与艺术管理的概念,阐述了视觉文化角度下的当代艺术管理主体行为,包括社会组织非营利性资助与参与、民间基金会与艺术企业市场化运作与推广、艺术批评者的专业评价与引导,分析了视觉文化视角下的当代艺术管理客体行为,包括观众的感知和体验行为、艺术家的创作和表现行为,并对视觉文化视角下的当代艺术管理主客体行为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为今后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文化视角 当代艺术管理 主客体行为研究
下载PDF
平面视象与视觉文化的歧变
19
作者 傅春禹 《创意与设计》 2024年第4期78-86,共9页
当代的“平面化”审美方式是视觉附属于文化现象下的表征。文章借助空间艺术中的平面视象经验,从视觉产生的主客体两端,探讨现当代艺术、技术和时代向度背后隐现的文化问题,从而揭示“平面化”基面下的“现象”与“类象”在观看方式、... 当代的“平面化”审美方式是视觉附属于文化现象下的表征。文章借助空间艺术中的平面视象经验,从视觉产生的主客体两端,探讨现当代艺术、技术和时代向度背后隐现的文化问题,从而揭示“平面化”基面下的“现象”与“类象”在观看方式、文化心理、技术演进间的互摄与歧变,并试图找寻主体之人与客体之物“间”缓行和深探的落脚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化 视觉文化 技术 类象 社会
下载PDF
从卷轴山水到“卧以游之”:中国“全景”视觉文化的美学考察
20
作者 刘怡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23-128,共6页
“全景”一词既指涉具体的媒介物,又包括着观看方式与文化思想,在各个时期的媒介技术与媒介文化中都有丰富的体现。卷轴山水画和宋代全景山水画作为中国古代的全景实践,体现出了中西全景视觉文化的差异之处,西方全景实践通常关注对现实... “全景”一词既指涉具体的媒介物,又包括着观看方式与文化思想,在各个时期的媒介技术与媒介文化中都有丰富的体现。卷轴山水画和宋代全景山水画作为中国古代的全景实践,体现出了中西全景视觉文化的差异之处,西方全景实践通常关注对现实世界的还原,而中国古代的全景实践以“审美感知”为核心,凸显了观者审美的主动性。此外,作为山水画观看方式的“卧游”概念,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全景美学观,进一步凸显了美学素养与精神境界在全景式观看中的重要性,并为当代数字化背景下全景媒介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景 视觉文化 卧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