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95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主体意识要素的认识论思考
1
作者 毛平 《中州学刊》 1986年第1期40-42,共3页
近年来,哲学界有些同志运用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以及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意识的来源、特性、作用、性质等问题作出了深入探讨和较令人信服的说明。稍感美中不足的是,目前对意识的研究还未完全走出本体论的范围。我们认为,意识是认识主体... 近年来,哲学界有些同志运用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以及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意识的来源、特性、作用、性质等问题作出了深入探讨和较令人信服的说明。稍感美中不足的是,目前对意识的研究还未完全走出本体论的范围。我们认为,意识是认识主体的意识,研究意识必须与认识论密切联系起来。认识论不能仅停留在意识同物质的对立上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上去理解意识,还应该把意识放在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中来考察和把握。为此,本文试从这个角度对主体意识的要素作如下思考,以期得到哲学界同行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意 要素 客体 过程 主体认 事实 活动 分别 主体
下载PDF
知识生产模式3背景下的高校通识教育超学科发展——以计算机通识教育为例
2
作者 周萱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81,共10页
以计算机通识教育为例,结合知识生产模式更替展现高校通识教育发展历程。通过分析计算机通识教育的一般特性和发展困境,形成高校通识教育超学科发展内涵,确定计算机通识教育中的超学科命题。高校通识教育以高素质人才作为逻辑起点,围绕... 以计算机通识教育为例,结合知识生产模式更替展现高校通识教育发展历程。通过分析计算机通识教育的一般特性和发展困境,形成高校通识教育超学科发展内涵,确定计算机通识教育中的超学科命题。高校通识教育以高素质人才作为逻辑起点,围绕高素质人才发展形成逻辑主线,聚焦知识迁移、创新能力、意识形态,结合知识生产模式3核心要件,形成知识分形创新生态系统。在高校计算机通识教育创新建设行动中,强化计算机通识教育部门育人职能,提高教师、学生、课程的黏合度,并于过程中创造衍生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超学科 计算机通教育 分形创新 生产模式
下载PDF
知识化管理:中国管理革命的主体理念
3
作者 孙立樵 韩赫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61-62,共2页
关键词 化管理 管理革命 管理 产业 经济 价值 产品 新的管理理念 经济效益 型企业
下载PDF
语感和语识的关系辨正
4
作者 赵东阳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2006年第6期22-23,共2页
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是容易理解的,把知识分为现象知识、概念知识和原理知识也是容易理解的,因为这两种分类是根据一定的标准,而且根据分类的标准,这些知识无论在内容方面还是在形式方面确实存在着本质上... 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是容易理解的,把知识分为现象知识、概念知识和原理知识也是容易理解的,因为这两种分类是根据一定的标准,而且根据分类的标准,这些知识无论在内容方面还是在形式方面确实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可以作为不同的知识类别而存在。但是把知识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或者无意识的知识和言述性的知识就很“玄妙”了。正是这种“玄妙”引起了语文教学理论界,对语文知识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更为深刻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述性知 语感 中学 语文教学 策略性知 程序性知 概念知 显性知 隐性知
下载PDF
让学生用“活”方法学习“活”知识
5
作者 张春华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2015年第9期40-41,共2页
我国语文知识教学存在着许多片面的认识和偏颇的教学方式。语文知识教学要纠偏,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要用“活”的方法学“活”的语文知识。一、用“过滤”和“排序”对课程内容进行建构,在微型知识系统中“活学”知识教学语文知识,教师首... 我国语文知识教学存在着许多片面的认识和偏颇的教学方式。语文知识教学要纠偏,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要用“活”的方法学“活”的语文知识。一、用“过滤”和“排序”对课程内容进行建构,在微型知识系统中“活学”知识教学语文知识,教师首先要作一个判断。哪些是属于语文的学科知识,哪些是在语文学科中出现但并不属于语文学科的知识,对课程内容进行“过滤”和“排序”之后,再进行教学,才可能提高知识教学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 文言文教学 系统 成智 元认知知 陈述性知 《岳阳楼记》 策略性知 语言情境 形成过程
下载PDF
知识经济的兴起与挑战 被引量:1
6
作者 朱丽兰 《产经评论》 1999年第4期4-9,共6页
现在,关于知识经济的研究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研究工作需要系统地深入和消化地吸收.“知识经济”与传统的“工业经济”到底有什么本质的不同,表现在哪儿,其内涵究竟是什么,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国外也有不同的看法,譬如,大家都认为美国... 现在,关于知识经济的研究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研究工作需要系统地深入和消化地吸收.“知识经济”与传统的“工业经济”到底有什么本质的不同,表现在哪儿,其内涵究竟是什么,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国外也有不同的看法,譬如,大家都认为美国的经济出现了一种新的形态,但究竟新到什么程度,新在哪儿,看法也不一致.另外,知识经济现在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发展阶段,也有不同的认识,有的觉的离我们还远,尤其是离发展中国家太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 高技术产业 创新能力 信息产业 的生产 资产 经济增长 产业 经济的挑战 网络
下载PDF
三段式通识教育体系的实践探索与思考 被引量:1
7
作者 陈静 钱政 《高教学刊》 2024年第S01期48-52,共5页
建设教育强国,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未来方向。“通识教育”重在培养综合素养能力,顺应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正越来越成为人才培养改革的热点。担负着发展航空航天事业使命的B大学,紧跟国家战略需求调整育人模式。从21世纪... 建设教育强国,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未来方向。“通识教育”重在培养综合素养能力,顺应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正越来越成为人才培养改革的热点。担负着发展航空航天事业使命的B大学,紧跟国家战略需求调整育人模式。从21世纪初B大学经过科学试点、有序推进,最终形成三段式本科通识教育体系,即大类通识培养阶段、专业基础培养阶段与研究能力培养阶段结合。其中在大类培养阶段,以书院制育人与课堂教育结合强化通识教育,塑造基本科学研究思维;在专业基础培养阶段,培养跨学科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在研究能力培养阶段,将科学前沿和交叉学科融合,培养科研能力;通过三阶段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效果显著。该文深入分析B大学通识教育实践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和仍面临的困境,思考如何在新时代高质量人才培养的背景下更加突出B大学特色,进一步升级现有通识教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三段式通教育体系 大类通培养阶段 专业基础培养阶段 研究能力培养阶段
下载PDF
知识互联视角下的作战行动判识方法
8
作者 赵文栋 张明智 郭圣明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72,共9页
针对复杂战场环境中态势数据呈现出的大规模、碎片化特征,将知识图谱技术应用到态势感知工作中,从整体性和关联性的角度来判识作战行动。构建了作战行动知识图谱,将作战行动类型、作战力量以及属性等态势数据以图的形式进行组织,实现了... 针对复杂战场环境中态势数据呈现出的大规模、碎片化特征,将知识图谱技术应用到态势感知工作中,从整体性和关联性的角度来判识作战行动。构建了作战行动知识图谱,将作战行动类型、作战力量以及属性等态势数据以图的形式进行组织,实现了作战行动知识的相互关联。设计了基于知识图谱的作战行动判识模型,该模型能够充分运用图谱中的属性信息和关联信息来得到更丰富的实体向量表示,通过衡量三元组的真实性来判识作战力量的作战行动类型以及作战力量之间的关系。实验表明,所提方法可以有效地对作战行动进行判识,有助于指挥人员深入地分析战场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 图谱 作战行动判 表示学习 图神经网络 注意力机制
下载PDF
通识教育的“通”与“识”及其特征研究
9
作者 季体清 朱景坤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104-108,共5页
当今时代,我国学者仍未对“通”“识”的定义达成一致看法,通识教育仍然面临着由于“通”“识”模糊不清带来的发展困境。随着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提出,通识教育必须以培养“全人”为目标,强化文化联通、理论与实践沟通,以实现学生视野的融... 当今时代,我国学者仍未对“通”“识”的定义达成一致看法,通识教育仍然面临着由于“通”“识”模糊不清带来的发展困境。随着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提出,通识教育必须以培养“全人”为目标,强化文化联通、理论与实践沟通,以实现学生视野的融通;要重视广博性与基础性知识、注重人文性与科学性知识、囊括国际性与民族性知识,重新审视通识教育的现代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渊源 素养 “通” 现代特征
下载PDF
出版知识服务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石华 吴雨婷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17,共7页
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出版业应抓住出版知识服务带来的新契机,在指导理念方面迈向大众化的通识取向,在内容生产方面走向知识连续统一体的创新,在产品设计方面转向多元化场景应用。古籍整理出版是弘扬中华优... 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出版业应抓住出版知识服务带来的新契机,在指导理念方面迈向大众化的通识取向,在内容生产方面走向知识连续统一体的创新,在产品设计方面转向多元化场景应用。古籍整理出版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方式,也是“两创”出版知识服务中的核心主体,“中国古籍图典资源库”“国韵承传APP”“籍合网”等“双效”显著的实践为出版机构自身的知识服务创新发展提供了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创” 出版知服务 生产 场景应用
下载PDF
基于知识图谱的高校通识学科教学生态重塑
11
作者 朱晓洁 查振宇 《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4期95-99,共5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知识图谱作为一种新型的知识表示和管理方式,正逐渐被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有必要对知识图谱在高校通识课程中的应用进行生态化重塑,研究核心要素,在实践中探索相关的策略和方法,以提升个性...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知识图谱作为一种新型的知识表示和管理方式,正逐渐被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有必要对知识图谱在高校通识课程中的应用进行生态化重塑,研究核心要素,在实践中探索相关的策略和方法,以提升个性化教学的需求和效果。基于知识图谱的通识课个性化生态教学模式,能解决目前高校通识教育中知识碎片化、教学效率低等问题,较好地提升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有较高的教学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谱 高校 生态 重塑
下载PDF
药物常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12
作者 涂小云 邹峥嵘 +3 位作者 朱地福 程禹朦 龚慧蓉 钟春兰 《高教学刊》 2024年第7期136-139,共4页
通识教育作为中国高校本科学生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备受推崇,且高校通识教育课程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众多。该文分析通识教育课程——药物常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包括转变授课方式、增加师生互动... 通识教育作为中国高校本科学生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备受推崇,且高校通识教育课程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众多。该文分析通识教育课程——药物常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包括转变授课方式、增加师生互动、改进考核方式、编写课程教材等。教学改革取得一些成果,但课程教学应持续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常 教育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素质教育
下载PDF
推进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大学计算机通识教育
13
作者 桂小林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9,共6页
大学计算机通识教育肩负着大学生的计算思维与信息利用能力培养的历史重任。而传统的以“单计算机系统”为核心的大学计算机通识教育难以满足人工智能时代各专业大学生发展需要。如何实施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大学计算机通识教育,面临巨... 大学计算机通识教育肩负着大学生的计算思维与信息利用能力培养的历史重任。而传统的以“单计算机系统”为核心的大学计算机通识教育难以满足人工智能时代各专业大学生发展需要。如何实施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大学计算机通识教育,面临巨大挑战。简要回顾大学计算机通识教育的发展历程,分析人工智能时代大学计算机通识教育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机遇,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大学计算机通识教育的主要目标,设计专业差异化的、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大学计算机通识教育的三种范式,并对相关课程体系给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大学计算机通教育 课程 课程体系 新质生产力
下载PDF
青年科技人才画像及鉴识方法研究
14
作者 张洋 黄子萱 朱嘉麒 《情报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83-1296,共14页
在“破四唯”“立新标”的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背景下,借助数据驱动技术客观、全面地挖掘人才潜力,挖掘青年科技人才识别标签,对实现人才的早期发现与配置、促进国家科技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提出青年科技人才画像与鉴识方法。首先... 在“破四唯”“立新标”的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背景下,借助数据驱动技术客观、全面地挖掘人才潜力,挖掘青年科技人才识别标签,对实现人才的早期发现与配置、促进国家科技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提出青年科技人才画像与鉴识方法。首先,基于新时期人才评价导向,从基础属性、研究方向、学术生产力、学术影响力、创新潜力和合作能力六个维度构建青年科技人才画像与标签体系;其次,基于知识图谱搭建人才画像模型,采集多源数据形成画像数据库;最后,通过无监督的聚类分析和有监督的数据搜索实现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识别,并对信息资源管理领域的青年学者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较全面地挖掘了人才特征及其内在规律,能够有效适应人才识别的实际需求,鉴别精度较好,具备一定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可解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人才 人才鉴 人才画像 图谱 科技评价
下载PDF
社科类通识教育课教学改革路径探究
15
作者 包红梅 《高教学刊》 2024年第26期131-134,共4页
通识教育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根据课程类别,社科类通识教育课可分为通识教育必修课和通识教育选修课两类;根据授课方式,可分为课堂通识教育课和实践通识教育课两类。社科类通识教育课具有人文性、趣味性... 通识教育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根据课程类别,社科类通识教育课可分为通识教育必修课和通识教育选修课两类;根据授课方式,可分为课堂通识教育课和实践通识教育课两类。社科类通识教育课具有人文性、趣味性、非专业性和多元包容性等特征。当前,社科类通识教育课在教学过程中存在通识意识不强、课程形式与内容较为单一、课程设置系统性不够、课程缺乏个性化和实践类课程偏少等问题。应引导学生树立通识教育理念、完善通教育识课结构、提高通识教育实践课比重和完善通识教育课反馈渠道,对社科类通识教育课教学进行改革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社科类通教育课 教学改革 实践能力 课程体系
下载PDF
识知先于知识——从“其余部分”现象中生长出的个人知识经济(下)
16
作者 姜奇平 《互联网周刊》 2003年第26期62-65,共4页
我们在上篇借助科学知识这一例子,谈到知识排斥识知造成的理性缺位。现在我们推广到整个知识,再看一遍知识经济的理性缺位这个问题。
关键词 个人知经济 理性缺位 产权 工业社会 隐性知 国家信息化 生产效率 管理 相互转化 生产力 研发水平 竞争力 博客 共享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课程思政路径探索——以“中国民乐文化”通识教育课程为例
17
作者 武金龙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35期125-128,共4页
通识教育课程是课程思政实施的天然沃土,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课程思政中极其重要的主线内容。以“中国民乐文化”通识选修课程为例,采用合理设置教学目标、精选课程教学内容、深挖课程思政元素、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改革创新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是课程思政实施的天然沃土,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课程思政中极其重要的主线内容。以“中国民乐文化”通识选修课程为例,采用合理设置教学目标、精选课程教学内容、深挖课程思政元素、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改革创新课程评价等方式,在轻松生动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文化自信,提高艺术审美品位。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及多轮次教学实践,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能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通识教育课程思政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 课程思政 教育 中国民乐文化
下载PDF
培养学生个人知识:教育“转识成智”的途径 被引量:2
18
作者 郭静 魏宏聚 《教育科学论坛》 2009年第3期8-10,共3页
个人知识是公共知识的个体化和个性化。学生个人知识不是某一种具体的知识形式,而是其在学习人类知识成果过程中形成的感悟与在实践中获得的知识二者的混合体。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个人知识的个体性,体验性和情境性,批判性与动态性,... 个人知识是公共知识的个体化和个性化。学生个人知识不是某一种具体的知识形式,而是其在学习人类知识成果过程中形成的感悟与在实践中获得的知识二者的混合体。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个人知识的个体性,体验性和情境性,批判性与动态性,成为教育"转识成智"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个人知 生活知 体验性知 批判性知 “转成智”
下载PDF
对通识教育之内在逻辑的思考
19
作者 李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 2024年第8期0011-0014,共4页
文章通过梳理古希腊博雅教育、素质教育以及现代通识教育的发展轨迹,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作为舶来品的通识教育与我国传统教育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文章还从科学技术分化与综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角度,讨论了博通... 文章通过梳理古希腊博雅教育、素质教育以及现代通识教育的发展轨迹,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作为舶来品的通识教育与我国传统教育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文章还从科学技术分化与综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角度,讨论了博通与专精的关系,其焦点在于如何面对多元社会中知识与专业的发展变迁,如何构建有效合理的通识教育课程。从而认为,通识教育是贯穿人整体阶段的一种教育,要根据国情进行本土化发展,通识教育也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则可以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专业 课程
下载PDF
写作教学中读者意识的培养——以湖南大学主题写作课“广告文化”为例
20
作者 胡朝雯 《写作》 2024年第2期100-106,共7页
在写作训练中,读者意识的培养是突破写作瓶颈的关键之一。问题意识不强、论证缺乏逻辑、文章前后不一致等常见的问题都可能与读者意识的缺失有关。通识写作课程将读者意识的培养渗透到写作训练的不同环节,在确定选题阶段设置自我评价表... 在写作训练中,读者意识的培养是突破写作瓶颈的关键之一。问题意识不强、论证缺乏逻辑、文章前后不一致等常见的问题都可能与读者意识的缺失有关。通识写作课程将读者意识的培养渗透到写作训练的不同环节,在确定选题阶段设置自我评价表,针对文章预设的读者进行提问,帮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分析论证阶段设置辩论环节,从读者角度探究问题、调整论述,使论述有的放矢。在初稿完成阶段,展示与互评让学生身兼作者与读者双重身份,全方位检验读者意识,为修改文章提供标准。学生经历作者与读者身份的几次互换,通过突破作者身份局限来促进读者意识的培养。读者意识的培养不仅有助于优化写作,还有着改进研究思路、丰富研究方法、启迪研究价值取向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作课 读者意 广告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