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23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裸聊诈骗的心理成因与防范对策——基于隐私暴露视角的分析
1
作者 叶卫树 周鑫磊 桂劲松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4-60,共7页
文章从隐私暴露的视角,基于知、情、意心理结构,构建了高校裸聊诈骗发生机理的分析框架。从认知角度来看,高校裸聊诈骗是信息不对称引起的意志迷失。从情感角度来看,高校裸聊诈骗的发生是由于情感匮乏导致的欲望放逐。从意志角度来看,... 文章从隐私暴露的视角,基于知、情、意心理结构,构建了高校裸聊诈骗发生机理的分析框架。从认知角度来看,高校裸聊诈骗是信息不对称引起的意志迷失。从情感角度来看,高校裸聊诈骗的发生是由于情感匮乏导致的欲望放逐。从意志角度来看,盲目的生命意志冲动是导致大学生隐私暴露而被骗的直接原因。基于上述3个因素,文章提出了以知育人、以情育人、以志育人的心理教育对策,旨在提高包括裸聊在内的电信网络诈骗防控机制的科学精准性和实践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隐私暴露 电信网络诈骗 裸聊诈骗
下载PDF
担保贷款双重诈骗案的刑法教义学分析
2
作者 王炜昭 《特区经济》 2024年第7期128-132,共5页
担保贷款双重诈骗,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先采用欺骗手段骗取他人的担保,再以虚假事实和骗取的担保骗取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在担保贷款双重诈骗案中,主要存在着三组民事法律关系,即行为人与担保人之间的委托合同关系、担保人... 担保贷款双重诈骗,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先采用欺骗手段骗取他人的担保,再以虚假事实和骗取的担保骗取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在担保贷款双重诈骗案中,主要存在着三组民事法律关系,即行为人与担保人之间的委托合同关系、担保人与贷款人之间的担保合同关系以及行为人与贷款人之间的贷款合同关系。行为人在与担保人订立委托合同过程中实施的前骗行为完全符合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构成合同诈骗罪;担保人事先虽向贷款人设立了担保,但无论基于个别财产损失说还是整体财产损失说,均应肯定行为人的后骗行为造成了贷款人的财产损失,构成贷款诈骗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担保贷款双重诈骗 民事法律关系 合同诈骗 贷款诈骗
下载PDF
电信诈骗风险防控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3
作者 陈锡清 叶蕴芳 《通信世界》 2024年第19期44-45,共2页
作为一种新型犯罪手段,电信网络诈骗的作案手法隐蔽、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频发,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已成为当前社会治理的一大难题。而运营商则面临着外部诈骗形势严... 作为一种新型犯罪手段,电信网络诈骗的作案手法隐蔽、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频发,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已成为当前社会治理的一大难题。而运营商则面临着外部诈骗形势严峻、诈骗手段层出不穷,内部反诈模型及平台缺失等诸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信网络诈骗 作案手法 电信诈骗 新型犯罪 诈骗手段 风险防控 信息技术 传播速度
下载PDF
关于养老诈骗犯罪定性问题的思考
4
作者 陈秋菊 《中国价格监管与反垄断》 2024年第5期105-107,110,共4页
近几年,一些不法分子将目光投向有一定积蓄但缺乏警惕性的老年人,使得养老诈骗犯罪频发。因养老诈骗相较于普通诈骗犯罪有其独有的特点,在司法实践中,如何对养老诈骗行为进行定性仍然存在争议。本文对我国养老诈骗犯罪的概念和类型,尤... 近几年,一些不法分子将目光投向有一定积蓄但缺乏警惕性的老年人,使得养老诈骗犯罪频发。因养老诈骗相较于普通诈骗犯罪有其独有的特点,在司法实践中,如何对养老诈骗行为进行定性仍然存在争议。本文对我国养老诈骗犯罪的概念和类型,尤其是对养老诈骗行为定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期破解实践中养老诈骗行为定性难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诈骗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集资诈骗 民事欺诈 刑事诈骗
下载PDF
论网络诈骗及其预防对策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友华 汪晟 《信息网络安全》 2008年第1期70-73,共4页
网络诈骗犯罪是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诈骗犯罪形式。由于法律规范及其配套实施存在诸多问题,使得司法实践中定罪量刑难以操作,不利于网络诈骗的控制与预防。文章在分析网络诈骗行为及其特征的基础上,从我国对网络诈骗犯罪的... 网络诈骗犯罪是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诈骗犯罪形式。由于法律规范及其配套实施存在诸多问题,使得司法实践中定罪量刑难以操作,不利于网络诈骗的控制与预防。文章在分析网络诈骗行为及其特征的基础上,从我国对网络诈骗犯罪的刑法规定出发,提出了我们必须明确刑法关于网络犯罪的规定,强化网络监管与监控,提高公众预防网络诈骗自我保护能力与水平,以有效遏制网络诈骗犯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诈骗 帐号 密码 我国刑法 网络犯罪 网络诈骗犯罪 信用卡诈骗犯罪 诈骗 侵犯财产罪
下载PDF
经济诈骗犯罪(下)
6
作者 何秉松 田睿捷 《中国工商管理研究》 1998年第7期15-18,共4页
五、信用证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是指使用伪造、变造的信用证或者附随的单据、文件的;或者使用作废的信用证;或者骗取信用证;或者以其他方法进行信用证诈骗活动的行为。信用证诈骗罪有以下几个特点:1.犯罪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这里所... 五、信用证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是指使用伪造、变造的信用证或者附随的单据、文件的;或者使用作废的信用证;或者骗取信用证;或者以其他方法进行信用证诈骗活动的行为。信用证诈骗罪有以下几个特点:1.犯罪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这里所讲的单位包括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2.犯罪的客体是信用证制度和公私财物。3.犯罪的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并以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为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诈骗犯罪 信用卡诈骗 信用证诈骗 合同诈骗 保险诈骗 非法占有 投保人 被保险人 保险合同 保险事故
下载PDF
经济诈骗犯罪(上)
7
作者 何秉松 田睿捷 《中国工商管理研究》 1998年第6期13-16,共4页
经济诈骗犯罪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经济诈骗犯罪仅限于《刑法》分则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中规定的各种经济诈骗犯罪行为,即集资诈骗罪(第一百九十二条),贷款诈骗罪(第一百九十三条),票据诈骗罪(第一百九十四条第一款),金... 经济诈骗犯罪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经济诈骗犯罪仅限于《刑法》分则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中规定的各种经济诈骗犯罪行为,即集资诈骗罪(第一百九十二条),贷款诈骗罪(第一百九十三条),票据诈骗罪(第一百九十四条第一款),金融凭证诈骗罪(第一百九十四条第二款),信用证诈骗罪(第一百九十五条),信用卡诈骗罪(第一百九十六条),有价证券诈骗罪(第一百九十七条),保险诈骗罪(第一百九十八条)和合同诈骗罪(第二百二十四条)。广义的经济诈骗犯罪是泛指一切在经济活动中或者利用经济活动的形式进行的诈骗公私财物的犯罪行为。它既包括狭义的经济诈骗犯罪也包括其他利用经济活动的形式进行的诈骗犯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诈骗犯罪 集资诈骗 票据诈骗 贷款诈骗 非法占有 金融机构 非法集资 《刑法》 金融凭证诈骗 委托收款凭证
下载PDF
论票据诈骗罪司法认定 被引量:1
8
作者 史勇 《克山师专学报》 2003年第4期23-25,共3页
在司法实践中要正确司法认定和处理票据诈骗犯罪,首先区分票据诈骗罪与非罪的界限,诈骗数额应当成为票据诈骗罪的重要标准,但不是唯一标准,行为人是否出于直接故意,对某些行为对象是否明知以及是否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对定... 在司法实践中要正确司法认定和处理票据诈骗犯罪,首先区分票据诈骗罪与非罪的界限,诈骗数额应当成为票据诈骗罪的重要标准,但不是唯一标准,行为人是否出于直接故意,对某些行为对象是否明知以及是否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对定罪量刑也同样有影响。其次,重点分析了票据诈骗罪与其他相关犯罪之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票据诈骗 司法认定 诈骗数额 非罪 普通诈骗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变造金融票证罪 贷款诈骗 金融凭证诈骗 合同诈骗
下载PDF
电信诈骗案件退赔机制运行困境与出路——基于被害人教义学视角的展开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小彪 任鸿飞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4-43,共10页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完善了多位一体的预防、打击电信诈骗活动制度建设,但是在过往电信诈骗案件办理中,因为多重主客观原因而导致的追赃挽损不及时,不仅会进一步扩大损害结果,而且极易产生因被害人的种种不满而衍生的社会治理风险。针...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完善了多位一体的预防、打击电信诈骗活动制度建设,但是在过往电信诈骗案件办理中,因为多重主客观原因而导致的追赃挽损不及时,不仅会进一步扩大损害结果,而且极易产生因被害人的种种不满而衍生的社会治理风险。针对违法所得退赔被害人问题,各地司法呈现出多维倾向,形成被害人保护以及被告人权利保障对立立场。基于法益恢复之现实需要,被害人保护应该成为处理电信诈骗退赔问题应有立场,在此基础上应当兼顾被告人责任的合理分配。被害人保护的目标可以通过扩大责任主体范围、精准适用连带责任以及先行返还程序等具体措施实现,而公平追偿、退赔激励性制度则是实现被告人责任公平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信诈骗 退赔连带责任 被害人保护 责任合理分配 退赔激励
下载PDF
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发展与对策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新民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期78-81,共4页
跨境电信网络诈骗作为高发犯罪之一,具有犯罪组织稳定化、诈骗手段多样化、主犯的隐蔽性与从犯的胁迫性等特征。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强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打击力度,然而,目前对于打击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国家... 跨境电信网络诈骗作为高发犯罪之一,具有犯罪组织稳定化、诈骗手段多样化、主犯的隐蔽性与从犯的胁迫性等特征。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强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打击力度,然而,目前对于打击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国家之间的法律不一致、调查取证难度大,追缴资金困难,等等。为了有效遏制跨境电信网络犯罪,应当加强与各国的执法合作,加强边境管理,引导出境人员回流,完善赃款追缴机制,进行全链条打击,实施打击与预防犯罪并重等综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境电信网络诈骗 缅北 跨境侦察协作 犯罪预防
下载PDF
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定性的一般原则
11
作者 曹玉东 曾一珩 杨柳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7-41,共5页
司法实践中存在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定性过于宽泛的倾向,没有厘清电信网络盗窃、普通诈骗与电信网络诈骗之间的界限。电信网络诈骗首先应当构成诈骗罪,不能片面关注技术手段相关情节而忽视诈骗罪的基础属性。把所有使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的... 司法实践中存在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定性过于宽泛的倾向,没有厘清电信网络盗窃、普通诈骗与电信网络诈骗之间的界限。电信网络诈骗首先应当构成诈骗罪,不能片面关注技术手段相关情节而忽视诈骗罪的基础属性。把所有使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的诈骗都认定为电信网络诈骗,是对司法解释的误读,也不符合从重处罚的一般原理。面向不特定多数人实施是电信网络诈骗的本质属性,应当依据技术手段的作用大小、被害群体是否具有特定性等相关情节和报应及预防的必要性等因素综合评估案件的社会危害性,最终实现电信网络诈骗的准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信网络诈骗 诈骗 定性原则 盗骗交织
下载PDF
同伴力量: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防范网络诈骗探究——以“e起反诈”小组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曹迪 唐春红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8-64,共7页
互联网在给生产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滋生了新的诈骗方式——网络诈骗,“00”后大学生们成为网络诈骗主要受害群体之一。运用个案研究法,立足于S高校“e起反诈小组”活动,探讨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防范网络诈骗的作用。研究发现:将小组... 互联网在给生产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滋生了新的诈骗方式——网络诈骗,“00”后大学生们成为网络诈骗主要受害群体之一。运用个案研究法,立足于S高校“e起反诈小组”活动,探讨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防范网络诈骗的作用。研究发现:将小组工作介入大学生防诈骗教育符合大学生内生性需求;同伴教育下同辈预防力量能有效推动“自助互助”防诈骗教育模式构建;互惠场域中朋辈经验迁移实现“自助互助”教育成果转化。伴随高校对学生防诈骗教育的重视,研究经验对高校开展防范网络诈骗教育具有一定实践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 高校大学生 互助互惠 防范网络诈骗
下载PDF
关于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侦查用谋的思考 被引量:1
13
作者 蒋剑云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5-13,共9页
应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高发态势,仅从技术层面创新侦查技战法、优化侦查技术策略存在一定局限。公安机关应秉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路,在进一步强化信息技术作用的前提下,高度重视侦查谋略在此类案件中的运用和创新。运用侦查谋... 应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高发态势,仅从技术层面创新侦查技战法、优化侦查技术策略存在一定局限。公安机关应秉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路,在进一步强化信息技术作用的前提下,高度重视侦查谋略在此类案件中的运用和创新。运用侦查谋略,能够弥补信息技术手段在侦查中的不足,充分发挥侦查主体智慧优势,进一步查明案情、获取证据、抓获犯罪嫌疑人。侦查此类犯罪案件,侦查人员应审时度势、因势设谋,通过攻心夺气、奇正相合、示形用佯、迂直相寓等谋略,积极主动开展谋势、谋人、谋事、谋证等方面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信网络诈骗 技术反制 侦查用谋 审时度势 奇正相合
下载PDF
反诈骗宣传的第三人效果研究——以大学生群体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媛媛 《新闻世界》 2024年第1期60-63,共4页
在大学生群体中,不论是认知还是行动层面,反诈骗宣传中皆存在显著的第三人效果。除此之外,反诈宣传中也存在第一人效果,即认为自己很可能是网络诈骗对象。总的来看,网络诈骗形式多样,受众对于反诈骗宣传认知仍存在不足,如何弥补反诈骗... 在大学生群体中,不论是认知还是行动层面,反诈骗宣传中皆存在显著的第三人效果。除此之外,反诈宣传中也存在第一人效果,即认为自己很可能是网络诈骗对象。总的来看,网络诈骗形式多样,受众对于反诈骗宣传认知仍存在不足,如何弥补反诈骗宣传漏洞是当下应对网络诈骗的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人效果 诈骗宣传 网络诈骗
下载PDF
复合式刷单诈骗犯罪高发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15
作者 李世龙 马忠红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9-37,共9页
在全民反诈背景下,由于形式多样、变化较快,复合式刷单诈骗仍然是最高发的电信网络诈骗行为。犯罪分子深谙心理控制机制,依托黑灰产业技术的高速发展,对受害人精准实施诈骗。打击复合式刷单诈骗,需要构建全链条心理干涉和阻断机制,打造... 在全民反诈背景下,由于形式多样、变化较快,复合式刷单诈骗仍然是最高发的电信网络诈骗行为。犯罪分子深谙心理控制机制,依托黑灰产业技术的高速发展,对受害人精准实施诈骗。打击复合式刷单诈骗,需要构建全链条心理干涉和阻断机制,打造黑灰产业生态和技术规范化监管体系;同时,依托人工智能和新技术,形成防范处置电信诈骗智能化大数据模型,构建打击复合式刷单诈骗犯罪的有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式刷单诈骗 电信网络诈骗 心理控制 规范化监管
下载PDF
基于集成学习的电信诈骗与营销呼叫行为识别方法研究
16
作者 郭向荣 饶新益 +2 位作者 胡琳欣 纪纯妹 薛飞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24年第10期30-34,45,共6页
传统的诈骗识别方法难以区分诈骗电话和营销电话,导致大量营销电话被误判为诈骗电话,降低了打击诈骗精准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集成学习的电信诈骗与营销呼叫行为识别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大量异常呼叫样本数据进行处理,提取出商业性营... 传统的诈骗识别方法难以区分诈骗电话和营销电话,导致大量营销电话被误判为诈骗电话,降低了打击诈骗精准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集成学习的电信诈骗与营销呼叫行为识别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大量异常呼叫样本数据进行处理,提取出商业性营销呼叫和诈骗呼叫在不同场景下的呼叫特征参数,并利用集成学习技术对这些样本数据和特征参数进行训练和建模。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判断出诈骗电话,从而实现对诈骗电话的限制和有效打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信诈骗 营销电话 集成学习
下载PDF
基于协同治理理念的大学生电信网络诈骗防范策略——以常州科教城高校为例
17
作者 王大旭 陈旭宏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5期89-92,共4页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学生遭受电信网络诈骗问题日益凸显,以常州科教城的高校为对象,探讨了大学生面临的网络诈骗问题及其成因。研究发现,大学生的网络诈骗受害情况较为严重,且存在主客观的原因,包括心理上易于信任他人、价值...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学生遭受电信网络诈骗问题日益凸显,以常州科教城的高校为对象,探讨了大学生面临的网络诈骗问题及其成因。研究发现,大学生的网络诈骗受害情况较为严重,且存在主客观的原因,包括心理上易于信任他人、价值观念缺失以及高校防范教育的不足。基于此,借鉴协同治理理论,提出了防范能力策略,旨在通过完善制度、搭建共享信息平台和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有效提升大学生的网络诈骗防范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治理 电信网络诈骗 防范策略
下载PDF
信用诈骗行为认定及惩处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宋才发 《嘉应大学学报》 2000年第4期14-18,共5页
信用诈骗是犯罪行为人利用信用证等结算方式 ,实施骗取货款和钱财的欺诈行为 ,必须依法认定信用证、信用卡欺诈行为 ,并依据有关法律规定 ,对信用诈骗犯罪分子予以惩处 ;金融机构触犯法律法规规定的 。
关键词 信用证 信用卡 信用诈骗 信用证诈骗 信用卡诈骗 信用卡诈骗 刑事责任 赔偿责任 刑法
下载PDF
竞合视角下盗窃罪与诈骗罪关系研究
19
作者 吴学斌 涂安杰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4-164,共11页
传统的互斥论难以处理实务中的疑难案件,应当重视犯罪之间的竞合,主张一体理论。盗窃罪与诈骗罪之间不能排除成立想象竞合的可能。盗窃罪是一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转移型财产犯罪的兜底性条款,而诈骗罪是拥有被害人表面上同意的转移型... 传统的互斥论难以处理实务中的疑难案件,应当重视犯罪之间的竞合,主张一体理论。盗窃罪与诈骗罪之间不能排除成立想象竞合的可能。盗窃罪是一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转移型财产犯罪的兜底性条款,而诈骗罪是拥有被害人表面上同意的转移型财产犯罪,两者在违反被害人真实意思、侵害他人财产上存在竞合。盗窃罪中的“未取得被害人同意”属于表面的构成要件要素,并不为其违法性与有责性提供依据,只是为了将侵犯同类法益的两罪相区分。诈骗罪与盗窃罪之间不是对立关系,而是法条竞合中的位阶关系,即诈骗罪是盗窃罪的特殊法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诈骗 盗窃罪 法条竞合 兜底条款 位阶关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对电信网络诈骗影响的实证研究
20
作者 魏建 刘洪洋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9-128,共20页
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日益频繁,严重影响经济和社会稳定,侵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将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中的诈骗模块数据与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相结合,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成为诈骗目标的风险、实际受骗风险和受骗损失的... 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日益频繁,严重影响经济和社会稳定,侵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将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中的诈骗模块数据与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相结合,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成为诈骗目标的风险、实际受骗风险和受骗损失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增加了家庭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目标的概率,但能帮助家庭在成为诈骗目标时降低受骗风险,减少经济损失;异质性分析方面,数字普惠金融抑制电信网络诈骗的积极效果在农村和东部地区更加显著,当家庭成员属于数字鸿沟中的优势群体时,数字普惠金融会对其产生更好的降低受骗风险并减少损失的效果;作用机制方面,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增加家庭的金融可得性、缓解融资约束以及提高家庭成员对金融经济信息关注度来降低居民实际受骗风险,减少损失;进一步分析发现,金融监管、家庭成员金融素养提升和社区宣传教育能增强数字普惠金融对电信网络诈骗的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电信网络诈骗 金融可得性 融资约束 金融经济信息关注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