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雅津13号等甜高粱品种在豫北平原试种效果及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被引量:6
1
作者 王春虎 赵现方 《农业科技通讯》 2012年第6期152-156,共5页
为了筛选出适合豫北平原种植利用的甜高粱品种,引进了9个品种进行试验观察。结果表明:雅津甜13号、雅津甜69号、郑农甜等适宜夏播,籽粒产量水平225.53~406.17 kg/亩,饲草产量3 700.25~5 283.90 kg/亩;而雅津甜1号、雅甜3号、雅甜71号... 为了筛选出适合豫北平原种植利用的甜高粱品种,引进了9个品种进行试验观察。结果表明:雅津甜13号、雅津甜69号、郑农甜等适宜夏播,籽粒产量水平225.53~406.17 kg/亩,饲草产量3 700.25~5 283.90 kg/亩;而雅津甜1号、雅甜3号、雅甜71号等品种夏播籽粒不能正常成熟。在生产实践中,若以收获种子为主,应选用前者,后者不适宜豫北平原种植利用。若以收获饲草为目的或者春播,后者可以种植利用,籽粒产量230.48~406.17 kg/亩,饲草产量4 326.36~5 596.70 kg/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高粱 试种效果 高产栽培 关键技术
下载PDF
中棉所系列棉花新品种在金华地区试种效果 被引量:4
2
作者 包立生 蒋梅巧 +3 位作者 邱新棉 方桂清 王卫波 汪云法 《江西棉花》 2010年第4期61-63,共3页
关键词 金华地区 新品种 中棉所 试种效果 棉花 种植面积 杂交棉品种 浙江金华
下载PDF
杭州名茶龙井43号在东兴市试种效果 被引量:5
3
作者 刘义明 苏兴保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04年第1期87-88,共2页
198 7年引进杭州名茶“龙井 4 3号”在具有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的东兴市小面积种植 ,16年平均茶叶年产量2 9.2 6 kg/ 6 6 6 .7m2 ,通过延长封园时间和增加施肥次数 ,茶叶年产量达到 6 0~ 70 kg/ 6 6 6 .7m2 。东兴产冬茶略优于杭州产夏... 198 7年引进杭州名茶“龙井 4 3号”在具有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的东兴市小面积种植 ,16年平均茶叶年产量2 9.2 6 kg/ 6 6 6 .7m2 ,通过延长封园时间和增加施肥次数 ,茶叶年产量达到 6 0~ 70 kg/ 6 6 6 .7m2 。东兴产冬茶略优于杭州产夏秋茶 ,香气明显 ,色泽基本相近 ;化验结果夏、秋茶儿茶多酚含量略高 ,氨基酸含量基本相同 ,与杭州产龙井基本相似 ,适宜在东兴市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 龙井43号 东兴市 试种效果
下载PDF
阿拉尔垦区不同土壤条件下陆海三系杂交棉的试种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周曙霞 程鲁军 屈喜军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10,共2页
关键词 三系杂交棉 阿拉尔垦区 土壤条件 试种效果 陆海 生长发育规律 良种良法配套 大面积高产
下载PDF
棉花新品系96—1在南城县试种效果较好
5
作者 熊兵才 《江西棉花》 2000年第2期38-39,共2页
关键词 棉花 新品质96-1 试种效果 南城县
下载PDF
海水倒灌蔬菜试种效果简报
6
作者 叶利勇 黄承贤 许方程 《温州农业科技》 1996年第3期38-38,共1页
1994年8月21日,我市遭受了百年未遇的17号强台风正面袭击,大面积海堤被毁,决堤的海水倒灌冲刷了沿海各类蔬菜基地,造成肥土流失,淤泥沉积,土壤严重渍盐,有些菜地土壤含盐量大大超过了蔬菜正常生长范围。为了尽快恢复蔬菜生产和供应,必... 1994年8月21日,我市遭受了百年未遇的17号强台风正面袭击,大面积海堤被毁,决堤的海水倒灌冲刷了沿海各类蔬菜基地,造成肥土流失,淤泥沉积,土壤严重渍盐,有些菜地土壤含盐量大大超过了蔬菜正常生长范围。为了尽快恢复蔬菜生产和供应,必须研究解决生产技术。为此,我们在对受灾严重的瑞安、龙湾、瓯海、永嘉、乐清等地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于8月25日开始在龙湾区底岭下村蔬菜基地进行抢种试种,现小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海水倒灌 灾后试种效果
下载PDF
药食两用菊苣试种试验 被引量:1
7
作者 龚静江 刘忠堂 《农村科技》 2013年第12期52-53,共2页
菊苣为菊科多年生药食两用草本植物,地上部分及根可供药用。为了探索菊苣在喀什地区试种效果,2012年3月,喀什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喀什地区疏附县吾库沙克乡3村4组开展了菊苣常规种植试验:在疏勒县牙曼亚乡8村2组开展了果树间作... 菊苣为菊科多年生药食两用草本植物,地上部分及根可供药用。为了探索菊苣在喀什地区试种效果,2012年3月,喀什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喀什地区疏附县吾库沙克乡3村4组开展了菊苣常规种植试验:在疏勒县牙曼亚乡8村2组开展了果树间作菊苣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种试验 药食两用 菊苣 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喀什地区 草本植物 地上部分 试种效果
下载PDF
上海郊区三林改良“老崩瓜”6月上市
8
作者 袁亚祥 《中国果业信息》 2009年第4期48-48,共1页
具有百余年历史的上海市浦东三林“老崩瓜”改良品种将于6月下旬上市,此前在海南试种效果较好,口感较原来更甜。
关键词 改良品种 上海郊区 上市 试种效果 上海市
下载PDF
日本甘薯鸣门金时
9
作者 王隆清 马洪英 +2 位作者 刘书亭 张远芳 郭锐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53-53,共1页
关键词 金黄色 日本 甘薯 高新技术示范园区 试种效果 加工产品 天津 适应性 品种 变种
下载PDF
日本甘薯鸣门金时
10
作者 王隆清 马洪英 +2 位作者 刘书亭 张远芳 郭锐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06年第9期14-14,共1页
日本甘薯鸣门金时是日本德岛县呜门市特产,系红冬变种,紫皮,薯肉黄白色、烤熟后金黄色,自2004年由天津市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引入试种后,发现其优质、抗病、适应性强、形状好、口味佳,是炸薯条的首选品种,取得了很好的试种效果... 日本甘薯鸣门金时是日本德岛县呜门市特产,系红冬变种,紫皮,薯肉黄白色、烤熟后金黄色,自2004年由天津市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引入试种后,发现其优质、抗病、适应性强、形状好、口味佳,是炸薯条的首选品种,取得了很好的试种效果。目前该品种在日本的薯苗、鲜薯和加工产品上均有较大缺口,有很大的出口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 日本 甘薯 高新技术示范园区 试种效果 加工产品 天津市 适应性 品种 变种
下载PDF
新兴珍贵蔬菜——冰菜的生产管理技术 被引量:1
11
作者 梁昕景 郑宇 +2 位作者 韩雪松 陈柏杰 曾祥伟 《长江蔬菜》 2018年第11期34-36,共3页
冰菜,是一种新兴的珍贵蔬菜,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在广西试种效果良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和推广价值。现根据冰菜被引进试种的成功栽培经验,总结出一套适合广西种植的生产管理技术。
关键词 生产管理技术 蔬菜 营养价值 试种效果 栽培经验 广西
下载PDF
枣棉间作栽培管理技术
12
作者 肖飞 《农村科技》 2009年第9期16-17,共2页
47团4连自2007年起采取枣棉同作种植模式,试种效果明显,总结出一套科学实用的枣棉间作技术。
关键词 间作技术 栽培管理技术 种植模式 试种效果
下载PDF
超高产山润2003大蒜栽培法
13
作者 张弘 《农村新技术》 2007年第1期9-9,共1页
该蒜是日本山润株式会社育成的超高产品种,我国试种效果良好,试验田潜力产量每667平方米5776千克,大田种植3500千克。
关键词 超高产品种 大蒜 栽培法 株式会社 试种效果 大田种植 试验田 育成
下载PDF
棉花新品种K7生长特性与配套栽培技术
14
作者 党学敏 《新疆农业科技》 2009年第1期41-41,共1页
0 引言 棉花新品种K7是优质高产抗病虫,适合高密度栽培方式。2007年,224团引入试种600hm^2,采取棉林间作种植模式,最高产量达7380kg/hm^2;2008年种植面积1100hm^2,最高产量达7800kg/hm^2,而且表现出抗病、抗虫、早熟、综合性... 0 引言 棉花新品种K7是优质高产抗病虫,适合高密度栽培方式。2007年,224团引入试种600hm^2,采取棉林间作种植模式,最高产量达7380kg/hm^2;2008年种植面积1100hm^2,最高产量达7800kg/hm^2,而且表现出抗病、抗虫、早熟、综合性状优良等优点,试种效果明显,是一个值得推广的良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套栽培技术 新品种 生长特性 棉花 间作种植模式 试种效果 优质高产 栽培方式
下载PDF
膜下常压微灌种植打瓜机械化技术在裕民县的应用
15
作者 李崇峙 徐文彪 《农村牧区机械化》 2006年第3期34-35,共2页
介绍把膜下常压微灌技术,应用于打瓜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膜下常压微灌 打瓜 试种效果
下载PDF
Which Endpoints Can Be Reliably Assessed in Semi-field Pollinator Species Testing without Estimating False Positive or False Negative? MDD’s and Replicates Issue
16
作者 Marco Pompeo Candolfi Holger Bargen +4 位作者 Sigrun Bocksch Olaf Klein Marco Kleinhenz Silvio Knaebe Bronislawa Szczesniak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A)》 2018年第3期142-161,共20页
Statistical power, number of replicates and experiment complexity of semi-field and field studies on Apis and non-Apis bee species has become a major issue after publication of the draft 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 Statistical power, number of replicates and experiment complexity of semi-field and field studies on Apis and non-Apis bee species has become a major issue after publication of the draft 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 (EFSA) Guidance on risk assessment of plant protection products (PPP) on bees (Apis mellifera, Bombus spp. and solitary bees). According to this guidance document, field studies have to be designed to be able to detect significance differences as low as 7% for certain endpoints such as reduction in colony size. This will require an immense number of replicates which is obviously not feasible. In the present study, key endpoints such as mortality, termination rate and number of brood cells in honeybee studies, cocoon production and flight activity in solitary bee studies and number of gynes in bumble bee studies (just to mention some of the endpoints considered) in semi-field studies were analyzed, with Apis mellifera, Bombus terrestris and Osmia bicornis during the past five years (2013-2017). The results indicate huge differences in the percentage minimal detectable differences (%MDDs) (MDD expressed as median of control value of the endpoint in percent) depending on endpoint and species tested. For honeybee semi-field studies, the lowest %MDDs recorded were between 10% and 15% for the endpoints foraging, number of brood cells and colony strength. The highest %MDDs were observed for the endpoint termination rate, with a %MDD of almost 50%. For the endpoints in bumble bee semi-field studies the %MDDs varied between 17% for bumble bee colony weight and 53% for average mortality during the exposure period in the tunnel. The %MDD for the number of gynes (young queens) was slightly below 25%. For the semi-field solitary bee test system, the %MDDs for the measured endpoints seem to be lower than those for the other two species tested. The %MDDs for the endpoints hatching of offspring, nest occupation and number of cocoons were 8%, 13% and 14%, respectively. Most of the %MDDs were between 10% and 30% indicating clearly that the currently performed experimental design for the semi-field pollinator studies allowed to determine relatively small effects on key study endpoints. Th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for all the three bee species tested, the semi-field test design detected low %MDDs for most of the endpoints. It was also observed that detectabl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ontrol and PPP treatments were much lower in semi-field test designs than in field studies with these bee species. The “perfect sample size” really does not exist but test design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can be adapted to lower the %MDDs. Measured and simulated (according to Student’s t-test-distribution) data and results showed that statistical evaluations parameter selection (e.g., alpha value), data transformation (log10) and the number of replicates had a direct effect on the ability of the test design to detect lower or higher %MDD values. It could show that a change of alpha value from 0.05 to 0.1, increases the ability of the studies to detect lower %MDDs. For most of the measured endpoints,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replicates e.g., from four to eight, improved the power of the test design by decreasing the %MDD. The reduction magnitude of the %MDD is dependent on the endpoint and selection of statistical parameters such as the alpha value. Parameters that display effects at a biologically relevant scale will be a better indicator for effects than parameters that are able to detect minor differences that are not biologically relev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is mellifera Bombus terrestris Osmia bicornis OECD75 minimal detectable difference (MDD) statistical power
下载PDF
宽带多元多熟高产高效间套模式简介
17
作者 王修群 薛寒 孙兰明 《农村机械化》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5-36,共2页
一、间作套种新模式的由来方城县位于河南南阳盆地,是全国小麦商品粮基地县。耕地面积10万hm2,年麦播面积667万hm2。由于该县工业基础薄弱,非农产业又不发达,因而广大农民对农业丰欠、耕地产出变化有更大的依赖性。长... 一、间作套种新模式的由来方城县位于河南南阳盆地,是全国小麦商品粮基地县。耕地面积10万hm2,年麦播面积667万hm2。由于该县工业基础薄弱,非农产业又不发达,因而广大农民对农业丰欠、耕地产出变化有更大的依赖性。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建立一种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 套种模式 优越性 种植模式 试种效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