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辩证的“本土”:以《呼吸诗刊》为中心的讨论 |
张嘉茵
|
《华文文学》
|
2024 |
0 |
|
2
|
开辟诗的“新大陆”——北美华文诗刊《新大陆》的诗场域建构与诗学探索及贡献 |
程国君
|
《华文文学》
|
2023 |
0 |
|
3
|
一份不应忘记的现代派重要诗刊——论《大公报·文艺·诗特刊》 |
曹万生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3
|
|
4
|
《诗刊》与朦胧诗的兴衰 |
胡友峰
李修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5
|
《诗刊》(1957-1964)“编后记”的社会学解读 |
连敏
王旭
|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6
|
诗潮中的弄潮儿——论《诗刊》与“青春诗会” |
钱继云
|
《扬子江(评论)》
CSSCI
|
2012 |
3
|
|
7
|
《诗刊》与1980年代诗歌评奖 |
钱继云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8
|
《诗刊》与“朦胧诗论争” |
钱继云
|
《扬子江(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2
|
|
9
|
高调的诗歌之低--民间诗刊 |
张清华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10
|
当代诗歌史视野下的民间诗刊《诗歌与人》 |
明飞龙
|
《扬子江(评论)》
|
2011 |
3
|
|
11
|
《诗刊》与“上园派”的形成及其影响 |
蒋登科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12
|
在“言说”与“沉默”之间——《诗刊》(1957—1964)“编者按”研究 |
陈宗俊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13
|
“民间诗刊”类型与“同人”标的——兼就“民刊”、“官刊”等关系新思考 |
张无为
|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17 |
2
|
|
14
|
二维码时代的诗歌发展新图——以《诗刊社》微信公众号为例 |
李恒才
|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
2017 |
2
|
|
15
|
诗歌新人辈出的1980年——评《诗刊》新人新作小辑和青春诗会 |
牛殿庆
|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9 |
1
|
|
16
|
《诗刊》与新时期诗歌的生成 |
钱继云
|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18 |
1
|
|
17
|
夹缝生存中的艰难“言说”——1957:《诗刊》“编后记”话语方式微观透视 |
巫洪亮
|
《嘉应学院学报》
|
2010 |
1
|
|
18
|
《诗刊》发表毛泽东诗词的文学史影响 |
李仲凡
|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1
|
|
19
|
诗歌传播与文学政治——论《诗刊》的发展与政治话语的关联 |
胡友峰
|
《百家评论》
|
2018 |
1
|
|
20
|
幽灵的愤怒与体味的极限——民间诗刊 |
张清华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