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3篇文章
< 1 2 7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月亮燃烧的理由——沙冒智化诗歌艺术浅论
1
作者 熊英琴 《长江文艺评论》 2024年第4期112-116,共5页
沙冒智化是西部近来涌现出的青年藏族诗人之杰出代表,已出版《梦之光斋》《厨房私语》等三本藏语诗集和《光的纽扣》《月亮掉在碗里说》《月亮搬到身上来》等汉语诗集,且在诗歌界引起一定程度的关注与反响。十多年来沙冒智化一直在藏语... 沙冒智化是西部近来涌现出的青年藏族诗人之杰出代表,已出版《梦之光斋》《厨房私语》等三本藏语诗集和《光的纽扣》《月亮掉在碗里说》《月亮搬到身上来》等汉语诗集,且在诗歌界引起一定程度的关注与反响。十多年来沙冒智化一直在藏语抒情体诗歌与现代汉语诗艺之间穿梭跋涉,终凭借神性、灵性与人性书写的砥砺纠葛之新姿态,从诗的传统与现代沟通甬道之新开辟上确立了自己极具辨识度的当代诗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艺术 当代诗歌 诗歌 人性书写 诗艺 月亮 智化 辨识度
下载PDF
论林景熙七言律诗的诗歌艺术——就数字入诗研究
2
作者 徐乐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34-38,共5页
数字入诗是诗歌艺术的重要方面。在林景熙存世的85首七言律诗中,包含数字的诗歌数量高达76首,可见其数字运用之多。林诗不但数字运用甚多,且手法纯熟。其入诗的数字不仅有如“一”“二”等自然数字,还大量存在如“千”“几”“独”等包... 数字入诗是诗歌艺术的重要方面。在林景熙存世的85首七言律诗中,包含数字的诗歌数量高达76首,可见其数字运用之多。林诗不但数字运用甚多,且手法纯熟。其入诗的数字不仅有如“一”“二”等自然数字,还大量存在如“千”“几”“独”等包含数字意义的特殊数字。林景熙七律中的数字运用除了频率高这一特点外,还具有组合多样性、位置丰富性等典型性特征。诗中数字的存在对于诗歌事物的描写、场面的描绘及情感的抒发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景熙 七言律诗 诗歌艺术 数字
下载PDF
《搜玉小集》诗歌艺术研究
3
作者 谢雨霏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56-62,共7页
《搜玉小集》是初唐时期的一部诗歌选集,从中能够窥见初唐诗歌艺术的发展情况。书中所选律诗大多已符合唐代声律规则,很少出现平仄问题,艺术手法也呈现出多样化特点。通过对其定量分析,发现其在词汇、句法、诗歌风尚以及审美取向方面都... 《搜玉小集》是初唐时期的一部诗歌选集,从中能够窥见初唐诗歌艺术的发展情况。书中所选律诗大多已符合唐代声律规则,很少出现平仄问题,艺术手法也呈现出多样化特点。通过对其定量分析,发现其在词汇、句法、诗歌风尚以及审美取向方面都有着独特的时代风貌。由此可见在武后时期到开元时期的这一段时间内,格律诗的创作是在迅速发展与不断完善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搜玉小集》 诗歌艺术 初唐
下载PDF
袁行霈的治诗之道——以《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为例
4
作者 张浩楠 《今古文创》 2024年第32期36-38,共3页
袁行霈先生为学多方,在诗学研究领域独辟蹊径,成果卓著,他的著作《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为中国古代诗歌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层面的借鉴。袁先生运用史论结合的诗学研究方法,兼顾诗歌艺术史的考察和诗歌艺术论的探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上... 袁行霈先生为学多方,在诗学研究领域独辟蹊径,成果卓著,他的著作《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为中国古代诗歌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层面的借鉴。袁先生运用史论结合的诗学研究方法,兼顾诗歌艺术史的考察和诗歌艺术论的探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上下两编的编写呈现出了宏观研究与微观考察相结合的诗学研究方法。他还注重“横通”与“纵通”的治学理念,运用了纵横双向比较的诗学研究方法研究诗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行霈 诗歌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研究方法
下载PDF
一诗舞成——读《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5
作者 杨田雨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第13期45-47,共3页
袁行霈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的泰斗级人物,将最初的研究方向定在中国诗歌艺术的研究上,很大程度上是受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与文学史拆分研究现状的驱动。袁行霈的《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在对中国古代诗词进行深入分析的同时,也为当代诗... 袁行霈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的泰斗级人物,将最初的研究方向定在中国诗歌艺术的研究上,很大程度上是受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与文学史拆分研究现状的驱动。袁行霈的《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在对中国古代诗词进行深入分析的同时,也为当代诗歌的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分为上、下两编,上编着眼于中国诗歌艺术理论,着重论述了言、意、象、境等中国传统美学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诗词 中国诗歌艺术 当代诗歌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 中国传统美学 袁行霈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泰斗级
下载PDF
唐代文学研究的又一硕果——写在《王维诗歌艺术论》出版后
6
作者 梁瑜霞 《唐都学刊》 2017年第4期29-32,共4页
西安文理学院人文学院教授、西安文学研究会创会会长、中国王维研究会创会会长师长泰(1938—2016)先生,一生致力于唐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先后出版《古代诗词名句探胜》《唐诗艺术技巧》《唐人律诗精品评赏》《白居易诗选评》《历代诗人... 西安文理学院人文学院教授、西安文学研究会创会会长、中国王维研究会创会会长师长泰(1938—2016)先生,一生致力于唐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先后出版《古代诗词名句探胜》《唐诗艺术技巧》《唐人律诗精品评赏》《白居易诗选评》《历代诗人咏兴庆宫诗选注》等著作。《王维诗歌艺术论》是师长泰先生唐代文学研究的又一新著,该书是师先生关于王维研究的集成之作,体现了四个特点:一是重视文本细读的基本功夫;二是重视诗艺诗法的探赜抉微;三是重视文献和田野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四是该书具有王维研究学术史的价值和意义,也奠定了先生在王维研究学术史上的崇高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长泰 《王维诗歌艺术论》 文本细读 诗歌艺术 文献资料 田野调查 学术史价值
下载PDF
饱含着真实生命体验的睿智之思--张执浩诗歌艺术论 被引量:5
7
作者 梁桂莲 刘川鄂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0-114,共5页
张执浩的诗歌写作凝聚着对生活的认识和发现。他对生活的态度经历了从最初的梦想"在远方"到"继续下潜"进入生活内部的转变。与此相应的是,他的写作也经历了从逃离生活——融入生活——深入生活的变化。张执浩从平... 张执浩的诗歌写作凝聚着对生活的认识和发现。他对生活的态度经历了从最初的梦想"在远方"到"继续下潜"进入生活内部的转变。与此相应的是,他的写作也经历了从逃离生活——融入生活——深入生活的变化。张执浩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发现了诗意,同时也在诗歌中表达自己对生活,对美的理解和认识。他凭借着对生活的热情,将诗歌的触角伸展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发现生活中的欢喜,也抚摸生活中的疼痛,温暖,饱含着生命的痛与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执浩 诗歌艺术 生命体验
下载PDF
壅塞的清除——南朝至唐代诗歌艺术的发展一题 被引量:5
8
作者 骆玉明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17-122,共6页
中古文人诗兴起以后 ,由于对诗歌特质的理解的偏差 ,出现一种语意繁复的壅塞现象 ,妨害纯净的诗境的形成。从南朝至唐对此现象的清除过程 ,也就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为高度自觉的艺术创造的过程。以语言浅显、意境明净。
关键词 南朝至唐代 诗歌艺术 壅塞现象 诗境 构成 创作 阅读
下载PDF
T.S.艾略特宗教观的转变对其诗歌艺术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陈红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02-105,共4页
T.S.艾略特因其独特的诗歌艺术,以及对现代西方社会问题的剖析,给后人造成的影响一直受到评论界的关注。然而无论在西方还是我国,读者和批评家似乎更偏爱他的早期作品,尤其是此一时间的代表作《荒原》,原因是它们对社会的丑陋揭露得更... T.S.艾略特因其独特的诗歌艺术,以及对现代西方社会问题的剖析,给后人造成的影响一直受到评论界的关注。然而无论在西方还是我国,读者和批评家似乎更偏爱他的早期作品,尤其是此一时间的代表作《荒原》,原因是它们对社会的丑陋揭露得更为深刻。艾略特之后期作品,即诗人皈依基督教之后的创作,则有信仰盖过现实之嫌。当然艾略特的后期作品,特别是最后的《四个四重奏》,以自然流畅取代生涩难懂,在语言风格上优于以《荒原》为代表的前期作品,也是为人所公认的,对诸如此类的评论,笔者表示一定程度上的赞同,但在某些问题上将提出异议,尤其想强调艾略特宗教观的转变为其诗歌艺术带来的直接和重大的影响。这一点看来常常被国内的一些评论家所忽视了,至少认识得不够深入。笔者将说明,艾略特的诗歌创作,无论前期或后期,均是围绕着上帝与人之关系这一核心命题而展开的,偏离这一核心即是偏离了诗人的创作主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艾略特 宗教观 诗歌艺术 《荒原》 《四个四重奏》 玄学派诗人 上帝 语言风格 后期作品 西方社会
下载PDF
论“文章四友”与唐前期诗歌艺术进程 被引量:4
10
作者 许总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85-89,共5页
论“文章四友”与唐前期诗歌艺术进程许总(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据《新唐书》卷二百零一《杜审言传》载:杜审言“与李峤、崔融、苏味道为文章四友,世号崔、李、苏、杜”。这一文人集团的形成,在那一特定时代文化氛围与艺术进程的推就... 论“文章四友”与唐前期诗歌艺术进程许总(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据《新唐书》卷二百零一《杜审言传》载:杜审言“与李峤、崔融、苏味道为文章四友,世号崔、李、苏、杜”。这一文人集团的形成,在那一特定时代文化氛围与艺术进程的推就之中,显示出共同的审美趣尚与艺术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章四友 诗歌艺术 咏物诗 杜审言 宫廷文学 唐前期 七言排律 苏味道 宫廷诗 近体
下载PDF
从《翛园集》到《橛庵草》——论担当诗歌艺术和文学观的发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秋克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5-130,共6页
明末诗人担当的一生,经历了由俗世到僧界两种境况,其前期作品《翛园集》和后期作品《橛庵草》的诗歌艺术风格也随之发生变化。与其文学创作实践相适应,担当的文学观念亦非一成不变,他比较重要的诗禅、形神、复古论成熟于《橛庵草》时代。
关键词 担当 诗歌艺术 文学观 发展
下载PDF
痖弦诗歌艺术论 被引量:5
12
作者 沈奇 《华文文学》 2011年第3期52-62,共11页
对存在的开放和对语言的再造之双重深入,构成痖弦诗歌的基本品质,也由此奠定了他在整个中国新诗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就整个近百年中国新诗历史而言,痖弦是为数不多的几位经得起时间考验与理论质疑的、真正到位的现代主义代表诗人之... 对存在的开放和对语言的再造之双重深入,构成痖弦诗歌的基本品质,也由此奠定了他在整个中国新诗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就整个近百年中国新诗历史而言,痖弦是为数不多的几位经得起时间考验与理论质疑的、真正到位的现代主义代表诗人之一。他在为揭示一个族群的文化放逐中,同时昭示了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文化放逐;他在为一个个失乡的个体生命做精神塑像时,也同时塑造了一个失乡时代的影像;他在为昨天的历史定义时,也定义了今天的现实。而痖弦诗歌艺术中的许多特质,包括对口语的运用与对叙述性语言的再造、浓缩意象与重构非意象成分、卓然独步的戏剧性效果与张力效应、趋近完美的形式感等,于今天的现代汉诗之理论与实践,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启示性和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现代诗 痖弦 诗歌艺术 诗歌精神
下载PDF
倾情倾度 倾色倾声——曹丕诗歌艺术特色浅论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丽梅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44-47,共4页
曹丕有意识地创造意境、选择意象,他所选取的景色都和所抒发的感情密切相关,善于化景语为情语,融情入景,情与景密切配合,情真景切,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曹丕诗歌抒情性强,表情婉转细腻,总是回环往复地抒写感情,不同于建安其他作家的豪... 曹丕有意识地创造意境、选择意象,他所选取的景色都和所抒发的感情密切相关,善于化景语为情语,融情入景,情与景密切配合,情真景切,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曹丕诗歌抒情性强,表情婉转细腻,总是回环往复地抒写感情,不同于建安其他作家的豪放洒脱,而更多了几分深情与清丽;曹丕的诗歌语言雕刻,讲求构思,在技巧上增强了对诗歌艺术性的追求,表现出曹丕自觉进行文学创作的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丕 诗歌艺术 文学创作 人文关怀 自觉意识 艺术特色
下载PDF
宋之问诗歌艺术接受述论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斌 尚永亮 《唐都学刊》 2005年第3期5-8,共4页
自唐以降历代诗学批评家对宋之问诗歌艺术进行了评点阐释,而这些品评不仅零星散落、琐碎细杂,而且存在片面随意、概念模糊等问题。系统梳理诗评家对宋之问诗歌艺术的零星点评,可以呈现宋之问诗歌艺术的阐释历史,即不同时代不同诗学观念... 自唐以降历代诗学批评家对宋之问诗歌艺术进行了评点阐释,而这些品评不仅零星散落、琐碎细杂,而且存在片面随意、概念模糊等问题。系统梳理诗评家对宋之问诗歌艺术的零星点评,可以呈现宋之问诗歌艺术的阐释历史,即不同时代不同诗学观念背景下宋之问诗歌艺术的接受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之问 艺术 诗评家 接受 诠释 诗歌艺术 艺术接受 述论 诗学观念 概念模糊
下载PDF
从学生和网络受众的角度出发寻找“接口”——建设视频公开课“中国诗歌艺术”的体会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红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11,9,共3页
从建设视频公开课"中国诗歌艺术"的过程出发,总结寻找"接口",实现专业内容与非专业学生对接、大学课堂与网络受众对接的实践与体会。
关键词 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 四川大学 中国诗歌艺术
下载PDF
评点视野下的孟浩然诗歌艺术——以刘辰翁评点孟浩然诗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宗瑞冰 《殷都学刊》 2005年第4期83-85,共3页
当前人们对孟浩然诗歌艺术的研究很少注意到评点这一批评形式。刘辰翁是最早评点孟浩然诗歌者。刘氏在评点中,首次全面评述了孟诗的艺术风格、语言修辞技巧、篇章结构特点等。其评点在孟诗艺术研究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评点视野下... 当前人们对孟浩然诗歌艺术的研究很少注意到评点这一批评形式。刘辰翁是最早评点孟浩然诗歌者。刘氏在评点中,首次全面评述了孟诗的艺术风格、语言修辞技巧、篇章结构特点等。其评点在孟诗艺术研究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评点视野下,孟诗艺术被逐渐彰显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点 孟浩然 诗歌艺术 刘辰翁
下载PDF
论九叶诗人杜运燮的诗歌艺术 被引量:2
17
作者 游友基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3期63-70,共8页
九叶诗人杜运燮的诗歌艺术乃综合融化的艺术:一、从文学思潮看,杜诗致力于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综合、融化。二、从诗情元素看,诗人善于将智性与感性相融合。三、从美学范畴看,杜将彼此对立的审美形态巧妙地结合起来。四、从诗的格... 九叶诗人杜运燮的诗歌艺术乃综合融化的艺术:一、从文学思潮看,杜诗致力于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综合、融化。二、从诗情元素看,诗人善于将智性与感性相融合。三、从美学范畴看,杜将彼此对立的审美形态巧妙地结合起来。四、从诗的格调说,杜善于把古典诗风、现代诗风、中国诗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叶诗人 杜运燮 诗歌艺术 现代主义者 现实主义 西方现代派 意象 那喀索斯 审美形态 美学范畴
下载PDF
孟郊贾岛诗歌艺术比较 被引量:1
18
作者 房日晰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17-121,共5页
孟郊贾岛都是活跃在元和诗坛的著名诗人,他们以苦吟著称而贫寒终身,仕途的蹭蹬,生活的潦倒以及身后的寂寞等,其生平遭遇极为相似。自苏轼说了“元轻白俗,郊寒岛瘦”以后,文学史家往往将贾孟二人诗歌并称,并以寒瘦概括其诗歌艺术风格。其... 孟郊贾岛都是活跃在元和诗坛的著名诗人,他们以苦吟著称而贫寒终身,仕途的蹭蹬,生活的潦倒以及身后的寂寞等,其生平遭遇极为相似。自苏轼说了“元轻白俗,郊寒岛瘦”以后,文学史家往往将贾孟二人诗歌并称,并以寒瘦概括其诗歌艺术风格。其实,他们本来就是忘年交的诗友,孟郊对比他小28岁的青年诗人贾岛极为推崇,他曾赞扬贾岛说:“诗骨耸东野,诗涛涌退之。……可惜李杜诗,不见此狂痴。”(《戏赠无本二首》)他认为贾岛的诗的风骨与诗才,不在自己和韩愈之下,直可上追李杜。贾岛对孟郊的诗歌成就,也十分钦佩。他称赞孟郊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郊 贾岛诗 艺术比较 苦吟 东野 诗歌艺术 孟郊诗 李杜 寒士 韩愈
下载PDF
“离散家族”与李白的家世记忆——兼论其与李白个性气质及诗歌艺术特征之关联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芳民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7-128,共12页
李白先世徙居碎叶,其家族可称为“离散家族”。李白家族的这一特点,导致了家族谱牒的坠失,也引起后人对其家世记忆的质疑,但李白有关其家世的记忆,不仅出于他本人对其家族世系的确信,同时也与其家族回归后文化寻根与文化认同心理密切相... 李白先世徙居碎叶,其家族可称为“离散家族”。李白家族的这一特点,导致了家族谱牒的坠失,也引起后人对其家世记忆的质疑,但李白有关其家世的记忆,不仅出于他本人对其家族世系的确信,同时也与其家族回归后文化寻根与文化认同心理密切相关。由此,其家族先世杰出人物的个性与功业,也就潜在地影响了其“英特越逸”个性气质的形成,而这种个性气质,又进一步成为其诗歌多“奔逸气”与不受羁勒、天马行空艺术特征的根基。李白的家世记忆,不仅于认识其家族特征颇有价值,对于解释诗歌史上的“李白之谜”也大有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离散家族 文化认同 英特越逸 诗歌艺术
下载PDF
闻一多的诗歌艺术追求探索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玉石 《江汉论坛》 1985年第10期44-48,共5页
在纷繁复杂的中国现代诗歌流派中,以闻一多、徐志摩代表的新月诗派,是最早自觉努力于探索新诗的艺术美的诗人群之一。他们“在相似或相近的气息之下禀着同样以严正态度认真写诗的精神”而产生的一些优秀的作品,往往具有一种艺术美的特质... 在纷繁复杂的中国现代诗歌流派中,以闻一多、徐志摩代表的新月诗派,是最早自觉努力于探索新诗的艺术美的诗人群之一。他们“在相似或相近的气息之下禀着同样以严正态度认真写诗的精神”而产生的一些优秀的作品,往往具有一种艺术美的特质,这些诗,告诉我们的不是“一个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 诗歌艺术 新月诗派 徐志摩 艺术选择 诗歌流派 自然美 自觉努力 新月派诗人 唯美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