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1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句法成分语气化的类型、成因与条件
1
作者 温锁林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5-381,共17页
文章研究现代汉语里句法成分的语气化现象,即句法成分或结构体的语气功能凸显而其句法与语义功能削减甚至丧失的现象。文章指出了句法成分语气化的特点与判别标准,描述了三类句法成分的语气化现象及其功能演化的成因与条件:“准情态副... 文章研究现代汉语里句法成分的语气化现象,即句法成分或结构体的语气功能凸显而其句法与语义功能削减甚至丧失的现象。文章指出了句法成分语气化的特点与判别标准,描述了三类句法成分的语气化现象及其功能演化的成因与条件:“准情态副词”由句法成分原位演化形成,“准语气词”由小句合并形成,“语气化结构”由直接添加专用的语气成分形成。文章还对诱发句法成分语气化的诸因素做了分析与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法成分的语气 准情态副词 语气 语气化结构 小句合并
下载PDF
藏缅语疑问语气助词的类型学特征——兼与汉语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戴庆厦 吕羿蒙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5,共10页
本文运用语言类型学和描写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在考察、比较50多种藏缅语族语言及方言疑问语气助词的基础上,指出藏缅语有疑问语气助词发达型、次发达型和不发达型三种类型;部分疑问语气助词存在多功能性,即除了表示疑问语气外,还能表... 本文运用语言类型学和描写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在考察、比较50多种藏缅语族语言及方言疑问语气助词的基础上,指出藏缅语有疑问语气助词发达型、次发达型和不发达型三种类型;部分疑问语气助词存在多功能性,即除了表示疑问语气外,还能表达人称、数、方向等意义;不同语言间的疑问语气助词同源词较少、只有部分存在同源关系,而且分布不平衡。藏缅语与汉语是有同源关系的亲属语言,二者有相同点,也有差异。通过比较发现,藏缅语、汉语分析性语言类型的共性决定了疑问语气助词的基本特点相似,但分析性强弱不同又导致了疑问语气助词的丰富程度存在差异。汉语虽在上古阶段就出现了疑问语气助词,但应当是在与藏缅语分化后产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问语气助词 藏缅语 汉语
下载PDF
言语行为理论与语气词的功能意义
3
作者 崔希亮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2024年第3期58-65,共8页
言语行为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以言表意行为(locutionary act),即言有所谓;第二个层次是以言行事行为(illocutionaryact),即言有所为;第三个层次是以言取效行为(perlocutionary act),即言有后效。汉语语气词功能和意义的刻画... 言语行为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以言表意行为(locutionary act),即言有所谓;第二个层次是以言行事行为(illocutionaryact),即言有所为;第三个层次是以言取效行为(perlocutionary act),即言有后效。汉语语气词功能和意义的刻画一直是一个难题,不论是概括模式还是分解模式都很难准确充分地描写语气词的功能和意义。从言语行为入手来研究语气词的功能和意义是一种新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行为 语气 功能意义
下载PDF
试析语气副词“复”的形成与演变
4
作者 彭慧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29-134,共6页
“复(復)”本为动词“返还、返回”,受语义和句法的双重影响,它由动词虚化为累加副词。然而,它的语法化过程并未就此停止,两汉之际,受疑问代词“谁”“何”的组合影响,加之副词“又”的类推同化,“复”由累加副词再度虚化为一个语气副... “复(復)”本为动词“返还、返回”,受语义和句法的双重影响,它由动词虚化为累加副词。然而,它的语法化过程并未就此停止,两汉之际,受疑问代词“谁”“何”的组合影响,加之副词“又”的类推同化,“复”由累加副词再度虚化为一个语气副词。作为一个新兴的语气副词,“复”不仅用于疑问句中,表示反诘或疑问,同时也用于否定句或肯定句中,表示强调。不过,自从产生以后,语气副词“复”的虚化程度和使用频率并不太高,受同一形式的词尾“复”的冲击和制约,以及同一意义范畴内副词“又”“还”的排挤与压制,唐宋时期,“复”的使用已呈明显衰落趋势;元明时期,在语言文字内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语气副词“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 累加副词 语气副词 主观化
下载PDF
上古汉语语气词的语音及语用研究
5
作者 王紫琦 《汉字文化》 2024年第19期1-3,共3页
本文以古代汉语为研究对象,对其声韵调进行研究,探讨其声韵特点与其声调语义的关系。在语料的支撑下,本文针对每一种情绪词的出现频率及其在不同的语气词体系中的比重进行分析,以古汉语为例,借鉴语法、主观化等相关研究成果,探讨汉语语... 本文以古代汉语为研究对象,对其声韵调进行研究,探讨其声韵特点与其声调语义的关系。在语料的支撑下,本文针对每一种情绪词的出现频率及其在不同的语气词体系中的比重进行分析,以古汉语为例,借鉴语法、主观化等相关研究成果,探讨汉语语音、语法等因素对其产生和发展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气 语音形式 语气意义
原文传递
雷州话句末语气助词在陈述语气中的语用功能
6
作者 吴翠霞 《今古文创》 2024年第33期116-119,共4页
本研究通过统计湛江地区的雷州话句末语气助词在陈述语气中的分布情况,采用卡方检验对会话双方在陈述语气中句末语气助词的选择情况进行显著性检验,总结出门诊会话的言语使用特征。根据检验结果,P值小于0.001,结果具有极其显著差异,会... 本研究通过统计湛江地区的雷州话句末语气助词在陈述语气中的分布情况,采用卡方检验对会话双方在陈述语气中句末语气助词的选择情况进行显著性检验,总结出门诊会话的言语使用特征。根据检验结果,P值小于0.001,结果具有极其显著差异,会话使用双方在陈述语气中对于句末语气助词的选择与使用有很大的差别。最后,基于语用调节论,探究雷州话句末语气助词在陈述语气中的运作机制以及其动因,为提高门诊诊疗质量,改善交际者之间的关系,建设和谐社会提供科学理论基础及实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州话 句末语气词助词 语用调节论 陈述语气 语用功能
下载PDF
《现代粤语词典》的语用信息研究——以句末疑问语气词为例
7
作者 张淑玲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5期52-55,共4页
语用学的相关研究成果不断在词典学领域得到广泛运用,但是有关方言词典和语用学结合的研究仍然较少,尤其是有关句末疑问语气词的语用信息的研究存在一定研究空白。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以《现代粤语词典》为例,结合词典编纂的纵观、... 语用学的相关研究成果不断在词典学领域得到广泛运用,但是有关方言词典和语用学结合的研究仍然较少,尤其是有关句末疑问语气词的语用信息的研究存在一定研究空白。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以《现代粤语词典》为例,结合词典编纂的纵观、宏观、微观、中观结构,对其中表疑问的句末语气词的相关语用信息进行了研究,旨在探究句末疑问语气词的相关语用信息在该词典中的呈现现状及具体途径,并基于此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信息 句末语气助词 句末疑问语气 《现代粤语词典》
下载PDF
袁州话肯定回应构式“是+语气词”的互动功能
8
作者 夏学胜 刘楚群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62-68,共7页
袁州话语气词具有传递信息、表达立场等诸多互动功能,这在肯定回复构式“是+语气词”的对比分析中得到充分体现。“是+语气词”大致可以分为提示否定立场、提示变更立场以及提示强化立场等三大类。将它们进行相互比较,将它们与其他使用... 袁州话语气词具有传递信息、表达立场等诸多互动功能,这在肯定回复构式“是+语气词”的对比分析中得到充分体现。“是+语气词”大致可以分为提示否定立场、提示变更立场以及提示强化立场等三大类。将它们进行相互比较,将它们与其他使用方式进行比较,将它们与周边其他方言的相关用法进行比较,分析得出袁州话语气词的各种不同功能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州话 语气 互动功能 肯定回复
下载PDF
潮州方言语气词“还”的语法化
9
作者 洪妍 林华勇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9-141,共13页
潮州方言的“还”除了做副词(还_(1)),还可做句末语气助词(还_(2)),构成“XP_(1)+还_(2)”句式。“还_(2)”具备以下功能:(a)反驳语气词(还_(2a));(b)肯定语气词(还_(2b))。“还”的语气词用法由表反预期义的语气副词,经过成分省略、重... 潮州方言的“还”除了做副词(还_(1)),还可做句末语气助词(还_(2)),构成“XP_(1)+还_(2)”句式。“还_(2)”具备以下功能:(a)反驳语气词(还_(2a));(b)肯定语气词(还_(2b))。“还”的语气词用法由表反预期义的语气副词,经过成分省略、重新分析而成。句法结构的变化,促使“还”的语义辖域重心前移,语义内容随之改变,由此进一步引发“还_(2a)>还_(2b)”的语气功能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州方言 “还” 副词 语气 语法化
下载PDF
《文心雕龙》中语气词“也”“矣”“夫”的修辞认同功能——融合体认语言学的结构对称性研究
10
作者 那倩 袁影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85-93,113,共10页
古汉语语气词的语义、句法等功能广受重视,但修辞功能尚未获得关注。借助新修辞学奠基人肯尼斯·伯克认同理论中的形式认同策略以及体认语言学中的对称性体认方式,论文分析了刘勰《文心雕龙》中使用数量最多的“也”“矣”“夫”。... 古汉语语气词的语义、句法等功能广受重视,但修辞功能尚未获得关注。借助新修辞学奠基人肯尼斯·伯克认同理论中的形式认同策略以及体认语言学中的对称性体认方式,论文分析了刘勰《文心雕龙》中使用数量最多的“也”“矣”“夫”。研究发现,反复出现的三大语气词均与对称结构紧密相关:“也”“矣”衬字足句,形成对称结构,使节奏协调工整;“夫”后可引出对偶、反问等对称结构,有力地激发了读者的参与。这三大语气词在对称结构中均拉近了作者与读者间的距离,促进了认同的实现。本研究为古汉语语气词提供了当代修辞学与体认语言学相结合的跨学科研究路径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汉语语气 对称结构 认同 《文心雕龙》
下载PDF
从礼貌看汉语拒绝表达中的语气词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影 《皖西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16-120,共5页
以电视剧会话为分析语料,参考礼貌因素讨论语气词“吧”“呢”在汉语拒绝表达中的应用情况及其语用功能。“吧”可附在独立成句的结构(如“算了”)、表建议命令等指令行为的小句/句子、反问句、表商量的问句、表评价的陈述句等结构之后... 以电视剧会话为分析语料,参考礼貌因素讨论语气词“吧”“呢”在汉语拒绝表达中的应用情况及其语用功能。“吧”可附在独立成句的结构(如“算了”)、表建议命令等指令行为的小句/句子、反问句、表商量的问句、表评价的陈述句等结构之后,缓和拒绝语气。“呢”主要出现在表示拒绝的陈述句句末、句中以及反问句的句末,这些结构中的“呢”对于会话双方关系地位、年龄、性别等非语言因素有限定,凸显了礼貌的得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拒绝 礼貌 语气 电视剧
下载PDF
语调研究视角下的蒙古语疑问语气词《■》和《■》的音高分析
12
作者 给力本 敖敏 《中国蒙古学(蒙文)》 2024年第4期176-182,218,219,共9页
从实验语音学的角度看,蒙古语疑问语气词《■》有反问疑问、祈使疑问和一般疑问等三种疑问语调,疑问语气词《■》有一般疑问语调。上述三种疑问语调疑问句的音高表视为上升趋势、下降趋势、“平缓+上升”趋势、“平缓+下降”趋势和“下... 从实验语音学的角度看,蒙古语疑问语气词《■》有反问疑问、祈使疑问和一般疑问等三种疑问语调,疑问语气词《■》有一般疑问语调。上述三种疑问语调疑问句的音高表视为上升趋势、下降趋势、“平缓+上升”趋势、“平缓+下降”趋势和“下降+平缓”等五种模式。《■》与《■》之间的音高模式差异主要表现是《的》的音高模式不稳定,《的》的音模式是下降趋势,并位于疑问语气词前面的谓语的音高受疑问语气词的影响不明.显,而疑问语调是影响疑问语气词的主要因素。此外,复合疑问语气词《■》和《■》的音高变化与《■》、《■》的音高变化相同。应视为疑问语气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语 疑问语气 声学 音高
下载PDF
河南固始方言做语气词和助词的“来”
13
作者 郑雪 彭泽润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0-75,共6页
“来”是固始方言中的一个高频词,其特殊用法是做语气词、助词。“来”作语气词,可以用于疑问句、感叹句和陈述句,具有丰富的语气意义。关于语气词“来”的探究,主要从使用条件以及功能、意义出发进行研究。“来”作助词,可以出现在动... “来”是固始方言中的一个高频词,其特殊用法是做语气词、助词。“来”作语气词,可以用于疑问句、感叹句和陈述句,具有丰富的语气意义。关于语气词“来”的探究,主要从使用条件以及功能、意义出发进行研究。“来”作助词,可以出现在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前后作为进行体、持续体标记,位于句末充当完成体标记,表达丰富的时体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始方言 “来” 助词 语气
下载PDF
想象自己是一只鸟,理解虚拟语气基本用法
14
作者 于弟 袁小林 《广东教育(高中版)》 2024年第3期38-39,共2页
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Stray Birds)中有这样的诗句:The cloud wishes it were a bird,the bird wishes it were a cloud.云儿愿为一只鸟,鸟儿愿为一朵云。
关键词 虚拟语气 一朵云 《飞鸟集》 基本用法 泰戈尔 WISH
下载PDF
近代汉语句末语气词“是”的产生、来源及发展
15
作者 张丽梅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0-136,共17页
判断系词位于句末并演变为语气词的现象出现于汉语及一些藏缅语系语言中,代表了判断系词语法化的一种新路向,体现了一种主观性和交互主观性不断增强的主观化过程,蕴含类型学价值。文章首先梳理现代汉语方言“是”作句末语气词的用法,并... 判断系词位于句末并演变为语气词的现象出现于汉语及一些藏缅语系语言中,代表了判断系词语法化的一种新路向,体现了一种主观性和交互主观性不断增强的主观化过程,蕴含类型学价值。文章首先梳理现代汉语方言“是”作句末语气词的用法,并在历时考察的基础上,探讨近代汉语句末语气词“是”的用法及其语法化路径。研究表明,句末语气词“是”大致产生于唐宋时期,主要经历了“回指代词→后置判断句中‘是也’共用→‘也’字脱落→句末语气词”的演变过程。判断系词“是”成为判断句的唯一语法标记后,全面取代了“也”的功能,除了发展出焦点标记、强调标记、对比标记的用法外,在“NP+VP+(其他)+是”结构中也发展出语气词的用法。最后将研究视野扩展到藏缅语系语言中,结合藏缅语句末系词语法化为语气词的众多实例,深入挖掘其蕴含的类型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汉语 句末语气 “是” 语法化 类型学价值
下载PDF
论语气词“呗”的降量表达功能
16
作者 王咸慧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2024年第3期66-75,共10页
本文基于口语语料,探讨句末语气词“呗”的核心语义功能,并尝试分析其功能形成的过程。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语气词“呗”可以拉低说话人的态度,具体表现为降低认可、降低预期和降低评估,我们把这种功能归纳为“降量表达功能”,这种降量表... 本文基于口语语料,探讨句末语气词“呗”的核心语义功能,并尝试分析其功能形成的过程。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语气词“呗”可以拉低说话人的态度,具体表现为降低认可、降低预期和降低评估,我们把这种功能归纳为“降量表达功能”,这种降量表达功能既可以作用于命题层面,也可以作用于话语表达层面。“呗”字句降量表达功能的浮现受负面态度的语境影响,“呗”负面语境关联的常规化与“呗”降量表达功能的规约化是一脉相承的。此外,“呗”字句态度表达的多样性也与所在话语的分布和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气 “呗” 降量表达
下载PDF
新兴句末语气词“耶”的情感立场表达功能
17
作者 王新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89-94,F0003,共7页
语气词是情感态度表达的主要手段之一,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研究以新兴句末语气词“耶”为研究对象,通过语料库、语体分布、共现词和最小对立对等研究手段,发现“耶”是一个明显的积极情感标志词,用以传递交际主体轻松活泼、俏皮愉悦... 语气词是情感态度表达的主要手段之一,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研究以新兴句末语气词“耶”为研究对象,通过语料库、语体分布、共现词和最小对立对等研究手段,发现“耶”是一个明显的积极情感标志词,用以传递交际主体轻松活泼、俏皮愉悦的情感立场,在负面语境中具有和谐维护取向的话语功能,在正面语境中具有和谐加强取向的话语功能。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从语境分布特征、与叹词“耶”的共生关系两个方面分析了“耶”的立场表达动因,为今后新兴语气词的分析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气 “耶” 立场表达 情感立场 和谐维护 和谐加强
下载PDF
网络社群新兴语气词“惹”的多维考察
18
作者 谢晓明 《长江学术》 CSSCI 2024年第1期97-106,共10页
新兴语气词指在形式或意义功能上区别于现有语气词,并具备一定流行度的语气词。从媒介分布、句法分布、连用情况三个方面分析,新兴语气词“惹”是一种故意的运用,并具有强主观性和交互主观性。语气词“惹”可出现在四种句类,主要用于陈... 新兴语气词指在形式或意义功能上区别于现有语气词,并具备一定流行度的语气词。从媒介分布、句法分布、连用情况三个方面分析,新兴语气词“惹”是一种故意的运用,并具有强主观性和交互主观性。语气词“惹”可出现在四种句类,主要用于陈述语气,有一种类似撒娇的俏皮化口吻。它可以建构时尚性和低龄化的身份特征,以及对内亲昵和对外区隔的关系模式。相对特殊的是某些男性把它作为自己在腔调上实现女性化扮演的符码。由于“惹”的生成与流行还勾连着网络媒介和亚文化社群等语言之外的场域,所以它必然有着与一般语气词相异的表达模式——被故意地、主观地滥用;可以被大肆地输入和观看,却不能自由、自然地念出。网络新兴语气词产生的动因主要在于语音、语用、语言外部等三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惹” “淋语” 新兴语气 网络媒介 言语社区 亚文化社群
下载PDF
上古汉语史传文语气系统简论
19
作者 张贺然 《当代教研论丛》 2024年第5期15-19,共5页
在《史记》《汉书》《左传》这些典型的上古汉语史传文中,语气系统作为故事叙述的语言表达机制及手段,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叙事语篇中对话占有较大篇幅,一部分故事更是以对话为线索进行,穿插了君臣之间的相互问答。这些语篇为研究上古... 在《史记》《汉书》《左传》这些典型的上古汉语史传文中,语气系统作为故事叙述的语言表达机制及手段,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叙事语篇中对话占有较大篇幅,一部分故事更是以对话为线索进行,穿插了君臣之间的相互问答。这些语篇为研究上古汉语史传文的语气系统提供了大量语料。文章运用系统分析与历史比较的研究方法,重点探究上古汉语史传文语气系统的词类界定、特征流变及再划分三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汉语 史传文 语气系统 词类
下载PDF
现代汉语语气副词反预期表达的类别与特征
20
作者 武钦青 李铁范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30-134,共5页
现代汉语中表意外、逆转、意愿、反诘的语气副词可以作为反预期标记,有些语气副词是否表达反预期要结合具体语境。表反预期的语气副词具有述谓性和灵活性,但单音节的语气副词一般不会出现在句首。在句类分布方面,多用于陈述句,且更多的... 现代汉语中表意外、逆转、意愿、反诘的语气副词可以作为反预期标记,有些语气副词是否表达反预期要结合具体语境。表反预期的语气副词具有述谓性和灵活性,但单音节的语气副词一般不会出现在句首。在句类分布方面,多用于陈述句,且更多的使用在否定的陈述句中。在对人称代词的选择方面,第二人称“你”和第一人称“我”居多。表达反预期的语气副词具有隐含对比性、主观元语性、互动评价性、篇章衔接性等特殊的语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气副词 反预期 句法特征 语用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