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共找到746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对AECOPD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指导意义
1
作者 王展展 陈秋羽 +1 位作者 郑彩芬 李春华 《临床肺科杂志》 2024年第1期28-34,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与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性的关系,并探讨诱导痰EOS水平与外周血EOS比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1年9月至2022年5月于南京医科大学连云港临床医学...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与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性的关系,并探讨诱导痰EOS水平与外周血EOS比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1年9月至2022年5月于南京医科大学连云港临床医学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因AECOPD住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及随访数据。根据诱导痰EOS比例分为A1组(EOS≥3%)、A2组(EOS<3%);根据外周血EOS比例分为B1组(EOS≥2%)、B2组(EOS<2%)。分析诱导痰与外周血EOS比例有无相关性以及诱导痰EOS比例对AECOPD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指导意义。结果共有71例患者入组。治疗前各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1组治疗7天后△FEV_(1)为(112.50±14.70)mL,A2组△FEV_(1)为(74.70±9.0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组住院时长为(11.79±1.03)天,A2组为(22.29±2.49)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组全身糖皮质激素总量为(452.32±160.00)mg,A2组为(872.02±454.04)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1和B2组的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1组住院时长为(11.79±1.03)天,B1组为(18.76±3.02)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组全身糖皮质激素总量为(452.32±160.00)mg,B1组为(641.18±277.31)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痰EOS比例与外周血EOS比例相关性有统计学差异(r=0.4687,P<0.001)。结论在AECOPD患者中,诱导痰EOS与外周血EOS相关性较弱,诱导痰EOS比例对AECOPD患者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更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诱导痰 嗜酸性粒细胞 糖皮质激素
下载PDF
诱导痰检测在慢性气道病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2
作者 高佳萌 沈瑶 +1 位作者 薛丽萍 陈智鸿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0-376,共7页
诱导痰检测是一种可反映气道炎症性质及程度的非侵袭性检测手段,在慢性气道疾病中的诊断、治疗和预后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概述了诱导痰技术的发展历史,介绍了诱导痰技术的原理与操作方法,评估了其安全性,归纳了三大主要检测内容,... 诱导痰检测是一种可反映气道炎症性质及程度的非侵袭性检测手段,在慢性气道疾病中的诊断、治疗和预后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概述了诱导痰技术的发展历史,介绍了诱导痰技术的原理与操作方法,评估了其安全性,归纳了三大主要检测内容,详实地阐述了该技术在各慢性气道疾病中的作用,如反映气道炎症类型、预测药物疗效及与转录组学结合进行疾病机制研究等,并简要梳理了其创新性,做出未来愿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痰技术 慢性气道病 应用进展 发展前景
下载PDF
福多司坦对稳定期中性粒细胞为主型COPD患者诱导痰成分的影响分析
3
作者 李占波 杜开锋 +4 位作者 姜志龙 高佳萌 陈梦捷 马圆 陈智鸿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2-369,共8页
目的:观察化痰药物福多司坦对稳定期中性粒细胞为主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诱导痰细胞组分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53例稳定期COPD患者,分为福多司坦组及... 目的:观察化痰药物福多司坦对稳定期中性粒细胞为主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诱导痰细胞组分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53例稳定期COPD患者,分为福多司坦组及安慰剂组,安慰剂组采取常规治疗,福多司坦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福多司坦。两组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详细记录患者临床症状[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慢阻肺患者自我评估测试问卷(CAT评分)和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问卷(MMRC评分),咳嗽、咳痰评分(BCSS评分)]、肺功能指标、诱导痰细胞学等相关检查结果,分析并比较。结果:(1)两组治疗后和基线相比,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两者的比值(FEV1/FVC),均得到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肺功能各项指标除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DLCO%pre)具有差异外(福多司坦组DLCO%pre高于安慰剂组),其余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2)两组治疗后,福多司坦组诱导痰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均低于安慰剂组。与基线各组分细胞数相比,福多司坦组诱导痰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降低(P<0.05)。结论:稳定期中性粒细胞为主型COPD患者接受福多司坦治疗,可以改善肺功能,降低诱导痰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总数,从而改善气道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诱导痰 肺功能 福多司坦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患者诱导痰细胞计数与肺功能的相关性
4
作者 郭志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049-0052,共4页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患者的肺功能和诱导痰细胞计数之间的联系。方法 本项研究的观察组由我院2023年3月到2024年2月期间收治的53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患者组成,再从同期的住院病人或健康体检者中随机选择53名患者作为对照组。分...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患者的肺功能和诱导痰细胞计数之间的联系。方法 本项研究的观察组由我院2023年3月到2024年2月期间收治的53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患者组成,再从同期的住院病人或健康体检者中随机选择53名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诱导痰细胞计数和肺功能检查,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和诱导痰细胞计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多于对照组,巨噬细胞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差,血清炎症指标高。诱导痰中性粒细胞的数值越高表明患者的肺功能越差。P<0.05有意义。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患者的诱导痰细胞计数和肺功能衰退的关系密切,中性粒细胞可以反应患者的具体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诱导痰细胞计数 肺功能 相关性
下载PDF
诱导痰细胞计数与AECOPD患者FEV1下降速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1
5
作者 吴荣 吴静 《西藏医药》 2024年第4期35-36,共2页
目的目的探究诱导痰细胞计数与COPD急性加重期FEV1下降速度的相关性。方法方法选取本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就诊并确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45例,对所有患者行痰诱导并给予细胞分类计数,按照痰液细胞计数将其划分为:中性粒细胞... 目的目的探究诱导痰细胞计数与COPD急性加重期FEV1下降速度的相关性。方法方法选取本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就诊并确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45例,对所有患者行痰诱导并给予细胞分类计数,按照痰液细胞计数将其划分为:中性粒细胞组(30例):中性粒细胞为主型(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0%,且嗜酸粒细胞百分比<3%)、嗜酸粒细胞组(7例):嗜酸粒细胞为主型(嗜酸粒细胞百分比≥3%,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0%)、混合型组(8例):混合型(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0%,且嗜酸粒细胞百分比≥3%)。分析诱导痰细胞计数与慢性阻塞性肺疾急性加重期一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下降速度的相关性。结果结果嗜酸粒细胞组及混合型组:EO水平显著高于中性粒细胞组,(P<0.05);三组组间WBC、NEU、HB及IgE水平(P>0.05);中性粒细胞组与肺功能FEV1呈负相关,嗜酸粒细胞组与改善率亦呈负相关,(P<0.05)。结论结论诱导痰细胞计数与慢性阻塞性肺疾急性加重期FEV1下降速度呈负相关,与FEV1下降速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 细胞计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FEV1
下载PDF
哮喘急性加重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对诱导痰炎症细胞分类及表型的影响 被引量:18
6
作者 赵燕 程晓明 +4 位作者 林科雄 陈华萍 马千里 王导新 王长征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1968-1971,共4页
目的研究糖皮质激素治疗及急性加重对哮喘患者诱导痰炎症细胞分类及表型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1-6月,新桥医院呼吸内科门诊和住院部经糖皮质激素治疗的104例哮喘患者的病史及诱导痰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加重患者诱导痰炎症细... 目的研究糖皮质激素治疗及急性加重对哮喘患者诱导痰炎症细胞分类及表型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1-6月,新桥医院呼吸内科门诊和住院部经糖皮质激素治疗的104例哮喘患者的病史及诱导痰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加重患者诱导痰炎症细胞表型分别为中性粒细胞性42.3%,嗜酸性粒细胞性26.9%,混合细胞性及寡细胞性各为15.4%;非急性加重患者表型分别为嗜酸性粒细胞性50%,寡粒细胞性19.2%,混合细胞性19.2%,中性粒细胞性11.5%。急性加重及非急性加重患者痰炎症细胞分类均以中性粒细胞[(65.2±19.3)%、(54.4±20.5)%]及嗜酸性粒细胞[(3.8±7.4)%、(9.9±23.9)%]为主。急性加重组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诱导痰细胞炎症细胞表型及分类无显著变化(P>0.05),非急性加重组经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诱导痰细胞中性粒细胞比例从(55.5±20.5)%上升到(68.9±19.3)%,嗜酸性粒细胞从(14.7±20.1)%下降为(4.6±5.6)%,两者呈显著的负相关性(r=-0.66,P<0.05);中性粒细胞性表型患者的比例也显著增多(P<0.05)。结论哮喘急性加重及吸入激素治疗均可以导致哮喘患者诱导痰中性粒细胞增多,改变气道炎症细胞的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诱导痰 炎症细胞 表型
下载PDF
诱导痰细胞因子水平对鉴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哮喘的价值 被引量:98
7
作者 王虹 张少卿 +1 位作者 毛锐 谭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53-956,共4页
目的评估诱导痰细胞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白细胞介素-13(IL-13)及IL-17对鉴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哮喘及COPD合并哮喘的价值。方法 34例55岁以上患者分为3组:COPD组(n=10)、哮喘组(n=12)及C... 目的评估诱导痰细胞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白细胞介素-13(IL-13)及IL-17对鉴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哮喘及COPD合并哮喘的价值。方法 34例55岁以上患者分为3组:COPD组(n=10)、哮喘组(n=12)及COPD合并哮喘组(n=12),记录吸烟史并检测其肺功能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峰值呼气流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F%)及诱导痰上清液中VEGF、ICAM-1、IL-13及IL-17的浓度。结果COPD组及COPD合并哮喘组有吸烟史的患者多于哮喘组(P<0.05)。肺功能指标FEV1%、PEF%、FVC%COPD组差于其他两组,COPD合并哮喘组FEV1%差于单纯哮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痰ICAM-1及IL-17浓度哮喘组、COPD合并哮喘组均高于COPD组,IL-13哮喘组高于COPD组(P<0.05)。诱导痰ICAM-1、IL-13及IL-17浓度COPD合并哮喘组与哮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诱导痰VEGF浓度在3组中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合并哮喘组VEGF最高(P<0.05)。COPD合并哮喘组VEGF浓度与FEV1%呈负相关(r=-0.49,P<0.01)。结论诱导痰VEGF水平对鉴别COPD合并哮喘与单纯COPD或单纯哮喘有指导意义。诱导痰ICAM-1、IL-13及IL-17水平对鉴别COPD与哮喘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痰 细胞因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支气管哮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哮喘
下载PDF
各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诱导痰细胞成分与肺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26
8
作者 曾勉 刘凌云 +3 位作者 张式鸿 谢灿茂 王辉 黄晓梅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22-425,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时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诱导痰中细胞组成的变化,及其诱导痰中细胞成分尤其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气流受限的关系。【方法】对110例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COPD(AECOPD)患者(A1组)62例、稳定期COPD患者(B组)48例]及30... 【目的】比较不同时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诱导痰中细胞组成的变化,及其诱导痰中细胞成分尤其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气流受限的关系。【方法】对110例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COPD(AECOPD)患者(A1组)62例、稳定期COPD患者(B组)48例]及30例健康对照者(C组)进行肺功能测定及痰诱导,痰液处理后沉渣作细胞学分析。其中AECOPD组在治疗1周后(A2组)再次进行上述指标的测定。【结果】140例受试者中有21例因不能耐受痰诱导过程或痰标本不合格而退出研究,最终有119例受试者完成本研究(A1,2组48例,B组43例,C组28例)。A1组、A2组、B组、C组诱导痰中细胞总数(106/mL)分别为(8.8±3.7)、(6.5±2.6)、(5.0±2.8)、(2.8±1.3),细胞分类中A1组、A2组、B组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分别为66%±15%、60%±10%、55%±11%,而在C组中则以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为主,分别为37%±10%、32%±8%;AECOPD患者(A1组、A2组)诱导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肺功能指标(FEV1、FEV1%pre、FVC、FEV1/FVC)呈负相关(r分别为-0.860、-0.682、-0.662、-0.300,P<0.001);稳定期组(B组)中性粒细胞与FEV1、FEV1%pre负相关(r分别为-0.346、-0.421,P<0.05),对照组中性粒细胞与肺功能无相关性(P>0.05)。【结论】AECOPD、缓解期、稳定期患者诱导痰细胞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健康者诱导痰细胞以巨噬细胞为主;气道局部中性粒细胞增多与各期COPD患者气流受限存在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肺疾病 诱导痰 中性粒细胞
下载PDF
检测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在哮喘病情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9
作者 杨海 杨小兰 +2 位作者 陈远东 黄超群 吴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93-994,共2页
目的:通过检测哮喘患者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探讨EOS在哮喘发病中的临床作用。方法:用诱导痰苏木素伊红染色法检测哮喘急性发作组70例、缓解组42例、健康对照50例诱导痰中EOS的数量。结果:哮喘急性发作组诱导痰EOS数量明显高于缓解期组... 目的:通过检测哮喘患者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探讨EOS在哮喘发病中的临床作用。方法:用诱导痰苏木素伊红染色法检测哮喘急性发作组70例、缓解组42例、健康对照50例诱导痰中EOS的数量。结果:哮喘急性发作组诱导痰EOS数量明显高于缓解期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期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急性发作中高度组EOS数量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诱导痰EOS是反映哮喘急性发作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诱导痰 EOS
下载PDF
重庆地区健康成人诱导痰细胞计数及正常参考值的初步建立 被引量:15
10
作者 陈华萍 马千里 +7 位作者 张巧 李瑾 李海宁 魏征华 贺斌峰 李莹 王关嵩 王长征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2611-2613,共3页
目的研究现居住于重庆的健康成人诱导痰细胞计数,建立重庆地区诱导痰细胞计数参考值。方法对80例健康成人进行高渗盐水雾化痰诱导,经瑞氏-吉姆萨染色后对诱导痰中细胞总数及细胞分类进行检测和统计分析,并与其他研究者的结果进行对比。... 目的研究现居住于重庆的健康成人诱导痰细胞计数,建立重庆地区诱导痰细胞计数参考值。方法对80例健康成人进行高渗盐水雾化痰诱导,经瑞氏-吉姆萨染色后对诱导痰中细胞总数及细胞分类进行检测和统计分析,并与其他研究者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重庆地区78例志愿者痰诱导成功,细胞总数为(3.48±3.97)×106/g,嗜酸性粒细胞(0.07±0.21)%、中性粒细胞(37.02±13.68)%、淋巴细胞(2.90±2.22)%、巨噬细胞(60.7±13.67)%,不同性别组间细胞总数和分类百分比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较既往报道的广州地区低,既往报道河北地区吸烟组与非吸烟组间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本研究结果表明吸烟组与非吸烟组间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初步建立了重庆地区健康成人诱导痰细胞计数参考值范围,给临床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痰 细胞分类计数 参考值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诱导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和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11
作者 夏书月 康健 +3 位作者 何巍 许晓阳 何晓琳 王实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295-297,共3页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诱导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5月至2008年11月住院的58例AECOPD患者,随机分常规组(30例)和他汀组(28例)。常规组按照诊疗常规予以AECOPD常规治疗,他...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诱导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5月至2008年11月住院的58例AECOPD患者,随机分常规组(30例)和他汀组(28例)。常规组按照诊疗常规予以AECOPD常规治疗,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治疗。两组均于入院第1d和治疗1周后行肺功能检查,并收集诱导痰,采用ELIAS方法测定血清和诱导痰上清VEGF的含量。结果治疗前两组肺功能(FEV1%pred和FEV1/FVC)、诱导痰VEGF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常规组治疗1周后与治疗前比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他汀组治疗1周后FEV1%pred和FEV1/FVC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均<0.01),且显著高于常规组(P均<0.01);诱导痰VEGF的水平较治疗前及常规组显著升高(P均<0.05),但血清VEGF的水平两组及两组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均<0.05)。治疗1周后诱导痰VEGF水平与FEV1%pred和FEV1/FVC呈正相关(r=0.430,P<0.05;r=0.388,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改善AECOPD患者肺功能,并提高AECOPD患者诱导痰VEGF的水平。肺功能的改善可能与肺内VEGF水平的恢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 诱导痰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辛伐他汀
下载PDF
支气管哮喘患者诱导痰细胞因子与哮喘严重程度及气道反应性的关系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虹 杨淑玲 +3 位作者 张少卿 毛锐 邹威凤 谭杰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3728-3730,共3页
目的评估诱导痰细胞因子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白细胞介素-13(IL-13)水平与支气管哮喘严重程度及气道反应性的关系。方法观察61例哮喘患者的哮喘控制测试评分(ACT),按ACT评分将患者分为未控制组、部... 目的评估诱导痰细胞因子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白细胞介素-13(IL-13)水平与支气管哮喘严重程度及气道反应性的关系。方法观察61例哮喘患者的哮喘控制测试评分(ACT),按ACT评分将患者分为未控制组、部分控制组、完全控制组,应用高渗盐水激发试验测定患者气道反应性并检测诱导痰上清液中ECP、ICAM-1、IL-13的浓度。结果诱导痰ECP浓度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部分控制组显著低于未控制组(P<0.05),完全控制组显著低于部分控制组(P<0.05);诱导痰ICAM-1、IL-13浓度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CP浓度与ACT评分显著负相关(r=-0.569,P<0.001),诱导痰IL-13浓度与气道反应性显著负相关(r=-0.638,P<0.001)。结论诱导痰ECP、IL-13浓度能分别反映哮喘症状严重程度及哮喘患者气道反应性,测定诱导痰细胞因子ECP、IL-13有助于指导哮喘的抗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诱导痰 细胞因子 哮喘控制测试评分 气道反应性
下载PDF
自然痰与诱导痰涂片细胞分类计数比较 被引量:14
13
作者 魏为利 吕寒静 +3 位作者 杨忠民 洪光朝 刘瑞麟 邱忠民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1期1976-1978,共3页
目的 :比较诱导痰与自然痰涂片细胞分类计数和留取成功率 ,为广泛应用诱导痰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呼吸道疾病患者 5 9例间隔 4~ 5h随机先后留取自然痰和 0 .0 6 8mol L氯化钠 (即 4 %NaCl)超声雾化的诱导痰 ,成功地留取合格自然痰标本 ... 目的 :比较诱导痰与自然痰涂片细胞分类计数和留取成功率 ,为广泛应用诱导痰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呼吸道疾病患者 5 9例间隔 4~ 5h随机先后留取自然痰和 0 .0 6 8mol L氯化钠 (即 4 %NaCl)超声雾化的诱导痰 ,成功地留取合格自然痰标本 4 3份、诱导痰 5 6份 .4 3位患者的诱导痰和相应的自然痰涂片分为两组 ,Giemsa染色后比较诱导痰和自然痰两组每高倍镜视野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粒细胞的绝对数 ,以及每种细胞占粒细胞的百分比 .结果 :诱导痰和自然痰的成功率分别为 95 %和 73% ,χ2 =10 .6 0 ,P <0 .0 1;粒细胞总数分别为 12 0 .2 5± 2 8.16和 10 1.0 0±2 3.6 5个 /每高倍镜视野 ,t=8.37,P <0 .0 1;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数分别为 4 5 .5 0± 2 5 .4 1和38.5 0± 2 1.5 0 ,31.2 5± 8.2 4和 2 7.2 5± 7.19,4 0 .0 0± 2 1.6 6和32 .75± 17.73,3.5 0± 1.5 3和 2 .5 0± 1.0 9个 /每高倍镜视野P<0 .0 5 ,然而 ,每种细胞占粒细胞的百分比分别为 (37.8± 2 1.1) %和 (38.1± 2 1.3) % ,(2 6 .0± 6 .8) %和 (2 7.0± 7.1) % ,(33.3± 18.0 ) %和 (32 .4± 17.6 ) % ,(2 .9± 1.3) %和 (2 .5± 1.1) % ,各组P >0 .0 5 .结论 :与自然痰相比 ,雾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痰 GIEMSA染色 细胞计数
下载PDF
哮喘儿童血清、诱导痰Clara细胞分泌蛋白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温志红 农生洲 +4 位作者 谢庆玲 杜华 陈芳 胡琼燕 周薇雅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1013-1014,共2页
目的探讨Clara细胞分泌蛋白(CCSP)在儿童哮喘中的作用及血清和诱导痰CCSP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4例哮喘临床缓解期儿童血清、诱导痰CCSP水平,同时对25例健康儿童血清CCSP水平进行测定,对两者进行比较。结果临床缓解期... 目的探讨Clara细胞分泌蛋白(CCSP)在儿童哮喘中的作用及血清和诱导痰CCSP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4例哮喘临床缓解期儿童血清、诱导痰CCSP水平,同时对25例健康儿童血清CCSP水平进行测定,对两者进行比较。结果临床缓解期哮喘儿童血清CCSP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血清和诱导痰CCSP水平呈正相关(r=0.772 P<0.01)。结论CCSP在儿童哮喘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保护作用,血清CCSP水平可反映呼吸道中CCSP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ARA细胞分泌蛋白 血清 诱导痰 哮喘 儿童
下载PDF
诱导痰及血清TGF-β1水平对非小细胞肺癌急性放射性肺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静 乔学英 +4 位作者 卢付河 周志国 宋玉芝 霍俊杰 刘欣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3-358,共6页
背景与目的:较多研究证实TGF-β1是放射性肺炎(radiation pneum onitis,RP)发生相关的细胞因子之一,然而应用血清TGF-β1水平预测RP的临床价值仍有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诱导痰及血清TGF-β1预测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的价值,为非小细胞肺... 背景与目的:较多研究证实TGF-β1是放射性肺炎(radiation pneum onitis,RP)发生相关的细胞因子之一,然而应用血清TGF-β1水平预测RP的临床价值仍有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诱导痰及血清TGF-β1预测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的价值,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放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7年11月至2009年1月经病理学证实为NSCLC并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放疗科接受3D-CRT的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放疗前及放疗近结束时空腹采肘静脉血并做雾化诱导痰,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TGF-β1水平,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诱导痰沉渣涂片中TGF-β1表达情况。放疗开始至结束后3个月内每周按RTOG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评价急性放射性肺炎。结果:全组患者随访期间发生急性RP9例,总发生率为39.1%(9/23),2级及以上急性RP发生率为30.4%(7/23)。放疗后血清TGF-β1水平升高的患者RP发生率较下降者高,分别为45.5%和4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治疗有效且血清TGF-β1水平升高的患者RP发生率为50.0%,治疗无效且血清TGF-β1水平升高者RP发生率为33.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2)。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诱导痰中可见TGF-β1表达,定位于巨噬细胞及上皮细胞胞浆,呈棕黄色,并以巨噬细胞表达为主。放疗后较放疗前诱导痰中TGF-β1表达有升高趋势(分别为71.4%和28.6%,P=0.015)。放疗后诱导痰中TGF-β1阳性的患者RP发生率较阴性者高(分别为46.7%和14.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3)。结论:放疗后诱导痰中TGF-β1阳性者RP发生率有升高趋势,有可能成为RP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非小细胞肺癌 三维适形放疗 急性放射性肺炎 转化生长因子-Β1 诱导痰
下载PDF
诱导痰VEGF、ECP、ICAM-1及IL-13评估哮喘病情及气道炎症状态的价值 被引量:16
16
作者 王虹 张少卿 +1 位作者 谭杰 毛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944-1946,共3页
目的:评估诱导痰细胞因子VEGF、ECP、ICAM-1、IL-13与哮喘控制程度及肺功能的关系。方法:36例非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按ACT评分分为控制不良组(n=28)、完全控制组(n=8),9例健康人作对照组,检测其诱导痰上清液中VEGF、ECP、ICAM-1、IL-13... 目的:评估诱导痰细胞因子VEGF、ECP、ICAM-1、IL-13与哮喘控制程度及肺功能的关系。方法:36例非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按ACT评分分为控制不良组(n=28)、完全控制组(n=8),9例健康人作对照组,检测其诱导痰上清液中VEGF、ECP、ICAM-1、IL-13的浓度及肺功能FEV1%、FEV1/FVC、FVC%、PEF%指标。结果:诱导痰VEGF、ECP、ICAM-1、IL-13的浓度在控制不良组均高于完全控制组,肺功能FEV1%、FEV1/FVC、FVC%、PEF%指标在控制不良组均低于完全控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控制组与对照组比较诱导痰VEGF、ECP、ICAM-1浓度及FEV1%、FEV1/FVC、FVC%、P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3的浓度完全控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患者诱导痰VEGF浓度与FEV1%、FVC%、PEF%、FEV1/FVC(r=-0.91、-0.37、-0.31、-0.55),ECP与FEV1%、FVC%、PEF%(r=-0.88、-0.62、-0.42),ICAM-1与FEV1%、FVC%(r=-0.63、-0.58)均呈负相关(P<0.05);哮喘患者诱导痰VEGF、IL-13浓度分别与ECP(r=0.84、0.33)、ICAM-1(r=0.68、0.61)正相关(P<0.05)。结论:诱导痰细胞因子VEGF、ECP、ICAM-1及IL-13水平能反映哮喘病情及气道炎症状态,参与哮喘气道炎症的细胞因子相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诱导痰 细胞因子 肺功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祛风宣肺方治疗感染后咳嗽疗效及诱导痰中炎症细胞比例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颜红芳 周吕蒙 +2 位作者 梁华 罗俊 杨兴萍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67-70,共4页
目的研究祛风宣肺方对感染后咳嗽患者的疗效及诱导痰中炎症细胞比例的变化。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感染后咳嗽患者122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复方甲氧那明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祛风宣肺方治... 目的研究祛风宣肺方对感染后咳嗽患者的疗效及诱导痰中炎症细胞比例的变化。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感染后咳嗽患者122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复方甲氧那明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祛风宣肺方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16%(55/61),对照组为68.85%(42/61),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诱导痰中炎症细胞比例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诱导痰中巨噬细胞(MAC)百分比(38.86±11.87)%高于对照组,诱导痰中中性粒细胞(NEU)百分比(54.11±16.52)%、嗜酸性粒细胞(EOS)百分比(0.36±0.15)%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干扰素-γ(INF-γ)(34.85±5.03)ng/L水平高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4(IL-4)(32.08±4.52)ng/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8.84±2.89)mg/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咳嗽症状积分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日间和夜间咳嗽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祛风宣肺方对可改善感染后咳嗽患者诱导痰中炎症细胞比例,减轻炎症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祛风宣肺方 感染后咳嗽 诱导痰 炎症细胞 咳嗽
下载PDF
诱导痰在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8
作者 赵莹 刘刚 孔灵菲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8-79,共2页
目的:探讨诱导痰检测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哮喘患者雾化吸入3%高渗盐水后取诱导痰,监测患者雾化前后症状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变化情况,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活性。结果:诱导后FEV1与诱导前FEV1比较... 目的:探讨诱导痰检测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哮喘患者雾化吸入3%高渗盐水后取诱导痰,监测患者雾化前后症状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变化情况,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活性。结果:诱导后FEV1与诱导前FEV1比较轻度下降,但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活性分别为(67.1±9.5)%和(79.9±10.5)%。结论:诱导痰检测方法是一种安全、可靠、可行的检测气道炎症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肺功能 诱导痰
下载PDF
诱导痰的操作方法及其在哮喘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彦 林强 +1 位作者 王长征 林科雄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9期1426-1428,共3页
关键词 诱导痰 操作方法 哮喘
下载PDF
连花清瘟(LHQW)胶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诱导痰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夏敬文 董樑 +1 位作者 龚益 陈小东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43-247,共5页
目的探讨连花清瘟胶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的疗效和诱导痰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0例AECOPD患者分为连花清瘟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各30例。两... 目的探讨连花清瘟胶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的疗效和诱导痰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0例AECOPD患者分为连花清瘟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AECOPD基础治疗,对连花清瘟治疗组患者加用连花清瘟胶囊,评估CAT量表、肺功能和诱导痰细胞因子IL-8、TNF-α、IL-17、IL-23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的CAT量表评分均有改善(P<0.01)。连花清瘟治疗组治疗后FEV1%预计值从49.48%±15.66%上升至59.90%±15.82%(P<0.05),诱导痰各细胞因子水平下降(P<0.05),特别是TNF-α、IL-23分别从(54.49±24.93)pg/mL和(27.30±12.11)pg/mL下降至(36.21±21.18)pg/mL和(18.56±8.81)pg/mL(P<0.01),而常规治疗组则未出现有统计学意义的变化。结论连花清瘟胶囊可以显著改善AE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AECOPD患者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达到减轻气道炎症反应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 连花清瘟(LHQW) 细胞因子 诱导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