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0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0—2020年青海河湟谷地植被NDVI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小宇 信忠保 +1 位作者 杨俊柳 柳金昊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9-90,103,共13页
[目的]为了解青海河湟谷地植被时空变化情况,明晰气候变化、土地开发利用及人类活动等因素对植被变化的影响。[方法]利用2000—2020年MODIS NDVI数据集表征植被变化,基于Theil-Sen Median趋势检验法、偏相关性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 [目的]为了解青海河湟谷地植被时空变化情况,明晰气候变化、土地开发利用及人类活动等因素对植被变化的影响。[方法]利用2000—2020年MODIS NDVI数据集表征植被变化,基于Theil-Sen Median趋势检验法、偏相关性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究青海河湟谷地NDVI时空变化情况及其与气温、降水、坡度、土壤类型和人类活动等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果](1)近20年河湟谷地植被NDVI呈波动增长趋势,显著增长区域面积为2.21×10^(4) km^(2)(p<0.05),占河湟谷地总面积的53.39%;植被NDVI显著下降区域面积为7.04×102 km^(2)(p<0.05),主要分布在湟水谷地中部,占总面积的1.69%;(2)自然因素上,NDVI与气温、降水呈正相关区域分别占总面积的50.32%,80.14%。植被显著上升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海拔2800~3100 m、坡度15°~20°、坡向为北向的区域。在高程小于3200 m范围内,植被NDVI变化随高程增加呈现上升趋势,其中显著上升区域占总面积的54.37%。人类活动因素上,NDVI与人口密度、夜间灯光呈正相关区域分别占总面积的50.52%,38.53%。植被NDVI在森林、灌木、草地及建设用地上呈显著向好趋势。(3)综合偏相关性分析与地理探测器对植被NDVI变化归因分析可知,不同土壤类型上植被变化差异明显,年降雨量和人类活动是河湟谷地植被NDVI变化主要影响因素,各影响因素间存在交互作用,呈现相互增强和非线性增强关系。[结论]研究结果揭示了河湟谷地植被NDVI时空变化特征,明确了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对植被NDVI变化的驱动机制,可为未来青海省河湟谷地生态保护、建设规划以及生态工程实施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湟谷地 NDVI 时空变化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地理探测器
下载PDF
黄河流域汾渭谷地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思路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杨玉霞 张天宇 +3 位作者 闫莉 张世坤 李琳 张朝逢 《水利发展研究》 2024年第7期41-46,共6页
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长期以来地下水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地下水超采形势严峻,引发了一系列生态和环境地质问题。黄河中游汾渭谷地社会经济需求强烈,地下水是区域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现状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高。文章以汾渭谷地为研究... 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长期以来地下水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地下水超采形势严峻,引发了一系列生态和环境地质问题。黄河中游汾渭谷地社会经济需求强烈,地下水是区域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现状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高。文章以汾渭谷地为研究对象,对地下水超采情况、地下水开发利用变化趋势、综合治理手段进行分析,从节水灌溉、水源置换、封填井和加强取用水管理等方面提出治理措施,对科学开展汾渭谷地地下水超采治理提供了参考,促进河湖生态复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超采 综合治理 地下水开发利用 汾渭谷地
下载PDF
丘陵谷地传统聚落空间形态及其环境适应性解析——以重庆黔江凤台村为例
3
作者 徐辉 刘鑫 +1 位作者 刘天琪 刘华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4-107,共14页
巴渝地区多样性与异质性地理环境孕育了极具特色的传统聚落空间。传统聚落研究大多探究其空间形态、形制格局、类型特征及演进规律,而针对多文化汇集区——武陵山片区传统聚落空间形态及其环境适应性的综合解析框架的整体性不足,没有考... 巴渝地区多样性与异质性地理环境孕育了极具特色的传统聚落空间。传统聚落研究大多探究其空间形态、形制格局、类型特征及演进规律,而针对多文化汇集区——武陵山片区传统聚落空间形态及其环境适应性的综合解析框架的整体性不足,没有考虑与社会环境多因子要素相结合。本文以丘陵山谷地区的重庆黔江土家族聚落凤台村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句法作为分析工具,通过对整合度与聚落结构、选择度与聚落节点、理解度与聚落界面的模拟分析,探讨以环境适应性为核心的耦合互动机制,并进一步结合地理环境、生计环境和文化环境等多因子影响因素,具体阐释这种互动机制的诱因、制约、协同与调适过程。研究发现:(1)凤台村聚落空间呈带状分布,空间组织受主轴线与等高线双重限制,空间布局呈现中部聚集,边缘分散的形态,并最终形成顺应地形、平行轴线、均匀分布的聚落肌理,具有相似特征的聚落形态在渝东南、鄂西南、湘西北等中国南方山地区域广泛分布。(2)凤台村聚落沿山谷等高线布局,呈现出“长街短巷”空间特征,是基于民间生活习俗自下而上形成的聚落主体结构,该街巷结构空间承载了集约生产、公共生活、邻里交流等多重功能,体现了丘陵谷地区域乡土社会的特色结构。(3)凤台村聚落的公共空间分为生产性、生活性和文化性三类。其中生活性空间连接性较高,与当代农业生计的延续相关;文化性空间的选择度有限,与公共空间环境配套不足下的行为感知度弱化有关。(4)凤台村聚落界面是人地关系下自然与人工机制的相互作用结果,反映了聚落共同体基于生计方式、民俗文化和自然地理的互动机制;形成了明确的生活区、生产区和公共文化区,展现了乡土社会多民族交融的文化习俗。本研究可为传统聚落遗产保护修复、文化旅游开发以及乡村全面振兴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为丘陵谷地传统聚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谷地 空间句法 空间形态 环境适应性 重庆 凤台村
下载PDF
汾河谷地大气环境容量与大气污染过程的数值模拟与敏感性分析
4
作者 王孜澈 茅宇豪 +1 位作者 郭淑雅 刘振鑫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4-619,共16页
对汾河谷地及太原市在2015年1月的一次重污染过程运用WRF-Chem模式进行污染过程的数值模拟、观测验证和地形敏感性实验,分析了河谷地形对区域污染过程和大气环境容量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太原市及周边汾河谷地大气边界层环流和大气污... 对汾河谷地及太原市在2015年1月的一次重污染过程运用WRF-Chem模式进行污染过程的数值模拟、观测验证和地形敏感性实验,分析了河谷地形对区域污染过程和大气环境容量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太原市及周边汾河谷地大气边界层环流和大气污染传输受天气系统、地形和城市化共同影响;地形环流强度明显强于太原城市热岛环流,且对其发展存在明显抑制作用,从而限制了城市大气环境容量,加剧城市近地面大气污染物的堆积和空气质量恶化;研究区域大气环境容量受气象主导风向影响:当天气主导风向偏南北向,也即与狭长的汾河谷地走向一致时,有利于该区域大气污染物的扩散清除,而当天气主导风向偏东西向时,则该区域大气环境容量明显减小,且近地面大气污染物浓度与大气环境容量之间呈强相关性,相关系数达到0.74;当地形敏感组实验中取消太原市周边河谷地形特征时,上述相关系数降低到0.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汾河谷地 大气环境数值模拟 WRF-Chem 地形高度与地表利用类型 山谷风环流
下载PDF
山间谷地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优化措施研究
5
作者 黄雪云 张可 《广西水利水电》 2024年第3期142-145,152,共5页
以深圳市南山区桃源街道项目为例,对山间谷地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优化措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落实本方案项目建设期间的施工围挡、车辆冲洗、临时排水与沉沙、临时拦挡与覆盖,以及项目建设后期的永久性排水与沉沙措施、全面的植物措施覆... 以深圳市南山区桃源街道项目为例,对山间谷地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优化措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落实本方案项目建设期间的施工围挡、车辆冲洗、临时排水与沉沙、临时拦挡与覆盖,以及项目建设后期的永久性排水与沉沙措施、全面的植物措施覆盖项目区可绿化区域,可合理治理项目建设流失的水土,可以达到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目标值。其中,水土流失治理度为100%,土壤流失控制比1.0,渣土防护率100%,表土保护率100%,林草植被恢复率100%,林草覆盖率45%,可以达到方案确定的目标值,可以满足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防治指标值一级标准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间谷地 水土保持 方案编制 优化措施
下载PDF
塔什库尔干谷地古滑坡堰塞湖事件重建及其地貌响应 被引量:1
6
作者 邓丽 常宏 沈俊杰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2-92,共11页
塔什库尔干谷地构造活动频繁,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滑坡体堵塞河流形成堰塞湖,堰塞体溃决后引发特大洪水。开展塔什库尔干谷地古堰塞湖的形成演化研究,可以提高对堰塞湖灾害的认知,预防地质灾害发生和降低灾害损失。目前已有对... 塔什库尔干谷地构造活动频繁,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滑坡体堵塞河流形成堰塞湖,堰塞体溃决后引发特大洪水。开展塔什库尔干谷地古堰塞湖的形成演化研究,可以提高对堰塞湖灾害的认知,预防地质灾害发生和降低灾害损失。目前已有对塔什库尔干曲曼村古堰塞湖湖相沉积形成年代和所记录的古环境信息研究,然而针对该湖泊的形成演化及形成后的地貌响应却鲜有开展。本研究以野外调查为基础,结合室内分析,对曲曼古滑坡堰塞湖的区域地貌和残留湖相沉积物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曲曼古滑坡堰塞湖形成可能是由于古地震诱发滑坡导致的,残留滑坡坝的表面积约为4.30×10^(5) m^(2),其体积约为2.30×10^(7) m^(3),所形成的堰塞湖最大湖面积约为2.01×10^(7) m^(2),最大库容量约为1.12×109 m^(3),溃决时的洪峰流量约为49507 m^(3)/s;(2)滑坡坝上游陡峭指数大于滑坡坝下游陡峭指数,说明残留滑坡坝仍对现代河道的地貌形态有一定影响,下游方向仍在进行较为强烈的地貌调整。本研究深入研究塔什库尔干古堰塞湖,可以为区域地貌演化及地质灾害发育过程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米尔高原 古滑坡 塔什库尔干谷地 堰塞湖 河流陡峭指数
下载PDF
沿黄河河谷地冬性彩色油菜品比试验初报 被引量:1
7
作者 马泉芳 陈彩霞 +2 位作者 柴晓霞 陈永平 师学豪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3年第7期26-29,共4页
为丰富白银市水川镇及较其海拔低的沿黄河河谷地春季旅游景区内植被类型及特色,促进本地观光农业和养蜂业持续发展,在沿黄河河谷地对引进的5种冬性彩色油菜进行品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参试油菜品种以金黄色花的产量最高,为1887.50 kg/h... 为丰富白银市水川镇及较其海拔低的沿黄河河谷地春季旅游景区内植被类型及特色,促进本地观光农业和养蜂业持续发展,在沿黄河河谷地对引进的5种冬性彩色油菜进行品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参试油菜品种以金黄色花的产量最高,为1887.50 kg/hm^(2),较对照(当地品种)增产3.66%,其余4个品种(橙色花、白色花、粉色花和紫色花)表现为减产,产量范围为1391.67~1665.83 kg/hm^(2),减产幅度为9.61%~23.57%;所有品种的赏花期为30~36 d,粉色品种最短,为30 d,其余均在33 d以上;所有品种越冬率均达91.6%以上,可安全越冬。综合比较发现,金黄色花比较适宜在本地区种植,其次是橙色花、白色花,最后为粉色花和紫色花,所有品种可进行搭配种植,丰富沿黄河谷地春季旅游区的景区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谷地 冬性彩色油菜 观光农业 越冬率
下载PDF
河湟谷地近20年耕地利用变化的土壤保持效应 被引量:3
8
作者 程玉卓 赵文婷 +5 位作者 焦菊英 张丽萍 曹雪 陈同德 李建军 张子琦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5-63,共9页
为了探究黄土高原-青藏高原过渡带河湟谷地在生态修复和城市建设共同发展下土壤保持对土地利用的响应,以退耕及西部大开发蓬勃发展的近20 a为研究时段,采用USLE模型,分析该区域近20 a来耕地利用变化的土壤保持效益,识别维持土壤保持功... 为了探究黄土高原-青藏高原过渡带河湟谷地在生态修复和城市建设共同发展下土壤保持对土地利用的响应,以退耕及西部大开发蓬勃发展的近20 a为研究时段,采用USLE模型,分析该区域近20 a来耕地利用变化的土壤保持效益,识别维持土壤保持功能的关键区域,为当地国土空间规划及水土保持方案设计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2000-2018年,河湟谷地土地利用变化以耕地减少2145 km^(2)(6.08%)、林地和建设用地分别增多2846和511 km^(2)(8.06%和1.45%)为主,并伴随以耕地向草地、林地和建设用地转移为代表的多种地类转变方式;2)近20 a来土壤保持量持续增大,林地和草地共占研究区土壤保持总量的84%以上,耕地转移至草地和林地均引起土壤保持的正效益,2种转移模式以耕地转移至林地土壤保持价值更高,且脑山区耕地转移的土壤保持效益优于川水区和浅山区。未来应围绕耕地优化土地利用布局,以提高区域土壤保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保持 耕地利用 时空变化 河湟谷地
下载PDF
伊犁谷地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梁世川 乔华 +1 位作者 吕东 贺强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80-888,共9页
伊犁谷地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频发,灾害形成的影响因素多样。基于伊犁谷地地质灾害数据库,利用频率比法、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等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伊犁谷地地质灾害的... 伊犁谷地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频发,灾害形成的影响因素多样。基于伊犁谷地地质灾害数据库,利用频率比法、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等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伊犁谷地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分析地质灾害发育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1)伊犁谷地地质灾害整体发育程度东部大于西部,集中在500~3500 m高程的中低山区。在时间上,主要集中在春夏融雪和降雨季节。(2)地质灾害的发育受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降水等多因素影响,但不同类型地质灾害的主控因素不同,滑坡受地层岩性、高程、坡度、年降水量的影响最明显,崩塌主要为坡度、高程、距断层距离因素控制;地面塌陷明显受高程、距断层距离、降水量的影响,基本由地下采矿活动诱发;距断层距离和高程是泥石流发育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分布特征 主控因素 频率比 ROC曲线 伊犁谷地
下载PDF
青海河湟谷地地名文化的特征及当代价值
10
作者 胡晓 陈宗颜 +1 位作者 曲莹 杨晓雪 《高原文化研究》 2023年第4期89-98,共10页
地名文化是地名的灵魂所在,背后隐藏着详实且珍贵的社会、军事、历史等信息,河湟地名沉淀了历史上民族融合、互动的文化。文章在挖掘河湟谷地地名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总结地名文化特征,从借鉴启发、德育教化、文化发展三个维度阐述了地名... 地名文化是地名的灵魂所在,背后隐藏着详实且珍贵的社会、军事、历史等信息,河湟地名沉淀了历史上民族融合、互动的文化。文章在挖掘河湟谷地地名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总结地名文化特征,从借鉴启发、德育教化、文化发展三个维度阐述了地名文化的当代价值,其结论主要如下:(1)地名文化内涵丰富,反映出区域的突出特征,蕴藏多民族融合发展的绚烂文化,并且随着社会变迁、时代进步而历久弥新;(2)地名文化具有鲜明的当代价值,借自然、历史来促进民族团结、启迪时代智慧,以丰富内涵来激发精神力量,增强民族自豪、提升家国情怀、树立文化自信,形成地方形象,助力区域发展。在发展迅速的新时代,应全方位、多角度地研究地名文化,传承、弘扬地名所富含的文化价值,促进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名文化 当代价值 河湟谷地
下载PDF
2000—2020年河湟谷地农业干旱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南沙 陈琼 +2 位作者 刘峰贵 周强 郭媛媛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37-447,共11页
选取植被健康指数(Vegetation health index,VHI)为农业干旱程度衡量指标,利用Mann-Kendall(M-K)检验法和小波分析法对河湟谷地2000—2020年农作物生长季(3—11月)干旱程度进行逐年和逐季节研究(以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 选取植被健康指数(Vegetation health index,VHI)为农业干旱程度衡量指标,利用Mann-Kendall(M-K)检验法和小波分析法对河湟谷地2000—2020年农作物生长季(3—11月)干旱程度进行逐年和逐季节研究(以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结果表明:(1)河湟谷地农业干旱区主要集中在大通河中游地区、湟水河干流区和黄河谷地。(2)河湟谷地农业干旱面积呈现明显的地域分异特点,由北到南农业干旱面积逐渐增大。(3)河湟谷地农业干旱面积在年际尺度上有在周期性波动中不断减小的趋势,2007—2008年是河湟谷地农业干旱面积发生突变的时间点,此后河湟谷地农业干旱面积开始急剧减少;春季是河湟谷地受农业干旱影响最严重的季节。研究结果对掌握河湟谷地农业干旱空间分布及变化趋势、促进青海省农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湟谷地 农业干旱 植被健康指数 生长季
下载PDF
青海河湟谷地地名文化景观空间分布特征
12
作者 胡晓 陈宗颜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6期83-91,共9页
地名是群体共有的精神记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中华优秀传统文脉的延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分类统计法、核密度分析法和标准差椭圆分析河湟谷地地名文化景观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1)河湟谷地地名可以分为自然景观类... 地名是群体共有的精神记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中华优秀传统文脉的延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分类统计法、核密度分析法和标准差椭圆分析河湟谷地地名文化景观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1)河湟谷地地名可以分为自然景观类、人文景观类和其他类3个大类;(2)河湟谷地地名呈现以西宁市为中心,沿湟水、黄河和大通河等水系向周围辐散降低的方向性趋势;(3)自然景观类地名充分体现了河湟谷地先民们依山傍水、趋利避害的自然选择,折射出粗犷、朴直的自然环境;(4)人文景观类地名反映了河湟谷地多民族融合发展及地处边地要塞的特征。本文可为河湟谷地的多民族融合发展、历史人口迁移和文化传承等研究提供地名文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名 文化景观 河湟谷地 核密度分析 标准差椭圆
下载PDF
加德满都谷地世界文化遗产震后搜救与修复的经验与启示
13
作者 王晶 赵燕鹏 张礼陶 《建筑遗产》 CSSCI 2023年第2期150-163,共14页
2015年尼泊尔发生强烈地震,加德满都谷地世界文化遗产(KVWHP)震损严重。KVWHP的震后搜救响应得到了以尼泊尔政府为主体的整个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快速实施,从而为之后持续6年的震后恢复与重建工作奠定了基础。笔者作为2015年尼泊尔地震... 2015年尼泊尔发生强烈地震,加德满都谷地世界文化遗产(KVWHP)震损严重。KVWHP的震后搜救响应得到了以尼泊尔政府为主体的整个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快速实施,从而为之后持续6年的震后恢复与重建工作奠定了基础。笔者作为2015年尼泊尔地震后中国援尼泊尔加德满都杜巴广场九层神庙修复项目的团队成员,依据尼泊尔以及国际震后搜救与修复的相关政策和评估内容,结合参与援尼项目期间的观察以及与尼方震后相关机构的交流,综合分析了KVWHP震后搜救与修复的相关政策、国际合作工作机制及工作特点,对KVWHP震后搜救与修复的经验和启示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德满都谷地 世界文化遗产 中国援助 震后修复与保护
下载PDF
基于核心素养的主题式教学探究——以“湟水谷地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例
14
作者 宋连洁 周强 马伟东 《中学课程资源》 2023年第11期16-20,共5页
在教学改革背景下,主题式教学模式是最常见的教学模式之一,教师通过特定主题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问题设置与主动探究,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建构。教师聚焦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基于高中地理主题式教学模式,拟... 在教学改革背景下,主题式教学模式是最常见的教学模式之一,教师通过特定主题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问题设置与主动探究,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建构。教师聚焦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基于高中地理主题式教学模式,拟定学习主题、设计教学目标、优化主题式教学环节,以情境为素材、以问题为导向、以活动为落脚点,通过“内容主题化、主题情境化、情境问题化、问题活动化、评价多元化”五个环节进行湟水谷地农业可持续发展主题式教学探究,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题式教学 核心素养 湟水谷地 农业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崇礼区谷地型城镇景观风貌规划实践
15
作者 邸青 路璐 +1 位作者 刘奕彤 张云璐 《城市建筑空间》 2023年第4期26-29,共4页
以张家口市崇礼区南部片区为例,开展谷地型城镇景观规划设计研究,对我国生态与城镇建设政策进行解读与响应,通过案例研究与分析,基于适应性设计的总体思路开展规划设计,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设计策略,最大程度地保护崇礼区生态基底现状,体... 以张家口市崇礼区南部片区为例,开展谷地型城镇景观规划设计研究,对我国生态与城镇建设政策进行解读与响应,通过案例研究与分析,基于适应性设计的总体思路开展规划设计,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设计策略,最大程度地保护崇礼区生态基底现状,体现城镇景观风貌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地型城镇 景观风貌 规划设计
下载PDF
曙光染甘河 “铝”绿河湟谷地
16
作者 李佳 《中国有色金属》 2023年第9期60-61,共2页
黄河鑫业有限公司在国家电投“2035一流战略”的指引下,身负“创造绿色价值”的使命,不断书写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答卷。2017年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示范单位,2021年完成碳足迹认证,2022年再次入选工信部第二批符合《铝行业规... 黄河鑫业有限公司在国家电投“2035一流战略”的指引下,身负“创造绿色价值”的使命,不断书写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答卷。2017年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示范单位,2021年完成碳足迹认证,2022年再次入选工信部第二批符合《铝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2023年先后被青海省、工信部评为“2022年度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当我国“3060”目标提出以及电解铝能耗限额、阶梯电价政策出台,当国家电投的“绿”和电解铝的“白”交汇融合,黄河鑫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鑫业公司”)在国家电投“2035一流战略”的指引下,身负“创造绿色价值”的使命,不断书写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答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供应链管理 绿色价值 铝行业 河湟谷地 电解铝 能耗限额 阶梯电价 绿色低碳
下载PDF
新疆罗布泊东延地区——阿其克谷地生态地质环境现状及保护措施初探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玉华 校佩曦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3期87-92,共6页
阿其克谷地是罗布泊洼地的东延部分。对谷地内生态地质环境的气候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和生物环境4个主要因子的调查表明:谷地内气候极端恶劣,属于极端干旱的温带和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水资源极度匮乏,以地下水为主;土壤类型有石膏棕漠... 阿其克谷地是罗布泊洼地的东延部分。对谷地内生态地质环境的气候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和生物环境4个主要因子的调查表明:谷地内气候极端恶劣,属于极端干旱的温带和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水资源极度匮乏,以地下水为主;土壤类型有石膏棕漠土、盐土和流动风沙土3类,一般没有什么肥力潜力;生物物种贫乏,以超旱生和耐盐生的荒漠群落为主。当前,人类活动对谷内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为采矿、旅游、盗猎、放牧等活动。最后提出了树立全局观念,限制人类活动,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区和水资源开发与涵养并举等生态环境保护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布泊 阿其克谷地 生态环境现状 保护措施 生态地质环境 新疆罗布泊 谷地 保护措施 环境现状 东延 生态环境 气候环境 人类活动
下载PDF
青海河湟谷地气候及干旱变化研究 被引量:32
18
作者 赵燕宁 时兴合 +3 位作者 王式功 秦宁生 汪青春 冯蜀青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4-59,共6页
利用1961-2002青海河湟谷地11个气象台站气温、降水等地面观测资料,对该区气候要素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干旱变化的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青海河湟谷地各季节平均气温20世纪90年比60年代偏高了0.4~0.8℃,冬季增温最显著... 利用1961-2002青海河湟谷地11个气象台站气温、降水等地面观测资料,对该区气候要素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干旱变化的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青海河湟谷地各季节平均气温20世纪90年比60年代偏高了0.4~0.8℃,冬季增温最显著。年平均降水量90年代比60年代偏少17.2mm。地表蒸发量80~90年代比60~70年增多。90年代青海河湟谷地秋季和春季降水量减少,使得秋季和春季干旱发生的频次增加,导致河谷地区的径流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河湟谷地 干旱 气候变化
下载PDF
中国“三江并流”纵谷地蚤类丰富度与区系沿纬度梯度的水平分布格局 被引量:25
19
作者 龚正达 张丽云 +4 位作者 段兴德 冯锡光 葛军旗 栗冬梅 刘起勇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1-69,114-117,共9页
为探讨横断山区蚤类物种丰富度与区系沿纬度梯度变化的基本规律以及影响它们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作者就云南西部横断山区21o-28oN的8个纬度梯度带目前所知分布的9科45属153种(亚种)蚤类的水平分布资料进行了综合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表... 为探讨横断山区蚤类物种丰富度与区系沿纬度梯度变化的基本规律以及影响它们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作者就云南西部横断山区21o-28oN的8个纬度梯度带目前所知分布的9科45属153种(亚种)蚤类的水平分布资料进行了综合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这一区域蚤类科、属、种丰富度,特有种丰富度和特有度,以及东洋界和古北界区系成分物种丰富度沿纬度梯度的变化,都呈现了随纬度增加先增高后降低的单峰分布格局,最大峰值出现在25o-27oN之间,研究认为,形成物种密度高峰的主要因素是两大区系分界线和交错区的边缘效应;(2)东洋和古北两大区系成分构成比的水平分布格局截然不同,前者随纬度的增加递减,后者则随纬度的增加呈递增的趋势,两区系成分过渡或交错区的跨度在23o-29oN之间,并在25o-27oN形成交汇和分异的中心;(3)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横断山8个纬度梯度带的蚤类总体上归为3个主要地域区系类型,反映出纬度、地理气候环境等因素对蚤类区系及物种分布的影响,以及蚤类区系和物种组成沿纬度梯度的水平分布格局与地理和气候环境的统一性;(4)蚤类的属、种β多样性沿纬度梯度的水平分布基本呈现双峰格局,峰值反映出蚤类的组成及分布在不同纬度梯度、气候带之间的过渡与转变,说明β多样性的水平分布格局与纬度梯度的气候、环境变化程度的关系密切,以及过渡区的边缘效应对两区系物种丰富度高峰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5)横断山区蚤类物种丰富度与区系的水平分布与垂直分布的规律和格局基本相同,显示了具有同源性的水平地带性与垂直地带性对蚤类空间分布格局所产生的类似影响,证实了横断山区蚤类物种丰富度与区系的水平分布格局理应出现近似于它们垂直分布的一般规律与格局的推论;(6)横断山25o-27oN的区域形成了两大区系物种交汇和分异的中心,由于边缘效应和复杂的地理景观,这里蚤类科、属、种、特有种都具有较高多样性,据此作者推断,这里可能是我国横断山区多物种保存、分布和分化的核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蚤类 γ多样性 Β多样性 纬度梯度 水平分布格局 “三江并流”纵谷地
下载PDF
罗布泊东阿奇克谷地雅丹地貌与库姆塔格沙漠形成的关系 被引量:49
20
作者 屈建军 郑本兴 +1 位作者 俞祁浩 赵爱国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94-300,共7页
阿奇克谷地位于罗布泊洼地之东,93°E以西,东西长约150km,南北宽20~30km。为新生代北山与阿尔金山之间的地堑凹地的一部分,与东面河西走廊的地堑凹地相通。根据出露的雅丹地层河湖相沉积样品所作的ESR测年(227 2~1009 4kaBP)和本... 阿奇克谷地位于罗布泊洼地之东,93°E以西,东西长约150km,南北宽20~30km。为新生代北山与阿尔金山之间的地堑凹地的一部分,与东面河西走廊的地堑凹地相通。根据出露的雅丹地层河湖相沉积样品所作的ESR测年(227 2~1009 4kaBP)和本区的地质地貌特征可将阿奇克谷地演化与库姆塔格沙漠的发育史归纳为4个时期。①早更新世至中更新世罗布泊古湖扩大时期,东部湖湾宽约50~60km,向东延伸至93°15′E或更东;②中更新世晚期山地上升与古湖湾退缩消失时期,距今30万年前左右,青藏高原强烈隆升,阻挡了海洋水汽的进入,亚洲内陆加速变干,由于阿尔金山的左旋向东滑动,在北面古湖区地层发生了与阿尔山斜交的羽毛状断裂谷群,并因东北向的断裂上升与东西向的河西地堑谷地斜交,阻断了疏勒河水不再向西流入罗布泊,使东部湖湾向西退缩并逐步消失;③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初,暴雨径流与强烈的风蚀作用时期,阿奇克谷地北部的洪积湖相沉积台地支沟口形成雅丹土丘群,谷地南面库姆塔格沙漠北面羽毛状断裂谷群形成雅丹垄脊和风蚀谷,谷地中央呈现出季节性的盐碱沼泽和零星雅丹土丘;④晚更新世末至全新世库姆塔格沙漠扩大,向北埋没了羽毛状断裂谷(风蚀谷)和雅丹垄脊,形成了世界上独特的羽毛状沙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奇克谷地 阿尔金山左旋滑动 羽毛状断裂谷群 雅丹地貌 沙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