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8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贷款诈骗犯罪的脚本分析及对策研究
1
作者 陈坤 马忠红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99-105,共7页
当前,网络贷款诈骗犯罪多发,给人民群众带来巨大经济损失。传统治理打击思路以集群战役打击诈骗犯罪虽成果显著,但是成本极高,且很难常态化维持。犯罪脚本分析方法是犯罪学研究的新兴热点,该方法可以从被害人或者犯罪人等不同角度解构... 当前,网络贷款诈骗犯罪多发,给人民群众带来巨大经济损失。传统治理打击思路以集群战役打击诈骗犯罪虽成果显著,但是成本极高,且很难常态化维持。犯罪脚本分析方法是犯罪学研究的新兴热点,该方法可以从被害人或者犯罪人等不同角度解构犯罪行为的逻辑阶段和步骤,发现可能的干预点,破坏犯罪环节的完整性,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从环境犯罪学的理论视角,通过犯罪脚本分析发现,网络贷款诈骗分为四个阶段,根据各阶段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提出防控策略,即消除犯罪人虚拟网络空间匿名性、强化数据安全技术防控、全链条打击倒卖信息链条、普及诈骗手段及应对教育、完善网络经济活动的管理机制并整治其失序状态等,以有效治理和打击网络贷款诈骗犯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犯罪 网络贷款诈骗 犯罪脚本 分析框架
下载PDF
贷款诈骗罪疑难问题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莫开勤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9-22,共4页
贷款诈骗行为包括五种形式 ,“其他方法”应与前四种方法具有性质上的同一性 ;对单位贷款诈骗行为 ,不能以贷款诈骗罪追究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 ,但对单位及其责任人员可以按照合同诈骗罪论处 ;贷款诈骗... 贷款诈骗行为包括五种形式 ,“其他方法”应与前四种方法具有性质上的同一性 ;对单位贷款诈骗行为 ,不能以贷款诈骗罪追究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 ,但对单位及其责任人员可以按照合同诈骗罪论处 ;贷款诈骗罪主观方面不能由间接故意构成 ,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主要应从行为人对到期归还贷款能力的认识、贷款的使用情况以及是否诚实还贷三方面进行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贷款诈骗行为 单位贷款诈骗 非法占有目的
下载PDF
论贷款诈骗罪的成立要件
3
作者 俞静尧 《求实》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63-64,共2页
  在我国刑法中,有些犯罪行为只要符合某法定犯罪构成关于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四个要件的规定,则构成犯罪,这被称为行为犯.……
关键词 诈骗 刑法 侵犯财产罪 刑律 法律 贷款诈骗犯罪 描述性要件 犯罪构成 贷款诈骗行为 成立要件 数额较大
下载PDF
贷款诈骗罪司法认定中的疑难问题
4
作者 张勇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07-111,共5页
目前我国贷款诈骗犯罪形势日益严峻,成为经济领域中常见、多发的社会危害非常严重的犯罪。笔者针对司法认定中的诸多疑难问题,如贷款诈骗罪的对象范围、单位贷款诈骗、贷款诈骗客观行为、主观上非法占有目的以及贷款诈骗数额进行了分析... 目前我国贷款诈骗犯罪形势日益严峻,成为经济领域中常见、多发的社会危害非常严重的犯罪。笔者针对司法认定中的诸多疑难问题,如贷款诈骗罪的对象范围、单位贷款诈骗、贷款诈骗客观行为、主观上非法占有目的以及贷款诈骗数额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立法和司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贷款诈骗 司法认定 犯罪对象 诈骗行为 单位贷款诈骗
下载PDF
试论单位贷款诈骗行为的处理
5
作者 古加锦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101-105,共5页
对单位贷款诈骗行为认定为合同诈骗罪违反罪刑法定原则;追究单位贷款诈骗行为中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贷款诈骗罪的刑事责任符合其犯罪构成。
关键词 单位贷款诈骗 合同诈骗 贷款诈骗
下载PDF
单位贷款诈骗行为不宜定合同诈骗罪
6
作者 周梅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36-36,95,共2页
司法实践中,单位实施贷款诈骗的情况并不鲜见。对此,最高人民法院《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规定以合同诈骗罪定罪处罚。这种处理方式对于打击单位贷款诈骗行为有一定的益处,但只是权宜之计,在法理上存在许多缺陷。
关键词 单位贷款诈骗行为 合同诈骗 贷款诈骗 中国 刑法
下载PDF
试论单位贷款诈骗行为的处理
7
作者 古加锦 《广东法学》 2013年第3期64-69,共6页
对单位贷款诈骗行为认定为合同诈骗罪违反罪刑法定原则;追究单位贷款诈骗行为中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货款诈骗罪的刑事责任符合其犯罪构成。
关键词 单位贷款诈骗 合同诈骗 贷款诈骗
下载PDF
不动产贷款诈骗犯罪刑民交叉问题探讨 被引量:13
8
作者 刘艳红 施建辉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51-157,共7页
刑民交叉案件处理难度较大主要是基于其法律关系的复杂性。对于这类案件的解决,需要把握案件的核心逻辑,寻找相应的法律关系,找到对应的法律依据,特别是层层剥离其中存在交叉的法律关系,并最终得出案件解决方案的结论。本文中的案件所... 刑民交叉案件处理难度较大主要是基于其法律关系的复杂性。对于这类案件的解决,需要把握案件的核心逻辑,寻找相应的法律关系,找到对应的法律依据,特别是层层剥离其中存在交叉的法律关系,并最终得出案件解决方案的结论。本文中的案件所涉及的不动产刑民交叉纠纷的解决,其前提是通过判断行为主体构成"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导致主合同的无效,而这种主合同的无效并不是基于刑事判决的影响,刑民交叉案件中,刑事判决并不具有高于民事判决的效力。基于主合同无效,从合同即担保抵押合同亦无效,银行对于涉案房屋的担保物权无法善意取得。因此,涉案房屋应当归还给原所有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民交叉 贷款诈骗 善意取得 担保物权
下载PDF
贷款诈骗罪若干疑难问题的刑法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刘宪权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4期1-7,共7页
刑法不将单位规定为贷款诈骗罪的主体既不妥当也不符合司法实践的需要。单位贷款诈骗按合同诈骗罪定罪处罚,符合罪刑法定原则也与法条竞合处罚原则不悖。贷款诈骗和贷款纠纷最主要区别在于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贷款的目的,对于行为人... 刑法不将单位规定为贷款诈骗罪的主体既不妥当也不符合司法实践的需要。单位贷款诈骗按合同诈骗罪定罪处罚,符合罪刑法定原则也与法条竞合处罚原则不悖。贷款诈骗和贷款纠纷最主要区别在于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贷款的目的,对于行为人欺骗手段的考察是认定非法占有目的的主要依据。对于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冒名骗取贷款或者内外勾结骗取贷款的行为应具体分析具体定性。事后故意不归还贷款只要查明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也可构成贷款诈骗罪。对以骗取他人担保的形式,获取并占有金融机构贷款的行为应以贷款诈骗罪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贷款诈骗 单位犯罪 贷款纠纷 占有目的 事后故意
下载PDF
刑法应设立单位贷款诈骗罪 被引量:9
10
作者 卢勤忠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1-58,共8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刑法不将单位规定为贷款诈骗罪的主体显然是不妥当的,也明显不符合司法实践的需要。对于单位贷款诈骗行为,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直接追究贷款诈骗罪的刑事责任。从近年来我国刑法立法趋势看,刑...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刑法不将单位规定为贷款诈骗罪的主体显然是不妥当的,也明显不符合司法实践的需要。对于单位贷款诈骗行为,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直接追究贷款诈骗罪的刑事责任。从近年来我国刑法立法趋势看,刑法修正案对于确实属于以单位名义实施的、体现单位意志、违法所得又归单位所有的单位经济犯罪均设立单位犯罪。我国立法机关应该通过刑法修正案方式设立单位贷款诈骗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 贷款诈骗 刑法修正案
下载PDF
论贷款诈骗罪主体 被引量:4
11
作者 吴忆萍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0-63,共4页
我国刑法把单位排除在贷款诈骗罪的犯罪主体之外是立法的明显漏洞,也不符合司法实践的需要。事实上,诈骗罪与其所派生的金融诈骗、合同诈骗、贷款诈骗等犯罪是种属关系,它们之间存在法条竞合的情形,而合同诈骗罪与贷款诈骗罪并列同属诈... 我国刑法把单位排除在贷款诈骗罪的犯罪主体之外是立法的明显漏洞,也不符合司法实践的需要。事实上,诈骗罪与其所派生的金融诈骗、合同诈骗、贷款诈骗等犯罪是种属关系,它们之间存在法条竞合的情形,而合同诈骗罪与贷款诈骗罪并列同属诈骗罪的特殊法条。因此,在刑法修改之前,对单位贷款诈骗行为应依法以贷款诈骗罪追究有关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当然,在量刑时要体现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贷款诈骗犯罪 单位 刑事责任 处理
下载PDF
论贷款诈骗的犯罪构成要件 被引量:1
12
作者 肖乾利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61-62,120,共3页
关键词 贷款诈骗 犯罪构成要件 刑法 犯罪客体 金融信贷秩序 犯罪客观 中国
下载PDF
涉贷款犯罪的刑法规制——贷款诈骗罪、骗取贷款罪、高利转贷罪之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周威坤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87-90,共4页
在研究涉贷款犯罪的刑法规判问题时,通过对贷款诈骗罪、骗取贷款罪与高利转贷罪这三种罪名演变历史的研究以及对立法意图的探寻,才能进一步弄清楚这种罪罪名各自的特点及相互间的关系。
关键词 贷款诈骗 骗取贷款 高利转贷罪
下载PDF
贷款诈骗罪主体及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 被引量:2
14
作者 段启俊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125-130,共6页
贷款诈骗罪主体认定方面有三个疑难问题:一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工作人员能否构成贷款诈骗罪;二是单位贷款诈骗的情况下负有责任的人员能否构成贷款诈骗罪;三是以单位名义实施,实为自然人贷款诈骗情形的认定。有五种情形即为实施犯罪而... 贷款诈骗罪主体认定方面有三个疑难问题:一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工作人员能否构成贷款诈骗罪;二是单位贷款诈骗的情况下负有责任的人员能否构成贷款诈骗罪;三是以单位名义实施,实为自然人贷款诈骗情形的认定。有五种情形即为实施犯罪而设立单位或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盗用、冒用单位名义实施贷款诈骗,私人合伙企业、私营独资公司实施贷款诈骗,承包、租赁经营者以单位名义实施贷款诈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贷款诈骗 主体 非法占有目的 认定
下载PDF
金融犯罪之人工智能预防路径研究——以贷款诈骗风险智能建模预测为分析路径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超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27-33,共7页
金融诈骗类犯罪的智能防控路径,是人工智能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对金融犯罪中银行防控贷款诈骗风险的数据进行数学建模分析、评估,是运用数据挖掘模型探索有效防控贷款诈骗风险的重要路径。朴素贝叶斯模型、马尔可夫覆盖结构的贝叶斯网... 金融诈骗类犯罪的智能防控路径,是人工智能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对金融犯罪中银行防控贷款诈骗风险的数据进行数学建模分析、评估,是运用数据挖掘模型探索有效防控贷款诈骗风险的重要路径。朴素贝叶斯模型、马尔可夫覆盖结构的贝叶斯网络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均可用于贷款诈骗风险防控,且在风险预测中具有较好效果,可用于未来的建模预测。目前人工智能建模预测贷款诈骗风险还需要解决一些现实问题,如黑箱模型的解释问题等。金融诈骗类犯罪的人工智能防控将是未来犯罪防控的一种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犯罪 人工智能 贷款诈骗风险 神经网络建模
下载PDF
试论贷款诈骗罪的单位主体——浅谈刑法第200条的缺陷与完善 被引量:1
16
作者 阮堂辉 王晖 《当代经济》 2003年第1期46-46,共1页
单位是否可以成为贷款诈骗罪为主体,即单位是否可以实施具有严重危害性的贷款诈骗行为从而构成单位犯罪,我国刑法第193条和第200条作了否定规定.
关键词 贷款诈骗 单位主体 刑法 缺陷
下载PDF
高利转贷罪、骗取贷款罪与贷款诈骗罪的关系探讨及其司法适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佳 《甘肃金融》 2011年第11期45-47,共3页
在《刑法修正案(六)》颁布之前,我国对滥用贷款犯罪的惩治主要依靠高利转贷罪和贷款诈骗罪两罪,但是该两罪由于主观上分别要具备"转贷牟利"和"非法占有"的目的,这就造成实践中对于一些单位或个人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 在《刑法修正案(六)》颁布之前,我国对滥用贷款犯罪的惩治主要依靠高利转贷罪和贷款诈骗罪两罪,但是该两罪由于主观上分别要具备"转贷牟利"和"非法占有"的目的,这就造成实践中对于一些单位或个人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贷款,但却没有非法占有、转贷牟利等目的的行为难以用刑法加以规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利转贷罪 贷款诈骗 《刑法修正案(六)》 司法适用 非法占有 贷款犯罪 牟利 惩治
下载PDF
高利转贷罪、骗取贷款罪与贷款诈骗罪三罪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春燕 《三峡论坛》 2012年第3期108-111,115,共5页
高利转贷罪、骗取贷款罪与贷款诈骗罪都是涉及到贷款的犯罪,而且都发生在金融领域。对三罪进行关系上的辨析以及探讨,有利于司法实践中更好地区分以及更准确地运用这三个条文去规制不同的客观行为。
关键词 高利转贷罪 骗取贷款 贷款诈骗 关系
下载PDF
贷款诈骗罪认定中的若干问题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邓宇琼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04年第2期92-95,共4页
贷款诈骗罪是实践中多发的一类案件 ,本文就若干在认定上存在混淆的问题进行论述 ,包括表见代理情形的认定、贷款诈骗罪的对象、数额以及内外勾结实施犯罪的认定。
关键词 贷款诈骗 犯罪认定 犯罪构成 犯罪行为 表见代理 单位犯罪 数额认定
下载PDF
贷款诈骗罪司法认定若干问题探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秋芳 《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3期48-51,共4页
贷款诈骗犯罪是司法实践中多发性犯罪之一。目前司法实践中对某些问题尚存争议,本文认为首先应当在立法上完善贷款诈骗罪的犯罪主体;其次,"非法占有目的"应当是本罪必要的构成要件。再次,对"其他方法"的理解应当贯... 贷款诈骗犯罪是司法实践中多发性犯罪之一。目前司法实践中对某些问题尚存争议,本文认为首先应当在立法上完善贷款诈骗罪的犯罪主体;其次,"非法占有目的"应当是本罪必要的构成要件。再次,对"其他方法"的理解应当贯穿于贷款合同的签订和履行的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贷款诈骗 非法占有 司法认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