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1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5年—2020年河南漯河越冬代劳氏黏虫的种群动态及虫源性质分析
1
作者 段云 陈琦 +3 位作者 董嘉欣 高凌云 李世民 武予清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34-339,345,共7页
为了解河南漯河越冬代劳氏黏虫的种群动态,本研究分析了1984年-2020年测报灯下越冬代劳氏黏虫成虫的种群数量变化情况,2015年-2020年测报灯和高空探照灯下越冬代劳氏黏虫的种群动态、雌蛾卵巢发育级别、迁飞情况和虫源性质等,同时结合... 为了解河南漯河越冬代劳氏黏虫的种群动态,本研究分析了1984年-2020年测报灯下越冬代劳氏黏虫成虫的种群数量变化情况,2015年-2020年测报灯和高空探照灯下越冬代劳氏黏虫的种群动态、雌蛾卵巢发育级别、迁飞情况和虫源性质等,同时结合漯河地区冬季温度和降雨量数据,分析了近年来漯河地区越冬代劳氏黏虫成虫数量变化的原因,希望本研究能够为河南省劳氏黏虫的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氏黏虫 越冬代 监测 种群动态
下载PDF
应用二化螟性诱剂大面积诱捕越冬代雄蛾 被引量:31
2
作者 苏建伟 宣维健 +1 位作者 王红托 盛承发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3,共3页
应用二化螟性诱剂对越冬代二化螟雄蛾进行了大面积诱捕。结果表明:诱杀7d和15d后,诱捕区(包括中心区和边缘带)雄蛾量分别为对照区的4044%和2978%,其中心区的蛾量分别为边缘带的4855%和2465%;诱... 应用二化螟性诱剂对越冬代二化螟雄蛾进行了大面积诱捕。结果表明:诱杀7d和15d后,诱捕区(包括中心区和边缘带)雄蛾量分别为对照区的4044%和2978%,其中心区的蛾量分别为边缘带的4855%和2465%;诱捕区卵块数仅为对照区的200%~333%,枯鞘率仅为对照区的125%~250%;诱捕区的第一代雄蛾发生量大量减少,诱蛾量仅为对照区的4696%,其中心区的雄蛾量为边缘带的6764%;诱捕区的水稻枯心率仅为对照区的3950%~4475%。应用性诱剂大面积诱捕是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化螟 性诱剂 诱捕 雄蛾 越冬代 水稻害虫
下载PDF
越冬代尖钩宽黾蝽耐饥力的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陈建明 俞晓平 +1 位作者 吕仲贤 郑许松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609-611,共3页
研究了越冬代尖钩宽黾蝽成虫的耐饥力大小 .结果表明 ,在 14~ 3 2℃范围内 ,尖钩宽黾蝽不同翅型雌、雄成虫的耐饥力随温度升高而下降 ,各温度间差异显著 .14℃时 ,尖钩宽黾蝽成虫的耐饥时间最长 ,达 3 2 10d(无翅型 )和 2 9 5 8d(有翅... 研究了越冬代尖钩宽黾蝽成虫的耐饥力大小 .结果表明 ,在 14~ 3 2℃范围内 ,尖钩宽黾蝽不同翅型雌、雄成虫的耐饥力随温度升高而下降 ,各温度间差异显著 .14℃时 ,尖钩宽黾蝽成虫的耐饥时间最长 ,达 3 2 10d(无翅型 )和 2 9 5 8d(有翅型 ) ,3 2℃时 ,则分别为 9 46d和 7 82d ;无翅型成虫耐饥力高于有翅型 ,同一翅型雌成虫的耐饥力又高于雄成虫 ,而且温度越低 ,二者间的差异越大 .不同密度下尖钩宽黾蝽成虫的耐饥力差异显著 ,1雌 1雄 /瓶的耐饥力显著高于 5雌 5雄 /瓶和 10雌 10雄 /瓶 ,而后二者间的差异则不明显 .另外 ,尖钩宽黾蝽 1龄若虫的耐饥力在各温度间的差异也显著 ,14℃和 2 0℃的耐饥力显著高于 2 6℃和 3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冬代 尖钩宽黾蝽 耐饥力 稻田 捕食性天敌
下载PDF
水稻田和茭白田越冬代二化螟成虫习性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徐红星 俞晓平 +4 位作者 吕仲贤 陈建明 郑许松 陶林勇 卜卫良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3期157-160,共4页
水稻田越冬代二化螟最早于 4月 2 6日开始羽化 ,其羽化始盛期为 5月 9~ 10日 ,高峰期为5月 13~ 14日 ,盛末期为 5月 18~ 19日。茭白田越冬代二化螟的始见蛾日为 5月 5日 ,比水稻田二化螟迟了 9d ,羽化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依次为 5... 水稻田越冬代二化螟最早于 4月 2 6日开始羽化 ,其羽化始盛期为 5月 9~ 10日 ,高峰期为5月 13~ 14日 ,盛末期为 5月 18~ 19日。茭白田越冬代二化螟的始见蛾日为 5月 5日 ,比水稻田二化螟迟了 9d ,羽化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依次为 5月 11~ 12日 ,17~ 18日和 2 3~ 2 4日 ,均比水稻田二化螟迟 2~ 5d。水稻田二化螟越冬幼虫的存活率和化蛹率分别为 67.30 %和 70 .0 6% ,茭白田二化螟则分别比其低 2 0 .90 %和 2 1.69% ;二者的羽化率差不多 ,分别为 90 .2 8%和 89.19%。水稻田二化螟羽化成虫的雌雄性比为 1∶1.4 4 ,而茭白田二化螟则接近 1∶1。产卵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冬代二化螟 习性 生境 成虫 水稻田 茭白田
下载PDF
秸秆储放方式对越冬代玉米螟幼虫化蛹及羽化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解玉梅 刘芳慧 +8 位作者 丁新华 李翠梅 付开赟 何江 吐尔逊.阿合买提 阿卜杜热伊木.阿卜杜热西提 李鹏发 许建军 郭文超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05-512,共8页
【目的】研究玉米秸秆不同储放方式对越冬代玉米螟幼虫化蛹及羽化的影响,探索一种控制新疆玉米螟越冬基数的合理储放方式。【方法】2014、2015年对竖放、堆放和封闭储放下的秸秆百株幼虫数、化蛹率、羽化率及死亡率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目的】研究玉米秸秆不同储放方式对越冬代玉米螟幼虫化蛹及羽化的影响,探索一种控制新疆玉米螟越冬基数的合理储放方式。【方法】2014、2015年对竖放、堆放和封闭储放下的秸秆百株幼虫数、化蛹率、羽化率及死亡率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一种压低玉米螟越冬基数的合理储放方式。【结果】与竖放、堆放处理相比,经封闭处理越冬后的秸秆,其平均百秆活幼虫数、百秆活蛹数、化蛹率及羽化率分别降低59.58%、43.52%,90.21%、92.33%,19.87%、17.99%,13.77%和11.79%,其平均死亡率分别增加39.78%、35.44%。【结论】玉米秸秆以竖放方式进行越冬的平均百秆活幼虫数、活蛹数、化蛹率及羽化率均显著大于堆放、封闭处理(P<0.05);封闭处理则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越冬玉米螟的总死亡率,降低其化蛹羽化率。在生产实际中,秸秆不以竖放方式进行越冬,而优先对其进行封闭处理,以降低其越冬幼虫成活和羽化基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储放 越冬代玉米螟 化蛹 羽化
下载PDF
性信息素大面积诱捕法防治东北越冬代水稻二化螟(英文) 被引量:8
6
作者 焦晓国 宣维健 盛承发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70-374,共5页
2002年和2003年,在吉林省柳河县绿色大米生产基地,开展了应用性信息素诱捕法防治越冬代水稻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的试验。与对照区相比,2002年和2003年两年诱捕区诱蛾量分别下降84.54%和83.75%,雌虫交配率分别下降54.10%和47.67%;同... 2002年和2003年,在吉林省柳河县绿色大米生产基地,开展了应用性信息素诱捕法防治越冬代水稻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的试验。与对照区相比,2002年和2003年两年诱捕区诱蛾量分别下降84.54%和83.75%,雌虫交配率分别下降54.10%和47.67%;同时,诱杀区二化螟卵孵化率下降25.50%,卵块密度也显著降低。2002年二化螟雌雄性比由对照区的1.14上升为诱捕区的3.96,而2003年由1.12上升到3.84;诱杀区二化螟幼虫为害率,无论是枯鞘、枯心,还是白穗,也较之对照区显著下降,造成稻谷产量损失也明显降低。通过上述一系列评价指标表明性信息素诱捕法能有效控制东北越冬代水稻二化螟,可为东北绿色大米的可持续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害虫 二化螟 越冬代 性信息素 大面积诱捕
下载PDF
C3和C4植物寄主对华北地区棉铃虫越冬代和第一代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叶乐夫 付雪 戈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49-454,共6页
确定华北越冬代棉铃虫虫源及其对第一代棉铃虫种群的影响是制定棉铃虫防治策略的基础。以越冬代棉铃虫蛾翅的稳定同位素1δ3C为天然标记直接判定这些成虫的幼虫期寄主类型,并将雌虫接到春小麦植株上,调查其产卵、孵化、幼虫发育至化蛹... 确定华北越冬代棉铃虫虫源及其对第一代棉铃虫种群的影响是制定棉铃虫防治策略的基础。以越冬代棉铃虫蛾翅的稳定同位素1δ3C为天然标记直接判定这些成虫的幼虫期寄主类型,并将雌虫接到春小麦植株上,调查其产卵、孵化、幼虫发育至化蛹、羽化等特征。结果表明,越冬代来自C3植物(主要为棉花)的成虫个体数量占全部越冬羽化种群的53.1%,所产生的下一代老熟幼虫也较C4来源的多(55.1%);雌蛾受精率都比较高;卵孵化率较高(52.9%>41.6%);幼虫发育在低龄阶段较比后者快,存活率低,但在高龄幼虫阶段相对后者慢,存活率高;与C4植物(主要玉米)的来源个体后代的幼虫发育总历期接近,总存活率也相近。显示寄主植物小麦提供的营养条件在第一代棉铃虫的幼虫发育中具有决定性意义,即小麦只在特定阶段才适合幼虫的发育;而且不论是C3还是C4寄主来源的越冬代棉铃虫已经适应了这一限制。有效地评价了玉米和棉花等寄主植物对华北地区越冬代和次年第一代棉铃虫的影响,对于分析越冬代棉铃虫的虫源性质和第一代棉铃虫的防治及B t抗性的治理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稳定同位素 C3和C4植物寄主 棉铃虫 越冬代 第一 春小麦
下载PDF
山西晋南小地老虎越冬代成虫发生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
8
作者 史高川 董晋明 +7 位作者 张卫民 刘中芳 石跃进 杨苏龙 陆俊姣 席凯鹏 耿鹏 王波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3-187,207,共6页
为了解掌握山西晋南各地小地老虎越冬代成虫发生量与海拔、气温、降雨等环境因子的关系,2015年进行了不同环境条件下小地老虎越冬代成虫性诱剂诱虫试验。结果表明:低海拔地区的成虫比高海拔地区始见期早,且发生量大;成虫始见期温度为5~6... 为了解掌握山西晋南各地小地老虎越冬代成虫发生量与海拔、气温、降雨等环境因子的关系,2015年进行了不同环境条件下小地老虎越冬代成虫性诱剂诱虫试验。结果表明:低海拔地区的成虫比高海拔地区始见期早,且发生量大;成虫始见期温度为5~6℃,活动的高峰期温度为11~19℃,终末期温度为25~28℃,低于5℃或者高于28℃成虫基本不活动或零星活动;在成虫主要集中活动的11~19℃范围内,不同区域成虫活动与温度变化差异显著,温度高时活动明显加剧,温度低时活动减弱;成虫的发生量随降雨量增加呈递减规律;从降雨前1日到降雨当日再到雨后1日也整体呈递减规律,但中雨前后3日,发生规律有所不同,呈"V"字形趋势;其中,小雨(或阵雨)当日及前1日、中雨前1日的平均单日诱虫量均大于无雨日的诱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地老虎 越冬代成虫 发生量 环境因子 晋南
下载PDF
温湿度对黄刺蛾越冬代成虫羽化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鞠瑞亭 李跃忠 +2 位作者 王凤 杜予州 朱锋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0-74,共5页
研究温度、相对湿度等主要环境因子对黄刺蛾Cnidocampa flavescem(Walker)越冬代成虫羽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0~30℃是成虫羽化的最适宜温度范围,其羽化率分别可达82.7%~87.3%,15℃和35℃下羽化率显著较低。高相对湿度对成虫... 研究温度、相对湿度等主要环境因子对黄刺蛾Cnidocampa flavescem(Walker)越冬代成虫羽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0~30℃是成虫羽化的最适宜温度范围,其羽化率分别可达82.7%~87.3%,15℃和35℃下羽化率显著较低。高相对湿度对成虫羽化有利,RH80%和90%下羽化率分别为84.0%、81.0%,羽化率比RH70%以下显著提高。不同温度对黄刺蛾羽化进度有一定影响,在15,20,25,30,35℃下,其羽化高峰期分别出现在第5周、第4周、第2周、第2周和第3周;分别用直线回归和Logisitie回归模拟天数与累计羽化进度的关系,2种模型均极显著。用直线回归模型计算,越冬成虫在25℃下的理论羽化截止日期最早,时间为6月3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相对湿度 黄刺蛾 越冬代 羽化
下载PDF
二点委夜蛾越冬代生物学特性及其天敌种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石洁 张海剑 +5 位作者 王振营 秦雁宇 李娟 陈丹 郭宁 杨硕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20,共7页
二点委夜蛾已成为我国夏玉米苗期主要害虫之一,严重威胁玉米生产安全。目前对其越冬代生物学特性及其天敌研究少见文献报道。本文系统研究了二点委夜蛾越冬代幼虫虫龄结构及老熟幼虫生物学特性,对其寄生性昆虫天敌和病原微生物进行分离... 二点委夜蛾已成为我国夏玉米苗期主要害虫之一,严重威胁玉米生产安全。目前对其越冬代生物学特性及其天敌研究少见文献报道。本文系统研究了二点委夜蛾越冬代幼虫虫龄结构及老熟幼虫生物学特性,对其寄生性昆虫天敌和病原微生物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4龄以上二点委夜蛾越冬代幼虫均可做茧休眠越冬,翌年大部分幼虫直接在茧中化蛹,部分幼虫爬出茧外继续取食后化蛹。越冬代老熟幼虫的体长、体重和头壳宽度变化较大,且三者间无显著相关性。越冬代蛹个体间大小差异较大。大多数雌蛾的体长比雄蛾略小,雌虫产卵期可持续5~11 d,卵量平均为277粒/雌,单粒散产,雌、雄蛾平均寿命较主害代长,分别为11.00 d和18.67 d。死亡虫体寄生物分离鉴定发现,5.22%被寄生蜂寄生,发现3种寄生蜂,1种重寄生蜂;从60.29%的死亡虫体中分离出4种真菌,分别为球孢白僵菌、绿僵菌、黄曲霉和青霉;从21.74%死亡虫体中分离出细菌,除黏质沙雷氏菌外,还有一种球菌和一种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点委夜蛾 越冬代 生物学特性 寄生蜂 病原微生物
下载PDF
越冬代亚洲玉米螟成虫发生动态及其与温度关系初探——以通辽市开鲁县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石凯 李健民 +3 位作者 董永义 张宏宇 赵艳琴 李媛媛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1-127,共7页
为明确亚洲玉米螟越冬代成虫发生动态及其与温度的关系,于2007-2016年利用频振式杀虫灯结合当地气象数据进行系统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自然条件下内蒙古通辽地区越冬代玉米螟成虫始见期在6月初(6月5日左右),高峰期在6月下旬(6月26日左... 为明确亚洲玉米螟越冬代成虫发生动态及其与温度的关系,于2007-2016年利用频振式杀虫灯结合当地气象数据进行系统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自然条件下内蒙古通辽地区越冬代玉米螟成虫始见期在6月初(6月5日左右),高峰期在6月下旬(6月26日左右),终见期为7月中旬(7月14日左右),整个成虫期有效温度累积范围在150.0℃~750.0℃之间,高峰期集中在350.0℃~450.0℃的范围内。总的来看,越冬代成虫始见期与高峰期与吉林省中部地区大体相同,终见期稍晚于吉林中部地区但早于黑龙江哈尔滨地区。通辽与吉林中部地区越冬代成虫期(均40 d左右)约比黑龙江哈尔滨地区短10 d。可见,各地越冬代玉米螟成虫发生期的早晚和持续时间长短因地而异,同一地区受年份间的气温变化其也会出现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越冬代成虫 发育有效温度 通辽
下载PDF
温度和密度对尖钩宽黾蝽越冬代成虫耐饥力和生殖力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建明 俞晓平 +1 位作者 吕仲贤 郑许松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9年第6期349-352,共4页
耐饥性试验表明,在14℃-32℃恒温下,尖钩宽黾蝽越冬代成虫的耐饥时间随着温度的升高越来越短。 14℃时耐饥时间最长,可达 29.58- 32.10 d;32℃时最短,为 7.84-9.46d。无翅型成虫的耐饥时间长于有翅... 耐饥性试验表明,在14℃-32℃恒温下,尖钩宽黾蝽越冬代成虫的耐饥时间随着温度的升高越来越短。 14℃时耐饥时间最长,可达 29.58- 32.10 d;32℃时最短,为 7.84-9.46d。无翅型成虫的耐饥时间长于有翅型成虫。在14℃-32℃下,不同密度间的耐饥力依次是:单虫<5对<10对。生殖力试验表明,无翅型成虫的产卵量、卵历期及卵孵化率在各温度间均有显著差异,但有翅型成虫在产卵量方面差异不明显。 14℃时的卵历期为20.67 d,显著长于20℃,26℃和32℃时的卵历期,但产卵量则低于后3个温度。14℃,20℃,26℃下的卵孵化率相似达73.8%-87.5%,均显著高于32℃。在单对,5对和 10对/瓶密度下,尖钩宽黾蝽成虫的产卵量差异明显,5对密度的产卵量最多,最少的是单对密度,但卵孵化率差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钩宽黾蝽 越冬代成虫:耐饥力 生殖力 温度 密度
下载PDF
松褐天牛越冬代与第一代成虫体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光楠 高一平 +3 位作者 韦建松 杨秀好 韦曼丽 郑霞林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1-106,共6页
为比较松褐天牛越冬代与非越冬代出木成虫体型差异,提高对松褐天牛不同世代成虫生物学特性的认识,以期为松褐天牛一年发生2代至多代地区的种群管理提供参考。在松褐天牛一年发生2代区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马尾松林间,设置诱木和收集... 为比较松褐天牛越冬代与非越冬代出木成虫体型差异,提高对松褐天牛不同世代成虫生物学特性的认识,以期为松褐天牛一年发生2代至多代地区的种群管理提供参考。在松褐天牛一年发生2代区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马尾松林间,设置诱木和收集受害木的方式,研究松褐天牛越冬代和第1代出木成虫的出木期、体重及体长的关系。结果显示:(1)松褐天牛越冬代成虫出木期116 d,第1代出木期47 d,越冬代出木期较第1代长。(2)越冬代雌雄虫体重分别为(0.2904±0.1060)g和(0.2751±0.1363)g,体长分别为(2.066±0.030)cm和(1.973±0.326)cm;第1代雌雄虫体重分别为(0.3080±0.0072)g和(0.2784±0.0086)g,体长分别为(2.101±0.173)cm和(1.964±0.208)cm。结果表明:松褐天牛越冬代与非越冬代的同性别成虫在出木首日体重和体长均无显著差异;非越冬代雌虫的体重和体长、越冬代雄虫的体重均与出木次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褐天牛 出木成虫 越冬代 越冬代
下载PDF
新疆北部棉铃虫越冬代羽化物候学模型 被引量:3
14
作者 吕昭智 马桂龙 +3 位作者 李永龙 刘永建 王军 杨新建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6期461-464,共4页
以每年1月1日为日度计算起始日期,以5.0、10.0和15.0℃作为发育起点温度,采用应用生物物候学singlesine计算模型,分析了新疆北部棉区棉铃虫越冬代羽化初期和高峰期所需日度。结果表明:发育最高温度未加以限定时,以5.0、10.0和15.7℃为... 以每年1月1日为日度计算起始日期,以5.0、10.0和15.0℃作为发育起点温度,采用应用生物物候学singlesine计算模型,分析了新疆北部棉区棉铃虫越冬代羽化初期和高峰期所需日度。结果表明:发育最高温度未加以限定时,以5.0、10.0和15.7℃为棉铃虫发育起点温度,越冬代棉铃虫羽化初期所需要累积日度数为516.23、298.41和131.97;越冬代棉铃虫羽化高峰期所需要累积日度数为784.55、489.13和240.50。发育上限最高温度限定为30.0℃,以5.0、10.0和15.7℃为棉铃虫发育起点温度,越冬代棉铃虫羽化初期所需要累积日度数为511.77、293.95和127.47;越冬代棉铃虫羽化高峰期所需要累积日度数为762.73、470.84和233.31。利用日度和日期预测对棉铃虫羽化进行预测,表明:羽化初期和高峰期日度预测的精度大于日期预测;棉铃虫越冬代羽化初期预测的精确度优于羽化高峰期的预测。棉铃虫越冬代羽化预测结果经LSD0.05多重比较,显示:羽化初期日期预测和6种日度预测存在显著性差异,但6种日度预测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羽化高峰期日期预测和6种日度预测之间无显著性差异,6种日度预测之间也均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化 越冬代 棉铃虫 发育起点温度 物候学 累积 高峰期 初期 度数 预测
下载PDF
性诱剂防治越冬代茶尺蠖试验初报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耀华 唐前勇 +1 位作者 程一方 罗敬东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23期6140-6141,共2页
对越冬代茶尺蠖(Ectropis oblique)进行了性诱剂诱捕成虫观察。结果表明,襄阳茶区越冬代茶尺蠖成虫羽化期在3月上旬;放置性诱剂诱捕器的时间应在3月10日左右。
关键词 越冬代 茶尺蠖(Ectropis oblique) 性诱 试验
下载PDF
越冬代玉米螟化蛹前在玉米垛内的活动和化蛹部位 被引量:7
16
作者 贾乃新 杨桂华 李绵春 《东北农业科学》 1987年第2期31-32,共2页
玉米螟以幼虫在寄主植物内越冬,此虫寄主广范,但主要以禾谷类作物玉米、高粱等为主。据调查玉米秸秆内越冬虫量占总虫量的70%以上。在吉林省中部玉米产区,每年收获大量的秸秆和根茬除少量用作肥料还田和牲畜饲料消耗掉以外,其余大部分... 玉米螟以幼虫在寄主植物内越冬,此虫寄主广范,但主要以禾谷类作物玉米、高粱等为主。据调查玉米秸秆内越冬虫量占总虫量的70%以上。在吉林省中部玉米产区,每年收获大量的秸秆和根茬除少量用作肥料还田和牲畜饲料消耗掉以外,其余大部分作为燃料在村中堆积成垛。由于近年玉米面积不断增加,致使在螟虫羽化前仍大量残留。因此,村中堆放的玉米秸秆是玉米螟越冬的主要场所和当地一代螟发生的主要虫源。明确幼虫在化蛹前移动情况和化蛹部位可为研究防治垛内螟虫,控制越冬虫源和发生量预测提供参考。至今有关垛内幼虫的活动情况国内外尚未见报道。为此,我们在公主岭市黑林子乡做了系统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冬代 寄主植物 越冬 发生量预测 玉米产区 虫量 玉米面积 禾谷类作物 蛹羽化 移动情况
下载PDF
河南越冬代棉铃虫的虫源性质及其对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高宗仁 林松 +1 位作者 郭小奇 李巧丝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2000年第10期18-19,共2页
采用系统调查、人工饲养等方法研究分析了河南棉区越冬代棉铃虫的虫源性质 ,结果表明 :长期以来 ,河南棉铃虫以当地虫源为主 ,地方发生规律明显。多数年份的越冬代成虫包含有少量外来虫源 ,但是 ,其发生早 ,在当地基本不能产卵 ,亦无幼... 采用系统调查、人工饲养等方法研究分析了河南棉区越冬代棉铃虫的虫源性质 ,结果表明 :长期以来 ,河南棉铃虫以当地虫源为主 ,地方发生规律明显。多数年份的越冬代成虫包含有少量外来虫源 ,但是 ,其发生早 ,在当地基本不能产卵 ,亦无幼虫生存 ,对当年第一、二代的发生无明显影响。河南北中部棉区是棉铃虫集中发生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越冬代 虫源性质 发生规律 预测预报
下载PDF
茶园黑刺粉虱越冬代羽化始盛期预测模型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迎春 李兰英 +3 位作者 尧渝 龚雪蛟 刘东那 黄颖博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5期71-74,共4页
建立茶园黑刺粉虱越冬代羽化始盛期预测模型,为应用黄板控制其发生提供挂板适期。2013—2019年,通过蒲江县3个品种茶园黑刺粉虱越冬代成虫羽化动态调查,确定羽化始盛期与3月日均温的相关性,建立始盛期预测模型;以名山区牛碾坪茶园中成... 建立茶园黑刺粉虱越冬代羽化始盛期预测模型,为应用黄板控制其发生提供挂板适期。2013—2019年,通过蒲江县3个品种茶园黑刺粉虱越冬代成虫羽化动态调查,确定羽化始盛期与3月日均温的相关性,建立始盛期预测模型;以名山区牛碾坪茶园中成虫发生动态调查结果验证预测模型的拟合度;按375片·hm^(-2)密度悬挂黄板,以不挂黄板茶园为对比,调查在羽化始盛期和始盛期前10 d挂板后第1代幼虫发生量,比较二者对黑刺粉虱的控制效果。羽化始盛期预测模型为:y=-2.1887x+28.934(R^(2)=0.9346);于羽化始盛期挂板,对茶园第一代黑刺粉虱控制效果最高时为80.38%,明显优于始盛期前10 d挂板。预测模型与实际发生情况拟合度高,结合天气预报,预测成虫始盛期并指导悬挂黄板,可更好地控制黑刺粉虱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刺粉虱 越冬代羽化始盛期 预测模型 控制效果
下载PDF
越冬代灰飞虱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维屯 李毅 +4 位作者 徐宗进 苏兴智 冒布厂 于松溪 刘广豪 《现代农业科技》 2007年第20期96-96,共1页
阐明越冬代灰飞虱的发生规律、对作物生长及对产量的影响,分析了影响灰飞虱安全越冬的条件,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 越冬代灰飞虱 发生规律 越冬条件 综合防治
下载PDF
济宁地区美国白蛾越冬代成虫的监测与防治试验 被引量:6
20
作者 胡猛 蔡宪文 +3 位作者 张正猛 高玉国 李胜国 王安静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13期103-104,共2页
在济宁地区美国白蛾越冬代成虫期,利用性诱捕器和电击式杀虫灯开展美国白蛾成虫诱捕监测与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济宁地区美国白蛾越冬代成虫发生期33~49 d,始见期为4月3日、高峰期为4月27日至5月4日、终见期为5月22日;美国白蛾灯诱防治... 在济宁地区美国白蛾越冬代成虫期,利用性诱捕器和电击式杀虫灯开展美国白蛾成虫诱捕监测与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济宁地区美国白蛾越冬代成虫发生期33~49 d,始见期为4月3日、高峰期为4月27日至5月4日、终见期为5月22日;美国白蛾灯诱防治区较对照区平均网幕数减少43%左右,平均有虫株率下降71.3%~77.1%,防治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白蛾 越冬代 成虫 发生期 防治效果 山东济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