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化进程中职业教育的特殊价值——促进转移农民的市民化 被引量:13
1
作者 杨海燕 《职业技术教育》 2007年第22期12-16,共5页
农民市民化是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再社会化的主要表现,转移农民在农民工的特殊身份下易于产生“农民”与“市民”之间的角色冲突。接受职业教育是转移农民实现再社会化的关键,可从改变转移农民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促进转移... 农民市民化是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再社会化的主要表现,转移农民在农民工的特殊身份下易于产生“农民”与“市民”之间的角色冲突。接受职业教育是转移农民实现再社会化的关键,可从改变转移农民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促进转移农民的“市民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职业教育 转移农民 市民化
下载PDF
试论职业教育对促进转移农民市民化的特殊价值 被引量:6
2
作者 杨海燕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7期18-20,共3页
文章以我国城市化为背景,分析了转移农民在农民工这一特殊社会身份下,他们所具有的角色冲突以及这种角色冲突对我国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发展的影响,进而结合转移农民再社会化的途径和内容,针对转移农民从农民工向市民的转化,论述了职业教... 文章以我国城市化为背景,分析了转移农民在农民工这一特殊社会身份下,他们所具有的角色冲突以及这种角色冲突对我国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发展的影响,进而结合转移农民再社会化的途径和内容,针对转移农民从农民工向市民的转化,论述了职业教育如何促进转移农民的再社会化,促进转移农民在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上向市民转化,从而发挥职业教育在城市化的社会背景下的特殊社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职业教育 转移农民 市民化
下载PDF
安徽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讨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庆宝 《理论建设》 2009年第1期28-31,共4页
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安徽比较单一的转移农民就业模式——进城务工或跨区域劳务输出正面临着严峻考验,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已势在必行。本文首先从多渠道视角探讨影响安徽转移农民就业的主要因素,然后结合实际提出促进安徽多渠道转移... 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安徽比较单一的转移农民就业模式——进城务工或跨区域劳务输出正面临着严峻考验,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已势在必行。本文首先从多渠道视角探讨影响安徽转移农民就业的主要因素,然后结合实际提出促进安徽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的建议与思考:一是进一步深化对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的认识,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二是加快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全面提升农民多渠道转移就业能力;三是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就业潜力,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加快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渠道 转移农民就业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城市化进程中职业教育的特殊价值——促进转移农民的市民化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海燕 《职教论坛》 2007年第11S期8-11,共4页
本文以我国城市化为背箭.分析了转移农民在农民工的特殊社会身份下,他们所具有的角色冲突以及这种角色冲突对我国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发展的影响:之后论文结合转移农民再社会化的途径和内容,针对转移农民从农民工向市民的转化论述职业... 本文以我国城市化为背箭.分析了转移农民在农民工的特殊社会身份下,他们所具有的角色冲突以及这种角色冲突对我国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发展的影响:之后论文结合转移农民再社会化的途径和内容,针对转移农民从农民工向市民的转化论述职业教育如何促进转移农民的再社会化,促进转移农民在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上向市民转化,发挥职业教育在城市化的社会背景中的特殊社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职业教育 转移农民 市民化
下载PDF
转移农民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5
作者 沈正榜 《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32-34,共3页
转移农民、减少农民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但减少农民不能超越现实,而现实是一方面我国精耕细作的传统小农经济需要一定量的农民,另一方面城市的经济发展容纳不了那么多农民,这就要求我们在减少农民的过程中充分考虑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兼... 转移农民、减少农民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但减少农民不能超越现实,而现实是一方面我国精耕细作的传统小农经济需要一定量的农民,另一方面城市的经济发展容纳不了那么多农民,这就要求我们在减少农民的过程中充分考虑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兼顾农村和城市二者的协调发展,要最终解决“三农”问题只有在现阶段善待农民、缓释农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农村 劳动力 转移农民
下载PDF
扩大农村产权流转范围 促进转移农民市民化
6
作者 王祖强 《当代社科视野》 2014年第1期5-6,共2页
农民进城意愿下降是制约浙江新型城市化发展的新矛盾、新问题,目前尚缺乏简单明了的一揽子解决方案。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传统农村集体产权局限于农村内部(村域或乡域)的狭窄范围,及其封闭、分割、固化、散乱和低效的状态,市场机制在促... 农民进城意愿下降是制约浙江新型城市化发展的新矛盾、新问题,目前尚缺乏简单明了的一揽子解决方案。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传统农村集体产权局限于农村内部(村域或乡域)的狭窄范围,及其封闭、分割、固化、散乱和低效的状态,市场机制在促进农村资产交易、变现和保值增值上运行不畅,发挥的作用不大。交易权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财产权益,农村农民依然十分缺乏,对转移农民尤其珍贵和迫切。因此,亟需用新的改革思维联动推进户籍制度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宅基地使用权制度改革,满足转移农民在户籍关系脱离后对集体资产的利益诉求,为农民进城注入新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市民化 大农村 产权流转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 宅基地使用权 农民进城 转移农民 户籍制度
下载PDF
就地转移农民工:乡村弱者维权的行为逻辑——以陕西关中某村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苏燕平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0年第4期61-66,共6页
就地转移农民工在乡镇企业遭遇权益受损,其维权行为受到传统力量和市场力量双重影响并体现出乡村弱者维权的特有逻辑。就地转移农民工维权空间分两个场域:在企业交易市场中,农民工基于平等的契约关系、"模糊的公正价值"与维... 就地转移农民工在乡镇企业遭遇权益受损,其维权行为受到传统力量和市场力量双重影响并体现出乡村弱者维权的特有逻辑。就地转移农民工维权空间分两个场域:在企业交易市场中,农民工基于平等的契约关系、"模糊的公正价值"与维护尊严积极维权,但制度的契约合意性、具有伦理色彩的重复博弈和无讼的乡土传统又决定了农民工作为弱者维权不彻底。在更大的乡村场域中,农民工通过闲话、频繁流动等弱者的武器进行消极的不公开的维权,并对乡镇企业维护农民工权益起到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地转移农民 乡村 弱者 行为逻辑
下载PDF
转移农民工意外伤害风险推动保险业全面发展
8
作者 吴让军 《上海保险》 2005年第5期5-8,共4页
我国农村人口多,农业劳动力人均支配的土地资源少,有14个省区人均耕地低于1亩。按照最保守的估计,我国农业劳动力剩余数至少达2亿多人。相对如此众多的劳动力生产要素配置比例,耕地稀缺的问题非常突出。更糟糕的是,由于生态环境恶... 我国农村人口多,农业劳动力人均支配的土地资源少,有14个省区人均耕地低于1亩。按照最保守的估计,我国农业劳动力剩余数至少达2亿多人。相对如此众多的劳动力生产要素配置比例,耕地稀缺的问题非常突出。更糟糕的是,由于生态环境恶化和非农占地,耕地每年以几百万亩的速度锐减,相反,农业人口却在不断膨胀,这更加剧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长。如果按农村一亩地年均纯收入500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农民 意外伤害风险 保险业 中国 商业保险公司 激励机制 经营模式
下载PDF
“阳光工程”培训转移农民的探讨与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郭秀梅 《山东纺织经济》 2008年第3期129-131,共3页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是一项便民、富民的大事,是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举措,也是落实十七大精神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重...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是一项便民、富民的大事,是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举措,也是落实十七大精神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工作。为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只有提高认识、强化措施、突出技能把培训的落脚点放在安置就业,增加农村收入,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上来,才能实现和谐建设小康社会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光工程 培训就业 转移农民 建设和谐社会
下载PDF
转移农民
10
作者 毕泗生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1-1,共1页
通过转移农民来减少农民,通过减少农民来富裕农民,进而全面实现小康目标,这愈益成为人们的共识. 我们常讲到资源浪费,由于劳动力具有消费性和时效性两重特性,劳动力资源的浪费可以说是最大的浪费.据初步匡算,我国1/3的农村劳动力处于就... 通过转移农民来减少农民,通过减少农民来富裕农民,进而全面实现小康目标,这愈益成为人们的共识. 我们常讲到资源浪费,由于劳动力具有消费性和时效性两重特性,劳动力资源的浪费可以说是最大的浪费.据初步匡算,我国1/3的农村劳动力处于就业不充分状态.现有农村富余劳动力总数在1.5亿人左右,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停留在农村,在有限的土地上用传统、落后的耕作方式搞饭吃,是造成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农民收入难以增加的根本原因,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大制约因素.中国的现代化必须走城市化之路.城市化的关键是减少和转移农民.从历史角度看,任何城市都是移民的结果.当前的问题在于,如何通过有效的组织和引导,实现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的流动和转移,进而实现农村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我们姑且称其为农民的"健康迁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农民 就业 农村劳动力 农民进城
下载PDF
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 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
11
作者 刘兆征 《兰州商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48-52,共5页
促进农民增收是我国当前农村工作的中心。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要提高农民收入,必须转移农民就业;现阶段工资性收入对农民增收贡献越来越大的现实,说明转移就业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但目前我国农民转移就业面临着农民素质低,乡镇企... 促进农民增收是我国当前农村工作的中心。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要提高农民收入,必须转移农民就业;现阶段工资性收入对农民增收贡献越来越大的现实,说明转移就业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但目前我国农民转移就业面临着农民素质低,乡镇企业、农村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城镇化水平低,社会管理缺位、组织化程度低等诸多困难。为此,下一步推动农民转移就业,不仅要加强农村教育和劳动力就业培训,搞好农民转移就业的管理和服务;同时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第三产业,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转移就业 制约因素 建议
下载PDF
农村数字化如何影响农民工转移就业——基于中介效应与门槛效应的检验
12
作者 周巍 赵钰 《南方人口》 CSSCI 2024年第5期55-68,共14页
农村数字化是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举措。文章基于我国省域面板数据,分析农村数字化对农民工转移就业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农村数字化水平整体较低,呈现出东部、中部、东北、西部递减态势。基准回... 农村数字化是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举措。文章基于我国省域面板数据,分析农村数字化对农民工转移就业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农村数字化水平整体较低,呈现出东部、中部、东北、西部递减态势。基准回归结果表明,农村数字化有助于农民工转移就业;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农村数字化对农民工转移就业的促进作用具有空间异质性,在东中部地区、粮食主销区作用明显;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农村数字化能够通过技术创新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农民工转移就业;门槛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农村数字化对农民工转移就业具有非线性门槛特征,随着农村数字化水平提升,其促进作用边际递减;溢出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农村数字化对农民工转移就业具有空间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数字化 技术创新 农业劳动生产率 农民转移就业
下载PDF
我国西部地区农民工转移培训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鸽盛 林传伟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6-88,共3页
受西部地区的自然、历史、文化教育背景的制约,形成了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需转移的数量较多、转移的难度较大等特点。而农民工转移培训工作中的急功近利现象、培训规划与农村实际脱节的现象、培训的短视行为、培训的投入不足、重技能教... 受西部地区的自然、历史、文化教育背景的制约,形成了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需转移的数量较多、转移的难度较大等特点。而农民工转移培训工作中的急功近利现象、培训规划与农村实际脱节的现象、培训的短视行为、培训的投入不足、重技能教育轻基础文化教育等现象,制约着农民工转移培训的效果。要走出培训困境,应立足于西部地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农民转移培训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黑龙江省农民产业转移的现实问题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金英 郭翔宇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8-10,共3页
考察我省农民产业存在的问题,探究科学有序地转移对策,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对推动我省农民贫困、农业停滞和农村落后的“三农”问题之解决,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繁荣、稳定、健康发展,全面构建小康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农民产业转移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民转移就业与市民化问题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蒲文彬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1-85,共5页
中国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民转移就业与市民化问题已成为必须要正视和面对的问题,它所带来的危害已严重阻滞和延缓了我国的现代化步伐。只有通过优化协调城镇化机制和城镇发展格局;逐步调整"取""予"结构,拓宽资金来源渠... 中国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民转移就业与市民化问题已成为必须要正视和面对的问题,它所带来的危害已严重阻滞和延缓了我国的现代化步伐。只有通过优化协调城镇化机制和城镇发展格局;逐步调整"取""予"结构,拓宽资金来源渠道;积极促进农民工的就业和劳动权益保障;着力解决农民工进城户籍和承包土地权益保障等方面问题和瓶颈,才能使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民转移就业与市民化问题得以缓解和解决,才能真正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农民转移就业 农民市民化
下载PDF
发展县域经济是实现农民就近转移就业的重要途径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继梅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49-51,共3页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从当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现实来看,它是实现农民就近转移就业的重要途径。各级政府要把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农民工就近转移就业已提上...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从当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现实来看,它是实现农民就近转移就业的重要途径。各级政府要把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农民工就近转移就业已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经济 农民就近转移 途径
下载PDF
西部地区政府引导农民就近转移的有效方式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董宏林 王庆锋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8年第10期190-191,共2页
农民就近转移尤其需要政府的有效组织和引导,然而,学界近年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明显不足。本研究认为,引导农民企业携带农民就近转入城镇、以"两地两换"方式引导农民向农村城镇转移、以解决进城农民子女就学特别是初中后教育问... 农民就近转移尤其需要政府的有效组织和引导,然而,学界近年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明显不足。本研究认为,引导农民企业携带农民就近转入城镇、以"两地两换"方式引导农民向农村城镇转移、以解决进城农民子女就学特别是初中后教育问题引导农民进城等,才是西部政府引导和组织农民就近转移的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农民就近转移 政府引导 有效方式
下载PDF
西部地区农民就近转移和置换住房的长效投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庆锋 董宏林 《经济研究导刊》 2008年第17期52-53,共2页
新农村建设的实质反映到当前中国的经济生活中就是农民就近转移及其转移后的住房问题,因此,研究西部地区农民就近转移及置换住房投资机制,是推进西部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旨。研究认为:西部地区的新农村建设不同于中东部地区,应该... 新农村建设的实质反映到当前中国的经济生活中就是农民就近转移及其转移后的住房问题,因此,研究西部地区农民就近转移及置换住房投资机制,是推进西部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旨。研究认为:西部地区的新农村建设不同于中东部地区,应该从创新和使用农村城镇资产经营方式等方面创新投资机制,从而促进农民就近转移及其转移后住房问题的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农民就近转移 置换住房 长效投资机制
下载PDF
2.5亿农民将在15年内变为“城里人” 不着眼于转移农民行不行 被引量:1
19
作者 叶俊东 王健君 《瞭望》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0期17-18,共2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 水平与前30年比较,有了 显著的提高。“但要看到,这种水平的提高,主要依靠的是县改市、乡改镇,而本来意义上的城市化,也就是农民变市民的进程并不快。”作为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的民政部区划地名司副司...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 水平与前30年比较,有了 显著的提高。“但要看到,这种水平的提高,主要依靠的是县改市、乡改镇,而本来意义上的城市化,也就是农民变市民的进程并不快。”作为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的民政部区划地名司副司长戴均良,为记者分析了中国城市化进程滞后的原因。戴均良认为,城市化的推进,必须按照其本身的意义和墓本指标——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移——来进行,而不是其他。 城市化进程为何滞后 早在1978年,我国的城市化就已落后工业化26.4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农民 中国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水平 户籍制度 小城镇 消费支出 城市发展 农民进城 城镇化 投资需求
原文传递
基层政府在农民转移就业过程中的职能误区与角色定位 被引量:1
20
作者 唐斌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27-29,共3页
基层政府在农民就业转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一些基层政府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自身的职能,以至于出现引导职能盲目化、服务职能空心化以及监管职能功利化。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对基层政府在农民转移就业过程... 基层政府在农民就业转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一些基层政府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自身的职能,以至于出现引导职能盲目化、服务职能空心化以及监管职能功利化。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对基层政府在农民转移就业过程中的角色进行正确定位,从传统的管制型政府转变成管理、服务型政府,为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提供必要的政策、物质和信息支持,积极维护农民权益,带领广大农民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政府 农民转移 就业 职能 角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