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肢体远隔缺血预处理联合远隔缺血后处理对胸腔镜肺切除术肺损伤的影响
1
作者 王彦珍 高昌俊 +3 位作者 郑兰兰 郭飞 刘晨 韩瑞丽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1171-1177,共7页
目的观察肢体远隔缺血预处理(RIPC)联合远隔缺血后处理(RIPostC)对胸腔镜肺切除术后肺损伤以及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影响。方法纳入择期行胸腔镜肺切除术患者15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T组和C组,每组75例。T组于单肺通气(OLV)... 目的观察肢体远隔缺血预处理(RIPC)联合远隔缺血后处理(RIPostC)对胸腔镜肺切除术后肺损伤以及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影响。方法纳入择期行胸腔镜肺切除术患者15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T组和C组,每组75例。T组于单肺通气(OLV)前和恢复双肺通气时将止血带绑于一侧上臂,实施5 min缺血/5 min再灌注3个循环的缺血预处理和后处理。采集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OLV 30 min、OLV 1 h、双肺通气后20 min、术后6 h、术后24 h时非缺血处理侧桡动脉血样,通过血气分析并记录吸入氧浓度来计算患者相应时点的氧合指数(PaO_(2)/FiO_(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_(2))以及呼吸指数(RI)。记录机械通气相关参数,计算动态顺应性、静态顺应性以及驱动压。测定T_(1)~T_(6)时血浆TNF-α、IL-6、IL-10浓度,并统计患者住院期间肺部并发症及平均住院日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T_(2)~T_(6)时PaO_(2)/FiO_(2)低于T_(1)、A-aDO_(2)高于T_(1)(P<0.05),与C组比较,T组于T_(3)、T_(5)时PaO_(2)/FiO_(2)升高、A-aDO_(2)降低(P<0.05)。两组患者RI于T_(2)~T_(6)时高于T_(1)(P<0.05),T组RI于T_(2)、T_(3)、T_(5)时低于C组(P<0.05)。两组患者血浆IL-6、IL-10、TNF-α浓度在各时点无统计学意义(P>0.05)。T组术后24 h急性肺损伤发生率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C组(P<0.05)。与C组比较,OLV后30 min和1 h时T组动态顺应性和静态顺应性升高(P<0.05)。两组患者驱动压于T_(2)~T_(4)时高于T_(1)(P<0.05),T组驱动压于T_(2)、T_(3)时低于C组(P<0.05)。结论肢体RIPC联合RIPostC能改善胸腔镜肺切除术围术期氧合,减轻肺损伤,减少PP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缺血处理 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 单肺通气 肺切除术 肺损伤
下载PDF
依达拉奉联合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谢海辉 李知平 +4 位作者 张曙 李恒昌 许立新 杜魏 叶志彬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4-176,共3页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后处理联合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RIP)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8周龄,体重250~30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四组:缺血-再灌注组(C组)、依达拉奉后处理组(E组)、肢体RIP组(R...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后处理联合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RIP)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8周龄,体重250~30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四组:缺血-再灌注组(C组)、依达拉奉后处理组(E组)、肢体RIP组(R组)、联合处理组(ER组),每组15只。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30min、再灌注180min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在再灌注前15min,E组和ER组静脉注射依达拉奉5mg/kg,C组和R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5ml;R组和ER组在结扎LAD 20min后用止血带结扎大鼠双后肢,持续10min实施RIP。再灌注后180min采集颈静脉血样,测定血浆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浓度,采用伊文蓝+1%氯化三苯基四氮唑双重染色法分离坏死区与缺血区心肌评估心肌梗死面积(IS)。结果与C组比较,E组、R组及ER组各时点ST段抬高程度明显降低,IS、血清CK-MB活性、MDA含量及cTnI浓度明显降低(P〈0.05)。与E组和R组比较,ER组各时点ST段抬高程度明显降低,IS、血清CK-MB活性、MDA含量及cTnI浓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依达拉奉后处理或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后心肌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联合应用的保护效果优于两者单独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肌保护 远隔缺血后处理
下载PDF
κ受体在芬太尼后处理和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效应中的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许亚超 薛富善 +6 位作者 袁玉静 王强 廖旭 程怡 李瑞萍 刘建华 王天龙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94-497,共4页
目的探讨κ受体在芬太尼后处理和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RIP)心肌保护作用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72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四组:模型组、芬太尼后处理组、肢体RIP组、芬太尼后处理和肢体RIP联合应用组。全部大鼠在体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 目的探讨κ受体在芬太尼后处理和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RIP)心肌保护作用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72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四组:模型组、芬太尼后处理组、肢体RIP组、芬太尼后处理和肢体RIP联合应用组。全部大鼠在体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30min和再灌注180min。在结扎LAD前5min,将每组再均分为A、B两个亚组,分别静脉输注生理盐水和κ受体拮抗剂nor-binaltorphimine(nor-BNI)。再灌注180min时,测定血浆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活性和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浓度,采用伊文氏蓝和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IS)。结果芬太尼后处理和肢体RIP均可显著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的IS以及血清CK-MB和cTnI(P<0.05),联合应用组心肌保护效果显著增强(P<0.05)。结论κ受体参与芬太尼后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但未参与肢体RIP的降低进行梗死面积的保护作用。κ受体对于联合应用芬太尼后处理和肢体RIP降低心肌梗死面积方面的协同作用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肌保护 远隔缺血后处理 芬太尼 阿片受体
下载PDF
远隔缺血后处理对猪心肌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宋书波 张伟华 +2 位作者 乔晨晖 廖秋明 Stig Steen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45-449,共5页
目的:探讨下肢远隔缺血后处理对猪心肌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0头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处理组(R组)2组,每组5头。2组都接受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闭塞30min然后再灌注6h的处理。R组在冠状动脉开始再灌注的同时对双侧股... 目的:探讨下肢远隔缺血后处理对猪心肌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0头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处理组(R组)2组,每组5头。2组都接受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闭塞30min然后再灌注6h的处理。R组在冠状动脉开始再灌注的同时对双侧股动脉实施4次缺血5min再灌注5min的远隔缺血后处理。实验过程中,连续监测猪的心率(fH)、平均动脉压(MAP)、心输出量(CO)、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血流(LADF)和心电图(对室性心律失常进行评分)。分别在缺血开始前后和再灌注后3和6h获取血浆标本,用于检测肌钙蛋白(cTnT)。利用cTnT总释放量曲线下面积量化评估心肌梗死面积。结果:2组间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fH=1.777,P=0.219;FMAP=1.118,P=0.321;FLADF=0.838,P=0.387;FCO=0.320,P=0.587);2组间缺血期和再灌注期室性心律失常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48,P=0.599)。与C组相比R组的心肌梗死面积减少29.5%;R组血浆cTnT水平较C组下降(F组间=6.213,F组间=173.657,F交互=5.900,P均<0.05)。结论:下肢远隔缺血后处理是一种简单、安全和有效地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隔缺血后处理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肢 肌钙蛋白
下载PDF
远隔缺血后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自噬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苏静缘 李晓明 +1 位作者 齐广伟 梁国标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72-776,共5页
目的检测远隔缺血后处理(remote ischemic post conditioning,RIPC)对脑缺血再灌注(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CIR)损伤的保护作用,并观察RIPC对CIR损伤后自噬-溶酶体途径的影响。方法用线栓法制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 目的检测远隔缺血后处理(remote ischemic post conditioning,RIPC)对脑缺血再灌注(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CIR)损伤的保护作用,并观察RIPC对CIR损伤后自噬-溶酶体途径的影响。方法用线栓法制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在缺血即刻用动脉夹夹闭股动脉15min再放开15min,重复3次,进行后处理干预。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体积,HE染色观察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微管相关蛋白质1轻链(MAP1-LC3)和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 B)。观察RIPC对神经缺损症状、脑梗死体积,自噬相关因子的影响。结果 RIPC干预CIR,损伤程度减轻,行为功能改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RIPC能减少CIR后脑梗死体积(P<0.01)。HE染色显示RIPC能改善CIR病理损伤程度,脑组织神经元损伤程度明显改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RIPC组较I/R组LC3、Cathepsin B表达增加,差异显著(P<0.05)。结论 RIPC减轻CIR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RIPC的脑保护作用可能与诱导自噬-溶酶体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远隔缺血后处理 自噬 LC3 CATHEPSIN B
下载PDF
远隔缺血后处理对脑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陈丽霞 陈志敏 王丽华 《疑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103-106,共4页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具有高致残率、高致死率和高复发率的疾病。虽然目前血管内介入技术及溶栓药物的应用可有效缓解多数患者的临床症状,实现很好的临床转归,但其带来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也不容忽视,研究者们经过不懈努力,最终发现缺血后处...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具有高致残率、高致死率和高复发率的疾病。虽然目前血管内介入技术及溶栓药物的应用可有效缓解多数患者的临床症状,实现很好的临床转归,但其带来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也不容忽视,研究者们经过不懈努力,最终发现缺血后处理,尤其是远隔缺血后处理能够显著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通过减轻氧化应激损伤、触发自我吞噬、抑制细胞凋亡、激活信号通路或开放离子通道途径、调控NO相关途径等机制实现脑神经保护作用,本文就上述具体机制进行系统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隔缺血后处理 缺血 脑保护 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依达拉奉和远隔缺血后处理对心肌再灌注损伤的保护 被引量:3
7
作者 李知平 张曙 +2 位作者 李恒昌 林永锋 谢海辉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507-510,共4页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后处理联合远隔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8周龄,体重250-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5组(n=8):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依达拉奉后处理组(E组)、远隔缺血...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后处理联合远隔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8周龄,体重250-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5组(n=8):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依达拉奉后处理组(E组)、远隔缺血后处理组(P组)、依达拉奉联合远隔缺血后处理组(EP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80 min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E组和EP组再灌注前1 min静脉注射依达拉奉3 mg/kg;P组和EP组左冠状动脉结扎20 min时实施远隔后处理(即用止血带结扎大鼠双后肢,持续10 min)。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末记录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心肌梗死面积测定。结果与S组相比,其他各组灌注后CK-MB和小肌梗死面积显著增加(P<0.01),I/R组灌注后SOD活力降低而MDA的水平增高,EP组灌注后SOD活力增加(P<0.05);与I/R组相比,E组、P组和EP组灌注后和小肌梗死面积减小,CK-MB、MDA的水平明显降低(P<0.01),SOD活力增加(P<0.05);EP组与E组、P组比较,CK-MB和MDA水平降低,SOD活力增加(P<0.05),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小(P<0.01)。结论依达拉奉后处理组和远隔缺血后处理都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依达拉奉后处理联合远隔缺血后处理效果明显强于两者单独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缺血再灌注损伤 远隔缺血后处理
下载PDF
远隔缺血后处理对脑缺血模型大鼠再灌注损伤炎性反应相关信号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宁 李晓欧 巴晓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9期7902-7907,共6页
背景:虽然目前已有一些研究表明远隔缺血后处理可以发挥神经保护作用,但是具体的机制尚不明了。目的:探讨远隔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进... 背景:虽然目前已有一些研究表明远隔缺血后处理可以发挥神经保护作用,但是具体的机制尚不明了。目的:探讨远隔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进行远隔缺血后处理,同时设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作对照。于缺血再灌注24 h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检测梗死体积及脑含水量;RT-PCR检测缺血周围区脑组织内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RNA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Bcl-2和Bax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远隔缺血后处理组神经功能评分有所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梗死范围和脑组织含水量显著降低(P<0.05)。远隔缺血后处理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大鼠缺血周围区脑组织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RNA和Bax蛋白表达降低(P<0.05),Bcl-2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果证实,远隔缺血后处理可以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产生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减轻炎性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模型 动物 缺血 细胞凋亡 实验动物模型 脑及脊髓损伤动物模型 缺血再灌注 远隔缺血后处理 炎性 大鼠 损伤 神经功能 梗死面积 含水量 凋亡
下载PDF
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对婴幼儿体外循环中肺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章征兵 明腾 万彩云 《江西医药》 CAS 2017年第2期116-118,共3页
目的评价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对婴幼儿体外循环中肺损伤的影响。方法将需要手术治疗的室间隔缺损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R组(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组)和C组(对照组)各30例。其中R组在心内主要操作完成主动脉开放前对右上臂给予3次5mi... 目的评价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对婴幼儿体外循环中肺损伤的影响。方法将需要手术治疗的室间隔缺损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R组(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组)和C组(对照组)各30例。其中R组在心内主要操作完成主动脉开放前对右上臂给予3次5min阻断5min开放的操作;C组则不做特殊处理。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及用药相同,均按常规行体外循环。在诱导后(T1),CPB结束后2h(T_2)、4h(T_3)、6h(T_4)记录各项呼吸指标,抽动脉血测定血气,根据公式计算出肺静态顺应性(Cstat)、氧合指数(OI)、呼吸指数(RI),抽中心静脉血测血清丙二醛(MDA)和过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含量,同时观察患儿术后临床指标。结果 T1时两组患儿各项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在T_2、T_3、T_4时R组的TNF-α、IL-6、MDA、RI较C组低,而Cstat、OI、SOD、IL-10较C组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临床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可以通过减轻体外循环过程中的炎症反应以及减少氧自由基的生成从而减轻婴幼儿体外循环中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 婴幼儿 体外循环 肺损伤
下载PDF
远隔缺血后处理对大鼠深低温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研究
10
作者 李博文 王志维 +3 位作者 吴智勇 任伟 刘化刚 昌金星 《医学研究杂志》 2016年第11期115-117,128,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远隔缺血后处理对在体大鼠肺深低温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Nrf2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深低温肺缺血再灌注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进行远隔缺血后处理干预及阻断Nrf2信号通路,检测不同处理条件下肺组织中丙二醛(ma... 目的初步探讨远隔缺血后处理对在体大鼠肺深低温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Nrf2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深低温肺缺血再灌注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进行远隔缺血后处理干预及阻断Nrf2信号通路,检测不同处理条件下肺组织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SOD)活性、肺湿/干重比值(W/D)、Western blot法测定Nrf2的表达情况和肺组织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远隔缺血后处理组较缺血再灌注组肺组织Nrf2表达增加(P<0.05)肺损伤程度明显减轻,MDA含量减少(P<0.05),SOD活性增高(P<0.05),W/D比值减低;而阻断Nrf2信号通路后这一变化明显减弱。结论远隔缺血后处理能减轻大鼠深低温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Nrf2信号通路可能参与深低温肺缺血远隔缺血后处理的保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低温 缺血再灌注损伤 远隔缺血后处理 Nrf2信号通路
下载PDF
右美托咪啶与远隔缺血后处理联用对脑缺血老龄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
11
作者 陈以建 张静 +2 位作者 刘珺 周志东 徐国海 《抗感染药学》 2016年第2期266-269,共4页
目的:探讨远隔缺血后处理与右美托咪啶联用对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TNF—α、ICAM-1的表达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SD老龄大鼠60只(月龄为18-20月),体质量为280-320g,将其随机分为5组(n=12),即假手术组(S组... 目的:探讨远隔缺血后处理与右美托咪啶联用对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TNF—α、ICAM-1的表达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SD老龄大鼠60只(月龄为18-20月),体质量为280-320g,将其随机分为5组(n=12),即假手术组(S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远隔缺血后处理组(R组)、右美托咪啶组(D组)、远隔缺血后处理联合右美托咪啶组(R+D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MCAO);D组大鼠在缺血即刻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3pg/kg,随后以3μg/(kg·h)速率输注120min;R组大鼠夹闭右下肢股动脉阻断血流5min,恢复5min,重复3次;R+D组大鼠在给予右关托咪啶同时夹闭右下肢股动脉阻断血流5min,恢复5min,重复3次;S组和I/R组、R组再灌注恢复前给予等容量0.9%氯化钠注射液;再灌注24,48和144h,每组随机取2只大鼠处死,取大脑组织,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TNF-α含量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ICAM-1的表达;其余大鼠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测定其认知功能。结果:与I/R组比较,第1~5天R组、D组、R+D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与D组和R组比较,第2~5天R+D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穿越平台次数增多;与I/R组大鼠比较,R组、D组和R+D组大鼠各时点脑组织TNF—α和ICAM—1的表达水平下调;与R组和D组比较,R+D组各时点脑组织TNF—α和ICAM-1的表达水平下调更明显。结论:远隔缺血后处理与右美托咪啶联用可抑制脑损伤后细胞因子TNF—α和ICAM-1的表达,从而改善老龄大鼠术后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 远隔缺血后处理 缺血再灌注 老龄大鼠 认知功能
下载PDF
远隔缺血后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内质网应激相关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晓欧 王宁 巴晓红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36-339,共4页
目的探讨远隔缺血后处理(RIPC)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观察RIPC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CRT、GRP78和caspase-12表达的影响。方法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进行... 目的探讨远隔缺血后处理(RIPC)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观察RIPC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CRT、GRP78和caspase-12表达的影响。方法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进行远隔缺血后处理。再灌注6 h、12 h、24 h后分别采用Western blot检测CRT、GRP78和Bcl-2蛋白表达情况;RT-PCR检测caspase-12和caspase-3 mRNA表达情况。结果缺血再灌注组(6 h、12 h和24 h)与假手术组相比,CRT、GRP78、caspase-12、Bcl-2和caspase-3表达均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远隔缺血后处理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CRT、GRP78和Bcl-2表达升高(12 h和24 h),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caspase-12和caspase-3表达降低(6 h、12 h和24 h),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远隔缺血后处理可以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产生的损伤,其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内质网应激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 缺血 远隔缺血后处理 内质网应激
下载PDF
不同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方法对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浓度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卓 魏继承 《广西医学》 CAS 2016年第2期226-229,共4页
目的观察上、下肢体缺血后处理两种处理方法对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 Tn T)浓度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探讨不同的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模式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将48例风湿病瓣膜病患者均分为对照组(C组)、上肢缺血后处理组(S组)... 目的观察上、下肢体缺血后处理两种处理方法对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 Tn T)浓度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探讨不同的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模式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将48例风湿病瓣膜病患者均分为对照组(C组)、上肢缺血后处理组(S组)、下肢缺血后处理组(X组),均在体外循环直视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分别在S组患者的右上臂、X组患者的左大腿系止血带,在体外循环期间、主动脉开放前30 min内,将S及X组的止血带充气保持阻断3 min后复流3 min,重复3次;C组对上、下肢体不做任何处理。分别于麻醉诱导后即刻(T1),主动脉开放后2 h(T2)、12 h(T3)、24 h(T4)、36 h(T5)检测血清c Tn T的浓度,记录术后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的时间、拔出气管导管时间、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术后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在各时间点,S组及X组的c Tn T水平均低于C组(P<0.05),S组及X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的c Tn T水平有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趋势(P<0.05)。S组及X组患者术后ICU停留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拔出气管导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C组(P<0.05),S组及X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远隔缺血后处理方式能降低术中及术后血清c Tn T的浓度,缩短术后恢复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膜置换术 风湿 远隔缺血后处理 体外循环 心肌肌钙蛋白T 术后恢复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预处理联合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氧化应激反应及心肌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蕊 闫菲 +2 位作者 韩雅琪 王文涛 王吉静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301-307,共7页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预处理和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RIP)对缺血再灌注(IR)大鼠氧化应激反应及心肌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组、EGB预处理组、RIP组和联合处理组,每组12只。假...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预处理和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RIP)对缺血再灌注(IR)大鼠氧化应激反应及心肌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组、EGB预处理组、RIP组和联合处理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大鼠用丝线穿过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但不结扎;其余各组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备IR损伤模型。EGB预处理组大鼠造模前30 min腹腔注射EGB 50 mg·kg^(-1);RIP组大鼠在左前降支结扎15 min时实施RIP,不给予药物治疗;联合处理组大鼠造模前30 min腹腔注射EGB 50 mg·kg^(-1),造模前15 min实施RIP;IR组大鼠造模前30 min腹腔注射与EGB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假手术组大鼠关闭胸腔3 h后经右颈内静脉采血4 mL,其余各组大鼠在恢复血流再灌注后3、12、24、48 h经右颈内静脉采血4 mL,采用比色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采血后处死大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HSP70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再灌注3 h时,IR组、EGB预处理组、联合处理组与假手术组大鼠血清中MD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IP组大鼠血清中MDA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其余各时间点,IR组、EGB预处理组、RIP组和联合处理组大鼠血清中MDA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IR组、EGB预处理组、RIP组、联合处理组大鼠各时间点血清中SOD水平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再灌注3 h时,EGB预处理组、RIP组大鼠血清中MDA、SOD水平与I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处理组大鼠血清中MDA水平显著低于IR组,SOD水平显著高于IR组(P<0.05)。再灌注24 h时,联合处理组大鼠血清中MDA水平显著低于EGB预处理组(P<0.05);其余各时间点,联合处理组与EGB预处理组大鼠血清中MD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48 h时,联合处理组大鼠血清中SOD水平显著高于EGB预处理组(P<0.05);其余各时间点,联合处理组与EGB预处理组大鼠血清中SO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处理组大鼠各时间点血清中MDA水平均显著低于RIP组(P<0.05)。再灌注3、12、24 h时,联合处理组大鼠血清中SOD水平显著高于RIP组(P<0.05);再灌注48 h时,联合处理组与RIP组大鼠血清中SO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GB预处理组、RIP组、联合处理组大鼠各时间点心肌组织中HSP70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再灌注3 h,IR组与假手术组大鼠心肌组织中HSP70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12、24、48 h时,IR组大鼠心肌组织中HSP70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再灌注3 h时,EGB预处理组和联合处理组大鼠心肌组织中HSP70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IR组(P<0.05);RIP组与IR组大鼠心肌组织中HSP70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12 h时,RIP组和联合处理组大鼠心肌组织中HSP70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IR组(P<0.05);EGB预处理组与IR组大鼠心肌组织中HSP70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24、48 h时,EGB预处理组、RIP组和联合处理组大鼠心肌组织中HSP70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IR组(P<0.05)。再灌注3 h时,RIP组、联合处理组与EGB预处理组大鼠心肌组织中HSP70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处理组大鼠心肌组织中HSP70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RIP组(P<0.05)。再灌注12、24、48 h时,RIP组与EGB预处理组大鼠心肌组织中HSP70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处理组大鼠心肌组织中HSP70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EGB预处理组和RIP组(P<0.05)。结论EGB预处理联合RIP可减轻IR大鼠心肌的氧化应激反应,提高心肌组织中HSP70表达量,二者联合的效果优于单独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 银杏叶提取物 热休克蛋白70
下载PDF
远隔缺血后处理对急性脑梗死短期预后的影响
15
作者 方平 施雪英 +3 位作者 曹莉 袁良津 钱保进 方国真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评估远隔缺血后处理(RIPostC)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可行性及短期疗效,同时探索其反应的潜在机制。方法:选择5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0例患者仅予以除取栓及溶栓以外的脑梗死标准化治疗,实验组28例患... 目的:评估远隔缺血后处理(RIPostC)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可行性及短期疗效,同时探索其反应的潜在机制。方法:选择5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0例患者仅予以除取栓及溶栓以外的脑梗死标准化治疗,实验组28例患者除该标准化治疗以外,同时予以缺血处理,患者接受7天的缺血处理,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NIHSS评分、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NIHSS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MPV、Fg、DD、hs-CRP、NSE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IPostC是一种简单、无创、耐受性好的治疗方法,针对脑梗死的急性期治疗有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炎症反应及抗血小板聚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远隔缺血后处理 内源性神经保护作用 炎症反应
下载PDF
远隔缺血后处理调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甲基化修饰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研究
16
作者 但传军 黄桂兰 +2 位作者 傅霈杰 殷小平 陈志颖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48-756,776,共10页
目的探索远隔缺血后处理(RIP)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运动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和对运动皮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调控及机制。方法选用成年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将大鼠完全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 目的探索远隔缺血后处理(RIP)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运动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和对运动皮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调控及机制。方法选用成年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将大鼠完全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MCAO组和RIP组(MCAO+RIP组),MCAO造模成功后24 h对MCAO+RIP组大鼠进行连续21 d RIP干预。采用旷场实验和转棒实验检测3组大鼠运动功能(包括运动速度、运动总距离及停留时间),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大鼠皮质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的蛋白表达以及神经元核抗原(NeuN)和含半胱氨酸的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皮质BDNF信使核糖核酸(mRNA)水平。点杂交实验和甲基化特性聚合酶链反应(PCR)分别检测大鼠皮质总体的5甲基胞嘧啶(5mC)水平和BDNF的5mC甲基化修饰水平,以及Western blot检测了DNA甲基化相关酶的蛋白表达水平,包括DNA甲基转移酶1(DNMT1)、DNA甲基转移酶3a(DNMT3a)、DNA甲基转移酶3b(DNMT3b)和5甲基胞嘧啶羟化酶(TET1),并进行3组间的比较。结果与Sham组比较,术后第21天旷场实验结果显示,MCAO组大鼠的运动总距离和运动速度减少[(12±6)m比(25±6)m,(0.30±0.12)m/s比(0.50±0.06)m/s,均P<0.01],术后第22天转棒实验停留时间减少[(11±7)s比(34±12)s,P<0.01]。与MCAO组大鼠比较,MCAO+RIP组大鼠的旷场实验运动总距离[(20±4)m]和运动速度[(0.44±0.05)m/s]增加(均P<0.05),转棒实验停留时间[(24±8)s]增加(P<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与Sham组大鼠比较,MCAO组大鼠运动皮质神经元数量显著减少[阳性细胞数:(19±3)个/视野比(92±6)个/视野,P<0.01],但MCAO+RIP组[阳性细胞数:(55±8)个/视野]较MCAO组运动皮质神经元数量增多(P<0.01)。Western blot和RT-qPCR结果显示,MCAO组大鼠皮质的BDNF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较Sham组降低(均P<0.05),而与MCAO组比较,MCAO+RIP组BDNF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Sham组比较,点杂交实验结果显示MCAO组大鼠运动皮质总体5mC修饰水平较高,Western blot结果表明MCAO组DNMT1和DNMT3b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升高,甲基化特异性PCR结果表明MCAO组BDNF甲基化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MCAO组比较,MCAO+RIP组皮质总体5mC水平和DNMT1和DNMT3b的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以及相对BDNF甲基化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RIP可能通过调控BDNF的5mC甲基化修饰,使运动皮质BDNF的表达水平升高,从而改善MCAO大鼠的运动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远隔缺血后处理 缺血再灌注 运动功能 甲基化修饰
下载PDF
缺血预处理和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炎症反应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强 李杉 +6 位作者 薛富善 袁玉静 熊军 程怡 李瑞萍 廖旭 刘建华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224-229,共6页
目的比较缺血预处理(ischemiCpreconditioning,IPC)和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1imbremoteischemicpostconditioning,LRIPOC)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I/RI)中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80只... 目的比较缺血预处理(ischemiCpreconditioning,IPC)和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1imbremoteischemicpostconditioning,LRIPOC)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I/RI)中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80只,体重250g-35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IPC组和LRIPOC组。监测缺血/再灌注期间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并计算HR和收缩压乘积(ratepressureproduct,RPP)作为心肌氧耗指数。各组随机取10只大鼠,于再灌注30、60、120min时采集颈静脉血样,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cardiactroponinI,cTnI)、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kinase-MB,CK-MB)、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诎、高迁移率组蛋白.1(highmobilitygroupbox-1protein,HMGB-1)、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1,ICAM.1)、白介素(interleukin,IL)-1、IL-6和IL.10的浓度;于再灌注120min颈静脉采血后,采用伊文蓝和TIC双重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体积。各组随机取10只大鼠,于再灌注120min处死后分别取缺血区和非缺血区心肌组织,采用ELISA法检测心肌TNF-a、HMGB-1、ICAM-1、IL-1、IL-6和IL-10含量。结果I/R组、IPC组和LRIPOC组的心肌梗死体积值分别是(72±9)%、(36±13)%和(57~9)%,3组的血清cTnI浓度分别是(0.99±0.14)(0.37±0.08)、(0.54±0.07),而3组的血清CK-MB浓度分别是(110±13)、(38±8)、(45±6)μg/L。与I/R组比较,IPC组和LRIPOC组心肌梗死体积、血清cTnI和CK-MB浓度显著降低,IPC组再灌注30、60、120min时血清TNF咀浓度、再灌注60、120min时血清HMGB.1浓度、再灌注120min时血清ICAM.1、IL.1和IL-6浓度显著降低,缺血区心肌组织内TNF-a、HMGB-1、ICAM-1、IL-1和IL-6含量显著降低,非缺血区心肌组织内TNF-a、ICAM-1、IL-1和IL-6含量显著降低(P〈O.05);LRIPOC组再灌注30、60、120min时血清TNF电浓度、再灌注120min时血清HMGB-1、ICAM-1、IL-1和IL-6浓度显著降低,缺血区与非缺血区心肌组织内TNF-a、HMGB-1、ICAM-1、IL-1和IL-6的含量显著降低(P〈O.05)。与IPC组比较,LRIPOC组的心肌梗死体积、血清cTnI和CK-MB浓度显著升高,再灌注60min时血清TNF-a浓度、再灌注120min时血清HMGB-1和ICAM.1浓度显著升高,缺血区心肌组织内TNF-a、ICAM-1、IL-1和IL-6含量显著升高,非缺血区心肌组织内ICAM.1、IL-1和IL-6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IPC减轻大鼠心肌I/RI中炎症反应的作用强于LRIPOC,这可能是IPC对心肌I/RI保护作用强于LRIPOC的原因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炎症反应 缺血处理 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
原文传递
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苏氨酸蛋白激酶信号转导通路在芬太尼后处理和远隔缺血后处理心肌保护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许亚超 薛富善 +6 位作者 袁玉静 王强 廖旭 程怡 李瑞萍 刘建华 王天龙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363-368,共6页
目的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I/RD大鼠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苏氨酸蛋白激酶(phosphoinositide3kinase/serine-threoninekinase,P13K/Akt)信号转导通路在芬太尼后处理和远隔缺血后处理心肌保护... 目的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I/RD大鼠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苏氨酸蛋白激酶(phosphoinositide3kinase/serine-threoninekinase,P13K/Akt)信号转导通路在芬太尼后处理和远隔缺血后处理心肌保护中的作用。方法将32只成年雄性sD大鼠(体重250g-350g)麻醉后,采用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组)、芬太尼后处理组(F组)、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组(R组)及联合应用芬太尼后处理和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组(F_R组)。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1eftanteriordescendingcoronaryartery,LAD)30min造成局部心肌缺血后,开放心肌再灌注60min建立大鼠心肌I/RI模型。采用SABioscience公司功能分类基因芯片和免疫蛋白印迹分析法检测再灌注60min后缺血区心肌内与P13K/Akt相关基因的表达和磷酸化Akt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利用基因芯片检测的与P13K/Akt相关的基因中,与C组比较,F组共有9个基因的表达显著上调,而R组仅2个基因的表达显著上调;但F-R组共有33个基因的表达较C组显著上调。蛋白印记分析结果显示,与C组比较,F组、R组和F-R组心肌标本内磷酸化Akt蛋白表达量均增高;而与F组和R组比较,F-R组心肌标本内磷酸化Akt蛋白表达量进一步增高。结论联合应用芬太尼后处理和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可明显增强P13K/Akt信号转导通路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厢獾注损伤 心肌保护 远隔缺血后处理 药物后处理 阿片类药物 磷脂酰肌醇3激酶 丝苏 氨酸蛋白激酶信号转导通路
原文传递
迷走神经电刺激后处理和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炎症反应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4
19
作者 程怡 王强 +5 位作者 薛富善 李瑞萍 崔昕龙 王世玉 廖旭 刘建华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10-115,共6页
目的比较迷走神经电刺激后处理(postconditioningwi山vagusnerveelectricalstimulation,POES)和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1imbremoteischemicpostconditioning,LRIPOC)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I/R... 目的比较迷走神经电刺激后处理(postconditioningwi山vagusnerveelectricalstimulation,POES)和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1imbremoteischemicpostconditioning,LRIPOC)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I/RI)中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80只,体重290g-32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20只):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isehemia/reperfusion,I/R)组、POES组和LRIPOC组。监测I/R期间的心率(heartrate,HR)和平均动脉压meanarteryperssure,MAP),并计算HR和收缩压乘积(ratepressureproduct,RPP)作为心肌氧耗指数。各组随机取10只大鼠,于再灌注30、60min和120min时采集颈动脉血样,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troponinI,cTnI)、肌酸激酶心肌型同工酶(myocardial-boundcreatinekinase,CK-MB)、肿瘤坏死因子-d(tumornecrosisfactor-a,TNF-a)、高迁移率组蛋白1(highmobilitygroupbox1protein,HMGB.1)、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1,ICAM-1)、白介素(interleukin,IL)-1、IL-6和IL-10的浓度;于再灌注120min颈动脉采血后,采用伊文蓝和氯化三苯基四氮唑双重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体积。各组随机取10只大鼠,于再灌注120min处死后分别取缺血区和非缺血区心肌组织,采用ELISA法检测心肌TNF-a、HMGB-1、ICAM-1、IL-1、IL-6和IL-10的含量。结果S组、I/R组、POES组和LRIPOC组的心肌梗死体积分别为O%、(72±9)%、(46±12)%和(57±9)%,血清crrnI浓度分别为(0.29±0.06)、(0.99±0.14)、(0.40±0.08)μg/L和(0.54±0.07)μg/L。与I/R组比较,POES组和LRIPOC组的心肌梗死体积、血清cTnI和CK-MB浓度,再灌注30min和60min时血清TNF啵浓度,再灌注120min时血清、缺血区与非缺血区心肌组织内TNF咄、HMGBq、ICAM-1、IL-1和IL-6的含量均显著降低,而POES组缺血区与非缺血区心肌组织内IL-10的含量则显著升高。与POES组比较,LRIPOC组的心肌梗死体积和血清cTnI浓度,再灌注60min时血清TNF电浓度、再灌注120min时血清HMGB-1、ICAM-1、IL-1和IL-6的浓度,缺血区心肌组织内ICAM-1、IL-1和IL-6含量,非缺血区心肌组织内HMGB-1、ICAM-1、IL-1和IL-6含量均显著升高,而缺血区心肌组织内IL-10的含量则显著降低。结论POES减轻大鼠心肌I/RI中炎症反应的作用强于LRIPOC,这可能是POES对心肌I/RI保护作用强于LRIPOC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侑獾注损伤 炎症反应 迷走神经电刺激后处理 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
原文传递
远隔缺血后处理联合脑心通对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脑保护作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华钢 刘煜敏 孙冬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9年第3期282-285,共4页
目的探讨远隔缺血后处理(RIPostC)联合脑心通对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将120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脑心通组)、RIPostC组和RIPostC+脑心通组,每组各40例;3组均按照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用... 目的探讨远隔缺血后处理(RIPostC)联合脑心通对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将120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脑心通组)、RIPostC组和RIPostC+脑心通组,每组各40例;3组均按照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用药,并严格控制高血压、高血糖等危险因素。结果经过6个月的干预后RIPostC+脑心通组的症状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7.5%vs 32.5%,P<0.01)。RIPostC组症状改善率为52.5%,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6),但显著低于RIPostC+脑心通组(P=0.017);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后RIPostC+脑心通组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RIPostC组(P<0.05);治疗后RIPostC组和RIPostC组+脑心通组患者BI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RIPostC+脑心通组的脑梗死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vs 20%,P=0.044)。结论远隔缺血后处理具有显著的脑保护作用,能够有效改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以及降低脑梗死的再发生,且RIPostC联合脑心通治疗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隔缺血后处理 缺血 脑心通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