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气相色谱-氧选择性检测器法测定汽油中的C_(7)醚
1
作者 万伟 李长秀 +3 位作者 章然 高永杰 孔翠萍 钱钦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3-117,共5页
汽油醚化是生产低烯烃含量、高辛烷值汽油的主要途径。随着油品质量升级,汽油中含氧化合物含量受到严格限制。目前汽油中醚类化合物的主要关注对象为甲基叔丁基醚(MTBE)、乙基叔丁基醚(ETBE)、甲基叔戊基醚(TAME)、二异丙醚(DIPE)等C_(5... 汽油醚化是生产低烯烃含量、高辛烷值汽油的主要途径。随着油品质量升级,汽油中含氧化合物含量受到严格限制。目前汽油中醚类化合物的主要关注对象为甲基叔丁基醚(MTBE)、乙基叔丁基醚(ETBE)、甲基叔戊基醚(TAME)、二异丙醚(DIPE)等C_(5)~C_(6)醚,对C_(7)醚的研究鲜有报道。采用气相色谱-氧选择性检测器法(GC-OFID),建立了针对汽油中C_(7)醚的监测手段。与直接质谱法和NB/SH/T 0663—2014相比,使用该方法时汽油中的烃类物质不会干扰C_(7)醚的测定。该方法的线性范围(w)为1%~5%,决定系数r^(2)为0.9999,检出限(w)为0.01%。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确定了C_(7)醚的4种结构。实际车用汽油中C_(7)醚的加标回收率为95.1%~103.5%,加标后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4)为0.2%~0.6%,方法的重复性好、准确度高。所建立的方法可以用于不同工艺来源的汽油样品中醇类和醚类化合物的测定,为保障车用汽油质量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7)醚 汽油 选择性检测 气相色谱
下载PDF
分子印迹技术在食品中有害物质选择性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肖紫鸣 《现代食品》 2024年第18期119-121,共3页
分子印迹技术具有稳定性好、选择性强、灵敏度高和操作简便等特点,在食品中有害物质选择性检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重点探析分子印迹技术基本原理、技术种类及技术特点,研究分子印迹技术在食品农药残留、抗生素残留、添加剂等... 分子印迹技术具有稳定性好、选择性强、灵敏度高和操作简便等特点,在食品中有害物质选择性检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重点探析分子印迹技术基本原理、技术种类及技术特点,研究分子印迹技术在食品农药残留、抗生素残留、添加剂等有害物质检测中的具体应用,希望能为相关研究者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技术 食品安全 有害物质选择性检测
下载PDF
含氧化合物选择性检测器的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8
3
作者 李辰 王国俊 +2 位作者 李瑞玉 李菊白 梁冰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72-475,共4页
介绍了一种含氧有机化合物选择性检测器的原理、装置及其应用。裂解反应器温度在等于或高于1150℃时,可使有机化合物完全裂解,裂解率约为99 5%。其中含氧化合物裂解产生的一氧化碳在甲烷化微型反应器中转化为甲烷后,在气相色谱 火焰离... 介绍了一种含氧有机化合物选择性检测器的原理、装置及其应用。裂解反应器温度在等于或高于1150℃时,可使有机化合物完全裂解,裂解率约为99 5%。其中含氧化合物裂解产生的一氧化碳在甲烷化微型反应器中转化为甲烷后,在气相色谱 火焰离子化检测器(GC FID)上有所响应,其响应值与化合物中的氧含量成正比,而不含氧的碳氢化合物则没有响应,从而使含氧化合物得到选择性检测。甲烷化微型反应器转化率达到95%以上,并可再生使用。在完全裂解状态下,正丁醇的线性范围为0 440~243 000g/L,最小检测量为440ng。对含醇酮混合物的正己烷和无铅汽油混合样进行了FID和含氧化合物选择性检测器(O FID)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色谱分离不理想的情况下,选择性检测不仅可以给出各含氧化合物的含氧量,同时也可以准确测定混合物中总氧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氧化合物 选择性检测 研制 气相色谱 裂解反应器
下载PDF
液液萃取-气相色谱-氧选择性检测法测定柴油中的酚类化合物 被引量:2
4
作者 李长秀 钱钦 +2 位作者 金珂 吴梅 孔翠萍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3-87,共5页
建立了液液萃取结合气相色谱-氧选择性检测器(GC-OFID)测定柴油样品中微量酚类化合物的方法。待测试样经10%的氢氧化钠溶液萃取,水相经稀盐酸调至pH为5~6后,用二氯甲烷反萃取其中的酚类化合物,挥发溶剂后得到浓缩的酚类富集物,然后进行G... 建立了液液萃取结合气相色谱-氧选择性检测器(GC-OFID)测定柴油样品中微量酚类化合物的方法。待测试样经10%的氢氧化钠溶液萃取,水相经稀盐酸调至pH为5~6后,用二氯甲烷反萃取其中的酚类化合物,挥发溶剂后得到浓缩的酚类富集物,然后进行GC-MS和GC-OFID检测。通过与GC-MS检测结果对比,结合各酚类组分的沸点和色谱峰保留规律,确定了GC-OFID上54个(组)色谱峰对应酚类化合物的结构或类型。在酚类富集物中加入已知量的苯甲醇作内标物,采用内标法进行定量。在样品量为50mL时,测定苯酚、2,5-二甲基苯酚、2,3,5-三甲基苯酚的检测限分别为0.5,1.0,1.5mg/L,在质量浓度8~40mg/L范围内连续5次重复性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8.0%,可以用于柴油中酚类化合物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类化合物 柴油 选择性检测 气相色谱
下载PDF
乳品中活性益生菌选择性检测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吕嘉枥 周玲 +1 位作者 成妮妮 舒国伟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3期32-35,共4页
研究了含活性益生菌乳品中嗜热乳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和干酪乳杆菌的选择性计数方法。结果表明 :ST -琼脂培养基适合嗜热乳链球菌的计数 ;LC -琼脂培养基适合干酪乳杆菌的计数 ;MRS -NNLP琼脂培养基适合双歧... 研究了含活性益生菌乳品中嗜热乳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和干酪乳杆菌的选择性计数方法。结果表明 :ST -琼脂培养基适合嗜热乳链球菌的计数 ;LC -琼脂培养基适合干酪乳杆菌的计数 ;MRS -NNLP琼脂培养基适合双歧杆菌的计数 ;MRS -pH5 .2琼脂培养基适合保加利亚乳杆菌的计数 ;MRS -柳醇琼脂或MRS -山梨醇琼脂可用于嗜酸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的计数 ;若产品中只含有嗜酸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时 ,可先测其总数 ,再用LC -琼脂培养基选择计数干酪乳杆菌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品 活性益生菌 选择性检测方法 嗜热乳链球菌 保加利亚乳杆菌 嗜酸乳杆菌 双歧杆菌 计数
下载PDF
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对Cr(Ⅵ)的选择性检测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纪梅 蔡宇玲 +2 位作者 张志秋 范咏梅 米超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7-41,共5页
为制备生物兼容性良好的Cr(Ⅵ)离子检测材料,以柠檬酸为碳源,以氨水为氮源,采用水热法制备了具有良好水溶性和荧光性能的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N-GQDs).以N-GQDs作为荧光探针,基于Cr(Ⅵ)能够使荧光探针的荧光发生淬灭的原理,实现对水溶液... 为制备生物兼容性良好的Cr(Ⅵ)离子检测材料,以柠檬酸为碳源,以氨水为氮源,采用水热法制备了具有良好水溶性和荧光性能的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N-GQDs).以N-GQDs作为荧光探针,基于Cr(Ⅵ)能够使荧光探针的荧光发生淬灭的原理,实现对水溶液中Cr(Ⅵ)的选择性检测.研究水热温度、反应时间、溶液的pH值对N-GQDs荧光性能的影响,并借助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电子能谱(XPS)表征了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的化学信息.结果表明:随着水热温度、反应时间、pH值的增加,N-GQDs的荧光强度先增大后降低;在水热温度180℃、反应时间10 h、pH=7.0时,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的荧光性能最好,此时该荧光探针在水溶液中的最低检测限可达到50 n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 荧光探针 六价铬离子 选择性检测
下载PDF
微生态制剂中双歧杆菌的选择性检测
7
作者 汤丹剑 陆培琪 +1 位作者 裘迪红 张芝芬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2001年第4期27-30,共4页
综述了微生态制剂中双歧杆菌选择性检测的方法及基本原理 ,并对各种检测方法的特点进行了评述 .
关键词 微生态制剂 双歧杆菌 选择性检测 肠道 疾病防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mRNA的选择性检测
8
作者 龚作炯 黄砚青 《胃肠病学》 2001年第C00期198-198,共1页
关键词 HBV MRNA 选择性检测 抗病毒治疗
下载PDF
“位阻型”电化学DNA传感器高选择性检测全血中蛋白质含量
9
作者 漆红兰 《化学传感器》 CAS 2015年第4期60-60,共1页
生物标示物如蛋白质、DNA、病毒、细胞等的高灵敏度、高选择性检测,在临床检验、生命分析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蛋白质定量检测的常规方法有酶联免疫分析法和蛋白印迹法等,但其存在耗时长、步骤繁琐等不足。近些年,研究者相继报道了一... 生物标示物如蛋白质、DNA、病毒、细胞等的高灵敏度、高选择性检测,在临床检验、生命分析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蛋白质定量检测的常规方法有酶联免疫分析法和蛋白印迹法等,但其存在耗时长、步骤繁琐等不足。近些年,研究者相继报道了一步法定量检测蛋白质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DNA传感器 蛋白质含量 选择性检测 酶联免疫分析法 全血 位阻 定量检测 蛋白印迹法
下载PDF
NMR基于横向弛豫时间不同的选择性检测方法
10
作者 陈金鸿 张晓东 毛希安 《波谱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11-215,共5页
在弛豫时间的测定和二维谱实验中 ,由化学交换所导致的具有极短横向弛豫时间的信号对实验有干扰 .用CPMG序列可以将宽包信号滤去 。
关键词 横向弛豫时间 选择性检测 CPMG COSY NMR
下载PDF
氧选择性检测器测定汽油中醇醚类含氧化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金珂 杨海鹰 《现代科学仪器》 2002年第5期43-47,共5页
采用氧选择性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用一根非极性毛细管色谱柱作为分析柱,测定无铅汽油中含氧化合物的含量及总氧含量。本文对仪器各部件的性能进行了考察,选择了最佳分析条件,建立了完善的分析方法。这套系统操作简单,分析时间短,数据准确... 采用氧选择性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用一根非极性毛细管色谱柱作为分析柱,测定无铅汽油中含氧化合物的含量及总氧含量。本文对仪器各部件的性能进行了考察,选择了最佳分析条件,建立了完善的分析方法。这套系统操作简单,分析时间短,数据准确,原理合理,符合国际上的发展趋势,便于技术推广,也为今后各炼厂及汽车行业控制无铅汽油中含氧化合物的含量创造了技术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定 选择性火焰离子化检测 汽油 含氧化合物
下载PDF
绿色、经济合成荧光碳纳米粒子并以此为探针实现对汞离子的灵敏性及选择性检测
12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469-1469,共1页
汞离子(Hg2+)是最危险的污染物之一。荧光检测法已被证明是具有高灵敏度、可实现快速分析并对样品破坏性较小的有效方法。大量的荧光探针包括有机小分子、金属纳米簇和半导体量子点等已被广泛用于荧光检测Hg2+。然而这些荧光材料通... 汞离子(Hg2+)是最危险的污染物之一。荧光检测法已被证明是具有高灵敏度、可实现快速分析并对样品破坏性较小的有效方法。大量的荧光探针包括有机小分子、金属纳米簇和半导体量子点等已被广泛用于荧光检测Hg2+。然而这些荧光材料通常具有合成步骤复杂或使用剧毒或昂贵的试剂等缺点。因此,迫切的需要发展一种简单、经济且绿色的合成方法来制备荧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检测 合成方法 荧光探针 汞离子 选择性检测 碳纳米粒子 经济 灵敏性
下载PDF
中科院首次发展高选择性检测GSH荧光传感器
13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13年第1期44-44,共1页
不久前,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超分子光化学研究组首次发展了一类在活体细胞中选择性检测谷胱甘肽(GSH)的反应型荧光传感器。相关研究结果日前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志》。
关键词 荧光传感器 选择性检测 中科院 GSH 美国化学会 谷胱甘肽 活体细胞 化学研究
下载PDF
用免疫层析试纸条快速选择性检测肉毒神经毒素A和B
14
作者 陈锦荣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3年第2期49-49,共1页
肉毒神经毒素(BoNT)是已知毒力最强的毒素。由肉毒杆菌产生的BoNTs有7种不同的血清型,命名为A~G。其作用是抑制乙酰胆碱的释放从而引起麻痹与死亡。天然发生的食源性中毒最常见的原因是食用不适当的罐头食品,但静脉吸毒者的创伤性... 肉毒神经毒素(BoNT)是已知毒力最强的毒素。由肉毒杆菌产生的BoNTs有7种不同的血清型,命名为A~G。其作用是抑制乙酰胆碱的释放从而引起麻痹与死亡。天然发生的食源性中毒最常见的原因是食用不适当的罐头食品,但静脉吸毒者的创伤性肉毒中毒正在增加。由于它的强毒性,BoNT亦已成为生物恐怖主义者要使用的武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毒素 肉毒杆菌 选择性检测 免疫层析 试纸条 生物恐怖主义 肉毒中毒 乙酰胆碱
下载PDF
新型荧光探针高灵敏高选择性检测H2O2成功实现宫颈癌细胞线粒体靶向定位
15
《传感器世界》 2016年第2期46-46,共1页
最近,由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邵士俊带领的一个研究绍设计合成了一种具有线粒体靶向功能、优良生物相容性以及OFF—ON型荧光响戍的H2O2荧光探针,成功实现了对细胞线粒体的靶向定位,以及对肿瘤细胞线粒体中外源和内生H2O2的快速、高灵... 最近,由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邵士俊带领的一个研究绍设计合成了一种具有线粒体靶向功能、优良生物相容性以及OFF—ON型荧光响戍的H2O2荧光探针,成功实现了对细胞线粒体的靶向定位,以及对肿瘤细胞线粒体中外源和内生H2O2的快速、高灵敏、特异性检测与成像分析,有望改善当前H2O2特异性检测荧光探针十分匮乏的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探针 线粒体 癌细胞 高灵敏 选择性检测 定位 化学物理研究所 特异性检测
下载PDF
目视比色法选择性检测塔崩
16
作者 裴海军(译) 《国外防化科技动态》 2011年第12期10-12,共3页
西班牙瓦伦西亚大学安娜·M·科斯特洛(Ana M.Costero)教授的科研小组最近发现,一种含吡啶与苯胺基团的偶氮染料I(见图1)有望用于神经性毒剂的目视比色法检测,其可将塔崩从沙林、梭曼等其他G类毒剂中区分出来。
关键词 选择性检测 目视比色法 神经性毒剂 偶氮染料 西班牙 胺基团
下载PDF
聚磷腈荧光纳米纤维用于选择性检测液相中苦味酸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魏玮 叶苇韬 +4 位作者 卢荣杰 朱叶 罗静 顾瑶 刘晓亚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477-1485,共9页
以六氯环三磷腈和4,4'-二羟基二苯砜为单体,通过一步沉淀聚合制备了环交联型聚磷腈荧光纳米纤维(PZS-NF),对其化学结构、形貌、热稳定性及荧光特性进行了表征;进一步以PZS-NF为荧光化学传感器,研究了其检测液相中苦味酸(PA)的性能,... 以六氯环三磷腈和4,4'-二羟基二苯砜为单体,通过一步沉淀聚合制备了环交联型聚磷腈荧光纳米纤维(PZS-NF),对其化学结构、形貌、热稳定性及荧光特性进行了表征;进一步以PZS-NF为荧光化学传感器,研究了其检测液相中苦味酸(PA)的性能,并探讨了检测机理.结果表明:PZS-NF的平均直径为80 nm,高度交联的有机-无机杂化结构赋予了其优异的热稳定性;纳米纤维在369 nm紫外光的激发下,在433 nm具有显著的荧光特性,对液相中的PA表现出了高灵敏、高效和高选择性的荧光猝灭响应;优异的检测性能缘于PZS-NF结构中具有大量富电子的氮原子,通过酸碱相互作用将PA分子富集到纳米纤维表面,从而有效促进了PZSNF与PA之间形成非荧光基态配合物,同时有利于PZS-NF向PA发生激发态能量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磷腈 纳米纤维 荧光 苦味酸 选择性检测
原文传递
气相色谱-氧选择性火焰离子检测器在煤焦油酚类化合物分析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史军歌 吴梅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7-102,共6页
利用气相色谱-氧选择性火焰离子检测器(GC-OFID)建立了煤焦油中酚类物质的测定方法,该方法可以鉴定出低级酚单体(苯酚、甲基苯酚、C2苯酚)的含量和高级酚总含量。所建方法的重复性较好,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5%,加标回收率在97%~104%之间... 利用气相色谱-氧选择性火焰离子检测器(GC-OFID)建立了煤焦油中酚类物质的测定方法,该方法可以鉴定出低级酚单体(苯酚、甲基苯酚、C2苯酚)的含量和高级酚总含量。所建方法的重复性较好,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5%,加标回收率在97%~104%之间、线性相关系数R2>0.99;单个物质的氧质量分数检测下限为10μgg,符合色谱分析的一般要求。中低温煤焦油中的酚类物质基本存在于小于300℃的馏分油中,低级酚含量较高,并且以苯酚、甲基苯酚、乙基苯酚和2,5-二甲基苯酚为主,高级酚物质种类多但含量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油 酚类物质 气相色谱-氧选择性火焰离子检测
下载PDF
磁响应型SERS印迹探针的制备并用于选择性检测水体中的2,6-二氯苯酚
19
作者 李洪吉 张金月 +4 位作者 任楚奇 任桐 高炎 车广波 王庆伟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3期86-92,共7页
将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技术(SERS)与分子印迹技术(MIT)相结合,合成了一种新型印迹传感器.本实验以Fe3O4@SiO2为支撑材料,利用磁性分离技术代替传统离心分离技术,以降低样品损失.随后,将银纳米颗粒固定在Fe3O4@SiO2表面作为SERS基底,通过沉... 将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技术(SERS)与分子印迹技术(MIT)相结合,合成了一种新型印迹传感器.本实验以Fe3O4@SiO2为支撑材料,利用磁性分离技术代替传统离心分离技术,以降低样品损失.随后,将银纳米颗粒固定在Fe3O4@SiO2表面作为SERS基底,通过沉淀聚合技术合成Fe3O4@Ag@MIPs,并用于选择性检测水溶液中2,6-DCP.实验结果表明,Fe3O4@Ag@MIPs具有良好的磁分离性能、灵敏的检测性能以及选择性.该研究证实Fe3O4@Ag@MIPs展现出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能够有效地选择性检测水体中残留的2,6-DCP.同时,也为环境水中残留的其他氯酚类污染物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技术 分子印迹聚合物 磁性分离 选择性检测 2 6-二氯苯酚
下载PDF
选择性薄膜电导率法测定水中总有机碳的方法学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小新 孟元华 +1 位作者 周虹 刘文卫 《化学试剂》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18-821,共4页
建立饮用水中总有机碳的选择性薄膜电导率检测法。水样中有机物被氧化生成的CO2,从样品水一侧穿过对CO2有选择性的渗透膜,进入到仅含去离子水的另一侧。电离反应生成碳酸氢根离子与氢离子,使水的电导率升高,根据此时的电导率升高变化来... 建立饮用水中总有机碳的选择性薄膜电导率检测法。水样中有机物被氧化生成的CO2,从样品水一侧穿过对CO2有选择性的渗透膜,进入到仅含去离子水的另一侧。电离反应生成碳酸氢根离子与氢离子,使水的电导率升高,根据此时的电导率升高变化来表征CO2的浓度。结果显示总有机碳在0.20~10.0 mg/L线性范围内回归方程为y=0.963x+0.0460,线性相关系数R>0.999,方法检出限为0.20 mg/L,其中纯水的加标回收率为90.0%~11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83%~2.50%;出厂水的加标回收率为99.8%~108%,相对标准偏差为0.23%~0.87%;水源水的加标回收率为91.5%~107%,相对标准偏差为0.15%~0.88%。方法灵敏度高、准确度好、检出限低、而且稳定性好,适合生活饮用水及其水源水、涉水产品浸泡水中总有机碳的测定,并在多领域进行了推广应用,有望成为行业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有机碳 选择性薄膜电导率检测 测定 方法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