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9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象”与“意”:云冈石窟武术造像整理与研究
1
作者 孟林盛 徐子齐 +2 位作者 赵霞 胡雅茜 降佳俊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110,共10页
云冈石窟是我国古代佛教石窟造像的杰出代表,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不仅在历史、宗教、艺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体育方面也有独特的内涵,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文章从过往研究较少涉及的武术文史视角出发,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 云冈石窟是我国古代佛教石窟造像的杰出代表,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不仅在历史、宗教、艺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体育方面也有独特的内涵,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文章从过往研究较少涉及的武术文史视角出发,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图像分析法、三重证据法等研究方法对云冈石窟中的武术造像进行研究,对其数量、题材、布局、美学形态、文化意象进行全方位地梳理、归纳和探索。研究表明:云冈石窟共有163幅武术造像,涉及射箭、拳技、力士托举、持械四种项目,其宏观布局与微观动作等外在之“象”,以直观的和不可替代的方式印证了北魏时期中华武艺的历史演进,呈现出佛武合一下的东方硕武之美以及南北朝时代特有的胡汉民族融合之“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冈石窟 石窟造像 武术 武术造像 意象
下载PDF
广安冲相寺唐代摩崖造像(760年代之前)编年研究
2
作者 陈思遥(译) 侯悦斯(译) 《美术大观》 2024年第6期32-43,共12页
广安冲相寺摩崖造像龛位于四川省东部广安市广安区渠江北岸。广安冲相寺摩崖造像龛是为数不多的从隋代到中晚唐时期持续建造的摩崖造像龛之一。本文选择各期保存良好且特征突出的造像龛进行分析,明确各期龛内造像的特征。通过考察与四... 广安冲相寺摩崖造像龛位于四川省东部广安市广安区渠江北岸。广安冲相寺摩崖造像龛是为数不多的从隋代到中晚唐时期持续建造的摩崖造像龛之一。本文选择各期保存良好且特征突出的造像龛进行分析,明确各期龛内造像的特征。通过考察与四川其他地区造像的关系,确定广安冲相寺摩崖造像龛的历史地位。本文进一步阐明,广安冲相寺摩崖造像龛积极吸收各地新流行的造像风格并持续建造,但未能创造出新的流行形式,这正是其最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安冲相寺 四川地区摩崖造像 中原造像 初唐时期 盛唐时期
下载PDF
四川仁寿石佛湾摩崖造像调查简报
3
作者 张亮 李瑞瑶 +5 位作者 胡盛 李杰 黄桥 李鑫 邓宏亚(摄影/绘图) 邓可人(绘图)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7-96,共10页
四川省仁寿县方家镇哨楼村石佛湾摩崖造像现存13龛,造像组合包括三佛、七佛、五十三佛、一弟子二胁侍、一佛二菩萨、一佛二弟子二菩萨等,可辨题材有弥勒、僧伽、三世佛、过去七佛、五十三佛、一佛五十二菩萨等瑞像。根据造像题材及风格... 四川省仁寿县方家镇哨楼村石佛湾摩崖造像现存13龛,造像组合包括三佛、七佛、五十三佛、一弟子二胁侍、一佛二菩萨、一佛二弟子二菩萨等,可辨题材有弥勒、僧伽、三世佛、过去七佛、五十三佛、一佛五十二菩萨等瑞像。根据造像题材及风格,可推断石佛湾摩崖造像开凿于8世纪晚期至9世纪上半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寿县 石佛湾 摩崖造像 中晚唐
下载PDF
敦煌西千佛洞回鹘时期石窟造像题材新考
4
作者 张先堂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33,共14页
本文重点考察敦煌西千佛洞回鹘时期洞窟造像题材,指出西千佛洞与莫高窟出现的一批“行化药师佛像”反映了当时敦煌民众佛教信仰进一步非经典化、世俗化的倾向。考证西千佛洞第9窟中心柱北向面回鹘时期画并坐三尊佛像是以阿弥陀佛为中心... 本文重点考察敦煌西千佛洞回鹘时期洞窟造像题材,指出西千佛洞与莫高窟出现的一批“行化药师佛像”反映了当时敦煌民众佛教信仰进一步非经典化、世俗化的倾向。考证西千佛洞第9窟中心柱北向面回鹘时期画并坐三尊佛像是以阿弥陀佛为中心与释迦佛、弥勒佛组合的三佛造像,反映出当时敦煌人们流行着混融的净土信仰,特别是西方净土信仰特别盛行,成为人们信仰的主流,深刻地影响着佛教石窟艺术造像题材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千佛洞 回鹘时期 造像题材 佛教信仰 世俗化
下载PDF
响堂山石窟佛教造像的艺术特色
5
作者 李子豪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0-81,共2页
响堂山石窟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主要开凿于北齐时期(550-577),此后历代对石窟均有增凿与修茸,包含北响堂山9窟、南响堂山7窟以及水峪山1窟(俗称“小响堂山石窟”),共有摩崖造像450余,大小造像4300余尊,还有大量的刻经、题记等。响堂山石... 响堂山石窟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主要开凿于北齐时期(550-577),此后历代对石窟均有增凿与修茸,包含北响堂山9窟、南响堂山7窟以及水峪山1窟(俗称“小响堂山石窟”),共有摩崖造像450余,大小造像4300余尊,还有大量的刻经、题记等。响堂山石窟是北朝至隋唐时期重要的佛教石窟遗址之一,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精美的佛教石刻雕像闻名于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佛教艺术的重要代表,是研究中国建筑、佛教、雕刻、书法、绘画艺术的珍贵宝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堂山石窟 摩崖造像 河北省邯郸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佛教造像 佛教石窟 佛教艺术 北朝至隋
原文传递
外来样式与地方造像——北朝道教造像中的胡汉融合
6
作者 张媛 《美术大观》 2024年第4期110-116,共7页
北朝道教造像是研究北朝艺术、宗教、民族关系等的重要实物材料,学者业已做过诸多研究;然而,关于造像中的胡人文化元素则鲜有论及。是故,本文以系统收集的77件造像为中心,通过寻觅分析带有胡人元素的图像内容,探讨北朝地方民众胡汉融合... 北朝道教造像是研究北朝艺术、宗教、民族关系等的重要实物材料,学者业已做过诸多研究;然而,关于造像中的胡人文化元素则鲜有论及。是故,本文以系统收集的77件造像为中心,通过寻觅分析带有胡人元素的图像内容,探讨北朝地方民众胡汉融合的造像实践。认为:(1)北朝道教造像中有胡貌、胡服、胡乐、胡人坐具等外来样式;(2)与其时上层社会的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地方造像者在身份上、宗教信仰上出现不同程度的胡汉融合;(3)这种融合现象除了与其时胡汉杂居的社会大背景有关之外,还与道教对少数民族的吸纳,以及地方民众“重功德轻种族”的造像理念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朝道教造像 胡人文化元素 地方造像 胡汉融合
下载PDF
对古青州佛造像艺术的精美呈现
7
作者 马龙 《中国书画》 2024年第6期134-134,共1页
山东青州龙兴寺遗址窖藏佛教造像发现出土于1996年。此次发现的古代造像以其数量之大、种类之多、造型之美、彩绘之丽而受到海内外宗教、文化、艺术界的高度关注。龙兴寺遗址共出土佛教造像四百余尊,时代跨度从北魏至北宋。这批造像更... 山东青州龙兴寺遗址窖藏佛教造像发现出土于1996年。此次发现的古代造像以其数量之大、种类之多、造型之美、彩绘之丽而受到海内外宗教、文化、艺术界的高度关注。龙兴寺遗址共出土佛教造像四百余尊,时代跨度从北魏至北宋。这批造像更为珍贵的地方在于,多数佛像的表面至今还保留着未窖藏掩埋前的彩绘贴金工艺。千年以下,今人也会为那惊艳绝伦的精美彩绘赞叹不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造像 造型之美 贴金工艺 北魏 山东青州龙兴寺 彩绘 青州佛造像 窖藏
下载PDF
北魏石窟造像线条在文创包装形态中的应用
8
作者 张勋 袁铭婧 李守望 《上海包装》 2024年第7期49-51,共3页
北魏石窟造像线条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将其应用于文创包装设计中,有利于丰富现代包装的形态表达,提升文创包装的艺术性和吸引力。概述了北魏石窟造像线条相关内容,基于相互生成理论对北魏石窟造像的线条进行梳理与解读,分析... 北魏石窟造像线条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将其应用于文创包装设计中,有利于丰富现代包装的形态表达,提升文创包装的艺术性和吸引力。概述了北魏石窟造像线条相关内容,基于相互生成理论对北魏石窟造像的线条进行梳理与解读,分析出其线性特点、审美原理、用线模式以及北魏石窟造像线条的4种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结合文创包装形态设计的关键要素与基本原则,对茶叶文创包装进行创新形态设计,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石窟 造像线条 文创包装 阐释学 形态设计
下载PDF
色彩构成视域下的邺城北齐彩绘佛教造像赋彩
9
作者 刘晓坡 《天工》 2024年第2期6-9,共4页
邺城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大批彩绘造像,其中以北齐彩绘居多。多数造像彩绘贴金,尽管色彩剥落严重,仍然能够一窥当时的风采。这些彩绘的赋彩虽然看似简单,却符合色彩构成的原理。虽然当时还没有现代的色彩学理论,但是艺术家在长期的... 邺城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大批彩绘造像,其中以北齐彩绘居多。多数造像彩绘贴金,尽管色彩剥落严重,仍然能够一窥当时的风采。这些彩绘的赋彩虽然看似简单,却符合色彩构成的原理。虽然当时还没有现代的色彩学理论,但是艺术家在长期的实践过程总结出了符合审美需要的规律,这与色彩学常识有共同的来源。而且,艺术、宗教、科学理论都是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方式,存在一定的同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齐 彩绘造像 色彩构成
下载PDF
忠县地区中小石窟造像典型病害及其保护建议
10
作者 王庆华 《炎黄地理》 2024年第6期154-156,共3页
忠县地区各类文物资源丰富,本次调查发现的石窟寺及摩崖造像反映了唐后及清等历史时期佛教的传播及发展,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因长期经历自然环境、人为破坏等多方影响,忠县地区造像本体和颜料层均出现不同程度病害,有层片状剥落、开裂... 忠县地区各类文物资源丰富,本次调查发现的石窟寺及摩崖造像反映了唐后及清等历史时期佛教的传播及发展,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因长期经历自然环境、人为破坏等多方影响,忠县地区造像本体和颜料层均出现不同程度病害,有层片状剥落、开裂等表面物理损伤类病害,有酥碱、粉化等表面污染及风化病害,还有颜料层病害。文章通过对文物病害进行“诊断”,为忠县地区石窟寺及摩崖造像的保护提供切实有效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崖造像 石窟造像 石窟寺 文物病害 风化病害 物理损伤 表面污染 酥碱
下载PDF
佛造像的水晶时代——古代佛造像在水晶佛造像中的艺术应用
11
作者 王东光 李春喜 《收藏与投资》 2024年第4期51-53,共3页
古代佛造像在水晶佛造像的艺术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古代佛造像作为佛教艺术的代表,其造型、服饰、表情等都为水晶佛造像提供了灵感和参考。水晶作为一种独特的材料,其透明度、纯净度和物理特性使得它成为制作佛造像的理想选择。艺术... 古代佛造像在水晶佛造像的艺术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古代佛造像作为佛教艺术的代表,其造型、服饰、表情等都为水晶佛造像提供了灵感和参考。水晶作为一种独特的材料,其透明度、纯净度和物理特性使得它成为制作佛造像的理想选择。艺术家们通过精湛的雕刻技艺,将佛造像与水晶完美结合,创作出了众多精美的水晶佛造像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宗教信仰的象征意义,还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了古代佛教艺术的魅力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像 水晶佛造像 工艺 艺术表达
下载PDF
四川资阳中和镇菩萨岩、临江镇佛尔岩摩崖造像调查简报 被引量:1
12
作者 童瑞雪 王屹 +3 位作者 白彬 赵赫(绘图) 寇小石(绘图) 谈北平(摄影)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5-97,共13页
资阳市中和镇菩萨岩与临江镇佛尔岩摩崖造像均为沱江流域中晚唐时期的典型造像点,二者在龛形、题材和造像风格等方面皆有相似之处。前者雕刻较精美但纪年缺失,后者虽被盗损却有明确纪年题记,可互为参照。综合崖面布局、纪年题记以及其... 资阳市中和镇菩萨岩与临江镇佛尔岩摩崖造像均为沱江流域中晚唐时期的典型造像点,二者在龛形、题材和造像风格等方面皆有相似之处。前者雕刻较精美但纪年缺失,后者虽被盗损却有明确纪年题记,可互为参照。综合崖面布局、纪年题记以及其他参考因素,初步判断两处造像集中开凿于8世纪下半叶到9世纪初期,晚唐及以后有补凿、搭建建筑和妆彩活动。两处造像题材有一佛、三佛与多身胁侍(含天龙八部)的组像、五十三佛、舍利塔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阳 摩崖造像 中晚唐 沱江流域
下载PDF
山西沁源枣林庄、柳湾摩崖造像调查简报
13
作者 武夏(摄影) 徐晴(绘图) +4 位作者 姬凌飞(绘图) 刘亚楠(绘图) 马楠 李辉 冯鹏锦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8-50,共13页
2021年1月和4月,山西大学考古系对山西长治沁源枣林庄、柳湾摩崖造像进行了两次调查。枣林庄摩崖造像开凿有3个主龛,龛下刻有供养人形象及题记,据造像题材与风格推断应开凿于北魏晚期。柳湾摩崖造像共有12龛,风化较为严重,根据造像题材... 2021年1月和4月,山西大学考古系对山西长治沁源枣林庄、柳湾摩崖造像进行了两次调查。枣林庄摩崖造像开凿有3个主龛,龛下刻有供养人形象及题记,据造像题材与风格推断应开凿于北魏晚期。柳湾摩崖造像共有12龛,风化较为严重,根据造像题材与风格推断应陆续开凿于东魏北齐时期。此次调查为研究晋东南地区北朝佛教遗存的年代序列以及佛教的传播路线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枣林庄 柳湾 摩崖造像 北朝
下载PDF
神仙造像元素在国潮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江钰涵 杨嵋 《纺织报告》 2024年第2期51-53,共3页
神仙造像作为中国传统祈福文化的现实载体,兼具艺术价值与审美价值,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不容忽视的存在。文章以神仙造像为切入点,分析神仙造像中“文神”与“武神”的形象,提炼经典设计元素并将其应用于国潮服装设计中,探讨切实有效... 神仙造像作为中国传统祈福文化的现实载体,兼具艺术价值与审美价值,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不容忽视的存在。文章以神仙造像为切入点,分析神仙造像中“文神”与“武神”的形象,提炼经典设计元素并将其应用于国潮服装设计中,探讨切实有效的传统艺术转化传承方法。在倡导文化自信、弘扬传统文化的今天,探寻神仙造像元素在国潮服装中的应用,不仅丰富了国潮服装的设计内容,更推进了国潮服装多元化发展,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和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仙造像 传统元素的提取 国潮服装设计
下载PDF
易县八佛洼辽三彩琉璃罗汉造像研究
15
作者 曾维林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4年第8期91-101,I0003,I0004,共13页
河北省易县八佛洼辽代三彩罗汉造像是以琉璃工艺制作的罗汉像,民国期间发现于易县八佛洼半山睒子洞中,而后被国外古董商带到世界各地,现存世仅11尊,收藏于世界各个国家的博物馆中。这批罗汉造像在西方被认为是非常罕见的中国写实主义雕... 河北省易县八佛洼辽代三彩罗汉造像是以琉璃工艺制作的罗汉像,民国期间发现于易县八佛洼半山睒子洞中,而后被国外古董商带到世界各地,现存世仅11尊,收藏于世界各个国家的博物馆中。这批罗汉造像在西方被认为是非常罕见的中国写实主义雕像,从被发现以来,就一直深受美术史学界的关注,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其原产地点进行补充论证,对其造型风格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其与山西、山东两座宋代寺庙中的罗汉造像部分表现形式接近,极有可能与这两地的宋代罗汉像参照了同种绘本或彩塑,进而对易县三彩罗汉造像的艺术特点及陈设配置等进行分析研究,最后探讨易县三彩罗汉造像极高的艺术价值,认为其代表着中国古代写实主义艺术的最高成就,并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彩罗汉 造像 琉璃 文明互鉴
下载PDF
共享文化景观遗产的数字化——以桂林西山摩崖造像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铮 叶建新 《中国名城》 2024年第4期83-88,共6页
文化景观遗产是城市人文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遗产保护利用的主导权在政府,公众缺少话语权,近年来,公众参与遗产保护传承的意愿显著提高。与此同时,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公众参与文化景观遗产的保护传承提供了新的契机。立... 文化景观遗产是城市人文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遗产保护利用的主导权在政府,公众缺少话语权,近年来,公众参与遗产保护传承的意愿显著提高。与此同时,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公众参与文化景观遗产的保护传承提供了新的契机。立足于桂林地域文化特征,借助数字化平台,尝试以共享文化景观遗产的视角,从“线下+线上”相结合、空间有机更新、社区共享的角度去讨论如何数字化共享桂林西山摩崖造像遗产,提升城市形象、创造高品质城市生活。研究认为,数字化技术已经成为当前文化景观遗产有效的保护手段,共享文化景观遗产的数字化,展现出遗产保护传承的未来走向。研究结果为文化景观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和共享提供设计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景观遗产 共享 数字化 桂林 摩崖造像
下载PDF
山西博物院征集北朝时期佛教造像碑撷珍
17
作者 王芸 《收藏与投资》 2024年第5期35-37,共3页
佛教造像碑是佛教文化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盛行于南北朝时期,并成为此期佛教传播的主要形式之一。山西博物院征集北朝时期的造像碑数件,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及艺术价值。
关键词 征集 北朝时期 佛教造像
下载PDF
安岳县千佛寨森林公园石窟造像保护现状——以第7、8号窟为例
18
作者 敖然玺 王霞 周宇 《收藏与投资》 2024年第7期90-92,共3页
安岳县千佛寨森林公园为四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园内山体崖壁上雕刻有大小佛像三千余尊。小组对其中第7、8号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合测量数据分析了石窟现状和造像特征,指出石窟主要受到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并提出了相关保护建议,以期为... 安岳县千佛寨森林公园为四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园内山体崖壁上雕刻有大小佛像三千余尊。小组对其中第7、8号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合测量数据分析了石窟现状和造像特征,指出石窟主要受到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并提出了相关保护建议,以期为后续的石窟保护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佛寨森林公园 石窟造像 现状 保护建议
下载PDF
隋唐造像记图版著录源流述略
19
作者 黄志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I0002,共9页
隋唐造像记的图版著录与印刷、摄影等技术的革新息息相关。早在唐代,隋唐造像记已经具备图版著录的条件,但今人对隋唐造像记图录的关注,多集中于清人杨守敬《寰宇贞石图》刊行以后的资料。故本文从技术革新的角度梳理隋唐造像记历代图... 隋唐造像记的图版著录与印刷、摄影等技术的革新息息相关。早在唐代,隋唐造像记已经具备图版著录的条件,但今人对隋唐造像记图录的关注,多集中于清人杨守敬《寰宇贞石图》刊行以后的资料。故本文从技术革新的角度梳理隋唐造像记历代图版著录状况,并对涉及隋唐造像记图录的现代资料作系统的分类与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 造像 图录 拓本 印刷技术
下载PDF
四川安岳新发现千手观音经变造像调查研究
20
作者 刘人铭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3-92,共10页
在四川省石窟寺专项调查过程中,四川大学调查队于四川安岳新发现一例宋初千手观音经变龛。该龛经变由浅浮雕“十五善生”与高浮雕千手观音及其眷属构成,千手观音居中,“十五善生”居两侧。该类型千手观音经变为川渝地区首次发现,丰富了... 在四川省石窟寺专项调查过程中,四川大学调查队于四川安岳新发现一例宋初千手观音经变龛。该龛经变由浅浮雕“十五善生”与高浮雕千手观音及其眷属构成,千手观音居中,“十五善生”居两侧。该类型千手观音经变为川渝地区首次发现,丰富了川渝地区千手观音造像资料,反映了川渝、敦煌的佛教文化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岳 千手观音 十五善生 摩崖造像 敦煌石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