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6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67年《文汇报》《解放日报》造反派夺权事件
1
作者 阴艳 《新闻前哨》 2011年第9期79-80,共2页
这是"文化大革命"初期发生在中国新闻界、影响全国的事件。1967年1月,上海《文汇报》和《解放日报》相继被各自报社的造反派夺取了领导权。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于2月8日发表通讯《"一月革命"的号角——记〈文汇报〉、〈解放日... 这是"文化大革命"初期发生在中国新闻界、影响全国的事件。1967年1月,上海《文汇报》和《解放日报》相继被各自报社的造反派夺取了领导权。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于2月8日发表通讯《"一月革命"的号角——记〈文汇报〉、〈解放日报〉新生一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放日报》 《文汇报》 造反派 事件 文化大革命 《人民日报》 新闻界 领导权
下载PDF
陈毅侃晕造反派
2
作者 周斌 《党政论坛》 2015年第16期46-47,共2页
1967年,所谓的“二月逆流”发生后,陈毅很快被夺权,接受革命群众的“批判、帮助”。批陈大会改小会外交部少数造反派头头,策划召开外交部甚至更大规模的外事部门“批陈大会”。周恩来坚决不同意,说如果你们坚持己见,一定要召开大... 1967年,所谓的“二月逆流”发生后,陈毅很快被夺权,接受革命群众的“批判、帮助”。批陈大会改小会外交部少数造反派头头,策划召开外交部甚至更大规模的外事部门“批陈大会”。周恩来坚决不同意,说如果你们坚持己见,一定要召开大会,陈毅就不可能前来参加。你们如果召开一百人以内的小会,真正摆事实,讲道理,陈毅就可以到会听取批评意见,而且我也陪他一起出席。少数头头无奈,只好表示同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反派 陈毅 “二月逆流” 批评意见 外交部 周恩来 群众 外事
下载PDF
“命运造反派”——姚良松
3
作者 青竹 《中外企业文化》 2006年第4期42-44,共3页
“与其说我是一个白手起家的企业英雄,还不如说我是一个被动成功的‘命运造反派’。因为贫穷,我不得不把知识分子的清高捏碎;因为失败,我不得不以社会最底层人的心态和毅力去积累财富;更因为这段非常的经历,使我对成功看得云淡风轻,对... “与其说我是一个白手起家的企业英雄,还不如说我是一个被动成功的‘命运造反派’。因为贫穷,我不得不把知识分子的清高捏碎;因为失败,我不得不以社会最底层人的心态和毅力去积累财富;更因为这段非常的经历,使我对成功看得云淡风轻,对企业怀有一颗平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良松 造反派 知识分子 平常心 企业 成功 财富 社会
下载PDF
一个“造反派”的知青研究——专访法国汉学家潘鸣啸先生
4
作者 张弘 《社会科学论坛》 2010年第23期87-95,共9页
潘鸣啸,原名Mich elBonnin,法国汉学家,在巴黎获哲学学士、中国语言与文化学硕士及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于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中国当代史,研究范围包括中国当代社会民主运动以及民工、就业等问题。早在20世纪70年代,即开始进行有... 潘鸣啸,原名Mich elBonnin,法国汉学家,在巴黎获哲学学士、中国语言与文化学硕士及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于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中国当代史,研究范围包括中国当代社会民主运动以及民工、就业等问题。早在20世纪70年代,即开始进行有关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研究,在多种法文或中文刊物发表论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学家 法国 造反派 20世纪70年代 中国当代史 专访 知青 上山下乡运动
下载PDF
侯宝林智“逗”造反派
5
作者 侯林 《协商论坛》 2010年第10期64-64,共1页
“文革”乍起,侯宝林被打成黑帮,“造反派”要批斗他,于是他穿着黑色长袍,被押上批斗台。“造反派”喊:“打倒侯宝林!……”侯宝林闻声便趴下来。“造反派”斥问:谁叫你趴下的?侯宝林答:你们不是喊打倒我吗?我不打就倒,响应... “文革”乍起,侯宝林被打成黑帮,“造反派”要批斗他,于是他穿着黑色长袍,被押上批斗台。“造反派”喊:“打倒侯宝林!……”侯宝林闻声便趴下来。“造反派”斥问:谁叫你趴下的?侯宝林答:你们不是喊打倒我吗?我不打就倒,响应你们呀。此言引起台上台下一片哄笑。“造反派”说侯宝林破坏批斗会,喊口号:“打掉侯宝林的嚣张气焰!”命令:给他戴高帽!侯宝林马上从长袍中取出一顶纸帽,挺精致的,向“造反派”呐喊:“不用找,不用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侯宝林 造反派 “文革” 批斗会 长袍 黑帮
下载PDF
造反派
6
作者 高涛 《档案天地》 2012年第2期10-13,57,共5页
造反派,既是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词汇,也是一个具有丰富政治含义的词汇。它既是对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造反”自称、标榜的一种群众组织的特定称谓,也是对他们的政治实践相关连的一整套思想方法、行为特征、价值取向的专门描述。
关键词 造反派 文化大革命时期 政治含义 群众组织 思想方法 政治实践 行为特征 词汇
下载PDF
造反派360
7
作者 本刊编辑部 胡浩 +1 位作者 陈建光 陈志强 《商界(评论)》 2010年第9期58-61,共4页
我们带着两种极端的使命:要么,让我们来记录中国互联网上最不消停的一个大佬,拯救网络安全行业的凤凰涅檗;要么,让我们揭开中国互联网上经历最多失败的团队,对原有网络安全行业商业环境的摧毁。
关键词 造反派 中国互联网 网络安全 商业环境 行业
下载PDF
工作组与造反派──“文化大革命”中的矛盾现象分析
8
作者 魏宪朝 《北京党史研究》 CSSCI 1995年第1期14-17,共4页
工作组与造反派──“文化大革命”中的矛盾现象分析魏宪朝“文化大革命”的发生,决非偶然。但也决不能说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必然。从初期工作组与造反派的对立现象来看,它完全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 工作组与造反派──“文化大革命”中的矛盾现象分析魏宪朝“文化大革命”的发生,决非偶然。但也决不能说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必然。从初期工作组与造反派的对立现象来看,它完全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工作组 毛泽东 造反派 刘少奇 矛盾现象 邓小平 工作方法 共产党 周恩来
原文传递
天使·魔鬼·“造反派”——《古炉》人物刍探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星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3-119,共7页
一一般来说,《废都》及《废都》以后的贾平凹长篇小说创作与社会现实、历史时代的联系,主要是通过特定生活状态下的人物的心理、情绪及环境氛围来实现的。这种厚背景、全状态、多人物、多因果的小说理念和艺术表现方式,主要体现的是作... 一一般来说,《废都》及《废都》以后的贾平凹长篇小说创作与社会现实、历史时代的联系,主要是通过特定生活状态下的人物的心理、情绪及环境氛围来实现的。这种厚背景、全状态、多人物、多因果的小说理念和艺术表现方式,主要体现的是作者对乡土中国的文化与伦理恒常的哲学感悟,既有自己对人与乡土传统的理解,又暗合后现代思潮对于人在世界中主宰地位的消解意味。这种独特的哲理性感悟,不仅决定了他小说迥异于理想现实主义的表现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 造反派 魔鬼 天使 艺术表现方式 小说创作 《废都》 生活状态
原文传递
“文革”中的洋造反派
10
作者 何蜀 《中国社会导刊》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50-52,共3页
外国专家造反派开始极左起来 1967年"一月风暴"夺权斗争开始之后,外国专家中的一些造反派也同中国的许多红卫兵、造反派一样,被卷入了疯狂漩涡里,语言和行动都变得极左起来."文革"中,"成名成家"被当作资... 外国专家造反派开始极左起来 1967年"一月风暴"夺权斗争开始之后,外国专家中的一些造反派也同中国的许多红卫兵、造反派一样,被卷入了疯狂漩涡里,语言和行动都变得极左起来."文革"中,"成名成家"被当作资产阶级思想批得臭不可闻.爱泼斯坦在一次批判刘少奇<修养>的大会发言中提出,"这个‘家'字是不好听的,现在我们是‘外国专家',我们也是不爱听.我们就是外籍的工作人员、工作者,不是什么‘专家',不是什么别的‘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革” 造反派 社会主义建设 干部群众
原文传递
上海工人造反派头目王洪文
11
作者 李逊 《百年潮》 2014年第7期49-55,共7页
上海工人造反派代表无疑首推王洪文。王洪文是全国第一个被中央文革小组明确支持的跨行业全市性工人造反组织“上海革命工人造反总司令部”(简称“工总司”)的发起人和主要负责人。
关键词 王洪文 造反派 工人 上海 主要负责人 司令部 跨行业
原文传递
侯宝林戏弄造反派
12
作者 钟明 《青年博览》 2010年第13期44-44,共1页
“文革”时,侯宝林被造反派拉去批斗。批斗现场设在大礼堂,台下密密麻麻的人群都想见识一下,台上这位幽默大师如何应付这样的场面。
关键词 造反派 侯宝林 戏弄 “文革” 幽默大师 大礼堂
原文传递
桓玄:将龙椅坐塌的造反派
13
作者 龙义华 《各界》 2014年第8期54-56,共3页
提到发动叛乱、还当过几天皇帝并最终失利的胖子,人们总是会想到唐朝的那个胡人安禄山。 事实上,安禄山比起东晋权臣桓玄来,吨位上还是差了很多。桓玄有多胖,史书上没有记载,但是却记载了他的两件奇事。一是由于太胖不能骑马,桓... 提到发动叛乱、还当过几天皇帝并最终失利的胖子,人们总是会想到唐朝的那个胡人安禄山。 事实上,安禄山比起东晋权臣桓玄来,吨位上还是差了很多。桓玄有多胖,史书上没有记载,但是却记载了他的两件奇事。一是由于太胖不能骑马,桓玄发明了一种可以旋转方向、方便自动出入的机关椅以方便出入。一是桓玄的大楚国举行登基仪式那天,大楚皇帝在百官的注视下,美滋滋地一屁股坐在了皇帝的宝座上,黄金龙椅当然没什么问题,可桓胖子这一坐,把椅子下面的地板给坐塌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桓玄 造反派 旋转方向 皇帝 记载
原文传递
造反派迫我改名字
14
作者 沈求洁 《世纪》 2018年第6期81-81,共1页
一个人的姓名有人说只是符号而巳,窃以为还不至于此,透过一个人的名号尚可读出一些另类信息,如出生的时代形势、社会地位、家族文化渊源等等。如今的年轻夫妇若生了个宝宝,一定要替他(她)取个响亮的好名才肯罢休,于是忙着翻阅寻找各种... 一个人的姓名有人说只是符号而巳,窃以为还不至于此,透过一个人的名号尚可读出一些另类信息,如出生的时代形势、社会地位、家族文化渊源等等。如今的年轻夫妇若生了个宝宝,一定要替他(她)取个响亮的好名才肯罢休,于是忙着翻阅寻找各种书籍、辞典,想从中找出个芳名来流芳百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反派 社会地位 文化渊源 个人
原文传递
“两个文革说”与“文化大革命”的定性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金春明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61-67,共7页
关键词 文化大革命 共产党的领导 毛泽东思想 文革 政治运动 中国共产 造反派 社会主义中国 权力斗争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
下载PDF
从清华大学两派看“文化大革命”中群众组织的对立和分歧 被引量:3
16
作者 唐少杰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68-74,共7页
关键词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文革”前 毛泽东 资产阶级 干部问题 造反派 “十七年” 清华大学 群众组织 井冈山
下载PDF
“旧制度”与“大革命”——“革命委员会”的权力结构及其演变(1967-1973)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明明 《中共历史与理论研究》 2015年第2期200-233,共34页
"革命委员会"的权力结构由三个部分组成:群众组织的代表、原党政领导干部的代表和驻地军队的代表。"革命委员会"的筹建以及是否得到中央的承认和支持,从而成为一个享有权威进行地方治理的国家机构,理论上取决于它能否落实"三结合... "革命委员会"的权力结构由三个部分组成:群众组织的代表、原党政领导干部的代表和驻地军队的代表。"革命委员会"的筹建以及是否得到中央的承认和支持,从而成为一个享有权威进行地方治理的国家机构,理论上取决于它能否落实"三结合"的方针,能否维持这三种力量在权力结构中的平衡。"文化大革命"的实践表明,这三种力量的平衡是相当脆弱的,"造反派"的代表从来没有真正在这种"三结合"体制中取得自己的地位,在经过"军管政府"主导的阶段后,权力回到了"文革"原来力图排斥和整肃的前党政官员手中。"革命委员会"权力结构的演变为"文革"的失败提供了一个分析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委员会 三结合 造反派 老干部 军管
下载PDF
西方学者视野中的中国红卫兵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友渔 《社会科学论坛》 1999年第Z3期88-92,共5页
文化大革命中的红卫兵究竟是些什么样的人,所谓的红卫兵运动到底是怎么回事?三十年过去了,这问题显然还没有确切可信的答案。虽然当年的数千万红卫兵至今健在,正当壮年,许多人对那段经历刻骨铭心、记忆犹新,但他们之中不但没有人能对红... 文化大革命中的红卫兵究竟是些什么样的人,所谓的红卫兵运动到底是怎么回事?三十年过去了,这问题显然还没有确切可信的答案。虽然当年的数千万红卫兵至今健在,正当壮年,许多人对那段经历刻骨铭心、记忆犹新,但他们之中不但没有人能对红卫兵给出一个盖棺性的定论,而且连稍具历史眼光的论述分析也尚付阙如。年长的一代中有人以感人的良知反思那场浩劫(比如巴金),但由于主客观原因,他们只能对“人性何以变为兽性”百思莫解、感叹唏嘘,而不能作出科学、理性的回答。年幼的一代中,有人把红卫兵运动退潮,自己成了生活主角的时光称为“阳光灿烂的日子”,有人一旦知道自己素所敬重的老师曾是红卫兵就大惊失色,好像不敢相信道貌岸然的先生何曾为盗为匪。这种令当事人痛心疾首的啼笑皆非的局面难道就要凝结为历史?红卫兵现象果真如此扑朔迷离,将成千古之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卫兵 西方学者 造反派 毛泽东 文革 保守派 中国红 文化大革命 青年学生 划分模式
下载PDF
向朱东润先生学习
19
作者 胡裕树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3-14,共2页
关键词 朱东润 中文系 学术成就 传记文学 知识分子 造反派 复旦大学 实事求是的精神 中国文学史 陆游研究
下载PDF
抗争者的冲突:遇罗克与联动的论争
20
作者 印红标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28-31,共4页
抗争者的冲突:遇罗克与联动的论争■印红标北京青年遇罗克是“文化大革命”中与血统论抗争的斗士。他撰写《出身论》等文章,向血统论宣战,义无返顾地为受血统论压迫、歧视的青年争取平等的权利,为此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被誉为“思想... 抗争者的冲突:遇罗克与联动的论争■印红标北京青年遇罗克是“文化大革命”中与血统论抗争的斗士。他撰写《出身论》等文章,向血统论宣战,义无返顾地为受血统论压迫、歧视的青年争取平等的权利,为此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被誉为“思想解放的先驱”、“划破夜幕的陨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卫兵 文化大革命 资产阶级 领导干部 文革 造反派 统论 文化革命 阶级路线 老一辈革命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