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是一种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在调节细胞的生长、增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mTOR复合体通过磷酸化激活下游底物S6K1、4E-BP等调节细胞生长、增殖、蛋白质代谢等等,同样mTOR信号通...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是一种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在调节细胞的生长、增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mTOR复合体通过磷酸化激活下游底物S6K1、4E-BP等调节细胞生长、增殖、蛋白质代谢等等,同样mTOR信号通路在造血系统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其整合多种信号对造血干细胞的静止、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三个过程起调节作用,本文系统介绍相关信号分子及蛋白如何通过影响mTOR信号通路并进一步影响造血干细胞发挥功能。展开更多
目的采用动物实验了解深度采集浓缩红细胞对于机体造血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16只健康成年雄性山羊,随机分组法等分为深度采血(实验A)组:采集浓缩红细胞(150-250)mL/只;采集全血(对照B)组:常规采集全血150 mL/只。2组动物分别于采血前1 ...目的采用动物实验了解深度采集浓缩红细胞对于机体造血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16只健康成年雄性山羊,随机分组法等分为深度采血(实验A)组:采集浓缩红细胞(150-250)mL/只;采集全血(对照B)组:常规采集全血150 mL/只。2组动物分别于采血前1 d与采血后1、3、7、14、21 d各抽取静脉血10 mL/只,检查血常规、铁代谢指标及EPO等,观察、比较2组动物各项指标的变化;同时于采血前1 d与采血后7、14、21 d做髂后上嵴骨髓穿刺术取骨髓涂片检查,观察、比较2组动物骨髓造血能力的变化。结果 A、B 2组动物采血后1、3、7、14、21 d的Hb(g/L)分别为:97.9±9.2 vs 107.1±8.5、95.8±6.5 vs 106.1±10.6(P<0.05)、97.9±8.4 vs 105.4±12.0、107.5±8.9 vs 109.8±12.0、112.5±8.1 vs 114.0±17.9,其中2组动物采血后1、3 d均明显低于采血前:97.9±9.2 vs 95.8±6.5 vs 105.5±11.8、107.1±8.5 vs 106.1±10.6 vs 112.4±11.7(P<0.05);2组动物采血前后铁代谢指标及EPO的变化无明显变化(P>0.05),骨髓细胞均为增生活跃。结论深度采血组动物造血启动速度、造血速度大大高于采集全血组动物。展开更多
目的观察参附汤联合同种异体NK细胞(alloreactive naturall killer cells,alloNK)对移植小鼠术后外周血象、骨髓有核细胞计数(nucleated cell counts,NCC)、骨髓造血组织容量(hematopoietic volume of bone marrow,HV)及骨髓病理的影响...目的观察参附汤联合同种异体NK细胞(alloreactive naturall killer cells,alloNK)对移植小鼠术后外周血象、骨髓有核细胞计数(nucleated cell counts,NCC)、骨髓造血组织容量(hematopoietic volume of bone marrow,HV)及骨髓病理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经过13.0 Gy剂量的全身照射(total body irradiation,TBI),4 h内经尾静脉注入供鼠骨髓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s,MNCs)8×10^(6)/kg,制作移植小鼠模型,然后随机分为模型组、alloNK组、参附汤组、参附+alloNK组4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单用alloNK、单用参附汤和参附汤联合alloNK灌胃,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14、30天,小鼠外周血象、骨髓NCC、HV及组织病理的变化。结果移植前及移植后第7天各组小鼠外周血象、骨髓NCC、HV无显著性差异。移植后第14天,模型组小鼠白细胞仍处于粒缺期,而单纯alloNK组和参附组小鼠的白细胞均有所上升,参附联合alloNK组小鼠上升幅度高于其他组。移植后第30天,模型组、alloNK组及参附组小鼠白细胞、骨髓NCC、HV均较前回升,但仍低于移植前水平,而参附联合alloNK组小鼠的白细胞、骨髓NCC、HV恢复至移植前水平,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显著。结论参附汤可保护骨髓免受放射损伤、促进造血功能恢复、缩短粒细胞缺乏时间,而联合alloNK细胞促进造血功能恢复的作用更明显。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无外周血CD34监测下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在血液肿瘤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中的采集时机及采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2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6例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目的:探讨无外周血CD34监测下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在血液肿瘤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中的采集时机及采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2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6例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的血液恶性肿瘤患者。采用大剂量化疗联合PEG-rhG-CSF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方案,其中应用PEG-rhG-CSF动员的27例(PEG-rhG-CSF组),应用G-CSF动员的19例(G-CSF组),比较两组患者动员采集效果。结果:46例患者共采集86例次,PEG-rhG-CSF组与G-CSF组获得采集物的单个核细胞中位数分别为6.54(3.85-12.61)×10^(8)/kg和6.15(1.13-11.58)×10^(8)/kg(P>0.05),采集物CD34^(+)细胞数分别为11.44(1.33-65.02)×10^(6)/kg和4.95(0.30-24.02)×10^(6)/kg(P<0.05),采集时机分别为14(10-20)和14(4-22)d(P>0.05)。PEG-rhG-CSF组在外周血白细胞(WBC)≥10×10^(9)/L时单次所采集的产物CD34^(+)细胞数明显高于外周血WBC<10×10^(9)/L时采集的数量[19.04(2.85-65.02)×10^(6)/kg vs 6.22(0.81-34.86)×10^(6)/kg,(P<0.05)]。结论:采用PEG-rhG-CSF动员外周血干细胞单次采集足量CD34^(+)细胞成功率高,中位动员时间为14 d;在无外周血CD34监测情况下,外周血WBC≥10×10^(9)/L可以考虑作为单次采集足量干细胞的采集阈值。展开更多
文摘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是一种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在调节细胞的生长、增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mTOR复合体通过磷酸化激活下游底物S6K1、4E-BP等调节细胞生长、增殖、蛋白质代谢等等,同样mTOR信号通路在造血系统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其整合多种信号对造血干细胞的静止、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三个过程起调节作用,本文系统介绍相关信号分子及蛋白如何通过影响mTOR信号通路并进一步影响造血干细胞发挥功能。
文摘目的采用动物实验了解深度采集浓缩红细胞对于机体造血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16只健康成年雄性山羊,随机分组法等分为深度采血(实验A)组:采集浓缩红细胞(150-250)mL/只;采集全血(对照B)组:常规采集全血150 mL/只。2组动物分别于采血前1 d与采血后1、3、7、14、21 d各抽取静脉血10 mL/只,检查血常规、铁代谢指标及EPO等,观察、比较2组动物各项指标的变化;同时于采血前1 d与采血后7、14、21 d做髂后上嵴骨髓穿刺术取骨髓涂片检查,观察、比较2组动物骨髓造血能力的变化。结果 A、B 2组动物采血后1、3、7、14、21 d的Hb(g/L)分别为:97.9±9.2 vs 107.1±8.5、95.8±6.5 vs 106.1±10.6(P<0.05)、97.9±8.4 vs 105.4±12.0、107.5±8.9 vs 109.8±12.0、112.5±8.1 vs 114.0±17.9,其中2组动物采血后1、3 d均明显低于采血前:97.9±9.2 vs 95.8±6.5 vs 105.5±11.8、107.1±8.5 vs 106.1±10.6 vs 112.4±11.7(P<0.05);2组动物采血前后铁代谢指标及EPO的变化无明显变化(P>0.05),骨髓细胞均为增生活跃。结论深度采血组动物造血启动速度、造血速度大大高于采集全血组动物。
文摘目的观察参附汤联合同种异体NK细胞(alloreactive naturall killer cells,alloNK)对移植小鼠术后外周血象、骨髓有核细胞计数(nucleated cell counts,NCC)、骨髓造血组织容量(hematopoietic volume of bone marrow,HV)及骨髓病理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经过13.0 Gy剂量的全身照射(total body irradiation,TBI),4 h内经尾静脉注入供鼠骨髓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s,MNCs)8×10^(6)/kg,制作移植小鼠模型,然后随机分为模型组、alloNK组、参附汤组、参附+alloNK组4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单用alloNK、单用参附汤和参附汤联合alloNK灌胃,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14、30天,小鼠外周血象、骨髓NCC、HV及组织病理的变化。结果移植前及移植后第7天各组小鼠外周血象、骨髓NCC、HV无显著性差异。移植后第14天,模型组小鼠白细胞仍处于粒缺期,而单纯alloNK组和参附组小鼠的白细胞均有所上升,参附联合alloNK组小鼠上升幅度高于其他组。移植后第30天,模型组、alloNK组及参附组小鼠白细胞、骨髓NCC、HV均较前回升,但仍低于移植前水平,而参附联合alloNK组小鼠的白细胞、骨髓NCC、HV恢复至移植前水平,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显著。结论参附汤可保护骨髓免受放射损伤、促进造血功能恢复、缩短粒细胞缺乏时间,而联合alloNK细胞促进造血功能恢复的作用更明显。
文摘目的:探讨无外周血CD34监测下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在血液肿瘤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中的采集时机及采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2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6例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的血液恶性肿瘤患者。采用大剂量化疗联合PEG-rhG-CSF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方案,其中应用PEG-rhG-CSF动员的27例(PEG-rhG-CSF组),应用G-CSF动员的19例(G-CSF组),比较两组患者动员采集效果。结果:46例患者共采集86例次,PEG-rhG-CSF组与G-CSF组获得采集物的单个核细胞中位数分别为6.54(3.85-12.61)×10^(8)/kg和6.15(1.13-11.58)×10^(8)/kg(P>0.05),采集物CD34^(+)细胞数分别为11.44(1.33-65.02)×10^(6)/kg和4.95(0.30-24.02)×10^(6)/kg(P<0.05),采集时机分别为14(10-20)和14(4-22)d(P>0.05)。PEG-rhG-CSF组在外周血白细胞(WBC)≥10×10^(9)/L时单次所采集的产物CD34^(+)细胞数明显高于外周血WBC<10×10^(9)/L时采集的数量[19.04(2.85-65.02)×10^(6)/kg vs 6.22(0.81-34.86)×10^(6)/kg,(P<0.05)]。结论:采用PEG-rhG-CSF动员外周血干细胞单次采集足量CD34^(+)细胞成功率高,中位动员时间为14 d;在无外周血CD34监测情况下,外周血WBC≥10×10^(9)/L可以考虑作为单次采集足量干细胞的采集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