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2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海拔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化疗前后血清及骨髓造血因子表达水平差异研究
1
作者 孙琦 周厚法 +2 位作者 李文倩 解友邦 王爱博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716-1722,共7页
背景化疗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重要的治疗手段,最常见的毒副作用是骨髓抑制。各类血细胞的发育增殖、分化受到多种造血因子的调控,不同海拔AML患者化疗后造血因子表达水平是否存在差异及其变化规律尚未明确。目的探讨不同海拔AML... 背景化疗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重要的治疗手段,最常见的毒副作用是骨髓抑制。各类血细胞的发育增殖、分化受到多种造血因子的调控,不同海拔AML患者化疗后造血因子表达水平是否存在差异及其变化规律尚未明确。目的探讨不同海拔AML患者化疗前后骨髓及血清造血因子表达水平是否存在差异及其变化。方法选取2021—2022年青海省人民医院血液科(中海拔地区1501~2500 m)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血液科(低海拔地区500~1500 m)首诊初治的28例AML患者(非M3型)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医院海拔高低将AML患者分为中海拔组(13例)和低海拔组(15例)。采用WHO抗癌药物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级标准评估患者化疗第8、14、28天骨髓抑制分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两组患者化疗前、化疗第8天、化疗第28天血清及骨髓促红细胞生成素(EPO)、FMS样酪氨酸激酶3配体(Flt3-L)、促血小板生成素(TPO)和干扰素γ(IFN-γ)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化疗第14、28天,低海拔组患者骨髓抑制分度均高于中海拔组(Z=-1.975,P=0.048;Z=-2.049,P=0.040)。化疗第28天,低海拔组血清及骨髓EPO表达水平高于中海拔组(P<0.05);中海拔组化疗第28天血清EPO表达水平低于化疗第8天(P<0.05)。化疗第28天,低海拔组血清及骨髓Flt3-L表达水平均高于中海拔组(P<0.05);两组患者化疗第8天、化疗第28天血清Flt3-L表达水平均高于化疗前,两组患者化疗第28天骨髓Flt3-L表达水平均高于化疗前(P<0.05)。化疗前、化疗第8天、化疗第28天,低海拔组血清TPO表达水平均高于中海拔组(P<0.05);低海拔组患者化疗第8天血清TPO表达水平低于化疗前(P<0.05);化疗第28天,低海拔组骨髓TPO表达水平高于中海拔组(P<0.05);中海拔组化疗第28天骨髓TPO表达水平低于化疗前(P<0.05)。两组患者化疗前后血清及骨髓IFN-γ表达水平组间、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海拔AML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恢复期间造血生长因子EPO、Flt3-L、TPO表达水平高于中海拔,造血抑制因子IFN-γ两组间无明显差异;中海拔AML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分度及程度较低海拔更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急性髓系白血病 海拔 造血细胞生长因子 促红细胞生成素 FMS样酪氨酸激酶3配体 促血小板生成素 干扰素γ
下载PDF
肠道菌群失调对小鼠造血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张琳 梁庆红 +3 位作者 王沛 张亚超 骆金芝 王倩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38-139,共2页
目的 :观察肠道菌群失调后小鼠造血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 :采用抗生素脱污染造成小鼠肠道菌群失调的动物模型 ,用ELISA的方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 3(IL 3)、粒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的含量。结果 :菌群失调后小鼠血清IL 3和... 目的 :观察肠道菌群失调后小鼠造血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 :采用抗生素脱污染造成小鼠肠道菌群失调的动物模型 ,用ELISA的方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 3(IL 3)、粒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的含量。结果 :菌群失调后小鼠血清IL 3和GM CSF的含量均低于对照组 (P <0 0 1) ;双歧杆菌数量与IL 3和GM CSF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 :肠道菌群失调可影响机体造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 菌群失调 小鼠 造血因子 抗生素 血清
下载PDF
大黄素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造血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刘铭超 危建安 +3 位作者 白俊其 郭兰 欧阳玲玲 丘小惠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36-739,746,共5页
目的探究何首乌中主要成分之一的大黄素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增殖、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对造血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大黄素对BMSCs增殖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黄素对BMSCs细胞周期与细胞凋亡的影响,并... 目的探究何首乌中主要成分之一的大黄素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增殖、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对造血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大黄素对BMSCs增殖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黄素对BMSCs细胞周期与细胞凋亡的影响,并用RT-PCR方法探究大黄素对造血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大黄素0.1μg/ml、1μg/ml在作用BMSCs 48 h与72 h后增殖率明显增高(P<0.05);大黄素作用48 h后,0.1μg/ml能促使细胞周期的G2/M期增多(P<0.05),1μg/ml使S期增多(P<0.01),G1/G0期降低(P<0.05);大黄素在1μg/ml作用48 h后能有效抑制细胞的凋亡(P<0.01);大黄素0.1μg/ml、1μg/ml在作用BMSCs 48 h后对造血因子TPO的表达有显著提高作用(P<0.05)。结论大黄素具有促进BMSCs增殖作用,并且可能通过对细胞周期与细胞凋亡造成影响达到增殖作用,并能促使BMSCs中造血因子TPO表达的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增殖 周期 凋亡 造血因子
下载PDF
造血基质细胞与造血因子 被引量:7
4
作者 胡维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2期97-101,共5页
造血组织包含造血实质细胞和造血间质成分。造血间质中的造血基质细胞对造血细胞的增殖及分化有支持、诱导和调控作用。1977年Dexter等建立的骨髓细胞体外长期培养体系(LTBMC)为人们提供了研究造血基质细胞功能的体外模型。研究结果表明... 造血组织包含造血实质细胞和造血间质成分。造血间质中的造血基质细胞对造血细胞的增殖及分化有支持、诱导和调控作用。1977年Dexter等建立的骨髓细胞体外长期培养体系(LTBMC)为人们提供了研究造血基质细胞功能的体外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造血基质细胞对造血细胞的调控除通过细胞与细胞间的影响外,它们产生的多种造血因子也发挥明显作用。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基质细胞 造血因子 造血细胞 细胞分化 体外模型 造血微环境 实质细胞 间质成分 细胞增殖 成熟巨核细胞
下载PDF
环孢菌素A联合安雄和造血因子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
5
作者 张雄 古茂群 +2 位作者 刘传勇 古东海 廖丽娟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4年第6期25-26,共2页
目的 进一步探讨环孢菌素A(CsA)联合雄性激素和造血生长因子 (HGF)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 (AA)的疗效及有关实验指标的变化。方法 CsA联合雄性激素和HGF ,即并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红细胞生成素 (Epo)治疗AA 10例的疗效。结... 目的 进一步探讨环孢菌素A(CsA)联合雄性激素和造血生长因子 (HGF)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 (AA)的疗效及有关实验指标的变化。方法 CsA联合雄性激素和HGF ,即并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红细胞生成素 (Epo)治疗AA 10例的疗效。结果 有效患者 8例 ,8例有效患者在治疗前后测T细胞亚群 ,经该方法治疗后 ,免疫功能紊乱得以纠正 ,骨髓造血祖细胞水平体外培养明显恢复 ,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环孢菌素A联合安雄和造血生长因子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孢菌素A 联合 安雄 造血因子 治疗 再生障碍性贫血
下载PDF
小型猪几种关键造血因子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
6
作者 刘真 蒋天伦 +4 位作者 赵树铭 陈敏 刘宇 商海涛 魏泓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42-44,共3页
目的检测小型猪骨髓、肾上腺、肾、脾、肝和骨骼肌中,SCFI、L-3I、L-6、GM-CSF和EPO等关键造血因子的表达水平,为小型猪造血相关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①取小型猪骨髓、肾上腺、肾、脾、肝和骨骼肌,经无菌处理后,按1∶9比例将组织块和... 目的检测小型猪骨髓、肾上腺、肾、脾、肝和骨骼肌中,SCFI、L-3I、L-6、GM-CSF和EPO等关键造血因子的表达水平,为小型猪造血相关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①取小型猪骨髓、肾上腺、肾、脾、肝和骨骼肌,经无菌处理后,按1∶9比例将组织块和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加入培养瓶,37℃、5%CO2培养5 h,收集上层培养液;②在肾组织培养瓶中补充培养液,培养至24 h9、6 h,分别收集上层培养液;③用定量ELISA检测培养液中SCFI、L-3、IL-6、GM-CSF和EPO含量。结果①培养5 h,SCFI、L-3、IL-6、GM-CSF、EPO 5种造血因子含量在骨髓培养液中分别为14.25、8.67、0、5.69、16.00 IU/L;在肾上腺培养液中分别为19.96、30.67、7.00、8.45、5.57 IU/L;在肾培养液中分别为53.00、98.67、107.96、34.48、63.83 IU/L;在脾培养液中分别为15.67、4.67、0、4.31、9.91 IU/L;在肝培养液中分别为24.96、36.67、29.86、12.93、28.61IU/L;在骨骼肌培养液中分别为17.82、14.67、42.71、9.12、21.65 IU/L;②肾组织培养24 h:SCF 147.61 ng/LI、L-3 298.67ng/LI、L-6 385.44 ng/L、GM-CSF 91.55 ng/L、EPO 158.09 IU/L;肾组织培养96 h:SCF 142.96 ng/LI、L-3 295.34 ng/L、IL-6 249.72 ng/L、GM-CSF 126.72 ng/L、EPO 148.96 IU/L。结论①小型猪肾组织培养液中各造血因子浓度均为最高,其次为肝和骨骼肌。②以上细胞因子在肾组织原代培养中持续表达,除GM-CSF浓度一直呈上升趋势外,其它4种细胞因子浓度均在第24 h达到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猪 原代培养 造血因子
下载PDF
造血因子研究进展
7
作者 周志勇 刘忠贵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2期203-206,共4页
造血因子研究进展周志勇,刘忠贵(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系哈尔滨150030)造血因子是细胞因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动物机体血细胞生成调节机制中有着重要意义.造血因子分两类,一类是促进因子,又叫生长因子;另一类是抑制... 造血因子研究进展周志勇,刘忠贵(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系哈尔滨150030)造血因子是细胞因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动物机体血细胞生成调节机制中有着重要意义.造血因子分两类,一类是促进因子,又叫生长因子;另一类是抑制因子,现称负调节因子.造血生长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因子 动物 细胞因子
下载PDF
造血因子对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动力学的影响
8
作者 叶奇鲁 于载泺 马瑞英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6期419-422,共4页
观察了rhGM-CSF,rhIL-3,rhIL-6和rhIL-9单独或配伍与正常和急性髓性白血病(AML)骨髓共同培养不同时间对细胞DNA及增殖周期的影响。结果显示正常和AML骨髓经4种造血因子(HGFs)作用后均有... 观察了rhGM-CSF,rhIL-3,rhIL-6和rhIL-9单独或配伍与正常和急性髓性白血病(AML)骨髓共同培养不同时间对细胞DNA及增殖周期的影响。结果显示正常和AML骨髓经4种造血因子(HGFs)作用后均有异倍体的检出。其异倍体的发生与S期细胞的增高有一定相关性。HGFs单独或配伍作用7天时AML骨髓细胞S%的增高明显大于正常骨髓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白血病 细胞分化 造血因子 白细胞介素
下载PDF
造血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
9
作者 宫锋 贺福初 《生物技术通讯》 CAS 1996年第3期130-133,共4页
在造血因子的研究初期,人们曾人为地将造血因子分为淋巴因子(IL)、集落刺激因子(CSF)等几类,但随后的工作证明这种分类方式并不能明确地表明各种因子的特性,因为因子的作用常常是广谱的和交叉的,这种同一因子对不同种类细胞产生不同反... 在造血因子的研究初期,人们曾人为地将造血因子分为淋巴因子(IL)、集落刺激因子(CSF)等几类,但随后的工作证明这种分类方式并不能明确地表明各种因子的特性,因为因子的作用常常是广谱的和交叉的,这种同一因子对不同种类细胞产生不同反应的现象让人们开始关注与此有关的受体。DNA重组技术在此领域的应用使相关的工作不断深入。近几年在大多数的造血因子受体分子克隆成功的基础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酪氨酸激酶 激酶受体 因子受体 催化活性 氨基酸序列 造血因子 蛋白酪氨酸激酶 一级结构 同源性 胞外区
下载PDF
髓系造血因子的临床应用
10
作者 张书模 《重庆医学》 CAS CSCD 1994年第6期328-330,共3页
1984年至1985年鼠与人的重组粒系一巨噬系集落刺激因子(GM-CSF)相继产生,至1986年重组粒系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产生获得成功。发现这两种集落刺激因子在软琼脂培养基上能促进粒系和巨噬系细胞生长。到八十年代中期,这两种集落刺激因... 1984年至1985年鼠与人的重组粒系一巨噬系集落刺激因子(GM-CSF)相继产生,至1986年重组粒系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产生获得成功。发现这两种集落刺激因子在软琼脂培养基上能促进粒系和巨噬系细胞生长。到八十年代中期,这两种集落刺激因子已开始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系造血因子 临床应用 肿瘤 肌髓移植
下载PDF
造血因子治疗急性辐射损伤的应用依据和原则的实验研究
11
作者 罗庆良 从玉文 +6 位作者 柳晓兰 郝静 熊国林 董波 毛秉智 邱丽玲 陈家佩 《医学研究通讯》 2003年第2期19-20,共2页
随着核能技术在肿瘤和骨髓移植病人的医疗性照射、同位素示踪、辐照加工及核电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辐射事故的发生也随之增加.此外,平时核设施遭到破坏或战争时期的核袭击,均可发生大量的急性辐射损伤(尤其是骨髓造血功能的损伤)病人.近... 随着核能技术在肿瘤和骨髓移植病人的医疗性照射、同位素示踪、辐照加工及核电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辐射事故的发生也随之增加.此外,平时核设施遭到破坏或战争时期的核袭击,均可发生大量的急性辐射损伤(尤其是骨髓造血功能的损伤)病人.近十多年来,应用细胞因子来改善辐射造血损伤获得良好的疗效.然而,细胞因子的用药对象、剂量、时机及合理的配伍应用等问题尚未解决,短效、无效者绝非罕见,甚至出现滥用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因子 治疗 急性辐射损伤 核能技术 肿瘤 骨髓移植 辐射事故
下载PDF
白芍(Radix paeoniae alba)提取物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造血组织发育及造血因子Astakine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吕孙建 焦锦彪 +6 位作者 刘莉 袁雪梅 于喆 张海琪 杭小英 施伟达 吴颖蕾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54-761,共8页
血淋巴细胞在甲壳动物免疫反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主要由造血组织(Hematopoietic tissue,HPT)生成并随着开管式循环分布到身体各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相关研究表明甲壳动物造血组织是否受草本植物的影响。本研究以中华绒螯蟹(Erio... 血淋巴细胞在甲壳动物免疫反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主要由造血组织(Hematopoietic tissue,HPT)生成并随着开管式循环分布到身体各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相关研究表明甲壳动物造血组织是否受草本植物的影响。本研究以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为对象,利用荧光定量PCR、免疫荧光和组织化学等技术,初步探索了白芍(Radix paeoniae alba)提取物对中华绒螯蟹造血组织和造血因子Astakine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原代培养的造血组织细胞中添加终浓度为0.85 mg/mL的白芍提取物后,造血因子Astakine mRNA的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进一步制备含1%白芍提取物的中华绒螯蟹饲料并进行饲喂实验,结果显示饲喂含白芍提取物饲料的中华绒螯蟹造血组织的Astakine mRNA的表达量较饲喂前上调了10.5倍,要高于对照组。免疫荧光结果同样表明,饲喂含白芍提取物饲料后中华绒螯蟹造血组织的Astakine蛋白荧光信号也要强于对照组。通过造血组织的形态学观察和造血组织体重百分比的检测,我们发现白芍组中华绒螯蟹造血组织含有较多卵形小叶,且造血组织体重百分比较饲喂前增加了6.64%,而对照组仅增加1.6%。免疫保护率实验显示,在脂多糖急性刺激下,白芍添加组的中华绒螯蟹的存活率(77.5%)要高于对照组(57.5%)。综上所述,白芍提取物可以促进中华绒螯蟹造血因子的表达和造血组织的发育,从而提高中华绒螯蟹的免疫调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芍(Radix paeoniae alba)提取物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造血组织 造血因子
下载PDF
造血因子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被引量:3
13
作者 常青 谭剂贤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40-143,共4页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干细胞异常的克隆性疾病。本文从MDS产生造血因子的异常、造血因子对MDS造血干、祖细胞的作用以及造血因子在MDS治疗中的作用三方面加以综述。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 造血因子 病程
下载PDF
造血因子与急性放射病 被引量:31
14
作者 罗庆良 从玉文 +2 位作者 郝静 黄海潇 毛秉智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6-190,共5页
近十余年来,应用细胞因子来改善辐射造血损伤获得了良好的疗效,积 累了不少经验。然而,细胞因子治疗急性辐射损伤的用药对象、剂量、时机及合理的配 伍应用等问题尚未解决,疗效并非尽善尽美,短效、无效者绝非罕见,甚至出现滥用现 象... 近十余年来,应用细胞因子来改善辐射造血损伤获得了良好的疗效,积 累了不少经验。然而,细胞因子治疗急性辐射损伤的用药对象、剂量、时机及合理的配 伍应用等问题尚未解决,疗效并非尽善尽美,短效、无效者绝非罕见,甚至出现滥用现 象。本文作者实验治疗研究结果表明,造血因子对急性辐射损伤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但宜尽早给药,极期给药的疗效不如早期给药好。使用细胞因子治疗的时间应有一个 时限,而不是越长越好。单纯应用rhTPO不能促进粒系造血恢复。单纯应用rhG-CSF不能促进巨核系造血的恢复,未见增加肿瘤细胞染色体畸变率,重复给药和二次 照射的结果未促进造血干/祖细胞库耗竭。rhGM-CSF促进粒细胞恢复的作用不如 rhG-CSF。rhIL-11可促进辐射损伤三系造血的恢复,以巨核系的恢复更为明显。在骨 髓型急性放射病的治疗中联合使用造血细胞因子,rhG-CSF+rhIL-11不失为较理想的 方案,可作为骨髓型急性放射病患者临床治疗的首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 造血细胞生长因子 辐射损伤
下载PDF
重症急性辐射损伤治疗新策略——造血因子早期干预治疗 被引量:4
15
作者 罗庆良 邢爽 +1 位作者 余祖胤 从玉文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249-253,共5页
无论是军事或恐怖行动的核爆炸还是民用核设施的事故性爆炸,均可致大规模人群受到不同程度的电离辐射照射,产生大量的重症急性辐射损伤(SARI)患者。过去二十多年,对SARI患者的救治大多采用造血干细胞移植,然而数十例辐射事故患者接受移... 无论是军事或恐怖行动的核爆炸还是民用核设施的事故性爆炸,均可致大规模人群受到不同程度的电离辐射照射,产生大量的重症急性辐射损伤(SARI)患者。过去二十多年,对SARI患者的救治大多采用造血干细胞移植,然而数十例辐射事故患者接受移植后的结果表明其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至今无一长期活存。实验研究结果显示,7.0或10.0 Gy 60Coγ射线照射猴在照射后24 h内给予大剂量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或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可明显促进受照射动物造血恢复、缩短抗感染和抗出血治疗时间、增加照射动物活存率。对于受5.0~10.0Gy照射所致的SARI患者的临床治疗,尽早使用rhG-CSF或(和)rhTPO是目前首选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 造血生长因子 重症急性辐射损伤
下载PDF
米托蒽醌为主的化疗联合造血因子动员和大容量采集外周血干细胞 被引量:5
16
作者 黄一虹 李宝林 +7 位作者 主鸿鸿 李德鹏 陈令松 王林 李振宇 鹿群先 徐开林 吴德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7期56-59,共4页
目的 :探讨米托蒽醌 (MIT)为主的化疗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和粒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对自体外周血干细胞 (APBSC)的动员效果。方法 :MA动员方案 :MIT 10mg·m-2 ·d-1静脉滴注 ,第 2、3天 ;阿糖胞苷 (Ar... 目的 :探讨米托蒽醌 (MIT)为主的化疗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和粒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对自体外周血干细胞 (APBSC)的动员效果。方法 :MA动员方案 :MIT 10mg·m-2 ·d-1静脉滴注 ,第 2、3天 ;阿糖胞苷 (Ara -C) 2 g/m2 静脉滴注 ,每 12h 1次 ,第 1、2天。MOED方案 :MIT6~ 8mg·m-2 ·d-1,第 1~ 3天静脉滴注 ;长春新碱 (VCR) 1.4mg/m2 ,第 1天静脉滴注 ,足叶乙甙 (VP16) 10 0mg/d ,第 1~ 5天静脉滴注 ;地塞米松 (DXM ) 6mg·m-2 ·d-1,第 1~ 5天静脉滴注。当白细胞 (WBC)降至最低点开始回升时 ,皮下注射G -CSF 5ug·kg-1·d-1或G -CSF 3ug·kg-1·d-1(早 6 :0 0 ) +GM -CSF 3ug·kg-1·d-1(晚 6 :0 0 )至采集结束。WBC恢复至 (8.0 2± 3.6 5 )× 10 9/L、CD+ 3 4 细胞 (1.6 8± 0 .79) %时 ,开始用CS 30 0 0plus血细胞分离机连续 2d采集APBSC。当累计采集的单个核细胞 (MNC)达到 5× 10 8/kg以上时停止采集。结果 :2 0例患者连续采集APBSC 2次 ,共采集到MNC(4.6 7± 2 .11)× 10 8/kg、CD+ 3 4 细胞 (7.86± 2 .14 )× 10 6/kg、CFU -GM(2 .86± 2 .10 )× 10 5/kg。无严重毒副反应。 18例接受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PBSCT)者造血功能均获得满意重建。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托蒽醌 造血生长因子 外周血干细胞 细胞单采 恶性血液病
下载PDF
人胎盘绒毛组织造血因子的测定及对胚胎期造血的意义 被引量:4
17
作者 姚慧 沈柏均 +3 位作者 白晓玲 徐海燕 蔡金光 时庆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56-158,共3页
目的:为进一步证实胎盘的造血功能,直接了解胎盘绒毛组织中多种造血生长因子开始出现的时间及随胎龄的增长其含量的变化,探讨其对胎盘造血的意义。方法:分别取早孕(40~56d)、中孕(16~22周)、足月妊娠(37~40周)胎盘绒毛组织2g各30份,... 目的:为进一步证实胎盘的造血功能,直接了解胎盘绒毛组织中多种造血生长因子开始出现的时间及随胎龄的增长其含量的变化,探讨其对胎盘造血的意义。方法:分别取早孕(40~56d)、中孕(16~22周)、足月妊娠(37~40周)胎盘绒毛组织2g各30份,用生理盐水冲洗3遍,加等量生理盐水制成1∶1胎盘组织匀浆,以3000r/min离心20min,取上清液进行测定。结果:①早期妊娠开始,各种造血细胞生长因子均已产生;②FLT3、白细胞介素3含量在早孕时含量低,随着胎龄增加,胎盘绒毛组织中含量逐渐增加,以晚孕时含量增加明显,各胎龄组间比较,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造血活动随着胎龄增加而增强;③干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亦随着胎龄增加其含量逐增,以中、晚孕期含量为高,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促红细胞生成素在晚孕期含量最高,提示红系造血因子在晚期妊娠造血活动中起主导作用;⑤血小板生成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含量在各孕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所测的7种造血因子在胎盘造血活动均发挥作用,尤以FLT3配体、白细胞介素3、干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最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 造血 造血生长因子
下载PDF
SD大鼠脂肪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及造血因子表达情况的研究
18
作者 李大鹏 王季石 《贵州医药》 CAS 2009年第7期579-582,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体外分离和培养大鼠脂肪干细胞的方法,观察其增殖的规律,并探讨其造血因子的分泌情况。方法无菌技术下切取双侧腹股沟皮下脂肪垫,加入0.1%Ⅰ-型胶原酶消化获取细胞,接种入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倒置显微镜下连续观察... 目的建立一种体外分离和培养大鼠脂肪干细胞的方法,观察其增殖的规律,并探讨其造血因子的分泌情况。方法无菌技术下切取双侧腹股沟皮下脂肪垫,加入0.1%Ⅰ-型胶原酶消化获取细胞,接种入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倒置显微镜下连续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用流式细胞学鉴定CD90、CD34、CD44、CD45、CDl06和CDllb的表达,ELISA法检测造血因子的表达,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原代培养显示培养的脂肪干细胞24 h左右开始贴壁,8 d左右可达90%融合,基本上为梭形成纤维样细胞形态,从第3代开始细胞稳定增殖,15代以前具有活跃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学鉴定显示CD44、CD90、CDl06为阳性表达,CD34、CD45、和CDllb为阴性表达,脂肪干细胞能持续的表达G-CSF、GM-CSF、M-CSF、SCF、IL-6,统计学分析提示各代细胞因子的分泌呈缓慢下降趋势。结论成功地建立了一种分离培养大鼠脂肪干细胞的方法,其生长稳定、增殖较快,可以作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其稳定的表达多种造血因子,找到了一条促进造血干细胞增殖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 细胞培养 造血因子
下载PDF
造血因子在急性白血病中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孙琦 李文倩 周厚法 《临床医学进展》 2022年第11期10199-10205,共7页
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 AL)是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在我国AL发病率为2.78/10万人口,且呈逐年提高趋势,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目前AL主要利用有创性的骨髓细胞学进行临床预后及治疗效果评估,造血因子作为骨髓微环境重要组成成分,... 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 AL)是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在我国AL发病率为2.78/10万人口,且呈逐年提高趋势,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目前AL主要利用有创性的骨髓细胞学进行临床预后及治疗效果评估,造血因子作为骨髓微环境重要组成成分,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促进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甚至也参与其耐药的发生,因此阐明急性白血病中常见造血生长因子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在AL中的研究进展,有利于进一步探究急性白血病发生发展及其预后,并为临床治疗新方向提供思路,本文选取目前研究较多的造血因子(EPO, TPO, FLT3L, IFN-γ)作一综述,为进一步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造血因子 造血生长因子 骨髓微环境
下载PDF
造血因子与骨髓移植后的造血调控
20
作者 任汉云 金能人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23-25,共3页
造血干细胞的增殖是受其微环境中抑制因子和刺激因子的相对活性调控的。骨髓移植前的预处理可抑制基质细胞产生抑制因子,同时通过反馈机制促使刺激因子产生增加。一方面新产生的刺激因子结合于细胞外基质(ECM)上使微环境中造血因子的浓... 造血干细胞的增殖是受其微环境中抑制因子和刺激因子的相对活性调控的。骨髓移植前的预处理可抑制基质细胞产生抑制因子,同时通过反馈机制促使刺激因子产生增加。一方面新产生的刺激因子结合于细胞外基质(ECM)上使微环境中造血因子的浓度增加并超过抑制因子的作用,同时移植的干细胞通过其表面粘附分子与细胞外基质结合使在造血微环境中定位,从而驱使移植的干细胞进入DNA 合成期,增殖分化而加速造血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因子 骨髓移植 造血调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