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4,41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度翻译视阈下陈荣捷《道德经》英译研究
1
作者 朱萍 项燕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26-129,共4页
以陈荣捷《道德经》英译本为个案,运用深度翻译理论,从注释和评注两个方面详细梳理陈荣捷英译《道德经》所使用的深度翻译策略,探究他对道家哲学思想的理解和阐释。陈荣捷在《道德经》译本中使用方括号加注、圆括号加注、脚注、段后评... 以陈荣捷《道德经》英译本为个案,运用深度翻译理论,从注释和评注两个方面详细梳理陈荣捷英译《道德经》所使用的深度翻译策略,探究他对道家哲学思想的理解和阐释。陈荣捷在《道德经》译本中使用方括号加注、圆括号加注、脚注、段后评注等深度翻译策略为读者理解原文提供了丰富的语言文化背景信息,也为读者深度理解原文扩展了路径,突出了中国哲学的特质,这对中国哲学典籍翻译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经 道家哲学 深度翻译
下载PDF
语料库翻译学视域下《道德经》的俄译研究
2
作者 徐红 杨慧舒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45-51,共7页
本文以《道德经》俄译本为研究对象,借助语料库从词汇和句子层面对四种译本进行语言特征分析。词汇角度包括类符/形符比、词汇密度、词频特征,句子层面包括平均句长和连接词,并结合具体实例和数据进行分析。最后,从译法选择和译法统计... 本文以《道德经》俄译本为研究对象,借助语料库从词汇和句子层面对四种译本进行语言特征分析。词汇角度包括类符/形符比、词汇密度、词频特征,句子层面包括平均句长和连接词,并结合具体实例和数据进行分析。最后,从译法选择和译法统计角度探讨不同译者的翻译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料库翻译学 道德经 语言特征 译法选择 译者风格
下载PDF
英语世界“道”的概念演进——以概念整合理论下对《道德经》英译本的阐释为例
3
作者 张艳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87-189,共3页
《道德经》是老子道家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道”是其核心概念。在英语世界中对“道”的理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概念整合理论为人们考察这一现象提供了有力的分析工具。由于年代、文化、生活经历等因素的不同,不同译者对原文会有不同的解... 《道德经》是老子道家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道”是其核心概念。在英语世界中对“道”的理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概念整合理论为人们考察这一现象提供了有力的分析工具。由于年代、文化、生活经历等因素的不同,不同译者对原文会有不同的解读,而目的语空间里的目标读者不同,译者的翻译动机和策略也不同,最终形成了各自的译文空间。这对中国哲学概念的译介具有启发意义,译介不仅存在“如何翻译”的问题,还有“由谁翻译”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 英语世界 概念演进 概念整合理论 道德经 英译
下载PDF
《道德经》中的领导智慧
4
作者 周可真 戴昕萌 《中国文化与管理》 2024年第1期37-57,269,270,共23页
从管理学维度看,《道德经》所表达的管理思想可名之曰“领导智慧”。老子固然反对以智治国,主张不以智治国,但绝不认为治国不需要任何智慧,相反认为“御今之有”者须有“知古始”的智慧,这种智慧包含对宇宙普遍法则“道”的体认与运用... 从管理学维度看,《道德经》所表达的管理思想可名之曰“领导智慧”。老子固然反对以智治国,主张不以智治国,但绝不认为治国不需要任何智慧,相反认为“御今之有”者须有“知古始”的智慧,这种智慧包含对宇宙普遍法则“道”的体认与运用。“虚静”是获得这种智慧的心境条件,它具有“明体达用”的意义——虚以明道之体,静以达道之用。保持内心虚静,才能树立“下知有之”的“太上”形象——有大智慧,但深藏不露,给老百姓以非善非恶的中性人形象。这种领导形象显示了道德理性中立与道德情感无私的“王”者气度。在治国理民的实践中,“御今之有”者应具“上善若水”的领导品格,既“为”又“不敢为”,“为”是养育万物、养育百姓,“不敢为”是不做损害百姓利益的事,不跟百姓争利,不违逆百姓愿望而擅自给百姓做主,并且从言语到行动都谦卑地对待百姓。更要有“不信者,吾亦信之”的“德信”领导境界,这在本质上乃是把握了善良之本体而达至于无条件地善待一切人的“德善”之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经 管理思想 领导智慧
下载PDF
概念整合理论视域下《道德经》哲理类翻译
5
作者 张艳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50-55,共6页
《道德经》中的哲学思想体现在“道”“德”“无为”“自然”等概念之中,这些概念网络构成了老子的哲学体系。在对外传播的历史进程中,《道德经》的哲理类解读已成为多元化解读语境中的重要类别,但由于中西方话语权不平等和思维差异等原... 《道德经》中的哲学思想体现在“道”“德”“无为”“自然”等概念之中,这些概念网络构成了老子的哲学体系。在对外传播的历史进程中,《道德经》的哲理类解读已成为多元化解读语境中的重要类别,但由于中西方话语权不平等和思维差异等原因,未来《道德经》的哲理类释译仍需摆脱宗教哲学类解读的窠臼,一些误解、曲解和漏译原典内涵的现象也有待消除。概念整合理论体系中的参照点和默认值等理论主张,为纾解《道德经》哲学内涵的挖掘及其对外传播中创造性误读之间的冲突,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视野和方法路径。研究认为,运用概念整合理论指引《道德经》哲理类翻译,译者需找到能够激活与原文相似的认知框架下的语言表达,才能实现译文文本与原文文本在认知框架内范畴域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经 哲学翻译 方法论 概念整合理论
下载PDF
《道德经》“无为”英译及对翻译教学的启示
6
作者 王丽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6期176-179,共4页
在《道德经》八十一章中,“无为”一词在十个章节,共出现十二次。作为蕴含文化底蕴的核心哲学术语词,“无为”从古汉语译为现代汉语再译成外文,在这个漫长又跨文化之旅中,理解颇具争议。本文拟从古及今还原老子“无为”概念的本意,并结... 在《道德经》八十一章中,“无为”一词在十个章节,共出现十二次。作为蕴含文化底蕴的核心哲学术语词,“无为”从古汉语译为现代汉语再译成外文,在这个漫长又跨文化之旅中,理解颇具争议。本文拟从古及今还原老子“无为”概念的本意,并结合不同译本中“无为”的翻译,探究较符合《道德经》本意的翻译方式,以助于中外读者理解“无为”一词深奥的哲学思想。给翻译教学带来启示的同时更有助于中外读者理解其中深奥的哲学思想,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的良性传播,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经 无为 英译 翻译教学
下载PDF
多元系统论下许渊冲《道德经》的文化意象分析
7
作者 张美玲 赵友斌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8-90,共3页
《道德经》作为道家最经典的代表著作,不仅被视为中华文化瑰宝,还深受西方翻译学者的喜爱,目前已有大量译本。本文以许渊冲英译版本Laws Divine and Human为文本,从多元系统论视角对《道德经》许译本文化意象诠释进行探讨,旨在认识翻译... 《道德经》作为道家最经典的代表著作,不仅被视为中华文化瑰宝,还深受西方翻译学者的喜爱,目前已有大量译本。本文以许渊冲英译版本Laws Divine and Human为文本,从多元系统论视角对《道德经》许译本文化意象诠释进行探讨,旨在认识翻译活动的社会性和历史性,并从全球语境、交往理性和译者主体性三个维度进一步分析许译本的翻译策略选择成因,对中国哲学典籍的跨文化构建和传播有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系统 道德经 文化意象 许译
下载PDF
国内《道德经》英译研究知识图谱分析
8
作者 程思茜 姚尧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43-48,共6页
运用Citespace软件,对1998-2023年间中国知网收录的《道德经》英译研究文献进行年度发文量、研究者与研究机构、关键词共现、聚类和前沿突现词等可视化图谱分析,发现:《道德经》英译研究发文量在2015年达到顶峰;目前国内最核心的研究者... 运用Citespace软件,对1998-2023年间中国知网收录的《道德经》英译研究文献进行年度发文量、研究者与研究机构、关键词共现、聚类和前沿突现词等可视化图谱分析,发现:《道德经》英译研究发文量在2015年达到顶峰;目前国内最核心的研究者与研究机构是来自许昌学院的的温军超;研究热点主题多围绕“译者译本研究”、“翻译理论研究”、“核心概念词研究”、“语料库研究”等;近年来,该领域的前沿趋势聚焦“闵福德译本”和“文化意象”。未来,《道德经》英译研究应加强研究者和机构之间的协同合作,建立更大规模的语料库及运用计算机辅助技术,提升译本的海外传播效果,挖掘译本中的文化内涵,助推中华文化走出去,增强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经》英译 CITESPACE 知识图谱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深度翻译理论观照下的中国古代典籍英译--以《道德经》中的“道”“德”翻译为例
9
作者 娄沂 赵媛媛 《唐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42-45,91,共5页
作为中国古代典籍的杰出代表,《道德经》在优美的诗化语言中蕴含了深邃而丰富的哲学思想。文章在深度翻译理论框架下,以北京大学辜正坤教授和英国汉学家亚瑟·韦利翻译的《道德经》中的“道”与“德”为例,探究中外学者在中国古代... 作为中国古代典籍的杰出代表,《道德经》在优美的诗化语言中蕴含了深邃而丰富的哲学思想。文章在深度翻译理论框架下,以北京大学辜正坤教授和英国汉学家亚瑟·韦利翻译的《道德经》中的“道”与“德”为例,探究中外学者在中国古代典籍英译中的深度翻译现象及其对于文化传播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翻译 道德经 文化传播
下载PDF
老子《道德经》中的修身之道——以儒家修身思想为参照
10
作者 李祥林 侯立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51-57,共7页
修身之道实乃儒道两家的共同追求。从老子《道德经》许多篇章中可以看出老子对身的重视,特别是对“修之于身、修之于家、修之于乡、修之于国、修之于天下”的阐述,突显了老子以修身为本,以内圣外王为修身路径的思想进路,与儒家的修身思... 修身之道实乃儒道两家的共同追求。从老子《道德经》许多篇章中可以看出老子对身的重视,特别是对“修之于身、修之于家、修之于乡、修之于国、修之于天下”的阐述,突显了老子以修身为本,以内圣外王为修身路径的思想进路,与儒家的修身思想本质相通。只是儒道二家在“轴心期”之后的思想流衍中日益分裂,道家逐渐走向重视身内时空的生命修炼,而倡言“修真”“修道”,弃言“修身”,使“修身”与“内圣外王之道”成为儒家的专属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道德经 修身 儒家
下载PDF
五台山高僧镇澄《道德经集解》中的三教会通思想探析
11
作者 唐哲嘉 《五台山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27-32,共6页
镇澄之《道德经集解》为现存明代佛教老子学的重要文献。以《道德经集解》为据,探析镇澄如何通过注老的方式来会通三教思想。一方面,镇澄摒弃了以儒拒道的立场,在注解中消解了历来的“愚民”说、“绝仁弃义”说与“权诈”说对老学的批评... 镇澄之《道德经集解》为现存明代佛教老子学的重要文献。以《道德经集解》为据,探析镇澄如何通过注老的方式来会通三教思想。一方面,镇澄摒弃了以儒拒道的立场,在注解中消解了历来的“愚民”说、“绝仁弃义”说与“权诈”说对老学的批评,同时更是视老学为儒学的同向超越。另一方面,镇澄以佛学思想来注解老子的“无名”与“无为”,将其判为禅宗的“教外别传”,从而以佛学来融摄老学。因而,镇澄注老的旨归无疑是以会通为主,展现出明代佛教对三教关系的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镇澄 道德经集解》 圆融会通 以佛解老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道德经济及其理解——来自捕捞渔业的人类学案例
12
作者 王华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57,共10页
近些年来道德经济逐渐成为社会科学的重要概念,这与底层、边缘群体生计方式变迁引起学界的关注有关。在时空切换中,道德责任与经济活动的嬗变关系调节了人们的互惠义务与行为。传统的捕捞渔业带有家长制和生存安全的特征,保障了渔民的... 近些年来道德经济逐渐成为社会科学的重要概念,这与底层、边缘群体生计方式变迁引起学界的关注有关。在时空切换中,道德责任与经济活动的嬗变关系调节了人们的互惠义务与行为。传统的捕捞渔业带有家长制和生存安全的特征,保障了渔民的生存权利与水上社会的赓续。随着市场机制的引入和生产形式的变迁,渔业趋向工业化生产,而渔民则通过财富积累来抵御个人及家庭的生存风险。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渔业生产推崇自由与公平的竞争伦理,以及对利润追求的理性化,形成了以发展主义为核心的捕捞经济。然而,过度捕捞不仅折射出在生态环境和经济增长方面的道德失败,也严重损害了渔民自身的生存利益。在“人与自然的脱嵌”全面转向“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过程中,水生动植物得以恢复生息,渔民也从渔业捕捞中抽离出来,处于“渔与非渔”的转型阈限中。为此,倡导生态系统正义与社会正义并举的道德经济既是增强退捕渔民生计韧性的伦理基础,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经 可持续渔业 中国式现代化 水上社会 渔民
下载PDF
《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与《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经》“身国同治”理论之异同
13
作者 陈星 柴洪源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7-22,共6页
《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和《唐玄宗御注》皆推崇清净无为的身国同治理念。前者虽理身理国并重,却是以理国为引,牵出通过身治而最终达到长生久视的人生目标。而《唐玄宗御注》有着明显的儒释道融合倾向,且儒家的王道思想尤其突出,这是... 《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和《唐玄宗御注》皆推崇清净无为的身国同治理念。前者虽理身理国并重,却是以理国为引,牵出通过身治而最终达到长生久视的人生目标。而《唐玄宗御注》有着明显的儒释道融合倾向,且儒家的王道思想尤其突出,这是其作为君主的身份外化体现,也体现了隋唐之际文化大交融时代的特征。这是二者的根本差异之处,也正因为如此,二者呈现出了不同的道教哲学思想旨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经 身国同治 唐玄宗 河上公
下载PDF
《汉书》颜师古注引《道德经》考校
14
作者 王秀丽 邓婧怡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28-130,共3页
《汉书》颜师古注是《汉书》流传至今最好、最完备的注本,不仅汇集了唐以前二十三家《汉书》旧注,而且征引了150余部文献古籍,是文献学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颜师古注《汉书》征引《道德经》13条文例,以此为研究对象,通过比勘发现,颜氏... 《汉书》颜师古注是《汉书》流传至今最好、最完备的注本,不仅汇集了唐以前二十三家《汉书》旧注,而且征引了150余部文献古籍,是文献学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颜师古注《汉书》征引《道德经》13条文例,以此为研究对象,通过比勘发现,颜氏所引《道德经》与今传世本《道德经》及帛书本《老子》虽然个别文辞稍有差异,但内容相合,三个版本的《道德经》内容上具有一致性;从征引的表征上看,老子《道德经》在唐代初年的体例是分《德经》、《道经》两篇的,与1973年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老子》帛书本体例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书 颜师古注 道德经
下载PDF
《道德经》德育思想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启示
15
作者 刘骋霄 《西部学刊》 2024年第4期80-83,88,共5页
《道德经》德育思想对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其中“道法自然”的思想启发高校思政课教学必须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不言之教”的观点启发高校思政课教学不仅要重视显性教育,还应重视隐性教育;“贵柔... 《道德经》德育思想对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其中“道法自然”的思想启发高校思政课教学必须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不言之教”的观点启发高校思政课教学不仅要重视显性教育,还应重视隐性教育;“贵柔崇弱”的理念启发高校思政课教学应当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经 德育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从《道德经》英译看译者主体性——以许渊冲译本第一章为例
16
作者 吴安员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4期427-434,共8页
本文选取《道德经》第一章(许渊冲译本),利用李长栓教授的CEA框架(理解,表达,变通)理论,以现代汉语为载体,将文言文文本和英译文本转化为现代汉语译文,比对两者的现代汉语译本,讨论译者在“三段论”框架下“变通”环节对目的语文本做出... 本文选取《道德经》第一章(许渊冲译本),利用李长栓教授的CEA框架(理解,表达,变通)理论,以现代汉语为载体,将文言文文本和英译文本转化为现代汉语译文,比对两者的现代汉语译本,讨论译者在“三段论”框架下“变通”环节对目的语文本做出的调整,反观在英译古汉语典籍时,译者主体性所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经 译本研究 许渊冲 典籍翻译
下载PDF
专题探究式教学在通识课《道德经》中的应用与探索
17
作者 孟领 《创新教育研究》 2024年第3期113-118,共6页
为提升教学效果,大学通识课《道德经》采用专题探究式教学方式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这种教改方法是对教学之“道”的深入探索和实践;其组织运行方式契合老子主张的“无为而治”。教师通过制定规则和有效引导,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提升教学效果,大学通识课《道德经》采用专题探究式教学方式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这种教改方法是对教学之“道”的深入探索和实践;其组织运行方式契合老子主张的“无为而治”。教师通过制定规则和有效引导,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他们有多方面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题探究 教学改革 无为而治 道德经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道德经》译者风格研究——以汪榕培和理雅各译本为例
18
作者 陈兴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8期131-140,共10页
本文采用语料库方法,对比研究了汪榕培和理雅各的《道德经》英译本在词汇、句法和语篇三个层面上的异同。通过词汇特征、文化负载词、哲学术语的考察,揭示了两位译者在用词风格、文化诠释、哲理表达等方面的差异。在句法层面,通过分析... 本文采用语料库方法,对比研究了汪榕培和理雅各的《道德经》英译本在词汇、句法和语篇三个层面上的异同。通过词汇特征、文化负载词、哲学术语的考察,揭示了两位译者在用词风格、文化诠释、哲理表达等方面的差异。在句法层面,通过分析句长、形合度等指标,发现理译本更注重形式对等,而汪译本更强调意义连贯。在语篇层面,通过比较连接词的使用、可读性等方面,进一步揭示了两个译本在衔接手段、阅读难度等方面的不同。综合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多角度、多层面地考察了两位译者的翻译风格。This paper adopts a corpus-based approach to conduct a comparative study of Wang Rongpei’s and James Legge’s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Tao Te Ching at the lexical, syntactic, and textual levels. Through the examination of lexical features, culture-loaded words, and philosophical terms, it reveal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translators in terms of word choice, cultural interpretation, and philosophical expression. At the syntactic level, by analyzing indicators such as sentence length and hypotaxis, it is found that Legge’s version places more emphasis on formal equivalence, while Wang’s version focuses more on coherence of meaning. At the textual level, through comparing the use of conjunctions and readability, it further uncover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versions in terms of cohesive devices and reading difficulty. By combining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nalyses,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translation styles of the two translators from multiple angles and lev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经 汪榕培 理雅各 译者风格
下载PDF
《道德经》:老子的大智慧
19
作者 张粲 《今日教育(作文大本营)》 2024年第2期8-9,共2页
典籍《道德经》道家学派的开山巨作,中国哲学史上不容错过的经典。全书共八十一章约5000字,分为《道经》和《德经》两部分,核心思想是“道”。相传,老子归隐时途经函谷关,守将尹喜向他问“道”,老子才留下这部《道德经》。
关键词 道德经 道家学派 中国哲学史 函谷关 老子 归隐 核心思想
下载PDF
译者惯习与翻译规范的互动——以雷慕沙《道德经》法译本为例
20
作者 张志豪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9期376-381,共6页
文章以法国19世纪著名汉学家雷慕沙(Jean-Pierre Abel Rémusat, 1788~1832)翻译的《道德经》为例,结合布迪厄社会学理论中的“惯习”以及社会学中的“规范”,深入剖析雷慕沙在翻译《道德经》的过程中,怎样借助惯习与资本,基于翻译... 文章以法国19世纪著名汉学家雷慕沙(Jean-Pierre Abel Rémusat, 1788~1832)翻译的《道德经》为例,结合布迪厄社会学理论中的“惯习”以及社会学中的“规范”,深入剖析雷慕沙在翻译《道德经》的过程中,怎样借助惯习与资本,基于翻译场域与翻译规范进行互动,进而建立新的翻译规范,开创《道德经》法译的新局面。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French version of Tao Te Ching translated by Abel Rémusat (1788~1832), the famous French sinologist of the 19th century, through combining the key concept of Bourdieu’s sociological theory “habitus” and the sociological concept “norm”. Then, we will explore how this French sinologist, as a translator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of the Tao Te Ching, uses his habitus and capitals, interacts with translational norms through the translation field, establishes new translation norms, and continuously breaks new ground for the translation of Tao Te Ching in Fren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习 翻译规范 道德经》法译 雷慕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