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9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规模化奶牛场酮病发病率及防治现状调查分析
1
作者 孔凡林 王硕 +2 位作者 姚琨 王蔚 李胜利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83-389,共7页
酮病是奶牛围产后期一种高发且群发的代谢性疾病,严重危害奶牛健康、生产性能和生产寿命,最终导致经济损失。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我国规模化荷斯坦奶牛场酮病检测标准、发病率和预治手段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共收集到128份有效问卷... 酮病是奶牛围产后期一种高发且群发的代谢性疾病,严重危害奶牛健康、生产性能和生产寿命,最终导致经济损失。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我国规模化荷斯坦奶牛场酮病检测标准、发病率和预治手段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共收集到128份有效问卷。结果表明:55%的调查奶牛场选择产后仅检测1次血液中酮体浓度;62.4%的奶牛场选择对50%牛群或全群进行血酮值检测;多数奶牛场的亚临床酮病判定标准为血液中酮体浓度为1.2~3 mmol/L,临床酮病判定标准为血液中酮体浓度大于3 mmol/L;头胎牛和经产牛平均亚临床酮病发病率分别为5.33%和11.09%,头胎牛和经产牛平均临床酮病发病率分别为2.25%和4.17%;80%以上牧场通过灌服丙二醇预防酮病的发生和治疗亚临床酮病,使用静脉注射葡萄糖配合灌服丙二醇治疗临床酮病。尽管大部分牛场对酮病使用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手段,但亚临床酮病和临床酮病发病率仍居高不下,未来应进一步加强酮病发病前的监控并继续开发酮病治疗的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床酮病 临床酮病 丙二醇 奶牛
下载PDF
81家规模化牧场奶牛酮病、生产性能、疾病及淘汰情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孙睿 白云龙 +3 位作者 宋玉锡 朱启涛 夏成 徐闯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37-344,共8页
为了解我国规模化牧场奶牛酮病、泌乳性能、繁殖性能、疾病和淘汰状况,本次问卷调查选择了全国81个规模化牧场在2021年的记录数据。根据牧场中奶牛临床、亚临床和合计的酮病发病率(临床酮病和亚临床酮病发病率共计)高中低分组进行统计... 为了解我国规模化牧场奶牛酮病、泌乳性能、繁殖性能、疾病和淘汰状况,本次问卷调查选择了全国81个规模化牧场在2021年的记录数据。根据牧场中奶牛临床、亚临床和合计的酮病发病率(临床酮病和亚临床酮病发病率共计)高中低分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调查的牧场中奶牛亚临床酮病高于临床酮病约2倍;奶牛临床酮病发病率与牛乳尿素氮呈显著负相关,与临床低血钙发病率呈显著正相关,临床酮病发病率升高使乳尿素氮降低和临床低血钙发病率升高;亚临床和合计的酮病发病率与隐性乳房炎、亚临床低血钙和合计低血钙发病率(临床低血钙和亚临床低血钙发病率共计)及全年死淘率呈显著正相关,亚临床酮病发病率升高使乳体细胞(SCC)、隐性乳房炎发病率、亚临床低血钙症发病率和合计低血钙发病率升高;合计酮病发病率升高也使得头胎牛始配月数降低,而隐性乳房炎发病率、亚临床低血钙发病率、合计低血钙发病率和全年死淘率升高。由此可见,牧场奶牛酮病发病率高对奶牛乳成分、疾病、淘汰和繁殖有不利影响,应及早开展牛群酮病监测,完善酮病预防措施,以便减少牧场经济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酮病 泌乳 繁殖 淘汰 奶牛
下载PDF
奶牛酮病早期预警技术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杜振隆 罗正中 +2 位作者 周涛 曹随忠 严作廷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5,共5页
近年来,奶牛养殖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而养殖高成本、高发病率和低产出是阻碍奶牛养殖业持续发展的障碍。其中,奶牛酮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升高趋势,不同的胎次、产后天数、月份、泌乳量等风险因素均影响奶牛酮病的发生。目前,基于奶牛行为... 近年来,奶牛养殖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而养殖高成本、高发病率和低产出是阻碍奶牛养殖业持续发展的障碍。其中,奶牛酮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升高趋势,不同的胎次、产后天数、月份、泌乳量等风险因素均影响奶牛酮病的发生。目前,基于奶牛行为、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数据、代谢组学技术和机器学习的酮病早期预警技术已经取得巨大进展。本文综述了奶牛酮病的发病规律和酮病早期预警技术,为奶牛围产期健康管理提供理论参考,对促进奶业提质增效、提高奶牛福利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酮病 机器学习 代谢组学 预警
下载PDF
新型补钙剂对奶牛产后低血钙症和酮病的防治作用
4
作者 张鑫蕊 龙燕 +3 位作者 张雯晶 白金妮 王相国 郭凯军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45-2456,共12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新型补钙剂对奶牛产后低血钙症和酮病的防治作用。选取60头健康经产的荷斯坦围产期奶牛,随机分为2组,每组30头牛,其中2胎和3胎及3胎以上胎次奶牛各15头。试验组奶牛产犊时投服新型补钙剂,对照组奶牛投服常用补钙剂;2胎奶... 本试验旨在研究新型补钙剂对奶牛产后低血钙症和酮病的防治作用。选取60头健康经产的荷斯坦围产期奶牛,随机分为2组,每组30头牛,其中2胎和3胎及3胎以上胎次奶牛各15头。试验组奶牛产犊时投服新型补钙剂,对照组奶牛投服常用补钙剂;2胎奶牛产犊时投服1管/头,3胎及3胎以上胎次奶牛产犊后12 h再投服1管/头。投服补钙剂后1、4、8 h采集尾根静脉血样,3胎及3胎以上胎次奶牛在投服补钙剂后12、16、20 h继续采集尾根静脉血样。测定血液矿物元素含量、血气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并记录产后7 d内的平均产奶量和产后21 d内代谢性疾病发生率。结果表明:1)投服2种补钙剂后,所有奶牛产后1~8 h血液离子钙(iCa)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其中试验组3胎及3胎以上胎次奶牛产后8~20 h时血液iCa含量显著高于产后1 h(P<0.05)。试验组所有奶牛产后8 h血液镁离子(Mg^(2+))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对照组2胎奶牛产后8 h血液剩余碱(BE)含量显著高于试验组(P<0.05)。试验组3胎及3胎以上胎次奶牛产后8~20 h血液碳酸氢根(HCO-3)含量显著高于产后1 h(P<0.05),对照组产后4、8和20 h血液HCO-3含量显著高于产后1 h(P<0.05)。3)对照组2胎奶牛血液非酯化脂肪酸(NEFA)含量随时间增加显著降低(P<0.05),2组3胎及3胎以上胎次奶牛产后4~20 h血液NEFA含量显著高于产后1 h(P<0.05)。试验组2胎奶牛产后1、4和8 h血液谷氨酰转肽酶(GGT)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3胎及3胎以上胎次奶牛产后4~20 h血液GGT活性显著低于产后1 h(P<0.05)。4)试验组2胎牛平均产奶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奶牛产后酮病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不同胎次奶牛投服新型补钙剂有利于产后低血钙症和酮病的预防,降低奶牛产后酮病发病率,减少产犊应激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钙剂 奶牛 低血钙症 酮病 血气 血液生化指标
下载PDF
中国部分大型牧场产后瘫痪和临床型酮病的发病特征分析
5
作者 张宝玲 郭志刚 +2 位作者 徐闯 韩博 高健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5-60,共6页
以奶牛酮病和产后低血钙作为代表的群发性营养代谢病,对我国奶业的生产效益造成了显著影响,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本试验对10个规模化牧场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其发病特征。试验于2022年11月—2023年10月收集了我国10个大型牧场(存栏量&g... 以奶牛酮病和产后低血钙作为代表的群发性营养代谢病,对我国奶业的生产效益造成了显著影响,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本试验对10个规模化牧场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其发病特征。试验于2022年11月—2023年10月收集了我国10个大型牧场(存栏量>4 000头)产后瘫痪和临床型酮病奶牛的发病数据,分析季节性因素和奶牛个体因素(泌乳天数、体况和胎次)与这2种疾病的关系,揭示疾病发生规律。结果显示,秋季是产后瘫痪的高发季节,发病率达到1.87%(400/21 379);临床型酮病则在夏季发病率最高,为0.93%(326/35 010);产后瘫痪的发病高峰集中在泌乳天数1~3 d,而临床型酮病的发病高峰则集中在泌乳天数3~15 d;所调查牧场中,产后瘫痪和临床型酮病奶牛干奶时和分娩时体况评分主要集中在3.25和3.50分(5分制)。5胎以上奶牛2种疾病的发病率均较高。本试验结果不仅为识别和监测高风险牛群、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还有助于提高奶牛群的健康水平和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瘫痪 临床型酮病 季节 个体差异
下载PDF
围产期奶牛酮病的发病机制和预警标志物研究进展
6
作者 程林 马云 +1 位作者 马燕芬 余永涛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462-3473,共12页
奶牛酮病是围产期最常见的营养代谢病之一,患酮病的奶牛产奶量和繁殖性能下降,且易继发各种疾病,增加了治疗成本,给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阻碍了奶牛业的健康发展。早期诊断和预测酮病的发生是防控的关键环节。目前,基于酮病... 奶牛酮病是围产期最常见的营养代谢病之一,患酮病的奶牛产奶量和繁殖性能下降,且易继发各种疾病,增加了治疗成本,给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阻碍了奶牛业的健康发展。早期诊断和预测酮病的发生是防控的关键环节。目前,基于酮病相关的血液、牛乳、尿液、瘤胃液、生理活动、生产管理数据等构建了奶牛酮病预测模型。本文围绕奶牛酮病的发病机制及早期诊断和预测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健全奶牛酮病风险预警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酮病 机制 预警 标志物
下载PDF
奶牛酮病诊断方法及防治措施
7
作者 张毕红 刘耀权 +3 位作者 王先胜 贺钰栋 武建权 王建国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5-118,共4页
奶牛酮病是影响畜牧业发展的代谢疾病之一。高产奶牛易患酮症,会对奶牛的健康、生育能力和产奶量产生影响。奶牛酮病的发生受遗传和营养因素的影响,培育健壮、抗病能力强的奶牛是养殖场的工作目标。论文从奶牛酮病的分类、国内外发病率... 奶牛酮病是影响畜牧业发展的代谢疾病之一。高产奶牛易患酮症,会对奶牛的健康、生育能力和产奶量产生影响。奶牛酮病的发生受遗传和营养因素的影响,培育健壮、抗病能力强的奶牛是养殖场的工作目标。论文从奶牛酮病的分类、国内外发病率及其对牧场生产的危害,综述了奶牛酮病的诊断方法及其防治措施,以期为牧场保障奶牛健康,提高奶牛生产能力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酮病 负能量平衡 β-羟基丁酸 奶牛
下载PDF
不同瘤胃保护性胆碱对围产后期奶牛酮病发病率和血液代谢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凯文 赖碧雄 +1 位作者 刘肃然 郭勇庆 《中国奶牛》 2024年第2期1-6,共6页
本试验通过尼龙袋降解试验和饲喂试验,比较两种过瘤胃胆碱的干物质降解率和胆碱保护率及其对围产期奶牛酮病发病率和血液代谢指标的影响。研究分为两个部分:试验一使用尼龙袋法在瘤胃瘘管奶牛上对两种过瘤胃胆碱(A为对照组,B为试验组)... 本试验通过尼龙袋降解试验和饲喂试验,比较两种过瘤胃胆碱的干物质降解率和胆碱保护率及其对围产期奶牛酮病发病率和血液代谢指标的影响。研究分为两个部分:试验一使用尼龙袋法在瘤胃瘘管奶牛上对两种过瘤胃胆碱(A为对照组,B为试验组)的干物质降解率和胆碱保护率进行测定。试验二选取广西某规模化奶牛场的围产牛,采用分阶段对比试验设计,于产前21d开始至分娩分别饲喂含过瘤胃氯化胆碱A和过瘤胃氯化胆碱B的日粮;试验期间全混合日粮(TMR)配方保持不变。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胆碱的瘤胃干物质降解率较低,过瘤胃保护率较高。试验组奶牛酮病发病率较低;在产后14d和21d,试验组奶牛血液葡萄糖浓度显著增加。综上,根据瘤胃保护率、奶牛酮病发病率和血液代谢试验结果可知,试验组过瘤胃胆碱优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瘤胃胆碱 围产期奶牛 瘤胃保护率 酮病 血液指标
下载PDF
组学技术在判定奶牛酮病发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沙萍 马敏 +4 位作者 宝华 张春华 马燕芬 孙天昊 宋利平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24年第2期36-39,共4页
酮病作为围产期奶牛常见的群发性营养代谢病,会显著降低奶牛机体健康和生产性能,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近年来,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研究动物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有效助推了奶业高质量发展。本文主要综述奶牛... 酮病作为围产期奶牛常见的群发性营养代谢病,会显著降低奶牛机体健康和生产性能,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近年来,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研究动物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有效助推了奶业高质量发展。本文主要综述奶牛酮病发病特点、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并重点介绍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在筛选奶牛酮病发病的生物标志物中的应用情况,总结出已有研究中奶牛酮病发病的候选基因、代谢物及生物学途径,为后续筛选奶牛酮病发病生物标志物提供理论参考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酮病 转录组学 代谢组学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1在脂肪代谢和奶牛酮病中的作用
10
作者 高心雨 马莉花 马燕芬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72-176,共5页
酮病是奶牛围产期高发的营养代谢性疾病,剧烈的脂肪分解是导致奶牛酮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即酶促分解脂肪组织中的甘油三酯(TG)。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1(DGAT1)由9个跨膜α螺旋(TM1至TM9)和3个loop区(EL1、IL1、IL2)构成,在TG合成过程中可... 酮病是奶牛围产期高发的营养代谢性疾病,剧烈的脂肪分解是导致奶牛酮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即酶促分解脂肪组织中的甘油三酯(TG)。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1(DGAT1)由9个跨膜α螺旋(TM1至TM9)和3个loop区(EL1、IL1、IL2)构成,在TG合成过程中可以催化甘油二酯(DG)的酰基化这一关键反应。DGAT1在脂肪代谢中参与脂肪吸收和能量代谢过程,并调控脂蛋白的转运通量以及血浆中脂质浓度。此外,DGAT1还能通过增强脂质合成基因的表达,抑制脂解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改善酮病奶牛的脂肪分解功能。文章深入探讨了DGAT1的结构及其在TG合成和脂肪代谢中的关键作用,以期为奶牛酮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GAT1 奶牛 酮病 脂肪代谢
下载PDF
酮病奶牛血清脂代谢和肝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
11
作者 丁宝隆 伏东宝 赵洪喜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0-85,共6页
奶牛酮病是常见的由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引起的一种群发性代谢病,该病主要以酮血症、酮尿症和酮乳症为特征。为探究产后酮病患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本试验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某奶牛养殖场24头体况和产后时间间隔相近的荷斯... 奶牛酮病是常见的由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引起的一种群发性代谢病,该病主要以酮血症、酮尿症和酮乳症为特征。为探究产后酮病患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本试验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某奶牛养殖场24头体况和产后时间间隔相近的荷斯坦奶牛进行血液生化指标检测,根据全血中β-羟丁酸(BHBA)浓度将被检奶牛分为酮病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奶牛相比,酮病组奶牛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的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谷氨酰转肽酶(GGT)和总胆红素(T-bil)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酯(TG)和葡萄糖(Glu)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钙(Ca)、磷(P)、尿素(UREA)和肌酐(Crea)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前三者均低于正常参考范围,而Crea含量稍高于正常参考范围,即机体伴有低血钙、低血磷和肾功能机能障碍。结果表明,在奶牛酮病发生过程中伴随着脂代谢紊乱和肝功能损伤,本试验结果可为奶牛酮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酮病 生化指标 脂代谢 肝功能
下载PDF
日粮中添加复合益生菌对奶牛酮病及生产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胡振梅 孙玉红 赵录波 《中国动物保健》 2024年第7期54-55,共2页
为探究日粮中添加复合益生菌对奶牛酮病及生产性能的影响,本试验挑选24头奶牛酮病阳性的患牛,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分别在饲喂日粮的基础上添加0、100、200、300 mg/kg的复合益生菌,预试验7 d,正式试验28 ... 为探究日粮中添加复合益生菌对奶牛酮病及生产性能的影响,本试验挑选24头奶牛酮病阳性的患牛,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分别在饲喂日粮的基础上添加0、100、200、300 mg/kg的复合益生菌,预试验7 d,正式试验28 d。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第14天时,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和Ⅲ组奶牛的血酮含量显著降低(P<0.05);第21天和28天时与对照组相比,三组试验组奶牛的血酮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奶牛产奶量显著升高(P<0.05);试验Ⅱ组和Ⅲ组奶牛牛乳的乳脂率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在日粮中添加复合益生菌可以有效降低酮病患牛的血酮含量,改善酮病患牛的生产性能,说明该复合益生菌制剂可用于奶牛酮病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益生菌 奶牛 酮病 生产性能
下载PDF
基于~1H NMR技术的奶牛Ⅰ型和Ⅱ型酮病血浆代谢谱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影 徐闯 +3 位作者 夏成 张洪友 孙玲伟 许楚楚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449-2459,共11页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中1H NMR技术方法筛选出Ⅰ型酮病、Ⅱ型酮病与健康对照组之间血浆差异性代谢物。【方法】选取产后7—28 d,平均胎次为2—3胎的实验奶牛50头。根据血糖(Glc)、β-羟丁酸(BHBA)和游离脂肪酸(NEFA)的含量与临床发病特...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中1H NMR技术方法筛选出Ⅰ型酮病、Ⅱ型酮病与健康对照组之间血浆差异性代谢物。【方法】选取产后7—28 d,平均胎次为2—3胎的实验奶牛50头。根据血糖(Glc)、β-羟丁酸(BHBA)和游离脂肪酸(NEFA)的含量与临床发病特点分为Ⅰ型酮病、Ⅱ型酮病与健康对照组,其中Ⅰ型酮病20头,Ⅱ型酮病为20头,健康对照组为10头。当患病牛血中BHBA>1.20 mmol?L-1,Glc<2.50 mmol?L-1,NEFA>0.50 mmol·L-1时,被认为患I型酮病;当患病牛血浆中BHBA>1.20 mmol?L-1,Glc>2.80 mmol?L-1,NEFA>0.50 mmol?L-1时,被认为患II型酮病;当奶牛血中BHBA<1.00 mmol?L-1,Glc>3.75 mmol?L-1,NEFA<0.40 mmol?L-1时,被认为健康对照组。运用代谢组学中1H NMR技术对实验奶牛的血浆代谢物分析,获得相应的代谢图谱,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的模式判别,从而寻找潜在的生物标记物。【结果】通过1H NMR分析,Ⅰ型酮病、Ⅱ型酮病与健康对照的代谢图谱差异明显,3组代谢产物各自聚集,分散区域显著。Ⅱ型酮病与健康对照比较,获得7种血浆差异代谢物,主要为丙氨酸、赖氨酸、β-羟丁酸、丙酮、乳酸等,其中血浆中β-羟丁酸、丙酮、乳酸浓度升高;丙氨酸、赖氨酸、酪氨酸、肌酸浓度呈现下降。Ⅰ型酮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获得19种血浆差异代谢物,主要为酪氨酸、苯丙氨酸、肌酸、β-羟丁酸、丙酮等,其中β-羟丁酸、丙酮浓度升高;酪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组氨酸、丙氨酸、肌酸、肌醇、β-葡萄糖、谷氨酰胺、谷氨酸、柠檬酸、α-葡萄糖、甲酸、甘氨酸、O-乙酰葡萄糖胺、磷酸胆碱浓度呈现下降。Ⅰ型酮病与Ⅱ型酮病比较,获得24种血浆差异代谢物,主要为柠檬酸、组氨酸、β-葡萄糖、异亮氨酸、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其中β-羟丁酸、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异亮氨酸、缬氨酸、丙酮、亮氨酸、乙酸浓度升高;柠檬酸、酪氨酸、组氨酸、肌醇、谷氨酰胺、β-葡萄糖、苯丙氨酸、谷氨酸、α-葡萄糖、赖氨酸、甲酸、甘氨酸、磷酸胆碱、丙氨酸、O-乙酰葡萄糖胺浓度呈现下降。【结论】1H NMR技术与多元统计分析的有效结合能够有效的筛选出Ⅰ型酮病、Ⅱ型酮病与健康对照组之间血浆差异性代谢物,为进一步探究奶牛Ⅰ型酮病、Ⅱ型酮病的发病机理和诊断与防治提供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1 H NMR 代谢组学 Ⅰ型酮病 Ⅱ型酮病 多元统计分析
下载PDF
奶牛隐性酮病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洪友 夏成 +1 位作者 武瑞 马树东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93-94,共2页
奶牛酮病,也称为乳牛酮血症,最早由Landel于1894年提出。曾用名有乳牛醋酮血病、酮尿病、母牛热、慢热、产后消化不良、低血糖性酮病、牛产后狂燥病等。该病是由于日粮中碳水化合物和生糖物质不足造成脂肪代谢紊乱,使组织中酮体的浓... 奶牛酮病,也称为乳牛酮血症,最早由Landel于1894年提出。曾用名有乳牛醋酮血病、酮尿病、母牛热、慢热、产后消化不良、低血糖性酮病、牛产后狂燥病等。该病是由于日粮中碳水化合物和生糖物质不足造成脂肪代谢紊乱,使组织中酮体的浓度增高所致一种代谢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酮病 隐性酮病 碳水化合物 消化不良 代谢紊乱 浓度增高 低血糖
下载PDF
贵州地区黑白花奶牛酮病的调查 被引量:5
15
作者 主性 吴亨进 +3 位作者 汪俭 刘刚 王猛 王开功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5年第5期17-19,共3页
通过人用血糖/血酮仪测试80头黑白花奶牛泌乳期血酮水平,分析血酮水平与胎次、泌乳月及日产奶量的关系,对贵州地区奶牛酮病作出初步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贵州地区临床型奶牛酮病发病率为2.5%,亚临床型奶牛酮病发病率为12.5%;各胎次血酮... 通过人用血糖/血酮仪测试80头黑白花奶牛泌乳期血酮水平,分析血酮水平与胎次、泌乳月及日产奶量的关系,对贵州地区奶牛酮病作出初步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贵州地区临床型奶牛酮病发病率为2.5%,亚临床型奶牛酮病发病率为12.5%;各胎次血酮水平无显著差异;第1泌乳月血酮水平显著高于第3以上泌乳月血酮水平;日产奶量在30kg以上时,血酮水平显著升高,奶牛处于亚临床型酮病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白花奶牛 泌乳期 血糖 临床型酮病 亚临床型酮病
下载PDF
奶牛亚临床酮病的诊断与防治
16
作者 宋艳杰 吕亮亮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4年第2期62-64,共3页
奶牛亚临床酮病是一种能量代谢障碍性疾病,是由于类和脂肪代谢紊乱,导致奶牛血清、牛奶等酮体升高,以低血糖为主要特征。针对奶牛亚临床酮病的治疗,主要采用激素疗法与替代疗法,治疗效果良好。
关键词 奶牛 亚临床酮病 诊断 防治
下载PDF
奶牛酮病的常见病因、症状及治疗
17
作者 徐万胜 《山东畜牧兽医》 2024年第5期40-41,44,共3页
奶牛酮病是由于经产奶牛产奶高峰期饲喂富含蛋白质和脂肪但缺乏锻炼而引起的一种糖及脂肪代谢障碍的营养代谢病,一般是饲养场的营养配方不当、奶牛运动场狭小、卧床冰冷坚硬以及遗传等因素导致产后食欲减退、体况下降、产奶量减少、四... 奶牛酮病是由于经产奶牛产奶高峰期饲喂富含蛋白质和脂肪但缺乏锻炼而引起的一种糖及脂肪代谢障碍的营养代谢病,一般是饲养场的营养配方不当、奶牛运动场狭小、卧床冰冷坚硬以及遗传等因素导致产后食欲减退、体况下降、产奶量减少、四肢瘫痪、卧地不起、有时呈半昏睡状态;病牛呼出的气体及乳、尿中均含有酮类气味(似氯仿的芳香味,烂苹果气味)。该病如不及时诊治容易导致奶牛长期卧地不起,后只能做淘汰处理。本文就其常见病因进行分析,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该病的及早诊治提供理论指导和降低农场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酮病 临床症状 预防治疗
下载PDF
中药复方制剂治疗奶牛酮病的效果分析
18
作者 葛保华 戴培强 李铁新 《中国乳业》 2024年第2期41-45,共5页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制剂治疗奶牛酮病的效果,为奶牛高效养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某养殖场中筛选90头酮病奶牛,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西药组(氯化钙、葡萄糖、碳酸氢钠、辅酶A和地塞米松)、中药复方制剂组(加味清肝散)和中西药结合组,每...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制剂治疗奶牛酮病的效果,为奶牛高效养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某养殖场中筛选90头酮病奶牛,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西药组(氯化钙、葡萄糖、碳酸氢钠、辅酶A和地塞米松)、中药复方制剂组(加味清肝散)和中西药结合组,每组各30头,对比治疗前后病牛血酮值、治愈率、生产性能和1年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3组病牛血酮值均有所下降,中西药结合组降低最显著,治愈率最高;中西药结合组奶牛生产性能显著优于西药组和中药复方制剂组;中西药结合组治愈后1年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西药组和中药复方制剂组。[结论]相比单一西药或中药治疗奶牛酮病,中西药结合治疗效果更佳,可降低血酮水平,提高生产性能,减少酮病对奶牛生长和生产造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酮病 西药 中药复方制剂 治疗
下载PDF
奶牛酮病的致病机制和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19
作者 王世玺 巴雅尔 胡亮 《中国乳业》 2024年第3期35-38,共4页
奶牛酮病作为我国奶牛养殖业面临的重大挑战,其高发率对养殖业的稳定发展构成威胁。本文详细阐述了奶牛酮病的分类、危害、临床症状以及发病原因,同时对诊断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奶牛酮病根据β-羟基丁酸水平分为亚临床型和临床型。酮... 奶牛酮病作为我国奶牛养殖业面临的重大挑战,其高发率对养殖业的稳定发展构成威胁。本文详细阐述了奶牛酮病的分类、危害、临床症状以及发病原因,同时对诊断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奶牛酮病根据β-羟基丁酸水平分为亚临床型和临床型。酮病对奶牛健康、产奶量、牛奶质量和繁殖性能造成严重影响,增加了牧场运营成本和风险。其发病原因多样,包括能量代谢不平衡、围产期疾病、食源性因素、饥饿状态以及特定营养素缺乏等,与糖、脂、蛋白质代谢紊乱及激素调节密切相关。在诊断方面,文章介绍了定性检测(酮粉法、试剂法、试纸条法)和定量检测(水杨醛比色法、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等多种方法。本研究为奶牛酮病的有效防控提供了全面的知识基础和技术指导,有助于提升奶牛养殖业的健康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酮病 代谢紊乱 机制 诊断方法
下载PDF
某牛场荷斯坦奶牛酮病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治措施
20
作者 巴合提艾力·孜纳提汗 《畜禽业》 2024年第10期71-73,共3页
为减少酮病对奶牛繁殖性能、产奶品质的影响,通过实验观察法,在2022年1—12月,观察某牛场荷斯坦奶牛酮病的发生状况,发现酮病多发于5—7月,多见于2~4胎次与体况指数为2.50~3.25的奶牛。2023年,采用安装制冷设备、添加精料、定期运动、... 为减少酮病对奶牛繁殖性能、产奶品质的影响,通过实验观察法,在2022年1—12月,观察某牛场荷斯坦奶牛酮病的发生状况,发现酮病多发于5—7月,多见于2~4胎次与体况指数为2.50~3.25的奶牛。2023年,采用安装制冷设备、添加精料、定期运动、定期检查血酮含量等方式对酮病进行预防,用激素、中药复方剂进行治疗。观察12个月后,案例牛场酮病发生率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疾 防治技术 奶牛酮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