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T细胞对EB病毒肽段的特异性反应 被引量:6
1
作者 王若峥 谭遥 +2 位作者 王多明 黄莉 李晓霞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28-931,共4页
目的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法)检测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前后免疫反应性的变化,寻找与疗效相关的细胞免疫反应指标。方法选择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7年6月~2008年12月由病理确诊的鼻咽癌初治患者41例,用ELISPOT法检测放射治疗... 目的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法)检测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前后免疫反应性的变化,寻找与疗效相关的细胞免疫反应指标。方法选择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7年6月~2008年12月由病理确诊的鼻咽癌初治患者41例,用ELISPOT法检测放射治疗前及治疗后3月患者外周血中CTL细胞对LMP1、LMP2、EBNA1和EBNA3多肽反应性的差异,并分析其与近期疗效的关联性。结果放射治疗后CR36例,PR4例,PD1例;放射治疗后3月,外周血中对LMP1抗原多肽产生特异性反应的CTL细胞频数显著增加(P=0.004),对LMP2、EBNA1和EBNA3多肽反应性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疗效组之间放射治疗前后对LMP1抗原多肽产生特异性反应的CTL细胞频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前及放射治疗后3月,应用ELISPOT法,检测外周血LMP1抗原相关多肽的变化可能有助于临床疗效的判定,为今后个体化免疫治疗方案的实施提供实验室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放射治疗 酶联免疫斑点法
下载PDF
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cAg特异性分泌γ-干扰素细胞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宜俊 夏书奇 +6 位作者 曾水娣 施理 祖萍 刘惠萍 易学瑞 田增遂 朱义鑫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观察免疫应答不同期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中HBcAg特异性γ-干扰素(IFNγ)分泌细胞数,探讨其在评价患者体内非溶细胞机制清除乙型肝炎病毒(HBV)能力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83例免疫耐... 目的观察免疫应答不同期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中HBcAg特异性γ-干扰素(IFNγ)分泌细胞数,探讨其在评价患者体内非溶细胞机制清除乙型肝炎病毒(HBV)能力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83例免疫耐受期、49例免疫清除期患者和18名健康人HBcAg特异性IFNγ分泌细胞。结果健康人HBcAg特异性IFNγ分泌细胞数为11—19个/4×10^5个外周单个核细胞(PBMC),62.2%的免疫耐受期CHB患者低于正常值,44.9%的免疫清除期CHB患者高于正常值。HBcAg特异性IFNγ分泌细胞数与HBV DNA水平未发现有相关性,而HBcAg特异性IFNγ分泌细胞数与HBeAg S/N值在一定范围内有正相关趋势。13例免疫耐受期患者经乙型肝炎疫苗及草分枝杆菌制剂治疗3—6个月后,12例患者HBcAg特异性IFNγ分泌细胞数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采用ELISPOT测定HBcAg特异性IFNγ分泌细胞数可从一个侧面反映大多数CHB患者免疫应答能力,并可以作为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酶联免疫斑点法 Γ-干扰素
下载PDF
鼻咽癌患者T细胞对EB病毒肽段特异性反应的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 被引量:2
3
作者 温文胜 张哲 +2 位作者 黄光武 Frederick.Chen 唐安洲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07-508,共2页
关键词 酶联免疫斑点法 鼻咽癌 EB病毒 肽段 T细胞 ELISPOT
下载PDF
酶联免疫斑点法诊断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冯云 邵凌云 +1 位作者 孟成艳 张文宏 《传染病信息》 2009年第5期301-304,共4页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斑点法(enzyme linked immune spo tassay,ELISpot)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根据临床表现疑为结核性脑膜炎的患者26例,以ELISpot检测分泌IFN-γ的结核分枝杆菌ESAT-6及CFP-10抗原特异性T细胞水平。结果...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斑点法(enzyme linked immune spo tassay,ELISpot)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根据临床表现疑为结核性脑膜炎的患者26例,以ELISpot检测分泌IFN-γ的结核分枝杆菌ESAT-6及CFP-10抗原特异性T细胞水平。结果在所有入组患者中,根据诊断标准,明确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者15例,诊断为非结核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11例,ELISpot检测的敏感度为80.00%[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51.9%~95.7%],特异度为100%(95%CI71.5%~100.0%);阳性预测值为100%(95%CI73.5%~100.0%),阴性预测值为78.6%(95%CI49.2%~95.3%)。结论ELISpot对结核性脑膜炎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酶联免疫斑点法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下载PDF
初探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T细胞免疫功能质控要点 被引量:2
5
作者 谭遥 黄莉 +3 位作者 刘凯 徐丽 李亚伟 王若峥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4年第23期3384-3385,共2页
恶性肿瘤逐渐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在传统治疗手段的基础上,人们开始关注免疫功能在疾病发生过程中的变化情况,而肿瘤细胞在人体中的免疫反应主要以细胞免疫为主,如何高效、准确地检测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成为研究的热... 恶性肿瘤逐渐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在传统治疗手段的基础上,人们开始关注免疫功能在疾病发生过程中的变化情况,而肿瘤细胞在人体中的免疫反应主要以细胞免疫为主,如何高效、准确地检测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成为研究的热点[1]。在诸多的免疫检测方法中,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由于其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而受到重视。该方法可以有效检测特异性抗体分泌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可以在单细胞水平测定分泌特定细胞因子的功能和细胞数量,广泛应用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疫苗、病毒感染相关疾病及肿瘤等方面的研究中[2‐5]。目前本实验室应用ELISPOT 技术检测 EB 病毒(EBV)感染的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前后特异性T 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筛选特定的多肽,并致力于为生物治疗提供临床依据,已经取得初步的结果[6‐7]。由于ELISPOT 技术的高敏感性,实验的结果容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为了得到真实、准确的结果,严格规范实验流程,加强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是确保实验结果的关键。经过近年来对ELISPOT 技术的应用及总结,现将ELISPOT 技术的质控要点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斑点法 肿瘤免疫 质量控制
下载PDF
甲型流感病毒核壳蛋白在BALB/c小鼠中酶联免疫斑点法表位的筛选及其与CTL表位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文玲 黄保英 +2 位作者 王秀平 谭文杰 阮力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08年第3期319-323,共5页
目的:利用甲型流感病毒A/Johannesburg/33/94(H3N2)核壳蛋白(NP)全长肽库筛选BALB/c(H-2d)小鼠中NP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表位,研究其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表位的一致性关系,为使用ELISPOT评价流感病毒NP疫苗的细胞免疫效果提供... 目的:利用甲型流感病毒A/Johannesburg/33/94(H3N2)核壳蛋白(NP)全长肽库筛选BALB/c(H-2d)小鼠中NP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表位,研究其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表位的一致性关系,为使用ELISPOT评价流感病毒NP疫苗的细胞免疫效果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甲型流感病毒A/PR/8/34(H1N1)(PR8)感染BALB/c(H-2d)小鼠后,通过检测T细胞分泌γ-干扰素(IFN-γ)的ELISPOT法和体内CTL法检测NP所诱发的细胞免疫反应,综合分析ELISPOT和CTL表位肽之间的关系。结果:Pep36(NP第141~155位氨基酸残基,SNLNDTTYQRTRALV)和Pep37(NP第145~159位氨基酸残基,DTTYQRTRALVRTGM)可以诱发较强的ELISPOT反应,根据Pep36和Pep37共有序列合成的Pep147-155(NP第147~155位氨基酸残基,TYQRTRALV)可以诱发与这2条多肽相同强度的ELISPOT反应,表明Pep147-155为NP诱发ELISPOT反应的最强表位,体内CTL也表明它是最强的CTL表位;Pep95(NP第377~391位氨基酸残基,STLELRSRYWAIRTR)、Pep96(NP第381~395位氨基酸残基,LRSRYWAIRTRSGGN)和其他表位肽诱发的ELISPOT反应较弱,体内CTL反应也较弱。结论:BALB/c(H-2d)小鼠中,甲型流感病毒NP诱发ELISPOT反应和CTL反应的表位肽高度相关;实验结果为使用ELISPOT评价流感病毒NP疫苗的细胞免疫效果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流感病毒 核壳蛋白 酶联免疫斑点法 体内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下载PDF
诊断结核感染的新方法——酶联免疫斑点法技术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桂芝 李鸿斌 肖镇 《医学综述》 2012年第18期3047-3049,共3页
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免疫学检测方法用于结核感染的诊断,其主要原理是应用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ESAT-6与CFP-10刺激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使T细胞活化释放干扰素γ,根据活化T细胞数来判定是否存在结核感染,此技术... 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免疫学检测方法用于结核感染的诊断,其主要原理是应用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ESAT-6与CFP-10刺激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使T细胞活化释放干扰素γ,根据活化T细胞数来判定是否存在结核感染,此技术因不受机体免疫力及卡介苗接种的影响,而较皮肤结核菌素试验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及敏感性,现就ELISPOT的技术原理、发展简史、操作步骤及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斑点法 结核感染 诊断
下载PDF
酶联免疫斑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何江 周郁 +4 位作者 仇东辉 余伍忠 刘丽 桂俊豪 王瑞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6年第11期117-117,120,共2页
关键词 酶联免疫斑点法 ELISPOT技术 抗原特异性抗体 细胞因子 单细胞水平 单个细胞 体内环境 细胞功能
下载PDF
超声造影联合酶联免疫斑点法在附睾结核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9
9
作者 李富东 王养民 +1 位作者 周逢海 张斌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294-297,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联合酶联免疫斑点法在附睾结核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3例手术治疗且病理结果证实为附睾结核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酶联免疫斑点法组(59例)和超声造影联合酶联免疫斑点法组(64例),分析超声造影联合酶联...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联合酶联免疫斑点法在附睾结核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3例手术治疗且病理结果证实为附睾结核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酶联免疫斑点法组(59例)和超声造影联合酶联免疫斑点法组(64例),分析超声造影联合酶联免疫斑点法在附睾结核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查阳性率72.9%(43/59),超声造影联合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查阳性率92.2%(59/64)。结论:超声造影联合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查能提高附睾结核的早期诊断水平,可为早期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睾结核 超声造影 酶联免疫斑点法 早期诊断
下载PDF
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鼻咽癌病人特异性细胞毒细胞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微雅 陶仲强 周玲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89-290,共2页
目的 了解鼻咽癌病人细胞免疫状况 ,为鼻咽癌的细胞免疫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用酶联免疫斑点法 (Enzyme linkedimmunospotassay ,Elispot)检测 19例鼻咽癌病人及 11例正常人EB病毒LMP2 (EBV LMP2 )特异性细胞毒细胞 (CTL)。结果 ... 目的 了解鼻咽癌病人细胞免疫状况 ,为鼻咽癌的细胞免疫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用酶联免疫斑点法 (Enzyme linkedimmunospotassay ,Elispot)检测 19例鼻咽癌病人及 11例正常人EB病毒LMP2 (EBV LMP2 )特异性细胞毒细胞 (CTL)。结果 鼻咽癌病人组仅部份肽特异CTL阳性 4例 ,全部肽特异CTL无一例阳性 ,阳性率 2 1%。正常人组全部肽特异CTL阳性 8例 ,部份肽特异CTL阳性 3例 ,阳性率 10 0 %。两组比较 χ2 =17.37,P <0 0 1。结论 鼻咽癌病人对EB病毒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斑点法 鼻咽癌 细胞毒细胞
下载PDF
反相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脐血免疫球蛋白释放细胞的数量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庆生 吴圣楣 +1 位作者 应大明 林梓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7-67,68,共2页
反相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脐血免疫球蛋白释放细胞的数量*李庆生1吴圣楣1应大明1林梓1传统的血清学方法无法区别新生儿血浆中自身分泌的IgG与穿越胎盘来自母体的IgG。新生儿出生时血清中IgM的含量也较低,且几乎检测不出I... 反相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脐血免疫球蛋白释放细胞的数量*李庆生1吴圣楣1应大明1林梓1传统的血清学方法无法区别新生儿血浆中自身分泌的IgG与穿越胎盘来自母体的IgG。新生儿出生时血清中IgM的含量也较低,且几乎检测不出IgA。另外,血管内成分可能不是整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免疫球蛋白 释放细胞 酶联免疫斑点法
下载PDF
酶联免疫斑点法在新发传染病疫苗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玉媛 郭逸 +2 位作者 郑霖 田克恭 章金刚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1年第1期135-138,共4页
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是一项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学检测技术,目前常用于疫苗开发中评价疫苗诱发的细胞免疫效应。我们就ELISPOT技术的原理、具体实验操作、技术优势,及其在新发传染病疫苗研究中的应用等进行综述。
关键词 酶联免疫斑点法 新发传染病 疫苗
下载PDF
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法对风湿病患者感染结核分支杆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邱可为 郭欣 +3 位作者 黄启当 郑少玲 邓伟明 曾昭球 《临床医学工程》 2016年第9期1184-1186,共3页
目的探讨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法(T—SPOT-TB)对风湿病患者感染结核分支杆菌的诊断价值及分析风湿病患者潜伏性结核感染的状况。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30例风湿病合并结核感染患者为实验组.并随机抽取未有结核感染的... 目的探讨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法(T—SPOT-TB)对风湿病患者感染结核分支杆菌的诊断价值及分析风湿病患者潜伏性结核感染的状况。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30例风湿病合并结核感染患者为实验组.并随机抽取未有结核感染的风湿病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T—SPOT.TB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分别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进一步对本院收治的371例风湿病患者和371例体检健康的志愿者行T—SPOT.TB和TST检测,分析风湿病患者潜伏性结核感染的状况。结果实验组T—SPOT.TB检测阳性率为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0%(X2=29.70.P〈0.01)。T—sPOT.rib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O%和90.O%,明显高于乃T的46.7%和53.3%(P〈0.05)。T—SPOT.TB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阳性似然比均明显高于TST(均P〈0.05)。另外,371例风湿病患者T—SPOT.TB检测的阳性率为18.9%,显著高于健康体检志愿者的6.2%(x2=27.16,P〈0.01)。结论T—SPOT.TB对风湿病患者感染结核分支杆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风湿病患者潜伏性结核感染的状况不容乐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法 风湿病 结核感染诊断价值
下载PDF
酶联免疫斑点法快速诊断活动性结核病患者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滕岩 迟伟 +1 位作者 姜顺爱 杨梅 《中国民康医学》 2015年第12期73-74,共2页
目的:对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在活动性结核病患者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2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为活动性结核组,234例痰涂阳性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为密切接触组,100例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收集所有受试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应用Elis... 目的:对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在活动性结核病患者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2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为活动性结核组,234例痰涂阳性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为密切接触组,100例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收集所有受试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应用Elispot技术进行检测。同时进行平行的PPD皮试。结果:活动性结核组患者Elispot反应阳性率为92.0%,阳性率显著高于健康组的4.0%;234例密切接触组者中,120例家庭成员的Elispot检测阳性率为23.3%(28/120),PPD阳性率为10.0%(12/120),114例朋友中Elispot检测阳性率为7.0%(8/114),PPD阳性率为2.6%(3/1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诊断活动性结核病的准确性较高,优于PPD,可作为诊断结核病的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斑点法 活动性结核病 诊断
下载PDF
超声检查联合γ-干扰素酶联免疫斑点法在附睾结核诊断中的价值
15
作者 尹航 范正超 +3 位作者 黄天浩 朱晓黎 刘建震 李崇斌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12期1022-1024,共3页
目的分析附睾结核患者超声图像特点,并探究超声检查联合γ-干扰素(IFN-γ)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在附睾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纳入本院2018年6月-2019年2月经手术病理确诊的附睾结核患者46例及同期因附睾隐痛或阴囊坠胀不适来本... 目的分析附睾结核患者超声图像特点,并探究超声检查联合γ-干扰素(IFN-γ)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在附睾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纳入本院2018年6月-2019年2月经手术病理确诊的附睾结核患者46例及同期因附睾隐痛或阴囊坠胀不适来本院就医的非附睾结核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多普勒超声检查及IFN-γELISPOT检测,分析两种检查方法诊断附睾结核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结果46例附睾结核病例中,38例经超声诊断为附睾结核。超声检查在附睾结核诊断中准确度为84.85%、灵敏度为82.61%、特异度为90.00%;IFN-γELISPOT在附睾结核诊断中准确度为87.88%,灵敏度为91.30%、特异度为80.00%;超声检查联合IFN-γELISPOT在附睾结核诊断中准确度为90.91%、灵敏度为97.83%,特异度为75.00%。结论超声检查可显示附睾结核的病变部位,附睾呈低回声、非均质肿大或伴睾丸低回声;超声检查联合超声IFN-γELISPOT在附睾结核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疾病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Γ-干扰素 酶联免疫斑点法 附睾结核 病灶部位
下载PDF
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甲型H1N1流感患者Th1/Th2细胞的变化
16
作者 周仁芳 曾爱平 +2 位作者 方合志 何龙 蔡丽敏 《浙江医学》 CAS 2012年第5期336-338,341,共4页
目的通过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探讨甲型H1N1流感患者TH1/Th2细胞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0例H1N1患者、42例流感样患者及45例健康体检者采用ELISPOT技术检测TH1/Th2细胞,同时进行外周血中的白细胞、淋巴细胞及其亚群... 目的通过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探讨甲型H1N1流感患者TH1/Th2细胞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0例H1N1患者、42例流感样患者及45例健康体检者采用ELISPOT技术检测TH1/Th2细胞,同时进行外周血中的白细胞、淋巴细胞及其亚群计数。结果H1N1患者的白细胞、淋巴细胞、T细胞计数(包括T4、T8)与流感样患者及健康体检者比较明显偏低(P〈0.05);B细胞计数与健康体检者比较明显偏低(P〈0.05);而H1N1患者NK细胞与流感样患者、健康体检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1N1组、流感样组和健康对照组中IFN-y特异的ELISPOT检测SFC数量M值分别为23、365、43,H1N1组与流感样组、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1N1组、流感样组和健康组中IL-4特异的ELtSPOT检测SFC数量M值分别为365、27、23,H1N1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Jp〈0.05);但与流感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1N1感染可引起机体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数量发生异常改变,引起患者机体免疫系统的紊乱。通过ELISPOT技术可从单细胞水平明确CD4^+叮淋巴细胞亚群中的Th1和Th2细胞的异常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斑点法 甲型H1N1流感 TH1/TH2细胞 免疫功能
下载PDF
健康教育在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法阳性风湿免疫病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17
作者 姜志宇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19期106-108,134,共4页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法阳性风湿免疫病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诊治的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法阳性风湿免疫病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4例实施传统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4...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法阳性风湿免疫病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诊治的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法阳性风湿免疫病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4例实施传统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44例实施健康教育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程度、不良反应认知情况、遵医行为、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程度、不良反应认知情况、遵医行为(按时用药、确保用量、定期复诊)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能提高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法阳性风湿免疫病患者的认知水平,有助于改善遵医行为并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法 风湿免疫
下载PDF
IFN-γ酶联免疫斑点法与结核菌素皮试在附睾结核检测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6
18
作者 黄皓 杨细飞 +4 位作者 邓群益 李兵 刘国辉 张洁云 杨大飞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6期534-537,共4页
目的:将新兴的结核特异性IFN-γ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应用于附睾结核检测,并比较其与传统的结核菌素皮试(PPD)在附睾结核及健康对照组中检测的差异,探讨ELISPOT在附睾结核诊断中的应用前景。方法:采用自主研制的ELISPOT试剂盒对13例... 目的:将新兴的结核特异性IFN-γ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应用于附睾结核检测,并比较其与传统的结核菌素皮试(PPD)在附睾结核及健康对照组中检测的差异,探讨ELISPOT在附睾结核诊断中的应用前景。方法:采用自主研制的ELISPOT试剂盒对13例附睾结核患者进行检测;采用PPD对11例附睾结核患者检测。同时采用2种方法对57例健康男性志愿者进行平行检测。结果:附睾结核患者,ELISPOT阳性率92.3%(12/13),PPD阳性率90.9%(10/11),2种方法差异无显著性(P>0.05)。健康志愿者中ELISPOT阳性率14.0%(8/57),PPD阳性率49.1%(28/57),两者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附睾结核检测中ELISPOT在敏感性上与PPD一致,在区分附睾结核与健康人方面特异性优于PPD,在附睾结核诊断上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睾结核 酶联免疫斑点法 结核菌素皮试
下载PDF
酶联免疫斑点法对AIDS患者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9
作者 蒋鹏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20期3009-3010,共2页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法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AIDS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42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未患结核病的同期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者60例做为对照组,两...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法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AIDS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42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未患结核病的同期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者60例做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ELISPOT法、结核抗体(TBAb)法及结核分枝杆菌素皮试试验(TST)分别进行检测,比较3种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对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诊断,ELISPOT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2.9%、93.3%、93.1%,TBAb法分别为54.8%、71.7%及64.7%,TST法为47.6%、53.3%及51.0%。3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ELISPOT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高于TBAb法及TST法(P<0.05);TBAb法与TST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LISPOT对AIDS患者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斑点法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结核病
下载PDF
应用四聚体酶联免疫斑点法和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法检测HIV-1感染者体内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研究
20
作者 褚福亮 徐东平 +2 位作者 金磊 高福 王福生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07年第1期7-10,41,共5页
目的应用四聚体(tetramer)、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和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ICCS)方法研究HIV-1感染者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s)的数量和功能。方法应用三种tetramer检测14例HLA-A2阳性的HIV-1感染者外周血中特异性CTLs的频率,同时采用SL... 目的应用四聚体(tetramer)、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和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ICCS)方法研究HIV-1感染者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s)的数量和功能。方法应用三种tetramer检测14例HLA-A2阳性的HIV-1感染者外周血中特异性CTLs的频率,同时采用SL9(SLYNTVATL)体外冲击HIV-1感染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通过ELISPOT和ICCS方法检测产生γ-干扰素(IFN-γ)的CTLs,初步分析特异性CTLs在HIV-1感染中的作用。结果Tetramer SL9、IV9和YI9检测出的特异性CTLs占CD8+T细胞的百分比范围分别为0.06%-3.27%,0.05%-0.57%和0.09%-0.66%;其检出阳性率分别为11/14、10/14和5/7。ELISPOT和ICCS检测的产生IFN-γ的细胞近似,但远低于tetramer检测出的病毒特异性CTLs的数量。结论Tetramer可以敏感地检测出特异性CTLs。ELISPOT和ICCS则是研究CTLs功能的重要手段。联合使用三种方法可以更准确地评价HIV-1感染者体内CTLs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四聚体 酶联免疫斑点法 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