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滇、黔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Rh.bieti、Rh.brelichi)均为我国特有种,国家一级重点野生保护动物。作为典型的食叶动物,其肠道微生物组特性研究也备受学者关注。为探究川、滇、黔金丝猴肠道微生物组结构,促进金丝猴胃肠...川、滇、黔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Rh.bieti、Rh.brelichi)均为我国特有种,国家一级重点野生保护动物。作为典型的食叶动物,其肠道微生物组特性研究也备受学者关注。为探究川、滇、黔金丝猴肠道微生物组结构,促进金丝猴胃肠道健康及为相关疾病防控提供参考数据,以北京动物园管理处圈养的3种7只金丝猴为研究对象,采用16S r DNA测序及分析技术,开展相同圈养环境下3种金丝猴肠道微生物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圈养健康金丝猴肠道微生物组的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这与人类肠道微生物组成分相似,金丝猴暴露于人类影响和圈养环境中可能会引起肠道微生物组人源化;川金丝猴样本的肠道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低于滇、黔金丝猴,3种金丝猴在细菌域不同分类水平上存在多物种的差异,且3种金丝猴OTUs在不同分类水平共检测到47个微生物标志物的相对丰度存在显著差异。圈养条件下,3种金丝猴的食物种类和结构基本一致,这提示相同圈养环境下3种金丝猴肠道微生物组间的差异可能并非源于圈养环境下的食物组成;此外,腹泻滇金丝猴样本肠道微生物组多样性显著降低,同时伴随着优势菌结构的改变和潜在病原菌的出现,肠道微生物菌群的紊乱可能导致个体腹泻的发生,变形菌门弧菌属(Vibrio)、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和泛菌属(Pantoea)4个属的出现可能导致个体腹泻。研究结果可为圈养金丝猴的饲养繁殖、营养代谢和胃肠道适应等方面提供参考信息。展开更多
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是旧大陆猴,隶属于猴科(Cercopithecidae)疣猴亚科(Colobinae)仰鼻猴属(Rhinopithecus),是我国特有的三种金丝猴之一(向左甫,2020)。尽管川金丝猴交配行为全年存在,但出生却表现明显季节性特点(Xiang ...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是旧大陆猴,隶属于猴科(Cercopithecidae)疣猴亚科(Colobinae)仰鼻猴属(Rhinopithecus),是我国特有的三种金丝猴之一(向左甫,2020)。尽管川金丝猴交配行为全年存在,但出生却表现明显季节性特点(Xiang et al.,2017;陆展滔等,2024)。研究表明,季节性繁殖的灵长类动物猕猴(Macaca mulatta)(Waitt et al.,2003)和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Grueter et al.,2015)面部颜色均具有季节性变化。展开更多
动植物关系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而种子传播是研究食果动物与植物之间互作关系和协同进化关系的途径(Lambert and Garber,1998;Fleming and Kress,2011;Arroyo-Rodriguez et al.,2015)。鸟类、翼手目和灵长类等食果动物是植物种子的主要...动植物关系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而种子传播是研究食果动物与植物之间互作关系和协同进化关系的途径(Lambert and Garber,1998;Fleming and Kress,2011;Arroyo-Rodriguez et al.,2015)。鸟类、翼手目和灵长类等食果动物是植物种子的主要传播者(Leighton,1993;Martins,2006;Fleming and Kress,2011;李宁等,2021),种子传播具有促进森林生态系统更新、群落物种生物多样性的维系及植物种群延续等生态功能(Howe and Smallwood,1982;Jordano,2014;Yao et al.,2021)。展开更多
文摘川、滇、黔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Rh.bieti、Rh.brelichi)均为我国特有种,国家一级重点野生保护动物。作为典型的食叶动物,其肠道微生物组特性研究也备受学者关注。为探究川、滇、黔金丝猴肠道微生物组结构,促进金丝猴胃肠道健康及为相关疾病防控提供参考数据,以北京动物园管理处圈养的3种7只金丝猴为研究对象,采用16S r DNA测序及分析技术,开展相同圈养环境下3种金丝猴肠道微生物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圈养健康金丝猴肠道微生物组的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这与人类肠道微生物组成分相似,金丝猴暴露于人类影响和圈养环境中可能会引起肠道微生物组人源化;川金丝猴样本的肠道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低于滇、黔金丝猴,3种金丝猴在细菌域不同分类水平上存在多物种的差异,且3种金丝猴OTUs在不同分类水平共检测到47个微生物标志物的相对丰度存在显著差异。圈养条件下,3种金丝猴的食物种类和结构基本一致,这提示相同圈养环境下3种金丝猴肠道微生物组间的差异可能并非源于圈养环境下的食物组成;此外,腹泻滇金丝猴样本肠道微生物组多样性显著降低,同时伴随着优势菌结构的改变和潜在病原菌的出现,肠道微生物菌群的紊乱可能导致个体腹泻的发生,变形菌门弧菌属(Vibrio)、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和泛菌属(Pantoea)4个属的出现可能导致个体腹泻。研究结果可为圈养金丝猴的饲养繁殖、营养代谢和胃肠道适应等方面提供参考信息。
基金The Biodiversity Survey and Assessment Project of the Ministry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China[grant numbers 2019HJ2096001006]TNC China Program[2002-2004]。
文摘野生灵长类夜宿地的利用方式可以明确地反映一个物种特有的生境利用方式和生存之道。2003年12月至2004年10月,我们利用可自动脱落GPS无线电项圈对云南省丽江市金丝厂的一个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群体的活动进行了持续跟踪记录。本研究着重于对所研究猴群夜宿树的选择和夜宿地的利用方式的考查,并结合可能影响夜宿地选择和利用的环境因素,比如天气、季节、日均温度等做了系统分析。研究群计有180余只个体,家域面积约27.8 km^(2)。GPS项圈记录到夜宿树的有272个夜晚,由此我们确认了131个夜宿地。其中70个(54.3%)夜宿地仅利用了一次,剩余的则不同程度地多次利用(2~9次)。在这些重复利用的夜宿地中,持续利用同一夜宿点的情形共发生了19次,其中连续3个夜晚在同一夜宿地过夜的现象出现了3次,剩下的16次是连续利用同一夜宿地2次。这种连续利用同一夜宿地的情况占重复利用同一夜宿的7.0%,发生频率不高,而且几乎都出现在冬季(84.0%)。滇金丝猴对于同一夜宿地的重复造访的时间间隔约50 d。一旦发生连续重复利用的情况,猴群当天的移动距离显著缩短(527 m vs.884 m),降低了群体移动所必需的能量消耗。明显地,滇金丝猴夜宿点的选择受其当天下午和第二天早上觅食点的位置的影响。鉴于较大的群体和明显回避夜宿地重复利用的特性,提示这是猴群对家域内食物分布的行为响应,避免对同一地点的过度利用造成食物的不足。采用大量(131个)而分散的夜宿地利用方式会保证猴群能够获得充足的食物供应。此外,相较于其他树种,滇金丝猴更喜欢在云南铁杉(Tsuga dumosa)树上过夜,而且尽量不以夜宿点作为觅食点,可能与卫生和安全有关。
文摘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是旧大陆猴,隶属于猴科(Cercopithecidae)疣猴亚科(Colobinae)仰鼻猴属(Rhinopithecus),是我国特有的三种金丝猴之一(向左甫,2020)。尽管川金丝猴交配行为全年存在,但出生却表现明显季节性特点(Xiang et al.,2017;陆展滔等,2024)。研究表明,季节性繁殖的灵长类动物猕猴(Macaca mulatta)(Waitt et al.,2003)和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Grueter et al.,2015)面部颜色均具有季节性变化。
文摘动植物关系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而种子传播是研究食果动物与植物之间互作关系和协同进化关系的途径(Lambert and Garber,1998;Fleming and Kress,2011;Arroyo-Rodriguez et al.,2015)。鸟类、翼手目和灵长类等食果动物是植物种子的主要传播者(Leighton,1993;Martins,2006;Fleming and Kress,2011;李宁等,2021),种子传播具有促进森林生态系统更新、群落物种生物多样性的维系及植物种群延续等生态功能(Howe and Smallwood,1982;Jordano,2014;Yao et al.,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