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明确水稻灌浆期高温下钾肥运筹对籽粒灌浆及垩白的影响,本研究设置环境温度和灌浆期高温20 d 2个温度处理。并在不同温度下设置3种钾肥运筹方式,K1(基肥∶促花肥为10∶0)、K2(基肥∶促花肥为7∶3)和K3(基肥∶促花肥为3∶7),测定各...为了明确水稻灌浆期高温下钾肥运筹对籽粒灌浆及垩白的影响,本研究设置环境温度和灌浆期高温20 d 2个温度处理。并在不同温度下设置3种钾肥运筹方式,K1(基肥∶促花肥为10∶0)、K2(基肥∶促花肥为7∶3)和K3(基肥∶促花肥为3∶7),测定各处理下籽粒的灌浆进程和垩白。结果表明,灌浆期高温缩短籽粒活跃灌浆期,提前到达最大灌浆速率,提高花后15 d以内的灌浆速率,但花后15 d以后的灌浆速率迅速下降,降低花后20 d以后的灌浆速率,灌浆曲线起伏大,提高籽粒垩白米率和垩白度。在高温条件下,与K1相比,K2和K3均延长籽粒活跃灌浆期,推迟到达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降低花后20 d以内的灌浆速率,缓解灌浆期高温对水稻造成的高温逼熟效应,且到达灌浆高峰后,灌浆速率下降更加平缓,灌浆速率下降较慢,提高花后20 d以后籽粒的灌浆速率,降低籽粒垩白的发生,并且垩白米率和垩白度随着促花肥比例的提高而降低。灌浆期高温下,虽然K3可以最大程度减少籽粒垩白的发生,但产量与K1无显著差异。因此,综合产量和品质,在水稻生产实践中,钾肥应按照基肥∶促花肥为7∶3比例施用,若灌浆期遭遇高温,可喷施磷酸二氢钾缓解高温胁迫的危害。展开更多
为了研究长期施加钾肥对小麦产量、氮磷钾吸收量以及小麦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辛集市马兰农场钾肥定位试验田的8个小麦根际土壤样品进行测序,得到2组样品的微生物群落组成信息,结合河北省...为了研究长期施加钾肥对小麦产量、氮磷钾吸收量以及小麦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辛集市马兰农场钾肥定位试验田的8个小麦根际土壤样品进行测序,得到2组样品的微生物群落组成信息,结合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资源环境研究所提供的小麦产量和品质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NP组(不施加钾肥)优势细菌菌群集中在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优势真菌菌群集中在毛壳菌科(Chaetomiaceae)、锥盖伞属(Conocybe)以及被孢霉目(Mortierellales)。而NPK组(施加钾肥)的优势细菌菌群集中在假诺卡氏菌科(Pseudonocardiaceae)、Terrimonas,优势真菌菌群集中在光柄菇科(Pluteaceae)、花褶伞属(Panaeolus)。在细菌属水平上,2组间差异较大的细菌菌属有15种,其中NP组显著增多的是Terrabacter、长绳菌属(Longilinea)、硝化螺旋菌属(Nitrospira)、狭义梭菌属(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Mangroviflexus、Rhizorhabdus、Tahibacter,而NPK组显著增多的是Methyloceanibacter、Terrimonas、德克斯氏菌属(Derxia)、伦茨氏菌属(Lentzea)、Chryseolinea、间孢囊菌属(Intrasporangium)、Maricaulis、纤维微杆菌属(Cellulosimicrobium)。在真菌属水平上,差异显著的只有NP组中较多的毛壳菌属(Chaetomium)和球腔菌属(Phaeosphaeria)。结合小麦产量和养分数据可以得出,钾肥可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氮磷钾吸收量,而参与小麦吸收钾元素的菌群应该有Ohtaekwangia、Gp3、其他菌属和一些未知细菌菌属,以及毛球壳科的一个未知菌属(unclassified_Lasiosphaeriaceae)、未知真菌菌属(unclassified_Fungi)和地星科的一个未知菌属(unclassified_Geastraceae)等真菌菌属。展开更多
文摘为了研究长期施加钾肥对小麦产量、氮磷钾吸收量以及小麦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辛集市马兰农场钾肥定位试验田的8个小麦根际土壤样品进行测序,得到2组样品的微生物群落组成信息,结合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资源环境研究所提供的小麦产量和品质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NP组(不施加钾肥)优势细菌菌群集中在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优势真菌菌群集中在毛壳菌科(Chaetomiaceae)、锥盖伞属(Conocybe)以及被孢霉目(Mortierellales)。而NPK组(施加钾肥)的优势细菌菌群集中在假诺卡氏菌科(Pseudonocardiaceae)、Terrimonas,优势真菌菌群集中在光柄菇科(Pluteaceae)、花褶伞属(Panaeolus)。在细菌属水平上,2组间差异较大的细菌菌属有15种,其中NP组显著增多的是Terrabacter、长绳菌属(Longilinea)、硝化螺旋菌属(Nitrospira)、狭义梭菌属(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Mangroviflexus、Rhizorhabdus、Tahibacter,而NPK组显著增多的是Methyloceanibacter、Terrimonas、德克斯氏菌属(Derxia)、伦茨氏菌属(Lentzea)、Chryseolinea、间孢囊菌属(Intrasporangium)、Maricaulis、纤维微杆菌属(Cellulosimicrobium)。在真菌属水平上,差异显著的只有NP组中较多的毛壳菌属(Chaetomium)和球腔菌属(Phaeosphaeria)。结合小麦产量和养分数据可以得出,钾肥可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氮磷钾吸收量,而参与小麦吸收钾元素的菌群应该有Ohtaekwangia、Gp3、其他菌属和一些未知细菌菌属,以及毛球壳科的一个未知菌属(unclassified_Lasiosphaeriaceae)、未知真菌菌属(unclassified_Fungi)和地星科的一个未知菌属(unclassified_Geastraceae)等真菌菌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