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7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溶藻菌CZBC1在氯化物型盐碱水中对铜绿微囊藻的溶藻效果研究
1
作者 胡晓娟 杨铿 +6 位作者 文国樑 苏浩昌 许云娜 徐创文 徐煜 徐武杰 曹煜成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9-175,共7页
为研发氯化物型盐碱水体溶藻菌菌剂,选取溶藻菌菌株CZBC1,探讨了滤液组、菌体组、菌液组在初始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密度分别为10^(5)和10^(6)个·mL^(-1)的氯化物型盐碱水中对铜绿微囊藻的溶藻效果。结果发现,菌株CZ... 为研发氯化物型盐碱水体溶藻菌菌剂,选取溶藻菌菌株CZBC1,探讨了滤液组、菌体组、菌液组在初始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密度分别为10^(5)和10^(6)个·mL^(-1)的氯化物型盐碱水中对铜绿微囊藻的溶藻效果。结果发现,菌株CZBC1同时具有直接和间接2种溶藻方式,菌株CZBC1的滤液组、菌体组、菌液组作用于铜绿微囊藻时能使藻细胞变形、褪色或破裂,在氯化物型盐碱水体中可以发挥良好的溶藻效果。当初始藻密度为10^(5)个·mL^(-1)时,第6天菌液组的铜绿微囊藻密度可降至2.30×10个·mL^(-1),菌体组降至1.27×10~2个·mL^(-1),对照组为3.67×10^(5)个·mL^(-1),菌液组和菌体组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组的最高溶藻率可达99%以上。当初始藻密度为10^(6)个·mL^(-1)时,第6天菌液组的铜绿微囊藻密度可降至8.30×10^(5)个·mL^(-1),对照组为3.17×10^(6)个·mL^(-1),菌液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最高溶藻率为78.8%。从溶藻效果来看,菌液组>菌体组>滤液组。研究表明,溶藻菌CZBC1在氯化物型盐碱水中对铜绿微囊藻具有良好的溶藻效果,可用于氯化物型盐碱池塘中的微囊藻水华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 蜡样芽胞杆菌 氯化物型盐碱水
下载PDF
纳米银对铜绿微囊藻生物毒性的电荷效应 被引量:1
2
作者 雍玲丽 陈猷鹏 +3 位作者 郭劲松 方芳 孙壮壮 晏鹏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0-519,共10页
探究了两种纳米银(AgNPs)即由支链聚乙烯亚胺修饰的带正电荷的纳米银(BPEI-AgNPs)和由柠檬酸盐修饰的带负电荷的纳米银(Citrate-AgNPs)对铜绿微囊藻(M.aeruginosa)的生物毒性,以揭示AgNPs对铜绿微囊藻生物毒性的电荷依赖性.结果表明:与... 探究了两种纳米银(AgNPs)即由支链聚乙烯亚胺修饰的带正电荷的纳米银(BPEI-AgNPs)和由柠檬酸盐修饰的带负电荷的纳米银(Citrate-AgNPs)对铜绿微囊藻(M.aeruginosa)的生物毒性,以揭示AgNPs对铜绿微囊藻生物毒性的电荷依赖性.结果表明:与带正电荷的纳米银BPEI-AgNPs相比,带负电荷的Citrate-AgNPs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和光合活性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0.5mg/L Citrate-AgNP组的丙二醛(MDA)含量峰值(100.8nmol/mgprot))高于同浓度BPEI-AgNP组(82.5nmol/mgprot).与BPEI-AgNPs相比,相同浓度的Citrate-AgNPs作用下,铜绿微囊藻的sod2基因和GPX基因的表达分别显著上调和下调,导致藻细胞中过氧化水平显著地升高.同时,与Citrate-AgNPs相比,BPEI-AgNPs显著促进藻细胞外聚合物(EPS)的分泌,0.5mg/L BPEI-AgNP组达到32.21mg/gSS(16d),EPS的包覆作用有效地抵抗了BPEI-AgNPs的毒性.0.5mg/L Citrate-AgNP组最终胞内Ag+离子释放量是0.5mg/L BPEI-AgNP组的2.13倍,藻细胞严重破裂.因此,Ag+离子的激增导致Citrate-AgNPs对细胞的剧烈损伤.此外,Citrate-AgNPs显著抑制了光合作用(rbcS和rbcL)和能量代谢(por)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 表面电荷 铜绿微囊藻 生物毒性 转录组学
下载PDF
2株共栖菌对铜绿微囊藻休眠体复苏的影响
3
作者 邹万生 莫平 +1 位作者 王智 刘良国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366-4379,共14页
为探讨水生共栖菌H1(Sphingobacterium kitahiroshimense 10C^(T))与H2(Bacillus zhangzhouensis DW5-4^(T))对铜绿微囊藻休眠体(DMCs)复苏的联合作用,将菌株H1、H2按不同菌浓度比(菌比)与DMCs用沉积物混匀包埋,以无菌组为对照,在温度15... 为探讨水生共栖菌H1(Sphingobacterium kitahiroshimense 10C^(T))与H2(Bacillus zhangzhouensis DW5-4^(T))对铜绿微囊藻休眠体(DMCs)复苏的联合作用,将菌株H1、H2按不同菌浓度比(菌比)与DMCs用沉积物混匀包埋,以无菌组为对照,在温度15和25℃、光照强度15μmol/(m^(2)⋅s)和光暗比10h:14h条件下进行室内复苏实验,并结合室内实验结果开展野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低菌比(≤3)时,菌组DMCs可溶性胞外多糖(SPS)浓度显著下降,固着性胞外多糖(CPS)与DMCs光合效率(Fv/Fm)无显著变化(P>0.05),SPS下降不影响Fv/Fm,菌群通过泌出3种代谢产物显著提升DMCs复苏率.菌比提高(≥5)时,菌组DMCs的SPS和CPS浓度均显著下降,其Fv/Fm也显著下降(P<0.05),CPS浓度下降抑制了DMCs光合效率,高菌比菌群通过降低DMCs的光合效率和泌出2种有效抑制DMCs复苏的代谢产物协同降低DMCs复苏率(纯代谢产物作用下的DMCs复苏率高于同条件下菌组复苏率).野外定性实验证实了菌比显著影响DMCs复苏率,实验结果为进一步利用微生物制剂抑控DMCs复苏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 光合效率 水生细菌 胞外多糖 抗氧化酶
下载PDF
二价铁对铜绿微囊藻和栅藻细胞生长的影响及机理
4
作者 李雁宜 王利 马徐发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96-308,共13页
铁磷相互作用影响藻类生长,但铁变化对藻类胞内外磷赋存和铁吸收的影响机制还不清楚。本研究选择湖泊水华代表种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及其竞争优势种栅藻(Scenedesmus sp.)为研究对象,设置了5个二价铁(Fe^(2+))浓度处理组... 铁磷相互作用影响藻类生长,但铁变化对藻类胞内外磷赋存和铁吸收的影响机制还不清楚。本研究选择湖泊水华代表种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及其竞争优势种栅藻(Scenedesmus sp.)为研究对象,设置了5个二价铁(Fe^(2+))浓度处理组(0.00、0.05、0.50、1.00和1.50 mg·L^(-1))。测量了不同铁浓度下藻类细胞密度和微藻胞内外磷浓度及其胞外分泌物包括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phosphorus,EPS)和铁载体浓度的变化,探究二价铁浓度变化如何通过胞外分泌物影响微藻磷吸收赋存和铁吸收的过程。研究结果显示,2种微藻细胞密度最适生长的二价铁浓度不同,1.00 mg·L^(-1)时利于铜绿微囊藻生长,0.05 mg·L^(-1)时利于栅藻生长。铜绿微囊藻胞内磷及胞内铁结合态磷浓度与二价铁浓度呈正相关性。铜绿微囊藻和栅藻的胞外磷浓度均与二价铁浓度呈负相关性。添加二价铁1 d后,二价铁浓度与2种微藻胞外EPS蛋白均呈正相关性,与EPS多糖呈负相关性。第14天时,1.50 mg·L^(-1)二价铁浓度下2种微藻分泌的EPS蛋白浓度最高,分别为21.12 mg·L^(-1)和19.19 mg·L^(-1)。结果表明,在低浓度二价铁下2种微藻会瞬时分泌更多的铁载体吸收铁,和通过分泌胞外EPS多糖形式吸收胞外磷。在高浓度二价铁下,有利于2种微藻叶绿素a的产量和铁结合态磷的积累;且铜绿微囊藻将胞外磷转化为胞内磷的效率高于栅藻。本研究可为湖泊富营养化治理过程中阻断沉积物中内源磷对藻类生长的供给循环提供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价铁 铜绿微囊藻 磷赋存 铁吸收 EPS 铁载体
下载PDF
纳米塑料对硫酸铜抑制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作用
5
作者 希日古丽·麦木提敏 土玛日斯·木合塔尔 +1 位作者 王云 努扎艾提·艾比布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9-366,共8页
研究了水环境中聚苯乙烯(PS)纳米塑料的共存对应急杀藻剂CuSO_(4)抑制铜绿微囊藻的影响作用。带不同基团3种聚苯乙烯纳米塑料单独处理和CuSO_(4)+纳米塑料共存情况下,通过测定藻密度、叶绿素a(Chl a)含量、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 研究了水环境中聚苯乙烯(PS)纳米塑料的共存对应急杀藻剂CuSO_(4)抑制铜绿微囊藻的影响作用。带不同基团3种聚苯乙烯纳米塑料单独处理和CuSO_(4)+纳米塑料共存情况下,通过测定藻密度、叶绿素a(Chl a)含量、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研究了聚苯乙烯纳米塑料与Cu^(2+)对铜绿微囊藻生长抑制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PS-COOH、PS、PS-NH_(2)这3种纳米塑料均能缓解CuSO_(4)对藻细胞胁迫。与空白对照组(CK)相比,CuSO_(4)、PS-COOH+CuSO_(4),PS+CuSO_(4)和PS-NH^(2+)CuSO_(4)暴露后藻密度分别抑制了42%、7%、5%、36%,Chl a含量降低了55%、6%、7%和45%,说明PS-NH_(2)与CuSO_(4)共同暴露对藻细胞生长和叶绿素合成的抑制作用与其他2种纳米塑料更为显著。相应地,PS-COOH、PS这2种纳米塑料显著缓解了CuSO_(4)对藻细胞内MDA含量、SOD活性的胁迫。与空白对照相比,PS-COOH+CuSO_(4)和PS+CuSO_(4)处理组MDA含量和SOD活性分别增加了31%、35%和7%、5%,而CuSO_(4)和PS-NH^(2+)CuSO_(4)处理后MDA含量和SOD活性分别增加了99%、66%和22%、5%。同样的,除了PS-NH_(2)外,其他2种纳米塑料均能显著降低在CuSO_(4)处理蓝藻水华过程中铜绿微囊藻胞外藻毒素(MCs)的释放。以上结果表明,带不同基团PS纳米塑料的共存在不同程度上影响CuSO_(4)的除藻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塑料 CuSO_(4) 铜绿微囊藻 联合作用
下载PDF
Serratia sp.对铜绿微囊藻、斜生栅藻的溶藻效果 被引量:1
6
作者 洪桂云 汪涛 +1 位作者 朱慧 马少雄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6-83,共8页
【目的】探讨一株溶藻菌S6(Serratia sp.)对富营养化水中优势蓝藻和绿藻的溶藻效果,为有害藻类的生物控制提供参考。【方法】从富营养化水体中分离到一株溶藻菌S6(Serratia sp.,GenBank登录号为KY462187),将不同浓度菌液分别加至铜绿微... 【目的】探讨一株溶藻菌S6(Serratia sp.)对富营养化水中优势蓝藻和绿藻的溶藻效果,为有害藻类的生物控制提供参考。【方法】从富营养化水体中分离到一株溶藻菌S6(Serratia sp.,GenBank登录号为KY462187),将不同浓度菌液分别加至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以及两者以浓度比1∶1混合的藻液(下称“混合藻”)中,进行溶藻实验,测定14 d内实验体系中藻的生物量、叶绿素a、氨氮和总磷(TP)浓度,分析溶藻菌S6对不同藻类的溶藻效果以及对水体中氮磷的影响;运用光谱技术分析溶藻产物特性。【结果与结论】溶藻菌S6对铜绿微囊藻、斜生栅藻和混合藻的溶藻效果较佳,且菌液浓度越高,溶藻效果越佳,其中3组原菌液(2×10^(9)mL^(-1))处理组14 d内的溶藻率分别为89.4%、80%、78.6%。溶藻菌S6对3种实验体系氨氮和TP浓度影响较大,原菌液处理组变化最明显,其中铜绿微囊藻藻液氨氮和TP质量浓度分别下降21.24、6.21 mg/L;斜生栅藻藻液氨氮和TP质量浓度分别下降13.19、7.54 mg/L;混合藻液中氨氮和TP质量浓度分别下降10.81、11.85 mg/L。傅里叶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分析表明,铜绿微囊藻的溶藻产物中主要含类色氨酸、类富里酸和类腐殖酸物质,斜生栅藻的溶藻产物中主要含类色氨酸和类腐殖酸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 斜生栅 Serratia sp. 产物 光谱分析技术
下载PDF
水生环境中不同抗生素与铜绿微囊藻的相互作用
7
作者 刘禹哲 王辰榆 +2 位作者 张恩琦 祝爱文 单柏 《水上安全》 2024年第12期106-108,共3页
本文主要研究阿奇霉素、克拉霉素(CLR)、环丙沙星、磺胺噻唑、磺胺甲恶唑和四环素(TCY)等6种典型抗生素与铜绿微囊藻的相互作用,探讨了抗生素对藻类生长的单药和联合抗生素的影响,以及藻类对6种抗生素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CLR和CI... 本文主要研究阿奇霉素、克拉霉素(CLR)、环丙沙星、磺胺噻唑、磺胺甲恶唑和四环素(TCY)等6种典型抗生素与铜绿微囊藻的相互作用,探讨了抗生素对藻类生长的单药和联合抗生素的影响,以及藻类对6种抗生素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CLR和CIP抗生素对浓度小于10μg/L的藻类生长有稳定的促进作用。在高浓度TCY的影响下,铜绿微囊藻的可溶性蛋白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减少。铜绿微囊藻对四环素和磺胺甲恶唑的去除率分别为22.8%和18.2%,而对CLR和环丙沙星(CIP)的去除率仅为5.8%和1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 抗生素 浓度 培养时间 去除率
下载PDF
扁秆荆三棱对水体中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作用研究
8
作者 祝志林 胡熙 《农村科学实验》 2024年第22期175-177,共3页
该研究将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扁秆荆三棱作为受试对象,考察了扁秆荆三棱与铜绿微囊藻共培养条件下对水体中常见的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并借助相关生长指标,包括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还原型谷胱甘肽(GSH)... 该研究将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扁秆荆三棱作为受试对象,考察了扁秆荆三棱与铜绿微囊藻共培养条件下对水体中常见的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并借助相关生长指标,包括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等,通过抗氧化物质含量的变动情况判断扁秆荆三棱对铜绿微囊藻的影响机制。共培养试验显示,与培养初期相比,叶绿素a含量大幅度降低。藻细胞的丙二醛(MDA)含量与第1 d相比明显增加,第5 d时藻细胞的MDA含量高达5.39μg/protein,是对照组藻细胞MDA含量的8.8倍。对铜绿微囊藻细胞各项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共培养条件下藻细胞的SOD、CAT活性和GSH含量均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结果表明,共培养条件下扁秆荆三棱能够通过促进铜绿微囊藻细胞体内的活性氧(ROS)过量积累,损伤铜绿微囊藻细胞的抗氧化酶体系,导致铜绿微囊藻细胞发生脂质过氧化,进而抑制铜绿微囊藻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秆荆三棱 化感作用 铜绿微囊藻 水体富营养化
下载PDF
铜绿微囊藻对自养氨氧化细菌的抑制作用
9
作者 冯倩倩 夏茹婷 +1 位作者 梅洪 程凯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332-6340,共9页
以铜绿微囊藻FACHB-1027和自养氨氧化细菌(AOB)Nitrosomonas eutropha CZ-4、Nitrosomonas nitrosa WH-1为研究材料,探索铜绿微囊藻对AOB的抑制效应,用透析袋试验确定了抑制物的分子量范围,用GC-MS分析了抑制物质成分.结果表明:铜绿微... 以铜绿微囊藻FACHB-1027和自养氨氧化细菌(AOB)Nitrosomonas eutropha CZ-4、Nitrosomonas nitrosa WH-1为研究材料,探索铜绿微囊藻对AOB的抑制效应,用透析袋试验确定了抑制物的分子量范围,用GC-MS分析了抑制物质成分.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对两种AOB氨氧化活性的抑制率分别为90.7%和89.4%,说明铜绿微囊藻能通过非氨氮竞争的方式显著抑制AOB的氨氧化活性;铜绿微囊藻培养物经截留分子量为200Da的透析袋处理后,透过液对AOB氨氧化活性的抑制率为86.9%,透过液中的5,5-2甲基恶唑烷2,4二酮对AOB氨氧化活性的半数抑制浓度为0.4‰~0.8‰,说明铜绿微囊藻能够分泌小分子物质来抑制AO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华 铜绿微囊藻 氨氧化细菌 抑制 5 5-2甲基恶唑烷2 4二酮
下载PDF
不同种植密度苦草与铜绿微囊藻的交互作用
10
作者 张梅 牛敏敏 +6 位作者 杨兴丽 江润海 温绍福 朱城强 靳松 侯秀丽 常学秀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34,共13页
沉水植物能有效抑制蓝藻水华,通常以铜绿微囊藻为主要优势物种,但沉水植物与铜绿微囊藻相互抑制效应是否取决于沉水植物的种植密度还需进一步探究。该研究采用透析袋方法对苦草(1000、1500、2000 g/m^(3))3种种植密度与铜绿微囊藻(8... 沉水植物能有效抑制蓝藻水华,通常以铜绿微囊藻为主要优势物种,但沉水植物与铜绿微囊藻相互抑制效应是否取决于沉水植物的种植密度还需进一步探究。该研究采用透析袋方法对苦草(1000、1500、2000 g/m^(3))3种种植密度与铜绿微囊藻(8×10^(4)、4×10^(5)、8×10^(5)cells/mL)形成共培体系,并对生物量、光合损伤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铜绿微囊藻密度为8×10^(4)cells/mL时,种植1000 g/m^(3)苦草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效果高达91.73%,同时较对照组铜绿微囊藻的Chl-a含量、光合活性Fv/Fm分别降低了93.81%、63.87%,藻蓝蛋白受到严重损伤。当铜绿微囊藻密度为4×10^(5)、8×10^(5)cells/mL时,种植1500 g/m^(3)苦草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率分别为43.70%、34.99%,较对照组其Chl-a含量分别降低了67.39%、44.27%,光合活性Fv/Fm分别降低了29.10%、48.58%。相对于苦草而言,1000 g/m^(3)苦草种植密度组在4×10^(5)、8×10^(5)cells/mL的铜绿微囊藻密度中其生物量较对照组分别降低了30.36%、35.71%,同时Chl-a含量、光合活性Fv/Fm和Y(Ⅱ)值都降低,光合活性均受到抑制。而随铜绿微囊藻密度增加到4×10^(5)、8×10^(5)cells/mL时,种植1500 g/m^(3)苦草抑藻效果大于2000 g/m^(3)苦草种植,且自身受损程度小。这表明湖泊生态系统控藻及恢复沉水植物过程中,物种间的相互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密度依赖性。在后期防治蓝藻水华过程中,建议合理规划沉水植物种植密度以达到较好的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 苦草 抑制作用 光合活性 密度交互
下载PDF
二类生物可降解塑料对铜绿微囊藻的毒性效应
11
作者 徐成龙 吴培 +2 位作者 陈波 叶天然 练建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495-6503,共9页
本研究选用生物可降解塑料(BMPs)中的聚乳酸(PLA)、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和传统微塑料(CMPs)中的聚乙烯(PE)作为供试化学品,以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为供试生物.通过藻细胞密度、叶绿素a(Chl-a)、超氧化物歧化... 本研究选用生物可降解塑料(BMPs)中的聚乳酸(PLA)、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和传统微塑料(CMPs)中的聚乙烯(PE)作为供试化学品,以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为供试生物.通过藻细胞密度、叶绿素a(Chl-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胞内总溶解性蛋白质(TP)、活性氧(ROS)等指标的测试,探明不同投加量(50,100,150,200mg/L)和粒径(150,250,500μm)的PLA、PBAT以及PE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氧化应激以及细胞损伤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在PLA/PBAT/PE单一作用下,藻细胞的生长和氧化应激指标随暴露时间均发生了明显变化.在暴露96h后,相较于其他处理组,PLA投加量为100mg/L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率最大(16.31%),而在粒径方面PE150μm的抑制率最大(15.97%).PLA和PE的暴露使铜绿微囊藻的ROS、SOD、CAT和MDA含量显著提高,其急性毒性差异可能与微塑料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而作为脂肪族聚酯的PLA在水环境中较PBAT更易发生水解,二次微塑料碎片的释放潜能使其对藻类产生更为严重的急性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可降解塑料 铜绿微囊藻 微塑料 毒性效应
下载PDF
磷恢复对磷饥饿铜绿微囊藻光合色素和部分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12
作者 贾滢暄 张树林 +2 位作者 张达娟 戴伟 毕相东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0-77,共8页
为探究磷饥饿及磷恢复对铜绿微囊藻光合色素、藻胆蛋白和抗氧化酶等生理指标的影响,将其进行磷饥饿处理7 d后再进行磷恢复,检测磷恢复前后铜绿微囊藻的藻细胞密度、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藻蓝蛋白(phycocyanin,PC)、别藻蓝蛋白(allophyc... 为探究磷饥饿及磷恢复对铜绿微囊藻光合色素、藻胆蛋白和抗氧化酶等生理指标的影响,将其进行磷饥饿处理7 d后再进行磷恢复,检测磷恢复前后铜绿微囊藻的藻细胞密度、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藻蓝蛋白(phycocyanin,PC)、别藻蓝蛋白(allophycocyanin,APC)、藻红蛋白(phycoerythrin,PE)、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过氧化氢(H_(2)O_(2))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磷饥饿处理7 d后,藻细胞密度为2.54×10^(7)cell·mL^(-1),显著低于对照组(3.11×10^(7)cell·m L^(-1))。磷恢复144 h后,处理组藻细胞密度为4.05×10^(7)cell·mL^(-1),仍显著低于对照组(4.32×10^(7)cell·mL^(-1));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和PC、APC、PE含量均呈现升高趋势,在144 h时分别达到5.96、1.44μg·mL^(-1)和0.031、0.02、0.065 mg·L^(-1);MDA、H_(2)O_(2)含量和S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均在48 h达到最大值,较对照组分别增加36.2%、47.7%、51.1%。由此表明,磷恢复后铜绿微囊藻的藻细胞密度、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和藻胆蛋白含量虽呈升高趋势,但难以恢复到对照水平;MDA、H_(2)O_(2)含量及SOD活性的变化也说明,从磷饥饿到磷恢复后铜绿微囊藻藻细胞受到氧化损伤,并对细胞膜系统产生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恢复 磷饥饿 铜绿微囊藻 光合色素 胆蛋白 抗氧化酶
下载PDF
铜绿微囊藻对水体微塑料胁迫的响应研究
13
作者 杨媛媛 方耀强 +6 位作者 李官维 季梓云 葛战宇 陈森妮 曾剑伟 刘旺 范佳佳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6期578-585,共8页
为揭示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对有害藻类的胁迫机理,以富营养化水体中的典型蓝藻--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对不同粒径和质量浓度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glycol terephthalate,PET)胁迫... 为揭示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对有害藻类的胁迫机理,以富营养化水体中的典型蓝藻--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对不同粒径和质量浓度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glycol terephthalate,PET)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PET未破损藻细胞,但会影响藻细胞生长及藻毒素的合成与释放.在10μm的PET胁迫下,藻细胞生长随PET质量浓度增大而受到更为显著的抑制作用;在相同粒径的PET(100 mg/L)胁迫下,其生长抑制可能受光合作用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下调的调控.此外,在100 mg/L PET胁迫下,胞内藻毒素含量下降,可能与微藻生长受到抑制及藻毒素相关基因mcyA相对表达量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 铜绿微囊藻 细胞生长 光合作用 毒素
下载PDF
粉绿狐尾藻与铜绿微囊藻生长互馈效应研究
14
作者 张玉凯 周全 +2 位作者 张钰卓 吴小菊 杜美霖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4年第9期209-211,共3页
主要围绕生物对营养的竞争作用,研究粉绿狐尾藻与铜绿微囊藻在较低营养水平水质中的相互影响机制。通过测定藻密度和水质指标,得出以下结论。在较高的初始藻密度条件下,粉绿狐尾藻更具竞争优势,表现出密度依赖效应,能够更有效地争夺水... 主要围绕生物对营养的竞争作用,研究粉绿狐尾藻与铜绿微囊藻在较低营养水平水质中的相互影响机制。通过测定藻密度和水质指标,得出以下结论。在较高的初始藻密度条件下,粉绿狐尾藻更具竞争优势,表现出密度依赖效应,能够更有效地争夺水体中的营养成分。同时,铜绿微囊藻对总磷浓度的变化敏感性更高,但对总氮的浓度要求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绿狐尾 铜绿微囊藻 氮磷 水体净化
下载PDF
不同条件下紫外光照对铜绿微囊藻的影响作用研究
15
作者 陈晓宇 任凌霄 +5 位作者 黄晶 潘宇阳 郭健阳 吴志洋 高睿 张昕冉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6期243-245,共3页
有害水华暴发是富营养化的最重要表现形式和最直接后果,有必要分析紫外光照对蓝藻的影响作用及具体机制。本文选择典型产毒蓝藻铜绿微囊藻和紫外光照(峰值波长为254 nm)进行实验,结果表明紫外光照对蓝藻的生长存在直接和持续影响作用,... 有害水华暴发是富营养化的最重要表现形式和最直接后果,有必要分析紫外光照对蓝藻的影响作用及具体机制。本文选择典型产毒蓝藻铜绿微囊藻和紫外光照(峰值波长为254 nm)进行实验,结果表明紫外光照对蓝藻的生长存在直接和持续影响作用,但是蓝藻会在可见光下逐渐恢复生命活性、藻密度逐渐升高,紫外光照的影响随着照射时间延长和初始藻密度的下降而增加。相比静置组,水体扰动下进行紫外光照对藻密度的抑制更为明显,但是蓝藻在随后可见光条件下会以更快的生长速率进行恢复,受紫外光照胁迫的蓝藻可能会取得更大的生长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 紫外光照 影响作用 水体扰动
下载PDF
壳聚糖-沸石复合体对铜绿微囊藻的去除效果 被引量:9
16
作者 杜胜蓝 刘文杰 臧常娟 《水资源保护》 CAS 2013年第4期87-90,94,共5页
研究壳聚糖、沸石单独絮凝除藻以及壳聚糖一沸石复合体对铜绿微囊藻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单独使用壳聚糖,质量浓度在0.6~1.1mg/L时,对铜绿微囊藻的去除率超过90%;单独使用沸石,沸石质量浓度小于500mg/L时,对铜绿微囊藻的去... 研究壳聚糖、沸石单独絮凝除藻以及壳聚糖一沸石复合体对铜绿微囊藻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单独使用壳聚糖,质量浓度在0.6~1.1mg/L时,对铜绿微囊藻的去除率超过90%;单独使用沸石,沸石质量浓度小于500mg/L时,对铜绿微囊藻的去除率低于40%。经壳聚糖包覆改性后,壳聚糖一沸石复合体对铜绿微囊藻絮凝去除能力大幅提高。当壳聚糖质量浓度为0.5mg/L,沸石质量浓度为6~14mg/L时,壳聚糖一沸石复合体对铜绿微囊藻的去除率达90%以上。壳聚糖一沸石复合体适用的pH值范围在5~7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 叶绿素A 铜绿微囊藻密度 壳聚糖 沸石 去除率
下载PDF
铜绿微囊藻毒素LR提取的研究
17
作者 郝赤 闫春仙 +1 位作者 R.M.Wilkins C.Rajenderan 《Vir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162-164,共3页
铜绿微囊藻 (Microcystisaeruginosa)CCAP1450 / 4在室内人工培养。结果表明在较大培养液表面、连续适当光照 ( 2 0 μE- 2 S- 1)及适宜的温度 ( 2 5℃ )有利于该藻菌的生产。通过超声波击碎细胞 ,离心过滤 ,C18净化柱分离 ,得到铜绿微... 铜绿微囊藻 (Microcystisaeruginosa)CCAP1450 / 4在室内人工培养。结果表明在较大培养液表面、连续适当光照 ( 2 0 μE- 2 S- 1)及适宜的温度 ( 2 5℃ )有利于该藻菌的生产。通过超声波击碎细胞 ,离心过滤 ,C18净化柱分离 ,得到铜绿微囊藻毒素。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分离主峰得到纯化铜绿微囊藻毒素LR ,该毒素LR在紫外光谱分析中 ,2 38nm处出现吸收高峰。研究表明 ,铜绿微囊藻菌CCAP1450 / 4中铜绿微囊藻毒素的主要成份是铜绿微囊藻毒素LR。本研究探索了简便、快速人工培养铜绿微囊藻菌及高效、可靠分离纯化铜绿微囊藻毒素LR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 细胞培养 铜绿微囊藻毒素LR 分离纯化
下载PDF
黏土絮凝沉降铜绿微囊藻的动力学及其作用机理 被引量:101
18
作者 潘纲 张明明 +2 位作者 闫海 邹华 陈灏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10,共10页
研究了 2 6种天然黏土矿物凝聚沉降铜绿微囊藻的动力学过程 .在投加量为 0 7g·L- 1时按平衡除藻率和除藻速率将 2 6种黏土分成 3类 .第 1类矿物 (滑石、三氧化二铁、海泡石、四氧化三铁、高岭土等 )的 8h平衡除藻率大于 90 % ,去... 研究了 2 6种天然黏土矿物凝聚沉降铜绿微囊藻的动力学过程 .在投加量为 0 7g·L- 1时按平衡除藻率和除藻速率将 2 6种黏土分成 3类 .第 1类矿物 (滑石、三氧化二铁、海泡石、四氧化三铁、高岭土等 )的 8h平衡除藻率大于 90 % ,去除 5 0 %藻细胞所需时间t50 <30min ,去除 80 %藻细胞所需时间t80 <2 5h .第 2类黏土 (轻质页岩、陶土、凹凸棒、累托土、伊利土等 7种 )的 8h平衡除藻率为 5 0 %~ 80 % ,t50 <2 5h ,t80 >5h .第 3类黏土(铁矾土 ,云母 ,沸石、浮石、硅藻土、高钾长石和石英等 1 4种 )的 8h平衡除藻率低于 5 0 % ,t50 8h .当投加量逐步降低到 0 2~ 0 1 g·L- 1时 ,2 5种黏土矿物的 8h平衡除藻率均降到 6 0 %以下 ,只有第 1类黏土中的海泡石仍接近 90 % .与黏土相比 ,在 0 0 2~ 0 2 g·L- 1投加量下单独使用聚合氯化铝 (PAC)时的 8h平衡除藻率均低于4 0 % .进一步对海泡石进行电性改性后发现 ,虽然黏土颗粒表面电位的提高 (pH 7 4时 ,Zeta电位由 -2 4 0mV提高到 + 0 4 3mV)可以显著加快海泡石的除藻速率 ,但其平衡除藻率并没有显著提高 .在分析了本研究中的凝聚机理后提出 :架桥网捕作用可能在黏土 藻凝聚过程中发挥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 黏土 水华 絮凝 机理 改性 架桥网捕 电中和
下载PDF
铜绿微囊藻生长特性研究 被引量:64
19
作者 金相灿 李兆春 +3 位作者 郑朔方 杨苏文 胡小贞 储昭升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52-54,61,共4页
研究了pH,扰动及营养盐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最适pH为8 5~9 5,生长过程对水体的pH也会产生较大影响,总的趋势是使水体pH趋向于9~9 5;扰动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长滞后,但对其生长速率及生... 研究了pH,扰动及营养盐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最适pH为8 5~9 5,生长过程对水体的pH也会产生较大影响,总的趋势是使水体pH趋向于9~9 5;扰动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长滞后,但对其生长速率及生物量均无太大影响;增加磷浓度更易促进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氮对铜绿微囊藻的生物量则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 PH 扰动
下载PDF
不同风等级扰动对贫富营养下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9
20
作者 颜润润 逄勇 +2 位作者 陈晓峰 赵伟 马俊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749-2753,共5页
为了探讨不同营养水平条件下动力扰动对微囊藻生长产生的影响,在实验室中模拟了不同风浪强度,分别测定了铜绿微囊藻生长的速率。结果显示,贫营养下,对藻体有规律地施以一定的扰动有助于藻类的生长,扰动使得藻比增长率从0.1d^-1最大增加... 为了探讨不同营养水平条件下动力扰动对微囊藻生长产生的影响,在实验室中模拟了不同风浪强度,分别测定了铜绿微囊藻生长的速率。结果显示,贫营养下,对藻体有规律地施以一定的扰动有助于藻类的生长,扰动使得藻比增长率从0.1d^-1最大增加至0.3d^-1;约4.0m/s风力最有利于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弱扰动对藻类生长促进作用不明显,强扰动对藻类生长限制作用更显著。富营养下,各风力等级下的扰动对铜绿微囊藻比增长率和最大现存量的影响均不明显,藻比增长率基本间于0.27-0.29d^-1。结果表明,水体中营养水平相差悬殊时,扰动所引起的营养物质重新分配相对于其他因子对藻生长具有更重要的影响。太湖目前的富营养化状况下,动力扰动对藻类生长的直接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 扰动 贫营养 富营养 生长 太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