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9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陆九渊农业哲学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1
作者 罗志祥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189,共8页
南宋大儒陆九渊(1139-1193年)的心学将人心与宇宙之心统一起来,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陆九渊的农业哲学思想是其心学思想在农业领域的延伸,他对农民、土地、税收、耕作、农业技术、水利、农作物提出了看法,兼具儒道两家的天人合一的... 南宋大儒陆九渊(1139-1193年)的心学将人心与宇宙之心统一起来,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陆九渊的农业哲学思想是其心学思想在农业领域的延伸,他对农民、土地、税收、耕作、农业技术、水利、农作物提出了看法,兼具儒道两家的天人合一的特点。作为故楚地之人,他的农业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楚文化的精神色彩。陆九渊的农业哲学思想对当今中国的农业发展理念有着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九渊 农业哲学 当代启示
下载PDF
先立其大,易简工夫,道不外索——论陆九渊的学习价值观
2
作者 曾文婕 石书奇 《教育史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34-42,共9页
陆九渊的学习概念是广义的,涵盖求学、治学及借以成人等。通过对天人、义利和理欲关系的辨析,确立“人与宇宙相统一”“志乎义”和“从大体”的价值取向,进而对“学”的发端、动机和功能等进行规定。基于“先立其大”“易简工夫”和“... 陆九渊的学习概念是广义的,涵盖求学、治学及借以成人等。通过对天人、义利和理欲关系的辨析,确立“人与宇宙相统一”“志乎义”和“从大体”的价值取向,进而对“学”的发端、动机和功能等进行规定。基于“先立其大”“易简工夫”和“道不外索”三项“学”的价值规范,提出学习应先立其大而不应立卑小志向和目标,应易简工夫而不应支离事业,应道不外索而不应向外求知真理,进一步明确应怎样学而不应怎样学的问题。以“成人”和“行道”的价值理想体现“学”的最高价值追求。陆九渊的学习价值观给我们的启示是学习的目的、内容和方法有主次本末之分,应以德为先;学习须先立志,应志存高远;学习应整体明悟,不能拘泥于细枝末节;学习应独立思考,不能迷信书本教条;学习应躬行实践,不能埋没于文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九渊 学习价值观 先立其大 易简工夫 道不外索
下载PDF
从“宇宙”到“本心”——陆九渊心学的时间观及其理论特色
3
作者 刘乐乐 胡栋材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6-20,共5页
时间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视域和问题意识。陆九渊的宇宙意识深邃而发达,在其心学形成确立的过程中,突出“宇宙”的意义在于“圣人”,强调把握时间的心性主体,但不赞同夸大时间的空性或非时间性。在他这里,心的活动规律可称为“心法之时... 时间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视域和问题意识。陆九渊的宇宙意识深邃而发达,在其心学形成确立的过程中,突出“宇宙”的意义在于“圣人”,强调把握时间的心性主体,但不赞同夸大时间的空性或非时间性。在他这里,心的活动规律可称为“心法之时”,大致表现为“先立乎其大”的基点和在此基础上“发”“充”和“反”“求”的过程。因而,从“宇宙”到“吾心”及“本心”,再由“本心”的“满心而发,充塞宇宙”,包含诸多思想环节与工夫实践。陆九渊并不忽视阴阳四时大化流行之理即“历法之时”,而是更加注重“心法之时”与“历法之时”的交互作用,这些看法构成其“本心”时间观念的主要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九渊 时间 宇宙 本心 心法之时
下载PDF
杨简对孟子的肯定与批评——兼谈杨简与陆九渊思想之不同
4
作者 翟奎凤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3-72,287,共11页
杨简肯定孟子性善论,他称引孟子最多的一句话是“仁,人心也”,对“道一而已”“良知良能”“徐行后长”等说法也非常赞赏。与孟子论人心多强调其本有之道德性、伦理性不同,杨简更多从本体论、境界论的角度,突出至善人心之虚明神妙、广... 杨简肯定孟子性善论,他称引孟子最多的一句话是“仁,人心也”,对“道一而已”“良知良能”“徐行后长”等说法也非常赞赏。与孟子论人心多强调其本有之道德性、伦理性不同,杨简更多从本体论、境界论的角度,突出至善人心之虚明神妙、广大无际、贯通一切,心即道,一切皆一。杨简虽然肯定孟子“勿忘勿助”的工夫论,但反复批评孟子“源泉混混”、不断扩充的修养工夫,也反对孟子“浩然之气”“配义与道”“存心养性”等对后世影响巨大甚至被视为至理名言的工夫论主张。与陆九渊全面肯定孟子不同,杨简对孟子的系列批评,也表明他与陆九渊乃至程朱、阳明等主流理学家的思想都有很大的不同。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杨简之学有较强的禅学精神。但禅自有其高明处,与儒学也并非绝然对立,不可相融。杨简之学是禅学与儒学的一种独特融合,在儒学发展史上有其独特价值和思想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简 孟子 陆九渊 禅儒
下载PDF
陆九渊的学习观及其对当代德育的方法论启示——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技术主义化”的反思
5
作者 魏忠明 王子琦 岳肖岩 《知与行》 2023年第3期46-52,共7页
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在“互联网+”时代如何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一个重要的时代性和实践性课题。高校思政课在运用现代技术的过程中,其原有难题得到总体性破解,实效性也得到根本提升。但与此同时,现代技术的过度使用又让高校思... 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在“互联网+”时代如何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一个重要的时代性和实践性课题。高校思政课在运用现代技术的过程中,其原有难题得到总体性破解,实效性也得到根本提升。但与此同时,现代技术的过度使用又让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内容、方法和考核面临着“技术主义化”的三重误解。而陆九渊“发明本心”以“做人”的心学思想中所蕴含的学习观较为清晰地阐明了为什么学习、学习什么、怎样学习等问题,正可为消除高校思政课教学“技术主义化”误解提供方法论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九渊 学习观 高校思政课 思政课教学 技术主义
下载PDF
陆九渊易简工夫疏论 被引量:1
6
作者 何俊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3-110,共18页
易简工夫是陆九渊的核心思想,集中在收拾精神和保养本心两个观念上。陆九渊强调收拾精神是保养本心的关键,同时摈弃不利于本心保养的因素。他通过自己的经验性分享,包括他幼小时的自律和后来通过学习历史等方式来说明精神的收拾,并讲解... 易简工夫是陆九渊的核心思想,集中在收拾精神和保养本心两个观念上。陆九渊强调收拾精神是保养本心的关键,同时摈弃不利于本心保养的因素。他通过自己的经验性分享,包括他幼小时的自律和后来通过学习历史等方式来说明精神的收拾,并讲解了收拾精神的具体方法,如深耕易耨之法,以及如何通过收拾精神来实现本心保养。陆九渊阐明保养本心的重要性,以及将本心保养与日常事务相融合的原则,强调要集中在内心,摒弃个人私利,关注公共性和道义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九渊 易简工夫 收拾精神 保养本心
下载PDF
由“本心”推“实理”到“实理”返“本心”——陆九渊心学核心范畴之沟通路径
7
作者 王珏 《宋史研究论丛》 2023年第1期269-279,共11页
哲学逻辑结构的建立是以众多哲学范畴元素及其之间的逻辑关系为基点的。陆九渊心学体系之所以与朱熹的理学思想在同一时代并存,但又彰显出不同的哲学特质,是因为陆九渊应对了当时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的时代问题,指出了时儒的弊症,通过对... 哲学逻辑结构的建立是以众多哲学范畴元素及其之间的逻辑关系为基点的。陆九渊心学体系之所以与朱熹的理学思想在同一时代并存,但又彰显出不同的哲学特质,是因为陆九渊应对了当时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的时代问题,指出了时儒的弊症,通过对哲学范畴进行哲学阐释,从而构建起了自成系统的哲学逻辑结构。其核心范畴中的本体范畴用来完成由“本心”到“实理”的发散向度;工夫范畴用来完成由“实理”到“本心”的回归向度,最终达成本体范畴与工夫范畴的融合沟通。对陆九渊心学体系中的系列哲学范畴及其逻辑关系进行梳理、归纳与理论阐发,能够更有效、更深入地理解、研习,进而践行其心学要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九渊 心学 范畴 路径
下载PDF
拯救本心以自作主宰:陆九渊义利之辨的多重维度及精神旨趣
8
作者 郭敏科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8-45,共8页
义利之辨是陆九渊伦理思想的核心议题。他认为“风俗积坏”、“公私之弊日积”的根源在人心陷溺,或陷溺于智巧虚诈,或陷溺于利欲贪欲。拯救世道人心,就要使人具有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从道德动机、手段、目的上确立人行为的正当性,使人... 义利之辨是陆九渊伦理思想的核心议题。他认为“风俗积坏”、“公私之弊日积”的根源在人心陷溺,或陷溺于智巧虚诈,或陷溺于利欲贪欲。拯救世道人心,就要使人具有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从道德动机、手段、目的上确立人行为的正当性,使人本心挺立。陆九渊从多重维度展开了义利之辨:通过虚实之辨强调人要立足本心“实德”、“实行”才能击破“自任私智、好胜争强”的虚伪外饰之心,杜绝“济恶行私”;通过大小之辨强调人要立足人之“大趋向、大旨归”、“集义积善”方能“知务知类”,反对“毁伤善类”、“伤民蠹国”的奸邪之私;通过本末之辨强调人要会辨别导致本心失正的诸多因素,在源头上立定本心之义,明辨功利之习,避免为“意见”所蔽、“物欲”所诱;通过公私之辨强调人要“尽人道”彰显人之所贵,以公心求取公利,兼顾家国大义,做“为国、为民、为道义”的“君子人”而非“私己、为权势”的小人。陆九渊义利之辨的多重维度彰显了拯救本心以自作主宰的精神旨趣,通过立足本心,陆九渊不仅在道德评价中纳入了更多道德动机的因素,强调道德的自主自律、高扬人的主体性,也在坚守公义优先的立场中纳入了更多个体合理的欲求,促成了普遍之“义”与个体之“利”的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九渊 义利之辨 本心 道义 功利
下载PDF
论杨简、陆九渊对《大学》的批判与肯定
9
作者 翟奎凤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23,共8页
南宋杨简认为《大学》非圣人所作,在思想义理上有支离、割裂之瑕疵,有害于道体之浑全。对于“三纲领”,他认为“明德”即是“至善”,“止于”二字加在“至善”前是累赘,而“止、定、静、安、虑、得”之前后次第是臆想、穿凿。《大学》... 南宋杨简认为《大学》非圣人所作,在思想义理上有支离、割裂之瑕疵,有害于道体之浑全。对于“三纲领”,他认为“明德”即是“至善”,“止于”二字加在“至善”前是累赘,而“止、定、静、安、虑、得”之前后次第是臆想、穿凿。《大学》论“止”在杨简看来有些刻意,不如《尚书》所说“安汝止”“钦厥止”说得自然。对于《大学》“八条目”,杨简特别批评其中的“正心”说,认为人心本正,无须去正;而“恐惧”“忧患”“好乐”是人的正常情感,可以是道心的体现,也无须去除。与杨简全面否定态度不同,陆九渊对《大学》基本上是肯定的,两人《大学》观的不同也折射了其思想差异。杨简对《大学》的批判,流露出某种直超顿入的禅学精神;其观点有过激、牵强之处,但也并非一无可取,一些看法也有思想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非圣 杨简 陆九渊
下载PDF
陆九渊的“求其本心”与格物三方
10
作者 张兴 《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77-83,共7页
陆九渊深受孟子思想影响,将“本心”作为其核心学说,认为学者应该“求其本心”。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陆九渊所理解的《大学》“格物致知”的关键不在于“物”,而在于“心”,需要学者做到“隆师亲友”,即努力做到向老师学习,向好友请教... 陆九渊深受孟子思想影响,将“本心”作为其核心学说,认为学者应该“求其本心”。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陆九渊所理解的《大学》“格物致知”的关键不在于“物”,而在于“心”,需要学者做到“隆师亲友”,即努力做到向老师学习,向好友请教。陆九渊所理解的“格物”具体方法包含读书亲师友的为学之法、慎思于己的思考之法和审问明辨的问辨之法三个方面。陆九渊反对朱子的“支离”学说,强调本心的“贯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九渊 本心 格物致知 博学 慎思 问辨
下载PDF
本末甚明:论陆九渊对颜回之学的阐释
11
作者 杨抒漫 《台州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25-31,共7页
“本末”指《大学》提出的为学和修身所应当遵循的先后、始终之序列,其开端于“知止”,完成于“至善”。陆九渊以“本末甚明”概括颜回之学,并认为颜回之学的“本末甚明”体现在:其暗合于象山心学的发明本心、得其本心、复其本心的成己... “本末”指《大学》提出的为学和修身所应当遵循的先后、始终之序列,其开端于“知止”,完成于“至善”。陆九渊以“本末甚明”概括颜回之学,并认为颜回之学的“本末甚明”体现在:其暗合于象山心学的发明本心、得其本心、复其本心的成己进路,去私为这一过程提供保障,克己则使颜回最终实现复心、复礼、复理,进而成就仁德与至善。陆九渊对颜回之学的阐释不仅具有深厚的心学意蕴,强调本心在成己过程中的中枢作用,还影响了包括王阳明在内的后世心学家,亦与朱子理学形成有效对话,显发易简工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九渊 颜回 心学 本末
下载PDF
陆九渊教育哲学对现代教学的启示探究
12
作者 吴敏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40-42,共3页
陆九渊的教育思想与哲学思想密切相关,以“心即理”为内容的本体论作为出发点,将教育与人性发展相结合,在教育实践中,形成以“尊德性”与“学为人”为教育目的,以“主体立志反省”为主要教育方法,注重主体精神与践行,倡导因材施教,建立... 陆九渊的教育思想与哲学思想密切相关,以“心即理”为内容的本体论作为出发点,将教育与人性发展相结合,在教育实践中,形成以“尊德性”与“学为人”为教育目的,以“主体立志反省”为主要教育方法,注重主体精神与践行,倡导因材施教,建立起来一个以“心学”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哲学思想,在古代教育中产生过重要影响,对现代教育事业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九渊 教育思想 哲学思想 心学 启示
下载PDF
陆九渊的易学思想体系构成
13
作者 姜雅思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76-81,87,共7页
陆九渊易学思想自有其体系,从本体论来看,象山以此心、此理为太极,并将其解读为大中至正之道,强调太极作为形上道德本体的不易与变易。从宇宙论来看,象山易学对太极与阴阳的关系有其独到见解,他强调阴阳属于形上层面,并反对天人之间、... 陆九渊易学思想自有其体系,从本体论来看,象山以此心、此理为太极,并将其解读为大中至正之道,强调太极作为形上道德本体的不易与变易。从宇宙论来看,象山易学对太极与阴阳的关系有其独到见解,他强调阴阳属于形上层面,并反对天人之间、形上与形下之间的割裂。从工夫论来看,则认为道德修养体现在即损即复之中,私欲之洗涤减损,便是本心之恢复增益。象山工夫论的一损一复之间,又体现着简易的为学之方,而“简易”原则又指导着象山的易数研究。其“简易”的为学之方,与内外合一、心外无物的基本脉络统摄着整个象山易学思想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九渊 太极 易学 本体论 宇宙论
下载PDF
陆九渊的觉民行道功夫及其人生境界
14
作者 路鹏飞 《衡水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76-81,共6页
陆九渊肯定宇宙和自我的贯通性,强调主体之心是对宇宙的映照和认识,宇宙是心之主体所扩充的广度和维度。他推崇主体之心在联结自我和宇宙之间的作用,通过主动发明、创造本心来达到万物一体的圣贤纯一境界。他反对割裂人、事、物、理之... 陆九渊肯定宇宙和自我的贯通性,强调主体之心是对宇宙的映照和认识,宇宙是心之主体所扩充的广度和维度。他推崇主体之心在联结自我和宇宙之间的作用,通过主动发明、创造本心来达到万物一体的圣贤纯一境界。他反对割裂人、事、物、理之间的联系,强调它们之间的统一性和联系性,肯定了心外无物、万物一体的观点,打通了事物自身条理、社会伦理和人生境界的联结通道。其功夫多有针砭时弊的实践意义,陆九渊反对人们陷入追名逐利、徇情纵欲的泥潭中,提出发明本心的易简功夫,尤其是扩充内心的担当意识和道德责任。针对滞于言语、口谈虚论、强探力索的做法,他提出了进德修业则日充日明、冰释理顺的观点,认为知识并不必然导人向善,首先要确立人之为人的根本,才能驾驭知识导向善的结果,最终成为仁义之人,达到纯一之境和圣贤之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九渊 心学 觉民行道功夫 人生境界
下载PDF
易简工夫终久大——《周易》与陆九渊的心学 被引量:1
15
作者 石明庆 马斗成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18,共7页
陆九渊以心解《易》,以此为其心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展开寻找到经典根据。其心学的本体论、工夫论和境界论与其对《周易》天地人三才一体的理论、三陈九卦之序、《艮》卦"艮背行庭"之旨、太极本体的解释关系密切。他的心学智... 陆九渊以心解《易》,以此为其心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展开寻找到经典根据。其心学的本体论、工夫论和境界论与其对《周易》天地人三才一体的理论、三陈九卦之序、《艮》卦"艮背行庭"之旨、太极本体的解释关系密切。他的心学智慧也反过来丰富了《易》学的文化宝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九渊 心学 周易 易简
下载PDF
陆九渊“六经注我”的生命实践诠释学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文修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9-25,共7页
陆九渊提出:“六经注我,我注六经。”又说:“学苟知道,六经皆我注脚。”在他看来,六经乃圣人的“写心之书”。圣人之心与我之本心不异,如能照自己的本心天德去做,便是真能发挥六经者。堂堂正正地做人,是人生第一等的学问。因此人应致力... 陆九渊提出:“六经注我,我注六经。”又说:“学苟知道,六经皆我注脚。”在他看来,六经乃圣人的“写心之书”。圣人之心与我之本心不异,如能照自己的本心天德去做,便是真能发挥六经者。堂堂正正地做人,是人生第一等的学问。因此人应致力于道德实践,成就完美人格。果能如此,六经便成为自己的注脚。陆九渊无一部经学注疏之作,他以生命实践为经典诠释的形式,相比之下,儒者注经成了等而次之的学问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九渊 六经注我 生命实践 经典诠释
下载PDF
陆九渊佛教观考论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承贵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1-79,共9页
本文尝试研究儒士与佛教关系的另一视角,即由儒士对佛教的认知、理解与评价去考察儒士思想与佛教的关系。由这个角度考察陆九渊佛教观的结论是:佛教并非天生是异端;佛教既有不足,也有其独到的价值;在义利关系、出世入世和生死观等方面,... 本文尝试研究儒士与佛教关系的另一视角,即由儒士对佛教的认知、理解与评价去考察儒士思想与佛教的关系。由这个角度考察陆九渊佛教观的结论是:佛教并非天生是异端;佛教既有不足,也有其独到的价值;在义利关系、出世入世和生死观等方面,佛教与儒学具有根本性差异;陆九渊思想特征不是阳儒阴释,而是儒体佛用;陆九渊佛教观透显着于当今学术研究具有深刻启示的多重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九渊 佛教观 考论
下载PDF
论陆九渊《易》说 被引量:5
18
作者 黄黎星 《中国哲学史》 CSSCI 2004年第4期63-69,共7页
南宋哲学家陆九渊的"心学"思想体系中,多有依傍《易》论、融汇《易》理者在。对《周易》这部经典,陆九渊虽然没有进行系统的阐释,却以随机指点的"圆而神"的形式,发挥了许多精辟的论说。"无极""太极&... 南宋哲学家陆九渊的"心学"思想体系中,多有依傍《易》论、融汇《易》理者在。对《周易》这部经典,陆九渊虽然没有进行系统的阐释,却以随机指点的"圆而神"的形式,发挥了许多精辟的论说。"无极""太极"之辩、"乾坤易简"的原则性观念、"三才之道"的哲理内涵、《复》《艮》二卦及"三陈九卦"的义理精蕴、《周易》经传所示社会人事观等,构成了陆九渊《易》说的最主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 陆九渊 《周易》 易简 心学 哲学家 太极 “无极” 性观念 内涵
下载PDF
陆九渊对理想社会的构思 被引量:1
19
作者 范立舟 张伟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4期69-72,共4页
陆九渊对理想社会的构思□范立舟张伟陆九渊是南宋时期著名思想家,宋明理学中“心学”一派的开创者,他的思想成就不仅在于确立和阐发了道德超验的心学本体论,而且以此为认识基点,在社会政治方面亦颇多创见。其政治哲学和历史学说倾... 陆九渊对理想社会的构思□范立舟张伟陆九渊是南宋时期著名思想家,宋明理学中“心学”一派的开创者,他的思想成就不仅在于确立和阐发了道德超验的心学本体论,而且以此为认识基点,在社会政治方面亦颇多创见。其政治哲学和历史学说倾向于在解释世界的同时向社会提供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九渊 陆象山 理想社会 生命精神 “理” 道德行为 道德实践 土地兼并 理性精神 纲常伦理
下载PDF
陆九渊之冤:陆学在宋代非心学 被引量:4
20
作者 周炽成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5-63,共9页
以"心学"说陆九渊,早已成为一种惯性。不过,这事实上是一种新惯性。陆九渊从来没有以"心学"来概括自己的学问,在宋代也没有其他人以此来概括陆子的学问。到了晚明,有"陆王"的说法,但未有"陆王心学&q... 以"心学"说陆九渊,早已成为一种惯性。不过,这事实上是一种新惯性。陆九渊从来没有以"心学"来概括自己的学问,在宋代也没有其他人以此来概括陆子的学问。到了晚明,有"陆王"的说法,但未有"陆王心学"的说法。清代偶尔有人说"陆王心学",但它的流行实际上是二十世纪的事。现代学者滥用"陆王心学"话语,遮蔽了一个注重理的客观性、普遍性、公正性的陆九渊,也遮蔽了一个反对师心自用而主张小心翼翼的陆九渊,更遮蔽了他与王阳明的巨大分歧。以"三分"说宋明理学(张载是气本论的代表,程朱是理本论的代表,陆王是心本论的代表),未必能反映历史的实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九渊 心学 陆王心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