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1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为方法的“窑系”:中国陶瓷史体系建构的时间、空间和系统
1
作者 王洪伟 《艺术探索》 CSSCI 2024年第1期65-71,共7页
“窑系”是20世纪上半期中国陶瓷史学界创造的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概念。近年来,国内外陶瓷史学界对于“窑系”概念的形成、发展进行了细致梳理和深刻反思。基于时间性、空间性和系统性的“窑系”概念,在观照中国陶瓷历史面貌和现实... “窑系”是20世纪上半期中国陶瓷史学界创造的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概念。近年来,国内外陶瓷史学界对于“窑系”概念的形成、发展进行了细致梳理和深刻反思。基于时间性、空间性和系统性的“窑系”概念,在观照中国陶瓷历史面貌和现实实践、构建中国陶瓷史体系方面具有方法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窑系 时间性 空间性 系统性 中国陶瓷史体系
下载PDF
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中国陶瓷史》陶瓷文物图片说明英译研究——以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为视角
2
作者 张建平 朱艳萍 《景德镇陶瓷》 2024年第4期16-22,共7页
陶瓷文物是中国陶瓷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载体,其图片说明的英译质量对能否成功实现陶瓷文化传播有重要影响。中国艺术研究院方李莉教授的《中国陶瓷史》以艺术人类学的独特视角探讨了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历史和陶瓷经济、陶瓷文化的地区... 陶瓷文物是中国陶瓷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载体,其图片说明的英译质量对能否成功实现陶瓷文化传播有重要影响。中国艺术研究院方李莉教授的《中国陶瓷史》以艺术人类学的独特视角探讨了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历史和陶瓷经济、陶瓷文化的地区与国际交流,是目前关于中国陶瓷艺术研究的集大成的最新成果,插图达800余幅。2015年,该书入选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2023年,该书英译本The History of Chinese Ceramics在斯普林格出版集团出版。本文选取《中国陶瓷史》中的陶瓷文物图片说明实例,从生态翻译学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维”转换视角对其英译进行探讨,旨在探究翻译过程中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具体翻译策略及方法,以期为陶瓷文物说明的翻译提供有益借鉴,促进陶瓷文化的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文物 《中国陶瓷史 图片说明 生态翻译学 三维转换
下载PDF
中国陶瓷史研究的“地理学转向”
3
作者 王洪伟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3年第5期134-142,共9页
学术史上,在线性的历史分期及其阶段特征描述分析的中国陶瓷史研究主流之下,一直隐含着基于生产视角的陶瓷空间及其再生产研究,只是未获理论上的明晰化。20世纪50年代以降,以陈万里、冯先铭为代表的“窑系”研究;熊海堂基于东亚中日韩... 学术史上,在线性的历史分期及其阶段特征描述分析的中国陶瓷史研究主流之下,一直隐含着基于生产视角的陶瓷空间及其再生产研究,只是未获理论上的明晰化。20世纪50年代以降,以陈万里、冯先铭为代表的“窑系”研究;熊海堂基于东亚中日韩窑业技术交流视角的窑业文化交流层次说;以权奎山、任世龙、秦大树等为代表的陶瓷考古学者的窑业区系类型说;历史地理学者黄义军的历史瓷业地理学,以及最近兴起的“陶瓷文化圈”学说等,尝试推动中国陶瓷史研究的“空间转向”或“地理学转向”,极大丰富和提升中国陶瓷史的理论化水平,从更多元的视角和多向度观察还原古代中国窑业发展的历史原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陶瓷史 陶瓷文化 窑系 空间转向 地理学转向
下载PDF
窑业区系说:中国陶瓷史研究“空间转向”的考古学视角
4
作者 王洪伟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3年第2期126-136,共11页
器物形态类型学和地层学说是考古学区系类型理论的两大方法论基石,也是20世纪50年代以降逐渐兴起的中国陶瓷考古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在中国陶瓷考古研究史上,线性的分期研究是中国陶瓷史研究的主流,伴生着陶瓷史的纵向性研究,从生产和... 器物形态类型学和地层学说是考古学区系类型理论的两大方法论基石,也是20世纪50年代以降逐渐兴起的中国陶瓷考古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在中国陶瓷考古研究史上,线性的分期研究是中国陶瓷史研究的主流,伴生着陶瓷史的纵向性研究,从生产和市场视角的陶瓷空间及其变化的横向研究,一起构成中国陶瓷考古研究的两个主要学术使命。以权奎山、任世龙、秦大树为代表的中国陶瓷考古学者在窑址考古发掘的基础上,走出单一的“时代”“性质”“工艺”的线性时间研究,不断完善和发展着窑业区系类型说,推动中国陶瓷史研究的“空间转向”或“地理学转向”,极大丰富和提升了中国陶瓷史的理论化水平,从更多元的视角多向度观察和还原古代中国窑业发展的历史原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陶瓷史 考古学文化 窑业区系说 陶瓷 空间转向
下载PDF
“TCW-评论员式”教学模式融入“中国陶瓷史”课程研究
5
作者 江洲 《天工》 2023年第29期75-77,共3页
通过分析“中国陶瓷史”等高校艺术理论课程现状,发现高校艺术理论课程存在的困境,提出解决这个困境的方法,找寻以“TCW-评论员式”(“T”指“教”,“C”指“评”,“W”指“写”)教学模式为代表的解决思路,为高校艺术理论课程的有效实... 通过分析“中国陶瓷史”等高校艺术理论课程现状,发现高校艺术理论课程存在的困境,提出解决这个困境的方法,找寻以“TCW-评论员式”(“T”指“教”,“C”指“评”,“W”指“写”)教学模式为代表的解决思路,为高校艺术理论课程的有效实施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论员 教学模式 陶瓷史
下载PDF
陶瓷史叙事的历史源流
6
作者 姜秋月 《陶瓷》 CAS 2023年第5期84-86,共3页
陶瓷是我国中华文明重要的物质载体与精神载体,陶瓷史则是记载陶瓷发展的史料,通过文字的形式向大众呈现不同历史时期的民族特质、思想文化、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正是这些记载推动了我国文化的发展以及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在我国历史... 陶瓷是我国中华文明重要的物质载体与精神载体,陶瓷史则是记载陶瓷发展的史料,通过文字的形式向大众呈现不同历史时期的民族特质、思想文化、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正是这些记载推动了我国文化的发展以及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在我国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 陶瓷史 陶瓷文献
下载PDF
论古窑遗址的发掘保护与云南陶瓷史研究
7
作者 马佳 《陶瓷研究》 2023年第4期19-21,共3页
云南陶瓷史是中国陶瓷史的组成部分。云南陶瓷史研究中存有历史文献缺少与古窑遗址发掘滞后两个难点。古窑遗址的发掘和保护是云南陶瓷史研究的基础与关键。青花瓷器的断代、陶瓷生产工艺、生产组织方式、技艺文化的交流与互动都在很大... 云南陶瓷史是中国陶瓷史的组成部分。云南陶瓷史研究中存有历史文献缺少与古窑遗址发掘滞后两个难点。古窑遗址的发掘和保护是云南陶瓷史研究的基础与关键。青花瓷器的断代、陶瓷生产工艺、生产组织方式、技艺文化的交流与互动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古窑遗址的考古发掘及遗物研究。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投入人力与物力,组织科学考古发掘,并在有条件的基础上,建立考古遗址公园,促进地方文旅的深度发展,加强古窑遗址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陶瓷史 古窑遗址
下载PDF
由陶瓷史视野论紫砂陶的精神
8
作者 高英姿 《中国陶瓷工业》 CAS 2023年第4期28-32,共5页
从陶瓷发展历史视野看宜兴紫砂的源起和兴盛,可以视为陶文化的崛起和振兴。影响紫砂发展的关键因素决定了紫砂陶的精神特质,如紫砂陶与生俱来的民间艺术质朴精神,紫砂陶发展中工艺改革期形成的名陶工匠精神,紫砂陶中兴期由文人审美营造... 从陶瓷发展历史视野看宜兴紫砂的源起和兴盛,可以视为陶文化的崛起和振兴。影响紫砂发展的关键因素决定了紫砂陶的精神特质,如紫砂陶与生俱来的民间艺术质朴精神,紫砂陶发展中工艺改革期形成的名陶工匠精神,紫砂陶中兴期由文人审美营造的雅陶文化精神,也是影响现代和未来紫砂发展趋势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史 宜兴紫砂陶 精神特质
下载PDF
反观:以“他者”眼光重构中国陶瓷史体系——兼论方李莉中国陶瓷史研究的艺术人类学视角 被引量:8
9
作者 王洪伟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22-231,共10页
以方李莉为代表的中国陶瓷史的艺术人类学研究,以"他者"或"异文化"为研究方法策略,梳理其以当下陶瓷文明田野回望、还原古代中国陶瓷史旧观,以古代中国陶瓷的发散地反观原产地中国或汉族陶瓷的真实历史面貌,以宏观... 以方李莉为代表的中国陶瓷史的艺术人类学研究,以"他者"或"异文化"为研究方法策略,梳理其以当下陶瓷文明田野回望、还原古代中国陶瓷史旧观,以古代中国陶瓷的发散地反观原产地中国或汉族陶瓷的真实历史面貌,以宏观整体的中国文化史、艺术史、社会史、思想史透视微观的中国陶瓷史实际的"反观性"方法论意涵,重建新的中国陶瓷史框架体系,开创了中国陶瓷史研究借重现代人文社会科学前沿理论方法的新视野,具有典型的方法论意义。本文系统爬梳分析方李莉以艺术人类学视角重建中国陶瓷史框架体系的方法论优长及其局限,进而反思中国陶瓷史研究的方法论创新,以打造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陶瓷史 艺术人类学 方法论 反观
下载PDF
全球化下的学科融合与新历史观——方李莉《中国陶瓷史》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
10
作者 安丽哲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0-85,共6页
本文是对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北京大学考古研究中心和齐鲁书社协办的"全球化与新历史观——方李莉《中国陶瓷史》新书发布会暨研讨会"的综述。与会专家认为,方李莉的《中国陶瓷史》是在一种自觉的学术追求之下完成的重要著... 本文是对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北京大学考古研究中心和齐鲁书社协办的"全球化与新历史观——方李莉《中国陶瓷史》新书发布会暨研讨会"的综述。与会专家认为,方李莉的《中国陶瓷史》是在一种自觉的学术追求之下完成的重要著述,这部《中国陶瓷史》与前人写作的不同,在于它不是一个单纯的陶瓷发展历史,而是通过这部陶瓷史反映中国自有陶瓷以来的,自有文字以来的整个历史文化,从中可以读到中国生产技术发展的历史,也可以读到思想发展的历史和可审美发展的历史。与会专家对方李莉在全球化的视野下采用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关照陶瓷史的研究方法与前景给予赞同,并进行了交流,激发出更多新问题,这极有可能成为未来相关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李莉 中国陶瓷史 研讨会综述
下载PDF
中华传统陶瓷装饰彩绘技艺研究—评《中国陶瓷史》(增订版)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晓兰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127-127,共1页
我国陶瓷艺术之所以受到世界各国青睐,与我国陶瓷工艺精彩纷呈的造型和各类装饰彩绘风格有着紧密的关系。陶瓷装饰彩绘给人们带来了审美享受,从陶瓷的造型、彩绘技艺、彩绘图案的内容和形式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能够使更多人深入了解中... 我国陶瓷艺术之所以受到世界各国青睐,与我国陶瓷工艺精彩纷呈的造型和各类装饰彩绘风格有着紧密的关系。陶瓷装饰彩绘给人们带来了审美享受,从陶瓷的造型、彩绘技艺、彩绘图案的内容和形式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能够使更多人深入了解中华传统陶瓷装饰彩绘艺术,以促进我国陶瓷彩绘艺术水平的提高,从而弘扬华夏陶瓷文化遗产。为此,由叶民撰写、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年出版的《中国陶瓷史》(增订版)一书,对研究我国传统陶瓷装饰彩绘技艺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作者从陶瓷工艺学的角度,对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陶瓷烧制工艺进行了论证,对陶瓷存在的一些重大疑难问题,通过一些可靠的科学根据进行了论述,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与观点。该书还从历史角度对我国陶瓷史进行了叙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装饰 陶瓷工艺学 陶瓷彩绘 烧制工艺 中国陶瓷史 增订版 审美享受 三联书店
下载PDF
以理论自觉重构中国陶瓷史研究新体系——兼评《中国陶瓷史研究方法论反思》 被引量:1
12
作者 蔡玉硕 孙金杰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90-92,共3页
在陶瓷学术研究中,王洪伟不仅是致力于钧窑学学科建设的先行者,也是钧窑综合性研究学派的代表性人物。他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理论自觉,致力于从现代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前沿理论方法等多元视角,构建中国陶瓷史研究新体系,在综合性、... 在陶瓷学术研究中,王洪伟不仅是致力于钧窑学学科建设的先行者,也是钧窑综合性研究学派的代表性人物。他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理论自觉,致力于从现代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前沿理论方法等多元视角,构建中国陶瓷史研究新体系,在综合性、跨学科研究中国陶瓷史上有开拓之功。《中国陶瓷史研究方法论反思》是王洪伟十余年中国陶瓷史研究“跨学科”转向、“社会科学”转向的学术新成果,也是反思中国陶瓷史研究方法论的一个阶段性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觉 理论自觉 钧窑学 中国陶瓷史 方法论反思
下载PDF
钧行天下——孔家钧窑于中国陶瓷史的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洪伟 《理财(经济)》 2018年第2期86-88,共3页
钧瓷作为河南禹州独有的国之瑰宝,始于唐,盛于宋.造型端庄,纹饰简洁,线条流畅,釉厚浑活,以“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著称于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
关键词 钧瓷 瓷器 中国陶瓷史 孔家钧窑
下载PDF
方李莉著《中国陶瓷史》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永健 《中国艺术时空》 2016年第1期124-126,共3页
人类学里面最重要的关键词就是"异文化"与"他者",其核心思想就是要将遥远他乡的"异文化"和"他者"的文化作为反射本文化的镜子,从中得到反思,并以此促使本文化的进步。而传统人类学概念中的"异文化"都是以地理空间的距离来划分... 人类学里面最重要的关键词就是"异文化"与"他者",其核心思想就是要将遥远他乡的"异文化"和"他者"的文化作为反射本文化的镜子,从中得到反思,并以此促使本文化的进步。而传统人类学概念中的"异文化"都是以地理空间的距离来划分的,但时间也能造成文化上的隔阂及陌生,相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讲,古人的世界,古人的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陶瓷史 地理空间 李莉 陶瓷 中国的瓷器 原始陶器 粉彩瓷 思想意识 彩绘瓷 手工技艺
下载PDF
让陶瓷史教学走进博物馆
15
作者 李馥颖 《美术大观》 2009年第7期150-150,共1页
现在的中国陶瓷史课程,多是按历史年代顺序,以文字和图片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多媒体教学。这在理论教学中是常见的,但对艺术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陶艺专业,这种教学模式稍显单一和枯燥,而博物馆则是实践教学最理想的课堂。各地的博物馆... 现在的中国陶瓷史课程,多是按历史年代顺序,以文字和图片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多媒体教学。这在理论教学中是常见的,但对艺术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陶艺专业,这种教学模式稍显单一和枯燥,而博物馆则是实践教学最理想的课堂。各地的博物馆都拥有不同种类和数量的珍贵瓷器,学生到博物馆中与文物瓷器进行近距离的接触,是掌握陶艺历史和理论知识的捷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 博物馆 陶瓷史 年代 实践教学 理论教学 教学模式 艺术性
下载PDF
耀州窑与黄堡陶瓷史
16
作者 杨东晨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1989年第3期39-40,共2页
读梁观登同志《对耀州窑发展史的几点看法》(下称“看法”),使我对一些问题加深了思考。现就耀州窑与黄堡陶瓷史(或铜川陶瓷发展史)再述管见,与诸同志共勉。一、耀州窑的概念所谓耀州窑,是由地名而来。
关键词 耀州窑 黄堡 陶瓷史 陶瓷发展 三彩 窑神庙 陶瓷 考古界 清雍正 唐昭宗
下载PDF
被忽略千年的潮州青瓷——兼谈“潮州窑”在中国陶瓷史的“地位”论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光远 《中国陶瓷》 CAS CSCD 2001年第5期49-52,共4页
本文通过诸多史实记载和考古资料 ,探讨和验证“潮州青瓷”及“潮州窑”的历史存在和“地位”。
关键词 潮州青瓷 潮州窑 “地位论” 中国 陶瓷史 陶瓷制品
下载PDF
论陶瓷书法美学在中国陶瓷史的地位 被引量:2
18
作者 施国卿 《陶瓷研究》 2011年第3期70-71,共2页
陶瓷书法是指以陶瓷为书法载体,进行有目的、有要求、按照一定的形式规格,以文字为装饰内容与表现形式的艺术形式。陶瓷书法作为陶瓷装饰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性质、艺术形式、艺术规律与艺术效果。因此,陶瓷书法表现出的... 陶瓷书法是指以陶瓷为书法载体,进行有目的、有要求、按照一定的形式规格,以文字为装饰内容与表现形式的艺术形式。陶瓷书法作为陶瓷装饰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性质、艺术形式、艺术规律与艺术效果。因此,陶瓷书法表现出的美学价值是这一种艺术形式的根本体现。本文以陶瓷书法的美学价值为研究对象,从陶瓷书法的心理学观、社会学观、哲学观等方面探讨陶瓷书法美学在中国陶瓷史的地位,试图在陶瓷书法美学这一研究领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价值 陶瓷史 书法 中国 艺术形式 陶瓷装饰 组成部分 艺术效果
下载PDF
中国陶瓷史的华彩篇章:江西吉安市博物馆吉州窑瓷器赏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希朗 《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96-298,300,共4页
吉州窑遗址位于中国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永和镇,二十四座窑包保存完整。吉安自隋至元初称吉州,永和属吉州管辖,故称吉州窑。吉州窑创烧于晚唐、五代,发展于北宋,极盛于南宋,元代后期逐渐衰落,历时500余年。吉州窑烧造历史悠久、规模庞大... 吉州窑遗址位于中国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永和镇,二十四座窑包保存完整。吉安自隋至元初称吉州,永和属吉州管辖,故称吉州窑。吉州窑创烧于晚唐、五代,发展于北宋,极盛于南宋,元代后期逐渐衰落,历时500余年。吉州窑烧造历史悠久、规模庞大,是一座在世界上具有区域影响力的著名民间窑场。吉州窑位于黄金水道赣江之滨,上溯赣州、广州,下达南昌、九江、上海,地理位置优越。吉州窑旁丰富的瓷土和充足的松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州窑 吉安市博物馆 中国陶瓷史 华彩篇 黑釉瓷 圈足 木叶纹 绿釉 釉下彩 底径
下载PDF
《石湾陶瓷史》开始编撰
20
作者 王光雷 《陶瓷》 CAS 2013年第13期69-69,共1页
6月20日,《石湾陶瓷史》编撰工作座谈会在广东宏陶陶瓷有限公司会议室召开。原广东佛陶集团董事长周棣华,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钟汝荣,佛山陶瓷美术学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刘孟涵,佛山楹联学会名誉会长何炽垣、副会长何汝文,华夏陶瓷... 6月20日,《石湾陶瓷史》编撰工作座谈会在广东宏陶陶瓷有限公司会议室召开。原广东佛陶集团董事长周棣华,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钟汝荣,佛山陶瓷美术学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刘孟涵,佛山楹联学会名誉会长何炽垣、副会长何汝文,华夏陶瓷网总编辑刘小明等专家出席,主要讨论了《石湾陶瓷史》的编写计划,并重点探讨了当代部分所涵盖的内容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史 编撰 艺术大师 中国陶瓷 陶瓷美术 副会长 会议室 董事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