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8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陇东地区北周隋代菩萨造像特征研究
1
作者 吴荭 《美术大观》 2024年第4期43-49,共7页
陇东地区是中国佛教美术发展的重要地域,境内出土的北朝晚期至隋代造像以泾川龙兴寺出土为代表,是认识陇东甚至中原北方西部地区此阶段造像的重要资料。其中的单体圆雕菩萨造像特征明显。本文从菩萨像尊格判定、服饰、装饰物样式等方面... 陇东地区是中国佛教美术发展的重要地域,境内出土的北朝晚期至隋代造像以泾川龙兴寺出土为代表,是认识陇东甚至中原北方西部地区此阶段造像的重要资料。其中的单体圆雕菩萨造像特征明显。本文从菩萨像尊格判定、服饰、装饰物样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与周边长安、南朝造像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 北周隋代 菩萨 特征 源流
下载PDF
隋代莫高窟壁画菩萨像璎珞造型在首饰设计中的应用
2
作者 侯若阳 徐可 郝亮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 CAS 2024年第3期76-84,共9页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推进,首饰设计产业面临着国际竞争,具有民族特色的设计是保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敦煌莫高窟壁画菩萨像璎珞融合了外来宗教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从隋代开始出现了与前代差异明显的新风格,极富创造性,对现代首饰设计...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推进,首饰设计产业面临着国际竞争,具有民族特色的设计是保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敦煌莫高窟壁画菩萨像璎珞融合了外来宗教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从隋代开始出现了与前代差异明显的新风格,极富创造性,对现代首饰设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以隋代莫高窟壁画菩萨像璎珞造型为基础设计制作了《鸣沙踏歌》首饰,提取了隋代407窟和420窟中的壁画菩萨像璎珞,采用短璎珞、中璎珞和“U形+延长链+八字形”长璎珞相结合的造型;采用380窟三兔共耳藻井中的蓝、绿、红配色,利用铜、玛瑙、蝶贝、天河石等材料,设计出具有表现隋代莫高窟壁画菩萨像璎珞造型美感的现代首饰。将莫高窟壁画菩萨像璎珞的造型和色彩应用在现代首饰设计中,顺应了首饰设计民族化和时代发展潮流,是对莫高窟艺术传播与保护的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 菩萨璎珞 造型 首饰设计 隋代
下载PDF
隋代文武二舞述论
3
作者 蔡菲 田可文 《北方音乐》 2024年第2期34-43,共10页
文武二舞是在周代礼乐制度下形成的雅乐舞,自周代“六代乐舞”始分文武二舞至历代相沿,虽历经秦汉时期的嬗变又陷于魏晋南北朝时的更迭却一直成为宫廷雅乐舞的主体与典范。隋代作为结束南北战乱和分裂局面,进而使国家走向大一统的朝代,... 文武二舞是在周代礼乐制度下形成的雅乐舞,自周代“六代乐舞”始分文武二舞至历代相沿,虽历经秦汉时期的嬗变又陷于魏晋南北朝时的更迭却一直成为宫廷雅乐舞的主体与典范。隋代作为结束南北战乱和分裂局面,进而使国家走向大一统的朝代,在恢复汉魏旧俗重塑礼乐制度的治国理念下开展了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乐议,这场被称为“开皇乐议”的音乐讨论直接促成了隋代文武二舞的建制。隋代文武二舞的构建虽追溯周礼之源,但在规制上寻求了一种兼容南北文化传统又经世致用的路径,使得唐代乃至后世文武二舞的发展皆是在其舞制规范和理念上的延伸与创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代 雅舞 文舞 武舞
下载PDF
隋代登歌的历史渊源及其施用探析
4
作者 杨成秀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9,共14页
登歌是雅乐的重要内容,本取登堂而歌之意,其通过表演空间的定位,体现“贵人声”的思想,在西周大祭祀、大飨、乡饮酒礼等礼仪中均有体现。汉魏以后,伴随五礼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登歌逐渐固定成为礼仪用乐中与宫悬相区别的、具有一定乐器组... 登歌是雅乐的重要内容,本取登堂而歌之意,其通过表演空间的定位,体现“贵人声”的思想,在西周大祭祀、大飨、乡饮酒礼等礼仪中均有体现。汉魏以后,伴随五礼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登歌逐渐固定成为礼仪用乐中与宫悬相区别的、具有一定乐器组合及歌唱的特定表演类型,唐宋之际被广泛运用于吉礼、嘉礼、宾礼等重大礼仪中。据史籍记载,隋代登歌吸纳了魏晋南北朝礼乐变革的成果,在乐器构成和施用制度上为后续在唐宋时代的发展奠定了基本轮廓,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歌 魏晋南北朝 隋代
下载PDF
隋代区域性“道”探微
5
作者 章鸿昊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2-16,共5页
北朝区域性“道”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有固定的区划,具备巡省和军事功能。隋初将行台省与“道”相结合,构建起军政合一的一元化体系,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统一后,隋中央政府根据版图需要,在外围设置以方位命名的“道”,在统... 北朝区域性“道”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有固定的区划,具备巡省和军事功能。隋初将行台省与“道”相结合,构建起军政合一的一元化体系,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统一后,隋中央政府根据版图需要,在外围设置以方位命名的“道”,在统治核心周边的内围设置以州郡命名的“道”,各“道”功能根据中央外派使职职能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代 总管 行台 行政区划
下载PDF
北朝至隋代冀南豫北地区陶瓷手工业的发展进程
6
作者 李鑫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57-63,共7页
磁州窑兴起于9世纪末,其所在的冀南豫北地区陶瓷手工业的兴起可追溯至北朝到隋代,至宋元时期已为北方地区制瓷业的中心之一。追索冀南豫北地区在北朝至隋代这一时期的陶瓷手工业发展进程可知,随着东魏迁都,邺城及周边地区承继北魏洛阳... 磁州窑兴起于9世纪末,其所在的冀南豫北地区陶瓷手工业的兴起可追溯至北朝到隋代,至宋元时期已为北方地区制瓷业的中心之一。追索冀南豫北地区在北朝至隋代这一时期的陶瓷手工业发展进程可知,随着东魏迁都,邺城及周边地区承继北魏洛阳的生产传统成为北方地区低温铅釉陶器的生产中心。同时伴随着南方青瓷技术的北传,邺城及周边地区的低温铅釉陶器生产在北齐时于技术上实现了新突破,并在北齐后期创烧了青瓷。由于青瓷和釉陶生产技术的互动、交融,进而为白瓷的创烧创造了必要的技术条件。随着北周灭北齐之后邺城地区人口的大量南迁,安阳一跃成为北方地区的瓷业生产中心,并在隋代创烧了白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朝 隋代 冀南豫北 陶瓷手工业
下载PDF
陕西隋代裴政墓发掘简报
7
作者 许卫红 张杨力铮 狄明(摄影/绘图)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1-69,共9页
2020年6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于西咸新区秦汉新城龚东村北发掘一批隋唐时期墓葬,其中M8保存较好,出土墓志一合。志主为《北史》《隋书》记载的河东裴氏家族成员裴政,于隋开皇二年入葬。该墓虽遭盗扰,但仍出土随葬品一百余件,墓志的出土... 2020年6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于西咸新区秦汉新城龚东村北发掘一批隋唐时期墓葬,其中M8保存较好,出土墓志一合。志主为《北史》《隋书》记载的河东裴氏家族成员裴政,于隋开皇二年入葬。该墓虽遭盗扰,但仍出土随葬品一百余件,墓志的出土一方面能够确认隋初墓葬形制、器物的标型,另一方面志文内容可证多处史料讹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代墓葬 河东裴氏 裴政
下载PDF
隋代张綝薛世兰夫妇墓志研究
8
作者 罗火金 张文明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1期10-14,共5页
张綝墓志与其夫人墓志主要记载了张綝夫妇两个家族的部分世系,以及两人的生平与事迹。张綝从16岁开始,跟随北魏天柱大将军尔朱荣、西魏宇文泰、北周章武孝公宇文导、赵王宇文招、杞国公宇文亮等权贵勋臣为官。在皇权倾轧、政权动荡的北... 张綝墓志与其夫人墓志主要记载了张綝夫妇两个家族的部分世系,以及两人的生平与事迹。张綝从16岁开始,跟随北魏天柱大将军尔朱荣、西魏宇文泰、北周章武孝公宇文导、赵王宇文招、杞国公宇文亮等权贵勋臣为官。在皇权倾轧、政权动荡的北朝时期,张綝不但保全了性命,官职爵位也步步升迁。进入隋朝之后,张綝的爵位由侯爵升为公爵。张綝墓志对研究北朝至隋代皇权更迭的情况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代 张綝 家族 墓志
下载PDF
浅析隋代白瓷技艺的创新发展--以隋代邢窑白瓷为例
9
作者 马莉 焦阳 《佛山陶瓷》 CAS 2024年第7期132-134,共3页
邢窑是我国生产白瓷最早的窑场之一,根据考古勘探和史料记载,邢窑遗址主要分布于河北省内丘县、临城县、信都区三地境内的太行山东麓丘陵和平原交接地带长约60公里,宽约30公里的狭长地带内,邢窑的烧造历史可追溯至南北朝的北齐时期,当... 邢窑是我国生产白瓷最早的窑场之一,根据考古勘探和史料记载,邢窑遗址主要分布于河北省内丘县、临城县、信都区三地境内的太行山东麓丘陵和平原交接地带长约60公里,宽约30公里的狭长地带内,邢窑的烧造历史可追溯至南北朝的北齐时期,当时以南方为主流的青瓷占据主导地位,邢白瓷的烧制成功,对后世的制瓷体系的发展影响巨大,随着白瓷烧造发展壮大,形成了“南青北白”鼎立的制瓷格局。本文试从隋代邢窑白瓷技艺特点窥见隋代白瓷技艺的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代 邢窑 白瓷
下载PDF
山东地区出土的隋代瓷器研究
10
作者 陈魁 秦超超 《山东陶瓷》 CAS 2024年第5期40-52,共13页
山东地区出土隋代的瓷器种类丰富、数量较多,通过调查和搜集山东地区隋代瓷窑遗址及墓葬出土瓷器情况,发现隋代瓷窑遗址主要集中于淄博市、泰安市、济宁市、枣庄市、临沂市;通过对出土瓷器进行类型学分析,比较器物的形态变化,推测其可... 山东地区出土隋代的瓷器种类丰富、数量较多,通过调查和搜集山东地区隋代瓷窑遗址及墓葬出土瓷器情况,发现隋代瓷窑遗址主要集中于淄博市、泰安市、济宁市、枣庄市、临沂市;通过对出土瓷器进行类型学分析,比较器物的形态变化,推测其可能来源地。通过对比窑址和墓葬等其他遗迹出土瓷器,发现中陈郝窑和宋家村窑为隋代瓷器烧造的核心区,其产品不仅供应周边地区,较为高档的器物还流通到较远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 隋代 瓷器
下载PDF
隋代江都“长阜苑”试考
11
作者 魏旭 秦宗林 《江苏地方志》 2024年第3期45-47,共3页
江都为隋炀帝时期的陪都,文献中仅见只言片语的记载。除了隋炀帝墓外,在今扬州地区并未留下更多清晰的隋陪都痕迹,后人也难以认识到扬州作为陪都地位的历史全貌。而《太平寰宇记》中关于“长阜苑”的记载,为研究隋代江都提供了珍贵的资... 江都为隋炀帝时期的陪都,文献中仅见只言片语的记载。除了隋炀帝墓外,在今扬州地区并未留下更多清晰的隋陪都痕迹,后人也难以认识到扬州作为陪都地位的历史全貌。而《太平寰宇记》中关于“长阜苑”的记载,为研究隋代江都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本文试以此为线索,分析长阜苑的性质、范围等相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寰宇记》 隋炀帝 江都 扬州地区 陪都 隋代 记载
下载PDF
盛世开皇、巍巍相州 安阳隋代麴庆夫妻合葬墓
12
作者 胡玉君(文/图) 《大众考古》 2024年第2期20-26,共7页
2020年4-6月,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抢救性发掘了隋代麴庆夫妻合葬墓。该墓建造于隋开皇十年(590年),为长斜坡墓道“甲”字形单室砖墓,由墓道、甬道、墓门、墓室、石棺床等组成,出土瓷器、素烧瓷模型、素烧瓷俑、素烧瓷镇墓兽、石俑、墓... 2020年4-6月,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抢救性发掘了隋代麴庆夫妻合葬墓。该墓建造于隋开皇十年(590年),为长斜坡墓道“甲”字形单室砖墓,由墓道、甬道、墓门、墓室、石棺床等组成,出土瓷器、素烧瓷模型、素烧瓷俑、素烧瓷镇墓兽、石俑、墓志等文物338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抢救性发掘 镇墓兽 开皇 夫妻合葬墓 石棺床 隋代 烧瓷 出土瓷器
下载PDF
隋代宫人的膺选标准与社会期许——以隋代宫人墓志铭为基本素材 被引量:10
13
作者 周晓薇 王其祎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6-63,共8页
墓志铭记录人的生平,最容易掩瑕录美,然而墓志铭的描述又往往烙印着社会的理性,着意流露并代表着当世的道德风尚观念。隋代宫人的膺选标准主要表现在容貌美丽、品性柔顺、出身良家、德才兼备等几个方面。每位宫人入选标准的求大同而存小... 墓志铭记录人的生平,最容易掩瑕录美,然而墓志铭的描述又往往烙印着社会的理性,着意流露并代表着当世的道德风尚观念。隋代宫人的膺选标准主要表现在容貌美丽、品性柔顺、出身良家、德才兼备等几个方面。每位宫人入选标准的求大同而存小异,实际上正反映了隋代社会对膺选宫人的诸多理想化期许,因而也正可以藉以探讨和考查隋代社会对宫人阶层的一般理想化审视,并为进一步了解隋代社会对女性道德规范与妇德准则的认识提供史料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代 宫人 膺选标准 隋代墓志铭
下载PDF
隋代墓葬所见隋代农业生产和地区差异 被引量:2
14
作者 石文嘉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25,共4页
隋代建立之后,农业较前代有了较大的恢复和发展。本文以墓葬资料为基础,通过对墓葬中所见农业相关实物资料的梳理,分析隋代农具、农业设施和家禽家畜饲养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隋代北方农业的地区差异和区域互动。
关键词 隋代墓葬 隋代农业 地区差异 区域互动
下载PDF
隋代诗歌的文化渊源
15
作者 康震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68-69,共2页
关键词 隋代诗歌 文化渊源 隋代文化 北齐文化 诗歌创作 唐代文学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发展趋势 初唐文学 隋代文学
下载PDF
隋代菩萨立像衣着饰物 被引量:7
16
作者 八木春生 李梅 赵声良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0,125-129,共10页
本文所述的隋代菩萨造像,分布于华北各地,衣饰繁复华丽,通体遍饰璎珞以及其他垂饰;其中也存在地区差异,如原北齐与北周领地的璎珞就有区别。隋朝前期出现新形式的菩萨造像,虽不能称为统一样式,但已存在统一迹象。本文以原北齐、北周领... 本文所述的隋代菩萨造像,分布于华北各地,衣饰繁复华丽,通体遍饰璎珞以及其他垂饰;其中也存在地区差异,如原北齐与北周领地的璎珞就有区别。隋朝前期出现新形式的菩萨造像,虽不能称为统一样式,但已存在统一迹象。本文以原北齐、北周领地为考察范围,概观各地区隋代前期菩萨造像,阐述各个地区的特征,由此分析华北地区东西造像的差异及其相互影响关系,进而论述通体遍饰璎珞菩萨造像出现的时代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代 菩萨像装饰 西安 山东
下载PDF
巴蜀隋代佛教石窟艺术初探 被引量:6
17
作者 龙红 邓新航 王玲娟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4-131 226,226,共9页
隋代巴蜀佛教石窟分布散、规模小,以摩崖龛像为主,尤以巴中石窟装饰精美的佛帐形龛最为突出。比较而言,人形化天龙八部群像和以主尊形式表现的定光佛在中原北方造像中颇为鲜见。巴蜀隋代造像较多地承继了北周造像艺术的风格特征,并有机... 隋代巴蜀佛教石窟分布散、规模小,以摩崖龛像为主,尤以巴中石窟装饰精美的佛帐形龛最为突出。比较而言,人形化天龙八部群像和以主尊形式表现的定光佛在中原北方造像中颇为鲜见。巴蜀隋代造像较多地承继了北周造像艺术的风格特征,并有机融合北齐、南朝造像的诸多"优秀基因",从而体现出代表新王朝统一后气势恢宏、雄迈劲健和装饰华美的艺术精神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蜀 隋代 佛教石窟
下载PDF
隋代弘农华阴杨氏家族再考述 被引量:7
18
作者 龙仕平 毛远明 《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9-127,共9页
自清宣统二年(1910)杨胤墓志出土以来,近一个世纪间陕西弘农华阴杨氏家族墓志纷纷现世。当我们把出土墓志材料与传世文献进行对比时,就会发现两种史料存在诸多不相吻合的地方,对于考订杨氏家族谱系及相关问题留下不少疑点:第一,... 自清宣统二年(1910)杨胤墓志出土以来,近一个世纪间陕西弘农华阴杨氏家族墓志纷纷现世。当我们把出土墓志材料与传世文献进行对比时,就会发现两种史料存在诸多不相吻合的地方,对于考订杨氏家族谱系及相关问题留下不少疑点:第一,杨懿第五子是杨津还是杨唪?第二,华阴杨氏族源、族望如何?史、志不合谁是谁非?诸杨之难始末怎样?第三,杨懿与杨德是什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氏家族 考述 隋代 宣统二年 传世文献 家族谱系 墓志 出土
下载PDF
隋代独孤皇后与佛教关系述论 被引量:3
19
作者 杜斗城 吴通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4-62,2,共9页
隋代独孤皇后,不仅是隋文帝朝政治系统中的核心人物,也是隋朝皇室中一位敬信佛教的重要人物。这位有着浓厚佛教色彩名字的皇后,长期听受入宫僧尼讲经说法,从名僧法纯受菩萨戒;向僧人和寺院布施大量财物,为亲人及尼姑建立寺院四座,施造&q... 隋代独孤皇后,不仅是隋文帝朝政治系统中的核心人物,也是隋朝皇室中一位敬信佛教的重要人物。这位有着浓厚佛教色彩名字的皇后,长期听受入宫僧尼讲经说法,从名僧法纯受菩萨戒;向僧人和寺院布施大量财物,为亲人及尼姑建立寺院四座,施造"一切经"用以流通供养,并参与了隋文帝分舍利事件;其过世后,被认为往生西方极乐净土,隋文帝广延大德行道超度,并为其营造了当时全国规模最大的寺院。所有这些在"正史"中是几乎看不到的,特别是其施造佛经在敦煌藏经洞的发现,意义重大。文本涉及的独孤皇后与佛教的很多重要问题,可补"正史"记载之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隋代 独孤皇后 弘法 信仰
下载PDF
隋墓志刻饰图案中的稀见纹样——以《隋代墓志铭汇考》为基本案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晓薇 王菁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4-83,共10页
关键词 墓志铭 隋代 图案 案例 纹样 古绘画 归类分析 艺术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