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9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LR、粪便隐血试验及中性粒细胞对腹型过敏性紫癜胃肠道出血的预测及对危险分层的预警作用
1
作者 韦凯扬 许生民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4年第9期1098-1102,共5页
目的探究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粪便隐血试验及中性粒细胞对腹型过敏性紫癜(HSP)胃肠道出血的预测,分析对危险分层的预警作用,为临床病情评估预测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113例腹型HSP患者,根据住院期间... 目的探究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粪便隐血试验及中性粒细胞对腹型过敏性紫癜(HSP)胃肠道出血的预测,分析对危险分层的预警作用,为临床病情评估预测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113例腹型HSP患者,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胃肠道出血分为出血组(42例)、未出血组(71例),比较就诊时两组PLR、粪便隐血试验及中性粒细胞,分析其对腹型HSP胃肠道出血的影响,及对胃肠道出血的预测价值。根据Blatchford评分评估胃肠道出血危险分层,分为低危(<6分,29例)、中高危(≥6分,13例),比较不同危险分层PLR、粪便隐血试验及中性粒细胞,并分析与危险分层的相关性及对危险分层的预警作用。结果出血组PLR、中性粒细胞计数水平及隐血试验阳性率均高于未出血组(P<0.05);PLR(OR值=3.198)、隐血试验阳性(OR值=2.874)、中性粒细胞(OR值=2.933)为腹型HSP胃肠道出血的影响因素(P<0.05);中高危患者PLR、中性粒细胞计数水平及隐血试验阳性率均高于低危患者(P<0.05);PLR、粪便隐血试验、中性粒细胞计数联合预测腹型HSP胃肠道出血的AUC值最大,为0.932(95%CI:0.869~0.971)(P<0.05);PLR(r值=0.627)、粪便隐血试验(r值=0.684)、中性粒细胞(r值=0.714)与腹型HSP胃肠道出血危险分层均呈正相关(P<0.05);PLR≥1.17×10^(9)/L、粪便隐血试验阳性、中性粒细胞计数≥7.32×10^(9)/L可显著区分腹型HSP胃肠道出血中高危风险(P<0.05)。结论PLR、粪便隐血试验及中性粒细胞对患者胃肠道出血有较高预测价值,且与腹型HSP胃肠道出血危险分层相关,对危险分层具有一定预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粪便隐血试验 中性粒细胞 胃肠道出血 Blatchford评分 相关性
下载PDF
粪便隐血试验在体检人群中对大肠癌早期筛查的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罗林飞 李洪 黄紫庆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43-48,共6页
目的研究免疫化学法粪便隐血试验(FIT)在体检人群中大肠癌早期筛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该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人群,收集行FIT患者的基本资料,根据内镜下有无新生物、FIT检测值、新生物直径及位置进行分组;采用单样... 目的研究免疫化学法粪便隐血试验(FIT)在体检人群中大肠癌早期筛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该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人群,收集行FIT患者的基本资料,根据内镜下有无新生物、FIT检测值、新生物直径及位置进行分组;采用单样本K-S检验、Kruskal-Wallis H检查、χ^(2)检验进行组间统计分析,Spearman法分析双变量关系,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性别、年龄及新生物病理类型、位置、直径、个数对FIT的预测价值。结果315例患者满足FIT>100 ng/mL并完成肠镜检查,包括大肠癌(腺癌)19例,腺瘤性息肉94例,增生性息肉59例,正常及其他疾病143例,男性大肠癌发病比率高于女性(χ^(2)=15.74,P<0.01)。FIT检测值平均中位水平:肿瘤组>腺瘤性息肉组>无新生物组>增生性息肉组,除无新生物组与增生性息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6),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FIT检测值的增加,肠镜正常和增生性息肉的占比下降,腺瘤和腺癌的占比升高(P<0.01)。新生物直径中位水平:肿瘤组>腺瘤性息肉组>增生性息肉组(P<0.01)。随着新生物直径的增加,增生性息肉百分比下降,肿瘤所占比例增加(P<0.01)。左半结肠发病率显著高于结肠其他部位(P<0.01)。双变量相关分析显示,FIT检测值与新生物病理类型、直径、个数呈正相关(r=0.291、0.591、0.354,P<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新生物病理类型、直径、个数是影响FIT检测值的独立影响因素,线性方程式为Y=-584.875+319.315×1+264.241×2+109.942×3(×1、×2、×3分别代表新生物病理类型、直径、个数),P<0.01。结论FIT能够有效应用于大肠癌的早期筛查,其检测值高低与肠道新生物癌变程度、直径呈正相关,男性患者、左半结肠病变、大直径新生物易发生癌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粪便隐血试验 早期筛查 体检
下载PDF
结直肠癌患者采用粪便隐血试验与CEA、CA50、CA199、CA724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黄金成 金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60-0063,共4页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采用粪便隐血试验和CEA、CA50、CA199、CA724(即血清癌胚抗原、糖类抗原)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在医院接受检查的疑似结直肠癌患者276例,其中176例确诊为结直肠癌并将其作为B组,另外100例作为A组,收录时间:2021.1至2023...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采用粪便隐血试验和CEA、CA50、CA199、CA724(即血清癌胚抗原、糖类抗原)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在医院接受检查的疑似结直肠癌患者276例,其中176例确诊为结直肠癌并将其作为B组,另外100例作为A组,收录时间:2021.1至2023.5,于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对A、B组受检者进行粪便隐血试验和CEA、CA50、CA199、CA724检测。统计并比较两组受检者各项指标数据。结果 比较后,B组肿瘤标志物各项水平较A组,处于更高水平,经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CEA与CA50、CA199、CA724均为正相关,两组差异较大,P<0.05;阳性检出率、灵敏度、特异度从高到低的排序为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粪便隐血试验。结论 CEA与CA50、CA199、CA724水平之间的相关趋势为正,根据以上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可在临床上对疾病的严重性进行评估,并对患者治疗后的预后情况进行评价,粪便隐血试验与肿瘤标志物检测联合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临床上可通过检测上述指标水平变化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便于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及预后恢复,从而延缓疾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血清癌胚抗原 癌抗原724 粪便隐血试验 癌抗原50 癌抗原199
下载PDF
粪便隐血试验与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4
作者 景静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30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粪便隐血试验与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3年10月高青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10例疑似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粪便隐血试验、肿瘤标志物检测、结肠镜检查,以结肠镜检查诊... 目的:探讨粪便隐血试验与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3年10月高青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10例疑似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粪便隐血试验、肿瘤标志物检测、结肠镜检查,以结肠镜检查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粪便隐血试验、肿瘤标志物检测以及联合检测诊断结直肠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结果:结肠镜检查结果显示,110例受试者中,确诊结直肠癌92例。粪便隐血试验、肿瘤标志物检测以及联合检测诊断结直肠癌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准确率比较,联合检测>粪便隐血试验>肿瘤标志物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粪便隐血试验、肿瘤标志物检测以及联合检测诊断结直肠癌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粪便隐血试验与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能够提高结直肠癌的诊断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可作为结直肠癌早期筛查的有效辅助方法,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便隐血试验 肿瘤标志物 结直肠癌
下载PDF
免疫法和化学法粪便隐血试验在上消化道出血性疾病中阳性率的比较 被引量:5
5
作者 杨海芸 戈之铮 +2 位作者 戴军 李晓波 高云杰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946-950,共5页
目的:比较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immune fecal occult blood test,IFOBT)和化学法粪便隐血试验(chemical fecal occult blood test,CFOBT)在上消化道出血性疾病中的阳性率,以验证IFOBT筛查上消化道出血不具特异性.方法:2006-07/2007-03间... 目的:比较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immune fecal occult blood test,IFOBT)和化学法粪便隐血试验(chemical fecal occult blood test,CFOBT)在上消化道出血性疾病中的阳性率,以验证IFOBT筛查上消化道出血不具特异性.方法:2006-07/2007-03间连续选择我院内镜中心进行胃镜检查的上消化道出血性疾病患者206例,利用邻甲苯胺CFOBT和IFOBT同时比较两种粪便隐血试验的阳性率,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相应结果.结果:IFOBT和CFOBT结果均与食管癌、胃癌的解剖部位及食管癌浸润深度无关,两者均与胃癌浸润深度有关,与胃癌的最大长径呈正相关(IFOBT:r=0.30,P=0.02:CFOBT:r=0.20,P=0.04);IFOBT与食管癌的最大长径呈正相关(r=0.38,P=0.01);CFOBT在食管癌患者中的阳性率高于食管磷状细胞癌抗原(SCC)的阳性率(47.43% vs 20.45%,P<0.05);两者在胃癌患者中的阳性率均高于CA125,CEA和CA199的阳性率.CFOBT检测胃癌、食管癌、返流性食管炎和消化性溃疡的阳性率均高于IFOBT(50.88% vs 35.09%,47.73% vs 29.55%,18.00% vs 6.00%,60.OO% vs 41.82%,均P<0.05).IFOBT在上消化道出血性疾病中的总阳性率低于CFOBT.结论:IFOBT粪便隐血试验不适合上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筛查,可能对下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筛查具有相对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法粪便隐血试验 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 上消化道出血 阳性率
下载PDF
3种粪便隐血试验试剂实验效果观察 被引量:27
6
作者 李林海 黄晓燕 +1 位作者 张云虎 徐德兴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3-114,共2页
关键词 粪便隐血试验 试剂 实验效果 评价 胶体金试纸条法
下载PDF
尿液红细胞检测和隐血试验的临床应用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1
7
作者 张丽梅 徐韫健 +2 位作者 廖伟娇 张东梅 谭惠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223-2224,共2页
目的:对比四种不同方法检测尿液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结果,以分析其影响因素和临床价值。方法:采用UF-100尿沉渣分析仪、尿沉渣显微镜检查尿红细胞、干化学法、胶体金单克隆抗体法隐血试验对167份尿液联合检查,对四种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 目的:对比四种不同方法检测尿液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结果,以分析其影响因素和临床价值。方法:采用UF-100尿沉渣分析仪、尿沉渣显微镜检查尿红细胞、干化学法、胶体金单克隆抗体法隐血试验对167份尿液联合检查,对四种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以镜检法为标准UF-100尿沉渣分析法红细胞准确度为86.2%,干化学法红细胞准确度为85.0%。尿隐血试验中,干化学敏感性为300μg/L,单克隆抗体隐血为200μg/L,干化学与胶体金单克隆抗体隐血指标(金标准)对比,干化学隐血法的敏感度为80.7%,特异性为84.3%。结论:四种检测方法的联合应用更能提高尿液检查的质量,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及病程中动态观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 红细胞 尿干化学法 隐血试验 尿沉渣分析法 显微镜检查
下载PDF
序贯粪隐血试验在自然人群连续性大肠癌普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8
作者 李世荣 田素丽 +8 位作者 武子涛 韩英 盛剑秋 高革 夏长虹 曹建彪 晨智敏 王志红 李雅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137-139,共3页
目的:评价序贯粪隐血试验自然人群连续性大肠癌普查在提高大肠癌患者长期存活率和降低大肠癌发病率的作用. 方法:1987/2002年,我们应用序贯粪隐血试验(SFOBT), 对3 002名51-92自然人群进行1次/a的大肠癌普查. 结果:该人群中2 251人接受... 目的:评价序贯粪隐血试验自然人群连续性大肠癌普查在提高大肠癌患者长期存活率和降低大肠癌发病率的作用. 方法:1987/2002年,我们应用序贯粪隐血试验(SFOBT), 对3 002名51-92自然人群进行1次/a的大肠癌普查. 结果:该人群中2 251人接受了普查(A组),751人未能接受普查(B组),普查率为74.98%.16 a中共发现大肠癌44 例,年平均大肠癌发生率为91.61/105.A组检出21例大肠癌,漏检6例大肠癌,大肠癌发生率为74.97/105,大肠癌检出率为58.31/105,B组发现17例大肠癌,大肠癌发生率为141.478/105.A组中94.44%的大肠癌为Dukes A、B期,B组中29.42%为Dukes A、B期.两组大肠癌患者的5 a存活率分别为75%和133.33%.A组中检出497 例大肠腺瘤,均在肠镜下切除,16 a随访中仅1例恶变. SFOBT的大肠癌阳性检出率为77.77%,假阴性率为7.69%, 阳性预示值为2.52%. 结论:高龄自然人群普查可检出大部分早期和较早期大肠癌,普查出的患者有较高的5 a存活率;切除普查发现的大肠腺瘤,并进行肠镜随访,可明显降低大肠癌的发生;序贯粪隐血试验虽可以获得很好的普查效果,然而假阳性率过高仍是该方案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贯粪隐血试验 自然人群 连续性大肠癌 普查 诊断
下载PDF
自然人群序贯粪隐血试验连续性结直肠癌普查的队列研究:19年结果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金鹏 盛剑秋 +5 位作者 武子涛 王志红 陆建国 崔新娟 韩英 李世荣 《胃肠病学》 2008年第1期4-8,共5页
背景:筛查是早期发现结直肠癌(CRC)的重要手段。目的:评价自然人群序贯粪隐血试验(SFOBT)连续性CRC普查在提高早期CRC检出率、患者长期生存率和降低CRC发生率方面的作用。方法:于1987~2005年,应用SFOBT对一组基本固定的中老年人群(初... 背景:筛查是早期发现结直肠癌(CRC)的重要手段。目的:评价自然人群序贯粪隐血试验(SFOBT)连续性CRC普查在提高早期CRC检出率、患者长期生存率和降低CRC发生率方面的作用。方法:于1987~2005年,应用SFOBT对一组基本固定的中老年人群(初次普查人群3002例)行连续性CRC普查。每1~2年接受一次普查者计入普查组,连续3年或3年以上未接受普查者计入未普查组。FOBT阳性者行结肠镜检查。于北京军区总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033例CRC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19年中普查人群共发生CRC52例,总CRC发生率为90.4/10万人·年。普查组共检出CRC25例,漏诊7例,CRC检出率为57.6/10万人·年,发生率为73.8/10万人·年;未普查组发生CRC20例,发生率为141.4/10万人·年。普查组DukesA/B期患者比例(95.5%对31.2%和43.9%,P<0.05)和5年生存率(77.8%对33.3%和39.8%,P<0.05)显著高于未普查组和对照组。SFOBT筛查CRC的19年总敏感性为90.6%,特异性为98.0%,阳性预测值为3.2%,阴性预测值为99.99%。结论:SFOBT应用于自然人群连续性普查可提高早期CRC检出率和患者5年生存率。切除普查中发现的腺瘤可明显降低CRC发生率。该筛查方案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仍需高度关注其结肠镜检查的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普查 序贯粪隐血试验 队列研究
下载PDF
血红蛋白和转铁蛋白在粪便隐血试验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10
作者 罗福东 廖焕兰 +1 位作者 黄宪章 陈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07-408,共2页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Hb)和转铁蛋白(TRF)在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筛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用蒸馏水稀释已知浓度的Hb液和TRF液,测定Hb、TRF以及Hb/TRF双联免疫胶体金法(胶体金试纸)的敏感范围。对87例临床标本进行三种试纸的临床检测,比较Hb和TR...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Hb)和转铁蛋白(TRF)在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筛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用蒸馏水稀释已知浓度的Hb液和TRF液,测定Hb、TRF以及Hb/TRF双联免疫胶体金法(胶体金试纸)的敏感范围。对87例临床标本进行三种试纸的临床检测,比较Hb和TRF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Hb试纸对Hb的敏感范围为0.2~2000mg/L;TRF试纸对TRF的敏感范围为0.02~2000mg/L;Hb/TRF双联试纸的各区带敏感范围分别与单一试纸的敏感范围相同。87例临床标本中,Hb试纸检出阳性25例(28.7%),TRF试纸检出阳性36例(41.3%),Hb/TRF双联试纸检出阳性48例(55.2%)。结论Hb和TRF同时用于粪便隐血试验可以更好地筛检消化道出血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便隐血试验 血红蛋白 转铁蛋白 免疫胶体金 消化道出血
下载PDF
粪便隐血试验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在结直肠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李泽泳 叶海燕 +2 位作者 陈丹霞 胡亮杉 翁国亦 《中国医学装备》 2020年第7期101-104,共4页
目的:分析粪便隐血试验与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结直肠癌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20例结直肠癌患者,将其纳入观察组,另选同期入院的50例结肠良性增生患者,将其纳入对照组。以术后病理检测作为... 目的:分析粪便隐血试验与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结直肠癌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20例结直肠癌患者,将其纳入观察组,另选同期入院的50例结肠良性增生患者,将其纳入对照组。以术后病理检测作为金标准,分析粪便隐血试验、肿瘤标志物检测及联合检测的检出率,比较两组血清中癌胚抗原(CEA)、碳水化合物抗原50(CA50)、CA199以及CA724含量及相关性,分析单项检测与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联合检测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粪便隐血试验和肿瘤标志物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51,x^2=5.400;P<0.05);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50、CA199和CA724含量比较,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824,t=30.561,t=39.960,t=42.717;P<0.001);CEA与CA50、CA199和CA724呈正相关(r=0.756,r=0.618,r=0.624;P<0.001);CA50与CA199、CA724呈正相关(r=0.705,r=0.683;P<0.001);CA199与CA724呈正相关(r=0.655,P<0.001)。早期患者(Duke分期Ⅰ期+Ⅱ期)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50、CA199和CA724)含量均低于晚期患者(Duke分期Ⅲ期+Ⅳ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160,t=26.711,t=33.525,t=45.691;P<0.001)。三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比较,联合检测均高于粪便隐血试验和肿瘤标志物两种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720,x^2=5.653;P<0.001);特异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粪便隐血试验、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检出率,利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结直肠癌,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标志物 诊断 结直肠癌 粪便隐血试验 病理
下载PDF
维生素C对两种粪尿隐血试验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蔡敏 雷世伟 +1 位作者 陈蓉 钱江龙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07-307,共1页
关键词 维生素C 单克隆抗体 粪便 尿 隐血试验
下载PDF
1532例粪便常规检查和801例隐血试验结果的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郭江梅 邹灵丽 +1 位作者 杨志芳 廖雪云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44-944,共1页
关键词 粪便 常规检查 隐血试验 外观性状
下载PDF
粪便转铁蛋白和免疫粪隐血试验在结直肠癌筛查中效能的比较 被引量:5
14
作者 金鹏 武子涛 +3 位作者 李爱琴 孟明明 李世荣 盛剑秋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2年第9期858-860,共3页
目的评估粪便转铁蛋白(TF)和免疫粪隐血试验(IFOBT)在筛查结直肠癌中的效能。方法筛查对象为1 943例无症状受试者。收集1次粪便标本,同时用于TF和IFOBT检测。两者任一结果为阳性,即通知受试者行结肠镜检查。分别计算TF、IF-OBT和两者联... 目的评估粪便转铁蛋白(TF)和免疫粪隐血试验(IFOBT)在筛查结直肠癌中的效能。方法筛查对象为1 943例无症状受试者。收集1次粪便标本,同时用于TF和IFOBT检测。两者任一结果为阳性,即通知受试者行结肠镜检查。分别计算TF、IF-OBT和两者联合检测的性能指标。结果共有1 737例受试者接受TF和IFOBT检查,其中251例(14.5%)至少1项结果为阳性。共有193例接受结肠镜检查,共发现3例结直肠癌和43例进展期腺瘤。与单独使用IFOBT相比,TF和IFOBT联合检测(并联)明显提高了结直肠癌和进展期腺瘤的检出率(2.6%vs 1.6%,P=0.034)。结论 TF和IFOBT联合检测能提高筛查时结直肠癌和进展期腺瘤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铁蛋白 隐血试验 结直肠癌 进展期腺瘤 筛查
下载PDF
三种粪便隐血试验的临床应用评价 被引量:12
15
作者 黄胜 梁华英 +1 位作者 何艳 梁惠明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1年第1期69-70,共2页
目的探讨粪便隐血试验匹拉米洞化学法、血红蛋白免疫法和转铁蛋白免疫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5例随机粪便样本和4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黑色柏油便分别使用匹拉米洞化学法、血红蛋白免疫法和转铁蛋白免疫法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 目的探讨粪便隐血试验匹拉米洞化学法、血红蛋白免疫法和转铁蛋白免疫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5例随机粪便样本和4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黑色柏油便分别使用匹拉米洞化学法、血红蛋白免疫法和转铁蛋白免疫法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随机粪便样本隐血试验阳性率匹拉米洞化学法为41.1%,血红蛋白免疫法为8.4%,转铁蛋白免疫法为17.9%,三种方法检测有显著性差异(P<0.05)。40例黑色柏油便隐血试验匹拉米洞化学法阳性率100%,血红蛋白免疫法阳性率87.5%,转铁蛋白免疫法阳性率97.5%。结论血红蛋白免疫法和转铁蛋白免疫法特异性均高于匹拉米洞化学法,假阴性率低;匹拉米洞化学法假阳性率高,特异性差;三种方法结合使用可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便隐血试验 匹拉米洞化学法 血红蛋白免疫法 转铁蛋白
下载PDF
龈沟液隐血试验与牙龈出血指数、龈下菌群的关系 被引量:5
16
作者 汪战红 李德懿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43-146,共4页
目的探索一种无创性的牙龈出血检测方法——龈沟液隐血试验(GCFobt),并分析牙龈出血与微生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用隐血试纸进行102例唾液标本的唾液隐血(Sobt)检查,1600个位点的GCFobt、牙龈出血指数(SBI)、探诊深度(PD)检测,分别对79... 目的探索一种无创性的牙龈出血检测方法——龈沟液隐血试验(GCFobt),并分析牙龈出血与微生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用隐血试纸进行102例唾液标本的唾液隐血(Sobt)检查,1600个位点的GCFobt、牙龈出血指数(SBI)、探诊深度(PD)检测,分别对79、32个龈下细菌标本作涂片检查和厌氧培养,分析临床指数与龈下细菌的关系。结果GCFobt具较高灵敏度(68.0%)和特异度(80.5%),较Sobt更能说明局部牙周炎症状况,与SBI有非常显著相关关系(P<0.001);GCFobt阳性与阴性部位螺旋体、杆菌、球菌百分含量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在0与3之间黑色菌检出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在0与2、3之间梭杆菌检出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GCFobt是一种快速、简便、无创伤的检测牙龈出血新方法,可以作为牙周病临床检查的一项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病 出血指数 龈下细菌 龈沟液隐血试验 牙龈出血
下载PDF
不同稀释液对免疫层析法粪便隐血试验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姚晓宾 王丹 +2 位作者 马卫国 曹伟娟 盛家和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5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比较采用生理盐水、去离子水、自来水作为样本稀释液对免疫层析粪便隐血试验结果的影响,明确隐血试验最适稀释液,提高隐血试验的准确率。方法采集正常人抗凝全血,用3种稀释液对其倍比稀释后进行隐血检测。通过肉眼观测及Image J图... 目的比较采用生理盐水、去离子水、自来水作为样本稀释液对免疫层析粪便隐血试验结果的影响,明确隐血试验最适稀释液,提高隐血试验的准确率。方法采集正常人抗凝全血,用3种稀释液对其倍比稀释后进行隐血检测。通过肉眼观测及Image J图像处理软件灰度分析,比较三者差异。连续2周收集临床粪便标本,潜血检测使用3种稀释液同时测定,计算阳性率差异。结果全血检测生理盐水组灰度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5;自来水组和去离子水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盐水/去离子水灰度比为1.78±0.85;生理盐水/自来水灰度比为2.12±0.72;自来水/去离子水灰度比为0.80±0.05。结论生理盐水是粪便隐血试验的最适稀释液,相比其他稀释液,具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盐水 去离子水 自来水 粪便隐血试验
下载PDF
粪便隐血试验在结直肠癌早期筛查中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9
18
作者 杨海芸 戈之铮 《胃肠病学》 2006年第6期376-378,共3页
关键词 粪便隐血试验 结直肠癌 早期筛查 癌发病率 临床研究进展 免疫化学法 恶性肿瘤 西方国家 常见病因 FOBT
下载PDF
免疫胶体金便隐血试验在大肠癌普查中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集鸿 许岸高 +4 位作者 余志金 钟旭辉 钟选芳 徐永成 甘爱华 《中国肿瘤》 CAS 2007年第4期219-220,共2页
[目的]探讨免疫胶体金便隐血试验在大肠癌筛查中的价值。[方法]对惠州市样本区常住全人口共50552人根据家族史、个人史和临床症状将其分为普通人群、高危人群和症状人群,先用免疫胶体金法便隐血试验进行初筛,再对隐血阳性者、高危人群... [目的]探讨免疫胶体金便隐血试验在大肠癌筛查中的价值。[方法]对惠州市样本区常住全人口共50552人根据家族史、个人史和临床症状将其分为普通人群、高危人群和症状人群,先用免疫胶体金法便隐血试验进行初筛,再对隐血阳性者、高危人群和症状人群行结肠镜检查。[结果]实际调查人数33921人(应答率为67.10%),各组人群便隐血阳性率分别为:普通人群4.26%,高危人群11.26%,症状人群45.16%,三组人群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需内镜检查1920人,实际镜检1465人,共检出大肠癌4例,其中3例隐血试验阳性。[结论]免疫胶体金便隐血试验在大肠癌及大肠癌高发病风险人群的筛检方面有重要价值,但有一部分不出血的大肠癌会漏诊,因此最好结合肠镜等其它普查手段进行普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普查 免疫胶体金隐血试验
下载PDF
联合检测粪隐血试验与粪便DNA在大肠癌机会性筛查中的探讨 被引量:5
20
作者 钟选芳 甘爱华 +2 位作者 张晓慧 许岸高 肖丹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5年第6期508-511,共4页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粪隐血试验与粪便DNA用于大肠癌机会性筛查的应用和意义。方法入组行机会性筛查的46例大肠癌患者和30例正常者的粪便,分别应用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IFOBT)2次,应用PCR-SSCP方法检测粪便中APC、P53和K-ras基因突变情况。...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粪隐血试验与粪便DNA用于大肠癌机会性筛查的应用和意义。方法入组行机会性筛查的46例大肠癌患者和30例正常者的粪便,分别应用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IFOBT)2次,应用PCR-SSCP方法检测粪便中APC、P53和K-ras基因突变情况。结果大肠癌组和正常组粪便IFOBT的阳性率分别为45.7%(21/46)和13.3%(4/30),APC、P53、K-ras的突变率分别为58.7%(27/46)、65.2%(30/46)、60.9%(28/46)和3.3%(1/30)、0.0%(0/30)、0.0%(0/30),IFOBT和粪便DNA筛查大肠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者联合检测的敏感性高于任何一种单独检测方法。结论联合检测粪隐血试验和粪便DNA可提高大肠癌筛查效率,有望成为一种有效的无创的大肠癌早期诊断和筛查方法,可用于机会性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血试验 粪便DNA 大肠癌 机会性筛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