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0,18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庭干预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孟栩辉 姜志梅 +4 位作者 刘安南 孙加兴 陈冰 李坤 周雪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9-404,共6页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以社会交往和沟通障碍、狭隘兴趣与刻板重复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属神经发育障碍范畴^([1-2])。目前,美国疾控中心2023年报道ASD患病率为2.8%,全球患病率约为1/36^([3-4...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以社会交往和沟通障碍、狭隘兴趣与刻板重复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属神经发育障碍范畴^([1-2])。目前,美国疾控中心2023年报道ASD患病率为2.8%,全球患病率约为1/36^([3-4]),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META分析 美国疾控中心 神经发育障碍 发育障碍性疾病 干预治疗 沟通障碍 患病率
下载PDF
情绪调节的神经环路及其在情绪障碍人群中的表现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丹丹 李思瑾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285-293,F0002,共10页
情绪调节是影响个体身心健康的重要适应性功能,而情绪失调是情绪障碍患者的跨诊断特征,是其病因和症状维持的关键因素.结合经典的情绪调节过程模型,首先综述情绪调节的神经环路,发现外侧前额叶是构成情绪调节神经环路的关键脑区.不同调... 情绪调节是影响个体身心健康的重要适应性功能,而情绪失调是情绪障碍患者的跨诊断特征,是其病因和症状维持的关键因素.结合经典的情绪调节过程模型,首先综述情绪调节的神经环路,发现外侧前额叶是构成情绪调节神经环路的关键脑区.不同调节策略对应不尽相同的脑网络:分心策略需要背外侧前额叶、顶叶完成注意转换;重新解释策略依赖负责语言加工的腹外侧前额叶、颞叶;分离策略需要颞顶联合区调整心理距离;表达抑制策略依赖前脑岛整合情绪与身体意识、辅助运动区控制外在情绪表达.接着总结情绪障碍患者情绪失调的关键脑节点,发现患者均表现出外侧前额叶功能失调:抑郁和双相情感障碍以外侧前额叶与杏仁核的功能连接减弱为关键脑功能损伤,焦虑障碍在情绪调节过程中表现出额-顶区注意控制网络激活降低.建议未来研究结合“脑调控+脑观测”技术进一步揭示情绪调节的神经环路,开展旨在提高情绪障碍患者情绪调节能力的临床治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调节 神经环路 前额叶 抑郁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 焦虑障碍
下载PDF
基于新兴磁共振成像技术-VBM的认知障碍相关疾病患者脑结构变化研究进展
3
作者 关莹 李勇昊 +7 位作者 唐祎周 辛贵乐 李季 王璐 樊宇婷 逄梦存 陈辉 于国强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0期102-105,共4页
认知障碍是一种中枢神经退行性病变,常见的认知障碍相关疾病有: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帕金森病性痴呆及2型糖尿病(type 2 diab... 认知障碍是一种中枢神经退行性病变,常见的认知障碍相关疾病有: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帕金森病性痴呆及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相关认知障碍等。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技术(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是一种新兴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可准确分析认知障碍患者脑结构变化情况。AD的VBM表现为内侧颞叶、海马及丘脑等部位脑灰质萎缩,MCI的VBM表现为内侧颞叶结构及颞叶和额叶灰质体积减少,VaD的VBM表现为右侧海马、双侧丘脑、中央后回等脑区灰质容积减小。帕金森病性痴呆的VBM表现为双侧楔前叶和后扣带回皮层的灰质减少,T2DM相关认知障碍的VBM表现为脑组织皮层下灰质核团未见明显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技术 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技术 认知障碍 阿尔茨海默病 轻度认知障碍 血管性痴呆 帕金森病性痴呆 2型糖尿病相关认知障碍
下载PDF
焦虑障碍患者的焦虑水平、述情障碍程度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苏珊珊 蒋文晖 +3 位作者 王书婷 徐觅真 任雪晴 仇剑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4-590,共7页
目的·评估焦虑障碍患者的焦虑水平、述情障碍程度与其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10月1日-2023年3月31日期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门诊收治的焦虑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排除后最终纳入患者438例;其... 目的·评估焦虑障碍患者的焦虑水平、述情障碍程度与其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10月1日-2023年3月31日期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门诊收治的焦虑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排除后最终纳入患者438例;其中,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271例,惊恐障碍患者101例,社交焦虑障碍患者48例,场所恐惧症患者12例,特定恐惧症患者6例。分别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17,HAMD-17)、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20项(the twenty-item Toronto Alexithymia Scale,TAS-20)、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简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Scale-Brief Form Questionnaire,WHOQOL-BREF)评估患者的焦虑水平、抑郁水平、述情障碍程度及生活质量,并对不同亚型焦虑障碍患者的量表得分进行评估。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对焦虑障碍患者的焦虑水平、抑郁水平、述情障碍程度与生活质量进行相关分析,并使用逐步回归模型探索影响焦虑障碍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变量。结果·不同亚型焦虑障碍患者在HAMA评分、HAMD-17评分、TAS-20评分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WHOQOL-BRIEF评分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10.076,P=0.039)。Spearman相关分析的结果显示,焦虑障碍患者的WHOQOL-BRIEF评分与HAMA评分、HAMD-17评分、TAS-20评分均呈负相关(r=−0.256,P=0.000;r=−0.311,P=0.000;r=−0.342,P=0.000)。逐步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年龄、HAMA评分、HAMD-17评分及TAS-20评分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较大影响(均P<0.05)。结论·不同亚型焦虑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不同,焦虑水平、抑郁水平及述情障碍程度均是影响焦虑障碍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障碍 焦虑水平 抑郁水平 述情障碍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共患对立违抗障碍儿童大脑皮质形态学特点 被引量:1
5
作者 司飞飞 刘璐 +5 位作者 李海梅 董敏 曹庆久 孙黎 钱秋谨 王玉凤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7-103,共7页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共患对立违抗障碍(ODD)儿童的大脑皮质形态学特点。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ADHD共患ODD儿童16例,不共患ODD的ADHD儿童20例,及性别、年龄匹配的36例正常对照儿...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共患对立违抗障碍(ODD)儿童的大脑皮质形态学特点。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ADHD共患ODD儿童16例,不共患ODD的ADHD儿童20例,及性别、年龄匹配的36例正常对照儿童。采用中国修订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WISC)评估智商。所有被试进行脑磁共振成像扫描及数据采集,采用FreeS urfer软件分析大脑皮质形态学指标。结果:ADHD伴ODD组[(6528.1±857.5)mm^(3)vs.(7591.2±657.3)mm^(3)]、ADHD不伴ODD组[(6867.2±841.3)mm^(3)vs.(7591.2±657.3)mm^(3)]左外侧颞上回脑区皮质体积均小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ADHD伴ODD与ADHD不伴ODD两组间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HD组左外侧颞上回脑区皮质体积与ODD症状的相关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皮质厚度、表面积和曲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左外侧颞上回皮质体积减小可能是ADHD儿童的重要脑结构异常指征,共患ODD未改变这一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对立违抗障碍 大脑皮质形态学
下载PDF
行为干预在儿童抽动障碍治疗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代一宁 王宇 +3 位作者 张紫微 李诗雨 马铭 王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36-1239,共4页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时期、以抽动为主要表现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1])。根据临床特点和病程长短的不同,可将抽动障碍分为短暂性抽动障碍(transient tic disorder,TTD)、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chronic motor...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时期、以抽动为主要表现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1])。根据临床特点和病程长短的不同,可将抽动障碍分为短暂性抽动障碍(transient tic disorder,TTD)、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chronic motor or vocal tic disorder,CTD)、Tourette综合征(Tourette syndrome,TS)3种临床类型^([2])。TD患者常常伴有精神障碍,存在社交困难及情绪行为等问题^([3])。目前药物治疗是我国治疗TD的主要手段,但长期服用患儿易产生耐药性,且副作用较多,如头晕、嗜睡、恶心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URETTE综合征 发育障碍性疾病 精神障碍 病程长短 抽动障碍 行为干预 情绪行为 临床类型
下载PDF
复方氨基酸胶囊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及钙磷代谢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7
作者 吴望舒 王旻洲 +6 位作者 宋阿会 赵冰茹 鲁嘉越 洪文凯 顾乐怡 谢可炜 陆任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23-1029,共7页
目的·探索复方氨基酸胶囊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及钙磷代谢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单中心的研究设计,40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入治疗组(n=21)... 目的·探索复方氨基酸胶囊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及钙磷代谢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单中心的研究设计,40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入治疗组(n=21)和对照组(n=19),治疗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口服复方氨基酸胶囊,对照组无特殊营养干预,每3月检测1次2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铁蛋白,血钙、血磷、1, 25-二羟维生素D3[1, 25-(OH)_(2)-D_(3)]和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并记录死亡、心脑血管意外、血管通路失功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共随访9个月。结果·治疗组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在第6月和第9月时较基线升高(白蛋白t=3.574、5.599,均P<0.05;前白蛋白t/Z=-2.485、2.921,均P<0.05),对照组白蛋白在第9月开始升高,但增幅显著小于治疗组(t=3.877,P=0.001),前白蛋白水平则无明显变化。治疗组血红蛋白和铁蛋白水平在第3月即出现升高(血红蛋白t=2.192,铁蛋白t=2.994,均P<0.05)。治疗组血磷在第3月和第9月时较基线明显降低(t/Z=-2.743、-2.103,均P<0.05),而对照组血磷在第3月和第6月时无明显变化,第9月时较基线升高(Z=-2.178,P=0.029)。治疗组血钙和1, 25-(OH)_(2)-D_(3)水平在第3月和第6月均较基线升高(血钙t=4.581、4.922,均P=0.000;1, 25-(OH)_(2)-D_(3)t/Z=4.504、-2.374,均P<0.05),对照组血钙增幅显著小于同时期治疗组,1, 25-(OH)_(2)-D_(3)水平则无明显变化。2组患者的血全段甲状旁腺素水平、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其他实验室指标在随访期内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复方氨基酸胶囊在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调节钙磷代谢方面有一定的疗效,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析 营养障碍 钙代谢障碍 磷代谢障碍 复方氨基酸胶囊
下载PDF
浅谈县城无障碍环境创建思路——以闽清县梅溪镇无障碍项目为例
8
作者 郑可 《福建建设科技》 2024年第3期17-21,共5页
在目前无障碍环境发展建设过程中,无障碍设施存在却不实用的问题屡见不鲜,文章通过现场走访调研,梳理现状场地问题,从顶层规划设计、建设细节以及管理维护三个方面重点提出无障碍线路的规划与统筹、无障碍设施规范化、精细化以及无障碍... 在目前无障碍环境发展建设过程中,无障碍设施存在却不实用的问题屡见不鲜,文章通过现场走访调研,梳理现状场地问题,从顶层规划设计、建设细节以及管理维护三个方面重点提出无障碍线路的规划与统筹、无障碍设施规范化、精细化以及无障碍社会氛围营造三方面的创建措施,从而为闽清县无障碍环境创建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障碍设计 障碍出行 障碍设施 城市更新 障碍环境
下载PDF
深圳市龙华设计产业园项目中无障碍设计的实践
9
作者 王首群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11期186-189,共4页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以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无障碍设计在城市建设中越来越重要,无障碍设计不仅仅是对残疾人群体权益的尊重和保护,更是对社会公正、包容和人文关怀的充分体现,设计应同时满足健全人和残疾人的需求,实现“无障碍”...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以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无障碍设计在城市建设中越来越重要,无障碍设计不仅仅是对残疾人群体权益的尊重和保护,更是对社会公正、包容和人文关怀的充分体现,设计应同时满足健全人和残疾人的需求,实现“无障碍”与“通用”的有机结合。而对于产业园项目来讲,加强无障碍设计既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也是提升项目品质、增强竞争力的关键。基于此,本文首先概述无障碍设计的发展,然后论述产业园项目中无障碍设计的要点,最后选择深圳市龙华设计产业园项目作为研究案例,对该项目无障碍设计的策划与目标、无障碍设计的内容做具体研究,希望能够对新时期无障碍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障碍文化 障碍标准 障碍设计 障碍设施
下载PDF
2019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奥密克戎感染后嗅觉、味觉和听觉障碍的发病率和预后:一项基于网络的调查
10
作者 王霖露 文译辉 +2 位作者 李健 钟华 文卫平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4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了解2019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奥密克戎(Omicron)感染后嗅觉、味觉及听觉障碍发病率及预后。方法基于线上问卷的横断面研究,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嗅觉、味觉及听觉功能。结果(1)共获得869份有效调查问卷,Omicron感染后耳鼻咽喉... 目的了解2019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奥密克戎(Omicron)感染后嗅觉、味觉及听觉障碍发病率及预后。方法基于线上问卷的横断面研究,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嗅觉、味觉及听觉功能。结果(1)共获得869份有效调查问卷,Omicron感染后耳鼻咽喉科相关症状总体发生率达96.8%,嗅觉、味觉及听觉障碍发生率分别为44.4%、44.2%和10.7%。(2)全体受调查者感染前后嗅觉、味觉、听觉障碍VAS评分,及出现嗅觉、味觉及听觉障碍的受调查者感染前后相应VAS评分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3)嗅觉、味觉及听觉障碍持续的中位时间分别为5 d、4 d和3 d。结论Omicron感染后嗅觉、味觉、听觉障碍发生率高,多数可快速自发改善,对于症状长期存在者,耳鼻咽喉科医师需积极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觉障碍 味觉障碍 听觉障碍 发病率 预后 新型冠状病毒
下载PDF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晓光 马周 谭立文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期149-151,共3页
目的:探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112例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评价,根据评分结果分组,PSQI评分<8分患者纳入非障碍组(4... 目的:探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112例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评价,根据评分结果分组,PSQI评分<8分患者纳入非障碍组(49例),PSQI评分≥8分患者纳入障碍组(63例)。收集所有患者人口学资料、社会心理因素、临床特征等,分析影响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双向情感障碍患者性别、首发年龄、病程、受教育程度、双相情感障碍类型、婚姻状况、工作情况与是否发生睡眠障碍并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患者年龄、发作时伴认知障碍、酒精和药物滥用史、睡眠障碍家族史与睡眠障碍的发生存在关联性(P<0.05)。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社会心理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神经质、主观社会支持、负性事件是影响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的主要因素(P<0.05)。纳入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神经质并非造成患者睡眠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年龄、酒精和药物滥用、发作时伴认知障碍、睡眠障碍家族史、负性事件是造成睡眠障碍的正相关性危险因素(P<0.05);主观社会支持是影响睡眠障碍发生的负相关性因素(P<0.05)。结论:双相情感障碍伴睡眠障碍影响危险因素众多,年龄偏高、有酒精和药物滥用情况、发作时存在认知障碍、经历更多负性生活事件、有睡眠障碍家族史及接受的主观社会支持较少的患者发生睡眠障碍风险更高,对此类患者需高度重视,做好积极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 危险因素 睡眠障碍家族史
下载PDF
糖脂代谢病发生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风险预测研究
12
作者 古珊也 周子懿 蔡业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5期4412-4416,共5页
背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发病率逐年增加。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是VCI最常见的形式。目前研究表明,糖脂代谢病会加速VCI进程且VCI的治疗侧重于控制危险因素,缺少糖脂代谢病发生VCIND的相... 背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发病率逐年增加。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是VCI最常见的形式。目前研究表明,糖脂代谢病会加速VCI进程且VCI的治疗侧重于控制危险因素,缺少糖脂代谢病发生VCIND的相关研究。目的分析糖脂代谢病患者发生VCIND的危险因素,构建回归模型并进行风险预测。方法选取2023年3—12月在广东省中医院脑病中心住院的糖脂代谢病患者410例,根据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将患者分为认知正常组(MMSE>26分)和VCIND组(MMSE≤26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评估中老年糖脂代谢病患者发生VCIND的影响因素,并构建糖脂代谢病发生VCIND的风险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价值,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410例患者中认知正常组有209例,发生VCIND 201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文化程度[小学以下(OR=25.989,95%CI=5.656~119.427)、小学(OR=6.839,95%CI=3.919~11.933)]、Fazekas分级(OR=1.700,95%CI=1.124~2.570)是糖脂代谢病人群发生VCIND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建立预测模型为logit(P)=-1.608+小学×1.923+小学以下×3.285+Fazekas分级×0.531,该模型的AUC为0.767(95%CI=0.721~0.813,P<0.001),灵敏度为0.726,特异度为0.756,约登指数为0.482;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模型拟合效果较好(χ^(2)=13.404,P=0.099)。结论低文化程度、Fazekas分级是糖脂代谢病人群发生VCIND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此建立的风险预测回归模型,预测价值较好,有助于早期识别糖脂代谢病患者发生VCI的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糖脂代谢病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 脂代谢障碍 危险因素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载PDF
双相Ⅰ型障碍和双相Ⅱ型患者人口学和临床特征的比较
13
作者 周莉 谢依玲 +14 位作者 张婷婷 黄悦勤 周亮 刘燕 刘波 章杰 龚元东 李中才 李弼 李志鹏 曾庆园 沈宗霖 陈文明 刘肇瑞 卢瑾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1,共9页
目的:比较双相Ⅰ型障碍和双相Ⅱ型障碍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治疗特征和生理指标。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双相障碍的患者381例,其中Ⅰ型302例(79.27%),Ⅱ型74例(19.42%),其他特定及相关障碍5例(1.... 目的:比较双相Ⅰ型障碍和双相Ⅱ型障碍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治疗特征和生理指标。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双相障碍的患者381例,其中Ⅰ型302例(79.27%),Ⅱ型74例(19.42%),其他特定及相关障碍5例(1.31%)。用自编临床资料访谈表收集人口学资料及临床特征数据。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因素分析。结果:与双相II型障碍相比,双相I型障碍患者更容易伴有精神病性特征(OR=5.75,95%CI:2.82~11.76),病程更长,接受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较多(OR=3.09,95%CI:1.02~9.35),尿酸、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浓度更高,汉族更常见(OR=11.50,95%CI:1.76~75.30)、受教育程度更低(OR=10.22,95%CI:1.16~89.77),更少有精神病家族史(OR=2.34,95%CI:1.01~5.42)。结论:双相Ⅰ型障碍和双相Ⅱ型障碍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治疗情况和生理指标有差异,可为探讨双相障碍的发病机制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Ⅰ型障碍 双相Ⅱ型障碍 临床特征 生理指标 治疗
下载PDF
帕金森病伴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陆晓双 李成 +1 位作者 高霞 梁燕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1期108-112,共5页
帕金森病(PD)是一种与运动和非运动症状相关的大脑退行性疾病,与环境、遗传、神经系统老化等多种因素有关。近年的调查研究显示,中国PD平均患病年龄60岁,在65岁以上人群中,每10万人约1700名患者。睡眠障碍是PD的非运动症状之一,临床表... 帕金森病(PD)是一种与运动和非运动症状相关的大脑退行性疾病,与环境、遗传、神经系统老化等多种因素有关。近年的调查研究显示,中国PD平均患病年龄60岁,在65岁以上人群中,每10万人约1700名患者。睡眠障碍是PD的非运动症状之一,临床表现包括失眠、白天过度嗜睡、不宁腿综合征、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以及睡眠呼吸障碍等多种类型。由于存在个体差异,PD伴睡眠障碍疾病治疗过程中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最适合患者个体的药物。本文对PD睡眠障碍发病机制和常用药物治疗方案进行综述,希望能够为今后PD伴睡眠障碍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大脑退行性疾病 睡眠障碍 非运动症状 失眠 白天过度嗜睡 不宁腿综合征 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 睡眠呼吸障碍
下载PDF
中国中老年人感觉障碍与抑郁症状的关联探索——基于CHARLS的队列研究
15
作者 饶珊 卞之琳 +4 位作者 蒋丹 王桢 赵雨柔 邱培媛 况伟宏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37-343,共7页
目的:探索感觉障碍与抑郁症状的纵向关联,为抑郁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2020年的数据。感觉障碍由听觉障碍和视觉障碍两个指标构成,听觉障碍和视觉障碍均为自报。根据听觉和视觉情况将研究对象... 目的:探索感觉障碍与抑郁症状的纵向关联,为抑郁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2020年的数据。感觉障碍由听觉障碍和视觉障碍两个指标构成,听觉障碍和视觉障碍均为自报。根据听觉和视觉情况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无听觉和视觉障碍(NSI)组、仅听觉障碍(HI)组、仅视觉障碍(VI)组、听觉和视觉双重障碍(DSL)组。抑郁症状根据简版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10)进行评估。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检验感觉障碍与抑郁症状的纵向关联。结果:共纳入12952例研究对象,其中HI组745例(5.8%),VI组2756例(21.3%),DSL组671例(5.2%)。在随访期间(中位随访时间5.42年),共5498例研究对象检出抑郁症状。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显示,在未调整模型中,HI组、VI组和DSI组出现抑郁症状的风险均高于NSI组(P<0.05)。调整了社会人口学、行为生活方式及健康相关因素后,HI组出现抑郁症状的风险是NSI组的1.24倍(95%CI:1.09~1.41),VI组出现抑郁症状的风险是NSI组的1.20倍(95%CI:1.11~1.29),DSI组出现抑郁症状的风险是NSI组的1.37倍(95%CI:1.21~1.56)。结论:自我报告的VL、HL或DSL与抑郁症状之间存在纵向关联,应重点关注VL和HL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障碍 视觉障碍 听觉和视觉双重障碍 抑郁症状
下载PDF
创伤暴露1年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
16
作者 吴荔荔 费奥 +2 位作者 王燕 刘伟志 欧阳慧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66-1271,共6页
目的 观察创伤暴露1年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发生率的变化,并分析创伤暴露1年后PTSD发展的危险因素。方法 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暴发初期和暴发后1年分别进行方便取样,被试在线匿名参与调查。调查内容包括2份自填问卷:1份收集个人信... 目的 观察创伤暴露1年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发生率的变化,并分析创伤暴露1年后PTSD发展的危险因素。方法 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暴发初期和暴发后1年分别进行方便取样,被试在线匿名参与调查。调查内容包括2份自填问卷:1份收集个人信息(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和主观睡眠质量;另1份是第5版《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的PTSD检查表(PCL-5),在创伤暴露初期和创伤暴露1年后分别回收有效问卷2 091、2 092份。结果 创伤暴露初期PTSD发生率为5.3%(111/2 091),创伤暴露1年后PTSD发生率为19.1%(399/2 09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0.01)、性别(P<0.01)和主观睡眠质量(P<0.01)为PTSD的风险因子。结论 创伤暴露1年后PTSD发生率较创伤暴露初期有所上升。在创伤暴露初期应特别重视年纪轻、女性、睡眠障碍群体,并尽早给予心理干预措施,以防后期发生PTS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症状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心理健康 心理障碍
下载PDF
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家长自杀倾向及危险因素分析
17
作者 王芸 陈长浩 +2 位作者 夏磊 王芳 刘寰忠 《广东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1017-1021,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家长自杀倾向及其危险因素,并构建自杀倾向的预测模型。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收集2022年8月至2023年7月就诊于安徽省内两所医院共299名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家长的社会人口学资料,并采用自杀相关的标... 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家长自杀倾向及其危险因素,并构建自杀倾向的预测模型。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收集2022年8月至2023年7月就诊于安徽省内两所医院共299名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家长的社会人口学资料,并采用自杀相关的标准化问题、患者健康问卷-9(PHQ-9)以及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分别评估调查对象自杀倾向、抑郁症状及述情障碍的程度。结果自杀倾向的总体检出率为15.4%,其中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检出率分别为11.0%、3.3%和8.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躯体疾病史、抑郁症状、述情障碍以及情感辨别不能因子与较高的自杀倾向风险有关(均P<0.05)。基于回归分析结果,构建预测患儿家长自杀倾向风险预测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0(95%CI:0.72~0.87,P<0.05)。结论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家长自杀倾向检出率较高,提示临床上在注重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的同时,亦不能忽视患儿家长的心理健康,应加强对患儿和家长的护理,必要时应提供个体化的综合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 家长 自杀 危险因素 述情障碍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认知功能障碍对随访终点事件的影响
18
作者 刘霄霄 张万玲 +2 位作者 于鹤 宋波 孙红周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8期3419-3422,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认知功能障碍对随访终点事件的影响。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20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495例,根据是否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分为两组,分析两组基线临床特征资料和随访终点事件情况,采用多因素法评...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认知功能障碍对随访终点事件的影响。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20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495例,根据是否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分为两组,分析两组基线临床特征资料和随访终点事件情况,采用多因素法评价认知功能障碍对病人随访终点事件发生的影响。结果:认知功能障碍组年龄、女性比例、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或Ⅳ级比例、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比例及合并缺血性心脏病比例明显高于非认知功能障碍组(P<0.05);认知功能障碍组体质指数、初中及以上教育程度比例、拥有医保比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史比例、心脏器械置入史比例、心脏外科手术史比例、服用β受体阻滞剂比例及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比例均明显低于非认知功能障碍组(P<0.05);认知功能障碍组随访1年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相关死亡率及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认知功能障碍组(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认知功能障碍是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随访1年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相关死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认知功能障碍是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随访1年MAC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预后较差,更易出现全因死亡、心血管相关死亡及MAC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障碍 认知功能障碍 死亡 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
下载PDF
双相情感障碍与广泛性焦虑障碍心率变异性的差异研究
19
作者 杨程青 郭晓云 +4 位作者 杨莹莹 孙莲芳 胡春水 张莉 吴海苏 《精神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探究双相情感障碍(BD)与广泛性焦虑障碍(GAD)人群之间的心率变异性(HRV)的差异。方法将57例BD患者(BD组)和60例GAD患者(GAD组)分别开展HRV检测,并对两者的心率变异相关指标24 h全程NN间期的标准差(SDNN-24)、全程NN间期的标准差(SD... 目的探究双相情感障碍(BD)与广泛性焦虑障碍(GAD)人群之间的心率变异性(HRV)的差异。方法将57例BD患者(BD组)和60例GAD患者(GAD组)分别开展HRV检测,并对两者的心率变异相关指标24 h全程NN间期的标准差(SDNN-24)、全程NN间期的标准差(SDNN)、全程每5 min NN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全部相邻NN之差的均方根(rMSSD)、相邻NN之差>50 ms的个数占总窦性心搏个数的百分比(PNN50)、总功率(TP)、低频(LF)、高频(HF)、LF与HF之间的比值(LF/HF)结果进行组间统计差异比较。结果GAD组病程短于BD组(P<0.01)。GAD组的时阈指标SDNN-24、SDANN低于BD组(P<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GAD组病程与TP、LF、HF、SDNN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GAD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要比BD患者更加严重;GAD患者的病程会影响其HRV频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广泛性焦虑障碍 心律变异性
下载PDF
抽动及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维生素D含量差异研究
20
作者 肖红 罗明薇 +2 位作者 王志芳 谭啸 段泠慧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4年第9期71-75,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维生素D含量与抽动障碍(TD)发病及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于攀枝花市中心医院儿科门诊确诊为TD的161名儿童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共患ADHD分为单纯TD组(n=103)、TD+ADHD组(n=58),比... 目的探讨血清维生素D含量与抽动障碍(TD)发病及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于攀枝花市中心医院儿科门诊确诊为TD的161名儿童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共患ADHD分为单纯TD组(n=103)、TD+ADHD组(n=58),比较两组患儿维生素D含量差异情况。结果不同性别TD儿童25(OH)D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病程>12个月的TD儿童25(OH)D含量低于病程≤12个月的TD儿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02,P<0.05);病程>12个月组TD儿童血清25(OH)D不足比例高于病程≤12个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8,P<0.05);中重度TD儿童的25(OH)D含量明显低于轻度TD儿童(t=3.64,P<0.05);中重度TD组儿童血清25(OH)D不足及缺乏比例明显高于轻度T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3,P<0.05);TD+ADHD儿童与单纯TD儿童的25(OH)D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D+ADHD组儿童血清25(OH)D不足及缺乏比例高于单纯T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5,P<0.01)。结论维生素D缺乏程度与TD的病情、病程及合并ADHD的风险呈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动障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维生素D 儿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